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桥 (3)

合集下载

第16课-桥(精心制作)

第16课-桥(精心制作)
⑤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洪水肆无忌惮)
⑥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洪水无情)
拟人
这几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洪水疯狂、 肆虐的魔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是一场______的洪水。
作者描写自然环境 (大雨和洪水)的表达方 式有什么特点?
采用短句(短语渲情)
采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式
读课文(3-8)自然段找 出描写村民们洪水来临 时的关键词句, 从中你 又体会到了什么?
村民们: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
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 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 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 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惊慌失措
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 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 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 生路,他们找到了吗?
(打折)
fā (发现)

fà (头发)
méi (没有)

mò (淹没)
近义词:咆哮——( 怒吼) 惊慌——( 惶恐) 拥戴——(拥护) 放肆——(放纵)
反义词:黎明——(黄昏) 惊慌——(镇静) 沙哑——(清脆) 放肆——(约束)
咆哮:形 文容 是水 指流 洪的水奔来腾势轰凶鸣猛,,也奔形腾容呼人啸的 。暴怒喊叫。课 狂奔:迅猛地奔跑。本课是形容洪水奔流而下、势不
人们走过危险,走向安全。后来,这 一座木桥倒塌了,可是另一座高大雄 伟的桥却在人们的心中树起来,那就 是――老支书,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支 书,在人民群众生死攸关的危难关头 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老共 产党员!
我不知道
你的姓,你的名
但我知道

16.《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6.《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6.《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设计理念】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语文教学应做好语言文字的训练,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和感悟来构建简约、实用阅读教学的课堂。

《桥》一课的教学设计正是体现了这样的理念。

【教材分析】本文选自人教课标版第十册第四组,本组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学情分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结合生活经验推想老汉的内心想法却有难度,因为学生对洪水不熟悉。

因此,结合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学习本课的表达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咆哮、狞笑、拥戴、放肆、呻吟、搀扶、祭奠、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关键词理解句子,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3,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进行环境描写。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体会环境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表达方式。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小组合作法【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版画激趣,导入新课这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小村庄,里面住着几十户人家。

村子的北面有一条清澈的小河,河上架一座窄窄的木桥,每天人们从桥上走来走去,一路洒下欢歌笑语。

可是有一天山洪暴发了,小村庄会怎样呢?小桥又会是什么样的命运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

(板书:桥)[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知课文,学习字词1.自学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不理解的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

(3)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2.检查反馈。

出示词语: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拥戴清瘦沙哑揪出(1)这是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认识吗?谁能来读读?(2)学生找出易出错的字,正音、重点指导“奠”的写法。

《16、桥》集体备课教案(样本)

《16、桥》集体备课教案(样本)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4、是怎样的一座木桥?乱哄哄的人们能顺利通过吗?下节课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
第二课时
授课人补充
目标呈现问题引导
1、过渡导入,承上启下
是怎样的一座木桥?乱哄哄的人们能顺利通过吗?是谁在沉着地指挥人们脱险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课件出示,指导朗读,读中感悟。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理解深化检测小结
3、多么可怕的洪水啊!从这五句话,我们仿佛看到洪水
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有逃生的欲望。我们来看看村民们是如何逃生的?一起读。
探究问题2、文中多处描写大雨与洪水,想想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探究问题3、课文中的句子很有特点,你发现了吗?
交流收获,总结提高。
理解深化检测小结
五、以诗结课,升华情感
1、是啊,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他像一座山,一座镇定、威严的大山;作为一名父亲,还是一座大山,父爱如山!为了表达对老汉的敬意和怀念,老师作了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深情朗诵!
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重难点
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法
学法
读中悟情,体会写法
教具、学具、资源准备
课件
榆林高新第一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6《桥》教案设计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6《桥》教案设计

16桥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教学设计旨在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进行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自读自学,主动探究,养成乐于阅读的好习惯。

在深研文本的基础上,创设情景一一以情激情;以读为本,学生画出描写老汉形象的句子,做批注,谈感受一一入情入境,细品词句;启发想象与联系实际相结合,洪水来临时,人们的表现,白发老人来祭奠老汉和儿子时的情景一一读写迁移,笔触情发,突出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准备有关“山洪暴发、洪水肆虐”的视频。

(2)准备课文配乐朗读。

(3)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2)边读书,边做批注,将自己读书的疑问写下来。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1.多媒体课件播放98年抗洪抢险的画面,(《为了谁》配乐)老师深情地配画外音:这就是98年的那次百年不遇的洪水之灾中的几个画面,那次无情的洪水给人们,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孩子们,看了这几副画面,你想说些什么吗?(孩子们畅谈感悟:有的责怪大水的无情,有的赞叹解放军的挺身而出。

在他们情感的表达中,自然导入课题。

)2.教师导言:是啊,解放军用他们的胸膛筑起了一堵墙,用他们的肩膀搭起了一座桥!洪水无情人有情,在与洪水的搏斗中,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也涌现出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孩子们,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感受灾难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深情的旋律,熟悉的画面,感人的场景,动情地描述,把孩子们一下子带进文本,让他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在情境中唤起了孩子们情感与作者的共鸣,加深了与文本的对话,激发了他们的情感渴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生字新词,同桌互助,小组交流,展开学习。

2.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学习卡。

3.教师检测学生自学情况:(1)检查字音、字形。

应注意“肆”是平舌音,“搀、呻”是翘舌音,“疯、狞、淌、瞪、膛”是后鼻音,“呻、搀、奠”是前鼻音。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长江作业本16桥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长江作业本16桥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长江作业本16桥答案第一题1. 敌楼惊心勇气可嘉。

2. 啸余年华情深意长。

第二题1. 正确答案:甲、乙第三题1. 正确答案:甲、乙、丙第四题1. 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动物有鱼类、龟类、鸟类等。

2. 长江有丰富的水资源,为这些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条件。

3. 长江流域的动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题1. (1) 河道曲折蜿蜒,湖泊众多,涌泉成河,山清水秀,风景优美。

(2) 外来物种入侵,水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长江生态环境的健康。

(3) 加强长江流域的保护,限制工业排污、治理水污染、控制堆积等,是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第六题1.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位于我国中东部地区。

2. 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水资源丰富。

3. 长江被誉为"中华母亲河",对于我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七题1. 根据中国古代诗人杨慎所述,他发现长江是"江水西来,翻山越岭,水哗哗地冲上山头,奔涌而过。

"2. 长江的洪水有时是凶猛的,有时是缓慢的,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危害。

第八题1. 长江上的桥梁是连接两岸的交通要道。

2. 桥梁的设计要符合工程要求,能够承受水流的冲击和载重的要求。

3. 长江两岸的桥梁建设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九题1. 订正答案如下:(1) 正确答案:丙(2) 正确答案:乙(3) 正确答案:乙(4) 正确答案:丙(5) 正确答案:乙第十题1. 小溪连老河,长江更宽了。

2. 大江贯长空,龙船到市边。

3. 船上立风筝,长江龙浩浩。

第十一题1. 古往今来,长江一直是我国重要的水路交通要道。

2. 长江流域的发展,离不开对水域的保护和治理。

3.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护长江,构建美丽中国的梦想!注:以上为对长江作业本16桥题的答案,并按照题目顺序进行了整理和回答。

五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 16 桥 阅读训练 人教新课标(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 16 桥 阅读训练 人教新课标(含答案)

阅读训练-16 桥最美“拾荒老人”韦思浩一位拾荒老人认真读报的照片,曾让许多网友动容,都为他追求知识的精神点赞。

可是,这位(渴求追求)知识的老人,我们再也见不到了——老人在过马路的时候,被一辆出租车撞倒,最终抢救无效去世。

老人离世后,他的故事才被揭开,他的遗产震惊了世人。

老人真名叫韦思浩,在退休前是中学的一级教师。

老人每月5000多元退休金,本应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却生活拮据,还要捡垃圾过日子。

原来,老人省吃俭用,把所有钱都捐助给了贫困学生。

老人的遗物当中,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但每一样都是无价之宝:泛黄的捐资助学凭证,希望工程的救助报名卡,读之(潸然泪下目瞪口呆)的受助孩子的来信。

每封信中,都有受助孩子最近一次考试的成绩。

韦思浩老人一直关注孩子们的学习。

可是,这些受助的孩子或许至今都不知道韦老师的真实身份,因为老人一直(埋名匿名)的对他们进行帮助。

老人在捐助上从不吝啬,对自己的生活却极为苛刻。

他住的房子还是单位分配时的毛坯房,没有任何装修,连照明灯也是工地上的那种小灯管。

房子内除了一张木板床外,没有任何家具,每个看过的人,都替老人心酸落泪。

韦思浩老人的善举还不止于此,他在十几年前就决定要在身后捐献自己的遗体和所有可用器官,还签了遗体捐赠志愿表。

一根竹竿,一双被泥染黑的白色运动鞋,两个口袋挑于肩后,透过塑料袋,塑料瓶和罐子隐约可见,这就是韦老师生前给大家的印象。

他看起来落魄,游走在生活边缘,可是他的灵魂深处繁华而又纯净,他比任何人都更加懂得爱的真谛。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字词,画“√”。

2.读了短文,请你说说老人都有哪些遗产震惊了世人。

3.“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但每一样都是无价之宝。

”作者这样说,你觉得矛盾吗?4.老人在捐助上从不吝啬,对自己却极为苛刻。

这是采用了()的写作手法。

A.托物言志B.夸张讽刺C.前后照应D.对比5.“他比任何人都更加懂得爱的真谛。

”在老人心中,爱的真谛是什么?【参考答案】1.渴求潸然泪下匿名2.捐资助学凭证、希望工程的救助报名卡、受助孩子的来信、遗体捐赠志愿表等。

五年级下册16《桥》(公开课)

五年级下册16《桥》(公开课)
这是一位_________的老汉。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
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 的老汉。
• 这是一位_________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 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 去。
他曾沙哑地喊话: “党员排在后边!” 他曾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报名。” 他曾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 吼道: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排到后面去!” 他凶得像只豹子。
水, 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桥, 塌了, 一个浪头吞没了他, 留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一场暴雨,留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默读课文,思考: 这是一场————黎明的时候, • 雨突然大了。 • 像泼。像倒。 • 山洪咆哮着。 • 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 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 近一米高的洪水在路面上跳舞……
•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 水渐渐窜上来, • 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 水把桥冲塌了, • 把人吞没了。
想象一下,老汉如果当时能喊,他想要喊的是什么?
在洪水面前,老汉选择了让村民先走;
在群众与党员面前,他选择了(
);
在自己与小伙子之间,他把生的希望留给( );
唯一没有想到的是(
),
这是一位_________的老汉。

木桥前, 没腿深的水里, 站着一位党支部书记, 一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像一座山。 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 这是一位_________的老汉。
• 老汉沙哑地喊话: “桥窄! 排成一队,不要挤! 党员排在后边!”

16桥预习单

16桥预习单

16、桥预习单课文导读: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兰兰过桥》、《赵州桥》、《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你一定还记忆犹新吧?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读仅用一个字“桥”做题的文章,这又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请你认真读文,先看看文章写了什么事?什么人?画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想一想桥与文中人物的精神有什么共同特点。

从中体会“桥”的深刻寓意。

基础达标:1、正确地读课文后,看拼音,写词语。

páo xiào fàng sì níng xiào jiū chū bào zi( ) ( ) ( ) ( ) ( )chān fú jì diǎn xiōng táng shēn yín tǎng shuǐ( ) ( ) ( ) ( ) (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方法提示:原意指的是什么,本文中指的是什么事物怎么样)呻吟:靠山: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3—5遍,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学贵有疑: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同学们交流、讨论。

疑问一:疑问二:16、桥预习单课文导读: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兰兰过桥》、《赵州桥》、《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你一定还记忆犹新吧?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读仅用一个字“桥”做题的文章,这又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请你认真读文,先看看文章写了什么事?什么人?画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想一想桥与文中人物的精神有什么共同特点。

从中体会“桥”的深刻寓意。

基础达标:1、正确地读课文后,看拼音,写词语。

páo xiào fàng sì níng xiào jiū chū bào zi( ) ( ) ( ) ( ) ( )chān fú jì diǎn xiōng táng shēn yín tǎng shuǐ( ) ( ) ( ) ( ) (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桥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3、认识6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和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从中我体会到了什么?
合作探究:
1、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
2、在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

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

3、老汉“不说话”,却使人们停住了脚步,不再疯一样地拥上木桥。

老汉真是“一座山”吗?为什么?
4、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汉?课文中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汉的形象,为什么却用“桥”为题?
5、课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达标测评:
1、读拼音写词语。

páo xiào fēnɡ kuánɡ fànɡ sì xiōnɡ tánɡ
()()()()
2、按课文内容补充词语。

()的野马()地喊()的脸
()的人们沙哑地()痛苦地()
3、研读课文最后两部分。

(1)、“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在这里“发抖”是指木桥“呻吟”是指木桥
(2)、“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丈夫和她儿子。

”这句话中,“丈夫”指的是,“儿子”指的是
课文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写的好处是
(3)、你认为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