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论文
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作文

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作文
去年这个时候,我到我们县的中学去讲课。
老师们说,学校现在推行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们穿上汉服,背三字经。
我当时就想,这汉服是好,可夏天穿着不热吗?三字经我小时候也不爱背,就挑着背。
到了学校,正赶上他们搞传统文化节。
学生们都穿上汉服,坐在操场上念经。
有个小胖子,坐在最后一排,一边扇着扇子,一边嘴里念念有词。
我凑过去一听,原来他在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我不爱背书,爱吃鸡腿。
”我一听就乐了,这小胖子倒是实在。
活动结束,我到食堂吃饭。
食堂大妈端上来一盘菜,说这是我们学校的特色,叫“孔子排骨”。
我问这名字有啥讲究,大妈说这是让学生们一边吃排骨,一边念“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我尝了一口,还别说,这排骨炖得是挺入味儿。
下午,我给学生们上课。
我问他们,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怎么结合起来好?有个女生站起来说,她们班刚排了一出话剧,叫《汉宫秋月》,讲的是宫女们过中秋节的事儿。
我一听就觉得新鲜,现在的学生真是能折腾。
课后,我跟校长聊天。
校长说,现在社会上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他们学校也要跟上潮流。
我说,这潮流是好,可别把学生搞得太累了。
校长点点头,说他们会注意平衡。
我离开学校的时候,那个小胖子跑过来,塞给我一个鸡腿,说是慰问我的。
我笑着拍拍他的肩膀,心想,传统文化教育要是能让学生这么快乐,那倒是挺不错的。
让传统文化进校园作文(精选28篇)

让传统文化进校园作文让传统文化进校园作文(精选28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
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让传统文化进校园作文(精选2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让传统文化进校园作文篇1在过年的时候,我们要放爆竹、贴窗花、挣压岁钱、吃饺子、听年的故事。
其中,我最喜欢听年的故事。
关于年的故事有很多种,我最喜欢其中的两种。
一种是说年是一群非常凶猛的动物,它们聚在一起,一出动,多则上千只,少则几百只。
每到寒冬,年就出来觅食,走到哪里,哪里的人和各种动物就要遭殃。
据说,一群年一次可吃上百只虎豹熊和几十个人。
一到冬天,人们都得集中起来和年作斗争。
在与年的斗争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年虽凶恶残暴,但它最怕火,一见火光就拼命逃跑。
所以人们一旦发现年群来犯,就迅速点燃火把,手持武器呐喊助威,直到把年全部赶走。
另外一种传说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深居海底的怪兽叫年,它的头上长着一对尖尖的角,非常凶猛。
到了除夕这只叫年的怪兽就会爬上岸伤害人命,所以到了除夕,大家都逃到深山里。
这一年,从村外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老人告诉大家,年有三怕,第一它怕红色,第二它怕响声,第三它怕火光。
所以当过年的时候,人们都要放爆竹、贴窗花、开灯过夜。
年的故事很吸引人,过年的习俗丰富多彩,我喜欢过年!让传统文化进校园作文篇2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我们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有古老的民族艺术、如戏剧、国画;有宏伟的古代建筑,如故宫、长城;有美丽的神话,如女娲补天……下面我要为大家介绍一下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重阳节,又名重九节、登高节、菊花节、茱萸节。
我国古代把九定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月日并阳,两阳相重,两九相叠,故名“重阳”,又名“重九”。
每到这一天,人们出游登高,赏菊花、饮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阳糕。
弘扬传统文化,共建和谐校园范文

弘扬传统文化,共建和谐校园范文哎呀呀,咱先说说啥是传统文化!那可不是啥虚无缥缈的东西,就像咱每天吃的饭、喝的水一样实实在在。
传统文化啊,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是诗词歌赋,是琴棋书画,是那一套套精妙的武术,是一段段动人的戏曲。
你想想,那些古诗古词,读起来多带劲!“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简简单单几个字,就能让你仿佛看到了那清冷的月光。
还有那书法,一笔一划,刚劲有力,就像人的性格一样,有棱有角。
这不就跟咱在校园里做人做事一个道理吗?得有规矩,得有骨气!再看看校园里,要是能多来点传统文化的东西,那得多有意思!比如说,开个书法课,让咱都能拿起毛笔,感受一下墨香。
或者来个戏曲社团,扮上相,唱上几句,那得多过瘾!这难道不比整天盯着手机、电脑有意思多啦?你说要是校园里到处都充满了传统文化的气息,那会是啥样?是不是就像走进了一个充满神秘宝藏的大花园?同学们不再只是埋头苦读课本,而是能在传统文化的海洋里畅游。
咱可以在课间一起讨论一首古诗的韵味,一起琢磨一幅画的意境。
这难道不会让咱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吗?就好比一棵树,课本知识是树干,让我们长得笔直;而传统文化就是那繁茂的枝叶,让我们变得更加生机勃勃。
没有传统文化的滋养,咱这棵树能长得壮实吗?能开出美丽的花吗?弘扬传统文化,那可不是一句空话。
这得靠咱们每个人的努力。
老师多讲讲,同学多学学,大家一起行动起来。
就像一场接力赛,每个人都要跑好自己这一棒。
咱再想想,如果每个学校都能把传统文化搞得红红火火,那整个社会会变成啥样?是不是到处都充满了文化的气息,人人都变得有内涵、有修养?这难道不是我们都期待的美好景象吗?所以说啊,弘扬传统文化,共建和谐校园,这是多么重要、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咱们可不能光嘴上说说,得实实在在地去做。
让传统文化在校园里扎根、发芽、开花结果,让我们的校园变得更加美好、更加温馨、更加有魅力!这就是我的想法,也是我坚定的信念!咱们一起加油,一定能做到!。
传统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文化元素不断涌入,校园文化建设也在不断创新。
传统文化却给现代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对于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传统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展开论述。
传统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体现在塑造学生的正确道德观念上。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崇德向善、尚义守正,弘扬“仁、义、礼、智、信”等优秀道德观念。
这些道德观念贯穿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成为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
在当代校园文化建设中,传统道德观念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举办道德模范评选等形式,引导学生继承和传承传统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正确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操,使校园充满正能量的文化氛围。
传统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还体现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上。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发展的精髓,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儒道合一的理念等对当代校园文化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中华传统文化课程、举办传统文化传承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使学生在文化品位和学术修养上得到全面提升。
传统文化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传统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还表现在繁荣多元的校园文化生活上。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蕴涵丰富的艺术、文学、历史等文化元素。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传统文化艺术表演、举办传统文化讲座等形式,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的文化兴趣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传统文化也能够与现代文化相融合,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新,使校园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大学生传统文化论文

大学生传统文化论文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价值观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层面分析大学生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在现代大学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和传承。
它包含了诗词、书画、音乐、戏曲等众多方面,蕴含了深厚的道德伦理观念和审美情趣。
通过研究和学习传统文化,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根源,增强文化自信。
二、传统文化对培养人文素养的作用传统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注重道德伦理的培养。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大学生能够了解到“仁义礼智信”的核心价值观,塑造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同时,传统文化也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艺术欣赏水平,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鉴赏力。
三、传统文化对塑造价值观的影响现代社会面临着很多的诱惑和挑战,大学生更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传统文化倡导“忠、孝、廉、耻”的价值观念,通过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大学生能够明确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道德伦理的引领者和忠实的传承者。
四、传统文化与现代大学教育的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大学教育并不矛盾,反而可以相互融合。
在课堂教育中,可以通过国学经典的阅读和讲解,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
在社团活动中,可以组织传统文化的体验和传承,让大学生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科研项目中,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应用,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五、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仅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需要,更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的需要。
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大学生能够培养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为未来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结起来,大学生传统文化的论文文章应该按照学术写作的规范来完成。
在文章中,可以通过引用古代文献、先贤名言等方式充实内容,提高文章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同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以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通过深入探讨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人文素养作用、对价值观的影响以及与现代大学教育的融合等方面的内容,使文章具有逻辑性和完整性,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论述。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传承与发展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传承与发展校园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传承与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在当代社会,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传统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压力。
然而,传统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精神,具有独特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对于个体和社会的成长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校园文化建设是指通过营造一种文化氛围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校园文化建设凝聚着学校的教育理念、价值观和学术传统,是学校自身特色的体现。
然而,现代社会的文化多元性使得校园文化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的价值不断被边缘化。
因此,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在传统文化的融合与传承中寻求新的发展。
其次,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精神基础,是每个人成为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融入。
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当了指导者、灵魂和教育载体的角色。
传统文化的融入不仅能够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还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而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
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名人事迹等进行教育,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与思考。
此外,学校可以组织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传统手工艺制作、传统舞蹈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在校园建设上,可以设置传统文化展示区,让学生常规接触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教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具备独特的文化教育方法和手段。
他们应该做到知行合一,要做到身体力行,自己必须首先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发展者,才能真正影响和启迪学生。
另外,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支持和投入,为学生提供更加广泛的传统文化学习机会和资源。
综上所述,校园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传承与发展是一项重大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浅析传统文化在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浅析传统文化在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文化在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传统文化是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它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对于塑造学生的人文情怀,提升道德修养,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传统文化在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浅析。
一、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情怀的影响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基因,它不仅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还体现了民族的品格和气质。
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能够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情怀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与灵魂。
学生在接触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底蕴和魅力,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认同感,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也会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产生积极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修养,形成积极阳光的人生态度。
二、传统文化对学校文化内涵的丰富与深化传统文化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文化积淀,它汇集了民族的历史、文化、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
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中,可以有效丰富和深化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和软实力。
学校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活动、举办传统文化讲座、组织传统文化学习体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传统文化的积淀和沉淀也能够为学校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丰富学校的文化资源,形成鲜明的校园文化特色,提升学校的文化软实力。
三、传统文化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家园,是民族的心灵寄托,它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
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艺术表演、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艺术鉴赏中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创建和谐校园文化教育理论论文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创建和谐校园文化教育理论论文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创建和谐校园文化教育理论论文范文【摘要】在大学生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重要的是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开设传统文化课程。
【关键词】传统文化和谐校园人文精神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关键之一。
文化作为人类精神的一种物化形态,对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国的优秀历史文化既是一份珍贵的财富,同时又需要我们给以足够的重视。
一、关于学生道德及传统文化素养现状的调查分析1.对于大学生日常行为的调查(1)尊重他人意识。
尊重他人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美德。
对他人劳动是否尊重是大学生日常行为中最为明显的素质表象。
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在课堂上和自习室里是否能经常听到手机铃声或喧闹声”进行调查,而从问卷发现经常听到手机铃声或喧闹声的占38%,偶尔能听到的占61%,这反映了目前绝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注意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更没想到对他人劳动的尊重。
(2)尊老爱幼意识。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不仅仅限于赡养父母,抚养子女,而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道德感情去对待社会上所有的老人和儿童。
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主动给老人或孕妇让座的占22%,不能决定或犹豫不绝者占62%,而有16%的学生觉得这个事情与自己无关。
这说明有78%的学生在尊老爱幼这个问题上存在问题。
(3)诚信意识。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人格很重要的一面。
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实是一笔财富。
涉及学生诚信的事例很多,如贫困生家庭状况、考试、请假、就业等等。
从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调查发现,有41%的学生对于作弊行为反感,但认为可以理解、总比补考好甚至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占59%。
而包括对作弊反感的学生在内,从小学到目前考试作过弊的学生竟然占到了75%。
(4)团结意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显然,“人和”是各种条件中最重要的一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论文
1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的作用
一是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用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工作的深入开展,使广大师生更加深切地认识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进一步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得到了发展和弘扬。
广大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祖国、了解了家乡,激发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热情。
国学教育能使广大学生真正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增强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二是提升了学生的文明素养和文化底蕴。
通过用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校园文化思想政治工作,在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文明素养和文化底蕴,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些学校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扎实推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教育,都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反复品味优秀传统艺术的内涵,学生的艺术修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还有的一些学校举办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营造儒雅、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提高文学艺术鉴赏水平的同时积淀、充实文化底蕴,对于提升校园文化文明水平、塑造学生形象乃至提升学校形象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保护、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用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校园文化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也使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保护、传承和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
国学教育、道德行为养成教育使民间艺术、民族文化、传统体育、传统文化理念等在校园生根发芽,使大量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可以代代相传、荫泽后人,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保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使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了发扬和光大。
2让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相互沟通,形成共识
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头脑,就是要用中华民族积淀几千年的优秀文化熏陶、感染、影响学生,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切实提升校园文化体系的整体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第一,开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学校育人的主渠道,也是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重要途径。
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之中,真正做到走进教材、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头脑。
第二,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一是积极倡导国学教育,培养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底蕴。
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加强国学教育对于传承中华文明,提升公民道德水准,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国学教育活动,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文化品位和底蕴。
二是组织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行为水平。
三是扎根文化沃土开展社会实践,培养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社会实践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学校组织引导学生参与挖掘、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实践活动,着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创建学生传统文化社团,丰富学生自我教育载体。
学生社团组织是改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
学校应组织指导学生依托传统文化活动项目创建学生社团,不断丰富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载体。
第四,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搭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平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民族文化血脉,构建尊重包容、和谐发展的人类文化生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校应该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传承、保护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对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核心就是精神文化,守护好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就是守护好我们的精神文化家园。
作者:毛砚单位: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