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风俗民俗学:中国传统民间信仰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与祭祀仪式

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与祭祀仪式

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与祭祀仪式中国古代是一个充满神秘和多样性的国家,这里的人们有着深厚的宗教信仰和独特的祭祀仪式。

在古代,民间信仰和祭祀仪式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日常行为,还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

本文将就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和祭祀仪式展开讨论。

一、神灵信仰与祭祀习俗古代中国人民秉持着对自然界和各种神灵的崇拜与敬仰,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信仰体系。

在古代中国,人们崇拜的神灵有山神、水神、地神、祖先神灵等等。

这些神灵在人们心中具有不同的形象和功能,并且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特定的信仰对象。

例如,北方地区的人们崇拜的是风神和雷公,而南方地区的人们则更加信仰龙神和水神。

在古代中国的农耕社会,农民们对于丰收和灾害的依赖程度很高,因此对灾害的祷告和祭祀显得格外重要。

这体现在春祭、夏祭、秋祭和冬祭等一系列固定的祭祀仪式上。

而每个节日有着独立的祭祀对象,比如春天会祭祀土地神、夏天会祭祀太阳神等等。

二、民间信仰与生活习俗除了对自然界的信仰,中国古代民间信仰还包含了一些具体的信仰对象,比如门神、家神、土地爷等等。

这些信仰往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例如,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人们会拜祭门神,祈求家宅的平安与幸福。

此外,每逢新年,人们也会祭拜家神和祖先,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对家庭的祝福。

古代中国人民还有许多与生活习俗相关的信仰。

比如结婚时要拜祭祖宗,求得祖先的庇佑和婚姻的美满;出生时要拜求财神,祈求新生儿得福寿康宁;去世时要进行祭祀仪式,希望亡者能得到安宁和超度。

三、民间信仰与宗教习俗古代的中国人民除了信仰神灵之外,还有一些专门的宗教信仰。

例如道教、佛教和儒家学说等,这些宗教信仰的兴起使得民间信仰得到了更加全面和系统的发展。

道教在古代中国的地位非常重要,受到了人们的极高关注。

道教信仰强调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强调个体追求长生不老和超度成仙。

而作为一种信仰体系,道教也衍生出许多独特的祭祀仪式,比如丹术炼丹仪式等。

中国的民俗文化习惯与信仰

中国的民俗文化习惯与信仰

中国的民俗文化习惯与信仰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民俗文化的国家,其独特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中国的民俗文化习惯与信仰既包括节日庆典、饮食习俗、服饰传统,也涵盖了民间信仰、祭祀仪式等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的民俗文化习惯与信仰,揭示其中的深刻内涵和不可忽视的价值。

一、节日庆典中国人民拥有丰富多彩的节日庆典,每逢节庆都会举行各种活动,庆祝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文化。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被誉为“华夏第一节”,人们在这一天会走亲访友,共聚一堂,品尝美食,观赏花灯,燃放烟花爆竹,渡过一个欢快而热闹的节日。

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也有各自的习俗和庆祝方式,让人们沉浸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

二、饮食习俗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讲究“色、香、味、形”四位一体,不仅让人口福,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勤劳智慧。

中国人多数视食物为天,吃有仪式感,餐桌上往往会有许多讲究,比如年夜饭必不可少的团圆味鲜的鱼,象征着年年有余;过生日吃寿面,象征长寿;喝酒敬酒要有礼等等。

这些饮食习俗不仅体现了对食物的尊重,更流露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三、服饰传统中国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穿着风格各异,但无一例外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

汉族的传统服饰多以“襟、领、袖、襠、衽”五个单元为基础,有着悠久历史和艺术价值,柔美端庄,被誉为“华夏礼仪之邦”的重要体现。

而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更是丰富多彩,充满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让人惊叹于中国服饰文化的多样与美丽。

四、民间信仰中国的民间信仰广泛而深刻,包括神祇信仰、风水迷信、先祖崇拜等,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人们会祭拜神灵、祖先,参加庙会、祈福活动,祈求平安健康、事业顺利、家庭美满等。

即使在现代社会,许多人仍在不经意间传承着这些古老的信仰与习俗,虔诚而坚定,展现出中国人对神灵与命运的敬畏与探寻。

古代中国的民间信仰与习俗

古代中国的民间信仰与习俗

古代中国的民间信仰与习俗古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各地的民间信仰与习俗也随之多样。

这些信仰与习俗有的通过文字流传至今,有的则仅存在于口耳相传的民间神话和传说中。

本文将探讨古代中国的民间信仰与习俗的一些特点和代表性事例。

一、信仰1.1 山神信仰山神信仰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重要的民间信仰,多在山区或者距离山区不远的地方盛行。

山神大多是在自然灾害时祈求平安与庇护的神灵,也有一些是和道教、佛教密不可分的神灵。

在山区,很多山洞、山坡、山峰都被视为神灵的居所,人们会在这些地方供奉神像或者石头等物品。

1.2 土地神信仰土地神信仰是中国众多地方宗教信仰中的一种,其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汉族族群远古时期崇拜土地神的信仰。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土地神包括田地之神、庙前村边之神、城隍等诸多。

一般来说,土地神是保佑人们生产生活,使其繁荣昌盛,同时也管辖一片土地上的公德及公平。

1.3 龙神信仰龙神信仰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非常古老的信仰,它几乎分布在中国大陆所有地方,由于其神秘而神奇的特性,被誉为中国传统信仰中最具有文化艺术价值的部分。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龙是至高无上的神灵,能够掌控水的流向、天气的变化等。

因此,中国人将龙作为祥瑞和吉祥的象征,常在正月初五之龙抬头、端午节等重大节日中举行龙舟竞赛等庆祝活动。

二、习俗2.1 婚俗婚俗是古代中国人的一种流传已久的习俗,包括婚礼仪式和婚后生活习惯。

婚礼仪式具有极强的神秘色彩,能够通过婚礼中的种种环节,让新人与婚姻伴侣实现情感和心灵上的契合,从而成就幸福美满的婚姻。

在婚礼的习俗中,蒸饺子和烟火表演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这些文化习俗是古代民间信仰与习俗的重要代表。

2.2 清明节每年农历清明节是中国的重要节气之一,也是古代中国人民对祖先的重新缅怀和祭祀的最佳时节。

古代中国人的清明节习俗包括扫墓、烧纸、祭拜祖先等。

其中祭拜祖先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祭祀方式不一,因地区习俗而异,可以是祭祖师庙、祭公巷祖神、祭族庙等。

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与迷信习俗

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与迷信习俗

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与迷信习俗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积淀下来的民间信仰与迷信习俗相当丰富多样。

这些信仰和习俗不仅是人们对于神秘事物的追求和恐惧的表现,更是对于古代人们生活状态和文化传承的一种反映。

本文将从祭祀、婚姻习俗以及风水信仰等方面论述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与迷信习俗。

首先,祭祀是中国古代人们重要的信仰和习俗之一。

祭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通常包括祭拜祖先、神灵以及各种其他的神奇事物。

祭祀祖先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信仰,人们相信祖先会给予他们保佑和指引。

在祭拜祖先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上香、烧纸、摆放祭品,以示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此外,古代中国人还会祭祀各种神灵和神话中的人物,如神仙、龙王等。

这些仪式表明了人们对于神秘力量的信仰和尊敬。

其次,婚姻习俗也是古代中国的重要信仰之一。

中国古代的婚姻习俗多为迷信色彩浓厚,人们常常会根据一些迷信的信仰来决定婚姻的吉凶。

比如,在决定结婚日期时,人们会选择一个吉祥的日子,相信这样可以为婚姻增添福气。

另外,婚礼中还有许多与迷信相关的习俗,如敬酒、过门和新娘的发型等。

这些信仰和习俗的背后,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婚姻的祈求和对婚姻幸福的渴望。

最后,以风水信仰为例,展示古代中国人对于环境和地理位置的迷信。

风水学是古代中国独特的传统学问,它认为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与人的命运息息相关。

人们相信通过布置住宅、办公场所或者墓地的位置,可以改善自身的运势和福气。

比如,人们喜欢将房子的门面朝向南方,相信南方有“龙”的寓意,能够带来好运。

此外,人们还会在家中摆放一些风水上认为能够带来运气的物品,如龙、金蛇等。

这些风水信仰和习俗的传承,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自然界力量的敬畏和对自身命运的掌控欲望。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与迷信习俗丰富多样,充满着神秘色彩和文化内涵。

这些信仰和习俗在古代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些信仰和习俗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式微,但它们作为中国文化传承的一部分,仍然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研究。

中国的传统民俗与民间信仰

中国的传统民俗与民间信仰

中国的传统民俗与民间信仰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和民间信仰,它们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丰厚的历史底蕴,还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世界的认知和审美观念。

本文将就中国的传统民俗和民间信仰展开探讨,带领读者一窥其中的奥秘。

一、传统民俗1.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最为热衷的节日。

春节的庆祝活动包括贴春联、放鞭炮、团圆饭等。

此外,舞龙舞狮也是春节期间最常见的表演形式之一。

人们相信舞龙舞狮能驱邪避灾、增加吉祥气氛。

2.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有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之一。

这个节日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主要纪念屈原。

人们在这天会举行划龙舟、包粽子等活动,同时,还会挂艾草和菖蒲等草药以驱邪、祈福。

3.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农历八月十五的节日,也是一个家庭团圆的日子。

在中秋节,人们会品尝月饼、赏月、赋诗等活动。

中秋节还有许多与嫦娥和玉兔相关的传说,给节日增添了更多的神秘和浪漫色彩。

二、民间信仰1.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对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人的教养和修身养性,倡导仁爱和孝道,对社会和家庭关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道教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之一,它的核心理念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道教强调道家修行和追求长生不老的方法,崇尚无为而治,并融入了许多神仙与神话元素。

3.佛教佛教是另一种在中国广泛传播并深受人们信仰的宗教。

佛教的核心教义包括解脱生死轮回、追求慈悲与智慧。

在中国,寺庙常常是人们寻找心灵慰藉和宁静的场所。

民间信仰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它们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虽然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使一些传统民俗和民间信仰渐渐失去了活力,但它们依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重视和保护。

总结中国的传统民俗和民间信仰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民智慧。

无论是春节、端午节还是中秋节,都是中国人民重要的节日,同时也是传承民间智慧的载体。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信仰与神话传说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信仰与神话传说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信仰与神话传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其中包括了丰富的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

这些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既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

第一部分:民间信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民间信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是人们对于神灵、祖先以及自然力量的崇拜和信仰。

民间信仰的内容非常丰富多样,涵盖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信仰体系。

一种重要的民间信仰是对祖先的崇拜。

中国人对祖先的尊敬和敬仰始终流传至今,可以追溯到古代。

人们会在特定的节日或者祭祀仪式中,向祖先祈福、祭奠,以示对祖先的感恩和敬意。

此外,中国的农耕文化也与民间信仰密不可分。

人们相信自然力量和天地间的联系,例如山、水、风、雨等都被看作是具有神圣力量的存在。

在农耕社会中,人们会进行丰收祈福的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第二部分:神话传说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众多的神话传说,这些传说常常跟历史和宗教信仰有所联系。

神话传说是人们对于未知世界的想象和思考,是对于宇宙起源、人类命运等问题的探讨。

中国神话中最为知名的莫过于《山海经》中记录的各种神兽和神话人物。

据说,这些神兽在古代的时候曾经生活在中国的各个地方,它们形态各异,拥有各自独特的神奇能力。

这些神兽的传说不仅丰富了中国人的想像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思想。

除了神兽,中国神话中的诸多神仙和仙女也是令人津津乐道的。

例如,《西游记》中就有孙悟空、猪八戒等经典形象,这些形象既是追求永生不老的象征,也是对人性的思考与反思。

第三部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一直以来都对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进步中,这些传统文化逐渐面临着消失和遗忘的风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许多措施被采取。

例如,学校和社会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宣传中国传统文化。

此外,一些相关研究机构也致力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

民间信仰与风俗习惯分析

民间信仰与风俗习惯分析

民间信仰与风俗习惯分析民间信仰和风俗习惯是反映一个地区文化特色的重要方面。

在中国,民间信仰和风俗习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通过对民间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地区的文化传统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一、民间信仰民间信仰包括宗教信仰和非宗教信仰。

在宗教信仰方面,中国主要有儒教、道教、佛教、回教等,这些宗教对于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非宗教信仰方面,民间信仰较为复杂,包括祖先崇拜、鬼神信仰、风水信仰、命理卜卦等等。

祖先崇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祖先能够保佑后代家族的兴旺,因此在中国的许多地方都会有祖先庙。

祖先崇拜不仅仅局限于宗族,而且也扩展到了民间,人们会祭祀先祖,祈求好运和平安。

而鬼神信仰则是中国民间信仰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有许多民间传说,比如妲己、白蛇传、牛郎织女等等,这些传说都反映了中国民间信仰中神鬼的地位,人们认为神鬼有着超自然的力量可以助人。

同时,风水信仰、命理卜卦等也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重要内容。

风水信仰认为环境和人的财运、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房屋建设和装修时要遵循相应的规则。

命理卜卦则认为人的命运是有一定规律的,通过神秘的方式可以卜测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风俗习惯风俗习惯是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是在民间形成、传承而来的。

在中国,风俗习惯具有地域和民族多样性。

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中国南方的一些地方风俗习惯。

1.午托习俗在中国南方,午托习俗十分普遍,它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人们在午餐后会在床或椅子上打个盹,这样可以休息一下,同时也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和工作效率。

午托的时长通常在20-30分钟,这些时间也被称为“午休时间”。

2.过年习俗中国的春节是全中国人民最重要的节日,过年习俗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节期间,人们会往家中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包饺子等等,这些习俗都代表着一种祝福或祈福的意义。

在春节期间,亲朋好友之间还会互相问候,表示彼此关心,这也是中国文化中亲情和友情的具体体现。

传统文化中的民俗信仰与风俗习惯

传统文化中的民俗信仰与风俗习惯

传统文化中的民俗信仰与风俗习惯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基因,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以及日常行为习惯。

其中,民俗信仰和风俗习惯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对神灵、自然和社会的态度与理解。

本文将从的角度探讨传统文化中的民俗信仰和风俗习惯,并介绍一些富有代表性的例子。

一、民俗信仰民俗信仰是民间传承和积淀下来的对神明信仰、宗教仪式、道德准则的一种信仰体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民俗信仰贯穿于各个方面,并通过丰富多样的仪式、节日和习俗来表达。

其中,最为典型的民俗信仰可以归类为祭祀、拜神和祈福。

祭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民俗信仰之一,民间常常通过祭祀仪式来表达对祖先和神明的尊敬与敬畏之情。

比如,清明节时,人们会踏青祭扫祖先墓地,烧纸、磕头,以表达对祖先的思念和敬意。

这一传统的背后,承载着对家族传承、尊老爱幼和强调家庭纽带的价值观。

拜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另一个重要的民俗信仰形式。

人们常常在庙宇或家中供奉神像,通过祈祷、烧香、献花等方式与神明交流。

诸如拜财神、拜关帝等民间信仰都体现了人们对于财富、官职、安全等方面的祈求。

这些民俗信仰反映了人们对未来的期待和对于安全、幸福的追求。

祈福作为民间传统信仰的重要内容之一,表达了人们对幸福安康的期望。

例如,在农历新年期间,人们会点燃鞭炮、放鞭炮,以驱逐邪祟,祈求来年平安吉祥。

而在婚礼、升学考试或者事业上,人们也会前往寺庙祈福,以期获得神灵的庇佑。

二、风俗习惯风俗习惯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的规范和习惯。

在传统文化中,风俗习惯承载着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规范,展示了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标志。

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风俗习惯之一。

在中国,吃饭时讲究“齐桌”的风俗,即一个家庭或者一群人共用一张餐桌,共享一锅菜。

这种习俗体现了亲情、友情和家庭团结的价值观,强调整个家庭的和谐和富足。

婚俗习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另一个重要的风俗习惯。

中国传统婚礼通常需要按照一定的仪式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的一系列结果或后果的传统表示法。
A.鲁迅:父亲吐血,兄弟几人遵照陋习给父亲和墨
汁。
B.二月二忌动针线 C.冬至、腊八忌住娘家
第三章 风俗民俗学
中国传统民间信仰
中国传统民间信仰
一、信仰民俗和民间信仰
1.信仰民俗及其特点 信仰民感的需要 而形成的民俗。它涉猎到包括信仰、巫术、 禁忌、占卜、预兆等多方面内容。信仰民 俗往往不是独立的,常常依附于生产、物 质、社会等多种民俗事项当中。
图腾具有团结群体、密切血缘关系、维系
社会组织和互相区别的功能。
3.祖先神: 祖先神即是对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类祖
先、民族祖先、氏族祖先及家族祖先的统 称。 如:女娲、黄帝、炎帝
4.行业神:
各个行业所信奉的行业祖先神或行业保护
神。
如:药王、关公、蚕神。重要的历史人物:
木匠鲁班、茶圣陆羽。
华山治鬼的传说盛行于唐代。
2.紫姑神 南北朝为厕神、蚕神,开始具有扶乩占卜的功
能。 唐末五代起,文人用紫姑的神通来占卜前程。
宋代,紫姑神可以为百姓之家做出多种占卜预
测。
宋代的紫姑神,“医卜无所不能”,“能文章,
颇清丽”,“善鼓筝”,“棋与国手敌”,俨 然文人雅士。且“多自称蓬莱谪仙”,升入仙 籍。
五花八门,玄机莫测。
自发性、多变性:民间信仰的神灵处于不
断自生自灭的过程中。
二、民间信仰对象
1.自然神: 天神 日神与月神
星辰,如北极星,二十八星宿,牵牛星和
织女星,太岁 山水神,如五岳,江河湖海
河伯图
井神
2.图腾: 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totern”,意思
道教
道教源于黄老神仙之术、阴阳五行之说以及流
行于汉代的各种武术,其苗头在西汉成帝年间 已初步呈现。东汉中期,作为宗教的道教初步 形成。
佛教 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有多种说法,现在一
般认为佛教大致在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之间传 入内地。
3.民间禁忌 性别
饮食
语言 岁时
民间俗称泰山为泰山府君。唐代之后,泰山府
君治鬼的地位逐渐被外来佛教中的阎罗王取代。 宋代之后,封禅大典退出历史舞台。
秦代时官方就已经对华山进行祭祀。 唐代华山地位提升。“玄宗乙酉岁生,以华岳
为本命。先天二年七月正位,八月癸丑,封华 岳神为金天王。”东、中、南、北四岳分别为 天齐王、中天王、司天王、安天王。
2.中国民间信仰及其特点 所谓民间信仰,是相对于正式的宗教或得
到官方认定的某些信仰,在一定时期广泛 流传于民间或者说为多数社会下层民众崇 信的某些观念。
特点:
多样性:来自远古原始信仰,即多神、泛
神崇拜。
功利性:众神各司其职,与民众日常生活
有直接利害关系。
神秘性:各种相术、求签、算卦、测命,
四、民间信仰举例
1.自然神崇拜——泰山神、华山神 “祭天告成”:《管子•封禅篇》齐桓公欲封禅
泰山,《论语•八佾》季氏欲封禅泰山。
国家祀典:社稷、日月星辰、泰山被列为常祀。 民间的观念:泰山治鬼,主生死。汉乐府诗
《嵩里》反映了人死后魂归泰山的观念。
封:登临极顶祭天
禅:于山前祭地。
道谛:道路和方法
汉晋与道教混为一谈。
南北朝开始,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隋唐时佛教大为光大。 南北朝之后,佛教开始争取下层民众。慧远把
因果报应分为三种:现报、生报、后报。
佛教用因果报应说,配合地狱和六道轮回说,
在中国发扬光大。
五、关于迷信
1.概念:迷信是对在某种条件、征兆、原因下所产
宋代紫姑神:文士化。
3.道教的神仙构成体系: 神仙:如玉皇大帝,南斗、北斗,吕洞宾。
各路尊神:来源于自然崇拜,如雷电风雨。
俗神:收纳改造民间故事传说。
4.佛教的本土化 根本要义:四圣谛。 苦谛:众生皆苦,苦海无边 集谛:缘于无明、贪欲 灭谛:超脱生死,致于涅槃
是“他的亲属”和“他的标记”。
十八世纪末约翰朗格在《一个印第安译员
兼商人的航海与旅行》中说:“野蛮人的 宗教性的迷信之一,就是他们每个人都有 自己的图腾,即自己所钟爱的精灵。他们 相信这精灵守护着自己。”
什么是图腾? 远古社会,人们相信每个氏族的成员都源
于同一个物种,有时是动物、植物,有时 是非生物,这便是他们认为最古老的的祖 先,即图腾。
5.职能神:
如:灶神,门神。
蚕神形象演变
三、巫术、宗教和民间禁忌
1.巫觋 母系氏族社会的巫为女性。父权制崛起后,才
产生了男性宗教执事者——觋。 主要社会职能: 占卜、驱鬼治病、为死者送葬、神判
民间占卜、符咒:卜筮、占梦、八字、测字、
面相。
2.宗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