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烃和卤代烃一轮复习(解析版)
高考化学总复习第2章烃卤代烃第2讲卤代烃考点全解(必修5)

第2讲卤代烃考点三:卤代烃的结构与性质1.概念: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取代后生成的产物。
官能团为,饱和一元卤代烃的通式为。
2.物理性质状态:除CH3Cl、CH3CH2Cl、CH2=CHCl等少数为气体外,其余为液体或固体。
沸点:比同碳原子数的烷烃沸点要;同系物沸点,随碳原子数增加而。
溶解性:卤代烃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密度:一氟代烃、一氯代烃的密度比水小,其余的密度比水。
3.化学性质(1)水解反应①反应条件为强碱(如NaOH)水溶液、加热。
②C2H5Br在碱性(如NaOH溶液)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消去反应①概念: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或几个小分子(如H2O、HBr等),生成含(如双键或三键)化合物的反应。
②反应条件为强碱(如NaOH)的乙醇溶液、加热。
③溴乙烷在NaOH的乙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卤代烃对环境的影响:氟氯烃在大气平流层中会破坏臭氧层,是造成臭氧空洞的主要原因。
5.卤代烃的获取方法(1)取代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乙烷与Cl2:;苯与Br2:;C2H5OH与HBr:。
(2)不饱和烃的加成反应丙烯与Br2的加成反应: CH3-CH=CH2+Br2―→。
【题例解析】考向一:卤代烃的两种重要反应类型1.下列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 )A.CH3ClB.C.D.【答案】B【归纳总结】1.卤代烃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比较反应类型水解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反应条件强碱的水溶液、加热强碱的醇溶液、加热断键方式反应本质和通式卤代烃分子中-X 被水中的-OH 所取代,生成醇:RCH 2-X+NaOH ――→H 2O△RCH 2OH+NaX 相邻的两个碳原子间脱去小分子HX产物特征引入—OH ,生成含—OH 的化合物消去HX ,生成含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化合物2.卤代烃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规律 (1)水解反应①卤代烃在NaOH 的水溶液中一般能发生水解反应。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烃和卤代烃

知识梳理·夯基础 1.烷烃、烯烃、炔烃的组成、结构特点和通式
单键
碳碳双键
碳碳三键
CnH2n+2(n≥1) CnH2n(n≥2) CnH2n-2(n≥2)
2.脂肪烃的物理性质
性质
变化规律
状态
常温下含有_1_~__4_个碳原子的烃都是气态,随着碳原子数的 增多,逐渐过渡到_液__态__、_固__态__
2.某烷烃的结构简式为:
(1)若该烃是单烯烃与氢气加成的产物,则该单烯烃可能有__5__种结构。
解析 该烷烃的碳骨架结构为
。
对应的单烯烃中双键可位于①、②、③、④、⑤五个位置。
(2)若该烃是炔烃与氢气加成的产物,则该炔烃可能有__1__种结构。 解析 对应的炔烃中三键只能位于①位置。
(3)若该烃是二烯烃与氢气加成的产物,则该二烯烃可能有__5__种结构。 解析 对应的二烯烃,当一个双键位于①时,另一个双键可能位于③、 ④、⑤三个位置,当一个双键位于②时,另一个双键可能位于⑤一个位 置,另外两个双键还可能分别位于④和⑤两个位置。
沸点
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沸点逐渐_升__高__;同分异构体之间, 支链越多,沸点_越__低__
相对密度 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相对密度逐渐增大,密度均比水小
水溶性
均难溶于水
3.脂肪烃的化学性质 (1)烷烃的取代反应 ①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中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_原__子__(或__原__子__团__)_ 所替代的反应。 ②烷烃的卤代反应 a.反应条件:气态烷烃与气态卤素单质在_光__照__下反应。 b.产物成分:多种卤代烃混合物(非纯净物)+HX。
,反应类型:
_加__成__反__应__。
(4)_C_H_3_—__C_≡__C__H_+Br2―→ (5)_n_C_H__2=_=__C_H_C__l —催—化—剂→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第2讲 烃和卤代烃(含解析)(1)

第2讲 烃和卤代烃[考纲要求] 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和性质上的差异。
2.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应用。
3.了解卤代烃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与其他有机物的相互联系。
4.了解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5.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考点一 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和性质1.烷烃、烯烃、炔烃的组成、结构特点和通式2.物理性质性质 变化规律状态常温下含有1~4个碳原子的烃都是气态,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逐渐过渡到液态、固态沸点 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沸点逐渐升高;同分异构体之间,支链越多,沸点越低相对密度 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相对密度逐渐增大,密度均比水小水溶性均难溶于水3. (1)烷烃的化学性质 ①取代反应如乙烷和氯气生成一氯乙烷:CH 3CH 3+Cl 2――→光照CH 3CH 2Cl +HCl 。
②分解反应 ③与氧气的反应燃烧通式为C n H 2n +2+3n +12O 2――→点燃n CO 2+(n +1)H 2O 。
(2)烯烃的化学性质①与酸性KMnO 4溶液的反应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应。
燃烧通式为C n H 2n +3n 2O 2――→点燃n CO 2+n H 2O 。
③加成反应如CH 2===CH —CH 3+Br 2―→;CH 2===CH —CH 3+H 2O ――→催化剂△。
④加聚反应如n CH 2===CH —CH 3――→催化剂。
(3)炔烃的化学性质①与酸性KMnO 4溶液的反应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应。
如CH ≡CH ――→KMnO 4H 2SO 4CO 2(主要产物)。
②燃烧燃烧通式为C n H 2n -2+3n -12O 2――→点燃n CO 2+(n -1)H 2O 。
③加成反应如CH ≡CH +H 2――→催化剂△CH 2===CH 2; CH ≡CH +2H 2――→催化剂△CH 3—CH 3。
高考化学卤代烃一轮复习小题训练(解析版)

卤代烃1.溴乙烷中混有杂质乙醇,除去乙醇的方法是()A.加热蒸发B.过滤C.加水、萃取、分液D.加苯、萃取、分液【答案】C【解析】溴乙烷难溶于水,而乙醇可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故可向混合液中加水进行萃取,然后分液即可除去。
2.下列混合物中可用分液漏斗分离,且有机物应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的是()A.、Br2 B.CH3CH2CH2CH2Cl、H2OC.CCl4、CHCl3 D.CH2Br—CH2Br、NaBr(H2O)【答案】B【解析】液体分层的是B项和D项,分层后有机物在上层的是B项,一氯代烷的密度比水的小,故正确答案为B。
3.下列关于溴乙烷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溴乙烷难溶于水,能溶于多种有机溶剂B.溴乙烷与NaOH的水溶液共热可生成乙烯C.将溴乙烷滴入AgNO3溶液中,立即有淡黄色沉淀生成D.实验室通常用乙烯与溴水反应制取溴乙烷【答案】A【解析】溴乙烷与NaOH的水溶液共热发生水解反应(取代反应)生成乙醇,溴乙烷与NaOH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二者的条件不同,其反应的类型和产物也不同,不能混淆,B错误;溴乙烷难溶于水,也不能在水中电离出Br-,将其滴入AgNO3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C错误;乙烯与溴水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通常用乙烯与溴化氢反应制取溴乙烷,D错误。
4.2氯丁烷常用于有机合成等,有关2氯丁烷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4H8Cl2B.与硝酸银溶液混合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C.微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D.与氢氧化钠、乙醇在加热条件下的消去反应有机产物只有一种【答案】C【解析】2氯丁烷分子中含有一个氯原子,分子式为C4H9Cl,故A错误;2氯丁烷不会电离出氯离子,不会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B错误;2氯丁烷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但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故C正确;2氯丁烷发生消去反应可以生成两种烯烃,故D错误。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3:11.2 烃和卤代烃

机物。
(2)物理性质
①沸点:比同碳原子数的烷烃分子沸点要 高 ;
②溶解性:水中 难 溶,有机溶剂中 易 溶;
③密度:一氯代烃比水 小
,其余比水 大 。
R—CH==CH2+NaX+H2O
2.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 卤代烃不溶于水,不能电离出X-,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 检验步骤为:①将卤代烃与过量NaOH溶液混合,充分振荡; ②向混合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酸化;③向混合液中加入 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卤代烃中含有氯原 子;若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卤代烃中含有溴原子;若 出现黄色沉淀则证明卤代烃中含有碘原子。
第2讲 烃和卤代烃
考点1 甲烷、乙烯、乙炔 *自主梳理* 一、甲烷、乙烯、乙炔 1.组成和结构
CH4 CH2==CH2
正四面体 平面形
直线形
无色
无味
难
无色
Hale Waihona Puke 稍有难气味
无色
无味
微
CH2Br—CH2Br CH3—CH2Cl CH3—CH2OH
CH2==CHCl
淡蓝
明亮 黑烟
明亮 浓烈的黑烟
褪色(生成CO2)
褪色 。
,说
②取代反应:由甲苯生成TNT的化学方程式:
。
苯环受烃基影响更易被 取代
。
A
解析:苯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可得到A和B所有碳原 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2-甲基 丙烯可看作乙烯分子中两个氢被两个甲基替代,甲基中的碳 相当于原来乙烯分子中的氢,因此所有碳原子共面但所有原 子不共面;D烷烃中的碳原子为四面体碳,再加上氢被甲基 替换,因此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B
2020-2021 年新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讲解《 烃和卤代烃》

2020-2021 年新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讲解《 烃和卤代烃》【知识梳理】一、烃1. 烃的组成与结构:分类饱和链烃 不饱和链烃 环烃烷烃烯烃 炔烃 芳香烃结构特点 碳碳单键呈链状碳碳双键呈链状碳碳叁键呈链状—C≡C—介于碳碳单键和双键之间一种独特的键呈环状组成通式 C n H 2n+2(n≥1) C n H 2n (n≥2) Cn H 2n -2(n≥2) C n H 2n —6(n≥6) 代表物 CH 4(甲烷) C 2H 4(乙烯) C 2H 2(乙炔)C 6H 6(苯)结构简式 CH 4CH 2=CH 2 CH ≡CH空间构型正四面体型键角 109︒28' 平面结构键角约为 120︒ 线型结构键角 180︒平面正六边形,12 个原子共面 键角约为 120︒(1) 有机物分子中的单键,包括碳碳单键、碳氢单键、碳氧单键等均可旋转。
但是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等不能旋转,对原子的空间结构具有“定格”作用,如 (CH 3)2C=C(CH 3)C(CH 3)=C(CH 3)2,其结构简式也可写成:, 该分子中至少有 6 个碳原子共面(连接两个平面的碳碳单键旋转,两平面不重合时)、至多有 10 个碳原子共面(连接两个平面的碳碳单键旋转,两平面重合时)。
(2) 共平面的不在同一直线上的 3 个原子处于另一平面时,两平面必定重叠,两平面内的所有原子必定共平面。
(3) 直线形分子中有 2 个原子处于某一平面内时,该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也必在此平面内。
在解决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共面、共线问题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和特殊规定,如题目中的“碳原子”、“所有原子”、“可能”、“一定”、“最少”、“最多”、“共线”和“共面”等在判断中的应用。
2. 烃的物理性质:3.烃的化学性质:温馨提示:不同的碳碳键对有机物的性质有着不同的影响。
(1)碳碳单键有稳定的化学性质,典型反应是取代反应;(2)碳碳双键中有一个化学键易断裂,典型反应是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3)碳碳三键中有两个化学键易断裂,典型反应是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4)苯的同系物支链易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是因为苯环对取代基的影响。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10.4 卤代烃讲案(含解析)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10.4 卤代烃讲案(含解析)10、4 卤代烃讲案(含解析)复习目标:1、掌握溴乙烷的分子结构及性质。
2、了解卤代烃的物理通性和化学通性。
3、了解消去反应。
4、知道卤代烃在有机推断和合成中具有联结烃和烃的含氧衍生物的桥梁作用。
5、掌握卤代烃分子中卤族元素的检验方法,能列举事实说明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基础知识回顾:一、卤代烃的结构特点卤素原子是卤代烃的官能团。
CX键易断裂。
二、卤代烃的物理性质(1)溶解性:难溶于水,易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
(2)状态、密度:CH3Cl常温下呈气态,C2H5Br、CH2Cl2、CHCl3、CCl4常温下呈液态,且密度>1 g/cm3。
三、卤代烃的化学性质与溴乙烷相似,在强碱的水溶液中可发生水解反应;在强碱的醇溶液中加热可发生消去反应。
(1)水解反应ROH+HX。
(2)消去反应 RCH2CH=CH2+NaX+H2O 。
消去反应: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或几个小分子(如H2O、HBr等),而生成含不饱和键(如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化学反应。
(3)卤代烃的取代反应与消去反应对比取代(水解)反应消去反应反应条件强碱的水溶液、加热强碱的醇溶液、加热反应本质卤代烃分子中卤原子被溶液中的OH-所取代,生成卤素负离子:ROH+HX(X表示卤素)相邻的两个碳原子间脱去小分子HX:CH2=CH2↑+NaX+H2O(X表示卤素)反应规律所有的卤代烃在NaOH的水溶液中均能发生水解反应①没有邻位碳原子的卤代烃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如CH3Cl。
②有邻位碳原子,但邻位碳原子上无氢原子的卤代烃也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例如:③不对称卤代烃的消去有多种可能的方式:CH3CH2CHCH3Cl【提醒】①卤代烃在碱性条件下是发生取代反应还是消去反应,主要是看反应条件。
记忆方法:“无醇成醇,有醇成烯”。
②在CH3CH2Br的水解反应或消去反应实验中,竖直玻璃管或长导管均起冷凝回流CH3CH2Br的作用,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高三一轮综合复习有机化合物烃和卤代烃

于对市爱美阳光实验学校高三一轮综合复习:有机化合物——烃和卤代烃一.教学内容:高三综合复习第一轮:有机化合物——烃和卤代烃二.、难点1.烃和卤代烃的性质的要点和综合运用是本节的。
三.具体内容:A. 脂肪烃〔一〕烷烃和烯烃的物理性质1.沸点:烷烃和烯烃的物理性质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规律性的变化,沸点逐渐_ ___分子式相同的烃,支链越多,熔沸点越____。
2.相对密度:相对密度逐渐_____,常温下的存在状态,也由____逐渐过渡到____。
3.状态:当烃分子中的碳原子数≤4时,常温下呈______态。
〔二〕烷烃、烯烃的化学性质1.烷烃的化学性质:烷烃的化学性质一般比拟稳,在通常情况下跟酸、碱和高锰酸钾强氧化剂____。
但在特条件下可以发生以下反:〔写出反类型及化学方程式〕① ____:乙烷与氯气反生成一氯乙烷_________。
②燃烧:通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③裂解反:丁烷_______________。
2.烯烃的化学性质〔1〕氧化反:①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____________。
②可燃烧:通式为 CnH2n+ O2 →__________〔2〕加成反:可与______加成。
〔3〕加聚反:丙烯加聚反为_____________。
1,3—丁二烯的1,2—加成与1,4—加成1,2—加成:_______________。
1,4—加成:_______________。
〔三〕烯烃的顺反异构由于______而导致分子中_______不同所产生的异构现象,称为顺反异构。
_________排列在_________的称为顺式结构,如:顺— 2—丁烯__________。
______排列在_____的称为反式结构,如反—2—丁烯_______。
〔四〕炔烃1.乙炔室制法:在圆底烧瓶里放入几小块____,旋开分液漏斗的活塞,逐滴滴入_____,便产生乙炔气体。
反原理为: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烃和卤代烃一、单选题1.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1mol NH4NO3晶体中含有NH4+数为N A个B.1mol C20H42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62N AC.电解精炼铜过程中,电路中每通过N A个电子,阳极溶解铜32gD.标准状况下,2.24L CCl4和CH2O的混合物中含有N A个碳原子【答案】A【解析】A. 1mol NH4NO3中含有1mol NH4+,A正确;B. 1个C20H42分子中,含有共价键61个,则1mol C20H42含有共价键数目为61N A,B错误;C. 在电解精炼铜过程中,阳极极的电极反应为Cu-2e-=Cu2+,电路中每通过1mol电子,理论上阳极溶解铜32g,但是阳极往往是粗铜,所以溶解铜的质量大于32g,C错误;D. 标况下,CCl4是液态,不能用n=V计算CCl4的物质的量,故无法计算混合物中C原子的个数,D错误;V m故合理选项为A。
2.分子式为C9H6O3(只有苯环而不含其它的环)的有机物在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的结构种类为()A.2种B.3种C.4种D.5种【答案】B【解析】分子式为C9H6O3,只有苯环而不含其它的环,该分子的不饱和度为(9×2+2-6)/2=7,分子中苯环的不饱和度为4,则还含有3个双键或一个双键和一个三键,苯环上有一氯取代物,说明苯环上只含有一种环境的H原子,因为含有三个氧原子,则分子中可能含有三个醛基,则结构简式为;也可能含有一个C≡C、一个-CHO和2个-OH,则结构简式为;所以符合条件的C9H6O3同分异构体有3种;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3.某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含有C.N、O、H四种元素,且以n C.n N、n O分别表示C.N和O的原子数目,则H原子数目最多为()A.2n O+2B.2n C+n N C.2(n C+n N)D.2n C+n N+2【答案】D【解析】氧原子不会影响氢原子的数目,氮原子最多连接3个氢原子,可以考虑用-NH2去取代烷烃上的氢原子,一个-NH2取代烷烃分子的一个氢原子,同时分子中增加1个H原子,C原子物质的量为n C,则最多连接的H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n C+2,用n N个-NH2取代n N个H原子,同时会增加n N个H原子,故H的最大物质的量为2n C+2+n N个,故答案为D。
4.下列实验方法合理的是( )A.可用水鉴别己烷、四氯化碳、乙醇三种无色液体B.油脂皂化后可用渗析的方法使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充分分离C.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D.为准确测定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所用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相等【答案】A【解析】A项,由于己烷的密度小于水、四氯化碳密度大于水,己烷和四氯化碳都不溶于水,乙醇与水互溶,与水混合后振荡、静置,有机层在上层的为己烷,有机层在下层的为四氯化碳,互相混溶的为乙醇,故可鉴别,A合理;B项,油脂皂化后可用盐析的方法分离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B不合理;C项,澄清石灰水与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反应都生成白色沉淀,无法鉴别,C不合理;D项,用盐酸和NaOH溶液测定酸碱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保证充分反应,其中NaOH稍过量,D不合理;答案选A。
5.下列物质中,有固定沸点的是A.石蜡B.石炭酸C.聚氯乙烯D.石油【答案】B【解析】A.石蜡是多种烃组成的混合物,没有固定沸点,选项A错误;B.石碳酸是苯酚,属于纯净物,有固定沸点,选项B正确;C.聚氯乙烯是混合物,没有固定沸点,选项C错误;D.石油是含多种烃的混合物,没有固定沸点,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6.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运用错误的是()①Na2O2与CO2反应放出的氧气:供矿山、坑道等地呼吸之用②各种金属单质特殊的焰色:节日焰火③三聚氰胺含有化合态的氮元素:补充人体蛋白质④氢氟酸有强腐蚀性:雕刻玻璃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D【解析】①Na2O2与呼出的CO2反应放出氧气,供呼吸之用,故①正确;②多种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在灼烧时发出特殊的焰色,用作节日焰火,与金属单质本身的颜色无关,故②错误;③三聚氰胺对人体危害极大,目前认为三聚氰胺毒性的机制是肾功能衰竭,而三聚氰胺引起的肾结石与晶体被认为与其造成肾衰有关联,不能补充人体蛋白质,故③错误;④氢氟酸和玻璃中的成分二氧化硅反应,能用于雕刻玻璃,故④正确;故答案为D。
7.为研究和开发天然食用色素。
某研究小组取等量相同品种的红枣,采用溶剂提取红枣中部分红色素,用紫外光谱仪测定不同温度下提取液的吸光度,实验结果见右图。
已知吸光度越大,红色素含量越高。
下列分析较合理的是A.20℃时,红枣中红色素含量最低B.吸光度越大,红枣中红色素含量越高C.红色素可能在较高温度下不稳定D.温度越高,提取液中红色素含量越高【答案】C【解析】A.由图示可知,红枣中红色素含量与温度和吸光度有关,无法判断红枣中红色素含量在20℃时最低,故A错误;B.红枣中红色素含量由温度和吸光度判断,则温度不确定时,吸光度越高,红枣中红色素含量不一定最高,故B错误;C、D.由图可以看出,由于生物膜在高温下通透性会增加,因此提取液温度从0上升到70的过程中,红色素的提取量在不断增加,但是超过70后,提取液的吸光度有所下降,可能红色素可能在较高温度下易分解,C正确;D错误;故答案为C。
8.聚氨酯类高分子材料PU用途广泛,其合成反应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HO(CH2)4OH的沸点高于CH3CH2CH2CH3B.高分子材料PU在强酸、强碱中能稳定存在C.合成PU的两种单体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均有3个吸收峰D.以1,3-丁二烯为原料,可合成HO(CH2)4OH【答案】B【解析】A、HO(CH2)4OH常温下为液态,CH3CH2CH2CH3常温下为气态,因此HO(CH2)4OH的沸点高于CH3CH2CH2CH3,A正确;B、高分子材料PU含有肽键和酯基,在强酸、强碱中条件下均能发生水解,不能稳定存在,B错误;C、以b线为中心对称,核磁共振氢谱有3个吸收峰,中以a线为对称轴,核磁共振氢谱有3个吸收峰,C正确;D、1,3-丁二烯和溴发生1,4加成反应,生成BrCH2-CH=CH-CH2Br,然后与氢气发生加成、再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取代生成HO(CH2)4OH,D正确;答案选B。
9.具有单双键交替长链(如…一CH=CH—CH=CH—CH=CH一…)的高分子有可能成为导电塑料。
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即授予开辟此领域的3位科学家。
下列高分子中,可能成为导电塑料的是()A.聚乙烯B.聚氯乙烯C.聚1,3-丁二烯D.聚乙炔【答案】D【解析】具有单双键交替长链(如…一CH=CH-CH=CH-CH=CH一…)的高分子有可能成为导电塑料,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中都只含有单键,聚1,3-丁二烯中含有碳碳双键,但不是单双建交替的结构,而聚乙炔中是单双建交替的结构,故选D。
10.已知三种有机物存在如下转化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三种有机物中都存在2种官能团B.乳酸和丙烯酸都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C.1 mol乳酸最多能与2 mol Na发生反应D.三种有机物均能发生加成聚合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答案】D【解析】A、丙酮酸中含有羰基和羧基,乳酸中含有羟基和羧基,丙烯酸中含有碳碳双键和羧基,A正确;B、乳酸中含羟基,丙烯酸中有碳碳双键,都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B正确;C、乳酸中的羟基和羧基都能与Na反应,1 mol乳酸最多能与2 mol Na发生反应,C正确;D、丙烯酸能发生加成聚合生成高分子化合物,乳酸能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D错误;答案选D。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按系统命名法,的名称为2,7,7-三甲基-3-乙基辛烷B.裂化汽油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可以用于清洗衣物油渍和萃取溴水中的卤素C.DDT的结构简式为,分子中最多有13个碳原子共平面D.的单体是CH3-C≡C-CH3和CH2=CH-CN【答案】C【解析】A.该有机物最长碳链含有8个C,编号从左边开始,在2号C含有两个甲基、在7号C含有一个甲基、在6号C含有一个乙基,该有机物正确名称为:2,2,7-三甲基-6-乙基-辛烷,故A错误;B.裂化汽油中含有不饱和的烯烃,能与溴水中的溴发生加成反应,B错误;C.DDT的结构简式中两苯环中间的碳原子以单键的形式与三个碳原子和一个氢原子相连构成四面体结构,在这个四面体中,最多有三个原子共面,若两苯环与该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但另一碳原子不可能在这个平面上,C正确;D.的单体是CH2=CH-CH=CH2和CH2=CH-CN,D错误;答案选C。
12.贝诺酯是由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经化学法拼合制备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其合成反应式(反应条件略去)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FeCl3溶液可区别阿司匹林和扑热息痛B.1mol阿司匹林最多可消耗3molNaOHC.常温下贝诺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扑热息痛的D.扑热息痛发生类似酯水解反应的产物之一分子式为C6H7NO2【答案】C【解析】A.扑热息痛含有酚羟基,而阿斯匹林没有,酚羟基可以与FeCl3可发生显色反应,所以FeCl3溶液可区别阿司匹林和扑热息痛,A项正确。
B.阿斯匹林中酯水解生成的酚还会继续与NaOH反应,则1mol 阿斯匹林可消耗3molNaOH,B项正确;C.贝诺酯中有两个苯环和两个酯基,这些均为憎水基,所以其溶解度小,C项错误;D.扑热息痛的水解产物之一为,其化学式为C6H7NO,D项正确;答案选C。
13.过氧乙酸(CH3COOOH)是一种高效消毒剂,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和腐蚀性,它可由冰醋酸与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制得;它可以迅速杀灭多种微生物,包括多种病毒(如:SARS病毒)、细菌、真菌及芽孢。
有关过氧乙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氧乙酸不能使品红褪色B.过氧乙酸可与苯酚混合使用C.过氧乙酸分子中只含有极性键D.过氧乙酸与羟基乙酸(HOCH2COOH)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D【解析】A、过氧乙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使品红褪色,故A错误;B、过氧乙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苯酚有还原性,二者混合后会发生反应,故B错误;C、过氧乙酸中存在C-H、O-H等极性键和C-C、O-O非极性键,故C错误;D、过氧乙酸与羟基乙酸(HOCH2COOH)的结构不同,分子式都是C2H4O3,属于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故选D。
14.阿魏酸在食品、医药等方面有若广泛用途。
一种合成阿魏酸的反应可表示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香兰素、阿魏酸均可与溴水反应,且反应类型完全相同B.香兰素、阿魏酸均可与NaHCO3、NaOH溶液反应C.通常条件下,香兰素、阿魏酸都能发生取代、加成、消去反应D.与香兰素互为同分异构体,分子中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酚类化合物共有2种【答案】D【解析】A、阿魏酸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含有酚羟基,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香兰素,含有酚羟基,只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A错误;B、香兰素中含有酚羟基,阿魏酸中含有酚羟基和羧基,这两种官能团都可以与Na2CO3、NaOH溶液反应,香兰素中含有酚羟基不能与NaHCO3反应.B错误;C、香兰素、阿魏酸都能发生取代、加成,但它们都不能进行消去反应.故C错误;D、根据条件,其同分异构体为和,有且只有这两种.故D正确;考点: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二、综合题15.有机物W用作调香剂、高分子材料合成的中间体等,制备W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