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考察报告格式

合集下载

古迹调查报告(共4篇)

古迹调查报告(共4篇)

古迹调查报告(共4篇)第1篇:河北省易县历史文化古迹调查报告化古迹调查报告2020年4月19日1河北省易县历史文河北省易县历史文化古迹调查报告易县古称易州,始建于开皇十六年,历经一千多年的沿革变迁,易州大地胜迹叠出,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易州因易水之“易”得名,史载商代有易氏部落在此居住,隋开皇(公元596年)置易县,时称易州,迄今已有14 的历史。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那一幕幕悲壮的历史,镌刻下一张张鲜活的面容。

燕国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燕都遗址至今清晰可辨,而“黄金台”的故事则伴随着悠悠易水千古传诵。

易州古燕文化与邯郸赵文化共同构成闻名全国的“燕赵文化”。

家喻户晓的荆轲刺秦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的千古绝唱,与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崖那惊天地、泣鬼神之壮举,勾勒出“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历史画面,高标着中华儿女舍生取义的精神风骨.这里是中国古代名将乐毅、军事家孙膑、一代名医张元素的故里,更有聂荣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戎马倥偬的战斗足迹。

这里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侵华日军中将“阿部规秀”就是在易县西部山区黄土岭上被击毙,“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为尽快开发资源优势,近年来,易县县委、县政府从加强基础建设起步,改进投资软硬环境,投资1800万元扩宽改造津(天津)同(大同)112国道易县段,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全县畅通。

利用拒马河丰富的水利资源建设电站5座,年发电量7698万千瓦时,保证工农业生产用电需要。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地形地貌:全县总面积2534平方公里,分山区、丘陵、平原三个类型区。

其中山区1414平方公里,占55.83%,丘陵929平方公里,占36.68%,平原190平方公里,占7.49%。

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西部群山起伏,中部丘陵相连,东部地势平坦。

民族:全县有十多个民族,汉族占95%,满族、回族等占5%。

山:境内有五大名山。

狼牙山:有五坨三十六峰,主峰莲花瓣,海拔1150米。

寻访古迹实践报告范文

寻访古迹实践报告范文

寻访古迹实践报告范文一、实践背景寻访古迹是一项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实践活动,通过前往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参观、探寻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遗址,可以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视野和感受。

本次实践活动,我们前往中国的山东省,寻访了历史悠久的孔庙和孔府。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教导的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因此孔庙和孔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之一。

二、实践过程我们的实践活动从早上开始,先来到了孔庙。

孔庙是供奉孔子的宫殿式建筑群,包括了上百间的大殿和楼阁,整个建筑群庄严肃穆,气势宏伟。

我们首先参观了大成殿,这是孔庙中最重要的建筑,也是孔子的正殿。

大成殿造型宏伟庄重,内部供奉着孔子的神像,正中摆放着装饰华丽的祭祀用品。

在大成殿前,许多游客正在虔诚地上香祭拜,表达对孔子的尊敬和敬意。

我们也跟着导游的引导,依次参拜了其他的殿宇和神庙。

在参观过程中,导游详细介绍了孔子的生平和儒家思想的内涵,使我们对孔子与儒家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午,我们来到了孔府。

孔府是孔子后裔的居住地,也是一个典型的古代宅院。

孔府的建筑与传统的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相符,有庭院、房屋、书院等,并且保持着古朴的原貌。

在孔府内部,我们参观了孔子后人的住房和书院。

住房中的陈设、家具都是按照古代风格进行布置,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书院是孔子后人的学习和研究场所,内部墙壁上镶嵌着成排的书柜,展示着古代文献和典籍。

在这里,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古代学者的智慧和思考。

三、心得体会通过这次寻访古迹的实践活动,我收获了很多。

首先,我对孔子及其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孔子被尊称为至圣先师,他的儒家思想提倡“仁爱”、“忠诚”、“礼义”,这些价值观对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东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亲身参观孔庙和孔府,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观念对整个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

其次,我对中国传统建筑有了更深的认识。

孔庙和孔府的建筑既庄严肃穆又充满艺术美感,其特色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关于遗迹的考察报告

关于遗迹的考察报告

关于遗迹的考察报告篇一:历史遗迹考察报告历史遗迹考察报告2015年7月9日开始了我们学校组织的历史遗迹考察活动,为期四天,我们先后参观了法门寺,秦始皇陵兵马俑及博物馆,华清池,咸阳博物馆,茂陵,昭陵,陕西省博物馆,大雁塔,小雁塔,这一路上,我们目睹了各样的文物古迹,收获颇丰。

7月9日,早上6:00坐车出发,车沿褒河一路走,我坐的那辆车是王老师带的队,车一边开,老师一边给我们讲解。

听老师说,由于褒河水平面上升,以前的褒斜道现在部分已经处于水中了,从窗子望出去,依然可以看见栈道淹在水中痕迹。

就这样我们开始了第一天的考察活动。

中午12:00到了宝鸡,吃了午餐之后,就出发去法门寺了,远远就可以看见合十舍塔。

一.法门寺进入法门寺后,在佛光大道两边均是佛像,慈眉善目,形态各异。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法门寺中的佛骨舍利就藏在地宫中,1981年8月24日,宝塔半边倒塌。

1986年政府决定重建,1987年2月底重修宝塔,在沉寂了1113年之后,2499件大唐国宝重器,簇拥着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间!在1987年5月5日至12日,舍利地宫打开期间共发现有4枚舍利。

其中两枚为白玉所制,另一枚为一高僧的舍利。

法门寺中的大量唐代宝藏也均由地宫的显露而重现人间。

法门寺地宫中珍藏的金银器多达120多件(组),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

这些金银器多是为皇帝迎送佛骨的活动而专门制造的礼器,做工极为考究,多刻有錾铭,为判断物主、断代提供了方便。

其中还出土了许多的茶具,比如茶碾、茶碗等等。

地宫当中还有大量的琉璃器,地宫中的琉璃器多是盘、碟、碗等承托器皿。

共有20余件。

地宫中还有一种瓷器,质地非常细腻,空空如也的瓷碗看上去就和装满了水一样,可见唐代制瓷业之发达。

里面还有唐代服饰的图画及实物,使我们更加了解唐代人的生活风尚和手工艺水平,有的工艺品我们至今是无法复制的,我深深地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所折服。

祖国名胜古迹考察报告

祖国名胜古迹考察报告

祖国名胜古迹考察报告一、前言在这个美好的春天,我们来到了祖国的名胜古迹,进行了一次踏青之旅。

这次考察的地点是我国的四大古都之一——南京市。

南京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六朝古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

我们一行人深入了解和感受了南京这座城市的魅力,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本文将着重介绍我们的考察经历和所见所闻,以及对南京这座城市的评价和建议。

二、考察旅程第一天:中山陵我们一行人第一站来到了中山陵,这是一座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陵墓,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石质建筑群之一。

中山陵以严谨庄重的建筑和瑰丽的园林而著称于世。

我们在中山陵内漫步,欣赏着如画的园林景色,感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中山陵的建筑群中,我们还看到了一些珍贵文物和展品,比如孙中山先生的遗物和图片等等。

从中山陵出来,我们来到了南京市区,途中欣赏了沿路的美丽风景。

第二天:夫子庙第二天早上,我们来到了南京市中心的著名景点——夫子庙。

夫子庙是南京市最古老的建筑之一,早在明朝时期就已经存在了。

在夫子庙内,我们欣赏了许多历史文化遗迹,比如明代建筑和文物等等。

夫子庙内还有各种文化气息浓厚的店铺,可以购买到很多传统文化商品。

下午,我们在夫子庙附近的秦淮河畔散步,欣赏风景、品尝当地美食、购买礼品。

第三天:明孝陵第三天我们来到了南京市东郊,考察的是明朝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明孝陵。

作为中国明朝世系皇帝建陵思想的具体体现,这里又以其庄严肃穆、布局严谨而著名于世。

在明孝陵,我们参观了望狱、太和殿、神道等历史建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宗庙建筑布局的严谨要求和丰富的象征意义。

三、对南京的评价和建议作为一座充满着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南京可以说是一个越来越受欢迎的旅游城市。

从我们这次考察的经历来看,南京既有古老的历史文化,又有现代的城市风貌,有大量的文化遗迹和名胜古迹,同时也有现代的商业和娱乐设施。

但是,我们也发现南京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社会实践调研历史古迹报告

社会实践调研历史古迹报告

社会实践调研历史古迹报告2021年9月10日-12日【调研地点】北京市【调研目的】了解并探索北京市著名历史古迹,了解其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以吸取历史智慧,推动社会发展。

【调研方式】1. 实地考察2. 记录图片、视频3. 采访当地居民和导游【调研成果报告】第一章:颐和园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是中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在清朝时期是一位避暑山庄,也是当时皇家贵族狩猎和迎宾的地方。

颐和园占地约290公顷,其中水面占三分之一。

整个园林以昆明湖为中心,主要景点有佛香阁、石舫、长廊等。

在颐和园,我们了解到清朝时期建筑、园林和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皇家的生活方式和政治手段。

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发现颐和园是一个非常受人喜爱的地方,尤其是在节假日,前来游览的游客络绎不绝。

我们还采访了一些当地居民,了解到颐和园向游客免费开放的一些政策,受到了当地居民的支持和赞许。

我们还听取了导游的讲解,了解到颐和园背后的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第二章:故宫故宫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宫殿建筑,位于北京市中心。

它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质结构建筑之一,也是中国现存的皇家宫殿博物馆,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我们在对故宫进行调研时,不仅仅是对宫殿的建筑结构进行了了解,还参观了其中的一些珍贵文物和历史遗址。

我们了解到,在清朝时期,故宫曾经是举行文化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同时也见证了中国社会的风云变幻,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还采访了一些外国游客,他们对故宫的宏伟和历史底蕴表现出非常高的兴趣和敬意。

第三章:天坛天坛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坐落在北京市南部,总占地面积约273公顷。

天坛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之一,也是中国现存的古代建筑中规模最大、建筑结构最为严谨的祭祀建筑群。

我们在实地调研时,不仅对天坛建筑进行了考察,还了解到了天坛所代表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祭祀文化和宗教思想。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了当天坛作为一个重要的政治、宗教活动场所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名胜古迹调查报告范文

名胜古迹调查报告范文

名胜古迹调查报告范文一、调查背景。

大家好!我一直对那些充满历史韵味的名胜古迹超级感兴趣。

最近呢,就专门对[名胜古迹名称]来了一场深入的探秘之旅,想知道这个地方到底有啥特别之处,为啥能在历史的长河里一直闪闪发光。

二、调查目的。

1. 了解[名胜古迹名称]的历史文化背景,就像扒一扒它的“老底儿”,看看它是怎么诞生的,又经历了啥沧桑变化。

2. 探究它现在的保护状况,毕竟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可不能在我们手里给弄坏咯。

3. 看看这个名胜古迹对当地旅游业的影响,毕竟现在旅游这么火,它肯定也出了不少力。

三、调查时间和地点。

1. 时间:[具体时间],这个时间选得可是很有讲究的哦。

天气不错,既不太热也不太冷,正好适合到处溜达考察。

2. 地点:[名胜古迹详细地址]。

一到这个地方,就感觉像是穿越回了古代,那氛围,绝了!四、调查方法。

1. 实地考察。

我就像个探险家一样,在名胜古迹里东瞅瞅西看看。

从大门开始,沿着那些古老的小道,把各个角落都走了个遍。

看看那些古建筑的结构啊,摸摸墙上的砖石,感受一下岁月的痕迹。

还特别注意了一下那些独特的建筑装饰,比如雕刻精美的门窗、古色古香的屋檐啥的。

2. 采访当地居民和游客。

碰到当地的大爷大妈,就凑上去跟他们唠唠嗑。

这些大爷大妈可都是活字典啊,知道好多关于这个地方的传说和故事。

还跟一些游客聊了聊,听听他们为啥来这儿,对这个地方有啥印象。

3. 查阅资料。

回来之后,又翻了不少书,还在网上搜了一大堆资料。

想把实地考察中不太明白的地方,再深入了解一下,就像给我的调查做个“知识补丁”。

五、调查结果。

# (一)历史文化背景。

1. 起源与发展。

[名胜古迹名称]可是相当有年头了,它建立于[具体朝代和年份]。

最开始呢,是[最初的用途,比如是某个达官贵人的府邸之类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功能也不断发生变化。

在[某个重要历史时期],它又变成了[新的用途]。

在这个过程中,它就像一个见证者,默默地看着历史的风云变幻。

历史基地考察总结报告范文(3篇)

历史基地考察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考察背景为了深入了解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近日,我们组织了一次历史基地考察活动。

本次考察活动旨在通过实地参观历史基地,感受历史的厚重与魅力,激发同学们对历史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二、考察内容1. 参观地点:我国某著名历史基地2. 考察内容:(1)了解基地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2)参观基地内的文物古迹,感受历史文化的传承;(3)聆听历史讲解,了解相关历史事件;(4)参与互动体验活动,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三、考察过程1. 考察前,我们组织了座谈会,邀请历史专家对基地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进行了详细介绍,为考察活动奠定了基础。

2. 考察过程中,同学们认真聆听讲解,仔细观察文物古迹,积极参与互动体验活动,充分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

3. 考察结束后,我们进行了总结交流,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考察成果1. 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通过考察,同学们对我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2. 提升了历史素养。

同学们在考察过程中,学习了历史知识,了解了历史事件,提升了自身的历史素养。

3. 培养了爱国主义精神。

在参观历史基地的过程中,同学们深切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培养了爱国主义精神。

4. 增进了团队协作能力。

在考察过程中,同学们相互帮助、共同学习,增进了团队协作能力。

五、考察总结1. 考察活动组织严密,取得了圆满成功。

2. 同学们积极参与,收获颇丰。

3.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继续关注历史,传承历史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4. 希望学校能继续组织此类活动,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汲取智慧,砥砺前行。

报告人:XXX日期:XXXX年XX月XX日第2篇一、考察背景为深入挖掘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历史责任感,我们一行人于近期对某历史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

此次考察旨在了解历史基地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其在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方面的作用。

祖国名胜古迹考察报告

祖国名胜古迹考察报告

祖国名胜古迹考察报告尊敬的领导、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非常荣幸地向大家报告本次祖国名胜古迹考察的经历和感受。

本次考察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祖国的文化遗产和历史积淀,感受祖国大地的魅力,唤醒我们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

在这次考察中,我们先后参观了北京故宫、长城、天坛、颐和园、西安兵马俑等众多名胜古迹,每一个景点都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感受和启示。

故宫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

在漫步于廊宇之间的时候,我们仿佛穿越到了古代帝王的宫廷之中,感受到了古代文化的底蕴,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奇迹,历史悠久,文化瑰宝。

站在长城上,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宽广的胸怀和坚定的信心,同时更能感受到在极端环境下的人类生存意志和创新精神。

天坛是中国古代皇帝祭祀天地的场所,是古代中国宇宙观的表达和展示。

当我们站在天坛的中心,看着那庄严肃穆的圜丘和祈年殿,不禁感叹古代帝王的雄才大略和人民的智慧神秘。

颐和园则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以其山水丽景、奇妙森林、精美建筑而闻名。

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现代园林工艺的发展和成熟,同时也深入体会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和谐相统一。

西安兵马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大型古建筑群,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兵器和战争文化。

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古代文化的辉煌和丰厚,尤其是武器装备的精妙制造和科技创新。

所有这些景点和古迹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我们受到了文化的熏陶和历史的感召,也领略到了祖国的风貌和人民的奋斗。

总体来说,本次考察深刻启示我们爱国的情感和文化自信。

我们要时刻记住,祖国是最为强大和伟大的,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好祖国的优秀文化,并且要发扬祖国人民顽强拼搏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努力。

最后,感谢本次考察的组织者和领导,感谢我的同学们和老师们,让我们在这次考察中获得了如此珍贵的经历和收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迹考察报告格式篇一:【精品】20XX年国内名胜古迹考察报告范文20XX年国内名胜古迹考察报告每年的金秋九月,我院的书法班都会由老师带队外出考察,这是书法班的传统,也是每位同学增长见识,提高个人素质的好机会!我们会继承这个传统,将书法艺术发光发热! 具体考察:第一站:XX地点:XXX9月6日,我们师生22人在湛江火车站乘坐1474次列车向湖北XX 首站出发。

我们坐了28个小时的绿皮硬座火车,条件相当艰苦,对大多数没有坐过火车的同学来说可是一次考验!尽管路途艰辛,但也阻止不了我们的步伐!我们住宿是火车站旁廉价的招待所,吃的是便宜菜饭,买的是团体票,出门坐公车!同学们一路高歌,互相帮助与配合,一切都那么和谐愉快!9月8号我们参观了著名的XXX!米芾,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字元章,号襄阳居士。

米公祠,原名米家庵,始建于元,扩建于明,后改名米公祠。

自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始,先后由米芾第十八代孙米瓒、十九代孙米爵、二十代孙米澎重建;清同治四年(1865年)再建。

祠内有纪念性建筑拜殿、宝晋斋、仰高堂等。

并珍藏有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其后裔摹刻的米芾手书法巾45碣,其它碑刻145碣。

《米公祠及其石刻》1956年被公布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XX年05月25日,米公祠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米公祠位于XX市樊城西南汉水之滨的米公祠,原名米家庵,是为纪念中国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而修建的祠宇。

祠内亭台廊榭错落有致,五百年银杏巍峨参天。

画廊里陈列着米苏黄蔡遗墨石刻100多块,其书法艺术韵味生动,炉火纯青。

米公祠可谓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

第二站:XXX地点:参观XXX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秦始皇兵马俑、西安博物院等地9月8日晚我们从XX火车站乘坐k628班次火车去往西安。

9月9日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了西安,在西安美术学院附近找了旅馆安顿!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多、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9月10日,我们一早出发,参观了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陕西西安的一座国家级综合性历史类大型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以其丰富的文物藏品成为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殿堂,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

西安自古帝王都,历史上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三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地上地下文物非常丰富。

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成后,集中珍藏陕西地区出土的珍贵文物37万余件。

9月11日,参观碑林。

碑林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文化艺术宝库。

其创始者为北宋名臣吕大忠(陕西蓝田人),时任陕西转运副使。

碑林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石刻的集中点之一,也是历代名家书法艺术荟萃之地。

“碑林”由于碑林丛立如林,蔚为壮观而得名。

碑林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已它独特的收藏而成为中外驰名的艺术瑰宝。

西安碑林现收藏有自汉代至今的碑石、墓志近3000件,展出1089件,收藏碑石、墓志的数量为全国之最,且藏品时代系列完整,时间跨度达XX多年。

这里碑石如林,篆、隶、楷、行、草各体俱备,名家荟萃,精品林立,令人惊叹不已。

9月12日,我们参观了西安博物院。

西安博物院是陕西省西安市的一座集博物馆、名胜古迹、城市园林为一体的博物馆。

XX年对外开放。

以展示的珍贵文物,唐代千年古塔、悠扬的雁塔晨钟、秀丽的园林景观而闻名。

西安博物院以著名唐代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雁塔为中心,整体按文物鉴赏、旅游观光、综合服务三大功能区设计,形成集博物馆、名胜古迹、城市公园为一体的历史文化休闲场所。

9月13日,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

据秦始皇陵兵马俑史书记载:秦始皇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

兵马俑,泥塑的世界,在这里,可感受到那个久远王朝的历史气息,其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等等,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凝结成了一点,于是有了这两千多年后的神秘魅力。

仔细观察,它们按品字型布局,根据发掘的先后,分别命名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

仔细地注视着这方俑坑,两千多年的沧桑,依然保存了当年的时代气息和鲜明的个性,8000多件陶俑,一万多件古兵器在这里先后被发现和挖掘。

看着这些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的俑人,基本上都在1.9米左右,高大魁梧,我不得不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是他们凝固了历史,鲜活了生命,把深厚的文化和精湛的艺术宏伟壮丽地再现于千年之后,通过古典写实主义的手法,创造了泥塑艺术的辉煌篇章,填补了中国艺术领域的空白。

在西安逗留了五天,每天的行程都满满的,参观古都名胜古迹的同时,也品尝了当地的美食,领略到这里的风土人情。

白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西安的名胜古迹,晚上同学三五成群各自活动。

记忆最深的就是夜晚的大雁塔,每晚都有音乐喷泉,十分美丽!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和著名古迹,是古城西安的象征。

因此,西安市徽中央所绘制的便是这座著名古塔。

还有西安最热闹的回民街,回民街作为饮食集中的街区而出名,这里现在虽然被当作了针对外地游客的旅游点,但其实当地居民一直把这里当做吃小吃、逛街休闲的主要场所,尤其是夏天的夜市上在此吃饭纳凉消磨时间的市民的更多。

其实整个“回坊”地区都是饭馆林立,各种各样的清真食肆与摊点密密麻麻连成一片,其中不乏当地人最认可的老字号小店。

“回坊”地区除了北院门、大学习巷、西羊市外,还包括大皮院、东羊市、北广济街、桥梓口等一大片区域,老西安把这一带叫做“坊上”,在坊上可以探寻最平民最真实的西安生活。

不过后几个地方要从回民街向深处走得远些,不容易找到,外地游客相对很少。

这座城市给我的感觉既古老又现代,充满活力与文明的美丽城市!第三站:洛阳目的:参观龙门石窟9月14日,告别西安我们踏上开往河南洛阳的火车,似乎同学们对西安的印象都很好,甚至有点不舍离去!旅途还在继续,向下一个目的地进发!西安到洛阳坐火车只需5个小时,14号傍晚就到洛阳了。

在火车站附近找了旅馆安顿下来,第二天就去龙门石窟!9月15日,我们坐车到了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南郊12公里处的伊河两岸。

经过自北魏至北宋400余年的开凿,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多在伊水西岸。

数量之多位于中国各大石窟之首。

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也是书法艺术史的宝藏。

著名的书法精品龙门二十品,是后代碑拓鉴赏家从龙门石窟众多的石刻造像题记中精选出来的书法极品。

这些碑刻不仅记录了发愿人造像的动机、目的,还为石窟考古分期断代提供了依据。

清代学者康有为曾大力提倡整个社会书写要用魏碑体,还称赞魏碑有十美,如:笔法跳跃,结构天成,血肉丰美等。

时值今日,魏碑体还作为标语、装潢用字广泛使用。

由此可见,二十品在书法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龙门石窟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但它也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时尚。

石窟中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建筑、书法、音乐、服饰、医药等方面的实物资料,因此,它是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

龙门石窟十分壮观,大大小小的石像非常宏伟,震撼了游客的每双眼睛!第四站:孔子故里曲阜地点:参观孔庙孔林孔府篇二:西安历史遗迹考察报告西安历史遗迹考察报告20XX年5月16日至22日,我们一行40人,在刘远军老师向德富老师卢川老师的带领下,赴陕西西安学习考察。

收获不小,启发很大。

现将个人的学习体会报告如下:一、简要说明陕西省西安市是举世闻名的千年历史文化名称,十三朝古都,周,秦,汉,唐纷纷定都于此,在中国近代发展中也留下宝贵的历史遗产,对于文明了解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深入理解中国近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考察实录㈠唯一的帝王合葬陵——乾陵乾陵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与其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陵。

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有“司马道”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鸵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

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

有王宾像61尊,石狮1对,周围还有17座陪葬墓。

另外在南门外有为高宗皇帝和武则天歌功颂德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二通以及参加高宗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首领和友好国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

乾陵,发展、完善了昭陵的形制。

成为盛唐社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让人感受到它所体现的唐时代精神。

㈡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位于西安北新街七贤庄,自1936—1946年间,中共中央曾在这里先后设立了秘密交通站、红军联络处和国民革命军第八路驻陕办事处。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内有接待室、救亡室、会客室、住房、库房、厨房、电台室、译电室、机要室和周恩来、朱德等重要领导人的办公室等旧址。

馆内收藏有文物460多件、资料525件、回忆录623篇及照片3000张。

这里记录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1936年到1946年间作为“红色桥梁”的历史。

党中央领导人林伯渠、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先后都在办事处居住过。

经念馆内还展出了当年的重要文件、手稿、书刊、照片和实物,再现了八路军驻陕办事处的历史风貌。

㈢张学良公馆1935年9月13日,蒋介石为了”围剿”陕北红军,在西安成立了”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张学良为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之职。

公馆大门开在北墙正东楼是机关楼,中楼是客厅、会议室,西楼是张学良居室。

从1935年9月到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和夫人于凤至,秘书赵一荻小姐,以及儿子张闾琳及其其他随从人员在这里居住。

西安事变的酝酿、策划、发生、和平解决也都在这里进行。

1936年12月11日晚,张学良在西楼2楼会议室召集东北军高级将领王以哲、董英斌、黎天才等,宣布次日对蒋实行兵谏,布置其战略部署,并草拟了八项抗日主张。

12月23日--24日,南京政府、中共代表团和张杨又在此举行了三方会谈,迫使蒋介石接受了六项协议,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㈣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历史类博物馆。

馆藏文物370,000余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

集中珍藏陕西地区出土的珍贵文物37万余件比较典型的藏品有以下八大类:青铜器已登录注册的有3900多件。

藏品时代上起商周,下止秦汉。

种类有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

其中最为典型的商周青铜器,许多器物上铸有史料价值很高的铭文。

唐代墓葬壁画400多幅,画面面积1000多平方米。

画面内容有四神、仪卫、建筑、狩猎、生活及唐与四邻的友好来往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