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综合实践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刚走进校门,他们对学校所有的感觉都是新鲜的,更希望学校生活能带给他们更有趣、更有意义的事情。
这个年龄的孩子玩心还是很重,对待学习没有一定的认识,只是年龄到了该上学了,并没有觉得应该多学点知识,所以实践课一方面要带领孩子走进有趣的活动中,另一方面要教育孩子形成正确的规范和习惯。
二、指导思想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三、教学目标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具体为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四、基本要求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
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习惯的偏重知识接受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
由于研究性学习涉及的学习内容大多来自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于问题解决过程中。
3、注重过程。
淡化知识目标,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大特色。
小学一年级(上册)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上册)实践活动教学计划小学一年级(上册)实践活动教学计划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小学一年级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时间安排本教学计划将在小学一年级的第一学期进行,每周安排一次实践活动,共计10次。
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1. 科学实验活动:通过简单的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和实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例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实验水的状况变化等。
2. 手工制作活动:通过手工制作,让学生锻炼手部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例如,制作纸飞机、折纸动物等。
3. 团队合作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例如,进行团队游戏、拼图比赛等。
4. 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学生到室外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自感受和观察自然环境。
例如,参观动物园、植物园等。
5. 社区服务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社区服务活动,培养他们的公益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参与社区清洁活动、为老人送礼物等。
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1. 实践导向: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并动手实践。
2. 学生主导:尊重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在活动中发挥主动性。
3. 观察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提高情况。
教学资源和支持1. 实验器材和材料:准备适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科学实验器材和手工制作材料。
2. 教学指导书:编写教学指导书,提供给教师参考和学生学习。
3. 安全保障:确保实践活动的安全性,制定安全操作规范,并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人员。
总结通过本教学计划的实践活动,小学一年级学生将能够锻炼动手能力、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这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2017-2018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2017-2018第一学期教学计划一年级语文一、学期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按照主题单元编排学习内容,再“我上学了”之后,安排了2个识字单元、2个汉语拼音单元和4个课文单元。
教科书的开篇,从学生视角出发,以“我上学了”为主题,采用参与式和体验式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汉语拼音共2个单元13课,拼音与识字学词整合设计、同步进行。
识字的编排遵循识写分流、多识少写,全册要求认识300个常用字,要求会写100个字。
4个课文单元大体围绕“自然”“想象”“儿童生活”“观察”等主题编排,14篇课文。
(三)、教学措施1、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吃透新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3、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教材优美的情境图,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语文和儿童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5、设立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开展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6、认真批改每课作业,及时作好反馈、小结。
7、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导优辅差。
8、变学会为会学,教给学生学习的灵活方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尽量注重教材和整合,整体地运用教材,并力求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整单元备课,在备课时注重单元内每个教点的联系。
9、识字教学遵循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之下,使他们能够尽早阅读。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将已经学过的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认记生字的学习当中。
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积极提倡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一起玩识字、组词的游戏或一同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
10、重视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要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
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上册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

上册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目标本教学方案的目标是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促进一年级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通过简单策略和无法律纠纷的方式,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实践和创造。
教学内容1. 自然科学实践活动: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学生了解基本的自然科学概念和原理。
例如,进行种子发芽实验、天气观察等活动。
2. 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和体验社会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环境和社会规则。
例如,参观消防局、超市等,体验购物、排队等社会行为。
3. 艺术实践活动: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例如,创作手工艺品、绘制简单的素描等活动。
4. 健康实践活动:通过体育运动、食品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身体健康意识和生活技能。
例如,进行晨练、制作简单的健康餐点等活动。
教学方法1. 观察实践法:通过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例如,观察昆虫生长过程、观察天气变化等。
2. 体验实践法: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并从中研究。
例如,参与社区义务清洁活动、亲自制作食物等。
3. 创造实践法:通过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例如,设计并制作自己的手工艺品、创作简单的故事等。
教学评估1. 观察记录: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记录学生的实践情况。
2. 作品展示: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展示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研究和成长。
3. 口头表达:学生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分享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研究。
教学资源1. 自然科学实践:种子、土壤、昆虫标本等。
2. 社会实践:社区、消防局、超市等。
3. 艺术实践:绘画纸、画笔、彩色笔等。
4. 健康实践:体育器材、食材等。
注意事项1. 确保实践活动的安全性和适应性,避免可能的风险和伤害。
2. 鼓励学生的参与和创造性思维,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3. 教师应提前准备好所需的教学资源,并对实践活动进行充分的规划和组织。
4.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践活动的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滨河小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在安宁区教育局的领导下,我校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逐渐成熟。
本着为孩子的成长搭建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打造良好的书香校园,为实现素质教育再做新的探究。
结合本学期开展的工作以及学生的素质养成教育情况,特制订本次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贯彻十九大精神,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在兰州市“情境教育”的引领下,结合我校校风“言行之美,明德至善。
”本着“体验生活、参与合作、个性发展、健康阳光”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生活实践中感受劳动的快乐,从班级活动中体会参与合作的意义。
为每个孩子提供实践的机会,展示自我的舞台,积极成长的平台。
二、活动目标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打开学生的思维,训练动手能力,培养观察、交流、参与、交流、创新等综合能力,落实素质教育。
1、通过参加班级劳动,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渗透班集体责任感,增强主人翁意识。
2、通过积极组织班级活动,懂得参与集体活动的重要。
明白每一次成功都需要认真对待,积极准备。
在成败面前,学会自我心理调节。
3、通过“多多体验馆”的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不同角色,从而理解社会不同职业,增强社会的和谐。
三、活动实施领导小组为促进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学校成立综合实践活动实施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全校综合实践活动总体规划、指导,实践活动的组织、过程的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的事务。
总负责:苏彦芳校长总协调:李晓霞副校长一年一班:陈珊珊孔睿智一年二班:任平孙焱鑫二年级:张娴杨丹青三年级:王莹代佩珍四年级:刘小宏张宙人五年一班:吴莲泽张玉翠五年二班:白炳俭赵小霞六年级:刘萱张继军以上班主任负责写班级活动方案并组织班级活动,配班老师负责美篇制作及活动总结。
宣传报道:朱银萍安全保障:朱雅萍四、时间安排2018年1月2日、1月3日、1月4日。
一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一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基本常识和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社交礼仪:学生将研究基本的社交礼仪,如问候、介绍、致
谢等,以提高他们在社交场合的素质。
2. 环境保护:学生将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研究如何保护环境。
3. 生活安全:学生将研究基本的安全知识,如火灾逃生、防盗
防骗等,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4. 交通安全:学生将了解交通规则和交通安全知识,研究如何
安全地使用交通工具。
5. 常见急救知识:学生将研究基本的急救知识,如心肺复苏、
止血等,以提高他们的自救能力。
教学方法
1. 观察法:通过观察、体验,让学生深入了解生活中的常识和
技能。
2. 实践法: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技能和知识。
3. 互动法:通过互动,让学生在合作中研究、交流和合作。
教学评价
1. 学生自评:学生将根据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以促进其
自我认识和自我提高。
2. 教师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以了解学生的
研究情况和进步情况。
3. 同伴评价:学生将互相评价,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一年级部上学期工作计划

2017-2018学年一年级部上学期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提高学生学习与生活综合素质能力为核心,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坚持爱生教育、关注学生习惯养成与现实发展,体现“和谐、有序、民主、上进”的集体精神,陪伴学生阳光下入学、快乐中成长。
二、基本概况小学一年级部拟安排15名语、数、英教师,其他学科教师10余名,计划引进全职外语并配以专职教学助理。
其中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占四成,新教师占两成,这是一支新老搭配、实力均衡的教师队伍,能肩负重任、完成好新生的教育工作。
预计有学生392人(公费班教委的最后名单确定,还在进程中),共10个教学班,其中1个全寄宿班,2个公办班。
除从校内预科班直升外,还有其他多元渠道按升学规则升入一年级,孩子刚从学前班或幼儿园结束幼儿学习生活,好奇心强,独立自主能力较弱,需要精心规划“基于儿童”的系列教育安排。
三、具体工作目标及重点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完成学校各部门布置的工作,配合学科开展教学研究,创新“基于儿童”“把儿童当儿童”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创建团结、和谐、文明并突显专业强势的年级部。
1.全面推进“四个一工程”。
让学生“有一个好习惯、有一副好口才、书一手好字、写一篇好文章”,公费班要坚定执行教育规定的课程,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民办班要增设“写字课”、“写作课”及外教学科课程,从“表达与表演”、“自由与建造”二大儿童天赋与本能出发,正确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2.以“项目管理模式”,重点推进以下工作:(1)新生入学工作标准化,(2)常规管理规范化,(3)“书香年级”、“爱心年级”及文化养成项目,(4)“友好小伙伴”项目,(5)综合素质活动,(6)创新文明礼仪及习惯、规训模式,(7)加强校园安全卫生教育,(8)打造共建式家校合作。
四、主要教育措施1.做好新生入学工作为了让学生和家长更好的了解学校的管理,做好开学前准备,小一年级计划在开学前(8月30日),利用半天的时间面对学生和家长开展幼小衔接工作,为9月1日正式开学做好准备。
小学一年级(上册)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上册)实践活动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良好的研究惯。
二、教学内容1. 语文实践活动- 拼音拼读:通过游戏、歌曲等形式,让学生巩固拼音知识,提高拼读能力。
拼音拼读:通过游戏、歌曲等形式,让学生巩固拼音知识,提高拼读能力。
- 识字写字:通过看图写字、词语接龙等活动,让学生增加识字量,提高写字能力。
识字写字:通过看图写字、词语接龙等活动,让学生增加识字量,提高写字能力。
- 阅读理解:通过故事分享、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通过故事分享、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2. 数学实践活动- 数字认知:通过数字游戏、数数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巩固数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数字认知:通过数字游戏、数数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巩固数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 几何图形:通过图形拼接、绘制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和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
几何图形:通过图形拼接、绘制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和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
- 解决问题:通过生活情境模拟、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通过生活情境模拟、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综合实践活动- 自然科学:通过观察自然、实验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自然科学:通过观察自然、实验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 社会科学: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观念。
社会科学: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观念。
- 艺术审美: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艺术审美: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采用游戏化、情境化、合作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研究,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刚走进校门,他们对学校所有的感觉都是新鲜的,更希望学校生活能带给他们更有趣、更有意义的事情。
这个年龄的孩子玩心还是很重,对待学习没有一定的认识,只是年龄到了该上学了,并没有觉得应该多学点知识,所以实践课一方面要带领孩子走进有趣的活动中,另一方面要教育孩子形成正确的规范和习惯。
二、指导思想
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三、教学目标
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具体为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四、基本要求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
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习惯的偏重知识接受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
由于研究性学习涉及的学习内容大多来自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于问题解决过程中。
3、注重过程。
淡化知识目标,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大特色。
从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两方面来看,注重学习者对过程的参与和在过程中的表现,都应是研究性学习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
对研究性学习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目的,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是成功。
4、强调开放。
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过程、评价诸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为师生自主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
5、重视师生互动。
研究性学习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将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接受教师发出的指令。
在开放的情境中,师生将共同作
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实施主体,依赖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交互过程中共同构建课程的内容,设计实施的方案,完成课程的评价。
五、教学重点、难点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形态,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的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它与其他课程领域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
为了增强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本学期,教学重点是:
1、与读书活动整合
2、与语文教材的实践活动结合
3、走进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