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步法的结构

合集下载

太极拳的八门五步

太极拳的八门五步

太极拳的八门五步太极拳的八门五步一、太极八门太极拳的的八门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

它既是八种手法,又是八种劲别。

其中掤、挤、肘、靠四手为进攻手;捋、按、采、挒四手为化解手,即捋破掤、按破挤、采破肘,挒破靠。

太极拳基本八法的劲源心法要诀如下:掤劲命门找环跳,捋劲食指划眉梢。

挤劲夹脊找前脚,按劲凭栏楼下瞧。

采劲玄关找肩井,挒劲意在蹬后脚。

肘劲劳宫肩井合,靠劲玉枕扛大包。

太极拳的基本八法,又名揽雀尾。

其歌诀如下:揽雀尾式是精华,掤挤肘靠进攻法。

捋按采挒为化解,引进落空把敌发。

八卦的封名是乾、坤、离、坎、震、艮、兑、巽,其卦象符号是:(三) () ()()()()()()其歌诀如下:乾三连,坤六段,离中虚,坎中满。

震仰盂,艮碗,兑上缺,巽下断。

八卦歌诀所表述的是八卦的卦形、卦象。

如乾三连,系指其符号的下、中、上三条短线(三爻)都是连线;坤六段系指其下、中、上三条短线是六小段;离中虚,系指其三条短线的下、上为连线,中间为虚线;坎中满系指其三条短线的下、上为虚线,中间是满实的;震仰盂的卦形好像一只口朝上的痰盂子,中、上空虚,底部是实的;艮覆碗的卦象好像是口朝下扣着的碗,碗底在上是实的,中、下部是空虚的。

太极八法与八卦的对应是:采对乾、挒对坤、捋对离、掤对坎、挤对震,肘对艮,按对兑,靠对巽。

其歌诀如下:采求乾三连,挒行坤六段。

捋要离中虚,掤填坎中满。

挤是震仰盂,肘为艮覆碗。

按劲兑上缺,靠劲巽下断。

以上八种对应,产生八种劲别,在外形是八种形体动作,在内则是意念活动,即右脑的形象化思维活动。

卦形是上、中、下三爻,人体是上、中、下三盘,所谓对应,就是对照卦象的虚实来用意念操控自身上、中、下三盘的虚实,如此便可产生出不同的劲别,用之于技击实战之中。

太极八法与八卦的对应关系具体操作如下:一、采求乾三连(三)乾卦的三条连线,原为三点(三)的延长线。

在运用采法时,须求人体本身之上、中、下三个丹田取成垂直一线,如一根立轴,可以左右旋转。

太极拳的八法五步

太极拳的八法五步

太极拳的八法五步太极拳基本八法五步很多人都知道太极拳的基本,便是八法五步。

很多人都知道太极拳的基本,便是八法五步。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八法五步。

欢迎阅读!太极拳的八法五步八法指的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而五步呢,就是左顾、右盼、进、退和中定。

八法五步合起来就是太极所说之十三式也。

不管是陈式也好,杨式也好,里边的不同招式的基本成分都是由十三式出来的。

就比如,单鞭:勾手-上步(进)-推掌(挤),吴式的斜飞式:向左(右)开步(左顾、右盼)-两手打开。

在上边的手就含掤和靠;虽是这样说但也有部分如分脚,蹬脚,就比较难看的出来,杨式分脚,蹬脚先成十字手(掤),分脚,蹬脚两手打开(挤),陈式的野马分鬃,先上步,一手前穿(靠),另一手回收(捋)。

不同八法,强调有不同的劲,不同的感觉,不是光作动作而已,而五步就没那么讲究。

我将八法强调的不同的劲与感觉分别排列:棚:相弹簧一样,相有一股能量向外张开,向外展,如水负舟行。

相似想抵抗水的力量一样。

“掤”也有化解按劲。

“棚”不代表只有向前,“棚”也有向上的,如起势,两手向上向前平举就是含“棚”劲。

捋:如顺着力引进落空,舍己从人。

随波逐流。

将敌之来劲,顺着他力,加上转腰动作,并且保持“虚灵顶劲”的要求。

看虽容易但用者需要董劲,做到敌不之我,我独之人。

做到敌不之我,我独之人必须练习推手,则练成听劲(用皮肤触碰而知其劲的方向)。

而且敌之虚实变化要注意。

挤:似将一物挤出去,若敌“捋”,则以“挤”破解,似球撞必还的感觉,劲向前而进中寓后坐之意。

按:主要与化解挤,肘,靠。

以阻截敌功,向下引而化为无形。

就如水下瀑布一样。

必须有下沉的感觉,如起势中的下按动作一样,有往下沉的感觉。

采:一种变守为攻的方法,配合沾粘(tie1)劲,综合运用刁,拿,切,缠等技法,引其失式,逼其跌倒。

须直中求曲,点中含面,以顺为主,随曲就伸。

采多数运用在敌的关节部位。

挒:有带一点缠劲。

旋转手臂,注意旋转时须以肩带臂,将对方缠住后,侧向内或外横向前牵动,逼其就范。

太极拳基础步法

太极拳基础步法

太极拳基础步法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它以柔和、缓慢、流畅的动作特点而闻名。

太极拳基础步法是学习太极拳的第一步,它包括身法、步法、手法等方面,下面将详细介绍太极拳基础步法。

一、身法1. 直立:太极拳的起始姿势是直立,两脚并拢站立,双手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

2. 起势:起势是太极拳开始的动作,它包含了起身、抬手等动作。

起身时,先抬头挺胸,然后将左脚向左迈出一步,并同时将双手由身体两侧抬至胸前。

3. 还原:还原是回到直立姿势的动作。

还原时,先将右脚收回到左脚旁边,并同时将双手放回到身体两侧。

二、步法1. 单步:单步是太极拳中最基本的步法之一。

单步时,先将重心移到右脚上,并向前迈出左脚。

迈出后,再将重心移到左脚上,并收回右脚。

2. 双步:双步是太极拳中另一种基本的步法。

双步时,先将重心移到右脚上,并向前迈出左脚。

接着,再将重心移到左脚上,并向前迈出右脚。

这样就完成了一次双步。

3. 行走:行走是太极拳中常见的步法之一。

行走时,先将重心移到右脚上,并向前迈出左脚。

接着,再将重心移到左脚上,并向前迈出右脚。

这样不断地交替迈步,就可以实现行走。

三、手法1. 掤:掤是太极拳中最基本的手法之一。

掤时,先将左手从身体侧面抬起至胸前,然后伸直向前推出。

2. 捋:捋是太极拳中常见的手法之一。

捋时,先将右手从身体侧面抬起至胸前,然后伸直向左侧捋出。

3. 擠:擠是太极拳中常见的手法之一。

擠时,先将左手从身体侧面抬起至胸前,然后伸直向右侧擠出。

4. 按:按是太极拳中常见的手法之一。

按时,先将右手从身体侧面抬起至胸前,然后伸直向下按出。

以上是太极拳基础步法的详细介绍。

学习太极拳需要不断地练习和体验,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掌握太极拳技巧和精髓。

太极拳基本步法和手法教学

太极拳基本步法和手法教学

太极拳基本步法和手法教学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舒缓动作和内外兼修的原则,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和学习。

太极拳的基本步法和手法是学习太极拳的重要基础,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太极拳的基本步法和手法教学。

第一节:太极拳基本步法太极拳的基本步法包括正步、退步、左步、右步等。

这些步法既是太极拳基本动作的构成,也是太极拳技术发挥的基础。

正步是太极拳基本步法中最基础的一种步法。

具体动作是身体保持直立,自然呼吸,重心稳定地向前迈一步,同时左脚跟着地。

在跟着地的瞬间,身体保持平衡,腰部微微下沉,脚掌完全着地,再由脚掌推开地面,产生推力,将身体向前推动。

退步是太极拳基本步法中的一种后退动作。

在退步时,身体保持直立,自然呼吸,双腿微屈,放松腰部,将身体重心向后转移,随后由后脚跟着地,然后依次由前脚跟着地,再由脚跟向前推动身体重心。

左步和右步是太极拳基本步法中的侧身动作。

具体来说,左步就是将身体向左侧移动一步,保持身体直立,腰部微微下沉,左脚跟着地,再通过脚掌向前推动身体;右步和左步的动作相似,只是方向相反。

通过练习太极拳的基本步法,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为后续的太极拳技术发挥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节:太极拳基本手法太极拳的基本手法也是太极拳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极拳的手法包括推手、拍手、攻防、架式等。

推手是太极拳中最基础的手法之一。

推手一词意指通过手的动作来推动对方的身体。

在推手训练中,双方保持一定距离,通过双手的接触和推动,练习身体的协调、灵活以及对对方力量的感知和运用。

拍手是太极拳基本手法中的一种技术手法。

具体来说,拍手是通过手的快速拍击动作,以迅猛的力量打击对方的身体或肢体。

拍手动作要求手部灵活,掌心略凹,用力连贯均匀,以达到准确击中对方的目的。

攻防是太极拳基本手法中最关键的技术之一。

攻防技巧包括进攻和防守的动作组合,既要灵活应对对方的攻击,又要准确地发出反击。

攻防技巧的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太极拳技术的实用性,还能够增强身体的协调和反应能力。

国标24式太极拳拳谱

国标24式太极拳拳谱

国标24式太极拳拳谱国标24式太极拳是中国武术太极拳的一种常见形式,是为了普及太极拳、推广太极文化而创立的。

下面是国标24式太极拳的拳谱:1. 起势,双脚并拢,身体放松,双手自然下垂,呼吸平稳。

2. 左右野马分鬃,左脚迈出一步,同时双手向两侧分开。

3. 白鹤亮翅,右脚向右侧迈出一步,同时双手向前伸展。

4. 搂膝拗步,右脚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双手抱膝。

5. 手挥琵琶,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双手交叉挥动。

6. 左右摆莲,右脚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双手左右摆动。

7. 金鸡独立,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右手抬起。

8. 左右玉环,右脚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双手左右交叉。

9. 左右蹬脚,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双手向前蹬脚。

10. 左右拦扎,右脚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双手左右拦扎。

11. 左右穿梭,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双手左右穿梭。

12. 左右云手,右脚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双手左右云手。

13. 左右单鞭,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右手向前伸展。

14. 云手,右脚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双手左右云手。

15. 左右摆莲,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双手左右摆动。

16. 左右搬拦捶,右脚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双手左右搬拦捶。

17. 如封似闭,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双手如封似闭。

18. 十字手,右脚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双手交叉十字。

19. 抱虎归山,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双手抱虎归山。

20. 斜飞势,右脚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双手斜飞。

21. 金鸡独立,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右手抬起。

22. 左右玉环,右脚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双手左右交叉。

23. 左揽雀尾,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右手揽雀尾。

24. 收势,双脚并拢,身体放松,双手自然下垂,呼吸平稳。

以上是国标24式太极拳的拳谱,每个动作都有特定的要求和技巧,通过练习这些动作,可以提升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感和内外调和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舒缓压力、增强健康。

太极拳基本步法教学

太极拳基本步法教学

太极拳基本步法教学太极拳以朴素的动作,将攻防,刚柔,静动,和谐,协调发挥到极致,它的不凡之处在于“太极”,即极致的相互调和与内在的持,有了太极拳的基本步法,便可以熟悉太极拳的技术要领。

一、太极拳基本步法1、基本步法太极拳基本步法是以脚为主,上身以动作衔接。

太极拳基本步是以“摆脚、有气、慢步”的原则来进行的,下脚的时候,身体应该保持贴地和用力,提起脚时,应该轻盈得体,脚踩地应该平稳,用力均匀,不可急躁猛力。

2、太极缩步太极缩步就是在一定动作中,两个脚往中间缩近,最后重叠踩在地板上,这个动作可以帮助人体收缩,减少动作中受伤可能性,也可以保护好自身,避免可能受到的攻击。

3、太极扩步太极扩步是指在太极拳的动作中,两个脚从原来位置向外慢慢迈步,最后分开,距离可以根据不同的动作而做出调整。

太极扩步是比较深的一个动作,需要腿部到腰部的调节,可以调整好脚踩地的位置。

二、学习太极拳的要点1、练习要有节奏学习太极拳的时候,要求节奏分明,每一招都要把握好节奏,这样才能使自身攻防有条理。

2、重视拆解动作在学习太极拳的时候,要将每一招动作拆解,把每一个步伐分解,动作要求细腻且舒展,有准确的前进方向,以及合理的连贯性。

3、注意手腕、肘部太极拳手腕、肘部动作要特别注意,腕部、肘部的运动可以使动作更加灵活,拳尖的精准的出拳,也可以增加突击力度,这对实战和比赛有着重要的作用。

4、头部定位头部定位是学习太极拳的重要技术,要求头部稳定,在动作中保持垂直,这样可以保持站立和行走时的平衡,也可以避免让对方利用头部的不稳定性来打扰自己的攻击。

三、太极拳基本步法的练习1、用太极拳的基本步法来学习和表现太极拳的基本步法也可以用来进行演示,以有条理的步法,以及有节奏的动作,展示出太极拳的精髓和魅力,向观众讲述一个太极拳的故事。

2、坚持练习练习太极拳的基本步法时,要求要坚持,要多练习,对太极拳每一个动作都要经常练习,按照节奏,要熟练掌握太极拳的步法,并且做到动作平稳流畅,节奏抓得准。

24式太极拳基本步法

24式太极拳基本步法

24式太极拳基本步法24式太极拳是一种常见的太极拳套路,它包含了基本的太极拳步法和动作。

以下是24式太极拳的基本步法:1、开展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下垂于腰间。

2、起式:左脚踏出一步,成开步姿势,右手同时提起至胸前。

3、左右野马分鬃:将身体重心转移到左腿上,同时右手往前推出,左手放在右肘下部。

4、白鹤亮翅:将身体重心转移到右腿上,同时左手往前推出,右手放在左肘下部。

5、左右搂膝拗步:将身体重心转移到左腿上,同时双手上举,左手掌心向下,右手掌心向上。

6、左右摟膝拗步:将身体重心转移到右腿上,同时双手上举,右手掌心向下,左手掌心向上。

7、左右蹬脚:将身体重心转移到左腿上,同时右手向前推出,左手自左腰侧挥出。

8、手挥琵琶:将身体重心转移到右腿上,同时左手向前推出,右手自右腰侧挥出。

9、左右倒卷肱:将身体重心转移到左腿上,同时双手下压。

10、左右金鸡独立:将身体重心转移到右腿上,同时双手下压。

11、左右高探马:将身体重心转移到左腿上,同时右手往前推出,左手置于右臂上方。

12、左右双崩掌:将身体重心转移到右腿上,同时左手往前推出,右手置于左臂上方。

13、左右退步跨虎:将左脚向后退一步,并将身体重心转移到左腿上,同时双手前推。

14、左右转身搬攔捶:将右脚调转方向,成为开步姿势,同时双手向前按出。

15、左右揽雀尾:左脚踏出一步,成为开步姿势,同时双手分别向两侧开展。

16、左右单鞭:脚步保持不动,同时右手向右侧伸出,左手放在胯间处。

17、左右云手:左脚向左侧迈出一步,同时双手分别向两侧推出。

18、左右单鞭下势:脚步保持不动,同时右手向右侧伸出,左手放在胯间处。

19、左金刚捣碓:左脚向左侧迈出一步,同时左手贴近身体,右手向前打出。

20、右金刚捣碓:右脚向右侧迈出一步,同时右手贴近身体,左手向前打出。

21、左右倒卷肱:将身体重心转移到左腿上,同时双手下压。

22、左右如封似闭:将身体重心转移到右腿上,同时双手上举,手掌相对。

太极拳里的十种基本步法(开步)

太极拳里的十种基本步法(开步)

太极拳里的十种基本步法(开步)拳论有“手领身随步法活”,所以步法锻炼犹为重要,学练者应多加体会。

不管为何步法,都不仅仅是出腿落脚的问题,还要注意与身体躯干和手臂的配合。

基本步法有:开步、并步、退步、盖步、歇步、坐盘步、交叉步、仆步、跌岔步、提膝独立步请大家关注公众号,下期讲并步一.开步简单定义:向身体左侧或右侧横开一步为开步。

动作要领:(以左开步为例)右腿屈膝松胯,支撑身体重心,左腿提起向支撑脚内侧垂直平分线方向蹬出,开步大小约两肩宽,脚跟内侧着地。

此过程注意:身体配合向出腿的反方向旋腰转胯,双臂亦随腰转,与左腿相对于身体中心成左右、上下对称展开。

当脚跟内侧着地,落脚脚尖要注意上翘内合,左腿伸但不僵直,此时落脚为虚,不承载身体的重量,随着身体继续向右旋腰转胯,左脚踏平,由虚渐实,变为支撑腿,右脚支撑脚由实渐虚,变为摆动腿。

举例说明:1.有上即有下。

举例:当提膝时,身体呼气下沉,形成上下对称平衡。

2.有左即有右。

举例:如开左腿时,左腿向左伸出去,则双手随腰向右棚出,形成左右对称平衡。

3.有前即有后。

举例:当腿伸出去时,双手有前棚之意,则后背和腰与手有向后对拔之意,形成前后对称平衡。

开步要点:1. 注意体会身体立身中正,支撑重心腿的胯、膝、踝、脚尖要在一个面上。

2. 体会在出腿过程中上下、左右、前后的对称平衡。

3.提膝时,重心高低要保持平稳,呼气身体下沉,这样和提膝有一个意识上的对称劲,切记身体重心不要上提。

开步时,支撑腿继续屈膝松胯,降低身体重心,然后开步,这样开步才能轻灵稳健,虚实分明。

4. 落脚时注意要虚要轻,脚须要上翘里扣,脚跟内侧着地,膝盖勿蹬僵直,胯要意念沉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步法的结构
太极拳步法的结构
武禹襄大师在《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其根在脚”,指出了脚的修炼在太极拳整体技艺中份量极重,为后学指明了练好太极拳的正确之路。

但是,先贤的拳论并没有引起某些练家子的注意,一些人仍不清楚脚法的习练窍要。

其实,脚法很简单,人类走路的走法,便是太极拳的步法。

我们人类在出生以后,一岁前后便可蹒跚而行。

虽然走起路来晃晃悠悠,但是小孩的走路方法与成年人是一样的,都是以“先减后加”的方法完成左右脚互换重心的变转。

人在走路时,右脚实,左脚完全松净后迈出去,待松净的左脚实实在在落地以后,逐渐松右实脚,前左脚也渐渐由虚脚变成实脚,右脚完全转变为松净。

此时,左右两脚完成了重心的变转,右虚脚迈步向前,再一次去完成左实右虚,继而完成左虚右实的重心变转。

有一些习武者很粗心,从来不去研究拳式结构,上动和下动的关系如,何,上下动衔接的拳式结构和一个单动的结构有哪些相同和差异之处。

太极拳步法的结构
太极拳的拳式结构是以阴动和阳动的阴阳动组成的,阴动的起点是阳动的止点,阳动的起点是阴动的止点,互相依存,相互转化,“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互济”。

拳的步法与人类走路一致,也是符合老子说的“道法自然”的。

笔者在《太极解秘十
三篇》一书,有关脚下虚实变化曾写道:“太极拳脚下的虚实变化是渐变,绝对不是突变。

出步或并步,也分解成若干小动作。

侧出脚从侧到正,如‘起势’,先是大脚趾着地,过渡到二趾、中趾、四趾、小趾着地,再过渡到前脚掌,后脚跟,全脚平落在地上,这才算完成脚与脚之间的变化,也就是重心的变转。

”“脚的虚实变化过程中,是加减法,先减后加。

如坐步变弓步,不是左右横向以腰胯变重心,这种动作影响脚、踝、膝、胯从下往上关节的放松,难以按照拳法从脚到胯的节节贯串。

实脚变虚脚,先减后加……实脚变虚脚只能减,这是阴阳变化的规律,不能以腰胯横移以实横向送虚,这种悖于阴阳变化的动作,脚下不易出功夫”。

脚下的步法,上下相随,和谐规范,虚实变化自如。

脚的虚实变化,没有显现的形态,似乎不被人注意。

有的人走路很自然,但练拳时就见不到自然的步法了,迈出左脚便弓步,虚实重心的变化不是渐变而是突变,步幅开得大,不和谐,不灵活。

究其原因,是忘记了老子说的“道法自然”,有悖于自然规律。

太极拳的所有拳势动作都是被动行功。

太极拳手、眼、身、步四法四功中,脚是其中很重要的功法。

太极拳的特性之一是“举动轻灵”,吴式太极拳的步法就是很轻灵的。

实脚松到了顶,虚脚自然上步或后退,循套路路线行功,自然和谐,看不到刻板动作。

太极拳行功有个要求,胯以上肩以下的躯干部位空松,似一个空杯,或是一只灯笼。

陈式太极拳大师陈长兴素有“牌位先生”的雅号。

假如他行拳推手前仰后合主动妄动,大家也不会送此尊号了。

太极拳行拳中的阴阳变转,都在脚下,无须躯体协助,所以要求步法轻灵。

如果步幅过大,下一势无论是进是退,必须先挪
移躯体,才能实现。

但此时大腿和身体要加力才可变换重心,时日一久,肢体不能退去本力,关节必会僵紧,难以达到上下相随的境界,周身也不易取得完整一气的功夫。

从太极拳整体技艺要求上看,缺陷是明显的。

太极拳一肩宽的步法要求,和一米宽的大步进行步幅结构比较分析可知,前者自然灵活,变换重心时先减后加,符合太极拳渐变的拳理。

而大步幅时重心变转是先加后减,向前弓步突变重心,身躯四肢同时动作,加力不自然,有悖于拳理,关节僵紧,不利于修炼和养生。

会走路就应该会练拳。

因为,脚下重心均为自然变换。

开大步幅,弓膝过脚尖,被陈照奎先生称为“跪膝”,日久会受伤,实不可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