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仪的历史

合集下载

中国历史故事:科学家张衡的故事

中国历史故事:科学家张衡的故事

中国历史故事:科学家张衡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伟大的发明家、科学家,张衡就是其中之一。

小编整理了《中国历史故事:科学家张衡的故事》,欢迎阅读。

1中国历史故事:张衡发明地动仪张衡是东汉时候杰出的科学家。

他从小就爱想问题,对周围的事物,总要寻根究底,弄个水落石出。

在一个夏天的晚上,张衡和爷爷、奶奶在院子里乘凉。

他坐在一张竹床上,仰着头,呆呆地看着天空,还不时举手指指划划,认真地数星星。

张衡对爷爷说:”我数的时间久了,看见有的星星位置移动了,原来在天空的,偏到西边去了。

有的星星出现了,有的星星又不见了。

它们不是在跑动吗?”爷爷说道:”星星确实是会移动的。

你要认识星星,先要看北斗星。

你看那边比较明亮的七颗星,连在一起就像烫衣服的熨斗,很容易找到……”“噢!我找到了!”小张衡很兴奋又问:”那幺,它是怎样移动的呢?”爷爷想了想说:”大约到半夜,它就移到地平线上,到天快亮的时候,这北斗就翻了一个身,倒挂在天空……”这天晚上,张衡一直睡不着,多次起来看北斗。

夜深人静,当他看到那闪烁而明亮的北斗星时,果然倒挂着,他感到多幺高兴啊!他想:这北斗为什幺会这样转来转去,是什幺原因呢?天一亮,他便赶去问爷爷,谁知爷爷也讲不清楚。

于是,他带着这个问题,读天文书去了。

后来,张衡长大了,皇帝得知他文才出众,把张衡召到京城洛阳担任太史令,主要是掌管天文历法的事情。

为了探明自然界的奥秘,年轻的张衡常常一个人关在书房里读书、研究,还常常站在天文台上观察日月星辰。

他想,如果能制造出一种仪器,能够上观天,下察地,预报自然界将要发生的情况,这对人们预防灾害,揭穿那些荒诞的迷信鬼话,该是多幺好啊!于是,张衡把从书本中和观察到的。

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仪

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仪
演示时区差异
利用地球仪上的时区标示,模拟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解释时区的概念。
演示气候带
通过在地球仪上标注不同气候带,演示全球气候的分布和特点。
测量距离
利用地球仪上的比例尺,学习测量地球上两点之间的实际距离。
观察经纬线
通过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学习经纬线的定义、特点以及作用。
观察地貌特征
通过观察地球仪上的地貌特征,了解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
感谢您的观看。
古代对地球的认识
地球的探索历程
地理大发现时代
15-17世纪,随着欧洲航海家的探险活动,人们逐渐认识到地球是球形的,并开始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和文化。
科学考察与探险
19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们开始进行更深入的科学考察和探险活动,如南极科考、深海探测等。
最早的地球仪
据记载,最早的地球仪是由古希腊学者克罗狄斯·托勒密于公元2世纪制作的,它是一个小型、简陋的地球模型,主要用于教学和学术研究。
了解地形地貌
地球仪上通常会标注各个国家和城市的位置,有助于了解不同地区的行政划分。
探索国家、城市等行政区域
通过观察地球仪上的经度,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时区差异,学习时差的计算方法。
学习时区
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03
CHAPTER
地球和地球仪的应用
地球仪是制作地图的基础,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形态、大小、赤道、两极等数据,进而绘制各种地图。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将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两极则是地球的最南端和最北端,经线连接两极,将地球分为东、西两半球。
总结词
赤道是地球表面的一个假想圆圈,也是最大的纬线圈,其纬度为0°。赤道将地球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并作为地球上温度和气候的重要分界线。两极是地球的最南端和最北端,分别对应于南极和北极。经线是连接两极的大圆圈,其与赤道垂直,将地球分为东半球和西半球。

元朝的科学成就

元朝的科学成就

地理学
• 元朝时期,都实曾受命考察 了黄河源头。以后,潘昂霄 根据都实的调查写出《河源 志》。这是现存最早的河源 勘察报告,纠正了过去黄河 源的错误认识。 • 元代地理学上的其他重要成 就,还有朱思本的《舆地 图》、汪大渊的《岛夷志 略》。
其它方面…
• 元代棉纺织业取得了突出的发展。在棉纺 织革新家黄道婆的推动下,松江乌泥泾成 为棉纺织业的中心。同时,丝织业也有一 定的发展。 • 元代的制瓷业有新的发展。景德镇是全国 最大的制瓷中心,其中青花瓷最为著名。 此外,元代的冶矿、造船以及印刷等行业 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医药学
• 在元朝,中医药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传统医药学 此时深受外来医药学的影响,大量吸收、使用由 阿拉伯人、波斯人甚印度人传来的“海药”。 • 《回回药方》是中国大型综合性医药学典籍,包 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等,是一部内 容丰富、具有中西合璧特色的医学典籍。 • 朱震亨著有《局方发挥》等医学著作。其学说传 入日本,形成日本汉医中的丹溪学派。
在历史教科书里,汉、唐无疑是我们的历史 学家所推崇的强大帝国,而我们的历史学教授们 却不热心于让我们的后代了解,距今七、八百年 的元朝,才是中国历史上科学技术与国家力量唯 一领先于世界的辉煌时期;尽管元朝只有短短的 百年左右时间。 当我们扼腕叹息明、清以来中国的科学技术 的相对水平江河日下时,我们实在应该回味、反 思一下中国真正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元朝的历史往 事。
在历史教科书里汉唐无疑是我们的历史学家所推崇的强大帝国而我们的历史学教授们却不热心于让我们的后代了解距今七八百年的元朝才是中国历史上科学技术与国家力量唯一领先于世界的辉煌时期
元朝的科学成就
• • • • • •
天文学 数学 医药学 农学 地理学 其他

地球仪 小故事

地球仪 小故事

关于“地球仪”的故事
记得很久以前,看过一个知识类答题节目,那期主要是地理知识,有个小女孩,也就10岁左右的样子,答对了所有的题目。

无论是国家位置、风土人情,还是湖泊、海洋等等,她都特别了解,台下的父母真是羡慕嫉妒恨。

主持人问她什么时候学会这些知识的,有没有什么秘诀?她笑着说,小的时候过生日,父母送给了她一个非常漂亮的地球仪,然后她就天天趴在地球仪上玩。

一边玩一边问,想着长大了要去地球上每个地方转转,看看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对孩子来说,好奇心是他们探索和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

一个地球仪,能很好地帮助孩子解答对世界、对旅行、对未知的好奇问题。

你要知道,当父母面对孩子问出的那些“为什么”时,让孩子主动探索远比你直接告诉他答案要好很多。

地球仪,可以说是每个孩子探索世界的起点。

在国外,地图和地球仪是每个教室都必备的教具。

而我们国内很多人认为,地球仪只是用来学习地理的,这种想法太狭隘。

西方国家的老师认为,地球仪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自我探索能力而存在的。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与阅读枯燥的文字书籍相比,地球仪能带来更直观,更感性的知识和信息。

叹为观止:史上那些精密而复杂的天文仪

叹为观止:史上那些精密而复杂的天文仪

叹为观⽌:史上那些精密⽽复杂的天⽂仪当前浏览器不⽀持播放⾳乐或语⾳,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As I Crossed A Bridge Of Dreams Stephan Micus - Implosions利维坦按:相信古代⼈⽐现代⼈有更多的时间仰望星空,⼀度占星、天⽂和航海都会⽤到星盘。

现在⼀般认为,最早的星盘是公元前200年古希腊⼈发明的,这种仪器⽤途其实⾮常⼴泛,包括定位和预测太阳、⽉亮、⾦星、⽕星相关天体在宇宙中的位置,确定本地时间和经纬度,三⾓测距等。

⼀个1208年的波斯星盘第⾕·布拉赫的六分仪,⽤来测量恒星之间的⾓距离恰好这两天在看托勒密的均轮和本轮系统,有兴趣的还可以看看伽⾥略写的那本《关于托勒密和哥⽩尼两⼤世界体系的对话》(北京⼤学出版社,2006)。

⽂/Debra Kelly译/丹尼尔原⽂//2015/09/13/10-incredible-astronomical-instruments-that-existed-before-galileo/⼈类⾃古以来就对太阳、⽉亮和⿊夜如痴如醉。

多亏了伽利略和哥⽩尼这样的天⽂学家,天⽂学才有了长⾜的发展,⼏千年来天⽂学家们也孜孜不倦地研究着恒星与⾏星的运动规律。

⼀些古代的天⽂⼯具极其复杂,⼈们要花费数年才能弄懂它们的原理。

沃伦⽥历法(Warren Field Calendar)(建议Wifi环境下浏览)科学家们尽管早在1976年便从空中发现了沃伦牧场历法,但⼀直到2004年苏格兰国家遗产基⾦会才把它挖掘出来。

尽管如此,⼜过了⼗年⼈们才敢承认这是⼀座逆天神迹,正如伯明翰⼤学⼀个考古团队对它的称呼——“⼈类记录时间的起点”。

这部历法由12个成弧形排列的坑组成,总长达54⽶。

每个坑同步于⼀个朔望⽉,还有对⽉运周期的更正机制。

由于⾃然年中并没有⼀组朔望⽉,因此阴历⽆法周期性循环。

让⼈惊叹的是,在造出巨⽯阵的6000年前,沃伦牧场的这个由12个坑组成的系统就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牛顿和地球仪的故事

牛顿和地球仪的故事

牛顿和地球仪的故事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曾和朋友有过这样一个故事。

牛顿通过几天彻夜不眠之后,做成了一个地球仪,把它放在桌上,请他的朋友观看。

虽然现在地球仪很容易获得,但在当时地球仪难得一见。

当时,即使科学家也不能轻易做成。

所以,当朋友到牛顿的家吃晚饭时,他看见桌上的地球仪确实很好奇。

朋友环顾地球仪四周,对牛顿说:“你是从哪里弄到这个地球仪的?你是买来的吗?”牛顿回答说:“很早就有了。

它自然而然地出现,甚至在我父亲还没有出世的时候,就在那里了。

”这时,他的朋友说:“你在说什么呀?你知道,我不是第一次在这张桌上用餐。

我以前从未见过。

你在哪里买的?”“我决不是买来的。

它只是刚刚才自己出现的。

”“你在开我的玩笑吗?这个地球仪怎么可能自己出现呢?请说点实际的话吧。

没有人创造,这个地球仪怎么可能存在呢?不要做这样的傻瓜!”“是的,你说得对。

我实际上花了几天工夫才做成这个地球仪,送给你。

但这里要说说我的观点:我说这仿制的地球仪自己刚刚出现的,你嘲笑我。

但你为什么始终坚持认为真地球是自然出现的呢?它比地球仪更复杂吗、更精密,难道它会偶然出现吗?”朋友沉思了下,说“也许你是对的。

如果不是神创造的,它不可能存在”牛顿(1642—1727)是这一大批基督徒科学家的杰出代表。

他18岁进剑桥大学学习,竟然在27岁时就当上了剑桥大学的教授,这足以证明他的成就是多么辉煌。

他的科研领域涉及数学、物理和天文学。

牛顿虽然在科学上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但他更是个虔诚的基督徒。

他毕生认为,人类理性的能力有限,不能包容一切经验。

所以,他研究圣经的兴趣不在研究科学之下。

据统计,牛顿所发表的科学著作只占他所有著作的16%,其他84%的著作是他生前未出版的神学作品,总数字超过140万字。

他写道:“我深信圣经是神的话,圣经是人受神默示写成的。

因此,我每天都研读圣经。

”“据我研究的结果,圣经记载之信而有证,实在远非世俗的历史所能比拟的。

”牛顿研究天文学,察觉到神的手的工作,他说“无神论是无知的。

中国历史地理复习资料详解

中国历史地理复习资料详解

历史地理文献第一类:以记载山川为主的地理学著作:1)《山海经》:最早记载山川为主的著作。

成熟于战国时代,《山经》(又称《五藏山经》)5卷,包括《东山经》、《西山经》、《中山经》、《南山经》、《北山经》各1卷,《海经》有8卷,包括《海外经》东、南、西、北各1卷,《海内经》东、南、西、北各1卷,《大荒经》5卷,包括东、南、西、北、经各1卷。

《海经》叙述海中和沿海边远山区以及四海之外的国家和地区。

而《山经》是全书的精华,地学价值重要,堪称我国最早山岳地理书。

2)《尚书*禹贡》:《尚书》中的一篇,我国最古老的地理文献之一。

约成书于战国时期,作者不详。

全文1189字,分为,九州、导山、岛水、五服等四个部分。

“九州”是以名山大川为标志的自然地理区域,具体分为:冀、徐、青、兖、荆、豫、扬、雍、梁等九州。

“导山”列举山丘名称和地势,注意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山的特点。

“导水”记载了当时的河流大势。

“五服”指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

书中对古代黄河流域的记载较为详细,是我国古代综合性的地理名著,堪称我国古代地理著作的始祖,在我国地理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历代地理学专著产生直接影响3)《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经过实地考察对地理现象做了比较深刻的观察和了解,之初华北平原是由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堆积形成的,雁荡山的奇观是由于雨水冲刷形成的,认识到了河水的冲蚀作用以及物候与气候的关系,指出地势的高低对物候出现时间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4)《徐霞客游记》:我国著名的旅游地理著作。

作者徐霞客。

全书目录分为10卷,卷分上、下,实为20卷,约40万字。

该书分析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分布、类型成因,这是该书最重要最富有地学价值的内容,是我国也是世界最早研究石灰岩地貌的科学文献。

徐霞客经过时代考察,确认金沙江是长江的正源,澄清《禹贡》以来“岷山导江”的错误观点。

书中对于明代农业、手工业、交通、民族分布均有记载,为研究明朝的历史地理提供了详细的资料。

2019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课件第二单元综合探究二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2019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课件第二单元综合探究二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1、经线的形状
北极 经 线 所 指 示 的 方 向
南极
南北
半圆形 2、经线是否等长
等长
经线 经度
00经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
0°经线,是计算东西经度的起点。1884年国际会议决定用通过英国格林 威治(Greenwich)天文台原址子午仪中心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
20°W和160°E的经线圈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大国。南非加入后,其英文单词变为“BRICS”,并改称为“金 砖国家”。
国家 国民 世界
经济 排名
中国 72981
2
巴西 24746
6
俄国 18496 9
印度 18393 10
2011年金砖国家的经济
南非 4081
29
国家 南非
位置 非洲南部
地形 高原
俄罗斯 巴西 印度
欧洲东部 亚洲北部 南美洲 东部
1)A点在B点的什么 方向? 西北
2)C点在D点的什么 方向? 西南
3)A点的纬度为 55 °N
4)B点的纬度为 15 ° N
5)C点的经度为 42 ° E
6)D点的经度为 130 ° E
观察上图,判断中国的纬度位置:
大部分地区位于:A.低纬度 B.中纬度 C.高纬 度
大部分地区位于:A.热带 B.温带 C.寒带
中 国 在 世 界 的 位 置
观察右侧地图,完成问题:
• 中国的半球位置: A.北半球B.南半球 A A.东半球B.西半球 A
• 中国最西端的经度 73。E 中国最东端的经度 135。E
• 中国东西跨越约 60 度; 根据经度相差15度,时间即 相差1小时计算,中国最东端 和最西端的时间大约相差 4 小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仪的历史
作者:隋鑫龙
来源:《广东教学·教育综合》2017年第52期
地球仪,成为了学习地理和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伙伴,然而小伙伴是何时诞生的?它的发明者又是谁?
一、地球仪的诞生
地球仪的诞生是一个人类对地球认知的渐进过程。

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哲学学派就已经假定地球是个球体,这个推测后来得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论证。

而活跃在公元前3世纪的古希腊地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埃拉脱色尼,则成功地完成了地球周长的测量,再次证明了地球球体说。

公元前150年左右,古希腊帕加马皇家图书馆馆长、学者克拉特斯制作出了据记载最古老的地球仪。

也有一种说法,地球仪是希腊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和数学家托勒密发明的。

并且后来的地图都是在托勒密地图的基础之上绘制的,这个传统一直沿袭到14世纪。

现存最古老的地球仪(下图)收藏在纽伦堡博物馆,它的制作者是15世纪德国的航海家、地理学家、商人马丁·贝海姆。

1492年,也就是哥伦布西行印度的那一年,贝海姆在画家格洛肯东的协助下,制成了一个地球仪。

因为这个地球仪完成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同年,所以尚无美洲。

中國最早地球仪
我国最早的地球仪是由元代的西域天文学家扎马鲁丁为元朝廷督造。

元世祖至元四年,任职司天台的札马鲁丁在元大都设观象台,制作我国最早的地球仪。

《元史·天文志》是这样描述的:“其制以木为圆球,七分为水,其色绿:三分为土地,其色白,画江河湖海脉络贯穿于其中。

画作小方井,以计幅员之广袤,道里之远近。

”这种海陆分布的比例与现代地球仪的71%:29%比例基本一致。

札马鲁丁制造的这架地球仪比马丁·贝海姆的记录整整早了225年!”
到了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后,为向中国传授古希腊的地圆说,亲自制作地球仪,并著有《坤舆万国全图》。

受其影响,学者李之藻和朝廷各制成一架地球仪。

这些地球仪扩充了纬度,包括了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整个地球纬度,也弥补了我国以前不知经度的空白,并标注了五洲,使当朝人能以此了解西方地理大发现的新知识。

喜爱科学的康熙皇帝敕命在朝的传教士会同一些朝廷官员制作了一个地球仪,球面的图像、刻度及相关的文字叙述等大体沿用利玛窦的绘制方法。

这件仪器的制作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地圆说”理论在中国得到巩固,也反映了当时中国对世界地理知识的认识水平。

明、清两朝制造的地球仪现仅存3件,其中2件存于故宫博物院,1件存于伦敦大英博物馆。

今天,在我国国内出版发行的地球仪有1600多种款式规格。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已经出现磁悬浮地球仪、电子点读语音地球仪、语音地球仪、视频地球仪等新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