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沪教版选修1

合集下载

[推荐学习]高中信息技术 第2章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 选修1

[推荐学习]高中信息技术 第2章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 选修1

一、教材分析1.本章的作用和地位本章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的第二章,是程序设计的基础和开端。

它涵盖了VB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VB的语句、数据类型、变量、常量、表达式、函数等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

会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顺序、选择、循环三种控制结构。

初步掌握调试、运行VB程序的方法。

理解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初步掌握其基本方法。

能够设计计算机程序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章是全书的入门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学习本模块的兴趣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能够激发他们运用计算机程序来解决问题的学习热情。

本章还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和意识,也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和其他各选修模块开展多元化交流与合作做好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上的准备。

2.本章主要内容介绍本章从一些简单的问题出发,沿着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等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之路,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使用VB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程序解决问题,掌握VB的基本语句、程序的基本控制结构以及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本章设置了五节,内容如下:“2.1 VB语言及程序开发环境”。

本节通过对一个VB程序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VB的基本数据类型、常量、变量、函数、表达式等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通过探究VB程序设计语言的开发环境的界面,了解菜单栏、工具栏、控件工具箱、代码窗口、窗体设计窗口、工程窗口、属性窗口、布局窗口等可视化程序开发环境的基本要素,掌握VB程序的调试方法。

“2.2 程序的顺序结构”。

本节从“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计算”问题出发,引导学生经历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介绍了VB语言的赋值语句、输入输出语句和程序的顺序结构。

“2.3 程序的选择结构”。

本节从“制作矩形框”问题和“居民生活水平状况的评价”问题出发,引导学生经历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介绍了VB语言的条件语句、多重选择语句和程序的选择结构。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和算法描述教案-沪教版选修1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和算法描述教案-沪教版选修1

《算法和算法描述》教案xx元坝刘大国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算法的根本概念和特点;②、掌握算法的描述方法(自然语言、流程图、伪代码);能用流程图描述算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理解和熟悉自然语言、流程图和伪代码等清晰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确立算法的概念;〔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对生活中具体实例的分析和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②、通过算法描述,锻炼学生自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③、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现意识,鼓励学生分享思想和反思自我的学习理念。

2、内容分析:本课是《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的根底知识,本节内容对后续章节的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学生明确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因本节内容学生在高一数学中已有初步接触,比拟简单,所以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有所深入地进行授课。

二、教学过程〔四〕算法的表示——流程图总结自然语言的优缺点,引出流程图的表示方法,介绍流程图的根本结构,根本图形的作用。

画出求的流程图积极探索、分析,运用流程图描述试用流程图描述该算法,并总结其优点,指出缺乏。

比照学习,加深对各类算法设计描述方法的认识,培养学生设计算法的能力。

点评学生分析总结的情况。

〔四〕算法的表示——伪代码通过分析流程图不易被转换为计算机语言,并且表示复杂的问题时较麻烦,比照引出伪代码。

介绍伪代码对算法的描述方法,针对赋值指令、循环指令、条件指令和输入、输出指令以及关系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讲解一般格式。

提出问题:求出三个数中的最大数。

观看课件,积极参与分析,结合已学程序设计的三种结构,体会伪代码的根本指令。

积极分析指令语句含义。

引导学生掌握伪代码中的指令语言,以自然语言描述实例为根底,进一步运用伪代码描述,提高学生对算法的理解。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沪教版选修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沪教版选修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沪教版选修一、章节名称:算法与程序设计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算法的概念和特点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掌握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关系2. 教学内容:算法的定义和特点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关系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算法的概念和特点,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案例分析法:分析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关系4. 教学准备:相关教材或教辅资料投影仪或白板5.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算法的概念讲解:详细讲解算法的定义和特点,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案例分析:分析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关系,举例说明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算法和程序设计二、章节名称:流程图与算法表示1. 教学目标:了解流程图的概念和作用学会使用流程图表示算法理解算法表示的方法和意义2. 教学内容:流程图的定义和作用流程图的表示方法算法表示的方法和意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流程图的概念和作用,流程图的表示方法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画流程图,表示算法4. 教学准备:相关教材或教辅资料投影仪或白板练习用的算法案例5.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流程图的概念讲解:详细讲解流程图的定义和作用,流程图的表示方法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画流程图,表示算法案例练习:让学生独立画出给定算法的流程图三、章节名称:顺序结构与程序设计1. 教学目标:理解顺序结构的概念和作用学会使用顺序结构进行程序设计掌握顺序结构的语法和用法2. 教学内容:顺序结构的定义和作用顺序结构的语法和用法顺序结构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顺序结构的概念和作用,顺序结构的语法和用法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编写顺序结构的程序4. 教学准备:相关教材或教辅资料投影仪或白板编程环境5.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顺序结构的概念讲解:详细讲解顺序结构的定义和作用,顺序结构的语法和用法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编写顺序结构的程序练习:让学生独立编写给定问题的顺序结构程序四、章节名称:选择结构与程序设计1. 教学目标:理解选择结构的概念和作用学会使用选择结构进行程序设计掌握选择结构的语法和用法2. 教学内容:选择结构的定义和作用选择结构的语法和用法选择结构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选择结构的概念和作用,选择结构的语法和用法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编写选择结构的程序4. 教学准备:相关教材或教辅资料投影仪或白板编程环境5.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选择结构的概念讲解:详细讲解选择结构的定义和作用,选择结构的语法和用法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编写选择结构的程序练习:让学生独立编写给定问题的选择结构程序五、章节名称:循环结构与程序设计1. 教学目标:理解循环结构的概念和作用学会使用循环结构进行程序设计掌握循环结构的语法和用法2. 教学内容:循环结构的定义和作用循环结构的语法和用法循环结构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3六、章节名称:循环控制与程序设计1. 教学目标:理解循环控制的概念和作用学会使用循环控制进行程序设计掌握循环控制的语法和用法2. 教学内容:循环控制的概念和作用循环控制的语法和用法循环控制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循环控制的概念和作用,循环控制的语法和用法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编写循环控制的程序4. 教学准备:相关教材或教辅资料投影仪或白板编程环境5.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循环控制的概念讲解:详细讲解循环控制的概念和作用,循环控制的语法和用法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编写循环控制的程序练习:让学生独立编写给定问题的循环控制程序七、章节名称:数组与程序设计1. 教学目标:理解数组的概念和作用学会使用数组进行程序设计掌握数组的语法和用法2. 教学内容:数组的定义和作用数组的语法和用法数组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数组的概念和作用,数组的语法和用法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编写使用数组的程序4. 教学准备:相关教材或教辅资料投影仪或白板编程环境5.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数组的概念讲解:详细讲解数组的定义和作用,数组的语法和用法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编写使用数组的程序练习:让学生独立编写给定问题的数组程序八、章节名称:函数与程序设计1. 教学目标:理解函数的概念和作用学会使用函数进行程序设计掌握函数的语法和用法2. 教学内容:函数的定义和作用函数的语法和用法函数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函数的概念和作用,函数的语法和用法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编写使用函数的程序4. 教学准备:相关教材或教辅资料投影仪或白板编程环境5.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函数的概念讲解:详细讲解函数的定义和作用,函数的语法和用法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编写使用函数的程序练习:让学生独立编写给定问题的函数程序九、章节名称:指针与程序设计1. 教学目标:理解指针的概念和作用学会使用指针进行程序设计掌握指针的语法和用法2. 教学内容:指针的定义和作用指针的语法和用法指针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指针的概念和作用,指针的语法和用法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编写使用指针的程序4. 教学准备:相关教材或教辅资料投影仪或白板编程环境5.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指针的概念讲解:详细讲解指针的定义和作用,指针的语法和用法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编写使用指针的程序练习:让学生独立编写给定问题的指针程序十、章节名称:算法与程序设计的综合应用1. 教学目标:理解算法与程序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结合学会使用算法和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算法与程序设计综合应用的方法和技巧2. 教学内容:算法与程序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结合算法和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十一、章节名称:数据结构基础1. 教学目标:理解数据结构的概念和重要性学会使用基本数据结构(如栈、队列、链表)掌握数据结构的算法和应用2. 教学内容: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栈和队列的原理及其应用链表的创建和操作树和图的基本概念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现基本数据结构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据结构应用4. 教学准备:相关教材或教辅资料投影仪或白板编程环境准备栈、队列、链表等数据结构的示例代码5.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数据结构的概念讲解:详细讲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实现栈、队列、链表等数据结构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据结构应用练习:让学生独立设计和实现给定问题的数据结构解决方案十二、章节名称:算法设计与分析1. 教学目标:理解算法设计的重要性学会常用的算法设计策略(如贪心、动态规划、分治、回溯)掌握算法分析的基本方法(如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分析)2. 教学内容:算法设计的基本策略和思维方法贪心算法、动态规划算法、分治算法、回溯算法的原理和应用算法分析的概念和方法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算法设计的基本策略和思维方法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现和测试各种算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算法设计4. 教学准备:相关教材或教辅资料投影仪或白板编程环境准备各种算法的示例代码和测试数据5.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算法设计的重要性讲解:详细讲解算法设计的基本策略和思维方法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实现和测试贪心、动态规划、分治、回溯等算法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算法设计练习:让学生独立设计和实现给定问题的算法解决方案十三、章节名称: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实验与探究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学会使用编程环境进行算法调试和测试2. 教学内容:实验操作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编程环境的使用和调试技巧3.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法:学生在实验室进行算法实验操作讲授法:讲解实验操作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4. 教学准备:相关教材或教辅资料实验室设备(计算机、网络、编程环境)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案例5.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实验操作的重要性讲解:详细讲解实验操作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实验操作:学生在实验室进行算法实验操作交流与评价:学生之间交流实验结果和报告,进行评价十四、章节名称: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应用案例1. 教学目标:理解算法与程序设计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学会使用算法和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算法与程序设计应用案例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技巧2. 教学内容:算法与程序设计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算法设计和程序实现算法与程序设计应用案例的设计技巧和最佳实践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算法与程序设计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现实际问题中的算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算法设计和程序重点和难点解析1. 重点:算法的概念、特点及其在程序设计中的重要性。

高中信息技术第一章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选修1

高中信息技术第一章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选修1

高中信息技术第一章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选修1 本章的作用和地位高中信息技术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的课程目标是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

本章是全书的开篇和概述,它承接了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并通过一些比较复杂的实际例子,让学生再次经历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使学生对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程求解等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几个基本环节有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在头脑中建立一个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比较完整的轮廓,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本模块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通过学习算法、算法描述、程序与程序设计等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算法在程序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产生与发展,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章还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和意识,也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和其他各选修模块开展多元化交流与合作做好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上的准备。

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能从问题出发,亲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程求解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体会每一个步骤的含义和操作。

(2)掌握算法的基本概念,经历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或伪代码等方法描述算法的过程。

(3)掌握程序与程序设计等基本概念,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教学难点:(1)求解生产方案选择问题的算法。

穷举法是人们求解问题的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但如何寻找穷举的边界(即满足穷举条件的可能解集)是该方法的难点。

其次,如何使用比较准确的语言来描述算法也是一个难点。

(2)调试VB程序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也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这需要老师的帮助。

(3)算法、程序、程序设计、程序设计语言等基本概念比较抽象,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例子和组织学生进行比较、探究和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理解和总结。

第三单元《算法和程序设计》单元优秀教学案例优秀教学案例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第三单元《算法和程序设计》单元优秀教学案例优秀教学案例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2.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和技能,帮助他们巩固所学内容。
2.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思考算法与程序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包括算法的定义、特性以及算法的作用。
2.掌握常见算法的设计与分析方法,如递归、分治、贪心等。
3.熟悉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包括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等。
4.学会使用一种编程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并能独立编写简单的应用程序。
5.了解算法与程序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以及它们在解决复杂问题中的作用。
3.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建议。
(五)作业小结
1.布置具有实际意义和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对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和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3.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尝试创新,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团队项目,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鼓励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促进个人成长。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他们回顾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审视他人作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第三单元《算法和程序设计》单元优秀教学案例优秀教学案例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第三单元《算法和程序设计》为例,旨在探索如何提高学生在程序设计领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算法的概念、算法的设计与分析、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等。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学习,使学生掌握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培养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沪教版选修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沪教版选修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沪教版选修一、教学目标1. 理解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2. 学会使用一种编程语言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

3. 掌握算法分析的基本方法。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算法与程序设计概述1.1 算法的基本概念1.2 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1.3 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关系第二章:编程语言基础2.1 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2.2 常见编程语言简介2.3 编程语言的选择第三章:算法分析与设计3.1 算法分析的基本概念3.2 算法设计的基本方法3.3 算法评价与优化第四章:顺序结构程序设计4.1 顺序结构的基本概念4.2 顺序结构的实现4.3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实例第五章:选择结构程序设计5.1 选择结构的基本概念5.2 选择结构的实现5.3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实例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编写程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应用。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2. 计算机房:每个学生一台计算机,安装有相应的编程软件。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2. 实践成绩: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的编程作品。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算法与程序设计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循环结构程序设计6.1 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6.2 循环结构的实现6.3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实例七、函数与模块化程序设计7.1 函数的基本概念7.2 函数的实现7.3 模块化程序设计实例八、算法与数据结构8.1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8.2 常见数据结构及其算法8.3 算法与数据结构的应用九、算法设计与问题解决9.1 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9.2 算法设计的常用技巧9.3 算法设计与问题解决实例十、算法与程序设计的综合应用10.1 算法与程序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10.2 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创新实践10.3 总结与展望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 第3章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 选修1

高中信息技术 第3章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 选修1

高中信息技术第3章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选修11.本章的作用和地位本章作为高中信息技术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的第三章,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利用VB面向对象语言编写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初步认识VB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学会利用VB进行可视化编程的方法,掌握程序调试、查错和运行,以及学会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知识和VB可视化编程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强调学生通过感悟和操作来体验可视化编程环境和可视化编程,侧重培养学生利用可视化编程工具进行可视化编程过程与方法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开发软件奠定基础。

另外,本章还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与他人合作意识,也为本书的后续章节的学习和其他各选修模块开展多元化交流与合作做好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上的准备。

2.本章主要内容介绍在软件技术领域中,可视化编程是面向对象编程技术的热门领域,也是软件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学好可视化编程是《算法与程序设计》课程的一个重要任务之一,是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和从事高效图形用户界面设计的关键,切实学好VB可视化编程可以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章设置了三节内容:“3.1 可视化编程的概念与方法”。

本节从一个爱动脑筋的同学刘浩的一个问题(如何方便快捷地设计出像Windows那样的、人机交互比较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呢?)切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出为解决问题要从VB的可视化编程开始,通过对VB可视化编程概念的感悟,从客观世界和程序世界的对象实例类比让学生认识可视化编程的几个重要概念(对象、属性、方法、事件、事件过程和事件驱动),通过亲身实践来加深对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

“3.2 程序调试的方法”。

本节通过张军在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课程的过程中,遇到调试程序的麻烦开始,引出程序调试是一项既需要技巧,又需要耐心和毅力的工作。

通过任务的设置,让学生亲自上机编辑程序、调试程序、发现程序错误,通过探究找出程序中的错误,并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进而归纳出在程序设计中容易出现的四种错误类型:编辑时出现错误、编译时出现错误、运行时出现错误和逻辑错误。

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_课件1

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_课件1

Dim c As Integer
Form1.AutoRedraw = True
For a = 1 To 20
For b = 1 To 33
c = 100 - a - b
If
Then
Print "公鸡"; a, "母鸡"; b, "小鸡"; c
End If
Next b
Next a
End Sub
6
2、调试运行程序并求解9Biblioteka 谢 谢!a,b,c∈Z
3
3、写出解题步骤—算法分析
根据题意和分析方程可知a、b、c是整数,采用穷举法,在许可范围 内,即可求得满足条件的a、b、c的值。 具体步骤:
第一步:求出一组在1<a<20,1<b<33条件下满足方程(1)的a、 b、c的值;
(1)对每一个a(a=1,2,……19),做下一步; (2)对每一个b(b=1,2,……32),做下一步; (3)c=100-a-b,做下一步; 第二步:判断a、b、c是否满足方程(2),满足则输出a、b、c的值, 返回第一步。
2
活动一 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
1、分析问题
已知条件 公鸡单价:5文钱 母鸡单价:3文钱 小鸡单价:1/3文钱 总钱数:100文钱 总鸡数:100只
要解决的问题 公鸡a只 母鸡b只
小鸡c只
2、列出数学表达式
a+b+c=100 (1)
5*a+3*b+c/3=100 (2)
1<a<20 1<b<33 c=100-a-b
4
4、画出流程图
开始
设公鸡a=1,母鸡 b=1,小鸡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法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
2、年级:高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三章第一节
5、学时数: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解析算法的基本概念。

通过实例的学习,掌握用解析算法设计程序的基本思路。

(2)学会根据问题寻找恰当算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一步理解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这一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3)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勇于实践、勤于思考和善于总结的精神和态度。

2、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为用解析法设计程序,解析法是一种最基本的常用算法,在之前三种基本结构程序设计的例题分析中也曾使用过,该算法的分析也为今后的各种算法学习做好了准备。

本课教学重点是“理解解析算法的思想,能写出求解问题的解析式并用程序实现”,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学会分析问题,合理设计算法,建立求解问题的解析式”。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可视化编程的能力及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这样就可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算法的分析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设计思路:
本课采用一个测量树高的例子进行引入,用简单的例子分析解析算法,然后采用教材上的活动“求解铁丝问题”让学生掌握解析算法的实现过程,用“求岛屿面积”的实践环节巩固学生的学习。

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分析归纳、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2’
从A、B两点仰角的角度与两点之
间的距离可计算出MN的高度。

引出课题:解析法
探究学习
8’[学习任务一]
问题:MN是竖直于地面的物体,
其底部N不可到达。

为了测量MN
的高度,在地面上选取一条与MN
在同一平面的水平线线段AB为
基线,测得AB的长为a=20米,
在A点向M点张望的仰角α
=38.4°,在B点向M点张望的仰
角β=22.8°。

试设计程序计算高
度MN。

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一”(填
写电子文档)
1、问题分析:怎样写出计算表达
式。

(请学生回答)
2、设计求解表达式MN=a/(1/tan
β- 1/tanα)的算法。

(以下部分小组合作完成)
3、实现应用程序:老师提供程序
的可视化界面及不完整的程序,
要求学生程序填空,完善程序。

4、将程序输入到程序窗体的按钮
中并调试计算本题结果。

附带计
算学校中一棵桂花树和一棵龙柏
的高度。

1、由α、β与a
推导出计算表达
式。

2、根据计算表达
式,分析解题算
法。

3、小组合作,填
空完成程序,交流
填空结果。

4、复制程序,调
试并得出运算结
果。

让学生在
老师的带
领下了解
解析法解
题的一般
过程。

学习小结2’老师提问:请同学说说求解任务
一的步骤是怎样的?
老师用流程图表示这个步
骤,提出解析法的概念。

了解解析算法的
概念。

让学生初
步了解解
析算法的
概念。

[学习任务二]求解“铁丝问题”
“智力大比拼”活动:
(1)一根长为6米,可制作一个
2平方米的矩形框,问该矩形长
和宽各为多少?
(2)上面同样的问题,制作的面
积为2.1平方米,那么长、宽各
参与“智力大比
拼”活动。

产生计算机程序
解决问题与简单
人脑思维运算的
比较。

让学生参
与“智力大
比拼”活
动,产生冲
突,激发学
生学习的
兴趣。

四、教学反思
1、本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思考、体验过程中掌握解析法的概念及用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任务有层次,学生由浅入深,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达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