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碑记练习题整理docx

合集下载

2022-2021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同步训练:第二专题《五人墓碑记》 Word版含答案

2022-2021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同步训练:第二专题《五人墓碑记》 Word版含答案

苏教必修三其次专题《五人墓碑记》同步训练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发:拿出B、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除:治,整理C、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按:依据D、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先:表率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句是A.断头置城上,颜色..不稍变B.吾社之行为..士先者C.余稍为修葺..D.格外..之谋难于猝发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中丞匿于.溷藩以免②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B、①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②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C、①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②当其.南北分者,长城也D、①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②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4.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推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安能屈.豪杰之流②此人可就见,不行屈.致也③慷慨得志之徒,疾病.而死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A.两个“屈”字相同,两个“病”字相同B.两个“屈”字相同,两个“病”字不同C.两个“屈”字不同,两个“病”字相同D.两个“屈”字不同,两个“病”字不同5.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句是例句: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A.慷慨得志之徒.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弟子D.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徒.以吾两人在也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和文章内容的解说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人墓碑记》,选自《七录斋集》,作者张溥,明末有名文学家。

他所写的文章多为抨击明末宦官专权及揭露腐败的政治之作,内容充实,风格质朴。

B.本文记述和颂扬了在苏州市民抵制阉党的斗争中就义的颜佩韦、马杰等五人,确定了斗争的重大意义和不朽功绩,阐明白“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

C.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他们是为义而死的。

D.蓼洲周公和五人都得到朝廷的封赏,并且按他们的德行都加了封号。

二、精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扬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格外之谋难以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行谓非五人之力也。

(完整word版)《五人墓碑记》课后练习及答案

(完整word版)《五人墓碑记》课后练习及答案

五人墓碑记课后练习(一)1。

正音蓼.州()废祠.( )皦皦.()敛.( )赀.( )财缇.()骑.( )抶.而扑之( )鞭笞.()呵.斥( )傫.然()詈.骂( )矫.诏( ) 逡.巡( )投缳.( ) 佯.狂( )户牖.( ) 扼.腕()溷.藩()湮.没()逮.捕( ) 逮.住( )湮没.()没.戏( )2.通假字(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同)(2)敛赀.财以送其行(同)(3)亦曷.故哉(同)3.词类活用(1)去今之墓.而葬焉()(2)缇骑按剑而前.( )(3)买五人之脰而函.之()(4)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5)人皆得以隶.使之()(6)不能容于远近..()(7)亦以明.死生之大.()(8)安能屈.豪杰之流()4.古今异义(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义:今义:路中间(2)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义:今义:属于个人或以个人身份从事的;非公家的(3)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义:今义:带头人(4)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义:今义:异乎寻常的;特殊的;十分(5)颜色..不少变古义: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6)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古义: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7)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古义:今义:意志和气概.5.一词多义(1)盛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与之争( )呜呼,亦盛.矣哉()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见大木枝叶盛.茂()使君盛.怒()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2)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发.其志士之悲哉()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舜发.于畎亩之中( )夫鹓雏发.于南海(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发.号施令()(3)卒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卒.葬之()卒.与尸合()五万兵,难卒.合()直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4)徒慷慨得志之徒.(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寡君师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 )自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 )则徒.隶之人至矣()舍车而徒.( )(4)视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明日,徐公来。

第2单元 五人墓碑记 训练 配套练习 Word版含答案

第2单元 五人墓碑记 训练 配套练习 Word版含答案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抶:笞打,鞭打 B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按:按照(法律) C .素不闻诗书之训. 训:教诲,训诫 D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 缳:绳圈,绞索 【解析】 B 项,按:追究,查办。

【答案】 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导学号:76722033】A.⎩⎪⎨⎪⎧①敛赀财以.送其行②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B.⎩⎪⎨⎪⎧①慷慨得志之.徒②予犹记周公之.被逮C.⎩⎪⎨⎪⎧①则噪而.相逐②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D.⎩⎪⎨⎪⎧①死而湮没不足道者.②吾社之行为士先者.【解析】 A 项,①连词,表目的,来;②介词,凭借。

B 项,①结构助词,的;②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 项,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表转折,但。

D 项,都是代词,……的人。

【答案】 D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76722034】①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②以至..于永嘉 ③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④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⑤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⑥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⑦吴之民方痛心..焉 ⑧大阉亦逡巡..畏义A .①③⑤B .④⑤⑧C .②⑥⑦D .③④⑤【解析】 ④社稷:古今均指代国家。

⑤湮没:埋没,多跟抽象名词搭配。

⑧逡巡:有所顾忌而徘徊不敢前进。

①当道:古义为当权者,指当地的行政长官;今义为路中间。

②以至:古义为到达;今义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或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

③首领:古义为头颅,借指性命;今义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

⑥颜色:古义为脸色;今义指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产生的印象。

⑦痛心:古义为痛恨;今义为极端伤心。

【答案】 B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按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导学号:76722035】 ①去今之墓.而葬焉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 ③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④安能屈.豪杰之流 ⑤亦以明.死生之大 ⑥不能容于远近..A .①②/③④/⑤⑥B .①③/②④⑤/⑥C .①②/③⑥/④/⑤D .①③/②/④/⑤/⑥【解析】 ①③名词作动词;②名词作状语;④动词的使动用法;⑤形容词作动词;⑥形容词作名词。

五人墓碑记课后练习题

五人墓碑记课后练习题

五人墓碑记课后练习题一、选择题A. 范仲淹B. 文天祥C. 张溥D. 王安石A. 、赵六、李七、孙八、周九B. 岳飞、韩世忠、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C. 严颜、黄盖、魏延、庞德、颜良D. 周顺昌、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A. 勇敢B. 忠诚C. 富有D. 有节气二、填空题1. 《五人墓碑记》中,五人共同埋葬的地方是______。

2. 在《五人墓碑记》中,______被描述为“临财勿取,临难勿避”。

3. 五人墓碑记中,______是五人之中的领袖。

三、简答题1. 请简要概括《五人墓碑记》中五人的英勇事迹。

2. 请简述《五人墓碑记》中五人墓碑的建立过程。

3. 请谈谈你对《五人墓碑记》中五人精神的认识。

四、翻译题五、阅读理解题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遗一鹭书,不报。

寻至,遂执公投缳而死。

呜呼!其可信哉!1. 请问“周公之被逮”的原因是什么?2. 请简要描述“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周公所做的事情。

3. 文中提到的“缇骑”是指什么?他们的行为表现了什么?六、作文题请以《五人墓碑记》中的五人为题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

七、判断题1. 《五人墓碑记》中的五人是因参与政治斗争而被杀害的。

()2. 《五人墓碑记》的作者张溥在文中直接表达了对五人的敬仰之情。

()3. 在《五人墓碑记》中,五人的英勇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但并未得到官方的认可。

()八、连线题A. 周顺昌 1. 智勇双全B. 颜佩韦 2. 胸怀大义C. 杨念如 3. 勇敢果断D. 马杰 4. 忠诚坚定E. 沈扬 5. 深明大义九、古诗文默写题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同步练习1 苏教版 必修3 试题

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同步练习1 苏教版 必修3 试题

①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②呜呼,亦盛.矣哉( )①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 )②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①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①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②剪发.杜门( )③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 五人墓碑记 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抶.而仆之(ch ì) 赠谥.褒美(y ì) B.逡.巡畏义(q ūn )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l ì) 皦.皦(j ǐ) 缇.骑按剑而前(t í)暴.于朝廷(b ào ) 冏.卿因之吴公(ji ǒn ɡ)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之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之之..出而投缳道路答案:B3.解释多义词的不同义项。

(1)盛⎪⎩⎪⎨⎧答案:盛:①兴盛。

②盛大。

③把东西放入器物中。

(2)徒⎪⎩⎪⎨⎧答案:徒:①一类人。

②空,徒然。

③只,仅仅。

(3)私⎪⎩⎪⎨⎧答案:私:①自己。

②偏爱。

③私下,偷偷的。

(4)发⎪⎪⎩⎪⎪⎨⎧答案:发:①拿出。

②头发。

③抒发。

④发动。

①后因病卒.于家( ) ②身先士卒.( ) (5)卒⎪⎩⎪⎨⎧ 答案:卒:①死。

②士兵。

③最终,终于。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某某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五人墓碑记练习

五人墓碑记练习

《五人墓碑记》一、难读字注音蓼.()洲阉.( ) 旌.( )湮.( ) 皦皦..( )•敛赀.()缇骑..() ..() 抶.()溷藩傫.()曷.( )逡巡..( ) 缳.( )暴.( ) 谥.( )户牖.( ) 詈.( )•二、通假字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2.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3.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三、古今异义词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3.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4.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5.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6.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7.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四、词类活用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2.缇骑按剑而前3.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4.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5.买五人之脰而函之6.激昂大义,蹈死不顾7.不能容于远近8.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9.安能屈豪杰之流10.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11.亦以明死生之大六、重点虚词1.以①即除逆阉费祠之址以葬之②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③于是乘其厉声以呵④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⑤中丞匿于溷藩以免⑥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⑦亦以明死生之大2.而①去今之墓而葬焉②其疾病而死③死而湮没不足道者④则噪而相逐⑤扶而仆之⑥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3.之①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②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③钩党之捕遍于天下④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4、为①以旌其所为②吾社之行为士先者③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④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⑤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七、变式判断1.钩党之捕遍于天下2、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3.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4.且立石于其墓之门5.中丞匿于溷藩以免6.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7.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8.不能容于远近9.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10.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11.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12.激于义而死焉者也13.不能容于远近八、重点语句翻译1、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译句:2、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译句:3、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牗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译句:4、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大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五人墓碑记 同步练习(通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五人墓碑记 同步练习(通用)

五人墓碑记同步练习一、基础练习题1.默写题(1)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而又有剪发杜门,,,, ?(2)不然,令五人者,,,,,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2.填空题张溥,字,号,明末政治活动家、文学家。

自幼勤学,书斋名为“”。

著有。

天启年间,在太仓组织成立;崇祯时,与同乡张采等了组织爱国社团。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张溥.( ) 湮.( )没.( ) 蓼.( )洲谥.( )号缇.( )骑.( ) 矫.( )诏逡.( )巡缙.( )绅.( )投缳.( ) 户牖.( ) 溷.( )藩( ) ( )卿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2)敛赀.财以送其行(3)亦曷.故哉(4)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并指出其用法(1)去今之墓.而葬焉(2)其疾病..而死(3)吾社之行为士先.者(4)买五人之函.之(5)安能屈.豪杰之流(6)人皆得以隶.使之(7)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8)亦以明.死生之大(9)缇骑按剑而前.(10)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6.对下列句中“于”字的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1)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2)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3)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不能容于.远近 (5)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6)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7)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8)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9)良曰:“长于.臣。

”(10)赠谥美显,荣于.身后A.(1)(7)(10)/(2)(5)(8)/(3)(6)/(4)(9)B.(1)(3)/(5)(7)(8)(10)/(4)(6)/(2)(9)C.(1)(7)/(2)(5)(8)(10)/(4)(6)/(3)(9)D.(1)(5)(7)/(2)(6)(8)/(4)(10)/(3)(9)二、语段分析下面两段文字,记叙了同一史实。

对照阅读,完成文后练习《明史·周顺昌传》:顺昌好为德于乡,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以故士民德顺昌甚。

《五人墓碑记》练习(附答案)

《五人墓碑记》练习(附答案)

高中语文会考课课练升级版 一、选择题(共 16 小题,每题 4 分,共 64 分) 1.选出通假字最多的一项A.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B •敛赀财以送其行 2.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 B ) A. ①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出手大方)B. ①抚吴者为魏之 私人(亲信、党羽)C. ①吴之民方痛心焉(痛苦)D. ①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黄金) 3.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B )A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指崇祯皇帝)B教师答案版)( A )C .颜色不少变D .蹈死不顾,亦曷故哉② 吾社之 行.为.士先者(品行可作为) ② 亦以明 死.生.之大(偏指“死” ) ②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不同寻常的) ② 颜.色.不少变(指脸色).令五人者保其 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领袖)D.颜色不少变(一点也不)D )5.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A )A •买五人之脰而 函之B .吾社之行为士 先者C.匹夫之有 重于社稷也D.亦以明死生之 大 6.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B )A .既而以吴民之 乱.请于朝 B.不能容于 远.近.C.亦以明死生之大D.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A 定后,余为省略句 )C .扼腕墓道D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 (C 之宾前,余为被动句 ).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C 判断,余为状后句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A )众不能 堪 (忍受) 则噪而 相 逐(他) 按 诛五人(追究)老于 户牖 之下(门和窗,借代家里)12.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D )①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②子孙视之不甚惜 ③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④卒与尸合C.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不前去拜访) 4.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 .去今之 墓 而葬焉 B .缇骑按剑而 前 精品文档五人墓碑记》C.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D •人皆得以隶使之7.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A.抶而仆之B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际 C )C .后人哀之而不 鉴之D .李牧连 却 之8.选出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B •断头置城上9.选出与“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句式不同的一项 A.激于义而死焉 B C.钩党之捕遍于天下D10.选出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 忠义暴于朝廷 B C.斯固百世之遇也D11.选出加点字词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 A .即 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废除) B. 以旌其所为(表彰) C. 死而湮没不足 道者(说起) D. 然五人之 当刑也(遭受)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精品文档13 •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B )①去今之墓而葬焉②吴之民方痛心焉③激于义而死④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14 •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B )①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②谈笑以死③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④亦以明死生之大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15. 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C )①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②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③乘其厉声以呵④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16. 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A )①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②徒留无所施③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④慷慨得志之徒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7—20题(36分)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人墓碑记》同步练习题整理(附答案)一、知识点梳理:
⒈写出下面通假字的本字并作解释
⑴其为时止有十有一月(“有”通“又”)
⑵亦曷故哉?(“曷”通“何”,为什么,疑问代词)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并指出词类活用情况
⑴去今之墓而葬.焉(墓,修墓,名词作动词)
⑵其疾病
..而死(患病,名作动)
⑶缇骑按剑而前.(走上前,名作动)
⑷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函,用木匣子装,名词作动词)
(5)安能屈.豪杰之流(屈,使……屈身,使……折服。

使动用法)
(6)不能容于远近
..(远近,即近处和远处,形容词作名词)
(7)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名词作状语,像奴隶那样,当做奴仆)
(8)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明,表明;形作动。

大,重大意义,形容词作名词)
(9)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仆,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倒下)
(10)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名词动用,出任……巡抚)
3.解释下列词语
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
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
安能屈豪杰之流……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
当: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当……时候)
请于当道(主持,掌管)
然五人之当刑也(面临,面对)
道:死而湮没不足道者(称道)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路)
徒:慷慨得志之徒(一类人)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空)
行: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品行,德行)
其辱人贱行(行为)
之: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的;代五人)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结构助词,的)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结构助词,的)
为之.声义(代词,他)
四海之.大(定语后置的标志)
佯狂不知所之.者(到)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目的连词,来)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凭借……的身份)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相当于而,表修饰)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因为)
而:其疾病而死(表因果或承接关系)
缇骑按剑而前(表修饰关系)
抶而仆之(表承接关系)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表转折关系)
4.文言句式
⑴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判断句)
⑵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用介词“于”表被动)
⑶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状语后置)
⑷激昂大义(被动句)
⑸斯固百世之遇也(判断句)
⑹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状语后置)
⑺不能容于远近(被动句)
(8)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定语后置)
二、完成下列选择题:
1.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B )
A.①凡富贵之子,慷慨
..士先者(品行可作为)
..得志之徒(出手大方)②吾社之行为
B.①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亲信、党羽)②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唯之私人
..(党羽,亲信)
C.①吴之民方痛心
..之谋难于猝发(不同寻常的)
..焉(痛苦)②非常
D.①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黄金)②颜色
..不少变(指脸色)
2.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D )
A.去今之墓.而葬焉B.缇骑按剑而前.
C.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D.人皆得以隶.使之
3.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C )
A.抶而仆.之B.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际
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D.李牧连却.之
4.选出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 )
A.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B.断头置城上
C.扼腕墓道D.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
5.选出与“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句式不同的一项( C )
A.激于义而死焉B.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C.钩党之捕遍于天下D.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6.选出加点字词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A )
A.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废除)众不能堪.(忍受)
B.以旌.其所为(表彰)则噪而相.逐(他)
C.死而湮没不足道.者(说起)按.诛五人(追究)
D.然五人之当.刑也(遭受,面临)老于户牖
..之下(门和窗,借代家里)7.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D )
①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②子孙视之.不甚惜
③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④卒.与尸合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8.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B )
①去今之.墓而葬焉②吴之.民方痛心焉③激于.义而死④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9.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B )
①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②谈笑以.死
③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④亦以.明死生之大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