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13.内能知识点

13.内能知识点

第1节分子热运动1、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3、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金属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第2节内能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②质量③状态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作用是等效的)①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②热传递:(实质:内能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没有改变)定义: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高温物体温度降低,低温物体温度升高或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能量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注意:①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第3节比热容1、比热容(c):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知识归纳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知识归纳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总结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含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2、扩散现象例子气体扩散现象例子:(1)打开一瓶香水,很快会闻到香味;(2)走进花园,很远就闻到花香;(3)如右图,抽出玻璃板后,装空气的瓶子颜色变深,装二氧化氮的瓶子颜色变浅液体扩散现象例子:(1)硫酸铜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2)在清水中滴一滴墨水,墨水会自动散开(3)开水中放一块糖,过一会整杯水都会变甜固体扩散现象例子:(1)铅块和金块紧挨在一起五年后,彼此扩散1毫米(2)长期堆放媒的墙角,墙壁内较深的地方也会发黑(3)黑板上的子长久不檫就很难檫干净3、扩散现象说明了:(1)、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分子间存在间隙(典型实验: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4、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因素:温度。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5、分子热运动的含义: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二、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分子间存在引力的例子:(1)两个底部削平的铅柱紧压在一起后,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2)固体很难被拉伸。

(3)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会变大分子间存在斥力的例子: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改变而改变(1)当分子间距离过小,引力小于斥力,表现为斥力(2)当分子间距离过大,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3)当分子间相距很远,分子间作用力很微弱,可忽略。

(如气体分子;破镜难重圆)3、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第2节内能注意:内能是一种与热运动有关的能量,任何一个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一、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1、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如:如同一铁块,温度越高,内能越大)2、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第十三章 内能

第十三章   内能

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总结一分子动理论: 1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2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二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都会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1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间有空隙三分子热运动:物体中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分子热运动。

分子的运动用肉眼看不见。

扩散现象是分子热运动的宏观表现,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越明显。

四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所以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影响内能大小的要素:质量、温度、状态(体积)五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一、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可分为外界对物体做功和物体对外界做功两种情况,前者能使物体的内能增大,后者能使物体的内能减小.做功的实质是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

二、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也要分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两种情况,前者会使物体的内能增加,后者会使物体的内能减小.实质是能量的转移。

六热量是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

是个过程量因此说吸收、放出多少热量。

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也不能说哪个物体的热量多或少。

七比热容 1定义: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温度、吸放热无关。

3 C水=4.2×103J/(kg.O C)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1 O C吸收的热量是4.2×103J八热量的计算吸收热量的公式:Q=Cm(t-t0)放出热量的公式有:Q=Cm(t0-t).也可以用Q= cm△t练习题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0℃的物体没有内能 B.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C.物体间的内能可以转移D.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2.关于温度、热量、内能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B.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热量多C.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分子热运动一定加剧D.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3.一把勺子的温度升高了()A.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B.一定和其他物体发生了热传递C.它的热量一定增加D.它的内能一定增加4.关于温度,热传递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多B.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少C.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D.热总是从热量多的物体传递到热量少的物体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降低,它的热量就减少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能一定增加D.两个物体的温度相等,它们的内能一定相等6.水的比热比较大,泥土和砂石的比热_____________,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温变化比泥土、砂石的温度变化____________。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物体单位质量的内能增加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称为比热容。

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千克·摄氏度)。

2、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

一般来说,固体的比热容最小,液体次之,气体最大。

3、比热容与物体的内能有关。

内能增加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越大,比热容就越大。

4、比热容还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不同,如水的比热容在液态和固态下不同。

5、比热容还与温度有关。

通常情况下,比热容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在某些情况下,比热容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比热容是一个物质的固有属性,它表示在一定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与该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J/(kg·°C))。

比热容可以用公式c=Q/(m(t-t0))来计算,其中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表示物质的质量,t表示末温度,t0表示初始温度。

在比热容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为4.2×10J/(kg·℃)。

这意味着,当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J。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或放出同样热量时,比热容较大的物质温度变化较小。

因此,水的比热容最大,对气候有调节作用。

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不同的物质一般具有不同的比热容。

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而与质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温度无关。

一般情况下,固体的比热容比液体的小。

热量的计算公式为Q=cm△t=cm(t-t),其中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c表示比热容,m表示物质的质量,△t表示变化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温度),t0表示初始温度,t表示末温度。

对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当温度升高(或降低)相同的度数时,比热容较大的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更多。

因此,水的比热容最大,适合用作冷却剂或取暖剂。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 内能”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 内能”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必背知识点一、内能的概念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是微观的,与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运动状态有关。

单位:内能的国际单位是焦耳(J)。

特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内能永不为零。

二、内能的影响因素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因为质量决定了分子的数目。

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

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内能可能不同。

因为不同材料的分子间作用力和热运动特性可能不同。

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内能也可能不同。

例如,同质量的水和冰在相同温度下,内能不同。

三、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定义: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机械能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关系:内能与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等因素有关;机械能与物体的速度、高度、质量等因素有关。

两者可以相互转化,但具有机械能的物体不一定具有内能 (这个说法实际上是不准确的,因为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具有内能的物体也不一定具有机械能。

四、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这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之间的转化。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不变。

五、热量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是变化量,不能说物体 “具有”或 “含有”热量,只能说物体“吸收”或“放出”了多少热量。

单位: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

与内能的关系: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但内能增加不一定吸收热量 (如做功也可以使内能增加),内能减少也不一定放出热量 (如做功也可以使内能减少)。

六、分子热运动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完整版)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

(完整版)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

13 内能13.1分子热运动知识点1、物质的结构(1)物质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得分子、原子构成的。

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分子数量巨大,例如,体积为1cm3的空气中大约有2.7×1019个分子。

(2)分子间有间隙知识点2、分子热运动(1)探究:物体的扩散实验气体扩散实验液体扩散实验固体扩散实验无色的空气与红棕色的二氧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五年后将他们切开,发现它们注意:将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和硫酸铜溶液放在下面,密度小的空气和清水放在上面,目的是避免由于重力作用而对实验造成影响;(2)扩散现象①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②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③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不停地运动形成的,并不是在宏观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分子的运动是分子自身具有的特性,与外界的作用无关。

拓展:从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扩散速度可知,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最剧烈,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最不剧烈,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在气体和固体之间。

(3)分子的热运动①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②温度越高,物质的扩散越快,分子运动越剧烈。

注意:任何温度下,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仅是运动速度不同而已。

不能错误的认为0℃以下的物质分子不会运动。

③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温度越高。

知识点3、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方法技巧:分子间作用力不直观,我们不能直接感受到它的存在,但它的特点与弹簧拉伸或压缩时表现出的力的特点相似,两者加以比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像这样的方法叫类比法。

(3)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的现象①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现象有:很多物体有一定的形状;在荷叶上,两滴水靠近时可自动合并为一滴水;固体很难被拉断;两块底面磨平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结合在一起等。

九年级十三章内能知识点

九年级十三章内能知识点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一、扩散:1、定义:不同分子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其实质是分子(原子)的互相渗透。

2、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也说明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

3、影响因素: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4、理解扩散现象①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的物质之间。

②不同物质只有相互接触时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③扩散现象是两种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

二、分子的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由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三、分子动理论1、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听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分子距离很小时,引力小于斥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稍大时,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很大时,分子间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小,可以忽略。

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状态的关系。

①固体中的分子距离非常小,相互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附近振动,所以既有一定的体积,又有一定的形状。

②液体中分子距离较小,相互作用力较大,以分子群的形态存在,分子可以在某个位置附近振动,分子群可以互相滑过,所以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有流动性,形状随容器而变。

③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每个分子几乎都可以自由运动,所以气体既没有固定的体积,也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充满能够达到整个空间。

④固体物质很难被拉伸,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的缘故;液体物质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原因;液体物质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的原因。

第二节内能一、内能:1、分子动能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因此分子具有动能;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其平均动能越大。

2、分子势能由于分子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存在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具有势能。

3、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第十三章内能 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内能    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物质的构成1、定义: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2、分子的大小:分子的直径很小,通常用10-10m为单位来度量。

(如:草叶上的一滴露珠中含有约1021个水分子。

)3、分子间有间隙:实验探究:将50ml的酒精倒入装有50ml水的试管中,试管颠倒几次,发现两者总体积小于100ml。

实验结论:分子间存在间隙,混合后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隙中,导致总体积变小。

扩散现象(二氧化氮棕红色)1、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实验:装空气的瓶子在上,装二氧化氮的气体的瓶子在下,中间一块玻璃板隔开。

整个装置不能倒放(防止重力对实验的影响ρ二氧化氮>ρ空气)现象:抽去玻璃板后两瓶气体颜色变得均匀。

结论:气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运动肉眼看不见,扫地时尘土飞扬不是分子运动)2、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子的热运动1、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影响因素: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2、类比法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物质三种状态分子结构特点分子动理论:1、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2、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第二节内能内能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单位:焦耳(J)各种形式的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3、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物体内能的改变1、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1)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够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Q),单位:焦耳(J)(2)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3)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热量损失,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即Q放=Q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内能【知识清单】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1)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2)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3)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3.分子的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温度越高。

4.分子之间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第二节内能1.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综合,叫做物体的内能,单位是焦耳(J).2.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

3.物体内能的改变方式有两种:热传递和做功。

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

第三节比热容1.比热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符号为c ,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2.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

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3.水的比热容比较大。

4.热量的计算公式Q=cmΔt。

【考点讲练】第一节分子热运动知识点1 物质的构成例1:把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混合后,总体积 100mL(选填大于、等于、小于),说明分子之间有.解析:水和酒精混合后,由于分子间有间隙,则水和酒精分子相互填补了对方的空隙,而使体积变小。

答案:小于,空隙.练习:1.常见的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人们通常以为单位来量度分子,分子(选填“能”或“不能”)用肉眼观察到。

知识点2 分子热运动例2:(2019贵港)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刮风时灰尘在空中飞舞B.酒精瓶盖打开可以嗅到酒精气味C.夏日的“荷城”贵港,荷花飘香D.在一杯热水中加盐,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咸了解析:A、刮风时灰尘在空中飞舞,是固体颗粒在空气中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

故A符合题意;B、酒精瓶盖打开可以嗅到酒精气味是酒精分子在空气中发生扩散现象的缘故,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B不符合题意;C、夏日的“荷城”贵港,荷花飘香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C不符合题意;D、在一杯热水中加盐,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咸了是盐分子在水中发生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A练习:2.由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引起的自然现象是()A.麦浪起伏 B.雾霭弥漫C.花香扑鼻 D.沸水翻滚3.如图所示,在气体扩散的实验中,玻璃板(填“上面”或“下面”)的瓶子装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瓶子装空气,在抽掉玻璃板后能够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

4.因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有关所以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知识点3 分子间的作用力例3:(2019新疆)用高强度钛材料做成的钛管很难被拽长,说明钛分子间()A.没有引力B.没有斥力C.存在引力D.存在斥力解析: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用高强度钛材料做成的钛管很难被拽长,表明分子间有引力。

答案:C练习:5.物质从气态变为固态时,分子间的作用力()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无法判断6.(2019绵阳)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其中,分子之间的斥力大小F斥随着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可知:分子之间斥力的大小()A.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B.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C.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D.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知识点4 分子动理论例4:(2019怀化)下列有关分子热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压紧的铅块能结合在一起。

表明分子间有引力B.墨水在热水中扩散的快,表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C.固体很难被压缩,表明固体分子间只存在斥力D.桂花飘香。

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解析:A、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所以压紧的铅块能结合在一起。

故A 正确;B、墨水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故B正确;C、固体很难被压缩,表明固体分子间只存在斥力;同时固体也难以被拉伸,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故C 错误;D、桂花飘香属于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D正确。

答案:C练习:7.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B.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C.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扩散现象不能在固体中发生8.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第二节内能知识点1 内能例1:对内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水中每个水分子都具有较大的内能B.0 ℃以下的水没有内能C.一杯水的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D.温度高的水的内能比温度低的水内能大解析:内能是物体的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单个分子没有内能之说,A选项错误;物体无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B选项错误;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C选项正确;温度高只能说明分子热运动的速度大,D选项错误。

答案:C练习:1.四只相同规格的烧杯中装有水,水量及其温度如下图所示。

关于四只烧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烧杯(a)中的水的内能大于烧杯(b)中水的内能B.烧杯(c)中的水的内能大于烧杯(d)中水的内能[来源:学+科+网Z+X+X+K]C.烧杯(a)中的水的内能大于烧杯(c)中水的内能D.烧杯(d)中的水的内能大于烧杯(c)中水的内能2.物体内所有分子由于而具有的动能,以及分子之间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名称是.知识点2 物体内能的改变例2:图中改变内能的方法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 )A.钻木取火B.用热水袋来取暖C.压缩气体做功D.克服摩擦做功解析:用热水袋取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其他三个选项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答案:B练习:3.物体的内能增加了,则()A.一定是它吸收了热量B.一定是对它做了功C.一定是它对外做了功D.可能吸收了热量,也可能外界对它做了功4.(2019毕节)下列现象中,利用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减小的是()A.来回弯折的铁丝温度会升高B.冬季用热水袋取暖C.冬天手接触冰块会觉得很冷D.自行车轮胎放气时,气门嘴处温度会降低5.物体内能的改变有两种方法,下列现象中内能的改变是哪一种方法。

(1)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会发热,是使气体内能改变。

(2)古代人类钻木取火,是做功使木头的内能改变。

(3)冰块在阳光下熔化成水是热传递使冰块的内能改变。

知识点3 内能、温度和热量的关系例3:(2019烟台)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C.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D.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解析:A、在晶体熔化或液体沸腾的过程中,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A错误;B、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若物体的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即发生热传递,也可能是由于其它物体对它做功造成的,故B错误;C、对于同一物体来说,其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故C正确;D、物体吸收了热量,物体内能增加,其也可能表现在体积的变化上,即不一定温度升高,故D错误。

答案:C练习: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B.温度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C.热量从热量多的物体向热量少的物体传递D.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7.(2019兰州)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量可以从内能少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多的物体B.0℃的冰水混合物内能为零C.水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和内能均不变8.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把零下10℃的冰块放在0℃的冰箱保鲜室中,一段时间后,冰块的内能会增加B.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锯条从木板吸收了热量D.我们不敢大口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较多第三节比热容知识点1 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例1:(2019南京)利用图示甲、乙装置(燃烧皿内燃料和烧杯内液体未画出),既可以比较不同液体的比热容,又可以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

要求仅根据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完成实验,则两个实验都需要控制相同的()A.液体种类B.燃料种类C.液体质量D.燃料质量解析: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应使用相同的热源,控制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相同时间内吸热相同,通过温度的变化来判断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根据控制变量法,要使用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后使相同质量的同种液体吸热,通过比较液体升高的温度,得出不同燃料放出热量的多少,故两个实验都需要控制相同的液体质量,ABD错误,只有C正确。

答案:C例2:根据表中的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水 4.2×103铝0.88×103煤油、冰 2.1×103干泥土0.84×103沙石0.92×103铜0.39×103 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可能相同B.在阳光照射下,干泥土比湿泥土升温慢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沿海地区比内陆地昼夜温差大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多解析:A、不同种物质比热容可能相同,如煤油和冰的比热容相同,此选项错误;B、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湿泥土的比热容比干泥土要大一些.在阳光照射下,由公式△t=可知,干泥土温度升高的更快.此选项错误;C、沿海地区水多;内陆地区水少、沙石多.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沿海地区昼夜的温差小.此选项错误;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由于铝的比热容比铜的比热容大,根据吸热公式Q=cm△t可判断,铝块吸收的热量多.此选项正确.答案:D练习:1.一段铁棒从中间切断后去掉一半,剩余的一半()A.质量、比热容都减半B.密度减半,比热容减半C.质量减半,比热容不变D.密度不变,比热容减半2.春天常有寒潮来临,在寒潮到来之前,为了保护秧苗不会冻坏,常常在秧田里多灌些水,这种做法是利用了()A.水的密度大B.水的比热容大C.水含有的热量多D.水善于传热3.南盘江是珠江水系的干流,我州境内的万峰湖便是在南盘江截流筑坝,使水位上升,水面变宽而形成的.万峰湖的建成对当地的气候调节起到一定作用,昼夜温差与冬夏温差均稍有减小,主要是因为水的大的缘故.4.(2019济宁)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通常有两种方案:方案一: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