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西部“自然环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欧洲西部“自然环境”第二课时教案

欧洲西部“自然环境”第二课时教案

欧洲西部“自然环境”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欧洲西部的自然地形特征,了解其影响和隐患。

2.了解欧洲西部的自然资源,学习相关保护措施。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其地理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欧洲西部的自然地理特征。

2.自然资源及其保护。

3.班级小组合作分析和探讨区域内的环境问题。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将地图呈现给学生,通过引入题目,让学生了解上次课的主题和内容。

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高效的小组合作解答与上次课的内容相关的问题,以复习学生所学知识。

3.2 欧洲西部的自然地理特征1.阐述欧洲西部的地形特征,让学生明确生物群落和生态区的区别。

2.通过地图的呈现,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欧洲西部主要地貌特征。

3.3 自然资源及其保护1.通过引入多种视频和图像来进行讨论,让学生了解欧洲西部的自然资源,特别强调当前使用法规以及流程。

2.让学生了解欧洲西部的分布规律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3.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如何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方法和途径。

3.4 班级小组合作分析和探讨区域内的环境问题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析指定地区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他们的预测和解决方法。

2.引导小组合作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方法,并让小组进行适当的互动。

四、教学评估1.在教学结束时,教师将学生分组讨论的结果上交,用于评估班级小组合作活动,以及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教师还将启发式问答和回答问题的正确度用于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把握程度。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欧洲西部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更好地理解社会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并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欧洲西部第二课时教案

欧洲西部第二课时教案

欧洲西部第二课时教案题目:欧洲西部第二课时教案学科:地理年级:中学高年级(9-12年级)学习目标:1. 了解欧洲西部地理概况,并能够描述其中的地形特征。

2. 理解欧洲西部地区的气候和自然环境对该地区的发展和人口迁移的影响。

3. 能够分辨欧洲西部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和语言差异。

知识点:1. 欧洲西部地理概况(包括国家和重要城市)。

2. 地形特征:山脉、平原和海岸线。

3. 气候和自然环境:温带海洋性气候、草原、森林和河流。

4. 文化和语言差异: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爱尔兰、比利时和卢森堡。

教材和素材:1. 地理教科书和参考书籍。

2. 地理地图和海洋气候图。

3. 网络资源:图片、视频和文化资料。

教学活动:1. 导入(5分钟):- 向学生呈现一张欧洲地图,帮助他们回顾欧洲西部的国家和主要城市名称。

- 引导学生回顾前一课时学到的欧洲西部地理特点,如山脉、平原和海岸线。

- 引发学生对欧洲西部气候和自然环境的思考,询问他们预测这些因素对该地区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 学习活动(25分钟):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其中一个国家。

b. 每个小组使用教材、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了解他们负责国家的地形、气候和文化特点。

c. 学生将研究结果以口头报告或海报形式呈现给全班,并分享他们发现的有趣事实。

3. 复习和总结(10分钟):- 教师帮助学生回顾各国家的地理、气候和文化特点,并展示相关图片和地图。

-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欧洲西部地形和气候对该地区经济、人口迁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以巩固他们对本课时内容的理解。

4. 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写一篇短文概述欧洲西部地理和文化特点,并讨论该地区的发展趋势。

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口头报告或海报展示中,评价学生对所负责国家地理、气候和文化特点的理解程度。

3. 作业评估学生对欧洲西部地理和文化的整体理解和思考能力。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 第二节《欧洲西部》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 第二节《欧洲西部》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欧洲西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区域认知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本区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说出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

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本地区地形地势特点,解释地形对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3.运用图表说出欧洲西部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4.举例说出某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二)综合思维目标1.找出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并能据图说出欧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点。

2.利用地形图归纳欧洲西部的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畜牧业生产的关系。

3.利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多年平均个月气温和降水图,说出欧洲西部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发展畜牧业的有利影响。

4.通过实例说出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

(三)地理实践目标通过对欧洲西部的地形、地势、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学习,认识到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影响。

(四)人地观念目标通过欧洲西部旅游业的发展,认识到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经济的重要性。

二、重点和难点1.欧洲西部的畜牧业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2.欧洲西部旅游业发达的优势条件。

三、教材设计思路东半球除了我们生活的大洲、我们临近的地区和国家之外,欧洲西部也是一个重要的地区,欧洲西部是世界上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最早的地区,目前,也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

这里人口稠密、发达国家最为集中。

同时,本地区战略位置重要,过去曾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当前也是世界的热点地区之一,由此教材选择了欧洲西部作为地区学习的案例。

为了落实本节的教学目标,教材选择了欧洲西部的位置与范围、经济发展特点与地位、畜牧业生产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旅游业发展的自然与人文条件等主要教学内容。

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猜一猜:欧洲西部超市的牛奶比矿泉水便宜,你知道为什么吗?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讲述和承转:欧洲西部生产力水平高,多用机械,自动化程度高,耗用劳动力少。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将揭晓。

7.4《欧洲西部》第二课时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

7.4《欧洲西部》第二课时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

7.4《欧洲西部》第二课时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会运用地图、统计图及相关资料分析、理解欧洲农业以传统的畜牧业为主的原因。

2.记住欧洲西部地区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归纳出欧洲西部发展传统畜牧业的优越条件,明确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地区农牧业有重要影响的规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以上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并使学生从欧洲西部区域经济联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中获得启示,得以借鉴。

三、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一)重点1.欧盟在本区的地位和作用,欧洲西部的位置、地形、气候特点与发展传统畜牧业的关系。

2.旅游资源的分布。

(二)难点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读图分析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2.通过分析欧洲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条件,明确本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地区农牧业的重要影响。

(三)教学突破1.从生活入手提问:常见欧洲人爱吃的食物——乳产品和牛羊肉,引出发达的畜牧业。

教师引导着分组读图,讨论分析欧洲西部的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为发展畜牧业创造的有利条件。

因而明确本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地区农牧业的重要影响,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读图分析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2.通过分小组查找资料,合作探究、交流,教师播放录像或VCD盘和出示相关材料,了解欧洲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繁荣的旅游业,再运用连线的方式加以巩固。

四、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欧洲西部牧场景观图;欧洲西部的地形图;欧洲西部的气候图;欧洲的旅游胜地图片和有关录像带。

(二)学生准备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图;收集欧洲西部牧场景观图片;收集有关欧洲西部旅游名胜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等。

五、教学步骤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三、传统的畜牧业1.设问引入:你印象中欧洲人喜欢吃的食物有哪些?请你数一数。

(及时表扬)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紧接着问:为什么小结:欧洲人这种传统的饮食结构与这里发达的畜牧业有着密切的关系。

欧洲西部第二课时教案

欧洲西部第二课时教案

欧洲西部第二课时教案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传统的畜牧业、繁荣的旅游业教学目标1、分析欧洲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条件,明确独特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对地区农牧业的重要影响。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片和资料或课下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欧洲西部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繁荣的旅游业。

教学重点1、发达的畜牧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 欧洲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本区气候的成因和特征。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吃过西餐没有?西餐都吃些什么?(可以让吃过西餐的同学起来描述)我们一起来看一张西方人的餐桌(出示课本61页图8.19图片)看一下欧洲人每天都吃些什么?(学生齐说)可以看到欧洲人每天的餐桌上都离不开各种牛羊肉制品和各种乳制品。

为什么欧洲人爱吃牛羊肉呢?好,有的同学看书已经知道了,因为欧洲的畜牧业发达。

板书:发达的畜牧业讲授新课读课本64页图8.23“欧洲西部的地形”。

1.学生看图找出本区主要平原和主要山脉。

(西欧平原、波德平原、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等)2.启发思考:本区地形特点?学生回答:地势低平、南北多山地、中部平原广大。

3.老师提问:本区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哪里?学生回答:西部沿海。

4.老师提问:山脉的走向以什么为主?学生回答:东西走向为主。

引申思考:本区这种地形特点会对气候产生什么影响?(提示学生从本区海陆位置和盛行风带来考虑)学生回答:本区常年盛行西风,西风从海洋向陆地吹来,可以带来丰沛的降水,使本区形成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

老师反问:如果阿尔卑斯山脉不是东西走向,而是南北走向,会形成海洋性气候吗?学生思考后归纳:由于本区平原在沿海,山脉是东西走向,有利于来自大西洋上的温暖湿润的西风气流由西向东深入内陆,给沿途带来丰沛的降水,形成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

而全年温和湿润的气候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出示资料:欧洲西部草场面积广大,英国、法国的草场面积分别占本国面积的1/2和1/4。

引申提问:本区草场的分布与地形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本区的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欧洲西部教案第二课时(湘教版)

欧洲西部教案第二课时(湘教版)

欧洲西部教案第二课时(湘教版)课题欧洲西部教案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时 1教学目标1、了解欧洲西部是世界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目前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欧洲西部各国工业部门齐全,工业中心多;农业不占重要地位,但生产水平高,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较好。

2、了解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业最繁荣的地区,能分析其原因,熟悉本区的主要旅游资源或旅游景点的分布。

3、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学习,可以扩展学生严结合增加旅游地理知识。

重点难点教法读图法发现法小组活动讲授法教具地图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激情导入欧洲西部的各个国家所具有的自然地理特征简单易记,但是欧洲西部在世界上最突出的地位还在于欧洲西部的经济和旅游业。

简单讨论欧洲西部有哪些世界著名旅游圣地。

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一、自主学习阶段:先看课本后独立完成黑板上板书的自学提纲里的问题(题目如下)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1、工业地位:欧洲西部是__________的发源地,也是目前世界工业发达的地区之一。

2、工业特点:以制造业为主3、工业分布的特点及主要的工业区发达的畜牧业(1)饮食结构——欧洲人酷爱和,称牧草为“”;(2)产值比重——很多国家畜牧业产值比重(高、低)于种植业产值比重;(3)产品出口——、(国家)是世界上著名的乳畜大国,丹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主要的出口产品主要有三大因素:(1)地理位置因素:(2)地形因素:以为主(3)气候因素:气候阅读课文,找出欧洲西部的工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工业特点和工业区的分布。

阅读小字课文部分,找出有特色畜牧业的几个国家,记住人们对他们的称谓。

小组内分析和讨论本地区形成发达的畜牧业的原因有哪些?根据地形和气候。

学生自主学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相互讨论、研究。

1、欧洲人酷爱乳产品和牛羊肉,他们的这种饮食结构与哪些地理因素有关?2、欧洲西部的南部地中海沿岸以什么气候为主?这种气候对当地的农业产生哪些影响?联系上册学过的气候影响因素,气候类型的分布,讨论本地区的饮食特点和什么有关系?习和探究3、假如阿尔卑斯山脉走向发生变化、斯堪的纳维亚山脉脉消失,欧洲西部的气候会有变化吗?4、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有什么好处?有没有弊端?5、欧洲西部成为世界上工业发达的地区之一,它的工业有何特点?为什么如此发达?6、你们还知道本区有哪些区域性国际组织?你能简要介绍它们吗?7、试说说本区有哪些著名的旅游胜地,需要到哪些国家去参观?8、本地区是世界上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你能列举一、两个国家说明原因吗?二、在科代表的带领下,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讨论自学中未解决的问题和新发现的疑难三、各组科代表为代表交换各组意见,解答疑难问题,老师筛选问题并通过提示启发的方式帮助同学解决四、巩固记忆知识点然后检测阅读欧盟部分内容,简要介绍本地区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欧洲西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欧洲西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欧洲西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西昌市月华初级中学熊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分析欧洲畜牧业的发展条件,明确自然条件对畜牧业的影响。

2、了解欧洲西部繁荣的旅游业。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影响畜牧业的气候和地形分析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学会从生活中学习地理,树立人地协调的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影响欧洲西部的畜牧业的自然条件2、欧洲西部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其所在国家。

(二)难点读图分析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对欧洲西部畜牧业的影响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的的欧洲西部对欧洲西部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呢来模拟一次欧洲西部的旅行,我将带大家去欧洲西部品品美食,看看美景,进一步了解欧洲西部,首先我们来看看欧洲西部都有一些什么美食呢?以欧洲西部的美食图片引入本堂课的教学。

新课讲解(一)、发达的畜牧业引入:观察欧洲西部美食,思考他们主要以什么食物为主?他们以该种食物为主的原因?1、气候探究1:阅读并分析气候图,探究气候对畜牧业的影响讲解:这里的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所以全年降水的时间比较多,所以光照就充足还是不足?(不足)所以不利于谷类作物的生长,所以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但这种气候却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所以畜牧业发达,而且在这里的居民称牧草为“绿色金子”,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如英国占了70%,法国和德国也超过了50%。

板书:气候3、地形活动2:阅读并分析地形图,探究地形对畜牧业的影响讲解:地形平坦,而且又适合生长多汁牧草,所以形成广阔的草场,因为这里草场广阔,而且技术发达所以这里的畜牧业具有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特点。

板书:地形小结: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发现欧洲西部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地形平坦形成广阔的草场,在两者的影响下欧洲西部畜牧业比较发达,所以他们的食物也以乳制品和牛羊肉为主。

九年级地理教案范文(3篇):欧洲西部“自然环境”第二课时教案示例2、其他教案-环境问题…等

九年级地理教案范文(3篇):欧洲西部“自然环境”第二课时教案示例2、其他教案-环境问题…等

九年级地理教案内容提要:欧洲西部“国家和居民”欧洲西部“自然环境”第二课时教案示例2其他教案-环境问题全文字数:17257欧洲西部“国家和居民”欧洲西部“国家和居民”【重点】1.欧洲西部的主要国家2.白色人种为主,人口稠密的地区3.世界经济发达地区【难点】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教具】欧洲西部政区图、世界人种分布图、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图、欧洲西部人口分布图、欧洲西部工业分布图、欧洲景观图片、1999年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柱状图【教学过程】(导入)我们在上一节课中介绍过欧洲西部的面积大约是500万平方千米,这大体上相当于中国面积的多少呢?(1/2)目前在这个区域有30多个国家,从总的面积看欧洲西部各国的面积有什么特点?(普遍面积较小,很多国家还没有我国的一些省份面积大)(展示地图)欧洲西部政区图(提问)从视觉上判断,欧洲西部那些国家面积比较大?(法国、瑞典、西班牙)(小结)这三个国家是欧洲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但是三国面积总和还没有我国新疆面积大。

(学生活动)在地图上迅速确认欧洲西部的国家(中欧、西欧、北欧、南欧)(小结)欧洲西部很多国家面积小,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袖珍国”。

像位于意大利罗马附近的梵蒂冈,有“城中之国”之称,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国家。

另外像摩纳哥、安道尔等国面积也非常小。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资料)(承转)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色人种的故乡,而黄色人种的发源地在亚洲,那么欧洲西部主要是以哪一种人为主呢?(展示地图)世界人种分布图(学生回答)(略)(学生活动)计算欧洲西部的人口密度总人口总面积人口密度5亿多500万平方千米(100人/平方千米)(提问)计算结果说明什么问题?(总结)欧洲西部人口并不算多,但由于面积小,故该地区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

(展示地图)欧洲西部人口分布图、欧洲工业分布图(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两张图)(提问)1.本地区人口最稠密的地方集中在什么地区?2.对比欧洲西部工业区的分布,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归纳)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区大致在中欧和西欧,形成一条“十”字形,这种分布受欧洲工业历史发展的影响,稠密区大多分布在工业区,尤其是开发较早的煤矿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西部“自然环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欧洲西部“自然环境”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教学难点】
1.气温、降水自西向东的变化
2.地中海的成因
【教具】欧洲西部气候类型图,欧洲西部政区图,地中海植被示意图,欧洲西部四城市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欧洲西部地形图
(导入)我们已经在上一节课学习了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和海陆轮廓,同学们回忆一下,欧洲西部在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方面各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欧洲西部大部分地区处于中纬度,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三面临海,海岸线曲折,常年受西风带的控制。

加之本地区中部以平原为主,南部高大的阿尔卑斯山脉是东西走向,利于大西洋上的暖湿气流深入大陆内部,这些特点都直接影响了这一地区的气候,特别是这一地区西面的大西洋,对其气候影响更大,它们是怎样影响这里的气候的呢?现在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

(展示地图)欧洲西部政区图
(学生活动)在图中找出瓦伦西亚、伯明翰、汉堡、华沙的位置
(提问)1.这四个城市按什么方向排列?
2.四个城市的纬度大致是多少?
3.从纬度看应该属于哪个温度带?
(总结)四个城市大致按由西向东的顺序排列,距大西洋越来越远,52ºN,属于北温带。

(展示资料)四城市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
(引导学生分析)(提问)1.从图中看,那个城市冬季最温暖,那个城市冬季最寒冷?
2. 这几个地点哪个冬夏温差最小,哪个冬夏温差最大?为什么?
(简要总结)瓦伦西亚冬夏温差最小,华沙冬夏温差最大。

因为瓦伦西亚更接近大西洋,受大西洋影响最明显,特别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最大,冬季最温暖,各月平均温在0℃以上,冬夏温差最小。

华沙离海洋较远,气候的大陆性增强。

(提问)3. 这几个地点的年降水量哪里最多,哪里最少?
4.降水有什么样的分布规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学生讨论)
(简要总结)瓦伦西亚的年降水量最多,华沙的年降水量最少。

这几个地点的年降水量分布规律是自西向东逐渐减少,这是由于向东离海洋渐远,气候的大陆性逐渐增强。

(归纳)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西半部欧洲由于东、西距海远近的差异,导致东、西部气候的差异,距离海洋越近,受西风暖湿气流的影响就越大,距离海洋越远,受西风暖湿气流的影响就越小,从而导致降水量自西向东逐渐减少,年温差自西向东逐渐增大。

气候具有自西向东由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的特点。

(地图展示)欧洲西部气候类型图
(提问)1.欧洲西部大部分地区属于什么气候?
2.参照四城市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是什么?
3. 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有什么区别?
(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比较温和,夏季比较凉爽,年降水量比较多,季节分配较均匀;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年温差较大,降水集中在夏季。


(总结)本区是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最广也最为典型的地区
(提问) 4.为什么欧洲西部气候的海洋性特征如此显著?
(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总结)
(承转)本地区各地气候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差异上,南部和北部由于纬度高低的不同,气候类型也
不相同。

(提问)1. 本区北欧地区北冰洋沿岸属于何种气候?特征是什么?
2.南部三大半岛地区属于什么气候类型?特征是什么?
(总结)北部北冰洋沿岸是极地气候,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

南部地中海沿岸属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观察示意图)地中海地区植物示意图
指导学生观察分析这些植物的生态特征,并且明确地中海气候条件下的植物都是为了适应夏季干旱才形成这些生态
特点的。

(承转)通过以往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那么本地区的地形与气候对本区的河流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引导学生讨论)整个欧洲西部平原广大,降水较多,使得河流水量充沛,有许多世界著名的河流,对发展内河航运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示地图)欧洲西部地形图
(指导读图)找出本区主要的河流莱茵河和多瑙河。

(提问)多瑙河、莱茵河各发源于哪里,注入什么海洋?
(多瑙河发源于德国南部山地,注入黑海;莱茵河发源于瑞士境内阿尔卑斯山脉北麓,向北流入北海。


(提问)本区流经国家最多的是哪一条河流?
(流经国家最多的是多瑙河,它流经德国、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以及前苏联的摩尔多瓦和乌克兰。


(讲解)莱茵河和多瑙河都是重要的国际河流,受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航运价值很大。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四、深受大西洋影响的气候
1.自西向东由海洋性气候向大陆性气候过渡
2. 温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为主
3.北欧的极地气候
4.南欧地中海沿岸的地中海气候
五、河网密布,水量充沛
莱茵河与多瑙河
教案点评:
教案设计注重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主动探索式的学习方法,较好贯彻了教学目标的实施,教学设计结构严谨。

注重景观图片的运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每一个读图环节中,都设计了大量而严谨的问题,由浅入深,形成链锁让学生思考、讨论,有力的锻炼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多地理教学设计分享,尽在查字典地理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