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MA基础知识
CDMA知识1

CDMA基础介绍CDMA(Code division Multi Access)即码分多址。
先解释一下多址的含义:可以认为是在有限资源范围内,互不干扰的实现多(组)通信的方式。
无线领域常用的多址方式有FDMA、TDMA、CDMA以及SDMA。
频分多址和时分多址我们容易理解,码分多址就牵强一些。
先举个例子:有十个人要在一个大厅里交谈(每两个人一组,假设1和6、2和7等):FDMA:将大厅隔成5个小房间,每两个人占用一个房间(频率)交谈,可以做到互不干扰;TDMA:都坐在大厅里,大家轮流发言,1发言时,6在听(时隙1),其它人不听,2发言时,7在听(时隙2),其它人不听,依此类推。
当然轮流的时间很短,奈奎斯特定律可以保证在切换速度足够快的时候,对方能恢复出完整的信息;CDMA:都坐在大厅里,1和6用汉语交谈(码1),2和7用英语交谈(码2),3和8用法语交谈(码3),。
这里有一个假设,即每人只能听懂一种语言即自己使用的语言。
这时,只有1和6能听懂汉语,其它的语言对他们来说,只是噪音,2和7只能听懂英语,其它语言对他们来说也是噪音,依此类推。
希望这个例子能给大家建立一个最粗糙的概念。
FDMA是频分多址,即按照一定的方式将频率划分为不同的信道,用户在不同的信道上进行通信,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如AMPS、TACS等)就采用这种方式。
TDMA是时分多址,即对一个载频划分时隙,用时隙来区分不同的信道,用户占用不同时隙即不同信道进行通信的方式,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GSM就是这种方式最成功的一个例子,美国的D-AMPS也是采用这种方式。
CDMA是码分多址,即用不同的码(后面讲)来调制信号,使其划分为不同的信道,各个用户占用不同的信道,需要特别提示的是此处的载频在时间上不必划分时隙,在频率上也不用划分。
IS95和即将到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采用这种方式。
关于CDMA的原理:当你真正的理解CDMA原理之后,你会发现CDMA有很多优越性,而且是一种极有发展潜力的多址方式。
CDMA基础知识

掉线率低
基站是手机通话的保障,当用户移动到基站覆盖范围 的边缘时,基站就应该自动"切换"来保障你,否则就 会掉话。CDMA系统切换时的基站覆盖是"单独覆盖 -双覆盖-单独覆盖",而且是自动切换到相邻较为 空闲的基站上,也就是说,在确认手机已移动到另一 基站单独覆盖地区时,才与原先的基站断开,这样就 保障了手机不会掉话。
三:CDMA技术的优点 技术的优点
1容量增加,是目前流行的GSM的3-4倍 2通话质量大幅度提高,接近有线电话的通话质量 3大大简化小区频率规划,因为所有小区使用相同的频点 4保密性能更强 5手机功耗更小,从而使手机待机时间更长,通话时间更长 6增强小区的覆盖能力,减少基站数目 7不会与现在的模拟和数字系统产生干扰 8 提供可靠的移动数据通信 9可靠的软切换方式大大降低了切换的失败次数
序 号
项目
CDMA手机 手机
GSM手机 手机 TDMA(时分 ( 多址)、 多址)、 FDMA(频分 ( 多址) 多址) 关机充电不会 开机
备注
1
调制方式
CDMA(码分多 ( 址) CDMA手机关机 手机关机 时充电, 时充电,手机会 自动开机 与GPS(全球定 ( 位系统) 位系统)时钟同 步,内部电路工 作时钟及实时时 钟均与此相同
一:手机制式
目前,手机制式主要包括GSM、CDMA、 3G三种,手机自问世至今,经历了第一代模 拟制式手机(1G)、第二代GSM、TDMA等 数 字 手 机 ( 2G ) 、 第 2.5 代 移 动 通 信 技 术 CDMA和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
GSM全名为: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中文为全球移动通讯系统,俗称"全球通",是一种起源于欧洲 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其开发目的是 让全球各地可以共同使用一个移动电话网络标准,让用户使用 一部手机就能行遍全球。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采用此项 技术标准,此前一直是采用蜂窝模拟移动技术,即第一代GSM 技术(2001年12月31日我国关闭了模拟移动网络)。目前,中 国移动、中国联通各拥有一个GSM网,为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 网络。GSM系统包括 GSM 900:900MHz、GSM1800:1800MHz 及 GSM-1900:1900MHz等几个频段 。
CDMA基础知识

软件对应的界面
CDMA系统的软容量 系统的软容量
邻小区
本小区
软容量视图
当CDMA网络中所有的小区的业务强度相当时,各小区 具有相同的容量,当邻小区的用户数目较小,业务强度较低, 对本小区的干扰也就较小时,本小区可以容纳更多的用户, 即具有更大的容量。反之,当邻小区的业务强度很大时,对 本小区的干扰较大,则本小区的容量就会减少。
CDMA系统的小区呼吸 系统的小区呼吸
当相邻小区的负荷一重一轻时,负荷重的小区降 低导频信道的发射功率,使本小区边缘的用户切换到 临近小区,从而实现负荷分担,也相当于增加了系统 容量。
导频2=10 导频2=14 导频1=10 B B A A (1) (2) 导频1=6
扩频
扩展频谱(扩频、spread spectrum):是指用 来传输信息的信号带宽远远大于信息本身带宽的一 种传输方式。频带的扩展有独立于信息的码来实现, 在接收端用同步接受实现接扩和数据恢复。 扩频系统的优点:
f0
f0 扩频前的信号频谱 S(f) S(f)
f0 扩频后的信号频谱
f
干扰噪声 信号 白噪声
信号 干扰噪声
白噪声
f0 f0 解扩频前的信号频谱 信号
f0 f 解扩频后的信号频谱 白噪声
脉冲干扰
CDMA系统的语音编码 系统的语音编码
CDMA技术培训资料
宁波诺优技术信息有限公司
CDMA系统概念 CDMA系统概念
CDMA系统是基于码分技术(扩频技术)和多 址技术的通信系统,系统为每个用户分配各自特定 地址码。地址码之间具有相互准正交性,从而在时 间、空间和频率上都可以重叠;将需传送的具有一 定信号带宽的信息数据,用一个带宽远大于信号带 宽的伪随机码进行调制,使原有的数据信号的带宽 被扩展,接收端进行向反的过程,进行接扩,增强 了抗干扰的能力。 CDMA系统属于子干扰系统。
CDMA基础知识

37
3、功率控制
功率控制目的: 保持设定的话音质量,误帧率,同时获得最大频谱 效率手段: 设定和控制反向 Eb/No 以控制误帧数量 尽量减低手机发射功率(反向),降低干扰 尽量减低基站发射功率(前向),降低干扰
提供方法使运营者可以平衡系统容量与话音质量的 需要
Received Waveform
TDMA
30 Khz
-80 db -90 db -110 db -120 db
12 dB Loss!
30 Khz
-80 db -90 db -110 db -120 db
Outgoing Waveform
12 dB Fade
上海邮电设计院有限公司
Received Waveform
OSS
CDMA
上海邮电设计院有限公司
20
CDMA的关键技术
上海邮电设计院有限公司
21
关键技术
1、CDMA码
2、RAKE接收技术
克服多径衰落
3、功率控制
前向与反向功率控制
上海邮电设计院有限公司
22
4、语音编码技术
采用码激励线形预测编码技术(Q-CELP)
5、扩频
DS-PN直接序列扩频
6、切换
软切换、更软切换与硬切换
导频 同步 寻呼 接入
(downlink) (downlink) (downlink) (uplink)
业务
信令 Signaling
Rate 1 Rate 1/2 Rate 1/4 Rate 1/8
Blank and Burst (downlink) Dim and Burst (downlink) Power Control (downlink)
CDMA移动通信基础

CDMA移动通信基础CDMA移动通信基础CDMA(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一种移动通信技术,是利用信道编码技术实现多用户使用同一频段的一种通信方式。
CDMA移动通信基础是了解CDMA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技术的基础知识。
1. CDMA技术的原理CDMA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不同的用户数据按照一定的编码方式进行编码,然后通过扩频技术将编码后的数据发送到整个频段。
接收端通过解码和去除其他用户干扰的方式,将特定用户的数据还原出来。
CDMA技术主要包括信道编码、信道容量和干扰抑制三个方面。
1.1 信道编码CDMA技术通过采用码片作为信号的传输方式,将用户数据进行编码与解码过程。
码片是一种特殊的伪随机序列,能够使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增加冗余度,提高信号的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
1.2 信道容量CDMA技术具有高信道容量的特点。
由于CDMA技术采用扩频技术,可以在同一频段内传输多个用户的数据,从而提高了频段的利用率。
CDMA技术的信道容量远高于传统的时分多路复用和频分多路复用技术。
1.3 干扰抑制CDMA技术可以通过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对其他用户的信号进行抑制。
由于CDMA技术是将所有用户的信号混合传输,所以没有固定的时间、频率和位序来分离不同用户的信号。
其他用户的信号会被视为干扰信号,需要通过解码过程进行抑制。
2. CDMA系统的结构CDMA系统由基站、移动台和交换网三部分组成。
基站负责与移动台进行无线通信,传输和接收数据,以及与交换网连接进行调度管理。
移动台是用户使用的移动终端设备,在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后可以进行语音通话或数据传输。
交换网则负责处理和转发数据,实现移动通信的集中管理。
3. CDMA系统的优点和应用CDMA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抗干扰能力强,能有效抵抗同频干扰和多径干扰。
高带宽利用率,实现多用户使用同一频段。
通信质量稳定,支持高速数据传输和语音通话。
系统容量大,能够容纳大量用户通信。
CDMA业务基础知识培训

移动IP电话:资费:加拨17911=本地通话费+IP长途费
拨号方式:
拨号方式
拨打国内长途电话
17911+国内长途区号+被叫电话号码
拨打国际长途电话
17911+国家代码+地区代码+被叫电话号码
CDMA业务基础通信服务
国际漫游业务
CDMA国际漫游是指CDMA用户在离开本国归属网络时,仍可以在其他国家和地 区的其它网络继续使用CDMA移动电话进行通讯。CDMA 国际漫游只能在网络制 式兼容并且已经签署双边漫游协议的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
国际短信、国际漫游:国家不同,资费不同
CDMA业务基础通信服务
UIM卡、PIN和PUK码
UIM(User Identity Module)卡的功能类似于GSM手机中使用的SIM卡,可在 CDMA手机中进行用户的身份识别及通信加密,还可以存储电话号码、短信息等用 户个人信息。 用户只需拥有一张属于个人的UIM卡,插入任何一部配有UIM卡插槽的CDMA手 机即可应用。UIM卡“一卡一号”。 PIN是UIM卡的识别密码:UIM卡的PIN码一般为四位
CDMA业务基础通信服务
计费方式不同
固话拨打市话采用3+1的计费方式,而手机拨打市话的计费方式按照分钟计 费,不足1分钟按1分钟计算。
拨打方式不同
打长途固定电话拨号:0+长途区号+电话号码 打长途移动电话拨号:1390 ..... √
01390….. ╳
打国际长途:00+国家代码+地区代码+电话号码
CDMA业务基础知识培训
一、CDMA业务发展 二、CDMA业务基础通信服务 三、CDMA业务主流套餐及促销活动 四、 CDMA终端简介
CDMA基本原理

接入信道公用长码掩码
41 33 110001111 32 ACN 28 27 PC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8
CDMA信道结构
CDMA系统反向业务信道结构
R-TCH bits Bits/Frame 16 40 80 172 Add Frame Quality Indicator Add 8 Encoder Tail Bits Convolution al Encoder R=1/3, K=9 Symbol Repetition Factpr 28.8 ksps 8X 4X 2X 1X
——T-ADD:导频信号的Ec/Io上门限
——T-DROP:导频信号的Ec/Io下门限 ——T-TDROP:Ec/Io小于T-DROP的延时计时器
20
CDMA主要参数
• SRCH_WIN_A,SRCH_WIN_N,SRCH_WIN_R:搜索窗 口尺寸的定义(用于搜索小区的信号)。
单位:chip
——SRCH_WIN_A:用于搜索有效(激活)和侯选导频信 号 ——SRCH_WIN_N:用于搜索相邻导频信号 ——SRCH_WIN_R:用于搜索剩余导频信号 • •
• 可允许所有Walsh码在各扇区复用 • 系统规定PN码最小偏移值为64chips,可以有512个时间偏置来作 扇区识别(215 /64=512)
同一扇区内所有CDMA信道的短码相同 不同扇区内的CDMA信道的短码不同
11
CDMA的码
WALSH码:区分前向信道(64阶WALSH函数)
导频信道采用全为0的W0; 同步信道采用0、1相间的W32; 寻呼信道采用W1-W7; 业务信道采用W8-W31,W33-W63。
CDMA网络基础知识

同步信道
CDMA的码
小结:
长码:区分不同的手机(用户) 短码:区分不同基站 Walsh码:区分同一个基站的不同信道
CDMA的码
知识点:
数位:bit,含有信息的数据,特征值9.6K 码字:symbol,结果卷积编码器,块交织器出来的信息, 特征值19.2K 码片:chip,扩频出来的数据,特征值1.2288M 长码:long code 短码:short code
手机接收功率 常数73 手机发射调整值 手机发射功率 -86 73 10 23 -65 73 0 -8 -75 73 -15 -13 -85 73 -23 -11 -90 73 0 17 -100 73 -11 16
手机呼叫流程
待机状态
- 开机 - 登记(定时登记, 正常登记) - 待机切换 - 关机
功率 基站满载功率 导频功率 寻呼功率 同步功率 业务信道0%负载 业务信道50%负载 业务信道100%负载
最好的情况:只有一 个站在工作, pilot,paging,sync发射 的情况,Ec/Io为 -1.85,两个站工作时就 成了-4.85!三个站就是 -6.62!
占总功率 Ec/Io值 20 100% / 3 15% / 1.2 6% / 0.4 2% / 0 0% -1.8564 7.7 38.50% -6.1278 15.4 77% -8.2391
无线通信的起源
正值国际电信日,让我们对无线通信的先驱致敬
CDMA的优势
几种无线通信的制式: FDMA:频分多址 TDMA:时分多址 CDMA:码分多址
CDMA的优势
系统容量大 通话清晰 不易掉话(软切换) 绿色手机(发射功率小,有效的功控) 易于向3G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DMA传输系统中采用了扩频技术。即是将原 始信号的带宽变换为比原始带宽宽的多的传输信 号,以来达到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目的。
覆盖范围大、语音质量高、绿色手机
• 覆盖半径是标准GSM的2倍。 • 覆盖1000 km2: GSM需要200个基站,
CDMA只需50 个基站。 • 在相同覆盖条件下,基站数量大为减少,
11 11
工程设计简单,扩容方便
相同的频谱,CDMA的容量是GSM的5.5倍.
软切换:掉话少
更软切换:同一基站、相同频率、 不同扇区的CDMA信道间。
CDMA 小区/扇区切换采用软/更软切换 切换是先接续再中断 服务质量高,有效减低掉话
其他无线系统 小区/扇区切换采用硬切换 切换是先中断再接续 容易产生掉话
– Erlangs/扇区*** 64至107E
13.2E
– *最优情况,对GSM和AMPS无保护带;**比8话 音呼叫/载频少0.75,用于开销功能(例如:控制/ 导频); ***基于2%的阻塞。
GSM:N=4 频率复用
2 4
31 4234 2134121
423 4
CDMA:N=1 频率复用
11 111 111 1111 111 111
– 参数
CDMA
GSM
– 载频带宽
1.25MHz
0.20MHz
– 载频数
3
25*
– 频率复用
1/1
3/9
– 有效载频
3/1=3
25/3=8.3
– 话音呼叫/载频 25至40+
7.25**
– 话音呼叫/小区 75至120+ 7.25×8.3=60.2
– 扇区/小区
3
3
– 话音呼叫/扇区 75至120+ 60.2/3=20.0
导频1=6
CDMA的系统组成
C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结构图
MS Um Abis BT S
MSC
SSCCPP
BSC
E A
M S C/SSP
PSTN ISDN PSPDN
B VLR
Q
C
D
MC
M
MC
N
HLR
TDMA系统: 有代表性的制式有:泛欧GSM、美国D-AMPS和日本PDC
N-CDMA系统:
N-CDMA(码分多址)系列主要是以高通公司为首研制的
基于IS-95的N-CDMA(窄带CDMA)
第二代移动电话系统的不足:
A、频带太窄,不能提供如高速数据、慢速图像与电视图像 等的各种宽带信息业务,无法满足新业务的需要。
软容量:小区呼吸功能
1、用户数目和服务质量之间可以相折中,灵活
确定。
2、小区的呼吸功能:各小区的覆盖大小是动态的,
通过调整小区的导频发射功率,使相邻小区负荷 分担话务,相当于增加了容量。
1.提高误帧率可增加可用信道数,这时通话质量 降低。 2.呼吸功能:调整基站导频值来调整小区覆盖大 小。
导频2=14
投资将相应减小。
话音质量
64k 现有 8k的 13k
PCM 的 CDMA 的
GSM
CDMA
8k的 EVRC CDMA
发射功率小:功率控制,语
音激活.
技术体制 GSM CDMA
平均发射功率 最大发射功率
125 mW
2W
2 mW
200mW
频谱利用率高、网络规划简单、 系统容量配置灵活
• 占有10MHz频谱(5MHz发送,5MHz接收)的 情况
可达2Mbit/s) (2)世界范围设计的高度一致性;各种通信系统的全
面综合,实现无缝业务传递的全球服务; (3)IMT-2000内业务与固定网络的兼容; (4)提供高质量的业务; (5)体积小,功耗低,实现无缝的全球漫游; (6)灵活的频率和无线资源管理、系统配置。 (7)较多的用户容量。
具有代表性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
CDMA基础知识
1、移动通信的发展 2、CDMA的特点 3、CDMA系统组成 4、CDMA基本概念和关键技术
第一代――模拟蜂窝通信系统
第一代移动电话系统采用了蜂窝组网技术,蜂窝概 念由贝尔实验室提出,70年代在世界许多地方得到研究, 当第一个试运行网络在芝加哥开通时,美国第一个蜂窝 系统AMPS(高级移动电话业务)在1979年成为现实.
方案:
➢
日本的W-CDMA
欧洲的TD-CDMA
CDMA发展历史和现状
• 1993年7月,第一个CDMA标准IS _95发布。 • 1995年 香港开通世界第一个CDMA商用移动网。 • 1996年,CDMA技术在韩国得到大规模商用。目前,日
本、美国、澳大利亚等一些国家都建有CDMA商业网络。 • 1997年,中国北京、西安、上海、广州等地建有CDMA
主要存在两个标准:
(1)以Qualcomm公司为代表提出的与IS-95系统反向兼容的宽 带cdmaOne建议。 美国考虑在IMT-2000网络发展目标上,支持宽带分组交换
网为核心,将当前的从功能上分层的网络模式演变成端到端
的客户-服务器模式。
(2)专门开发与GSM系统反向兼容的UMTS标准,包括两个子
B、无线资源频率紧张,采用小区裂变方式引起切换频繁, 干扰严重,降低了通话质量。有限的频率资源利用率低。
而随着科学技术和通信业务的发展,需要的将是一个 综合现有移动电话系统功能和提供多种服务的宽带、 综合、数据、多媒体网络。
第三代――IMT-2000
IMT-2000,它的关键特性有: (1)提供高速率和多种速率等很大范围的业务(速率
英国TACS(全接入通信系统)、北欧NMT(北欧移动电话)
模拟移动通信的缺点
A) 各系统间没有公共接口。 B) 无法与固定网迅速向数字化推进相适应,数字承
载业务很难开展。 C) 频率利用率低,无法适应大容量的要求。 D) 安全利用率低,易于被窃听,易做"假机"。
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由于模拟制式存在的各种缺点,90年代开发出了以数 字传输、时分多址和窄带码分多址为主体的移动电话系统, 称之为第二代移动电话系统。代表产品分为两类:
实验网 • 2000年2月,联通与QUALCOMM签署知识产权框架协
议,开始建CDMA网。 • 2000年11月,全世界已有7000万CDMA用户。
目前,已经进入将现有CDMA 网络平滑升级到第三代的cdma2000 1x系统的全面试验阶段。
CDMA 的 特 点
CDMA基本概念:
发送端使用各不相同的、相互(准)正交的伪随机 地址码调制其所发送的信号;在收端则采用同样的伪随 机地址码从混合信号中解调检测出相应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