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艺术赏析
中国古代的民间艺术和文化表现形式

中国古代的民间艺术和文化表现形式中国作为亚洲文化的中心,在古代就有着非常丰富和独特的民间艺术和文化表现形式。
这些表现形式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特点和文化的内涵,也代表了中国人民对于生活的追求和对于美好的向往。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和探讨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1. 农民画农民画起源于中国南方的农村地区,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风靡全国。
这种绘画形式常见于农民家庭和农村集市上的摊位。
通常而言,农民画以农事、民俗、故事和传说为主题,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富有民间风格。
农民画的艺术理念和表现形式有别于传统的工笔画和写意画。
它强调形象反映,注重表现对象的特征和内在性格。
在绘画时,画家可以自由发挥,不受传统约束。
今天,农民画已经成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代表,被世人广泛熟知和喜爱。
这也是中国农村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2. 剪纸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起源于汉代。
它是一种将纸片剪成图案的手工艺,通常用做春节、婚礼和庆祝活动上的装饰品。
中国的剪纸技艺非常复杂和独特,多种多样的图案和风格为它带来了极高的观赏价值。
剪纸艺人往往耗费很长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一个完美的作品,这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手工艺的重视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3. 评书评书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起源于民间故事,内容通常是讲述武侠故事、历史传奇或者神话传说。
评书往往由一个人讲述,语言夸张、生动、明快,让听众如沐春风般舒适和愉悦。
评书的发展历程也相当漫长,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
而且,由于评书讲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它所代表的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包含了一种审美和文化的内涵。
4. 国画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之一,它包括了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多个门类。
国画的特点是线条明快、色彩清淡、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那种抒情和静美的氛围。
国画发展历史悠久,经过了宋代和明清时期的推广和发展,逐渐成为了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思想价值的艺术形式。
特别是近现代以来,国画开始与西方的绘画艺术形式交融,进一步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和发展前景。
中国的古代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

中国的古代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其中古代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是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传统艺术形式和民俗风情代代相传,流传至今,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也展示了中国独特的文化价值观。
一、木偶戏中国的木偶戏起源于古代,是一种重要的戏剧表演形式。
它结合了音乐、舞蹈和表演技巧,通过木偶艺人操纵木偶进行表演。
木偶戏有多种流派,如粤剧中的木偶戏、京剧中的木偶戏等。
这些木偶戏以形象生动、表演精湛而闻名,成为古代民间艺术珍品。
二、剪纸艺术剪纸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起源于汉代,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已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剪纸以手艺精湛、造型各异而闻名,能够通过剪纸艺术展示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
剪纸艺术在中国的婚庆、年节和节日等庆祝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了人们喜爱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三、龙舟节龙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活动。
这一节日起源于古代中国的捕鱼风俗,如今已发展成为一项以赛龙舟为主题的盛大庆典。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会举行赛龙舟活动,选手们准备精良的龙舟并竞相划桨。
这一活动不仅是体育竞技的盛事,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四、京剧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起源于19世纪北京。
它融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形式,以其复杂的程式、精美的服装和卓越的表演技巧而闻名。
京剧的剧目以历史传说和文学经典为题材,通过唱腔、身段和面谱等手法表现出戏曲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五、年俗传统中国的民俗文化丰富多样,尤其以春节的传统习俗最为著名。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民俗活动,如贴春联、舞狮子、放鞭炮等,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这些传统习俗代代相传,寓意着幸福、吉祥和团圆。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其他节日,如元宵节、端午节等,每个节日都有其特有的习俗和风俗,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节日的热爱和传统文化的珍视。
中国的古代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广大人民的关注和热爱。
民间艺术评析

民间艺术评析
民间艺术是指传统的、源自民间的艺术形式,通常是由普通人创作和表演的艺术作品。
它不同于大众文化或高雅艺术,更接近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情感。
民间艺术有着丰富多样的形式,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绘画、雕塑、建筑等。
这些艺术形式通常传承于一代代的民间艺人,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播和发展。
在评析民间艺术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艺术形式:评析民间艺术首先要了解其表现形式和特点。
比如,民间音乐常常使用传统乐器,歌曲内容通常是表达人民群众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观。
舞蹈和戏剧则通常以故事情节和舞台表演为主要特点。
2. 内容和主题:民间艺术的内容通常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现实相关。
通过艺术作品,艺人可以表达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展现人民群众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体验。
3. 技艺和创作:评析民间艺术还需要关注艺人的技艺和创作能力。
民间艺术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磨练,艺人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4. 传承和发展: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也是评析的重要方面。
评析
时可以关注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平衡,以及对传统技艺和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同时,也可以关注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和适应。
总的来说,评析民间艺术需要综合考虑其艺术形式、内容和主题、技艺和创作以及传承和发展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中国古代民间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民间艺术形式【中国古代民间艺术形式】中国拥有丰富的古代民间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融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传承了华夏文明的瑰宝。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古代民间艺术形式的一些代表作品。
一、剪纸艺术剪纸艺术是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以简洁准确的方式,通过剪纸的技巧来表达各种吉祥寓意。
剪纸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从那时起,它就逐渐成为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一种流行形式。
剪纸艺术通过剪纸的方式,将各种形状、图案和文字刻画出来,形成独特的艺术作品。
这些作品以其精巧而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布袋戏布袋戏是中国古代戏曲表演形式之一,通常由木头或布料制作的人偶来演绎故事情节。
布袋戏在中国各地都有不同的表演风格和角色设定。
这些人偶通过线操和声音表演,唤醒了观众们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鸣。
布袋戏常常讲述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以其丰富的戏剧性和传统意义而深受观众喜爱。
三、民间刺绣中国古代的民间刺绣技艺卓越,其精美的图案和细腻的手工技巧深受人们的赞赏。
民间刺绣通常使用丝线或棉线,通过细致的针脚在织物上绣出各种图案和花纹。
这些图案通常以自然景观、动物、花卉和人物为主题,融入了丰富的寓意和象征。
民间刺绣作品不仅具有装饰性,还传递了民间文化和价值观。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 - 京剧京剧是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京剧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技巧和戏曲剧本而闻名于世。
京剧通常以历史故事和传说为背景,通过表演者的喉舌技巧和肢体语言塑造出各个角色的形象。
京剧的表演形式精确而精致,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
五、民间音乐中国古代的民间音乐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戏曲、民歌、器乐等。
这些音乐形式通过琴、瑟、笛子等传统乐器演奏,表达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习俗、民风和情感。
民间音乐是人们庆祝节日、纪念历史事件、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古代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间工艺品赏析

民间工艺品赏析民间工艺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而备受珍视。
这些工艺品不仅展示了中国民间工艺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还体现了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
在本文中,我们将赏析几种典型的民间工艺品,包括剪纸、泥塑、刺绣和彩绘。
一、剪纸剪纸是中国最古老、最普及的民间艺术之一,具有浓厚的民俗特色和文化内涵。
剪纸源于古人用于祭祀、庆祝和装饰的纸质剪裁物件,经过漫长的发展,形成了各种风格和流派。
剪纸的技艺精湛,艺人通过一把剪刀、一张纸,剪出各种图案,如花鸟鱼虫、人物故事等。
这些图案不仅造型生动,而且线条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不同地区的剪纸风格各异,如陕西的粗犷豪放、河北的细腻婉约。
这些剪纸作品既可用于装饰墙壁、窗户,也可用于制作各种工艺品,如剪纸灯笼、剪纸风筝等。
二、泥塑泥塑是以粘土为原料,通过艺人手工捏制而成的民间工艺品。
泥塑具有形象逼真、色彩艳丽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不同地区的泥塑风格各异,如陕西的华县泥塑、江苏的惠山泥塑等。
泥塑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艺人首先要挑选合适的粘土,然后经过反复摔打、揉捏,形成需要的形状。
最后经过细心的雕刻和上色,才能成为一件精美的泥塑作品。
泥塑的造型多样,有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有的动物形象活灵活现,还有的山水风景维妙维肖。
三、刺绣刺绣是一种以针线为工具,在绸缎等织物上刺出各种图案和花纹的民间工艺品。
刺绣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有相关的文字记载。
刺绣的技艺精湛,绣出的图案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具有高雅的品质。
刺绣的种类繁多,有苏绣、湘绣、蜀绣等。
不同的刺绣流派具有不同的风格特点,如苏绣以精细秀雅著称,湘绣则以构图严谨、色彩明快见长。
刺绣作品既可以用于生活用品的装饰,也可以用于服装和工艺品的制作。
四、彩绘彩绘是一种以颜料为画料,以画笔或其他工具为工具,绘制在各种材质上的民间工艺品。
彩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壁画和岩画,经过漫长的发展,形成了各种风格和流派。
彩绘的种类繁多,有木板彩绘、陶瓷彩绘、布料彩绘等。
中国民俗文化中的传统艺术

中国民俗文化中的传统艺术中国民俗文化中的传统艺术一、民间绘画艺术中国的民间绘画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以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充分表现民间生活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
民间绘画艺术的代表有新年画、窗花、剪纸等。
其中,新年画是中国民间最为传统的年画形式之一,它作为中国农历年节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远的历史渊源。
二、雕刻艺术中国的雕刻艺术源远流长,其历史可追溯到商代和西周时期。
雕刻艺术的特点是将平面变成立体,可以形象地表现出被雕刻对象的形态、色彩和体积。
中国的雕刻艺术品种繁多,有石刻、木刻、竹刻、蜡刻等多种形式。
其中,以木刻和石刻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千手观音》和《卢舍那佛塔》。
三、书法艺术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起源于古代的甲骨文、金文,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形成了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等多种书风。
书法的艺术魅力在于其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书写的艺术形态,通过线条、笔法、字体、墨色、结构、意境等方面来体现出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四、雕漆艺术中国的雕漆艺术是一种传统民间工艺,它以明亮的色彩、浑厚的造型、独特的工艺和出奇制胜的题材而著称。
雕漆的工艺分为打底、雕刻、上色三个阶段,要求工艺师必须具备准确的刻画能力,精细的手工技艺和广博的人文知识。
五、民间戏曲艺术中国的民间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
戏曲艺术的特点是华丽多彩的服装、优美动人的音乐、婉转悠扬的唱腔和变化多端的表演。
中国的戏曲艺术分为很多种类,例如京剧、昆曲、豫剧、秦腔等,每种戏曲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特点。
总结:中国民俗文化中的传统艺术丰富多彩,其中的民间绘画、雕刻、书法、雕漆和民间戏曲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文化渊源,而且具有丰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能够从中体验到中国的独特文化魅力和人文精神。
中国民间艺术赏析总结

中国民间艺术赏析总结戏曲鉴赏系别:信息工程系专业:13级电子科学与技术姓名:张涛学号:40中国民间艺术赏析总结戏曲鉴赏一、课程内容学习简述本学期我选择了民间艺术赏析这门公选课,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我了解了很多我国的民间艺术,也非常喜欢老师讲的课,课堂内容中介绍了文武场、声乐、乐器、脸谱等基本内容。
老师也播放了一些戏曲的视频选段,视频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看视频也使我们对老师传授的内容有了更深的体会,也让更多的学生慢慢的喜欢上了这门课,也喜欢上了戏曲。
下面我就本门课程的学习内容作下简述。
1、中国戏曲史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
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
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
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
2、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
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
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
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3、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
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
4、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2、戏曲表演戏曲表演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戏剧的表演。
戏曲的内涵包括唱念做打,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
戏曲表演有严格的分行,生、旦、净、丑各个行当在表演上都各具特色,某一剧目的某一人物应由哪个行当的演员扮演,皆有相应的规定。
生生是戏曲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除净、丑以外的男性角色称为生行。
民间艺术赏析

创作说明:
在剪纸艺术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浓缩有致、花团似锦的团花。
团花是剪
纸的一种布局格式。
呈圆形花样、四面均齐,是剪纸中最古老的格式。
团花重在
一个“团”字,作为折叠剪纸,它最能体现剪纸多次折叠、重复造型的优势。
团花
的美,给人一种规整中起变化,散射中又有聚合的审美感受。
而其中的对称性又特别吸引我。
因此,以团花剪纸作为本次的课程作业。
当薄软的纸张在折叠和不断折叠后,再用一把锐利的剪刀在如此薄脆的纸上
剪出形状和整齐的线条,所形成的阳剪与阳镂、块面与线条、疏剪与繁密、正形
与负形等造型与样式带给人的强烈艺术感受,不觉深浸其中。
实际上,其中的“对称性”是中国传统艺术最基本的造型特征,不仅在团花剪纸的造型样式中,而且
在民间绣品、民间雕刻和民间绘画都大量存在对称造型样式,但剪纸就神奇在经过不同的折法和剪法后,总能获得可遇不可求的复数性的次序美感和对称性。
团花剪纸产生对称性的关键在于折叠,犹豫剪纸材料特性因素决定了纸具有柔韧性
和可折叠性,纸的“折叠线”就是“对称。
轴常”见的传统民间剪纸对称一般只有一次
折叠,即产生一个对称轴,但团花的折法却是任意发挥,四折、八折、十六折,
甚至更多的都有,再配以剪纸的语言符号,如锯齿纹、太阳纹、月牙纹和方形纹
等综合性纹样。
我的创作中加入了锯齿纹与月牙纹,通过一些花型的互相映衬,
显得生动、唯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间艺术赏析
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五千多年的文明中,民间工艺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民间工艺有着自己强大的生命力和鲜明的特色。
我国的民间工艺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我国原始艺术的一种延续,民间工艺中有很多原始艺术的影子。
它同样继承了实用与审美统一的特点,大部分都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带有乐观向上、淳厚、真实的感情色彩,是人类劳动生活中最质朴的艺术思想和艺术语言的体现,在世界艺术宝库中也光彩夺目。
一、民间工艺的分类
1.美化日常生活用品的民间工艺
为了美化日常生活,勤劳的民族围绕着直接的衣食住行制作了很多必需品,如各地区和各民族的服饰鞋帽、房间装饰品、器皿家具、雨伞、扇子、帐子、帘子等。
这些民间工艺有很多都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浓厚的地方色彩。
一般都是采用天然的材料和手工制作而成,简练质朴,明快大方。
“在汉族地区的印蓝花布和花格土布,少数民族的蜡染和织锦,都是富有特色的染织品。
贵州的蜡染,湘西的蓝印画布,云南和湘西的扎染,都是民间印染中几个极具特色的品种。
”
2.装饰与美化环境的民间工艺
装饰美化环境的民间工艺有木版年画、剪纸、帐沿、挂饰等。
民
间木版年画分布于全国各地,是用于春节期间张贴而常年欣赏的,色彩艳丽富有装饰性。
剪纸的种类很多,有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子等。
帐沿有画的、绣的和彩印的数种。
挂饰如陕西省的泥塑虎头挂片、山东省的刺绣门帘挂饰等。
这些民间工艺形式多样,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很浓。
“像民间剪纸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山东黄岛剪纸粗犷豪放;山西浮山剪纸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内容十分丰富,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江苏扬州剪纸是民间专门用做鞋花的艺术品,其特点是秀丽洒脱,光洁干净,构思新颖,布局完美。
”
3.体现节令风俗的民间工艺
在中国传统节气中,从正月初一到腊月三十,一年里有许多的节令,并有相应的民间工艺产生。
如春节的年画、门神、春联等,元宵节的灯彩,清明节的风筝,五月端午节的划龙船、扎彩粽、绣香包等,七月七日乞巧、刻花瓜、剪牛郎织女,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做瑞饼花馍,九月重阳登高、做重阳糕、插重阳旗,等等。
这些带有民俗特点的艺术年复一年地出现,其形式既有明显的传承性,又不断地翻新,在民间的文化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我国传统年画色彩鲜艳,画法工整,构图集中,人物突出,形象优美。
它多以写实与装饰、写人与写景相结合的简明、夸张手法,表现欢乐、幸福、祥和、劳动和勇敢等题材,是绘画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
此外,在民间工艺中有些是用来表达情谊和用作纪念的,如荷包、鞋垫、织的手帕、缝的绣球、花包等。
有的是用于儿童玩耍的,有的
是结合一些礼仪使用的,还有的是用来丰富文体活动的,诸如:皮影戏、木偶、舞蹈面具、纸牌、风筝、龙船等。
“民间皮影的造型随历史的发展不断完善,至清代时皮影造型已具有很强的装饰特点和很高的戏剧化程度。
”
民间工艺的设计创造者大都是农民,也有少数专业艺人。
民间工艺所使用的材料都很普通,往往就地取材,甚至是废物利用。
从工艺技术上,有的制作不纯熟,但是粗放有力,从不矫揉造作。
民间工艺的创作不是为了炫耀作品的贵重或珍奇,更不是为了在技术工艺上赢得观赏者的惊叹,而是当作生活的一部分。
因此,他们在制作的时候毫无顾忌,设计思维也是任其发挥,怎么想就怎么做,表现出了劳动者对生活、对艺术的坚定信心。
民间工艺作品以日常的生活用品居多,所以在设计制作的时候也格外注意其实用性。
民间工艺大部分是结合着婚嫁喜事和传统的节令风俗,主题以歌颂生活为主,在形式上表现了强烈的装饰性。
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怎样和谐统一在一起。
有许多民间工艺作品,表面上看着只是一件普通的日用品或者生产工具,但却表现了设计者的审美、情感和理想的追求。
民间工艺同劳动人民的生活与生产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它标志着劳动者的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体现着他们的情感理想和审美。
“就好像民间工艺围绕生存与繁衍这个基本主题,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
民间工艺形成自己通达乐观、吉祥喜庆的文化感情特性。
纳福求吉,也是民间工艺的重要文化内涵。
”渴望生存、赞
美生命是人类的共性。
在民间的生存意识中,可以说万事皆求吉。
吉祥的功用,更大意义在于满足求生的生存心理上,在天、地、人共存的生命信仰空间,人能顺乎自然、和谐平安地生存下去。
人们在门窗上贴上用红纸剪的“吉祥如意”“五谷丰登”“富贵平安”“五福临门”等纹饰的剪纸时,就会感到红红火火,得到一种精神上的喜悦和欣慰。
避邪禳灾是民间工艺信仰观念中的又一种文化的内涵,避邪的心理贯穿于不同习俗种类的民间工艺中,这反映出民间工艺与民间信仰文化广泛而又深刻的联系。
劳动群众创造了生生不息的艺术,也创造了崇高的精神境界,并成为维系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美化生活、装饰环境、表达情感寄托和丰富业余生活等都是民间工艺的重要思想内涵,大都带有淳厚、真实、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色彩,同时也传递着广大的劳动群众勤劳质朴的精神和追求美、渴望美的思想。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各民族创造的民间工艺都属于世界艺术的一部分,也只有保持了本民族独特的艺术特色,才能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占有自己的位置。
民间工艺也是从事设计者的宝藏和源泉,了解和学习民间工艺不但可以加强专业知识,还可以增进我们对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理解。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传统文化,其中中国民间艺术独树一帜,它凝聚着民族的性格、精神和民族的真善美。
急剧变化的时代已在逐渐淘汰着这些灿烂的民间艺术形式,当今时代,我们尤其有必要对我们丰富淳朴、历史悠远的民间艺术文化负责,将其中的优秀部分及真谛展示给广大民众,从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创造的非常
丰富而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