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企业战略管理.

合集下载

诺基亚的战略管理案例(6页)

诺基亚的战略管理案例(6页)

从纸张到手机的故事悠悠诺基亚还是在上上个世纪的1865年,在北欧芬兰南部诞生了一家普普通通的造纸厂,它以当地的一条河流的名字命名,叫“诺基亚”。

100年后,诺基亚仍稳稳当当地经营着,并在1967年组建成了为芬兰人提供包括纸尿布、高统皮套靴、轮胎、电话电缆等多元化产品的集团公司。

进入80年代,随着世界电子时代的到来,诺基亚集团也开始大量投资电信。

由于它适应了芬兰国家地势崎岖,人烟稀少,架线不便,无线通信业出现很早的客观情形,把简陋的步话机发展成了一种成熟的移动通讯系统。

与此同时,诺基亚也有了家用电器、计算机、传呼机等系列产品。

然而不久,诺基亚的事业陷入了危机。

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北欧企业,所拥有的市场终归有限,尤其是80年代末近邻贸易伙伴苏联的衰败;加之国内综合工业基础不如其他大牌国家,尤其像摩托罗拉在技术研发、批量生产和广阔市场等方面的优势,都不是诺基亚一时可以比拟的。

诺基亚的总裁凯雷莫承受不住了,这位对诺基亚发展功不可没的技术型人物以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那是1988年的冬天。

1991年,诺基亚在爱立信的嗤鼻声中,并购失败。

把握机遇的奥利拉1992年,诺基亚手机分部负责人、42岁的奥利拉临危受命,担纲起诺基亚集团CEO的重任。

奥利拉,这位伦敦经济学院的MBA,曾是花旗银行伦敦分公司负责诺基亚客户的主管,1985年加盟诺基亚,先后担任国际事业部副总裁和总财务长,被誉为“很有国际眼光”的人。

奥利拉的机遇要比凯雷莫好。

此时,柏林墙已被推倒,冷战结束,全球市场正在走向开放。

奥利拉敏锐地看到了前景,兴奋地说:“要永远记住这一天。

”他进行了大量而周密的可行性调查,从较早的北欧移动电话市场,意识到了它将会在全球掀起热潮。

他吸取了前任的教训,在几年中拍卖掉了诺基亚所有的枝节公司,甚至是赚钱的公司,将业务重点放到了电信上来,全力以赴地推动着诺基亚移动通讯业的发展。

诺基亚在寻找突破口。

奥利拉果断地把科技新生代的年轻人推上了关键岗位;奥利拉在手机研发项目档案中发现了GSM标准,直觉告诉他,这个尚未成熟的数字化手机通讯标准极有可能取代摩托罗拉的第一代模糊式手机,成为第二代的标准制式;奥利拉与同僚们在技术领域夜以继日地奋战着,他们很快确定了以手机和手机网络设备为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谙熟财务运作的奥利拉,避开了欧洲人对诺基亚带有偏见的眼光,飞奔美国,一次次地向那里的投资人描绘着诺基亚的美好前景:“我们将全身心地投入到全球电讯行业这一高科技领域,我们正在开发的产品含有很高的附加值。

诺基亚的战略管理案例

诺基亚的战略管理案例

诺基亚(Nokia)公司成立于1865年,经历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通讯设备供应商。

诺基亚是移动通信的全球领先者。

凭借经验丰富、创新、用户友好以及可靠的解决方案,诺基亚已成为移动电话的领先供应商,同时也是移动、固定宽带和IP网络的领先供应商之一。

通过将移动性和互联网的有机结合,诺基亚不仅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商业机会,也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诺基亚股票在全球五个主要证券市场上市,股东遍布世界各地。

全球拥有亚洲4个、北美1个、欧洲3木浆工厂芬兰橡胶加工厂芬兰电缆厂集团公司一九九O年代,诺基亚不仅是芬兰成长的典范,且诺基亚从一家造纸工厂摇身一变,成为世界最大手机厂,这种转型与蜕变,更是管理学界Case Study(个案讨论)绝佳范本,单是报导诺基亚成长的文章,就多到不可胜数。

在二OOO年美国网科泡沫爆破前夕,诺基亚是全球IT产业不可不提的大巨人,二OOO年六月,诺基亚股价最高达六十五欧元,芬兰这个国家也因为有了诺基亚走路有风。

诺基亚的差异化品牌定位战略和普及,使诺基亚品牌得以在这一行业中找到自我发展空间,并且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意识到科技的真正魅力应该来自人性本身,当人与科技在互动中相得益彰的时候,科技便找到了它存在的真正意义。

诺基亚由此找到适合自己的品牌文化根基和新的市场诉求点,提出了“Human-Technology(人性科技)”的品牌文化和品牌诉求,改变了高科技企业一直以来以技术为唯一诉求的单一定位模式。

应该说“Human-Technology(人性科技)”这一品牌理念的提出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他的成功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变了人们对高科技企业的思维定式高高在上,缺乏亲切感。

诺基亚“人性科技”的品牌理念使科技具有了人性化的气息,为冰冷的、非个性化的技术世界注入了人本因素,使得消费者的消费意识从原先对科技产品的敬畏甚至排斥向真正享受科技所带给他们的方便和快捷这一方向转变。

诺基亚公司战略管理

诺基亚公司战略管理

xxxx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企业管理学案例分析》报告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职称:二O一三年十二月十日诺基亚公司的战略管理分析前言:诺基亚自创立至今已有148年的历史,它曾经辉煌,如今渐渐暗淡下光辉,淹没在“商场”这个暗流汹涌的海洋中。

本文将诺基亚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投入壮大阶段和衰退阶段),针对每个阶段的市场外部环境、企业内部资源、企业选择战略进行分析评价。

最终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背景介绍:诺基亚,1865年创建于芬兰,当时以造纸为主,后来逐步向胶鞋、轮胎、电缆等领域,最后才发展成为一家手机制造商。

自1996年以来,诺基亚连续14年占据市场份额第一。

面对新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双面夹击,诺基亚全球手机销量第一的地位在2011年第二季被苹果及三星双双超越。

2013年9月3日,微软宣布以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诺基亚手机业务),并获得专利和品牌的授权。

诺基亚手机的生命周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诺基亚因涉及产业过多而濒临破产,而当时的诺基亚总裁以及高层果断地将其他所有产业舍弃,并拆分了传统产业,只保留下诺基亚电子部门,将其他所有传统产业出售,诺基亚集团开始两年的分裂,而此刻的诺基亚作出了自己历史上最重要的战略抉择。

一、宏观环境分析1992年,诺基亚的决策者以其对移动通讯行业发展趋势的敏锐把握,抓住了这个绝佳时机,奥利拉和他们伙伴们全力推进GSM通讯标准手机的研发和生产,不断扩大着诺基亚的技术优势。

1993年底,局面渐渐明朗,欧洲各国先后开始采用GSM数字手机通讯标准为新的统一标准。

在我国,从事手机产品的生产必须获得国家信息产业部颁发的牌照。

截止到2002年底,国内有36家手机企业获得了生产牌照,其中同时生产GSM和CDMA 的12家,只生产 GSM手机产品的17家,只生产CDMA手机产品的7家而不久前,国家开始限制手机牌照的发放,新兴手机厂商在短期内无法获得市场准入权现阶段要进入移动通讯产业只有两种途径:一是等待信息产业部审核下发生产许可证执照,而这往往由于行政的审批而遥遥无期。

浅谈诺基亚企业战略管理

浅谈诺基亚企业战略管理

学校:青岛科技大学专业:工商管理101 姓名:***学好:1011020124浅谈诺基亚公司企业战略管理企业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企业的发展;企业亦在国家经济的繁荣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在这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

企业战略管理为企业生存发展提供了方向。

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找到并实现未来生存与发展的位置、途径和方式的动态管理行为。

企业战略管理具有多方面的作用:1、战略管理能帮助企业找到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方向;2、战略管理有助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3、战略管理有助于强化企业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4、战略管理有助于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

世界很多企业成功的实施这一战略管理,成为世界知名企业,诺基亚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一.公司简介诺基亚(Nokia)公司成立于1865年,经历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通讯设备供应商。

诺基亚是移动通信的全球领先者。

凭借经验丰富、创新、用户友好以及可靠的解决方案,诺基亚已成为移动电话的领先供应商,同时也是移动、固定宽带和IP网络的领先供应商之一。

通过将移动性和互联网的有机结合,诺基亚不仅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商业机会,也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诺基亚股票在全球五个主要证券市场上市,股东遍布世界各地。

二.企业的历史及新的目标诺基亚最早历史可以追溯到1865年,采矿工程师弗雷德里克·艾德斯坦在芬兰建立工厂,一当地树木为原材料生产木浆和纸板,后建立第二个工厂,生产皮鞋轮胎和工业用橡胶制品,后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诺基亚时任总裁专注于电信行业,认为未来的电信行业是科技发展的趋势,于是他建立了诺基亚电子部,并专注于电信系统方面的工作。

电子部当时已在研究无线电传输问题,从而奠定了后来诺基亚集团电信的基础。

诺基亚公司的掌舵人,约玛.奥利拉塑造了诺基亚的一个黄金时代,他带领诺基亚完成了从多元化制造型公司向全球主要科技企业的转型,使诺基亚成为了全球手机市场无可争议的领导者。

诺基亚企业战略管理

诺基亚企业战略管理

4.良好的服务策略 投资于互联网安全服务

手机导航与Ovi——一站式活动场所 良好的售后服务

诺基亚因何衰落


1.陈旧的设计理念 诺基亚的设计理念一直是:认为手机是通讯和办公 工具,追求的是功能实用和耐用性,并提供丰富的 产品线供选择。 可是在诺基亚成为了世界手机市场的巨头之后,却 是愈发忽视了自己的设计理念。进入手机多媒体时 代后,诺基亚过度注重手机的商务特征而忽视了手 机的时尚和个性化。诺基亚手机外观的一成不变以 及缺乏时尚感让他犯下了不紧随时代潮流的错误, 从而逐渐被这个时代所抛弃。
王从北欧来

1865:成立于芬兰诺基亚市;从事纸浆 及造纸 1977:凯拉莫任CEO,定调走向科技 1984:摩托罗拉推出全球首支手机 1992:欧里拉接掌CEO后,推出第一支 GSM手机 1997:打败摩托罗拉,登上全球王座

1998:诺基亚和爱立信、摩托罗拉、Psion成 立Symbian平台,目的是整合PDA和手机 2000~2006称霸手机市场 2000:登上Interbrand最有价值品牌排名第5名 2001:推出第一支Symbian平台的诺基亚9210 手机 2003:Samsung推出贝壳机与彩色屏幕;康培 凯接任CEO;Symbian市占达72.8%,为全球第一 2006:飞利浦、NEC被诺基亚打败,退出手机 市场
诺基亚在其作为世界手机市场当之无愧的领 导者的十五年间真正的做到将手机放进每个 人的口袋。在中国,诺基亚手机更是质量好, 信号佳的等义词。 2001开始推出的Symbian平台的手机更是在 此后的很长时间内成为智能手机的代名词。

从2001年到2006年,诺基亚度过了一段最美 的时光,王座稳固,竞争对手莫不臣服,对 市场的掌控臻至化境 谁曾想到,转折来的如此突然

诺基亚企业战略分析

诺基亚企业战略分析

诺基亚企业战略分析一、诺基亚发展史萌芽时代诺基亚的历史最早始于1865年。

1865年,采矿工程师弗雷德里克·艾德斯坦(Fredich Idestam)在芬兰坦佩雷镇的一条河边建立了一家木浆工厂,并以当地的树木作为原材料生产木浆和纸板。

1868年,艾德斯坦又在坦佩雷镇西边15公里处的诺基亚河(Nokianvirta river)边建立了他的第二家工厂:橡胶加工厂,该工厂除了生产皮靴和轮胎外,还生产工业用橡胶制品。

1871年,艾德斯坦在他的朋友利奥·米其林(Leo Mechelin)的帮助下,将两家工厂合并为一家工厂,并且成功地将其转变为一家股份有限公司,艾德斯坦成为首任诺基亚管理者,随后两人将公司的名字命名为“诺基亚”。

19世纪末,艾德斯坦将诺基亚管理者的职务转交给利奥·米其林,而当时无线电产业的萌芽刚刚起步。

于是,米其林突发奇想地想将诺基亚公司的业务扩张到电信行业,但是遭到了艾德斯坦的反对。

直到1902年,米其林才说服艾德斯坦,这才让诺基亚增加了一个电缆部门。

但令米其林没想到的是,这个他突发奇想所建立的电信部门最终却发展成为了后来的诺基亚公司。

工业时代1960年,诺基亚时任总裁Bjorn Westerlund专注于电信行业,同年建立了诺基亚电子部,并专注于电信系统方面的工作。

电子部当时已在研究无线电传输问题,从而奠定了后来诺基亚集团电信的基础。

到1967年时,电子部发展成为拥有460人,净销售额占整个集团净销售额3%的大部门,。

为了表彰诺基亚是当地最大的工业设施和雇主,建立的Pohjois-Pirkkala镇于一年后改名为诺基亚镇。

1977年,诺基亚镇又升格为诺基亚市。

前电信时代从1962年到70年代中期,诺基亚在芬兰电信市场所占份额不断增加。

1982年,诺基亚(当时叫Mobira)生产了第一台北欧移动电话网移动电话Senator。

随后开发的Talkman,是当时最先进的产品,该产品在北欧移动电话网市场中一炮打响。

参考文献《诺基亚战略成本管理》

参考文献《诺基亚战略成本管理》

下面给大家展示了诺基亚公司在有关成本管理方面的几个情景,这些情景将为我们描述战略成本管理中最典型的做法和策略,从中可以领悟成本管理与战略紧密结合后,企业所获得的实质性的收益。

策略一:产业链集群降低物流成本情景一:2000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BDA)为星网工业园(诺基亚工业园区)划出了150万平方米的土地免费使用。

而这150万平方米中诺基亚公司占地只有10万平米,其他的面积,全部分给了将要与诺基亚一同搬家到星网的上游供应商,这些供应商有远道而来的日本、美国和欧洲的企业,也有身处国内的合资公司和本土企业,有的供应商甚至是初次进入中国。

到2001年,工业园基本就绪,初具规模的星网工业园当年的销售额就到超过了300亿。

至此,历时两年,经过艰苦谈判和沟通,一个现代集群产业链结构完成了。

诺基亚公司此举是为提高对消费者的反应速度、降低总体成本而进行的一次战略调整,调整的主旨是降低最终产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在这个固定成本耗资庞大的产业链构成的工业园中,诺基亚真的获益了吗?过去,诺基亚安排生产工厂进货间隔是6个小时,但是经常出现断货的情况。

比如:从机场运货到公司的汽车半路抛锚,或者飞机晚点没有即时清关出港等等不可抗因素导致的问题。

为了减少断货的情况发生,诺基亚专门在工厂内部开辟出3000平米的临时周转库,造成成本的上升。

工业园建成后,送货时间缩短为每两小时一次,而极少出现断货的情况。

所有主要物料基本上都在工业园内用电平车运送,临时周转库也立刻失去了作用,成本极大的节省。

工业园内设置了统一的第三方物流中心,所有供应商使用统一的计划协调信息平台,并且与海关联网监管,效率之高,成本之低是前所未有的。

在没有建立工业园时,尽管仓储成本、沟通协调成本和运输保险成本已经降低到同行最低,但仍然无法与现在的情况相比。

虽然在工业园的建立过程中一次性投入了很多固定成本,但是,这些固定成本在几十年的摊销过程中,与所获得的竞争优势相比,已经显得微不足道了。

诺基亚公司战略管理

诺基亚公司战略管理

诺基亚公司战略管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xxxx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企业管理学案例分析》报告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职称:二O一三年十二月十日诺基亚公司的战略管理分析前言:诺基亚自创立至今已有148年的历史,它曾经辉煌,如今渐渐暗淡下光辉,淹没在“商场”这个暗流汹涌的海洋中。

本文将诺基亚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投入壮大阶段和衰退阶段),针对每个阶段的市场外部环境、企业内部资源、企业选择战略进行分析评价。

最终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背景介绍:诺基亚,1865年创建于芬兰,当时以造纸为主,后来逐步向胶鞋、轮胎、电缆等领域,最后才发展成为一家手机制造商。

自1996年以来,诺基亚连续14年占据市场份额第一。

面对新操作系统的双面夹击,诺基亚全球手机销量第一的地位在2011年第二季被苹果及双双超越。

2013年9月3日,微软宣布以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诺基亚手机业务),并获得专利和品牌的。

诺基亚手机的生命周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诺基亚因涉及产业过多而濒临,而当时的诺基亚总裁以及果断地将其他所有产业舍弃,并拆分了产业,只保留下诺基亚电子部门,将其他所有传统产业出售,诺基亚集团开始两年的分裂,而此刻的诺基亚作出了自己历史上最重要的战略抉择。

一、宏观环境分析1992年,诺基亚的决策者以其对移动通讯行业发展趋势的敏锐把握,抓住了这个绝佳时机,奥利拉和他们伙伴们全力推进GSM通讯标准手机的研发和生产,不断扩大着诺基亚的技术优势。

1993年底,局面渐渐明朗,欧洲各国先后开始采用GSM数字手机通讯标准为新的统一标准。

在我国,从事手机产品的生产必须获得国家信息产业部颁发的牌照。

截止到2002年底,国内有36家手机企业获得了生产牌照,其中同时生产GSM和CDMA 的12家,只生产GSM手机产品的17家,只生产CDMA手机产品的7家而不久前,国家开始限制手机牌照的发放,新兴手机厂商在短期内无法获得市场准入权现阶段要进入移动通讯产业只有两种途径:一是等待信息产业部审核下发生产许可证执照,而这往往由于行政的审批而遥遥无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