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穿刺术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心包穿刺注意事项

心包穿刺注意事项心包穿刺是一种常见的心脏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但是在进行心包穿刺时需要特别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在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心包穿刺的注意事项。
首先,心包穿刺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
在手术前,医生和护士必须进行彻底的手部消毒,并佩戴无菌手套、口罩和帽子。
手术器械和巴氏刀应被自动清洗消毒器消毒,确保无菌。
术中必须使用无菌巴氏针和注射器,阻疫布喷雾机喷洒消毒药水。
其次,注意事项还包括对患者的全面评估。
在心包穿刺手术前,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了解,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
特别是要评估患者是否有凝血功能障碍、出血倾向、心脏瓣膜病变、心包囊厚度增加等情况。
这些因素会影响心包穿刺的安全性和手术结果。
另外,心包穿刺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手术过程中,医生和护士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在心包穿刺手术中,选择合适的穿刺点也很重要。
通常情况下,可以选择心包穿刺点位较少的肋间隙,例如第五肋间隙或第六肋间隙。
在选择穿刺点位时,需要注意避开肋间动脉和静脉,以减少血管损伤的风险。
此外,心包穿刺手术需要减少穿刺针在心脏上下活动的次数和深度,以减少心脏意外损伤的风险。
穿刺时,医生要保持稳定的手法,避免过度插针。
一旦穿刺针进入心腔,需要及时停止推进,以免刺伤心脏或其他重要血管。
另外,心包穿刺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感染状况。
手术后,患者需要留在监护室进行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心脏泵功能下降等并发症。
术后必要时进行抗感染治疗,以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
最后,心包穿刺手术后需要进行心包腔引流。
通过引流管将心包腔内的液体引流出来,以减轻心脏的压力。
在引流过程中,医生要注意引流管的位置和引流速度,避免引流管移位或堵塞。
如果引流过多或过少,都会对患者的心脏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心包穿刺是一种常见的心脏诊断和治疗方法,但在操作时需要特别注意一些事项。
心包穿刺术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心包穿刺术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1.心包穿刺术的适应症包括心包积液、心包填塞和心肌缺血等疾病。
2.在进行心包穿刺术之前,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心电图结果等。
特别要关注患者的出血倾向和血液凝结功能。
3. 在选择穿刺点位时要仔细考虑解剖结构。
一般情况下,选择第四到第五肋间的腋中线处或者第六到第七肋间的剑突下约1.5-2cm处。
4.在操作前,应告知患者心包穿刺术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取得患者的书面同意。
5.心包穿刺术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使用一次性消毒好的手套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6.在进行心包穿刺之前,要做好术中卧位控制和监测设备的准备工作。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心电、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等监测。
7.在穿刺点位皮肤消毒后,应进行局部麻醉。
常用的局部麻醉剂包括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等。
8. 使用穿刺针进行心包穿刺,穿刺针的长度一般为7-8cm。
穿刺时要注意与肋骨垂直,沿肋弓上下滑动,直到感到穿刺针已经进入心包腔。
9.通过穿刺针,可以采集心包积液样本进行病理学和细菌学检查。
此外,还可以用导管引流心包积液,缓解心包填塞的症状。
10.在穿刺过程中,要注意穿刺针的角度和深度,避免损伤心脏和其他重要结构。
同时要注意穿刺时的负压抽吸,以防止血液和空气进入心包腔。
11.在心包穿刺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如果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和心电图异常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穿刺,处理相关并发症。
12.心包穿刺术后应给予患者适当的抗感染治疗,并定期复查心包积液样本,以评估治疗效果。
总之,心包穿刺术是一种重要的操作技术,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医务人员在操作前必须详细了解患者情况,严格遵循操作规范,以确保手术安全。
同时,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及时处理。
心包穿刺术操作规范

心包穿刺术【适应症】1、抽液检查,以确定积液性质及病原。
2、大量积液有填塞症状时,放液治疗:化脓性心包炎穿刺排脓。
3、心包腔内注射药物。
【禁忌症】1、出血性疾病2、如抽出液体为血液,应立即停止抽吸,并严密观察有无心包填塞征象出现。
【准备工作】1、了解、熟悉病人病情。
2、与病人及家属谈话,交代检查目的、大致过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并知情同意书签字,并嘱患者穿刺时勿咳嗽或深呼吸。
3、器械准备:心包穿刺包、手套、治疗盘(棉签、消毒药品、胶布、局部麻醉药)。
如需心包腔内注射药物,应同时准备。
4、操作者熟悉操作步骤,戴帽子、口罩。
【操作方法】1、病人取半卧位。
2、可任选下述三个部位之一穿刺。
(1)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心浊音界内1~2cm 左右,沿第6肋骨上缘向背部并稍向正中线刺入。
如膈肌较低,可以从第6肋间刺入。
此法最常用。
(2)在剑突与肋弓缘所形成的夹角内,穿刺针与胸壁成30°角,向上穿刺可进入心包腔下部与后部。
(3)如心浊音或心影向右扩大较显著,可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刺入。
此法有伤及乳房内动脉之危险,故需特别谨慎。
3、常规皮肤消毒。
解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并检查穿刺包内器械(注意穿刺针是否通畅)铺无菌孔巾。
4、在穿刺点用2%利多卡因从皮肤至心包外层作局部麻醉。
5、用止血钳夹住穿刺针后的橡皮胶管,左手固定穿刺部位局部皮肤,右手持无菌纱布包裹的穿刺针,由麻醉部位刺入。
在心尖部进针时,应使针自下向上,向脊柱并稍向心脏方向缓慢刺入;在剑突下进针时,应使针与腹壁成30°~40°角,向上、向后并稍向左进入心包腔后下部。
待感到针头阻力消失时,则表示已穿过心包外层,并可见针头有与心脏搏动同步的震动,此时应固定穿刺针。
将30ml 注射器套于针座的橡胶管上,助手松开橡皮管上的止血钳,缓慢抽吸液体,当针管吸满后,先用钳子将橡皮管夹住,再取下针管以防空气进入。
6、将抽出液体分盛于两个试管中,以供检验。
标准心包穿刺术

标准心包穿刺术
简介
标准心包穿刺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脏和血管诊疗技术,用于获取心包腔内液体样本以进行诊断或治疗。
它是通过在胸壁上特定位置穿刺进入心包腔进行操作。
操作步骤
1. 准备工作:消毒手术区域,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巾包裹工具。
2. 定位:使用超声波成像等技术辅助定位心脏位置,特别是心包位置。
3. 局部麻醉:使用局部麻醉剂麻醉穿刺点,减轻患者疼痛。
4. 引导针穿刺:将引导针插入胸壁并引导到心包腔内。
5. 穿刺:在引导针引导下,使用针刺穿刺心包,并及时确认是否进入心包腔。
6. 抽取样本:通过穿刺针抽取心包腔内液体样本,将其收集到合适的中。
7. 结束操作:拔出针头,为穿刺点贴上敷料,观察患者有无不
适反应。
注意事项
- 操作过程中需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心率和血压。
- 在穿刺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心脏病史和可能的并发症风险。
- 抽取样本后,应及时将其送往实验室进行相应的检测。
- 在操作过程中,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以减小感染的风险。
可能的并发症
- 感染:穿刺操作会破坏皮肤屏障,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 血肿:穿刺针头插入心包腔时,血管可能会受到损伤导致出血。
- 心律失常:穿刺操作可能会对心脏产生一定的刺激,引发心
律失常。
结论
标准心包穿刺术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心脏和血管诊疗技术。
在进行该操作时,需要严格遵循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减小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对于需要进行心包腔内液体样本的诊断或治疗,标准心包穿刺术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心包穿刺技术及操作规程(标准版)

心包穿刺技术及操作规程心包穿刺技术是指用空心针穿入心包腔,抽取心包腔内液体,判断积液的性质和查找病原、解除压迫症状、排脓、进行药物治疗。
心包穿刺术在心脏破裂的诊断及缓解心脏压塞危及病情方面有重要意义,并能确定心包积液的性质或缓解大量心包积液引起的心脏压塞症状。
其目的是协助诊断,如了解心包积液性质,确定病因,结合智血流动办学检查可确定部分静脉压增高原因;用于治疗,如放液解除心脏压塞症状、心包内注射药物等。
【操作评估】1.评估患者无心包穿刺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症:①帮助诊断,明确积液的性质及其病因。
②缓解大量心包积液引起的心脏压塞症状。
③化脓性心包炎急需穿刺排脓者。
④向心包内注入药物。
(2)禁忌证:①慢性缩窄性心包炎。
②风湿性心包炎。
2. 评估环境是否清洁符合穿刺技术要求,调节室温,遮挡患者,检查穿刺部位皮肤有无损伤及感染,清洁局部皮肤。
3. 评估用物用物是否准备齐全,符合无菌要求,心包穿刺包(针栓按有胶管的胸腔穿刺针、5mL和50mL注射器、7号针头、血管钳、孔巾、纱布等)、手套、局部麻醉药、抢救车全套用物、标本检查试管、消毒用物一套、胶布或敷贴。
4. 操作者自身评估着装整洁符合无菌要求,熟练技术操作规程。
5. 评估患者(1)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做好解释工作,说明穿刺目的,做好解释安慰工作,争取患者主动配合,同时教会患者在穿刺过程中的配合注意点。
(2)胸部X线片、超声检查以了解积液情况,心电图检查,测血压,术前阿托品0.5mg肌内注射。
【实施步骤】1.核对医嘱,查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疾病性质、诊断,再次做好解释工作。
2. 患者取半坐位,常规消毒皮肤2次,待干,铺无菌孔巾。
3. 确定穿刺部位,一般穿刺点为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心浊音界内1~2cm,疑为感染性心包炎者选剑突与左肋缘交角进针,选择正确部位是穿刺成功的关键。
4. 戴手套,打开穿刺包,2%利多卡因或2%普鲁卡因(须做过敏试验)局部麻醉至心包壁层,穿刺针尾套有橡皮管,用血管钳夹闭。
完整版)心包穿刺技术操作规程

完整版)心包穿刺技术操作规程心包穿刺术操作规程目的:本文介绍心包穿刺术的操作规程。
心包穿刺术可以穿刺心包放液,解除心包填塞,对心包液进行常规、生化、细菌及细胞学检查,以明确病因。
同时,也可以心包内注入药物用于治疗。
适应症:1.确定心包积液性质;2.解除心包填塞;3.心包积脓的治疗;4.心包开窗的术前判断。
禁忌症:1.出血性疾病、严重血小板减少症及正在接受抗凝治疗者为相对禁忌证;2.穿刺部位有感染者或合并菌血症或败血症者;3.不能很好配合手术操作的患者。
用物准备:1.物品准备:基础治疗盘一套、心包穿刺包1个(内含:心包穿刺导管、套件含穿刺针、导丝、止血钳2把、纱布数块、孔巾1块、弯盘1个),50ml、10ml、2ml注射器各1支、无菌治疗碗一个、量杯一个、无菌手套2副、试管数支、心电监护仪及心肺复苏器械。
2.药品准备:需备心肺复苏药物,阿托品、多巴胺、局麻药,2%利多卡因。
操作程序:1.术前宜行X线及(或)超声检查,以便决定穿刺部位及估计积液程度;积液量少者不宜施术。
2.选择适宜体位,如从心尖部进针常取坐位;如选择剑突下进针常选斜坡卧位,腰背部垫枕。
3.嘱患者于术中勿咳嗽或深呼吸,必要时术前可给予适量的镇静剂。
4.常用穿刺方法有下列二种:①心前区穿刺,于左第5、第6肋间隙心浊音界内侧进针,向后、向内指向脊柱方向刺入心包腔。
穿刺针尖入皮下后,助手将注射器与穿刺针后的橡胶管相连接,并抽吸成负压,当穿刺针入心包腔后,胶管内立即充满液体,此时即停止进针,以免触及心肌或损伤冠状动脉;②胸骨下穿刺于胸骨剑突与左第7肋软骨交界处之下作穿刺点,穿刺方向与腹壁成45°,针刺向上、后、稍向左而入心包腔的后下部。
其余操作同上。
有条件可在超声指导下进行。
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
2.术中严密心电、血压监护。
3.抽液速度宜缓慢,防止空气进入心包内。
4.首次抽液量以100ml左右为妥,以后每次抽液300~500ml,以免抽液过多引起心脏急性扩张。
心包穿刺术护理常规

心包穿刺术护理常规术前准备:1.了解患者的病史和手术指征,包括过敏史、出血倾向、疾病情况等。
2.确认患者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过必要的术前评估。
3.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药物,包括心包针、注射器、针头、消毒剂、无菌手套、手术巾等。
4.清洁手术室,确保环境卫生。
术中操作:1.告知患者手术内容和注意事项,解除其紧张情绪。
2.选择适当的穿刺点,常见点位有胸骨左缘第三肋间、左腋中线第四肋间等。
根据患者体型,有时需要进行超声引导。
3.采用无菌操作,穿刺前先消毒穿刺点,并用无菌巾将周围清洁干净。
4.用无菌手套穿刺,穿刺角度约为15度。
慢慢推进心包针直至心包腔内,出现渗出液体。
5.抽取所需液体,同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
6.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持通气畅通,避免突然压迫心脏和大血管。
7.操作完毕后,慢慢拔出心包针,同时注意止血,用无菌纱布进行压迫。
术后护理:1.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心率、血压、呼吸等。
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检查穿刺点,观察有无血肿、渗血、红肿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定期观察心电图,监测心律和ST段变化,及早发现心包填塞等并发症。
4.安排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有无胸痛、呼吸困难、窒息等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建立患者病情记录表,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和术后观察结果。
6.指导患者术后体位,避免活动过度,避免剧烈咳嗽,以减少刺激和压力。
7.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避免食用高盐、高脂和刺激性食物,以控制液体积聚。
8.定期复查心包积液情况,及时提供治疗措施,如必要可进行再穿刺或引流术。
总结:。
心包穿刺技术

适应症:原因不明的大量心包积液,有心脏压塞症状需进行诊断性或治疗性穿刺者。
禁忌证:以心脏扩大为主而积液量少的病人。
方法:1、体位病人取坐位或半卧位,以清洁巾盖住面部。
2、选取穿刺点,仔细扣出心浊音界,选好穿刺点。
目前,多在穿刺术前采用心脏超声定位,决定穿刺点、进针方向和进针距离。
通常采用的穿刺点为剑突与左肋弓缘夹角处或心尖部内侧。
3、常规消毒局部皮肤,术者及助手均戴无菌手套、铺洞巾。
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4、术者持穿刺针穿刺。
进针时应使针体与腹壁成30-40度角,向上、向后并稍向左刺入心包腔后下部。
选择心尖部进针时,根据横膈位置高低,一般在左侧第5肋间或第6肋间心浊音界内2.0cm左右进针,应使针自下而上,向脊柱方向缓慢刺入。
也可在超声引导下确定穿刺点位置及穿刺方向。
穿刺过程中感觉到针尖抵抗感消失时,提示穿刺针已穿过心包壁层,如针尖感到心脏搏动,此时应退针少许,以免划伤心脏。
5、术者确认穿刺针进入心包腔后,助手立即用血管钳夹住针体并固定其深度,并沿穿刺针腔送入导丝,退出穿刺针,扩张管扩张皮肤。
沿导丝置入引流管,退出导丝,根据引流效果,适当调整引流管角度及深度,以保证引流通畅。
6、固定引流管,接引流袋,缓慢引流,记录引流的液体量,并取一定量的标本送检。
7、根据病情需要决定引流管保持时间。
注意事项:1、严格掌握适应证2、术前须进行心脏超声检查3、术前应向病人作好解释穿刺过程中切勿咳嗽或深呼吸。
穿刺半小时前可服地西泮10mg或可待因30mg。
4、麻醉要完善以免因疼痛引起神经源性休克。
5、第一次抽液量不宜超过100-200ml,重复抽液可逐渐增至300-500ml。
抽液速度要慢,如过多过快,会使大量血液回心而导致肺水肿。
6、如抽出鲜血,应立即停止抽吸,并严密观察有无心脏压塞症状出现。
7、取下空针前应夹闭引流管,以防止空气进入。
8、术中、术后均需密切观察呼吸、血压、脉搏等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包腔穿刺术之袁州冬雪创作
心包腔穿刺术(pericardiocentesis)指用空心针穿入心包腔,抽取心包腔内液体,断定积液的性质和查找病原、消除压迫症状、排脓、停止药物治疗.
[适应证]
1.大量心包积液出现心脏压塞症状者,穿刺抽液以消除压迫症状.
2.抽取心包积液协助诊断,确定病因.
3.心包腔内给药治疗.
[忌讳症]
1.出血性疾病、严重血小板减少症及正在承受抗凝治疗者.
2.拟穿刺部位有感染者或合并菌血症或败血症者.
3.不克不及很好配合手术操纵的患者.
[术前准备]
1.药品,2%利多卡因及各种抢救药品.
2.器械,5ml注射器、50ml注射器、22G套管针、胸穿包.如行持续心包液引流则需要准备:穿刺针、导丝、尖刀、扩皮器、外鞘管、猪尾型心包引流管、三通、肝素帽2个、纱布等.
3.心电监护仪、除颤器.
4.术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协助确定部位、进针方向与
深度.同时丈量从穿刺部位至心包的间隔,以决议进针的深度.
5.开放静脉通路.
6.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目标及方法,消除严重情绪.
7.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操纵要点]
心包穿刺术
1.患者一般取坐位或半卧位,吐露前胸及上腹部,用清洁布巾盖住脸部后,仔细叩出心浊音界,选好穿刺点.选积液量最多的部位,但应尽能够使穿刺部位离心包最近,同时尽能够远离、防止损伤周围脏器.需要时可采取心脏超声定位,以决议穿刺点、进针方向和进针的间隔.穿刺点通常采取剑突与左肋弓缘夹角处或心尖部内侧.
2.术者及助手戴帽子口罩,惯例消毒部分皮肤后,穿无菌手套,铺好无菌洞巾.根据穿刺点和穿刺方向,用2%利多卡因从皮肤至心包壁层作逐层部分麻醉.
3.术者将连于穿刺针的橡胶皮管夹闭,持穿刺针在选定且局麻后的部位穿刺,详细方法①剑突下穿刺:剑突与左肋弓夹角处进针,针体与腹壁成30°~40°角,向后、向上并稍向左侧,刺入心包腔下后部.②心尖部穿刺:如果选择心尖部进针,在左侧第5肋间心浊音界内2.0cm左右进针,穿刺针自下而上,向脊柱方向缓慢刺入心包腔.③超
声定位穿刺:沿超声确定的穿刺点、穿刺方向和穿刺深度进针.穿刺过程中如果感觉到针尖抵抗感突然消失,提示穿刺针已穿过心包壁层,如果针尖同时感到心脏搏动,此时应退针少许,以免划伤心脏和血管,同时固定针体;若达到丈量的深度,仍无液体流出可退针至皮下,略改变穿刺方向后再试.
4.术者确定穿刺针进入心包腔后,助手将注射器接于橡皮管上,放开钳夹处,缓慢抽液,当针管吸满后,取下针管前,应先用止血钳夹闭橡皮管,以防空气进入.记录抽液量,留标本送检.抽液完毕,拔出针头或套管,覆盖消毒纱布,压迫数分钟,并以胶布固定.
5. 若需行心包积液持续引流,术者确定穿刺针进入心包腔后,由助手沿穿刺针送入导丝,术者退出穿刺针,尖刀稍微切开穿刺点皮肤.然后,沿导丝置入扩大管,捻转前进,以扩大穿刺部位皮肤及皮下组织,再退出扩大管.最后,沿导丝置入心包引流管后撤出导丝,观察引流效果,需要时可适当调整引流管深度及位置,包管引畅通畅.固定引流管后接引流袋,缓慢引流并记录引流的液体量,同时取一定量的标本送检.引流管的坚持时间根据病情需要决议.病情稳定后,可拔出引流管,盖消毒纱布并压迫数分钟,用胶布固定.
[并发症及处理]
1.肺损伤、肝损伤:术前采取超声心动图定位,选择合适的进针部位及方向,谨严操纵,缓慢进针,防止损伤周围脏器.
2.心肌损伤及冠状动脉损伤:选择积液量多的部位,并尽能够地使穿刺部位离心包最近,术前用超声心动图定位,丈量从穿刺部位至心包的间隔,以决议进针的深度,同时谨严操纵,缓慢进针.
3.心律失常:穿刺针损伤心肌时,可以出现心律失常.术中应缓慢进针,注意进针的深度.一旦出现心律失常,当即后退穿刺针少许,观察心律变更.操纵过程中注意心电、血压监测.
4.感染:严格遵守无菌操纵,穿刺部位充分消毒,防止感染.持续心包引流的患者需要时可酌情使用抗生素.
[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心包穿刺术的适应证.由于心包腔穿刺术有一定的危险性,应由有经历医师操纵或指导,并在心电、血压监护下停止穿刺.穿刺及引流过程中要紧密亲密观察患者症状和生命体征变更.
2.心包穿刺术前须停止心脏超声检查,以确定积液量大小、穿刺部位、穿刺方向和进针间隔,通常选择积液量最大、距体表最近点作为穿刺部位.如果能在超声显像引导下停止心包腔穿刺抽液,则更为准确、平安.
3.术前向患者作好诠释工作,消除其顾虑,嘱患者在穿刺过程中不要深呼吸或咳嗽.
4.部分麻醉要充分,以免因穿刺时疼痛引起神经源性休克.
5.穿刺过程中若出现期前收缩,提示能够碰到了心肌;要及时外撤穿刺针,观察生命体征.
6. 抽液速度要慢,首次抽液量不宜超出100~200m1,重复抽液可增到300~500m1.如果抽液速度过快、过多,短期内使大量血液回流入心脏有能够导致肺水肿.
7.如果穿刺时抽出血性液体,要注意是否凝结,血性心包积液是不凝结的,如果抽出的液体很快凝结,则提示损伤了心肌或动脉,应当即停止抽液,严密观察有无心脏压塞症状出现,并采纳相应的抢救措施.
8.取下引流管前必须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
9.心包穿刺术的术中、术后均需紧密亲密观察呼吸、血压、脉搏等的变更.
10. 为了防止合并感染,持续引流时间不宜过长.如果需要长期引流,应思索行心包开窗术等外科处理,并酌情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