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氢装置安全措施与常见事故案例

合集下载

制氢常见事故案例

制氢常见事故案例

第五章事故案例分析及应急处理预案根据伤亡事故的致因理论得知,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它们的背景原因是管理上存在缺陷。

要预防事故的发生,必须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控制,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并将三者有机结合,综合利用,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制氢装置使用的介质为石脑油、天然气和氢气,属易燃易爆;而且工艺条件十分苛刻,极易发生不安全事故,给员工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造成影响和损失。

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制氢装置的安全运行得到了增强。

但是,往往由于操作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牢和疏忽大意,却酿成了不应该发生的事故。

本章结合HSE管理体系中的工作危害性分析(JHA)对制氢装置历年来发生的一些典型事故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人、设备、原材料、工艺、作业环境五个方面探讨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及纠正、预防措施。

希望能举一反三,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中,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实现制氢装置本质安全。

第一节预防事故的措施1.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措施就是为消除生产中各种不安全不卫生因素,防止伤害和职业性危害,改善劳动条件和保证安全生产而在工艺、设备、控制等各方面采取一些技术上的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是提高设备装置本质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本质安全”一词来源于防爆电气设备,这种电气设备没有任何附加的安全装置,完全利用本身构造的设计,限制电路在低电压和低电流下工作,防止产生高热和火花而引起火灾或引燃爆炸性混合物。

设备和装置的本质安全性是指对机械设备和装置安装自保系统,即使人操作失误,其本身的安全防护系统能自动调节和处理,以防护设备和人身的安全。

安全技术措施必须在设备、装置和工程的设计时就要予以考虑,并在制造或建设时给予解决和落实,使设备和装置投产后能安全、稳定的运转。

不同的生产过程存在的危险因素不完全相同,需要的安全技术措施也有所差异,必须根据各种生产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使用物质(含原料、半成品、产品)设备以及其他有关设施,在充分辨识潜在危险和不安全部位的基础上选择适用的安全技术措施。

某制氢装置历史上发生的主要事故、处理方法及经验教训

某制氢装置历史上发生的主要事故、处理方法及经验教训

某制氢装置历史上发生的主要事故、处理方法及经验教训1.氢气泄漏自燃(1)事故经过:1998年1月2日8:00制氢装置因塔-302吸收效果差,净化气中CO2超标,造成甲烷化反应器R-306飞温,600℃的工业氢使E-308浮头大盖处密封失效,氢气泄漏自燃,值班人员指示按紧急停车处理,并报火警。

8:20将火扑灭,13:00生产恢复正常。

(2)经验教训:①如果发现R-306床层飞温,立即联系调度,降量生产。

同时,向C-301打入新鲜碱液,并加适量的消泡剂。

②当R-306床层温度超过425℃,切除甲烷化反应器,保温保压。

③稳定两塔操作,碱液浓度上来后,可视R-306温升情况切入(或切出)甲烷化反应器。

④发生火灾要及时切除周围可燃气,并用蒸汽保护灭火。

2.冰块砸断管线(1)事故经过:1998年1月21日,C-302顶二氧化碳放空线顶端冰块落下,将C-303吹汽线砸断,其余临近管线也部分受损。

车间针对塔-302集液器顶结冰这一隐患,采取在CO2放空线集夜器排液线加保温伴热,解决了问题。

(2)经验教训:针对装置水线多的特点,做好防冻防凝工作,将高处排液引到地上加伴热,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3.E-303瓦斯加热器内漏(1)事故经过:1998年2月24日,转化炉瓦斯带液明显增多,火咀爆燃严重,调节困难,判断为E-303瓦斯加热器内漏,将E-303切除,堵管处理,共堵管12根。

(2)经验教训:①乏汽线有可燃气,说明E-303内漏。

②E-303管束是铸铁的,介质均为腐蚀介质,应更换为白钢管束。

③前后工序紧密配合,如转化炉火嘴带液多,则应考虑E-303内漏。

4.原料总硫超标(1)事故经过:1998年4月17日,原料采样总硫为2440PPm,原因为富气装置生产波动,容易造成R-302硫穿透,而影响转化催化剂,车间采取降量处理,总硫降至20PPm后,生产恢复正常。

(2)经验教训:①通知调度及富气装置,让富气装置调整操作,送合格原料与制氢。

加制氢装置安全事故案例

加制氢装置安全事故案例

加制氢装置安全事故案例1.大庆石化炼油厂制氢装置低变反应器超温1980年1月11日22:25分由于氢压缩机倒车,电压波动,造成控制仪表(容-2温度表)及低变CO分析仪表分析保险爆,使其电源中断,失去自动调节及自动分析的作用,而引起低变反应器超温。

此次事故并非技术性质的,完全是责任心不强,在岗位上马马虎虎及弄虚作假造成的。

因为:a、23点的记录不但提前记而且还没有按自动显示开关,所以23点低变床层温度到底是多少不知道。

b、23点的录记完后又搞卫生准备下班,这样在22:25分压缩机倒车时,虽然操作室内的照明出现闪动,但当班操作员也没有到仪表盘前检查各仪表运行情况,以至两块表电源中断也不知道,致使低变急冷水量回零,一直延长到零点班接班者准备记24点录时才发现,但低变反应器已经超温了。

另外交接班不执行对口交接,检查也是走马观花,主要控制参数该看的不看,也是事故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

2.大庆石化炼油厂制氢装置瓦斯爆炸着火造成人员伤亡87年6月22日制氢装置接到开工指令后,准备动作,当时装置检修还没有全完,有的还在交叉作业。

当班操作工在看到机修将裂化瓦斯盲板拆除把好后,等了一段时间就认为机修已将炼厂瓦斯盲板也拆除把好了。

没有按规程检查一下,就将炼厂瓦斯阀裂化瓦斯阀打开了,此时炼厂瓦斯盲板刚刚抽出,还没把好,这时裂化瓦斯就在此法兰处逸出,当操作工发现了这一情况并将炼厂瓦斯阀关死时,逸出的瓦斯气散布在管廊中间,此时有人误拉机修正在使用的电焊机开关,引起瓦斯爆燃,造成10人轻伤、一人重伤,经经抢救无效死亡。

这次事故属违章责任事故,在操作前没有详细检查流程及管线、阀门情况,只凭自己的感觉行事,所以酿成大祸。

3.大庆石化炼油厂制氢装置转化炉灭火92年5月20日15:25分由于B炉瓦斯控制阀瞬间关死,使得B炉瓦斯流量回零,造成B炉灭火。

发现后,立即切除原料气和甲烷化,并组织人力关死B炉所有火嘴小阀,同时联系化验做爆炸分析,合格后点火。

加氢事故案例

加氢事故案例

加氢事故案例和事故处理预案一、事故案例案例一:火炬冒烟事故分析事故经过:2006的年10月23日2:23加氢主操作发现脱硫塔顶压控由0.61Mpa骤降至0.28Mpa,初步判断为仪表压控远传失灵,于是改自动为手动操作,并联系仪表处理。

7:35脱硫塔顶安全阀起跳,脱硫塔顶温109℃开始迅速上升,至7:45开至200℃,火炬开始冒黑烟。

8:35脱硫塔顶压控远传仪表修复后,火炬停止冒黑烟。

事故原因:由于天气变冷,塔内形成的部分胺盐附着在仪表测点上,造成仪表远传失灵,致使现场实际压力值与远传显示压力值不符,造成现场安全阀起跳,塔顶大量轻组份从安全阀泄至火炬,造成火炬冒黑烟。

因此脱硫塔顶压控仪表失灵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预防措施:1、加强仪表巡检,做好仪表检查工作,该加保温伴热煌加保温伴热。

2、加强员工培训和业务学习,提高职工事故所处理能力。

3、发现问题各单位全力配合查原因,并将所采取措施做好交接班。

事故性质:非责任事故。

事故损失:导致火炬持续冒烟1小时。

处理意见:鉴于此次事故属于非人为因素造成,不与经济处罚,精制车间要组织加氢岗位全员进行学习,以预防此类事故发生。

案例二:精制柴油闪点不合格事故分析事故经过:31日8:00精制柴油采样初馏点133℃,闪点33℃,白班调度立即通知加氢岗位进行调整,至11:00精制柴油闪点分析62℃,装置正常。

事故原因:5:00左右加氢当班操作工发现重沸炉温度下降,以为油品质量发生变化,随即电话询问油品泵房加氢原料时否改罐,得知加氢原料并未改罐后并未将这一情况通知调度,调整不够及时,导致分馏塔底温度最低降至229℃,8:00精制柴油闪点不合格。

防范措施:操作工加强业务学习,装置出现波动时能准确判断,迅速处理,要有责任心,装置出现波动时及时联系调度,协调处理。

处理意见:本次事故为一般操作事故,当班操作工对事故认识较深刻,根据工艺管理相关规定扣罚当班操作工50元。

希望其他职工引以为戒,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安全技术之制氢装置的防雷应急措施

安全技术之制氢装置的防雷应急措施

加强员工安全培训和教育
提高安全意识
01
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制氢装置防雷安全的认识和意识
,使其充分认识到防雷安全的重要性。
学习应急处理方法
02
让员工了解制氢装置防雷应急处理的正确方法和流程,掌握相
关技能和知识。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03
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提高团队应对制氢装置防雷应急
事件的能力。
减少财产损失
合理、有效的防雷应急措 施可以保护制氢装置及其 周边设施,减少因雷电造 成的财产损失。
提高生产效率
保证制氢装置的安全稳急措施的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
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降低或 避免雷电对制氢装置的影响。
快速响应
在遭受雷电威胁时,应迅速启动应 急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
在制氢装置的信号线上安装信号避雷器,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制氢装置的应急措
04

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
明确应急预案的制定原则和依据,结合制氢装置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 应急预案。
预案实施前,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确保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在预案实施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制氢装置的运行情况,及时调整预案, 确保应急处置的顺利进行。
应急联络与信息通报
建立完善的应急联络机制,确 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启 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撤离和 救援。
设立专门的应急信息通报平台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应急处 置进展情况,确保信息传递的 准确性和时效性。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企业的沟通 协调,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应 对,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应急救援与现场处置
风险分析
结合制氢装置的特点,对计算得出的雷电风险进行分析,识别出可能的风险控制 点,并提出相应的防雷措施建议。

煤制氢事故案例

煤制氢事故案例

煤制氢事故案例
咱就说一个煤制氢厂发生的事儿吧。

那厂里有个大反应釜,就像一个超级大的魔法锅,专门把煤变成氢气这个宝贝。

有一天啊,厂里的几个工人大哥在检查设备的时候有点粗心大意了。

他们本来应该仔细看看反应釜的温度和压力监测设备是不是正常工作的,结果就大概瞅了一眼就走了。

这反应釜里的煤制氢反应啊,就像一场特别精细的魔术表演,温度和压力都得控制得死死的。

结果呢,有个小零件在里面偷偷地出故障了,是个控制温度的阀门,就像魔术道具里一个小螺丝松了一样。

这个阀门一坏,反应釜里的温度就开始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往上跑。

当时啊,操作室里的监控屏幕就开始闪红灯报警了,可那负责看监控的小哥那天正好有点犯困,就没第一时间发现。

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温度已经高得不像话了。

这时候,反应釜里面的压力也跟着凑热闹,蹭蹭往上升。

然后啊,就听到“轰”的一声,反应釜就像一个被激怒的巨兽一样,发生了爆炸。

那场面可吓人了,火光冲天,周围的设备就像纸糊的一样被震得七零八落。

还好当时周围的工人离得稍微有点距离,但是也有几个被爆炸的冲击力给震倒受伤了。

这一炸啊,整个煤制氢的生产线就瘫痪了,就像一条好好的传送带突然断了一样。

厂里损失可大了,不但要修设备,还得停产好长一段时间,就像一个正在跑步的人突然摔了个大跟头,半天都爬不起来。

这事故啊,说到底就是因为一开始工人检查不仔细,监控的人也没好好盯着,再加上设备一个小零件出问题没及时发现,结果就捅出这么大的娄子。

所以说啊,在煤制氢这种危险又精密的生产过程里,每一个小细节都得当成大事情来对待,可不能有一点马虎。

氢气使用事故案例

氢气使用事故案例
(3)加强有关安全技术知识旳培训,提升职员对有 关设备危险性旳认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仔 细落实执行有关安全规程。
6
(4)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预案旳演练,提升企 业管理人员处理紧急情况旳能力。在这起事故中,假 如能及时撤出生产人员,就会降低人员伤亡。
7
案例二、
某电厂4号机定冷水管道系统动火 发生氢爆
17
4月28日,在拆除上层线棒后,发觉汽侧端部 右半部分下层线棒积存黄粉诸多,线棒跨接线绑 绳、层间垫绳都有不同程度旳松动,磨损线棒主 绝缘,其中有7根下层线棒有漏铜点。
4月30日,下层线棒全部拆除。 解体发觉,定子绕组汽侧端部右半部分绑扎松 动,出现严重磨损。主要体现为渐开线部分间隔 块松动磨损线棒主绝缘,造成线棒磨漏铜、漏氢 ,或主绝缘减薄。
9
10点左右焊工对定子冷水正走出水管路放水管 砂眼开始焊接工作,当点焊时忽然听到定冷水箱处 “砰”旳一声,在场人员均听到此响声,初觉得是 什么东西掉下来了,昂首查找,发觉连接定冷水箱 旳管道上面有灰尘落下,焊工讲焊接旳管道有轻微 旳震动,立即停止工作,收回了一级动火工作票, 向上级报告并进行原因分析。 2、直接原因:
1
案例一:
盐城市某化肥厂合成车间 管道氢气外泄爆炸事故
2
1、事故经过:


2023年2月27日16时45分,江苏省盐城市某 化肥厂合成车间管道忽然破裂,随即氢气大 量泄漏。厂领导立即命令操作工关闭主阀、 附阀,全厂紧急停车。大约5分钟后,正当 有关人员紧张讨论怎样处理事故时,合成车 间忽然发生爆炸,在面积约千余平方米旳爆 炸中心区,合成车间近10m高旳厂房被炸成 一片废墟,附近厂房数百扇窗户上旳玻璃全 部震碎,爆炸致使合成车间当场死亡3人, 另有2人因伤势过重急救无效死亡,26人受 3

天然气制氢工艺过程中常见的事故及处理措施研究

天然气制氢工艺过程中常见的事故及处理措施研究

天然气制氢工艺过程中常见的事故及处理措施研究天然气制氢是将天然气转化为氢气的过程,采用特定的工艺措施以确保安全性。

然而,虽然设计和操作是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但仍然有可能出现一些常见的事故情况。

以下是对天然气制氢工艺中常见事故及处理措施的研究。

1.泄漏事故:天然气存在泄漏的风险,一旦泄漏可能会引发爆炸或火灾。

处理措施包括:-定期检查设备和管道,确保其密封性;-配备气体泄漏检测仪,并进行定期监测;-在泄漏现场设置警告标志,迅速通知相关人员并及时排除泄漏;使用专业人员进行适当的泄漏处理;-实施紧急疏散计划,并采取安全措施;2.爆炸事故:天然气制氢过程中,由于氢气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物,一旦泄漏导致浓度超过爆炸下限时,可能发生爆炸。

处理措施包括:-定期检查爆炸源的存在,并隔离或处理;-推行防爆措施,包括使用防爆设备和材料;-使用防爆电器和仪器设备,确保安全操作;-建立专业的防爆安全管理制度,并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3.火灾事故:天然气制氢过程中可能出现火灾,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和有害气体。

处理措施包括:-配备适当的灭火器材和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和测试;-建立火灾应急预案,并进行员工培训;-在关键位置设置火灾报警器和自动喷水系统;-提供良好的通风系统,以降低火灾危险;-定期清理和维护设备和管道,以减少起火风险;4.中毒事故:天然气制氢过程中,氢气和其他有害气体的泄漏可能使人员中毒。

处理措施包括:-制定防毒计划,确保员工了解有害气体的性质和防护方法;-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面具等;-定期检查和维护防毒设备,并进行员工培训;-在可能泄漏的位置设置气体检测仪,并及时检测有害气体浓度;-发生中毒情况时,迅速请假和寻求医疗帮助;5.电气事故:在天然气制氢工艺中,使用大量电气设备和仪器。

处理措施包括:-使用防爆电器设备,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做好设备接地和绝缘工作,确保电工操作的安全性;-定期检查和维护电气设备,及时更换老化或损坏的部件;-提供电气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电气事故的意识和应对能力;总结:通过对天然气制氢工艺过程中常见事故及处理措施的研究,可以有效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提高工艺的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氢装置安全措施及常见事故案例一、预防措施1.安全技术措施(1)减少潜在危险因素在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时,尽量避免使用具体危险性的物质、工艺和设备,即尽可能用不燃和难燃的物质代替可燃物质,用无毒和低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这样火灾、爆炸、中毒事故将因失去基础而不会发生。

这种减少潜在危险因素的方法是预防事故的最根本措施。

(2)降低潜在危险因素的数值潜在危险因素往往达到一定的程度或强度才能施害。

通过一些方法降低它的数值,使之处在安全范围内就能防止事故发生。

如作业环境中存在有毒气体,可安装通风设施,降低有毒气体的浓度,使之达到容许值以下,就不会影响人身安全和健康。

(3)联锁当设备或装置出现危险情况时,以某种方法强制一些元件相互作用,以保证安全操作。

例如,当检测仪表显示出工艺参数达到危险值时,与之相连的控制元件就会自动关闭或调节系统,使之处于正常状态或安全停车。

目前由于化工、石油化工生产工艺越来越复杂,联锁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安全防护装置,可有效的防止人的误操作。

(4)隔离操作或远距离操作由事故致因理论得知,伤亡事故的发生必须是人与施害物相互接触,如果将两者隔离开来或保持一定距离,就会避免人身事故的发生或减弱对人体的危害。

例如,对放射性、辐射和噪音等的防护,可以通过提高自动化生产程度,设置隔离屏障,防止人员接触危险有害因素都属于这方面的措施。

(5)设置薄弱环节在设备或装置上安装薄弱元件,当危险因素达到危险值之前这个地方预先破坏,将能量释放,防止重大破坏事故的发生。

例如,在压力容器上安装安全阀或爆破膜,在电气设备上安装保险丝等。

(6)坚固或加强有时为了提高设备的安全程度,可增加安全系数,加大安全裕度,提高结构的强度,防止因结构破坏而导致事故发生。

(7)封闭封闭就是将危险物质和危险能量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能量逆流,可有效的预防事故发生或减少事故损失。

例如,使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把他们封闭在容器、管道里边,不与空气、火源和人体接触,就不会发生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

将容易发生爆炸的设备用防爆墙围起来,一旦爆炸,破坏能量不至于波及周围的人和设备。

(8)警告牌示和信号装置警告可以提醒人们注意,及时发现危险因素或危险部位,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警告牌示是利用人们的视觉引起注意;警告信号则可利用听觉引起注意。

目前应用较多的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既有光也有声的报警,可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提醒人们注意。

2.安全教育措施安全教育是提高各级领导和全体领导职工增强搞好安全生产的责任感,提高执行安全法规的自觉性,掌握安全生产的科学知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的手段。

3.安全管理措施(主要是针对安全的评价,JHA等,根据结果轻重缓急来控制、管理风险)在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管理三个方面措施中,技术措施主要是提高工艺过程、机械设备本身安全可靠程度,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由于人的差错难以控制,所以技术措施是预防事故的根本措施;安全管理是保证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从事工作,并为采取安全技术提供依据和方案,同时还要对安全防护设施加强维护保养,保证性能正常,否则再先进的安全技术措施也不能发挥有效作用;安全教育是提高人们安全素质,掌握安全技术知识、操作技能和安全管理方法的手段;技术、教育、管理三个方面措施是相辅相成的,必须同时进行,缺一不可。

技术(Engineering)、教育(Education)、管理(Enforcement)措施又称为“3E”措施,是防止事故的三根支柱,要始终保持三者的均衡,不能偏重其中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才能保障系统安全。

他们的关系可用图5-1-1来表示。

图二、爆炸事故案例分析【案例1】者损坏炉膛保温,重者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伤害。

一、加热炉闪爆事故分析1.事故经过2002年7月11日上午14:30,某厂制氢装置原料预热炉点火时,操作人员刚把火把伸进点火孔,炉膛即刻发生闪爆,火焰从点火孔、看火孔喷出,造成现场操作的一名操作工胳膊烧伤,加热炉辐射段衬里全部脱落。

2.事故原因(1)事故发生后,对预热炉点火前串入可燃气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地调查分析,检查发现火嘴前手阀泄漏严重,点火前操作工打开高点放空排凝时,瓦斯通过内漏的阀1进入炉膛,形成爆炸混合气,遇火把发生闪爆。

事故现场瓦斯流程见图5-2-1。

(23(1)立即更换内漏的阀门,并在火嘴前增加一道手阀,减少或杜绝瓦斯内漏的可能性。

(2)严格执行加热炉点火操作规程,点火前必须分析炉膛内爆炸气,确认合格后才能点火。

(3)进一步加强员工自我防护意识教育,提高员工自我保护能力和处理危险问题的能力,在进行加热炉点火这种危险作业时,首先要做好自我防护,人不要站在点火孔正下(上)方,要尽量远离点火孔,同时将身体加以遮挡,避免人身事故的发生。

二、加热炉点火作业JHA 分析根据以上加热炉点火时发生的事故,我们根据其各项制度的制定及执行情况进行了加热炉点火的作业危险性分析,如表5-2-1所示。

表5-2-1 加热炉点火JHA 分析从表5-2-1可以看出,加热炉点火作业中危险度超过20的占的比重较大,说明加热炉点火工作具有较高的危险性。

发生事故的主要责任在于车间的管理不善和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安全意识不强,对加热炉点火操作规程执行不严。

三、加热炉点火作业预防措施制定完善的加热炉点火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是预防或减少加热炉点火事故的根本措施。

制氢装置的原料预热炉(圆筒炉)与转化炉(顶烧箱式炉)因结构不同,点火操作规程也存有差异。

1.点火前的准备将加热炉施工前后炉膛内的杂物及炉区周围的易燃物清扫干净,对施工质量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验收合格;检查火嘴、耐火砖、烟道、鼓风机、引风机等处于良好状态;燃料气、蒸汽等管线吹扫、试压完毕;消防蒸汽、吹扫蒸汽引至炉前,并脱净凝结水;联系仪表,检查各种仪表是否好用,加热炉的联锁已调试好;点火前,将加热炉点火孔,防爆门、看火孔及所有燃料气炉前手阀关闭;引氮气吹扫燃料气管线,并对管线进行置换、气密,采样分析氧含量≯0.5%;拆除装置界区燃料气线盲板,缓慢打开边界燃料气进装置阀门,引燃料气进燃料气分液罐,投用燃料气压控阀,压力控制在0.3~0.5MPa左右,瓦斯去火炬置换;投用瓦斯加热器及伴热,并加强瓦斯罐脱水排凝,经采样分析氧含量≯0.5%,氮含量≯1%,停置换;打开自然通风门和烟道档板,准备好点火棒(点火枪)、火种。

2.加热炉点火原料预热炉:蒸汽脱尽凝结水后,引蒸汽向炉膛吹汽,直到烟囱见汽10~15分钟,赶尽炉子内可能残存的可燃气体。

联系化验做炉膛爆炸气,吹扫至爆炸气≯0.5%后停吹汽。

将火嘴一二次风门适当关小,将烟道挡板开度调整在1/3左右,调节负压在-10~-20Pa。

引瓦斯至长明灯火嘴前第一道阀门,为防止回火,调节阀后瓦斯压力在0.06MPa左右,投上长明灯压力低低联锁。

燃料气引至炉前,高点放空排凝。

点火棒浸上柴油,点燃点火棒,将点火棒(点火枪)放进点火孔,使其火焰达到火嘴的尖端,此时另一人慢慢打开长明灯手阀,点燃长明灯,再点另一长明灯,直到把长明灯全部点燃为止,同时调节长明灯的风门。

在瓦斯压力稳定后,投用燃料气压力低低联锁,点主火嘴时应全开一道手阀,然后慢慢打开火嘴另一道手阀,点燃主火嘴,并调节二次风门及烟道挡板,使各火嘴的火焰形状稳定、火焰呈明亮蓝色,火焰短齐。

(如加热炉未设长明灯,可按以上步骤直接点主火嘴)。

当炉膛燃烧稳定,排烟温度上升至180℃以上时,投运鼓风机、引风机,风机运行稳定后关闭自然通风门、快开风门和烟道挡板,同时调整一、二次风门和引风机入口蝶阀开度,控制烟气氧含量在2%~4%,负压在-10~-20Pa。

转化炉:投运鼓风机、引风机,调整引风机入口蝶阀开度和鼓风机配风量,控制炉膛负压在-10~-20Pa。

联系化验做炉膛爆炸气,合格后引燃料气至炉前,高点放空排凝,脱净存液。

引瓦斯至火嘴手阀前,稍开火嘴风门,将点火枪放进点火孔,使其火焰达到火嘴的尖端,此时另一人慢慢打开火嘴前手阀,点燃火嘴。

调节火嘴风门,使火嘴的火焰形状稳定、火焰呈明亮蓝色,火焰短齐。

3.点火操作时注意事项(1)点火前炉管内一定要有稳定的介质,防止炉管干烧。

(2)点火前向炉膛吹汽,且烟囱冒汽10~15分钟以上,或启运引风机运转15分钟以上,炉膛爆炸气分析合格。

(3)引瓦斯前一定确认各火嘴前手阀关闭,最好在各火嘴前手阀加盲板隔离,拆一块盲板点一个火嘴,防止在炉膛分析合格后,引瓦斯时炉膛串入燃料气。

(4)调整烟道挡板开度和火嘴风门,炉膛保持负压在-10~-20Pa左右。

(5)点火时要两人以上操作,相互协调,操作人员面部勿正对点火孔和看火窗,防止回火伤人。

(6)先点长明灯,再点主火嘴,相邻两火嘴点火,严禁对点。

(7)如果一次点火不成功,不允许进行连续点火,必须立即关闭火嘴瓦斯阀,炉膛重新吹汽或引风机运转5分钟以上,再按点火步骤重新进行点火。

(8)点火后,调节炉膛负压正常、火嘴燃烧良好后方能离开。

开工过程中,操作人员要多到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9)加热炉升温一定要按开工方案中要求的加热炉升温曲线进行,严禁升温速度过快和超温,提温时适时增点火嘴,增点火嘴时要分布均匀,以保持各分支温度、炉膛温度的均衡。

【案例2】瓦斯爆炸着火,人员伤亡事故【案例3】换热器内漏,氢气爆炸,人员伤亡事故1.事故经过2000年9月13日上午8:30,某厂动力管网车间进行水处理单元阴床顺洗水回收项目施工,在用电焊对生水箱顶部管线的安装过程中,生水箱内部发生爆炸。

施工人员唐某被爆炸冲击波从6.7m高的罐顶掀到地面上,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另一名施工人员颜某被炸伤。

罐顶掀开,罐体稍微移位。

2.事故原因(1)事故发生后,对动力管网车间水处理单元生水箱串入可燃气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地调查分析,发现生水箱使用的1.0MPa加热蒸汽串入了部分甲烷和氢气。

经过进一步的溯源分析和查找,发现制氢装置的中变气和除盐水换热器( E302/A)发生内漏,使中变气中的甲烷和氢气通过水汽分离器( V305)进入1.0MPa蒸汽管网系统,生水箱直接加热蒸汽取自该管网,因此甲烷和氢气串入生水箱并从中析出,形成爆炸气。

当动火人在罐顶切割时,便引爆了串入罐内的爆炸气体。

这是导致爆炸事故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

(2)施工人员擅自扩大原火票使用范围,违章到火票规定范围以外的地点进行切割动火,火票上开的是预制管线动火,而施工人员却到生水箱顶部动火,属于无票违章动火;施工队唐某不是电焊工,私自动火,属于无证违章动火;施工队在动火过程中,私自更换动火人,致使火票上的用火人与实际用火人不符。

施工队无证、无票,擅自违章动火,是造成此次爆炸事故的另一原因。

3.整改及预防措施(1)将制氢装置水汽分离器( V305)产的1.0MPa蒸汽改去放空,不进蒸汽管网,坚持到装置检修,将换热器( E302/A)进行改造,解决了其管壳程温差大导致的管束内漏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