第五讲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2)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及应用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及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建筑节能已成为当今建筑领域的重要议题。
而围护结构是建筑节能的关键,因为它是建筑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分界线。
本文主要介绍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及应用。
1.外墙保温技术外墙保温是围护结构最基本的节能技术之一,它可以减少建筑内部能耗和冷凝风险。
外墙保温主要分为内外保温和冷结构保温两种方式。
其中,内外保温的效果最佳,可以有效地防止冷热桥效应,提高整体隔热性能。
2.玻璃幕墙节能技术玻璃幕墙是现代建筑中常见的围护结构,但它的隔热性能较差,容易造成夏季过热、冬季过冷,从而增加了空调能耗。
为此,可以采用钢化玻璃和中空玻璃等新型材料,同时结合适当的隔热层和降低日照系数的措施,来提高玻璃幕墙的隔热性能。
3.屋面绿化技术屋面绿化是一种新兴的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它可以实现建筑内部与外部的绿色连接,有效地减少建筑热量吸收和放射。
屋面绿化不仅可以降低建筑的能耗,还能净化空气、吸收雨水、美化环境等多重效益。
4.遮阳技术遮阳技术是一种传统的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它可以在夏季降低室内温度,同时在冬季提高日照量,为建筑提供更好的采光条件。
遮阳技术主要有外部遮阳和内部遮阳两种方式,可以根据建筑形式和特性选择不同的遮阳形式。
5.节能门窗技术节能门窗是围护结构节能的关键环节之一,它们的隔热性能直接影响建筑整体的节能效果。
在门窗的制造过程中,应采用节能材料、考虑隔音效果、提高密封性等措施,从而提高门窗的抗风压能力和隔热性能。
总之,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及应用在建筑节能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建筑师应根据建筑形式和特性选择适当的围护结构节能措施,从而使建筑具备更好的节能效果和环保效益。
试析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试析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摘要:我国的住宅建筑与国外同类型的建筑相比,存在建筑能耗过高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建筑围护结构方面对建筑节能技术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1 建筑外围护结构技能技术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主要是增强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能力。
建筑外围护结构通常指的是外墙、窗户、阳台门、外门、屋面以及不需要采暖楼梯间的隔断和室内门等。
建筑物的总损失热包括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以及渗透通过门和窗的空气间隙的耗热量。
若总得热和总失热相等时时,建筑物室内温度将不会变化。
因此,建筑节能的主要途径是:要减少建筑物外表面积和加强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能力,以减少传热量,以及是增强门窗的气密性,减少夏季空气渗透得热量和冬季空气渗透耗热量。
1.1 墙体节能在建筑外围护结构中,采暖能耗在墙体上的占有最大的比例,占能源消费总量的32.1%~36.2%。
因此,如何提高墙的保温性能已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外墙节能住宅分为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单一材料墙体保温四种,夹心复合墙体保温。
在一般情况下,工程建设推广的主要形式是外墙外保温,是最直接的保温方式,效果是最好的,也是我们的国家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建筑保温技术。
1.2 屋面节能屋面节能的原理和外墙节能原理一样,改进屋面层的隔热保温性能,阻止热量在屋面层的传递。
屋顶节能措施要点:首先,屋面保温保温层应该选用密度较小,导热性能很低的保温绝缘材料。
其次屋面保温材料还应选择吸水率较高的材料,以防止屋面潮湿工作,降低绝缘效果。
屋顶保温隔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做法:(1)导热系数高、密度较大的材料不易做屋面保温层的材料,另外,要求材料具有较小的吸水率,因为如果保温层含水量较高,保温效果就会降低。
若保温材料吸水率高,则应在屋面设排气孔,把保温层内的水汽排出,保持干燥。
(2)在屋面上铺绝热材料,形成节能复合型屋面。
具体可以选择岩棉板聚苯板为材料,而且要通过热工计算得出材料的厚度,另外还要注意防水。
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在当代建筑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能源资源稀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越来越关注如何减少建筑能耗,提高节能效果。
围护结构作为建筑的外部支撑体系,直接影响建筑的热阻性能,因此,在围护结构设计和施工中采用节能技术是非常关键的。
首先,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之一是采用高性能隔热材料。
隔热材料的作用是降低建筑物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传热量,在冬季保持建筑物内部温暖,在夏季避免外界高温对室内的影响。
常见的隔热材料包括岩棉、玻璃棉、聚苯板等,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物的能耗,提高节能效果。
其次,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还包括采用保温材料。
保温材料的作用是减少建筑物内外温度差异,保持建筑物内部的稳定温度。
常见的保温材料有挤塑聚苯乙烯、聚氨酯泡沫、发泡水泥等。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隔热性能,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物的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另外,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还包括采用透明隔热材料。
透明隔热材料是一种具有隔热性能的透明材料,可以将太阳辐射转换为热能,防止热能的传递。
常见的透明隔热材料有太阳能玻璃、低辐射玻璃等。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和透光性能,可以有效地控制室内温度,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总之,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对于减少建筑物的能耗、提高节能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高性能隔热材料、保温材料和透明隔热材料,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物的热传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因此,在围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节能技术的应用,为建筑能耗的减少和环境保护做出积极的贡献。
最后,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建筑物的能耗,还能提高建筑物的舒适性。
通过采用高性能隔热材料、保温材料和透明隔热材料,可以有效地控制室内温度,提供一个舒适的室内环境。
这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非常重要。
因此,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应该更加注重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应用,为人们创造更加舒适和环保的居住环境。
浅谈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

浅谈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摘要:本文介绍了建筑围护结构中的建筑节能技术,对节能方法进行了利与弊的分析,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建筑节能;围护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
据粗略估计,建筑能耗占我国总能耗的27%。
截至2009年底,全国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40.8亿平方米,占城镇建筑面积的21.7%,比例逐年提高。
进一步推进建筑节能,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举措之一。
1、外墙节能技术就墙体节能而言,传统的用重质单一材料增加墙体厚度来达到保温的作法已不能适应节能和环保的要求,而复合墙体越来越成为墙体的主流。
外墙保温技术分为外墙内保温技术和外墙外保温技术。
外墙外保温体系是将憎水性、低收缩率的保温材料通过粘结或锚固牢固地置于建筑物墙体外侧,并在其外侧施工装饰层的方法。
1.1聚苯板与墙体一次浇注成型技术该技术是在混凝土框—剪体系中将聚苯板内置于建筑模板内,在即将浇注的墙体外侧,然后浇注混凝土,混凝土与聚苯板一次浇注成型为复合墙体。
该技术解决了外挂式外保温的主要问题,其优势是很明显的。
由于外墙主体与保温层一次成活,工效提高,工期大大缩短,且施工人员的安全性得到了保证。
而且在冬季施工时,聚苯板起保温的作用,可减少外围围护保温措施。
1.2聚苯颗粒保温料浆外墙保温技术该技术包含保温层、抗裂防护层和抗渗保护面层(或是面层防渗抗裂二合一砂浆层)。
其中ZL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材料及技术在1998年就被建设部列为国家级工法。
这种工法是目前被广泛认可的外墙保温技术。
该施工技术简便,可以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不受结构质量差异的影响,对有缺陷的墙体施工时墙面不需修补找平,直接用保温料浆找补即可,避免了别的保温施工技术因找平抹灰过厚而脱落的现象。
2、门窗节能技术门窗节能是建筑节能的关键,门窗既是能源得失的敏感部位,又关系到采光、通风、隔声、立面造型,这就对门窗的节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节能处理主要是改善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和提高门窗的密闭性能。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浅述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浅述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主要是增强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能力。
建筑外围护结构通常指的是外墙、窗户、阳台门、外门、屋面以及不需要采暖楼梯间的隔断和室内门等。
建筑物的总损失热包括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约70%到80%)以及渗透通过门和窗的空气间隙的耗热量(约20%至30%)。
若总得热和总失热相等时时,建筑物室内温度将不会变化。
因此,建筑节能的主要途径是:要减少建筑物外表面积和加强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能力,以减少传热量,以及是增强门窗的气密性,减少夏季空气渗透得热量和冬季空气渗透耗热量。
1.建筑结构墙体节能墙体在建筑外围护结构中是很重要的构成,因而必须要做好墙体的节能设计工作,这会对建筑节能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当前,实现墙体的节能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操作处理。
1.1 墙体节能1.1.1 外保温墙体外保温主要是绝热材料复合在建筑物外墙外侧的隔热保温技术。
通常选择的导热系数都是地狱0.05W/(m·K)的高效保温隔热材料。
墙体外保温技术自身的特征包括:(1)能有效防止冷热桥现象的发生;(2)外保温层技术使用过后受保温层破坏的程度较轻;(3)可控制墙体本身温度造成的影响,环境温度改变不会给建筑温度造成太大的损坏;(4)外保温技术在技术难度上要大于内保温技术,但主要优势在于墙体内表面不用加强防水层,结构形式监督,对于建筑物是效果很好的一种建筑保温方式。
1.1.2 内保温内保温技术是绝热材料复合在建筑物外墙内侧,这种技术适合运用于高效的保温隔热材料表面上,例:石膏板等相似的保护层覆面。
墙体内保温技术自身的特征包括:(1)操作过程简单,可实现持续作业,室外气候不会给质量造成太大的影响,施工效率较高,而对室内结构吊挂的安全要求更严格;(2)室内供热情况理想,能防止热量冷量被外墙吸收,而降低外墙冷热积蓄可造成室内温度随冷热量改变而出现很大的变化;(3)外墙自身温度改变不稳定,使得传热系数扩大,且经常出现冷桥热桥而造成结露;(4)会在室内占据部分空间,在建筑节能改造施工过程会影响到建筑物使用性能发挥。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建筑围护结构在建筑工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保护建筑内部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还能够对建筑实现节能的效果。
如何通过设计和选择合适的建筑围护结构来实现节能的目标,成为了建筑设计与施工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1. 节能建筑围护结构的意义建筑围护结构是建筑物外部的墙体、窗户、屋顶等构件的总称,通过优化这些构件的设计和选材,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的能耗,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
同时,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还可以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和可持续性。
2. 节能建筑围护结构的设计原则2.1 密封性建筑围护结构的密封性是实现节能的关键。
有效的隔热、隔音和防水设计可以减少建筑内外热量交换,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降低能耗。
2.2 透光性合理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透光性可以有效利用自然光,减少对人工照明系统的依赖,降低用电量,实现节能目标。
2.3 保温性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直接影响建筑的能耗。
选择具有良好保温性能的材料,合理设计结构和厚度,可以有效减少建筑的供暖和制冷需求。
3. 节能建筑围护结构的材料选择3.1 隔热材料例如保温层、外墙材料等,选择导热系数低、保温性能好的材料,能有效减少能耗。
3.2 透光材料优选具有良好透光性能的材料,如高性能玻璃、透明隔热材料等,实现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的能耗。
4. 节能建筑围护结构的施工技术4.1 施工工艺采用高效、低耗的施工工艺,保障建筑围护结构的质量,避免能源在施工过程中的浪费。
4.2 保护措施加强建筑围护结构的防水、防潮工作,防止结构受潮、漏水,保证建筑的节能效果。
5. 结语建筑围护结构作为建筑的外壳,对于建筑的节能效果至关重要。
通过优化设计、材料选择和施工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建筑的能耗,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
希望未来在建筑设计与施工中,能更加重视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性能,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围护结构节能技术是建筑节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减少建筑的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
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降低建筑的运行成本,同时也可以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一、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的概念围护结构节能技术是指通过建筑外围的墙体、屋顶、地面等建筑外部结构来减少建筑内部能量消耗的一种技术。
围护结构节能技术主要包括建筑保温、隔热、风防、水防、气密等技术。
其中,建筑保温和隔热是最为重要的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建筑的热传输损失,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
二、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的优势1. 降低建筑运行成本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可以减少建筑的能耗,从而降低建筑的运行成本。
由于建筑保温和隔热性能的提高,可以降低建筑的采暖和制冷负荷,从而减少了能源的消耗。
在保证建筑舒适度的前提下,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和运行成本。
2. 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可以减少建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由于减少了能源消耗,建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会随之减少。
围护结构节能技术还可以提高建筑的空气质量,减少建筑内部污染物的排放。
3. 提高建筑的质量和舒适度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可以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和隔热性能,提高建筑的质量和舒适度。
在冬季,建筑保温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热量的散失,保持室内舒适温度;在夏季,建筑隔热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热量的进入,降低室内温度。
三、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的应用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应该优先考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的应用,建筑保温和隔热性能的设计应该基于当地气候条件和建筑本身结构特点进行选择。
同时,建筑隔热设计应该考虑到建筑外墙、屋顶、地面等部位的耐久性和防水性能。
四、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的未来发展随着能源消耗问题的日益突出,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未来,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将会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智能化的保温材料和隔热材料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概述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概述引言:建筑从最初开始,就体现隔热保温的功能。
这一功能不断发展。
现代化的建筑,其围护结构在更好地完成室内外热冷流交换控制功能同时,需要最大限度减少其巨大的能源消耗量。
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也清晰地显示建筑围护结构对建筑节能的巨大功能。
1 建筑围护结构概述1.1 建筑围护结构简介围护结构分透明和不透明两部分:不透明围护结构有墙、屋顶和楼板等;透明围护结构有窗户、天窗和阳台门等。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 / T 50353-2005中规定:围护结构是指围合建筑空间四周的墙体、门、窗等。
构成建筑空间,抵御环境不利影响的构件(也包括某些配件)。
根据在建筑物中的位置,围护结构分为外围护结构和内围护结构。
外围护结构包括外墙、屋顶、侧窗、外门等,用以抵御风雨、温度变化、太阳辐射等,应具有保温、隔热、隔声、防水、防潮、耐火、耐久等性能。
内围护结构如隔墙、楼板和内门窗等,起分隔室内空间作用,应具有隔声、隔视线以及某些特殊要求的性能。
围护结构通常是指外墙和屋顶等外围护结构。
1.2建筑围护结构分类按是否同室外空气接触,又可分为外围护结构和内围护结构。
外围护结构是指同室外空气直接接触的维护结构,如外墙、屋顶、外门和外窗等;内围护结构是指不同室外空气直接接触的围护结构,如隔墙、楼板、内门和内窗等。
1.3建筑围护结构性能(1)保温在寒冷地区,保温对房屋的使用质量和能源消耗关系密切。
围护结构在冬季应具有保持室内热量,减少热损失的能力。
其保温性能用热阻和热稳定性来衡量。
保温措施有:增加墙厚;利用保温性能好的材料;设置封闭的空气间层等。
(2)隔热围护结构在夏季应具有抵抗室外热作用的能力。
在太阳辐射热和室外高温作用下,围护结构内表面如能保持适应生活需要的温度,则表明隔热性能良好;反之,则表明隔热性能不良。
提高围护结构隔热性能的措施有:设隔热层,加大热阻;采用通风间层构造;外表面采用对太阳辐射热反射率高的材料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动态节能
张 舸
2. 屋面节能 3. 地下节能 4. 门窗节能
1.2 墙体动态传热
稳态——冬季,室内外传热方向单向,可简化
1.2 墙体动态传热
外扰-室内外空气温差变化,太阳能辐射 变化 内扰-室内人员进出、灯光、设备等不连 续运行,造成传热温差变化 R R 室外
电阻性介质:波形不变 容抗性介质:波形有延迟和衰减
建筑节能综合关键技术-第四讲 建筑节能综合关键技术-第四讲
19 19
建筑节能综合关键技术-第四讲
20
3.1被动换热
3.1被动换热 Lib in Delft Tech University
窑洞-西方住宅
3. 地 下 节 能
3. 地 下 节 能
建筑节能综合关键技术- 第五讲
21
建筑节能综合关键技术- 第五讲
气象与室温决定部分
室内长波辐射造成的增量
1. 墙 体 节 能
第三类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t w [t w t (0, )] | x 0 x t w [t ( , ) t n ] | x x
t ( x ,0) f ( x )
建筑节能综合关键技术- 第五讲
cp(J/(kg· ℃))
1. 墙 体 节 能
0
Tm-
Tm+
T (℃)
相变材料比热与温度的一般关系
cp,l cp,s 0
ΔT TmTm+ T (℃)
相变材料比热与 相变材料比热与温度的简化关系
建筑节能综合关键技术- 第五讲 7 建筑节能综合关键技术- 第五讲 8
布置方法——应放置于室内侧
采暖用-太阳能或电热
11
建筑节能综合关键技术- 第五讲
1.2 墙体动态传热
太阳直 射辐射
1.2 墙体动态传热
对流 换热
综合外温
大气长 波辐射
太阳辐射当量温度
太空散 射辐射
1. 墙 体 节 能
t z t air
aI
环境长波辐射
壁体得热
out
QL
地面长 波辐射 地面反射辐射
天空及周围物体表面长波辐射
aI
1. 墙 体 节 能
②
主动改善途径
墙体蓄热特性 导热特性
下面内容
改善墙体蓄热性能的主要途径
6
建筑节能综合关键技术- 第五讲
5
建筑节能综合关键技术- 第五讲
Double Skin Facade
1. 墙 体 节 能
物性出现强烈的非线性
cp,m cp,s cp,l
cp(J/(kg·℃)) cp,m
建筑节能综合关键技术- 第五讲
26
3.2主动换热
3.2主动换热
3. 地 下 节 能
长度:150‾250m 一共10根 管径 1.2m
总风量 24.4万m3/h
总风量 34.4万m3/h
送风管 静压箱1 静压箱2 表冷器 送风管
3. 地 下 节 能
地道 地道 地道 接冷水机组
送风管
200kW
4 4 QL w [( xsky x g g )Tw xskyTsky x g gTg4 ]
简化结果
第三类边界 [t ( ) t (0, )] ( x ) t | out z x x 0
13 建筑节能综合关键技术- 第五讲 14
建筑节能综合关键技术- 第五讲
T<28℃(夏季) T>18℃(冬季)
甲方要求:夏季不用空调 气温年平均 5.8℃ 土壤恒温层温度7.99℃ 夏季室外设计参数 T=30.5℃
25
一台风冷冷水机组用作特殊工况下的备用设 备
气象参数及节能原理
采暖
区域供热系统+散热器 采用地道预热室外新风
建筑节能综合关键技术- 第五讲
1. 墙 体 节 能
围护结构蓄热特性对衰减延迟的影响
1. 导热方程 墙 体 边界条件 节 能
初始条件
in [t ( , ) t in ( )] Ql Qsh ( x )
t | x x
t x, 0 f x
12
如何简化边 界条件?
建筑节能综合关键技术- 第五讲
3. 地 下 节 能
地源热泵系统
地源热泵系统
建筑节能综合关键技术-第五讲 29 建筑节能综合关键技术-第五讲 30
3.2主动换热
局部降温和集中降温是深井采矿的前提条件 井深(m) 100 温度(℃) 湿度(%) 20 90 通风 通风 通风 2000 60 通风 3000 80 100
建筑节能综合关键技术-第五讲 31 建筑节能综合关键技术- 第五讲 32
1.2 墙体动态传热
1.2 墙体动态传热
线性叠加原理
将气象与室内气温的影响与其它部分分离 通过围护结构的得热及长波辐射辐射部分 ->第三类边界条件
非均匀板壁的不稳定传热
t 2t a( x) t a( x) x x x2
太难求解了!
1. 墙 体 节 能
t t1 t2
22
3.2主动换热
主要设备:泵/风机+换热器 示意图: 3. 地 下 节 能 3. 地 下 节 能
3.2主动换热
布置方式:竖井布置/水平布置 考虑因素:可用地表面积,当地土 壤类型以及钻孔费用。 受可利用土地面积的限制,实际工 程多采用竖井布置。 连接方式:串联/并联,同程/异程 考虑因素:管道阻力,施工费用。
1. 墙 体 节 能
离散系统扰量和响应的离散化处理 拉氏变换
1972,z传递函数法 1975, Rudoy & Duran,冷负荷系数简化算法 1997,Spliter,辐射时间序列RTS方法 1981,江亿,状态空间法
建筑节能综合关键技术- 第五讲 17
1. 墙 体 节 能
现在
建筑节能综合关键技术- 第五讲
18
1.
2. 屋 面 节 能
外保温屋面 保温置于屋面外侧 其外侧
防水层 保护层
4.
种植屋面
植被茎叶遮阳作用 植物光合作用消耗 太阳能 植被基层土壤或水 体蒸发
2.
倒置式屋面
3.
防水层在保温层与 屋面之间 通风屋面
2. 屋 面 节 能
1.2 墙体动态传热 准确分析预测
空调系统负荷计算-设计、配置,运行管理 墙体非稳态传热分析
得热与负荷
得热—围护结构得热 负荷—除得热外还包括新风、室内人员设备负荷。
①
1. 墙 体 节 能
负荷与能耗的关系
能效比COP:制冷或热泵系统所能实现的制冷 量(制热量)和输入功率的比值。 能效比EER:在额定(名义)工况下,空调、采 暖设备提供的冷量或热量与设备本身所消耗的 能量之比。
建筑节能综合关键技术- 第五讲 33
3. 地 下 节 能
抽水井 回灌井
风机盘管
3 1 4
5
8
分户水源 热泵主机 可放室内
建筑节能综合关键技术- 第五讲
34
3.2主动换热
1. 墙体节能
3. 地 下 节 能 1.2 动态节能—C为主要考虑因素
2. 屋面节能:屋面节能做法 3. 地下节能:直接利用,热泵/制冷机组 利用 下一讲:4. 门窗节能
建筑节能综合关键技术- 第五讲 35
18℃
28.6℃ 夏季 t 26℃
冬季: 平均温差=18-(-9)=27℃ 相对波动=4/27=15%; 夏季: 平均温差=28.6-26=2.6℃ 相对波动=4/2.6=154%。
1. 墙 体 节 能
C
衰减
22
24
室内
建筑节能综合关键技术- 第五讲
3
建筑节能综合关键技术-第五讲 4
1.2 墙体动态传热
t z t air
out
1. 墙 体 节 能
同时受室温、室内辐 射热源和其它表面温 度影响 内表面辐射对传热量 的影响复杂
in [t ( , ) t in ( )] Ql Qsh ( x )
t | x x
角系数和各表面温度
out
15
建筑节能综合关键技术- 第五讲
16
1.2 墙体动态传热
1.2 墙体动态传热 60年代末
计算机技术和控制论
积分变换求解微分方程 1967, Stephenson & Mitalas,反应系数法
Carrier,美国,当量温度,稳态计算 美国:DOE-2、BLAST、EnergyPlus、NBSLD 英国:ESP 日本:HASP 中国:DeST 瑞典:COMSOL
建筑节能综合关键技术- 第五讲
23
建筑节能综合关键技术- 第五讲
24
3.2主动换热 实例:
3.2主动换热 环境控制策略
3. 地 下 节 能
东北某大学内的自然博物馆
3. 地 下 节 能
规模:地上4层,地下1层 用途:多功能展览 室内环境要求
供冷
地道风供冷 机械通风,风机双速调节
直接到室外
新风管
总风量10万m3/h
28
建筑节能综合关键技术- 第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