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内容简介讲课讲稿
弟子规详细讲解

弟子规详细讲解《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一、总叙1.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
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言慎行、讲求信用。
2.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解释】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有益的学问。
二、入则孝3.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4.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解释】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三、出则弟5.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解释】哥哥姐姐要友爱弟弟妹妹,弟弟妹妹要恭敬哥哥姐姐。
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睦团结,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6.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解释】轻财重义,不因财物与家人或外人产生怨恨;讲话时忍让和气,就会消除愤怒和不满。
四、谨7.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解释】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些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
8. 步从容,立端正;事勿忙,忙多错。
【解释】走路时步伐应当从容稳重,不慌不忙不急不躁;站立时要端庄直立,保持身体正直平衡;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
9.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解释】开口说话做事都要讲信用、诚实不欺、没有欺骗妄语行为。
说了就要做到。
10.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解释】对于自己没有完全看清楚的事情不要随便发表意见或传播消息;对于自己没有确切了解的事情不要轻易散播传言。
《弟子规》教案(精选8篇

《弟子规》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弟子规》的第一章“入则孝”。
具体内容包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了解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父母、孝顺父母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并记住《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
难点:如何将孝敬父母的理论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做到言行一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弟子规》教材、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孝顺父母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孝道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孝道。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自己在生活中孝敬父母的事例,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2. 内容:(1)父母呼,应勿缓;(2)父母命,行勿懒;(3)父母教,须敬听;(4)父母责,须顺承。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写一篇关于孝敬父母的感悟。
2. 答案示例:通过学习《弟子规》第一章,我明白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会时刻牢记这四句话,尽量做到言行一致,让父母感到高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例题、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将孝道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仍需进一步探讨。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与父母共同讨论如何在家庭中践行孝道,将孝敬父母的具体做法付诸实践。
同时,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孝道的经典故事,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2. 板书设计中的内容呈现。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2024《弟子规》ppt优秀课件

《弟子规》ppt优秀课件目录CATALOGUE•弟子规简介与背景•弟子规核心思想与内容•弟子规在家庭教育中应用•弟子规在学校教育中推广实践•弟子规在社会道德建设中作用•当代青少年如何践行《弟子规》精神01CATALOGUE弟子规简介与背景《弟子规》概述及作者介绍《弟子规》概述《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作者介绍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潜,号采三。
新绛县城关人,国学注选县丞,生于清代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3岁。
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
从师党冰壑游历近二十年。
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
来学者多出其门下。
著有《弟子规》三卷、《次礼》等。
创作背景与历史文化价值创作背景《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为了教育子弟养成良好品行而编写的蒙学教材。
当时社会风气日趋败坏,人们道德观念淡薄,为了挽救这种局面,李毓秀以儒家经典为纲,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编写了这部浅显易懂的儿童启蒙读物。
历史文化价值《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通过诵读和学习《弟子规》,可以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良好品行,提高个人修养和文化素质。
同时,《弟子规》还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清朝时期的教育状况和社会风气。
传承情况《弟子规》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传承。
它不仅被用作儿童启蒙教育的教材,还被广泛应用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领域。
许多家长和教师都将其作为培养孩子良好品行的必读书目。
发展现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弟子规》的传承和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需要对《弟子规》进行新的诠释和解读;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增多,《弟子规》也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弟子规演讲稿3篇

弟子规演讲稿一:弟子规的演讲稿《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
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近代一百多年的社会动荡和西方文明的交融,使得原本清晰的文化脉络渐渐模糊,尤其是肃清全社会价值取向的若干次运动,更是雪上加霜。
或许,对共产主义和建国领袖的崇拜支撑了上一代人的精神体系,到了我们这一代,原有的价值体系彻底崩溃,物资的充沛更加彰显精神的苍白,我们是文化缺失和精神贫乏的时代的产物,从何而开为何而去,我们没有信仰,却渴望信仰,我们对新的旧的道德标准都报以怀疑的态度,不屑于权威,却又迷失在追求的过程中。
或许会有人笑我矫情,自己的事情都管不好,还去管这些似是而非的东西。
但是,这样的迷茫会影响我们的价值取向。
偏激的、散漫的或者是愤世嫉俗的内心反映出来的正是我们自由主义。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弟子规第一段。
古人的教育目的,首先是教做人,“有余力,则学文”。
而我们现在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学文”上,大大忽略了做人教育。
虽然也有品德课、政治课,却只是背书、考试,过后水过鸭背,什么也没留下,更别提深入骨髓的东西了。
这是我们现代教育的最大失误。
弟子规如何教孩子做人呢?这一段讲的是总的原则,后面还会具体事情具体说。
总的要求是: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是,一切言行谨慎、讲信用。
对待大众平等仁和,亲近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能够做好这些,还有精力,才可以学习知识,如果做不好这些,学习知识是没有用的。
这个总的教育原则,到今天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如果每一个人能够做到这些,我们的和谐社会才是可以期待的。
机器人可以把全世界的知识放在自己的芯片上,但是他们没有血肉,没有灵魂,因为他们无法做到“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
我们的教育,是要教育出一群机器人呢?还是要教育一群人?现代生活的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增大,子女教育困难,邻里关系紧张,同事之间互相猜忌。
弟子规(最完整)ppt课件

弟子规的教育意义
1 2 3
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通过教导儿童遵守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品德和 行为习惯,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为一部经典的蒙学读物,《弟子规》承载着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对于传承和弘扬 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
《弟子规》所倡导的孝亲尊师、友爱兄弟、谨慎 言行等道德规范,有助于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稳 定,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03
提升个人修养
通过学习弟子规,可以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在现代社会中
,具备高素质的个人修养对于个人的成功和社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THANKS
感谢观看
口到
朗读时,嘴巴要张开,声音要洪亮, 吐字要清晰。
眼到
阅读时,眼睛要注视文字,逐字逐句 地认真看,不可走马观花。
心眼口,信皆要
信心
树立对学习的信心,相信自己能 够掌握知识和技能。
用心
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不断思考、实 践和总结。
恒心
持之以恒地学习,不怕困难,勇往 直前。
方读此,勿慕彼
专注当前
在学习先
弟子规注重德育,认为做人做事应以德为本。现代学校教 育也应重视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因材施教
弟子规提倡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现 代学校教育也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 方法。
营造良好学风
弟子规强调学习环境的重要性,现代学校教育也应注重营 造良好的学风和校风,为学生提供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
注重礼仪
在饮食上,还应注意餐桌礼仪,尊重长辈和客人,不随意说话和 走动。
步从容,立端正
行走有仪态
弟子规讲话稿

弟子规讲话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给大家讲解《弟子规》。
《弟子规》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一,它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指南针,教导我们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学生和好的人。
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弟子规》的背景知识。
《弟子规》是由清代儿童教育家李毓秀所编写的,它是一本教导孩子们做人做事的准则。
《弟子规》共分为三十六条,每一条都包含了深刻的道理和教诲。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条:“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尊敬父母,听从他们的话。
父母是我们生命的恩赐者,他们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成长,我们应该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孝敬他们,听从他们的教导。
第二条是:“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尊重父母的教导,并且要虚心接受他们的批评和指导。
父母是我们最亲密的人,他们对我们的期望是最高的,我们应该虚心听取他们的教诲,改正自己的错误,做到言听计从。
第三条是:“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懂得节约资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们应该在冬天保持温暖,在夏天保持清凉,在早晨节约时间,在晚上按时休息。
这样做不仅有益于我们自己的身体健康,也是对资源的珍惜和节约。
第四条是:“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遵守规则,做到诚实守信。
无论是外出还是回家,我们都应该事先告知家人,让他们不必担心。
同时,我们要保持自己的生活规律,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计划。
第五条是:“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遵守纪律,不要擅自做决定。
即使是一件小事,我们也要遵循规定,不要私自行动。
违反规定不仅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也会损害我们的道德和品行。
第六条是:“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诚实守信,不要私藏物品。
我们应该学会与他人分享,不要贪图小利而做出不正当的行为。
私藏物品不仅会伤害他人的信任,也会伤害自己的良心。
弟子规的演讲稿(通用15篇)

弟子规的演讲稿(通用15篇)弟子规的演讲稿1亲爱的老师、同学们:这些天,我们读了《弟子规》,其中我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感受很深。
在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孩子不孝顺父母,父母的话不听,父母批评他时,还和父母顶嘴。
而这句话的意思正是告诉我们要孝顺父母:当父母亲叫你时,你要赶快地跑去父母那里,不要慢吞吞的;父母亲让你去做事时,不要懒,动作要快点,不能拖拖拉拉。
回想起我的生活,有时候也经历过类似于“偷懒”“不想做”的事情。
有一次,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玩电脑游戏。
正玩到最激烈的时候,爸爸回来了,他没拿钥匙,就敲门。
妈妈叫我:“小琳,妈妈正在做饭,你帮忙开一下门。
”我漫不经心的说:“哦!”可我并没有去开门,而是继续玩游戏。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爸爸等的不耐烦了,就朝里边大吼一声:“开门!”我这才放下手中的“屠刀”去开门。
一把门打开,就劈头盖脸的被爸爸K了一顿:“怎么搞的!为了玩游戏,都不让我进来了!我一会儿就把网线拔了,把电脑搬走,但你怎么玩……”“老爸!你说够了没!”我不耐烦地丢下一句话,便把门使劲关着,进屋生闷气了。
事情过后,我就非常后悔。
自己不该和爸爸堵气,自己不应该为了玩游戏而和爸爸顶嘴。
自己那样做,爸爸的.心情也一定很伤心。
读了《弟子规》以后,我就更深入的体会到了孝顺,知道了自己应该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不能做一个不听话的坏孩子。
弟子规的演讲稿2《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一个模型,让我深刻理解。
这本书是根据孔子的教导编写的。
它告诉我们许多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孝敬父母,爱兄弟姐妹,言行谨慎。
看到别人进步了,一定要虚心向他学习,对待大众要平等善良.在所有的理由中,“每个词都是第一位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说到做到,就应该守信用,而不是食言。
这让我想起博宣说过的一句话:“以信待人,不信信;不信别人,信不信。
”意思是:对人真诚,我没信,我就信;但是,不相信虚伪的`人,是那些原本相信,再也不能相信的人。
弟子规全文讲座

弟子规全文讲座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经典之一,被誉为“为孩子立德立人之法则”。
本讲座将为大家解读弟子规全文,帮助大家了解其精髓和重要教育意义。
第一章章句弟子规的第一章是章句,即教导学生如何背诵孝经。
这一章强调了尊重、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以古代孝道为基础,让学生明白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体现。
第二章行军行军一章教导学生如何走路。
这看似简单的一章,实则蕴含着对优秀行为习惯的培养。
通过正确的姿势、步伐和动作,提倡学生保持整洁的仪容,打下健康发展的基础。
第三章坐卧坐卧一章强调的是正确的坐姿和休息姿势。
它教导学生如何保持端正的坐姿,避免伸懒腰,保护脊椎健康。
同时,教育学生要善于利用休息时间来放松身心,提高学习效率。
第四章安行安行一章教导学生如何在行走时保持安全。
它告诉学生要走在靠近墙壁的一侧,以免意外伤害。
这一章还强调了团队协作和相互帮助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友爱精神。
第五章为人为人一章是弟子规的核心章节之一,强调了人的基本道德准则。
学生被教导要以诚实、善良、守信为原则,做一个有道德良知的人。
第六章作业作业一章教导学生如何认真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它告诉学生要按时完成作业,并要求作业整洁规范。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七章早起早起一章强调了早睡早起的重要性。
它教导学生要按时睡觉,早起锻炼身体和学习。
这培养了学生的健康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体质。
第八章志坚志坚一章教导学生要有坚定的志向和信念。
它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努力追求梦想,并且不放弃。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肯定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第九章友爱友爱一章强调的是团队合作和友情的重要性。
学生被教导要与同学和睦相处,相互尊重、帮助和支持。
这一章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
第十章言语言语一章教导学生要善于言辞,起到“言为心声,语为性命”的作用。
它强调的是学生要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避免不良的言辞和口头暴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本道德风范的启蒙读物——《弟子规》该书是清代学者李毓秀所撰写的青少年道德启蒙读物。
每三字一句,通俗易懂,内容合乎我国古代礼仪道德和人性真善美的体现,又合辙押韵,便于诵读,虽然已经过去了300多年,流传至今,对于青少年思想品德熏陶以及现代社会人际和谐交往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古为今用,学者古敏对原有古文采用了现代文编译,现经本人删减摘要整理出来以利读者理解和学习。
( 兴国注)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ti 替),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译文): 弟子规这本书的内容,是圣人对青少年的训示和学子处事的规范。
作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是要对自己谨慎的约束, 对人诚实可信,博爱民众, 并亲近有德行的人。
做好了这些如果还有余力, 就去学习文化科学知识。
原文:一. 入则孝在家要孝顺父母、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译文: 父母呼唤时,应当立即答应,不能迟缓。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父母要求做的事,应尽快去做,不要拖延偷懒。
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听明白。
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
冬则温,夏则清(jing静);晨则省(xing 醒),昏则定。
冬天寒冷的时候要照料父母,使其温暖,夏天炎热的时候要让父母清爽凉快。
早晨要向父母请安问好,晚上要照料父母安眠休息。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出外办事时,必须禀告父母,回来后也要面告父母,以免父母挂念。
居住要在固定的地方,职业要稳定不能经常变化。
事虽小,勿擅(shan善)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不要因为小事情不好就擅自去做,假如自作主张地去做事,就不符合做儿女的道德。
东西虽小,不应拿的不要拿取和占用,如果你私自藏起来占用,父母知道会伤心生气。
亲所好( hao浩),力为具;亲所恶(wu 物),谨为去。
父母所喜欢的事,要努力去办好,父母所厌恶的,要小心地去回避。
身有伤,贻(yi宜)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如果身体受伤,会让父母忧愁。
如果品行上有什么缺点,会让父母感到羞耻。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父母爱我关心我,我孝敬父母又有什么困难呢。
父母厌恶我的,我仍然孝顺这才是真正的孝道。
亲有过,谏(jian见)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hao豪)泣随,挞(ta踏)无怨。
父母如果有过错,做子女的应该多次规劝使其改正,规劝时要和和气气,说话时声音要轻柔。
如果父母不听子女的规劝,那就等父母情绪好时再劝,如果父母仍然不听,要学会宽容,不要有怨气。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父母生病,煎熬好的汤药,作子女的先品尝一下烫不烫,苦不苦。
照料生病的父母要日夜伺候在床前。
丧三年,常悲咽(ye叶);居处辨,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父母去世后要守丧三年,经常伤心悲痛,在守丧期间,要夫妻分居,还要不吃肉不喝酒。
为父母守丧要完全按照礼节的规定去办,举办祭礼时要表现出极大的诚恳。
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像父母在世时一样恭敬。
二.出则弟对兄弟姊妹要相敬相爱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mu目),孝在中。
作为兄长对弟妹要友爱,作为弟弟,要尊敬兄长。
兄弟(姊妹)之间要和睦相处,对父母的孝心就包含其中了。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fen奋)自泯(min敏)。
彼此把财物看得很轻,兄弟之间的的怨恨又从何而生呢?说话时要相互忍让,忿恨就自然消失了。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吃饭的时候,应当让年长者先开始;入座时, 应当让年长者先坐下;走路时让年长者走在前面,年幼的跟在后面。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如果听见年长者呼唤人, 就立即代替他去呼叫,如果被叫的人不在,自己立即到年长者那里去看看有什么事。
称尊长(zhang掌), 勿呼名;对尊长,勿见(xian现)能。
称呼尊长,不可以直呼其名。
在尊长面前要表现得谦虚恭敬,不要自我表现才能。
路遇长,疾趋揖(yi依);长无言,退恭立。
走在路上如果遇见了长者,要快步迎上前去行礼问候。
如果尊长不说话,要退在一旁恭恭敬敬地站立。
骑下马, 乘下车(ju居); 过犹待,百步余。
如果自己骑着马行路时遇见长者要下马,坐着车行路时要下车,长辈走后,自己还要在原地待会儿, 等到长者走出百步之外,自己才能上马或上车。
长者立,幼勿坐。
长者坐,命乃坐。
尊敬的人和长辈还没有就座以前,自己不要抢先坐下。
如果尊长就座后,让坐时,自己再入座。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在长辈面前说话,声音要低些,但是也不要太低,要是低到别人听不清楚,那也是不适宜的。
进必趋(qu曲),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在见尊长的时候,走路要快些,见到尊长告退的时候,动作一定要缓慢。
长辈问话时要站起来回答,双目望着长辈,不要左顾右盼。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服侍叔伯等父辈,要想服侍自己的父母一样恭敬。
对待堂兄弟,要像对待自己的胞兄一样恭敬。
三.谨而信谨慎而讲信义朝(zhao招)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清晨要早起,晚上要迟睡。
一个人很容易从少年就到了老年,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此时此刻的宝贵时光。
晨必盥(guan冠),兼漱(shu树)口;便溺(niao尿)回,辄(zhe哲)洗手。
早晨起床后一定要洗脸洗手,在洗脸洗手的时候,还要刷牙漱口。
每次大小便完毕,都要把手洗干净。
冠必正,纽必结。
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hui会)。
戴帽子一定要带端正,穿衣服时要把纽扣扣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整齐,鞋带要系紧。
脱下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能随便乱扔,以免把衣帽弄脏。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xun寻)分(fen份),下称家。
衣服的穿着贵在整洁干净,而不在于华贵漂亮。
见长辈时穿的衣服要符合自己的名份,平时在家里穿的衣服要和自己的家境状况相称。
对饮食,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对于食物不要挑挑拣拣。
吃饭时要适可而止,不要超过平常的饭量。
年方少(shao绍),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在自己正年轻的时候,千万不要喝酒,因为一旦喝醉了,就会丑态百出而丢脸。
步从容,立方正;揖深圆,拜恭敬。
走路时要不紧不慢从容大方,站立时要端庄直立。
作揖行礼时要把身子弓下去,叩头的时候要表现得恭恭敬敬。
勿践阈(yu玉),勿跛倚;勿箕(ji及)踞,勿摇髀(bi毕)。
在家门口站立时不要把脚踩在门槛上,不要瘸腿斜靠着,坐时不要把两腿叉开,不要摇晃大腿。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leng楞)。
进门时要缓慢地揭开门帘,不能弄出声响。
走路拐弯时角度要大些, 以免碰到棱角。
执虚器,如执盈。
入虚室,如有人。
手里拿着未盛东西的器具,就像拿着装满了东西的器具一样小心,走进没人的房间,就像走进有人的房间一样谨慎。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做事不能匆匆忙忙,匆忙时最容易发生差错。
做事时不要畏惧困难,也不要草率地看待看似简单的事。
斗闹场,绝勿进;邪僻(pi匹)事,绝勿问。
凡是打架闹事的场合,绝对不能走近。
凡是不正经的事情,绝对不要去过问。
将(jiang江)入堂,问谁在;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我,对以名。
吾与我,不分明。
准备进入别人的家门时,首先要问一声:有人在家吗?准备上堂屋时,声音要更高一些。
当别人问是谁时,就将自己的姓名告诉对方,如果只是回答“是我”,对方就弄不清究竟是谁。
用人物, 须明求。
倘(tiang汤)不问,即为偷。
使用别人的东西,必须明确的提出请求,以征得别人的同意。
假如不问一声就拿去用,这就是偷窃。
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qian千),后有急, 借不难。
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在约定的时间里归还。
别人向你借东西,如果自己有的话就应当答应,不要小气不借。
有借有还,再求不难。
四. 信做人要讲信用。
凡出言, 信为先;诈(zha诈)与妄,奚(xi西)可焉。
凡是说出的话,首先要讲求信用。
欺骗蒙混,胡言乱语,这怎么可以呢?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ning宁)巧。
说话多,不如少说,因为言多必有失,说的话只要能切题恰当就行,不要花言巧语。
刻薄语,秽(hui卉)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尖酸刻薄的话,和下流不干净的话,千万不能说。
粗俗的市侩习气,都要彻底戒掉。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di帝),勿轻传。
对于自己没有完全看清楚的事,不要随便乱说,对于自己没有明确了解的事,不要轻易传言。
事非宜,勿轻诺;苟(gou够)轻诺,进退错。
事情没有考虑妥善,不能随便答应别人,假如你轻易许诺,你就会进退两难,做也是错不做也是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凡是说话的时候,吐字要清楚流畅。
说话时不要讲得太快,不能讲的含糊不清。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那个说东家长,这个说西家短,如果这些事情于己无关,就不要去多管闲事。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ji吉)。
看见别人的善行,就要向他看齐,即使相差得很远,如果自己努力地去做,也会渐渐赶上他。
见人恶,即内省(xing 醒);有则改,无则警。
看见别人做了坏事,就要自我检讨。
如果自己有错就要加以改正,如果自己没有做错事也要自我警惕。
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li力)。
自己的品德、学问、才能、技艺不如别人的时候,应当自我勉励,赶上别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qi期)。
如果自己的穿着不如别人漂亮,如果自己的饮食不如别人的美味可口,用不着心里难过悲伤。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点就生气,听到别人恭维自己就高兴。
如果这样,不好的朋友就回来与你交往,有益的朋友就会与你断交。
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如果无意中做了坏事,这就叫“错”。
如果是故意地为非作歹,这就叫“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gu咕)。
犯了错误能够改正错误,就等于没有做过错事一样。
假如犯了错误反而加以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
五.泛爱众博爱,仁者爱人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fu富),地同载(zai仔)。
无论什么人都必须互相关心和爱护,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
行高者,名自高。
人所重,非貌高。
一个行为高尚的人,他的名望自然会高。
人们所重视的,并不是相貌的漂亮。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一个才学丰富的人,他的声望自然会大。
人们所佩服的是有真才实学而不是自吹自擂的人。
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zi訾)。
自己有才能,不能自私自利只为自己谋利。
别人有才能,不能轻视诋毁别人。
勿谄(chan忏)富,勿骄贫。
勿厌故,勿喜新。
不要曲意巴结有钱人,不要对穷人和弱者高傲无礼,不要厌弃过去的老朋友,不要只喜欢新交的朋友。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当别人忙碌的时候,不要用事去打搅。
当别人心情不安的时候,不要找他说话而打搅他。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