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流行性感冒--教案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育活动教案《预防流行性感冒》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育活动教案《预防流行性感冒》教案名称:《预防流行性感冒》课时安排:1课时年级:幼儿园小班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流行性感冒的基本知识,知道流感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2. 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惯,提高预防流感的意识。
3.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了解流行性感冒的基本知识。
2. 学会预防流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惯。
2. 提高幼儿预防流感的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流感知识PPT、流感预防宣传册、洗手液、纸巾等。
2. 环境准备:干净、整洁的教学环境。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5分钟)1. 利用流感知识PPT,向幼儿介绍流感的概念、症状和传播途径。
2.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流感的了解和经历。
二、活动展开(10分钟)1. 讲解预防流感的方法,如:勤洗手、戴口罩、保持良好的作息等。
2. 带领幼儿进行洗手示范,讲解洗手的正确步骤。
3. 发放流感预防宣传册,让幼儿带回家与家长一起。
三、活动巩固(10分钟)1.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学会的预防流感的方法。
2. 邀请幼儿上台演示预防流感的行为,如:正确洗手、戴口罩等。
四、活动总结(5分钟)1. 总结本次活动的重点内容,强调预防流感的重要性。
2. 鼓励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惯,提高预防流感的意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流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预防流感的方法。
但在活动中,部分幼儿对流感的认识仍较模糊,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
同时,要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惯,提高他们的健康素养。
在活动组织方面,要注意时间的分配,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
2024年预防流感教案

2024年预防流感教案2024年预防流感教案1(约2703字)1、传染病——流感及相关知识。
2、学会如何预防流感,进行相关知识的了解。
3、让学生了解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等等,使学生们懂得了只有好的、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学习。
增长学生的卫生知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一、热身“让我帮你揉揉肩,让我帮你捶捶背”。
让同学们放松,并懂得锻炼身体,保持身心健康。
师:同学们,春季是最容易感冒的季节,现在,我们班已经有好多同学都感冒了,所以同学们应多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
今天我们就召开一次预防流感主题班会,是:“我健康,我”。
出示课件。
二、小医生上场。
师:同学们,流感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估计很多同学却不是非常了解。
为了同学们的身体健康,为了同学们能更好地照顾自己,为了同学们能更好地预防流感,今天我特意为大家请到了小赵医生,她将为我们介绍更多流感的知识。
小医生:各位同学,我是小赵医生。
听老师说我们很多同学都感冒了。
所以,今天我特抽来这里为大家谈谈关于感冒的很多问题。
(让曾经有过感冒或正患流感的同学举手他们的各种症状及感受。
)1、流感及传播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你们的种种症状表明了你们都患了流行性感冒,我们简称“流感”、它是一种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天气多变,时暖时寒,气候仍然寒冷、干燥,人们经历了一个漫冬天,当春季来临时,人体内环境很难一下子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人体的免疫力相对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趁机而入。
流感病毒可以借助空气传播,如当患者在咳嗽、打喷嚏、甚至大声说话时,会将病毒扩散到周围的空气中,形成的细小飞沫传播。
另外,患者接触过的物体表面也会附着病毒,而人在接触这些物体表面后,再用手触摸鼻子、眼睛、嘴也会造成感染。
所以,它传染性是比较强的。
2、流感的主要症状发病突然、高烧(39度以上)、畏寒、头痛、无力、喉咙发炎、肌肉酸痛、干咳、打喷嚏,鼻塞和流鼻涕等。
预防流行性感冒教案

预防流行性感冒教案教案标题:预防流行性感冒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流行性感冒的病因、传播途径和症状。
2. 掌握预防流行性感冒的基本方法和措施。
3.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健康意识。
教学内容:1. 流行性感冒的定义和病因。
2. 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
3. 流行性感冒的症状和并发症。
4. 预防流行性感冒的基本方法和措施。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流行性感冒的症状和影响,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知识讲解:2. 介绍流行性感冒的定义、病因和传播途径。
强调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等方式传染给他人。
活动设计:3.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列举预防流行性感冒的基本方法和措施。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案例分析:5. 给学生提供一些流行性感冒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传播途径和可能的预防措施。
知识总结:6.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案例分析进行总结,强调预防流行性感冒的重要性和方法。
课堂练习:7.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于预防流行性感冒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作业布置:8.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预防流行性感冒的小短文,包括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等内容。
教学反思:9.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检查学生对于流行性感冒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展示流行性感冒的症状和影响。
2. 流行性感冒预防方法和措施的案例。
3. 预防流行性感冒的练习题。
4. 课堂笔记和作业纸。
教学评估:1.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2. 学生在练习题中的完成情况。
3. 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内容。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通过参观医院、卫生院等场所,了解防控流行性感冒的实际措施。
2. 组织学生进行流行性感冒的宣传活动,提高学校和社区的健康意识。
教案撰写完成后,建议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特点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
小班教案预防流行性感冒

小班教案预防流行性感冒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流行性感冒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和咳嗽礼仪;了解流感疫苗的作用和接种时间。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卫生习惯,预防流感;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健康的重视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流行性感冒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难点:流感疫苗的作用和接种时间。
三、教学准备教学内容:PPT、教案、绘本、洗手液、咳嗽纸巾、流感疫苗宣传资料等;教学环境:教室、洗手间;教学方法:讲授、示范、讨论、实践;教学人员:教师、学生、家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流感病毒传播的视频,引导学生讨论流感的症状和传播途径,引起学生对流感的关注。
2. 讲解流感知识(15分钟)教师通过PPT讲解流感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引导学生了解流感病毒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3. 洗手礼仪示范(10分钟)教师向学生示范正确的洗手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洗手步骤,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 咳嗽礼仪示范(10分钟)教师向学生示范正确的咳嗽礼仪,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咳嗽方式,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5. 流感疫苗知识宣传(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流感疫苗的作用和接种时间,引导学生了解流感疫苗的重要性,并向学生宣传流感疫苗的接种方式和时间。
6. 小组讨论(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流感,提出自己的建议,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7. 总结提醒(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流感。
五、课堂作业让学生回家向家长宣传流感的预防知识,鼓励家长带领孩子一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流感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掌握了正确的洗手和咳嗽礼仪,了解了流感疫苗的作用和接种时间,培养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增强了学生对健康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初中生流行感冒教案

初中生流行感冒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流行性感冒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症状、传播途径等。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意识。
3.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流行性感冒,学会自我保健和护理。
教学重点:1. 流行性感冒的病因和传播途径。
2. 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方法。
教学难点:1. 流行性感冒的自我诊断和护理。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流行性感冒吗?流行性感冒有哪些症状?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流行性感冒、症状。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流行性感冒的病因、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预防流行性感冒?同学们可以分组讨论,提出各自的观点和建议。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板书:预防方法。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流行性感冒的病例,引导学生分析病例中的病因、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实践演练(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流行性感冒的自我诊断和护理演练,包括测量体温、正确佩戴口罩等。
2. 学生分组进行演练,教师点评并指导。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流行性感冒的认识。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一幅关于流行性感冒预防的漫画或手抄报。
2. 写一篇关于流行性感冒的日记,记录自己的预防经验和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实践演练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流行性感冒的基本知识,掌握了预防方法,培养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使他们在面对流行性感冒时能够自我保健和护理。
流感预防教案6篇

流感预防教案6篇流感预防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春季传染病相关类型与相关知识了解。
2、学会如何预防春季传染病,进行相关知识的了解。
二、活动方法:讲解和讨论三、活动过程:主持人: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特别容易引起流感、流脑、流腮等呼吸道传染病,同时随着气温转暖,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也逐渐抬头。
若平时不注意锻炼,再加上室内空气不流通,很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
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让我们认识和学习一下内容吧!四、具体病例及预防措施: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
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
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
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
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等预防措施: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
接种腮腺炎疫苗。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
预防措施: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以呼吸道损害为主的人急性感染性疾病。
传播途径:禽流感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病毒随病禽分泌物、排泄物及尸体的血液,器官组织、饮水和环境以及衣物、种蛋等传播,造成环境污染,亦可经过消化道和皮肤伤口而感染。
4-流行性感冒--教案

2、流感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下次课
预习
内容
肾综合征出血热
实施
情况及
分析
良好
七、预防(一)控制传染源(二)切断传播途径
(三)保护易感人群1、疫苗接种2、药物预防
小结
5分钟
共90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40分钟
5分钟
10分钟
5分钟
10分钟
5分钟
5分钟
小结
1、流行性感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
2、流行性感冒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3、流行性感冒的治疗和预防。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1、教学重点: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特点。
2、教学难点: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特征。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
流行性感冒:100分钟
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多媒体
参考资料:
《传染病学》翁心华,施光峰编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郝彩玲
2015年1月12日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复习
流行性感冒
一、病原学
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属正黏液科病毒,是一种有包膜的RNA病毒
(一)典型流感:全身中毒症状重,且先出现;呼吸道症状相对轻微,主要是上感表现。
(二)轻型流感:中轻度发热,全身与呼吸道症状都轻.肺炎型流感咳嗽重,肺部啰音,炎症阴影胃肠型流感
(三)肺炎型流感:初期类似典型流感,患者病情重,进展快,迅速出现呼吸困难及严重感染症状。
(四)其他类型:胃肠型、心肌炎型等。
五、并发症
教案首页
第4次课授课时间:第3周
课程名称
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教案

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教案教案标题: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教案教案目标:1. 使学生了解并认识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传播方式及典型症状。
2. 培养并提高学生对于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意识和能力。
3. 让学生具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以预防流行性感冒的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者故事情节引起学生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提出对流行性感冒的认识和疑问。
知识讲解(15分钟):2. 讲解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介绍流感病毒(例如流感病毒类型、变异等),以及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例如空气飞沫、接触传播等)。
3. 介绍典型的流行性感冒症状:例如畏寒发热、咳嗽、喉咙痛、流鼻涕等,以及感冒的传播方式。
4. 解释流行性感冒的危害和影响:例如流行性感冒会导致身体不适和影响学习生活等。
预防措施介绍(15分钟):5. 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措施,例如:a. 勤洗手:教导学生正确洗手方法,尤其是在接触公共场所后;b. 避免接触:避免与感染流行性感冒的人密切接触;c. 健康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锻炼身体、充足睡眠和均衡饮食;d. 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e. 使用口罩:在人群中或者空气污染较严重的地方佩戴口罩等。
案例分析和讨论(10分钟):6. 提供一些相关的流行性感冒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讨论这些案例中的预防措施是否得当,以及他们会采取什么样的预防措施等。
小组活动(15分钟):7. 将学生分成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让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关于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海报或宣传品。
8.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对其他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和讨论。
总结(5分钟):9. 总结课程要点和学生们的收获,提醒学生重视预防流行性感冒的重要性。
教案扩展:- 指导学生根据教案内容,编写预防流行性感冒的小册子或手册,分享给家人和朋友。
- 鼓励学生通过调查问卷或访谈,了解家人和周围人对于流感的认识和预防意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健康宣传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属正黏液科病毒,是一种有包膜的RNA病毒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二)传染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
(四)流行特征:突然发生,迅速传播。局部流行,可有世界性大流行,全年发病,秋冬为主。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经纤毛柱状上皮侵入人体,发生炎症反应,引发全身症状。病理特征为肺充血。
五、并发症
(一)呼吸系统并发症继发性细菌感染
(二)肺外并发症脑病-肝脂肪变综合征(瑞氏综合征)
六、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总数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数相对增加。
2、病毒分离3、血清学检查4、免疫荧光检查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注意与其他病原体所致呼吸道感染鉴别。
3、流行性感冒的治疗和预防。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1、典型及流感病毒肺炎的特点与并发症有哪些?
2、流感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下次课
预习
内容
肾综合征出血热
实施
情况及
分析
良好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特点。
2、教学难点: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特征。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
流行性感冒:100分钟
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多媒体
参考资料:
《传染病学》翁心华,施光峰编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郝彩玲
2015年1月12日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复习
流行性感冒
六、治疗 一般治疗为主,抗病毒治疗为辅
七、预防 (一)控制传染源 (二)切断传播途径
(三)保护易感人群 1、疫苗接种 2、药物预防
小结
5分钟
共90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40分钟
5分钟
10分钟
5分钟
10分钟
5分钟
5分钟
小结
1、流行性感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
2、流行性感冒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教案首页
第4次课授课时间:第3周
课程名称
传染病学
授课专业班级
11临本9班
学时
2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章,病毒性传染病
第四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 一、流行性感冒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流行性感冒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2、熟悉流行性感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
3、了解流行性感冒的治疗和预防。
四、临床表现
(一)典型流感:全身中毒症状重,且先出现;呼吸道症状相对轻微,主要是上感表现。
(二)轻型流感: 中轻度发热,全身与呼吸道症状都轻.肺炎型流感咳嗽重,肺部啰音,炎症阴影胃肠型流感
(三)肺炎型流感: 初期类似典型流感,患者病情重,进展快,迅速出现呼吸困难及严重感染症状。
(四)其他类型: 胃肠型、心肌炎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