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方案(服装)

专业建设方案(服装)
专业建设方案(服装)

(四)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建设项目

(一)服装设计与工艺重点专业建设项目

1、项目现状

(1)服装制造行业发展背景及现状。

纺织服装业是惠州市三大经济支柱之一。区域经济的发展资料显示,目前,惠州现有纺织服装企业2000多家,从业人员约30万人,拥有一批全国和全省著名服装品牌,还有一批生产港、澳、台和国外著名品牌服装的大中型企业。但服装从业人员普遍素质不高,掌握技术的工人十分缺少,我市的服装设计、跟单和销售人员缺口近23000人。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是我校的省重点建设专业,在学校目标导向行动教学模式和“工学结合四环模式”的基础上,借鉴澳大利亚服装院校先进的课程开发模式,依托珠三角地区密集的服装制造产业群优势,提出“与品牌对接、与服装产业链对接”的专业建设思路,探索“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通过结合香港知名品牌真维斯和惠州本土培育的国内著名品牌“富绅”的产品开发销售流程,构建与之相应的课程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使毕业生在服装品牌设计、服装材料与工艺、服装市场营销、终端卖场陈列与规划、服装展示、品牌推介与售后服务等方面形成就业新优势。

目前,本专业毕业生在服装工艺制作、服装设计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取得服装定制工中级技能证书的比例约为95%,毕业后在对口专业岗位上的就业比例约为90%,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约为90%以上。

(2)现有基础。

实训设备:2002年,我校开始创办“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2009年,被列为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建设专业,2010年,被列为广东省中职教育专项资金重点建设实训室。

2002年我校被省教育厅认定为“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实训中

心”。目前,我校是惠州市实训场地最大、实训设施设备最完备的中职学校。我校拥有两幢实训大楼,建筑面积共15440平方米,现有实训室57个。我校还在惠州市仲恺高新区设有占地三万多平方米以服装工艺、汽车维修、数控模具为主的“惠州商业学校工业实训中心”。其中的服装实训室建筑面积为1000多平方米,建有服装CAD 设计实训室、纸样打板室、服装缝纫车间等实训区域,各实训室设施设备齐全,各实验、实训场所室内布局合理,面积和主要实验、实训设备符合本专业设置标准要求。目前本专业教学设备总值达300万元,还获得了广东省支持中职学校重点实训室100万的专项建设资金,能较好的满足学生进行服装基本技能的实训教学需要。

师资情况:本专业现拥有一支在年龄、学历和职称等方面结构较为合理、教学与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目前服装专业教师共16人,本校在职教师13人,外聘教师3人(均为高级职称),本科学历16人,全部达标;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8人,双师型教师9人,实习指导教师4人。形成了具有较强教学与科研能力的专兼职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全部教师均考取职业指导师与心理咨询师资格。至2012年底,我校将引进高级职称服装专业教师11人,其中服装工程方向8人,服装设计方向3人,使我校服装专业教师总人数达到18人以上。同时新增实训指导教师5人。

2、项目建设目标及重点

(1)建设目标。

在学校目标导向行动教学模式和“工学结合四环模式”的基础上,借鉴澳大利亚服装院校先进的课程开发模式,依托珠三角地区密集的服装制造产业群优势,提出“与品牌对接、与服装产业链对接”的专业建设思路,构建与之相应的课程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建成拥有丰富优质教学资源的全国示范专业。

(2)建设重点。

探索在校办工厂接订单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生

产训练和顶岗生产实习,强化职业素质培养和职业技能训练,探索项目流程教学模式改革,深化、细化专业课程建设,构建课程教学体系,提高服装专业实训中心建设水平,形成能够共享、具有辐射示范作用的服装专业的优质教学资源。依托学校师资队伍培养体系和教师教学资源中心,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现代服装专业技术人才。

(3)建设突破口。

继续以目标行动导向教学建设为突破口,以“与品牌对接、与服装产业链对接”为切入点,进一步发挥服装专业实训中心、校企合作的产学合作中心等集理论教学、技能训练、职业素质训导、生产服务于一体的功能,构建基于项目流程教学模式的课程体系,完成重点专业建设任务。

3、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在本专业建设中,通过实施工学结合“四环一体”教学模式,不断提升毕业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为惠州及珠三角地区服装行业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技能型服装人才。

(1)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目前,服装专业实训中心共拥有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室、服装CAD 设计室、纸样打板实验室、服装工艺缝制车间20间。今后,本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将主要围绕服装工艺和设计的发展趋势,在原有条件基础上提高实训设备的技术含量,增加设备数量,提高实训基地的专业教学水平、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提升服务社会的技术能力。重点建设服装工艺车间和设计室,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1)服装工艺车间建设。在原有梭织车间实训设备基础上,至2012年底,增加140台衣车(包括特种衣车);增加一个针织车间;新增2个CAD设计室,增加一个服装表演厅和展示厅。并要求各实验、实训场所室内布局合理,面积和主要实验、实训设备符合本专业设置标准要求。

(2)师资队伍培养

1)师资培养目标。通过“四维师资”培养培训工程,建设一支满足示范专业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在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培养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建设一支兼职队伍,具体见下表:

2)师资培训方法。依托学校十大学习平台、“名师培养工程”和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与学习、专业教师赴欧美国家学习考察,着力打造具备“教师资格、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和职业指导师”资格的“四维师资”,专门培养“德识艺”三馨的学习型师资队伍,以适应行业发展的最高要求。

3)项目载体。选派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参加国家或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学历培训、到企业挂钩实践、参加各种资格考试等。

(3)核心课程改革

服装专业是一种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综合性专业,要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以强化服装技能训练为基础,以培养毕业生素质为基础,以关键能力为本位,适应职业岗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来构建本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模块化:专业设置一个共同的教学计划,下设“纸样制作”、“车缝工艺”、“服装设计”、“服装管理”、“素质教育”等模

块,每一模块与企业相关岗位的技能相适应。

2) 课程设置精细化:按目标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要求,调整基础与专业课的比例,将文化素养教育融入相关专业课教学中;精减专业基础课,如将《服装品质管理》与《服装生产管理》合并为《服装企业管理》;增加专业模块课,如纸样课、车缝课等;使学生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其它非核心课程尽量综合化。重视因材施教和个性发展,尽可能及时反映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

3)课程设置紧扣专业培养目标,满足行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一方面,课程能满足行业多岗位转换甚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课程能使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

4)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保证理论和实验课教学学时两者之比约为1:1。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强调工作岗位的真实性,生产实习以十周为限,毕业实习以一学期为限。

4、项目建设投入预算表

1)2011年项目建设投入预算表

2)2012年项目建设投入预算表

2012年项目建设投入预算表

3)2013年项目建设投入预算表

2013年项目建设投入预算表

5、项目建设进度表

我始终相信,时光会证明每天不管多晚多累都坚持在自己脸上涂抹半小时是正确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