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的浪漫新诗及其历史剧创作

合集下载

论郭沫若创作的浪漫主义

论郭沫若创作的浪漫主义

论郭沫若作品中的浪漫主义学校:班级:姓名:目录Abstract: 郭沫若的作品包含了大量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对中国现代文学创作有重要的影响,郭沫若文学创作中大量的浪漫主义手法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研究和共鸣,对其诗歌《女神》《天上的街道》《天狗》历史剧《屈原》《李白与杜甫》等作品中的浪漫主义进行了大量的浪漫主义的学术讨论与赏析,可以说前人之述备矣。

相比于前人在郭沫若宏观长线上的分析略有欠缺,对其浪漫主义人文价值的挖掘深度还有所欠缺,对于郭沫若的浪漫主义研究中诗歌舞台历史剧是重要的线索,而这两条线索不是平行的,而是关联的故基于此,本文的写作有两点目的第一.主要联系郭沫若文学创作背景与宏观浪漫主义的分析对比进行切入,如与创造社的关系、与中国新诗的关系、与中外现当代浪漫主义的对比,重点在于商讨对郭沫若浪漫主义的人文价值与价值取向进行宏观把握。

关键词:浪漫主义,宏观,郭沫若,对比,人文价值Key words:Romanticism ,Macroscopic、,GuoMoRuo, Comparison humanism 1.绪论2.(分论点一)郭沫若文学浪漫主义背景阶段2.1 郭沫若文学创作背景2. 2 郭沫若文学的创作阶段3.(分论点二)郭沫若浪漫主义的具体表现3.1 郭沫若诗歌中浪漫主义的表达3.2 郭沫若历史剧中浪漫主义的表达4.(分论点三)郭沫若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特点4.1 郭沫若文学创作的旗帜性4.2 郭沫若文学创作的革命性绪论: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郭沫若是他1919年9月发表新诗时曾用笔名。

郭沫若是中国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翻译学家、其文学创作有诗歌、历史剧、散文等诸多文学体裁,新诗的奠基人之一,现代诗派奠基人之一,郭沫若的作品包含了大量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对中国现代文学创作有重要的影响。

郭沫若文学创作中大量的浪漫主义手法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研究和共鸣,对其诗歌《女神》《天上的街道》《天狗》历史剧《屈原》《李白与杜甫》等作品中的浪漫主义进行了大量的浪漫主义的学术讨论与赏析,可以说前人之述备矣,本文的写作有两点目的第一.主要联系郭沫若文学创作背景与宏观浪漫主义的分析对比进行切入,如与创造社的关系、与中国新诗的关系、与中外现当代浪漫主义的对比,重点在于商讨对郭沫若浪漫主义的人文价值与价值取向进行宏观把握,不具体拘泥于其某个时期的具体作品。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浪漫主义特色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浪漫主义特色

《屈原》浪漫主义特点各位同学还有老师大家下午好,接下来我将代表我们班的男生为大家讲述郭沫若历史剧《屈原》的浪漫主义特点。

因为课本里对《屈原》的介绍十分少,三十年里也没有《屈原》的原文。

所以呆会我们讲课将不会用到课本,所以还请大家把书本放在一边,只需要专心听我讲,谢谢。

由于老师提供的两本文献参考《郭沫若代表作》(华夏出版社)《郭沫若名作欣赏》(工人出版社)均只有原文。

所以我们资料收集来自于郭沫若历史剧《屈原》诗话黄中模著四川人民出版社《郭沫若经典作品多元化解读》陈俐陈晓春著四川大学出版社以及网络。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别号鼎堂,四川乐山人。

在新诗、历史剧、散文、小说等方面的著作十分丰富。

尤以新诗和历史剧的创作,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创造性的重大贡献。

他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诗人和历史剧作家。

相信大家上学以来,读过郭沫若的一些诗歌,比如初中时的《天上的街市》,因而对其有所了解,所以我们这里不多做介绍。

关于《屈原》, 郭沫若于1942年1月7日创作了历史剧《屈原》。

该剧以战国七雄为背景,描写楚国三闾lǘ大夫屈原因主张对内主张革新政治,对外联齐抗秦,曾得楚怀王信任。

但南后却勾结秦国密使张仪,以“淫乱宫廷”之加害屈原。

怀王竟听信谗言,将屈原囚禁,并废弃齐楚盟约,依附强秦。

屈原满怀忧愤。

此时,学生宋玉已卖身投降南后,忠诚追随诗人的侍女婵娟又将被南后处死。

宫廷卫士救出婵娟,并一起去营救屈原,不料婵娟误饮欲害屈原的毒酒身死。

卫士杀死谋害屈原的帮凶,焚烧高堂,并在屈原作《桔颂》以悼婵娟后,跟随诗人走向汉北,走向民间。

郭沫若影响最大的、最震撼人心的剧作便是《屈原》。

此剧以无比豪迈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赞颂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讴歌了反抗压迫、反抗侵略的斗志,鞭挞了苟合与媾和的投降主义,怒斥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主义。

它虽然是历史剧,但矛头直指现实;反映了整个中国各色人等的面貌和心态,但它又高度浓缩,戏剧冲突极为强烈,场面极为紧张。

《中国现代文学史》郭沫若的主要考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郭沫若的主要考点

郭沫若的主要考点1、为什么说《女神》真正开创了现代新诗的格局关键点:①思想内容:充分展示了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包括对旧事物的批判,创新精神和更新意识的歌颂,以及充满叛逆精神的自我形象的塑造)②艺术特点:浓烈醇厚的浪漫主义抒情特色(火山爆发式的激情和狂飙突进般的气概;丰富奇特的想像和绚丽浓厚的色彩;外在形式上真正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2、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理论及实践成就(07年考过相关内容)关键点:①理论观点:历史悲剧和对历史题材的再创性理论观点②整体艺术风格(选材和剪裁上的独到性;重塑人物的主观性色彩;浓烈的抒情色彩和沉郁的悲剧气氛)【《女神》】于1921年出版的《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全面展示出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的白话自由体新诗集。

许多人通过它强烈地感受到:原来新诗是可以这样写的。

一、《女神》的思想内容:《女神》以其饱满激昂的情绪充分传达了五四时代高扬科学民主、反对封建专制、主张个性解放的时代特质,集中强烈地体现了狂飙突进、焚旧铸新、无所畏惧的时代精神,整部诗集充满了对社会黑暗的深恶痛绝和势不两立,无情揭露了世间的不平、污浊与腐朽,表达了诗人向旧制度和旧世界勇敢挑战的气概。

1、对旧事物的批判。

在《凤凰涅磐》中,诗人借凤凰的哀歌面对“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茫茫宇宙”,发出了强烈的诅咒和质问。

于是诗人化作“一条天狗”,“把月来吞了”,“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把全宇宙来吞了”。

需要指出的是,诗人对旧事物的批判并不只是针对某些个别的社会现象,而是一切阻碍社会进步的旧事物,是整个的旧宇宙,包括旧中国,这其中还特别包括诗人的“旧我”。

虽然当时也有许多进步诗人写过向往光明的诗歌,但像这样敢于同旧世界决裂、敢于向旧世界宣战,充满着创造的信心和乐观精神、充满着英雄气概和革命理想主义的诗篇却很少见到。

2、充溢着热情的创造精神和更新意识。

郭沫若诗词 郭沫若十首最经典的现代诗

郭沫若诗词 郭沫若十首最经典的现代诗

郭沫若诗词郭沫若十首最经典的现代诗郭沫若的诗集如下:《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集》、《骆驼集》、《东风集》、《百花齐放》、《新华颂》、《迎春曲》。

郭沫若诗集代表作是《女神》。

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

连同序诗共57篇。

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

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出》、《笔立山头展望》、《地球郭沫若诗词,我的母亲!》、《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个诗集郭沫若诗词,饱含着诗人眷念祖国的深厚情感,歌颂了富有叛逆精神的自我形象,表现了与万物相结合的自我力量,表达了对工农群众的敬仰和颂扬,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深情讴歌。

《潮汐集》分为两部分,按写作时间近远编次。

诗集的前一部分为《潮集》,选入作者解放后诗集《新华颂》以后的作品,后一部分为《汐集》,是作者解放前所在新旧体诗词,包括少数早期作品,其中很多是作者此次从日记中选录出的。

《百花齐放》总共收入100种花的诗歌和木刻画,另加一篇“其郭沫若诗词他的花”,全书全有101首诗配画。

其中一百首每一首咏花一种,第一百零一首是《其他一切花》。

郭沫若简介:郭沫若(1892年~1978年),男,汉族,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1892年11月16日出生,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郭沫若的诗集还有那些郭沫若的诗集还有那些郭沫若的诗集还有郭沫若诗词:《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集》、《骆驼集》、《东风集》、《百花齐放》、《新华颂》、《迎春曲》,具体内容如下郭沫若诗词:1、《女神》郭沫若作。

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

连同序诗共57篇。

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

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出》、《笔立山头展望》、《地球,郭沫若诗词我的母亲郭沫若诗词!》、《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

《郭沫若》专题介绍

《郭沫若》专题介绍

3、历史剧本 :《屈原》(已拍摄发行)、《虎符》、《棠棣之花》、《孔雀 胆》、《南冠草》、《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 《聂嫈》《高渐离》;
4、 回忆录:《洪波曲》 5、评论集: 《雄鸡集》 6、专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卜辞研究》、《殷商青铜器 金文研究》、《十批判书》、《奴隶制时代》、《文史论集》、《郭沫若文集》(38卷) 等。
郭沫若,男,汉族,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社会活动家。 1892年11月16日出生,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早年赴日本留 学,后接受斯宾诺沙、泰戈尔、惠特曼等人思想,决心弃医从文。 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创造社”,积极从事新文学运动。这一 时期的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 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一代诗风,是当代最优秀 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作。1923年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无 产阶级文学。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 1927年蒋介石清党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1928 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埋头研究中国古代社会, 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 改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 1946年后,站在民主运动前列,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文化界的革命旗 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 席,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 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
保存的郭沫若的故居
郭 沫 若 的 著 作
郭 沫 若 的 著 作

郭沫若

郭沫若
爱国主义是《女神》的诗魂。对于“五四”以 后的祖国的热情赞颂,对于正在崛起的中华民族 的殷切期望,是郭呈现给五四运动的最美好的诗 情,也是贯穿全书的基本精神。在爱国精神支配 下,《女神》塑造了一个强烈追求个性解放,并 与万物结合的自我抒情形象,表现出彻底地破坏 和大胆地创造的精神,寄托了诗人朦胧的革命追 求;在爱国主义思想的支配下,诗人对大自然怀 着深情,进而赞颂劳动、劳动大众、十月革命、 无产阶级领袖,表现了诗人对社会主义的向往。 这一切都强烈地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
201始 第
一 回
退 前
进 最
后 返
回 帮

退
24

《凤凰涅槃》
郭沫若以诗人特殊的敏感,感受到在五四时代风雨 洗礼下古老的中华民族正经历着伟大的涅槃,从“死灰中 更生”的过程。长诗《凤凰涅槃》便用凤凰做她的象征。 在凤凰身上,体现了诗人的形象和祖国形象的统一,诗人 和祖国“一样悲欢”,体现了焚毁旧的祖国和旧的自我, 重生新的祖国和新的自我的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诗 的前半部分,以凤与凰的对唱,对社会、人生、宇宙提出 质疑和否定,情绪忧愤,悲壮的葬歌结束了中华民族历史 上最黑暗的一页;凤凰的自焚,乃是与旧世界、旧我决绝 的反抗行动,烈火中更生的凤凰则象征着新中国、新我的 再生;更生后的凤凰以热诚和谐的欢唱预示着生动、自由、 净朗、华美的民族振兴新时期的到来。
——郭沫若
2013年5月26日10时35分
主菜单

始 第
一 回
退 前
进 最
后 返
回 帮

退
26

《炉中煤》
副题“眷恋祖国的情绪”。通篇比喻, 形象地抒发感情。以煤自比,把自己炽热的 爱国激情比作熊熊燃烧的炉中煤,把五四以 后焕发青春的祖国,比作年轻的女郎——“我” 的恋人,通过我向恋人倾诉衷肠,回环往复, 一唱三叹,表达出对祖国难以抑制的爱慕思 量。格调优美而奇特,富有恋歌的深婉含蓄、 婉约缠绵,与《凤凰涅槃》的热情奔放不同, 意境雄奇中见细腻、热烈和深沉。

郭沫若创作年表

郭沫若创作年表

郭沫若生平创作年表注:本年表整理自钱理群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

1914年1月到达日本东京。

7月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学习。

1915年9月入日本冈山第六高等学校医科学习。

1916年夏秋之交作《死的诱惑》《Venus》《别离》《新月与白云》,据作者在《我的作诗的经过》中回忆,这是他最早的白话新诗。

1918年7月升入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学习。

1919年6月在福冈发起组织反日团体“夏社”。

9月《鹭鸶》发表于11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收入《女神》。

1920年1月《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发表于5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收入《女神》。

同月《地球,我的母亲》发表于6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收入《女神》。

同月《匪徒颂》发表于23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收入《女神》。

同月《凤凰涅槃》连载于30—31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收入《女神》。

2月《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发表于3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收入《女神》。

同月《天狗》发表于7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收入《女神》。

10月《棠棣之花》(戏剧)发表于10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增刊》,收入《女神》。

1921年2月《女神之再生》(诗剧)发表于25日上海《民铎》第2卷第5号,收入《女神》。

4月《湘累》(诗剧)发表于上海《学艺》第2卷第10号,收入《女神》。

6月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发起的创造社成立。

8月《女神》(剧曲诗歌集)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

1922年5月《天上的市街》发表于《创造》季刊第1卷第1期,收入《星空》。

9月《星空》发表于《创造》季刊第1卷第2期,收入《星空》。

1923年4月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与妻安娜及三个孩子回到上海。

5月与郁达夫等一起创办《创造周报》。

10月《星空》(诗歌、戏曲、散文集)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为“创造社丛书”之一。

郭沫若的诗集代表作

郭沫若的诗集代表作

郭沫若的诗集代表作郭沫若的诗集代表作郭沫若,本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除郭沫若外,还有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郭沫若的诗集代表作,欢迎大家分享。

郭沫若诗作: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

连同序诗共57篇。

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

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磐》、《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出》、《笔立山头展望》、《地球,我的母亲!》、《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

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今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本,后又重印多次。

中国新诗是随着“五·四”文化运动和“诗界革命”而发展起来的。

诗体解放事业肇始于胡适,而完成于实践着“文学为人生”主张的文学研究会诸诗人。

1921 年以郭沫若为旗帜的创造社的成立,可谓“异军突起”,把目光投向“充满缺陷的人生”。

假如说,首倡“诗体的大解放”的胡适和他的《尝试集》,只可视为区分新旧诗的界限;那么,堪称为新诗革命先行和纪念碑式作品的,则是郭沫若和他的《女神》。

《女神》运用神话题材、诗剧体裁、象征手法、反映现实。

其中《女神之再生》是象征着当时中国的南北战争。

诗人说过:“共工象征南方、颛顼象征北方,想在这两者之外建设一个第三中国——美的中国。

”不过,诗人早期的社会理想是模糊的。

他曾说过:“在初自然是不分质的,只是朦胧地反对旧社会,想建立一个新社会。

那新社会是怎样的,该怎样来建立,都很朦胧。

”因此,女神要去创造新鲜的太阳,但仍是一个渺茫的创造,只是理想的憧憬,光明的追求。

但在五四时期,它曾给了广大青年以力量的鼓舞。

《女神》的艺术网络是多样化的统一。

激情如闪电惊雷,火山喷发;柔情如清风明月,涓涓流泉。

而《女神》中的代表诗篇《天狗》其艺术风格当属前者。

这首诗写于郭沫若新诗创作的爆发期,正是青年郭沫若情感最炽烈的时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天狗 • 我是一条天狗呀! •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我是月底光, • 我是日底光,
• 我是一切星球底光, 我是 X 光线底光, 我是全宇宙底 Energy 能量的底总 量!
• 万物皆是神 • “泛神论”思想: 物我无间,物我不分 • 反对偶像,反对权威 • A、思想内容: • a、表现彻底破坏和大胆创新的精神(《凤 凰涅槃》) ; • b、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自我的崇尚和对自然 的礼赞(《天狗》,《我是一个偶像的崇拜 者》); • 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大我”的形象; • c、表达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炉中 煤》)。
• 炉中煤 •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 我飞奔, • 我狂叫, • 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 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 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 我飞跑, • 我飞跑, • 我飞跑, 我剥我的皮, • 我食我的肉, 我嚼我的血, • 我啮我的心肝, 我在我神经上飞跑, • 我在我脊髓上飞跑, 我在我脑筋及其历史剧创作
• • • • • • 一、诗歌创作 1、诗集: 《女神》(1919—1920),《星空》, 《前茅》,《瓶》,《恢复》。 2、《女神》 五四时代精神与诗人创作个性的高度融合 统一。(焚旧铸新,狂飙突进) • 《凤凰涅槃》,《炉中煤》,《天狗》, • 《地球,我的母亲》《女神之再生》等。
几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笑语娟娟地, 在枯草原中替他们准备着结欢的婚筵。 新嫁娘最后涨红了她丰满的庞儿, 被她最心爱的情郎拥抱着去了。 1921 年2 月28日
• • • • • • • •
二、历史剧创作 1、20年代: 《卓文君》,《王昭君》,《聂嫈》, 1926年结集《三个叛逆的女性》。 五四时代主题— 个性解放、女性解放。 2、40年代: 1941—1943、4, 《棠棣之花》,《屈原》,《虎符》, 《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 • “皖南事变”后的时代主题—反对分裂, 团结御侮。
• • • •
3、历史剧创作原则: a、为现实服务的原则; b、“失事求似”的历史剧创作原则; c、主观性和抒情性的艺术原则。
• B、艺术特点—总体来说,积极的浪漫主义 精神: • a、浓郁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 • b、想象异常丰富、奇丽; • c、形式自由多样(“绝端的自由,绝端的 自主”)。
• • • • • • • • • • • • • • • •
日暮的婚筵 夕阳,笼在蔷薇花色的纱罗中, 如象满月一轮,寂然有所思索。 恋着她的海水也故意装出个平静的样儿, 可他嫩绿的绢衣却遮不过他心中的激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