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义时期代表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

合集下载

音乐赏析——走近音乐经典8——古典主义时期

音乐赏析——走近音乐经典8——古典主义时期

古典主义时期在莫扎特的室内乐作品中, 似献给海顿的六首弦乐四重奏较著名。其 中存在海顿的影响,也显示了莫扎特独特 的风格。莫扎特还有大量的钢琴协奏曲、 奏鸣曲及其他作品,为当时器乐界对钢琴 的不断更新、改进贡献了力量。他以细腻 多变的即兴变奏和精湛的演奏技巧征服了 当时的听众,并且将协奏曲的双呈示部及 华彩乐段的结构固定下来。他还为黑管、 圆号、长笛等各种乐器写协奏曲,使这种 大型器乐形式得到充实和发展。
格鲁克认为:歌剧声乐的旋律要去除 不必要的装饰,音乐必须在戏剧的支 配下简洁地陈述出来;千篇一律的返 始咏叹调的形式,如果破坏了剧词的 连贯性,就不应该采用;序曲的基调 应与整个戏剧的基调相吻合;简洁和 清晰应是歌剧音乐永远追求的原则。 格鲁克改革的主旨是:“质朴和真实 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美的伟大原则”; 歌剧中音乐的“真正使命”是“和诗 配合,以便加强情感的表现”。
海顿的创作生涯很长,一生写下了一百多 首交响曲、八十多首弦乐四重奏及为数众 多的其他作品。其间展现出他对古典交响 曲和四重奏形式的探索过程。 早期的交响曲比较简单,乐章的数目不 定。海顿在宫廷工作几十年,写了大量各 种形式的室内乐和乐队合奏曲,多是应主 人的需要,作为贵族钓猎嬉的附丽,不免 有追求浮华和装饰性风格倾向;但也正是 经过大量这种创作实验,他摸索并娴熟驾 驭了交响曲形式的结构手法。
格鲁克
奏鸣曲
在西方音乐历史中古典主义时期是器乐音乐繁荣 的时代。 D· 斯卡拉蒂为著名歌剧作曲家A· 斯卡拉蒂的儿子, 他受意大利歌剧抒情旋律的熏陶,然而他成就于 古钢琴音乐,创作了近六百首单乐章钢琴曲,后 人称作《奏鸣曲》。 C· P· E· 巴赫是J· S· 巴赫的次子。长期在柏林和波 茨坦任弗里德里· 希大帝的古钢琴师,是柏林乐派 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键盘音乐作品在古典主义 早期具有重要意义。他最后五集奏鸣曲是为表现 幅度更大的钢琴 而创作的。C· P· E· 巴赫的器乐音 乐表现风格直接影响了古典维也纳乐派。

古典主义钢琴曲六级曲目

古典主义钢琴曲六级曲目

古典主义钢琴曲六级曲目
古典主义是音乐史上一个重要的音乐时期,它的兴起大约在18世纪中叶,延续至19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许多伟大的作曲家创作了许多精彩的钢琴曲。

以下是一些古典主义钢琴曲的六级曲目,以展示其多样性和代表性:
1.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第五乐章,这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以其雄壮的主题和激情四溢的音乐风格而闻名。

2. 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这是莫扎特的一首轻快而活泼的钢琴曲,以其独特的节奏和东方风格的旋律而受到广泛喜爱。

3. 海顿《G大调钢琴奏鸣曲》第59号《猎人》,这是海顿的一首充满活力和欢快的钢琴奏鸣曲,以其快速的音阶和跳跃的音符而闻名。

4. 舒伯特《军队进行曲》,这首曲子是舒伯特为钢琴四手联奏而创作的,充满了壮丽和豪迈的氛围。

5.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这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钢琴奏鸣
曲之一,以其柔和的旋律和富有表现力的演奏要求而备受推崇。

6. 莫扎特《D大调钢琴奏鸣曲》,这是莫扎特的一首优雅而富有情感的钢琴奏鸣曲,以其华丽的旋律和复杂的技巧而闻名。

这些曲目代表了古典主义时期钢琴音乐的不同风格和特点。

它们展示了作曲家们在曲调、节奏、和声和技巧等方面的创新和表现力。

无论是威严庄重还是活泼欢快,这些曲目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值得一听。

欧洲古典音乐大师与经典作品

欧洲古典音乐大师与经典作品

欧洲古典音乐大师与经典作品欧洲古典音乐历史悠久,涌现了许多伟大的音乐大师和经典作品,这些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演奏和欣赏。

本文将介绍几位欧洲古典音乐大师以及他们的经典作品。

一、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巴赫被公认为西方音乐的巅峰之一,他的音乐才华和创造力为后世音乐家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的代表作《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古典音乐史上的里程碑之一,其中的《Air on the G String》更是广为人知。

二、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莫扎特是古典音乐史上最具天赋和成就的音乐家之一。

他的作品包括交响曲、协奏曲、歌剧等各个类型,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第四十交响曲》、《安魂曲》和《费加罗的婚礼》等,展现了他独特的音乐才华和创作风格。

三、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贝多芬是古典音乐史上最具创新力和革命精神的音乐家之一,在他的作品中展现了强烈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代表作《第九交响曲》被公认为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尤其是其中的合唱部分《欢乐颂》,至今仍然被用作庆祝活动的音乐。

四、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柴可夫斯基是俄罗斯古典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乐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浪漫主义的情感。

他的代表作包括《天鹅湖》、《胡桃夹子》和《1812序曲》等,这些作品被广泛演奏和赞美,成为了古典音乐的经典之作。

五、肖邦(Frédéric Chopin)肖邦是19世纪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多以钢琴独奏为主。

他的代表作《夜曲》、《军队进行曲》和《降A大调夜曲》等,以其华丽的旋律和丰富的情感展示了他的音乐天赋。

六、贝尔托尔特(Hector Berlioz)贝尔托尔特是19世纪法国古典音乐中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倡导音乐与文学、戏剧的结合。

他的代表作有《命运交响曲》、《奇幻交响曲》等,这些作品展现了他对音乐表达力和创意的追求。

古典主义时期

古典主义时期

一、巴洛克时期1.时间:约公元1600年到1750(从蒙特威尔第到巴赫和亨德尔)2.著名作曲家:C.蒙特威尔第、A.斯卡拉蒂、A.L.维瓦尔第、J.S.巴赫、J-B.吕利、J-P.拉莫、G.F.亨德尔①J.S.巴赫(1685-1750)的音乐创作力,近乎无限,由于不停的勤奋研究。

精通德、意、法等国的音乐技巧,于是融合了这时代人类所获得的音乐表现法精髓。

他的音乐尽管是极高度的对位法音乐,但有着无穷的变化。

②亨德尔( 1685-1759 )凭着歌剧打下一片天,后来以优异的神剧终结,他的作品并不刻意于表面的精致化,而是在探求内在的深度,音乐中洋溢着雄浑的力感。

③斯卡拉蒂(1685-1757)的创作风格与巴赫、亨德尔完全不同,在钢琴史上是一个天马行空的人物,他吸收了意大利、西班牙民间音乐的因素,与德国风格是两个不同的范畴。

④蒙特威尔地(1567——1643),主张音乐应该动人,这是他音乐创作思想的核心。

他创作出了第一部意大利歌剧《奥菲欧》,被称为“器乐之父”。

他的创作体现了巴洛克艺术风格所强调的“庄严、戏剧性和炫示”。

)3.特点:(1)节奏强烈、跳跃,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比较强调曲子的起伏,所以很看重力度、速度的变化。

(2)巴洛克音乐是后期发展的一个基础。

乐句长度不一,气息较长,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旋律都空前地华丽复杂,有相当多的装饰音和模进音型。

(3)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旋律一样,曲调的进行常常带有形象化、象征性特征。

没有统一的标准。

在总体上,它代表了一种对绚丽、激情、宏伟、豪华、运动的热爱,是艺术由严肃和轻松的一种交替。

(4)巴洛克风格在其艺术观念中,含有加强形式和视觉效果的因素。

它摒弃尺度和规范,逐渐打破内容与形式的平衡。

它酷爱曲线和斜线,剧烈的扭转,展示一切可以造成人们惊奇、赞叹的东西。

巴洛克风格产生的戏剧性效果和表现力是强烈和巨大的二、古典主义时期1.时间:从1750—1800年,包括前古典主义和维也纳古典主义乐派。

精品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家巴洛克时期音乐家浪漫主义时期

精品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家巴洛克时期音乐家浪漫主义时期

一、巴洛克时期:由文艺复兴时期跨越到巴洛克时期的(1)蒙特威尔第(15671643)意大利作曲家。

推荐曲目:1.牧歌选辑。

)。

2.晚祷(1610 年。

3.歌剧《奥菲欧》: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

(2)柯瑞里(16531713)推荐曲目:1.十二首大协调曲OP.6。

2.小提琴奏鸣曲集OP.5(包括著名的《佛利》)亚。

:英国作曲家。

推荐曲目:1.歌剧《狄多与(3)普塞尔(16591695)。

2.歌剧《仙后》阿尼亚斯》。

3.歌曲选辑。

4.颂歌选辑。

(4)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1660-1725),意大利作曲家。

1660 年5月 2 日生于巴勒莫,1725 年10 月22 日卒于那不勒斯。

作有歌剧一百十五部,代表作有:、、《皮罗与德米特里奥》《米特里达特.欧帕托尔》《蒂格兰》等。

清唱剧一百五十部,康塔塔六百余部,以及弥撒曲,经文歌、受难曲等。

(5)库普兰(16681733):法国作曲家、风琴家。

推荐曲目:1.《皇家音乐会》组曲。

2.大键琴作品选辑。

(6)维瓦尔第(16571741):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

推荐曲目:1.《四季》((秋)冬)小提琴协奏曲。

2.十二首协奏(春)夏)(曲集《和谐的幻想》OP.3。

3.其它的各式协奏曲数量繁多,独奏乐器,包括小提琴、古中提琴、大提琴、吉他、曼陀林、鲁特琴、长笛、短笛、双簧管、低音管、小号等等,读者们可自行挑选自己喜爱的乐器来欣赏。

4.D大调光荣颂RV五八九。

5.圣母悼歌。

6.圣母赞美歌。

:德国作曲家。

推荐曲目:1.餐桌音乐。

2. (7)泰雷曼(16811767)协奏曲选辑。

3.组曲选辑。

(8)拉摩(16831764):法国作曲家。

推荐曲目:大键琴作品选辑。

(9)巴赫(16851750):德国作曲家、风琴演奏家,人称《音乐之父》。

推荐曲目:1.《布蓝登堡协奏曲(共六首)》。

2.小提琴协奏曲(A小调、E大调及D小调双小提琴)。

3.管弦乐组曲(共四首)。

4.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共六首BWV10011006)。

古典主义时期代表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

古典主义时期代表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

古典主义时期代表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古典主义时期代表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一、古典主义萌发阶段格鲁克克里斯托福·威利巴尔德·旺·格鲁克(Christoph Willibald Von Gluck,1714—1781),德国著名歌剧改革家,作曲家。

代表作品:《阿尔西斯特》(歌剧)。

戈塞克弗兰克斯·约瑟夫·戈塞克(Francois Joseph Gossec,1734—1829),法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

代表作品:《第一交响乐》。

二、维也纳古典主义学派海顿弗朗兹·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被誉为“交响乐之父”。

代表作品:《伦敦交响乐》(共12部);《第94(惊愕)交响曲》。

莫扎特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

代表作品:《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C 大调第四十一(朱庇特)交响曲》;《费加罗的婚礼》(歌剧);《唐璜》(歌剧);《后宫诱逃》(歌剧);《魔笛》(歌剧);《G小调弦乐小夜曲》。

贝多芬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被尊称为“乐圣”。

代表作品:《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八(悲怆)钢琴奏鸣曲》;《第十四(月光)钢琴奏鸣曲》;《第二十一(黎明)钢琴奏鸣曲》;《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二十六(告别)钢琴奏鸣曲》;《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哀格蒙特序曲》。

古典主义时期三巨臣及其经典作品介绍一、海顿弗朗兹·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是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

古典音乐的历史时期与代表作品

古典音乐的历史时期与代表作品

古典音乐的历史时期与代表作品古典音乐是指欧洲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一段音乐发展时期,它从约公元1750年开始,延续到约公元1830年。

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伟大的作曲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塑造了古典音乐的经典形象。

本文将为您介绍古典音乐的历史时期以及其中的代表作品。

1.巴洛克时期(1600年-1750年)巴洛克时期是古典音乐发展的前身,受到宗教音乐和君主制度的影响。

巴洛克音乐注重复调结构、装饰华丽的旋律和斯卡拉技巧。

巴洛克时期的代表作品包括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的《哥德堡变奏曲》、亨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的《弥赛亚》、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的《格罗罗索交响曲》。

2.古典时期(1730年-1820年)古典时期是古典音乐的全盛时期,也是古典乐团的形成时期,乐器的发展是推动古典音乐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

古典音乐突出了复调和对位法,强调音乐结构的严谨性和对称性。

在这一时期,经典的作曲家如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海顿(Joseph Haydn)、贝多芬的作品如《莫扎特的 C 大调第五十五号交响曲》、《海顿的 E 大调第九十九号交响曲》、《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都成为了古典音乐的代表作品。

3.浪漫时期(1815年-1910年)浪漫时期是音乐史上最具感情和表达力的时期,音乐家追求个人表达和内在情感的自由。

浪漫音乐突破了古典时期结构的限制,表达了更加广泛的主题和情感。

在这一时期,肖邦(Frederic Chopin)的《降B大调圆舞曲》、舒曼(Robert Schumann)的《情与梦》、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的《天鹅湖》等作品享誉世界。

4.后浪漫主义与印象主义时期(1890年-1930年)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更加注重音效的多样性和内在情感的抒发。

后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音乐以独特的和声和色彩效果为特征,既有激情澎湃的作品,也有柔和宁静的作品。

古典主义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古典主义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古典主义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海顿生于1732年,于1809年去世,是“三巨头”中寿命最长的,慈祥和蔼的他被人称作“海顿爸爸”。

在音乐创作领域,他被誉为“交响曲之父”,一生创作出过一百多部交响曲作品(有编号的就有104部),同时他还是弦乐四重奏这一曲式的缔造者。

虽然它并不是三人中成就最高的,但对音乐发展史而言,却是绝对不容忽视的重要人物。

莫扎特,1756年-1791年。

在他头上有太多光环,“神童”和“天使”是人们给予他最常用的两个代名词,而他更是音乐学界所公认的作曲天才。

莫扎特一生创作了四十多部交响曲,最后5-6部被认为是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杰作;而他的27首钢琴协奏曲,作为一个整体则是后人无法超越的极高境界;莫扎特的歌剧在当时更是具有极高的声望,并广受欢迎。

然而这位音乐天才却在35岁那年因病早逝,即便如此,他所遗留下来的有编号的音乐作品也多达六百多部。

贝多芬,1770年-1827年,他被誉为“乐圣”。

九部不朽的交响曲是贝多芬一生奋斗以及精神境界的写照,而他的许多器乐奏鸣曲、协奏曲、序曲、歌剧等更是一个革命时代的象征。

有人说,贝多芬是半个古典主义者、半个浪漫主义者,这是不无道理的,他不能算作纯粹的古典主义者,贝多芬更像是古典乐派与浪漫乐派之间的一个过渡使者,一个音乐风格独特的大师。

音乐史书上称莫扎特为稀世之才,他英年早逝,却留下了那么丰富的作品。

他的创作几乎涉及了音乐的所有领域,但他最重要的成就当推歌剧。

他继承格鲁克歌剧改革的理想,而且更进了一步。

与格鲁克不同的是,莫扎特主张“诗必服从音乐”。

他的歌剧具有强烈的音乐感染力,旋律非常优美、流畅自然而深情,宣叙调也富于歌唱性。

不同类型的音乐,将各种人物形象、性格塑造得鲜明而生动。

重唱形式,被莫扎特作为安排戏剧性冲突和高潮的重要手段。

序曲简练、个性化,在音乐的性质上与全剧有了更多的内在联系。

这些重要的探索,使莫扎特在德国歌剧艺术的开拓史上立下了不朽业绩。

其中以《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最为杰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主义时期代表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一、古典主义萌发阶段格鲁克克里斯托福·威利巴尔德·旺·格鲁克(Christoph Willibald Von Gluck,1714—1781),德国著名歌剧改革家,作曲家。

代表作品:《阿尔西斯特》(歌剧)。

戈塞克弗兰克斯·约瑟夫·戈塞克(Francois Joseph Gossec,1734—1829),法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

代表作品:《第一交响乐》。

二、维也纳古典主义学派海顿弗朗兹·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被誉为“交响乐之父”。

代表作品:《伦敦交响乐》(共12部);《第94(惊愕)交响曲》。

莫扎特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

代表作品:《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C 大调第四十一(朱庇特)交响曲》;《费加罗的婚礼》(歌剧);《唐璜》(歌剧);《后宫诱逃》(歌剧);《魔笛》(歌剧);《G小调弦乐小夜曲》。

贝多芬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被尊称为“乐圣”。

代表作品:《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八(悲怆)钢琴奏鸣曲》;《第十四(月光)钢琴奏鸣曲》;《第二十一(黎明)钢琴奏鸣曲》;《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二十六(告别)钢琴奏鸣曲》;《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哀格蒙特序曲》。

古典主义时期三巨臣及其经典作品介绍一、海顿弗朗兹·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是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

自幼在很艰苦的条件下学习音乐。

1761年在埃斯特哈齐公爵家里当乐长,工作极繁重,地位却很低下。

但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作了大量作品,至九十年代初,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

后两次去伦敦旅行,写了十二部《伦敦交响乐》,是他一生中最优秀的作品,从此名震全欧。

他的创作涉及面很广,其中以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

他把交响乐固定为四个乐章的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的音乐旋律丰富,经常流露出纯朴开朗的乡间气息。

在四重奏创作中,常用“说话的原则”,即把各部的主题彼此象交谈般地呼应,既有清晰的旋律,又有复调的美。

此外,他在乐曲的发展中常用“主题活用的原则”,这直接启示着贝多芬“动机发展”的灵感。

海顿还是现德国国歌的作者《第94(惊愕)交响曲》:本曲作于1791年,初演于1792年。

作品之所以命名为“惊愕”,是得名于作品的第二乐章。

据说海顿写此曲的目的是为了嘲笑那些坐在包厢中的对音乐不懂装懂,而又附庸风雅的贵妇人们,他故意在第二乐章中安祥柔和的弱奏之后突然加入一个全乐队合奏的很强的属七和弦。

实际演出中,当乐队演奏到那段旋律时,那些贵妇人们果然从睡梦中惊醒,以为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甚至想逃出剧场,这部交响曲因此而成名,于是后人也就给此曲冠以“惊愕”的标题。

这部交响曲是海顿最为著名的交响曲之一,与海顿的其他几部交响曲被认为是古典交响乐的丰碑,乐曲中充满了生机盎然的民间歌舞气息和明快欢乐的情绪。

作品共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G大调,序奏为如歌的慢板,3/4拍子。

奏鸣曲式。

乐章始终以第一主题贯穿整体,其清澈的动机连接与围绕同一主题发展的结构,可以说是成熟时期海顿的代表性作曲手法。

第二乐章,行板,C大调,2/4拍子。

即著名的“惊愕”的乐章。

平缓的旋律之后突然出现一个乐队的强音,之后又进入平缓的旋律。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甚快板,G大调,3/4拍子。

曲调诙谐,音乐富有活力。

第四节章,终曲,急板,G大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

主题具有鲜明的歌谣风味,略带有感伤的情调二、莫扎特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是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

出身于萨尔兹堡宫廷乐师家庭,很小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即兴演奏和作曲都十分出色,六岁即创作了一首小步舞曲,并在欧洲旅行演出获得了成功,被誉为“神童”。

1773年任萨尔斯堡大主教宫廷乐师,1781年不满主教对他的严厉管束而愤然辞职,来到了维也纳,走上了艰难的自由音乐家道路。

莫扎特的全部作品中洋溢着他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并迸发出在巨大社会压力下的明快、乐观情绪。

他广泛采用各种乐曲形式,成功的把德、奥、意等国的民族音乐和欧洲的传统音乐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赋予它们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形式,为西方音乐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道路。

其创作手法新颖,旋律纯朴优美,织体干净细致,配器注重音色效果,发挥了复调音乐的积极作用,对后世音乐创作产生极大的影响。

他在短促的一生中共创作了七十五部作品,留下了《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后宫诱逃》、《魔笛》等著名歌剧,使歌剧成为具有市民特点的新体裁。

并作有大量交响曲、协奏曲、钢琴曲和室内乐重奏。

《C大调第四十一(朱庇特)交响曲》:莫扎特作于1788年。

该曲以“朱庇特交响曲”而著称(据说是钢琴家坷拉玛所起)。

朱庇特是古罗马神话里最高的造物之神,正是因为这部交响曲具有雄伟的史诗性与非凡的创造力,才被冠此美名。

第一乐章是没有引子的快板奏鸣曲式,它的主部主题与十多年后出现的贝多芬《第一交响曲》非常相象。

副部主题幽雅典美,展开部是由它的主部主题发展构成。

第二乐章也用奏鸣曲式写成,行板,乐曲时而沉静凝思、时而愤慨咆哮,为音乐里增添了悲壮的戏剧性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终曲乐章最为精彩,被人们称为“胜利的赞歌”。

《G小调弦乐小夜曲》:该曲是18世纪中叶器乐小夜曲的典范,莫扎特于1787年8月24日在维也纳完成,并以当时最时髦的德文用语Eine Kleine Nachtmusik(一首小夜曲)命名。

全曲有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是快板,一首完整的小奏鸣曲。

第一主题强而有力,随后出现与第一主题相关的副题。

第二乐章,行板,是一首抒情浪漫曲。

第三乐章,小快板,是一首规整的小步舞曲,三段体结构,中段是三重奏。

第四乐章,回旋曲式,主题是一首威尼斯流行歌曲,它在该乐章中出现五次,每次都作了调性变化,最后仍重复这一主题,结束全曲。

三、贝多芬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

1792 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快。

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

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

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

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

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

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第五(命运)交响曲》:此曲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本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

巴洛克时期重要音乐家及其经典作品一、威瓦尔第安东尼奥·威瓦尔第(Antonio Vivaldi,1678—1741)于1678年出生于意大利。

自幼随父学习音乐。

1693年成为神父,1703年至威尼斯,任教于音乐专门学校。

1718年只曼图亚,任菲利普亲王宫廷乐长。

1727年至维也纳,任理查六世宫廷乐长。

早期作品以歌剧为主,中后期写作大量协奏曲及其他器乐曲。

在音乐史上,其成就长久不被重视,直至二十世纪中叶,其作品的价值才逐渐被认识。

《四季》(小提琴协奏曲,包括四个乐章:《春》、《夏》、《秋》、《冬》):作品大约作于1725年,是维瓦尔第大约五十岁时出版的十二部协奏曲的第一号到第四号,合称《四季》。

这四部协奏曲是维瓦尔第最著名的作品,其中的旋律至今仍长盛不衰。

四部作品均采用三乐章协奏曲形式的正宗标题音乐,不仅照给定的十四行诗配上音乐,而且还运用了不少描写手法。

维瓦尔第在总奏与主奏交替形成的复奏形式上,巧妙地配以标题。

在维瓦尔第之前,还没有人以标题音乐的方式谱写过协奏曲。

由于维瓦尔第的《四季》属于标题音乐,所以从形式上看,自然较其他协奏曲显得自由而且不平衡,但这样反而更能表现出巴洛克的特色及魅力。

这四部作品画意盎然,激发出人们对巴洛克时代音乐的浓厚兴趣。

《四季》的标题分别为:《春》E大调、《夏》g小调、《秋》F大调、《冬》f小调。

其中以《春》的第一乐章(快板)最为著名,音乐展开轻快愉悦的旋律,使人联想到春天的葱绿;《夏》则出乎意料之外,表现出夏天的疲乏、恼人;《秋》描写的是收获季节中,农民们饮酒作乐、庆祝丰收的快活景象,第一乐章欢快活泼;《冬》描写人们走在冰上滑稽的姿态,以及由炉旁眺望窗外雨景等景象,其中第二乐章非常出名,曾被改编为轻音乐而广为流传。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是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

出身于萨尔兹堡宫廷乐师家庭,很小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即兴演奏和作曲都十分出色,六岁即创作了一首小步舞曲,并在欧洲旅行演出获得了成功,被誉为“神童”。

1773年任萨尔斯堡大主教宫廷乐师,1781年不满主教对他的严厉管束而愤然辞职,来到了维也纳,走上了艰难的自由音乐家道路。

莫扎特的全部作品中洋溢着他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并迸发出在巨大社会压力下的明快、乐观情绪。

他广泛采用各种乐曲形式,成功的把德、奥、意等国的民族音乐和欧洲的传统音乐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赋予它们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形式,为西方音乐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道路。

其创作手法新颖,旋律纯朴优美,织体干净细致,配器注重音色效果,发挥了复调音乐的积极作用,对后世音乐创作产生极大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