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育之古典诗词中的美

合集下载

古典诗词的美育

古典诗词的美育

古典诗词的美育古典诗词,就像是一座藏满宝藏的神秘花园,每一首都是一朵独特而绚烂的花朵,在美育的大花园里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再讲讲古典诗词里蕴含的意境美。

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哇,这画面感一下子就出来了。

茫茫大漠里,一缕孤烟直直地冲向天空,黄河边上,那又大又圆的落日就像一个大火球。

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那种辽阔、那种孤寂又壮丽的感觉就全有了。

还有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一种多么凄清、惆怅的意境啊。

清晨的河边,微风轻轻吹着岸边的杨柳,天上还挂着一弯残月,就好像看到一个孤独的人站在那里,心里满是离别的愁绪。

古典诗词能把那种微妙的情感、难以言说的景象用几句诗就表达得淋漓尽致,带着我们走进一个个如梦如幻的世界。

古典诗词中的情感美也特别打动人。

比如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两句诗把那种至死不渝的爱情写得刻骨铭心。

就像一个人在你耳边深情地诉说着自己无尽的爱意,哪怕生命结束,这份感情也不会消散。

还有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那种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简单却又厚重。

我们读的时候,就好像自己的心也被这种情感填满了,能让我们变得更加懂得珍惜感情,不管是爱情、亲情还是友情。

从古典诗词里,我们还能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这就是它的哲理美。

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告诉我们要跳出来看问题,不能只局限于一个角度。

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提醒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让自己的内心像那池塘水一样清澈。

这些道理就像一个个智慧的小种子,种在我们的心田,慢慢地生根发芽,让我们在生活中变得更加睿智。

大学美育基础 项目七 漫谈文辞妙语——诗词之美

大学美育基础 项目七  漫谈文辞妙语——诗词之美

项目目标
课前预习
准备学习用品,预习课本知识 通过网络搜集诗词之美的资料 形成对诗词之美的初步印象,并与课本知识相互印证
第4页
课堂学习
了解诗词发展简史 掌握诗词的意象、结构和格律 从经典的古诗词中,领略文字之美,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怀,体会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项目目标
课后实训
积极、认真地参与实训活动 在实训中,与同学协调配合,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美育素养,能运用所学知识赏析诗词之美
中国诗词之所以如此有魅力,是因为它字字匠心。第一,汉字一字一音,而音有四调,如 果平仄相错,偶句押韵,就会产生一种节奏感和音乐美;第二,汉字一字多义,再加上词类活 用,可以极大地增强语言的弹性,使得诗词情感内容的表达更具丰富性和含蓄性,以有限的字 词营造出无限的意境;第三,汉字的体积大小一致,将汉字按特定的表达需要和一定的规则组 合起来,可以使诗词的整体结构具有和谐性和整一性。
正始年间的代表诗人有“竹林七贤”。囿于当时的黑暗统治,采用比 兴、象征等手法,隐晦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著名的诗歌有曹操的《短歌行》、曹丕的《燕歌行》、王粲的《七哀 诗》、嵇康的《幽愤诗》等。
二、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二)魏晋
2.两晋
西晋时,社会相对稳定,诗人们开始追求绮靡的文 风,大部分诗歌内容空洞,仅有少量诗歌反映了社会现 实,如左思的《咏史八首》。
第1页
大学美育
第2页
项 目 漫谈文辞妙语——诗词之美 七
第3页
项目引言
诗词是传古承今的歌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 物”;诗词是感动天地的情怀,“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 后名”;诗词是勇担使命的抱负,“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中国诗词源远流长,我们不仅要学会读,体会其中的音律之美, 更要学会赏,感受其中的文字之美、意境之美。

中国古典诗词之美

中国古典诗词之美

中国古典诗词之美篇一:中国古典诗词是一种富有魅力和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和实践,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古典诗词以其独特的韵律、意境和美感,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诗词的创作不断发展和完善。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和作品。

诸如杜甫、白居易、李白等大诗人的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传诵和欣赏。

宋代则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另一个高峰,出现了许多重要的词人和作品。

如苏轼、李清照等人的作品同样脍炙人口。

中国古典诗词的题材非常广泛,涉及到自然、人生、爱情、友谊等方面。

诗人常常用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表达出内心深处的感受和思考。

诗词中所用的词汇和修辞手法更是丰富多彩,诸如比喻、夸张、对仗、借代等等,使得作品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中国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在于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每一首诗词都是一段历史的记载和文化的传承,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本质。

同时,中国古典诗词还在于它能够在不同的时代和环境中,表达出人们共同的情感和追求,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中国古典诗词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艺术形式。

它的发展历程、题材选择、修辞手法、语言韵律等方面,都展示出独特的魅力和风采,让人们更好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篇二:中国古典诗词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刻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它的美不仅仅体现在其独特的韵律和格律上,更在于它所传达的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中国古典诗词之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音韵美:中国古典诗词有其独特的音韵美,通过平仄、押韵、轻重等技巧,使得诗词的发音和谐优美,让人回味无穷。

2. 思想美:中国古典诗词所表达的思想丰富多彩,有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对祖国的热爱等等,这些思想通过诗人的笔触表达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3. 情感美:中国古典诗词的情感表达非常直接和深刻,诗人常常通过描写情感来表现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感受,如相思、怨恨、悲痛、欢快等等,这些情感表达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真谛。

古诗词教学中渗透美育探析

古诗词教学中渗透美育探析

古诗词教学中渗透美育探析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古诗词,不仅仅是为了传承中华文化,更重要的是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美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教育活动,通过古诗词教学的美育探析,可以使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审美观赏能力、艺术修养和创造力。

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通过演唱、朗诵和欣赏等形式,让学生感受诗词中优美的旋律和节奏感,培养他们的音乐艺术修养。

通过演唱古诗词,可以让学生领略到不同诗句的音乐美,感受到古人对自然、人生、爱情等主题的表达方式,培养他们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朗诵古诗词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妙之处,培养他们对语言艺术的鉴赏和表达能力。

欣赏古诗词则可以让学生领略到诗词作品中所蕴含的意境和情感,培养他们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古诗词教学中,可以通过解析古诗词的意境和艺术手法,让学生了解诗人的思想境界和艺术追求,培养他们对文学艺术的品味和理解力。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通过解析古诗词,可以让学生领悟到古人对于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描绘,对于人生哲理和人情世故的思考和阐释,从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解析古诗词的意境和艺术手法,还可以引导学生去欣赏和理解其他文学艺术作品,提高他们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古诗词教学中,可以通过创作和演绎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古诗词教学并不只是机械地背诵和理解,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古诗词,积累诗词素材,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情感,进行创作和演绎。

创作古诗词可以让学生通过练习和模仿,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技巧。

演绎古诗词可以让学生通过舞蹈、戏曲、音乐等形式,将古诗词的意境和美感呈现出来,培养他们的艺术表现力和舞台表演能力。

通过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探析,可以使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理性的思考,更是情感的释放。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产生共鸣和感悟,从而激发他们对于文学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浅谈诗词中的美育

浅谈诗词中的美育

浅谈诗词中的美育语文教学注重和实施美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语文教材充满着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

在诗词教学中只有将审美教育寓于诗词的鉴赏和感悟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诗词学习过程中感受美、欣赏美的同时,启发学生因审美活动产生对诗词的兴趣,享受审美乐趣,提高审美能力。

一、领会景境,把握诗词主旨,感受自然美诗词作品中往往是寄情于景,引导学生认真揣摩品味作者笔下之景语,胸中之情调,是乐景还是哀景,是浓景重彩,还是疏朗淡雅的水彩,才能领悟到诗人当时的心情,或欢愉或悲凉,或飘逸清幽,只有把握作者的情怀才能理解作者的主旨,《沁园春·雪》短短的一首词,能见山河之秀丽,显豪杰之英姿,抒诗人之豪情壮志,融写景议论咏史抒情为一炉,犹如一幅立体动感的山水画,让读者饱览山河壮丽美景。

唐代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主要运用情景交融表现唐朝社会稳定,国势强大,反映了知识分子力求上进,不为家庭所羁绊的浪漫诗思和豪迈情怀。

二、反复吟诵,体会诗词的意境美“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在学生熟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诗词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推敲重点词,感悟诗词的意境,领悟诗词的韵味,达到摄人心魄动人情思的艺术魅力。

《天净沙·秋思》作者抓住“枯腾、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几个特景中的“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就不难在头脑里构建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山水画,而且为那个天涯游子扼腕长叹。

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螟》抓住“空山、秋雨、气候、明月、松林、清泉、浣女、渔舟”这几个意象,描画出秋雨初晴时山村中的清新景象和清幽静谧的境界,激发学生联想,还可以运用诗情画意的语言描述把学生的思绪引入作者所创造诗词的意境中去。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可以这样描述,竹林里传来到阵阵的欢笑语,那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分开,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夜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姑娘……从而把诗歌的节奏美、音韵美、画面美形象化地再现给学生,犹如一曲优美的旋律把学生带入如梦如痴的意境中去,从而享受审美的乐趣。

试论古诗教学中的美育

试论古诗教学中的美育

试论古诗教学中的美育试论古诗教学中的美育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词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它以丰富的情感,优美的意境,生动形象、含蓄凝练、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成为人类极佳的精神滋补品。

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提出:诵读优秀诗文,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诗文大意;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却常常把理解、背诵默为古诗教学的重点,忽视了古诗整体的韵味和美感,学生在被动记忆掌握的情况下,很难感受到古诗蕴含的韵律美、意境美、哲理美、表达美。

那么,如何在古诗教学中渗透美育,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呢?一、朗读,体会韵律美诗原用于吟唱,它合乎乐曲的韵律、节奏,讲究韵脚的合辙,平仄的搭配,以及字数的整齐、均衡。

诵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许多诗只要读一读,就美得让人心醉神往。

我在学生朗读时,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读出音的节奏。

诗的节奏也叫音步,它是由不同的字音很有规律地交替而形成的。

划分音步也是我们在古诗教学中常用的学生诵读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把握诗句中的语感,读出诗特有的节奏和韵味。

现以七言绝句《山行》(国标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课)为例,来看看音步的划分。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种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掌握,运用起来也比较熟练,是一种常用的好方法。

2.读出音的轻重。

在古诗中,凡是内容上要求需要突出的和感情上起重要作用的词语,一般都要重读。

同时,韵脚也要适当地重读,非韵脚可以读得轻缓一点儿。

对于重读的字词,我们用着重号.标示。

同样以《山行》为例。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传统诗词中的美学观与审美体验

传统诗词中的美学观与审美体验

传统诗词中的美学观与审美体验中国传统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既是经典的艺术形式,也承载着深厚的美学观与审美体验。

从古至今,传统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内涵丰富的意义,深受人们喜爱。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传统诗词中的美学观与审美体验。

一、意境的营造传统诗词以其细腻、含蓄的文字表达,以及对自然景物、人生哲理等深入的描写,营造了独特的意境。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登鹳雀楼》,通过对大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壮丽景物与人生短暂之间的对比,给人以深沉的思考。

这种通过语言营造的意境,使诗词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让人沉浸其中,体验到一种静谧、悠远的美感。

二、形式的精妙传统诗词对于形式的追求也是美学观与审美体验的重要方面。

以唐诗为例,它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固定的句式和韵律,给予诗歌一种优美的节奏感和韵味。

这种形式上的精妙,使得诗词具有音律上的和谐之美,增添了阅读的愉悦感。

同时,传统诗词在形式上还注重对字句的精炼,力求用最简练的表达,表达最丰富的意义。

例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用简短的文字,表达出浓郁的回忆和惆怅之情,令人心生感慨。

三、文化的内涵传统诗词既可视为一种语言艺术形式,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融入了丰富的哲学、历史和文学等文化内涵。

通过诗词,人们能够领略到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文人士人的心态以及传统文化的精髓。

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虽然是一首咏史长诗,但其中的艺术表达与情感抒发,使其不仅仅是一部历史故事,更是一种人生哲学的探讨,从而使诗词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意义。

综上所述,传统诗词中的美学观与审美体验体现在意境的营造、形式的精妙以及文化的内涵之中。

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价值,成为人们欣赏、传颂的经典之作。

通过阅读和欣赏传统诗词,人们可以在美的海洋中徜徉,感受到深层次的情感交流与人生思考。

它们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与心灵的沟通。

让我们继续传承和弘扬传统诗词的美学观与审美体验,使其在当代社会仍然发挥着重要的艺术与文化的作用。

浅谈古诗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古诗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摘要】语文教学是实现美育的主要途径,而古诗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首古诗就是一篇美育教材,可以满足人的精神享受。

在教学中可以从古诗的“四美”——音乐美、语言美、意境美、形象美入手实施审美教育,充分挖掘古诗中关的内涵,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关、领悟美、构造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进而完善自身人格修养。

【关键词】美育、古诗、教学、审美美育即审美教育,就是培养审美意识的教育。

语文教学是实现美育的主要途径。

语文教学目的包括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语文教学内容所具有的审美属性,决定了语文教学与美育有着必然的联系,语文学科美育就是通过语文学科教育活动进行美的教育,教育学生怎样感知、理解、鉴赏、评价美,进行美的创造;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古诗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诗有着强烈的情感、生动的形象、深邃的意境、凝炼的语言、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韵律等丰富的审美内涵。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一首好诗,既是一件艺术珍品,又是一篇美育教材,可以满足人的精神享受。

所以,在古诗教学的过程中要实施审美教育,充分挖掘古诗中美的内涵,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美、领悟美、构造美,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进而完善自身人格修养。

在教学中主要应从古诗的“四美”——音乐美、语言美、意境美、形象美人手,帮助他们感受古诗的魅力,提高他们的阅读欣赏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

一、和谐优美的音乐美肖统在《文选序》中有:“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

可见诗与歌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古诗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劳动人民拉纤的号子。

基于古诗和歌唱的联系,古诗的写作和其他的文学创作有所差别,古诗要求有整齐的句式、平仄的声调、和谐的节奏,而这些都带给古诗一种极富韵律感的音乐美,读起来音律和谐,悦耳动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晓风残月依旧醉着,你可曾记得执手相看的泪眼, 离别里是谁与你浅吟低唱么?
早知道凡有井水的地方就有人吟唱你的词,可不曾想到, 自从你把士大夫的精雕细刻变成了一种流行之后,
你笔下的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竟成为铭刻古今的爱情誓言。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美吗?

• •
因为
为什 我么

对我 她的 爱眼丽 的得 深常地沉含 。泪

。水
。?

在那种冷落凄清的季节里,所有的人都会渴望一种相逢。 思念在分手后开始生长,长成伫立岸边的棵棵杨柳, 盼望着青衫上酒渍斑斑的你,乘一叶扁舟, 从暮霭沉沉的烟波中驶来,倾诉千种风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