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考研动机及心理分析
大学生考研动机分析

大学生考研动机分析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本科生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
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成为众多大学生的重要选择。
那么,大学生考研的动机是什么呢?本文将从多角度进行分析。
一、追求学术兴趣和热情很多大学生选择考研是因为他们对某个专业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希望通过深入研究获得更多的学术成就。
对于这类学生,研究生学历可以提供更好的学术平台,帮助他们深入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二、提升就业竞争力在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许多大学生为了增加自己的就业竞争力,选择考研来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
研究生学历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薪资水平。
三、逃避就业压力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有些大学生选择考研来逃避就业压力。
他们希望通过攻读硕士学位来延长自己的学生生涯,避免进入社会就业。
然而,这种动机可能会导致研究生毕业后就业竞争力不足。
针对以上考研动机,我们可以提出以下解决方案:一、调整学习计划大学生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这包括定期评估学习进度、调整学习方法、合理分配时间等。
同时,学生应该注重拓宽知识面,提升综合素质,以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二、增强自我认知大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理性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不足。
在决定考研前,学生应该对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未来职业方向有清晰的认识,避免盲目跟风考研。
三、寻求支持大学生在考研过程中,可以寻求家人、老师、同学的支持和帮助。
家人可以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持,老师可以提供学术指导,同学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方法。
这些支持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考研过程中的各种挑战。
总之,大学生考研动机多种多样,既有追求学术兴趣和热情,也有提升就业竞争力、逃避就业压力等因素。
在面对考研这一重要决策时,大学生应该理性分析自己的动机和需求,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增强自我认知,寻求必要的社会和学术支持。
通过深入了解和分析自身情况,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为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于大学生考研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考研情况的调查报告大学生考研情况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与目的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群体日益壮大。
考研已成为许多大学生毕业后的重要选择,甚至成为一些学生的唯一目标。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考研的情况和动机,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旨在为大学生提供更准确、全面的考研信息,帮助他们做出适合自己的决策。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我们选取了不同年级、专业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个体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
问卷主要涉及大学生对考研的认知、动机、准备情况等方面的问题;访谈则侧重于了解大学生考研的个性化问题。
三、调查结果分析1.考研动机多样化:调查显示,大学生考研的动机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提高就业竞争力、深入学术研究、逃避就业压力等。
其中,提高就业竞争力是最主要的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对于学历对于就业市场的竞争优势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
2.考研准备不足:调查发现,不少大学生在考研准备方面存在不足,如缺乏系统性的复习计划、学习效率低下等。
这可能与大学生缺乏学习方法、学习规划能力有关。
3.对考研政策了解不充分: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大学生对考研政策了解不充分,如报考条件、考试科目、录取规则等。
这可能导致大学生在考研过程中出现偏差,影响考试成绩。
4.心理压力大:访谈中发现,一些考研大学生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家庭期望、自我期望和同辈压力等方面。
这可能会对他们的考试表现产生不良影响。
四、建议与对策1.加强学习方法指导:高校可以开设一些学习方法、时间管理等方面的课程,帮助大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2.完善考研信息平台:高校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考研信息平台,提供全面的考研信息,包括政策解读、考试动态、经验分享等,帮助大学生及时了解考研动态。
3.开展心理咨询辅导:高校应关注考研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服务,帮助他们缓解压力,调整心态。
4.个人层面:大学生应明确自己的考研动机,提前做好学习规划,了解考研政策,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大学生为什么要考研考研学子选择考研的原因

大学生为什么要考研_考研学子选择考研的原因大学生为什么要考研的三大原因1、找工作起点高一点随着高校扩招研究生越来越多,本科生找工作的压力变得很大。
虽说国家严厉禁止在招聘公告中写出985或211的硬性门槛要求,但是现实中它还是隐形的存在着。
同时,现在很多的招聘信息都明确写出,即使是实习研究生的工资也比本科生多。
因此对于一些普通院校的学生来说,考上研究生是增加自己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此外,很多人担心读研究生期间没有工作机会,其实不然。
很多大公司都愿意招收一些正在读研一、研二的学生当实习生,由于研究生的起点高一点,你会有更多的机会去实习或兼职。
拥有这样的优秀经历,你还担心毕业无经验吗?2、考公务员或编制底子厚一点4月末又将有新一轮的省考来袭。
每年的国考或是省考都是的首选,即使现在国家政策有一些改变但是报名的热情依旧不减。
而对于研究生们来说,报考此类考试应该更加有竞争力。
查看一下历年考试职位表,很多好的职位其硬性条件都是要求研究生学历。
此外,研究生的应试能力较强。
你在研究生期间所锻炼出来的考试能力、论文写作能力在公务员考试中是绝对加分的。
3、新的起点,开阔眼界人们都说到了一个什么环境,就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圈子。
而我们考研的目的就是能够开阔视野,感受不一样的学习氛围。
大学生考研的9大出发点每临近毕业,总有人纠结要不要继续考研,在我看来,考研的出发点不外乎以下几种:一、明确的理想追求。
有一部分人有着较高的理想,自我管理能力强,从踏入大学校园起,对未来读研乃至读博有着清晰的认识。
对于他们来说,读完本科再读硕士乃至博士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用刻意为之过多打算。
当然,对于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人而言,这也是必经之路。
这部分人中很多都会保研,考研的话一般更多的是想去更好的学校深造。
而且读研之后,相当部分会有继续读博需求,然后有机会再去国外镀镀金。
二、弥补高考遗憾。
对于那部分因高考发挥失常而进入普通院校的人而言,可能就进校之日起,就暗暗下决心要考出去了,至少去一所与自己高中学业实力相当的学校,以弥补高考的遗憾。
大学生对考研问题的调查报告及研究

大学生对考研问题的调查报告及研究一、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考研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提升自身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的重要选择。
本报告旨在调查大学生对考研的态度、动机、准备情况以及面临的困难,分析考研现象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对全国多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了解他们对考研的看法和准备情况。
2、访谈:选取部分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深入了解他们对考研的思考和实际经历。
3、文献研究: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考研现象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调查结果1、大学生对考研的态度(1)支持考研:约60%的大学生表示支持考研,认为考研有助于提高自身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2)反对考研:约30%的大学生表示反对考研,认为考研压力较大,就业前景并不乐观。
(3)中立态度:约10%的大学生表示中立,对考研持观望态度。
2、大学生对考研的动机(1)提升学历:约70%的大学生表示考研的主要动机是提升学历,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拓宽就业渠道:约50%的大学生认为考研有助于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竞争力。
(3)追求学术兴趣:约20%的大学生表示考研是为了追求学术兴趣,深入研究某一领域。
3、大学生对考研的准备情况(1)准备充分:约40%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已经做好了考研的准备,包括复习计划、资料收集等。
(2)准备不足:约50%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准备不足,需要加强复习和资料收集。
(3)无准备:约10%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尚未开始准备考研。
4、大学生对考研面临的困难(1)学习压力:约60%的大学生表示考研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学习压力,需要克服时间管理和心理压力。
(2)经济压力:约40%的大学生认为经济压力是考研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包括报名费、资料费等。
(3)就业压力:约30%的大学生表示就业压力也是影响考研决策的一个因素,担心考研后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四、分析讨论1、考研现象背后的原因(1)高等教育普及: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大学生就业竞争加剧,考研成为提升竞争力的途径。
大学生考研动机分析及建议

大学生考研动机分析与建议摘要: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考研作为人生发展的重要途径。
研究结果表明,考研动机共5大因素:自我提升因素、就业压力因素、家庭因素、群体效应因素和学校氛围因素。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毕业生考研动机的影响因素,同时给出了适当的建议,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业规划,帮助学生了解当前考研现状,分析自身现状,明确方向,做出正确的选择。
关键词:考研动机;因素结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本科生考研的动机是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对不断升温的“考研热”现象进行理性分析和透视是极其必要的。
以下我将把涉及考研动机的五个因素逐个分析,并给出合适的建议、意见。
一、考研动机分析(一)自我提升因素在大学四年当中,同学们能够学到的专业知识并不是很多。
本科阶段并不是要教会同学们多少专业知识,这个阶段的课程大多会比较宽泛,往往是面广而深度不够。
而进入研究生阶段后,主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使他们能在某一个领域或某一个方向深入下去,从而对该方向能有清晰的认识、准确地把握和深刻的理解,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并具备进一步技术开发或学术研究的能力并期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
这是研究生的本来含义,也是最原始意义上的考研动机。
大学本科生就业困难重重,尤其是本科专业比较冷门的,毕业之后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甚至无法就业,考研成了仅有的出路最终不得不选择考研。
从每年考研热门专业来看,最热门的报考专业往往不是就业率最好的专业,而是那些就业率不是很高的,各高校开设比较普遍的专业,本科毕业后就业较困难的专业。
可见每年由于就业困难而被迫走上考研道路的考生不在少数。
现阶段在我们的社会中,普遍存在着学历崇拜,市场对高学历者也有着更大的需求,拥有高学历者在现实中更具有竞争力,更容易获得社会的认可。
尤其在就业竞争激励的这个时代,专科生已基本无人问津,本科生就业困难重重,拥有一个研究生学历无疑于在职场中拥有了一把杀手锏。
大一就准备考研的人什么心理

大一一心准备考研的人的内心世界在大学期间,一小部分学生将他们的目标锁定在了考研上。
这些大一就开始准备考研的人,他们的内心世界往往经历了一系列的思想和情感起伏。
下面将就这一群体的心理探讨一番。
1. 奋发向上的意志力对于大一就决定考研的人来说,他们通常拥有强烈的自我驱动力。
他们不满足于只是在大学期间获得一个学士学位,而是希望能够继续深造,追求更高的学术成就。
这种内心的力量推动着他们不断前行,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2. 压力与焦虑然而,与志存高远的目标相伴随的是巨大的压力和焦虑感。
大一的学生通常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和变化,身心都处于适应阶段。
同时,他们面临着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需要在学业和其他活动之间找到平衡。
担心自己是否能够胜任学术任务、是否能够获得高分成绩、是否能够顺利考入理想的研究生院校,这些担忧常常困扰着他们。
并且,与他们周围的同学相比,他们感受到了更大的压力,因为他们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3. 挫折与动力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大一的学生很可能会面临挫折和打击。
他们可能会遇到难以跨越的学习难题,也可能在模拟考试中得到失望的成绩。
这些不如意的结果会让他们感到沮丧。
然而,这些挫折并没有击垮他们,反而成为他们的动力。
他们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不断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力求取得更好的成绩。
他们懂得,挫折是成长的机会,只有不断尝试和坚持,才能够取得更好的结果。
4. 社交压力和孤独感由于大部分大一学生的生活重心是放在社交和娱乐上,大一就开始准备考研的人往往会受到一定的社交压力。
他们可能会因为不再参加各种聚会和活动而感到孤独和与众不同。
有时候,他们会在考虑自己选择的道路是否正确时感到彷徨。
然而,他们也会发现自己身边有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他们互相支持和鼓励。
通过与这些人交流,他们会充实自己的生活并寻找到情感上的依靠。
5. 决心和坚持大一就准备考研的人通常具备坚强的决心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他们清楚自己的目标,并且愿意为之奋斗。
大学生考研因素分析

大学生考研因素分析
1.继续深造
希望自己经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后,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从而增加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从目前的大形势来看,随着我们国家的快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社会对个人学识的要求会逐步提高。
因此,读研可以让我们在职场上取得优势,谋得高薪工作或者在专业领域继续深耕,获得非凡的专业成就,以及更大的发展空间。
2.学术追求
对所学专业由入门到入迷,觉得大有继续研究下去的必要,因而考研,期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
这是研究生的本来含义,也是最原始意义上的考研动机。
3.为了争取好的就业机会
专科生供大于求,本科生供需持平,研究生供不应求,这是近几年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
谁都看得出来,如今研究生是人才市场上的香饽饽。
而且,拿到硕士文凭,便等于有了一块进入大城市工作的敲门砖。
为了日后选择工作的自由,牺牲眼前的这点自由算什么?
4.收获更多的能力
毫无疑问,通过考研,我们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写作能力、记忆能力等学习能力都将得到升华;我们抗挫折的能力,看待成败的人生态度,时间规划与管理能力等都将得到极大的提高或转变。
这些能力的提高、态度的端正,对我们今后的人生无疑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的。
可以说,考研最大的收获,不是一张录取通知
书,而是在考研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与收获的良好心态、态度和习惯等。
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考研动机调查分析

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考研动机调查分析引言:考研(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中国大学生中非常普遍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普通高校的应届毕业生来说。
考研的动机很多,既包括个人提升的追求,也包括社会就业和经济利益的考虑。
本文通过对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考研动机的调查,将对其考研动机进行分析。
一、调查方法和样本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发放问卷来收集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考研动机的数据。
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以及对于考研动机的评估。
共计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980份,有效问卷900份,有效回收率90%。
二、调查结果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考研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种:1.追求知识和学术追求:超过70%的应届毕业生表示,他们希望通过考研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学术能力和研究水平,并为之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2.提高就业竞争力:约60%的应届毕业生认为,考研可以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尤其是在当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
他们认为通过考研获取更高的学历、更专业的知识和更广阔的人脉资源,能够更好地适应并获得优势于工作市场。
3.享受大学生活延续:约40%的应届毕业生表示,考研可以延续大学生活,继续体验学术氛围、社团活动、学习交流等。
考研生活不同于工作生活,可以满足他们对于大学生活的其中一种情感需要。
4.经济利益考虑:约30%的应届毕业生表示,考研可以享受国家奖学金和研究生助学金等经济利益,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此外,研究生学历通常会带来更高的就业收入。
三、分析与讨论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考研的动机多样性相对较大。
不同的毕业生有着不同的考研动机和目标。
其中,在追求知识和学术追求这一动机下,可以看到他们对于深造的渴望和对于研究的兴趣。
而提高就业竞争力和享受大学生活延续这两个动机则与实际生活和个人价值观息息相关。
经济利益考虑对于一部分应届毕业生来说,也是考虑因素之一此外,考研过程中的挑战和压力也不可忽视。
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考研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需要面对复杂的学科知识和竞争激烈的考试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考研动机及心理分析自从20 世纪末以来,随着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规模地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人数经历了迅速的增长过程。
如今,本、专科毕业生已经由当初的每年不足百万跃升到每年数百万。
“大学生不值钱了”,这是全社会的普遍认识。
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招生规模也在迅速扩大。
越来越多的本科生选择了考研,对现在的本科生来说,考研已经成为一个大众话题,有不少专家和学者对此做过一些探讨。
关于本科生为何考研,这是一个从事高等教育者必须明白的问题。
为了研究当前本科生的心态,我们做了一个本科生考研心理问卷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本科生报考研究生存在的盲目性,并解答了本科生是否应该考研的问题,同时对本科生考研给出了相关的建议。
1. 本科生考研心理问卷调查研究全国各高校大学毕业生中选择考研的比例逐年升高。
为什么有这么多本科生报考研究生呢?是为了进一步做学问,还是为了以后就业机会更多,还是为了拿个更高的文凭,还是盲目跟风呢?为了解本科生考研心理,我们在某所第二类本科院校电子工程专业做了问卷调查,问题如下:如果你考研,最可能是因为:()A 真正想做学问B 迫于就业压力C 想拿更高文凭D 别人考我也考E 其他原因()参加这次问卷调查的一共有42 位在读大三的本科生,他们马上面临考研。
为保证问卷调查的客观性,全部采用不具名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表 1 所示。
表1 考研心理问卷调查结果考研原因类型人数和比例A 真正想做学问追求真理型4 9.5%B 迫于就业压力追求功利型23 55%C 想拿更高文凭爱慕虚荣型11 26%D 别人考我也考盲目跟风型4 9.5%另外,为了验证问卷调查的准确性,我们还在互联网上搜索了一份“关于本科生考研态度的调查问卷”,结果如表 2 所示。
表 2 互联网上关于本科生考研态度的调查问卷问题:您认为当前本科毕业生“考研热”的原因是什么?(多选题)选项小计比例就业压力15 60% 毕业生个人追求9 36% 家长要求 4 16% 用人需求的“误导” 5 20%其他 1 4%(空) 8 32%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5由此不难看出,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与互联网上这份问卷调查结果基本上一致,促使大量本科生考研的最主要因素是就业难。
2. 本科生考研心理分析2.1 本科生考研的目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迫于就业压力和为了拿更高文凭而考研的本科生占了81%,具有压倒性的多数,另有少数学生属于盲目跟风,而仅有9.5%的学生是真正喜欢做学问的。
总体来说,考研是“逼上梁山”,这一结果令人沮丧!可见,如今本科学生功利性普遍太重。
可以想象一下,现在的研究生都是由一些什么样的学生组成的?出现这种情况,谁之过也?面对这一现实,我们无法回避以下几个问题:研究生招生的初衷是什么?大多数本科生考研的目的是什么?考研目的与招生初衷相符合吗?所谓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从事科学(这里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学生,不做研究,研究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什么叫做研究呢?所谓研究,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创新劳动。
狭义地说,研究指的就是做学问。
怎样才能做好学问呢?事实上,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一样,只有当一个人很愿意做这件事情才能做得最好,做学问也不例外。
由于研究具有创新性,这就要求从事研究的主体对该学科方向具有浓厚的兴趣和坚韧的毅力。
事实上,学习的毅力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学习兴趣之上的。
如果一个学生只是看中拿到学位以后的所得而不是做学问本身,他是很难真正把学问做好的。
因此,研究生招生的初衷就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本质上就是为那些对自己想从事的专业方向具有浓厚兴趣且愿意下功夫的学生提供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其目的就是让这些人促进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
理论上来讲,参加考研者应该是对某一学科专业方向具有浓厚的兴趣,并希望在该方向有所创新的本科生,这些人应该是致力于做学问的。
但是,根据我们所做的问卷调查结果,超过90%的学生考研目的和做学问似乎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
调查数据表明,多数考研的学生对做学问几乎没有兴趣,他们只是关心拿到研究生学历以后能够得到物质上的利益。
有一位参加调查的同学毫不掩饰地说:“我考研的目的就是希望成为多金一族。
”显然,大多数考生的报考目的和研究生招收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或者说,大部分考生是因为与做学问无关的其他原因而被迫考研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方面,生活成本的突飞猛涨,让很多本科生对未来充满恐惧,他们需要提高自己的学历以增加就业的筹码,或者说增加安全感。
在当前的情况下,本专科毕业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尤其是非重点院校本专科毕业生,他们更是感到前途渺茫。
为了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至于被淘汰,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被迫选择了考研。
就在十多年以前,多数本科生毕业以后都会直接参加工作,因为那时几乎每个本科毕业生都能顺利地找到比较满意的工作,能够过上相对惬意的生活,而只有极少数真正好学者才会考研。
相反,现在大多数本科生考研并不是为了做学问,而只是迫于就业压力,希望为以后找工作多挣一块筹码而已。
一位大四学生小刘说:“我本来不喜欢读书,但现在本科就业形势很不好,而我又没有关系没有背景,想找个满意的工作很难,只好考研究生,希望以后机会多一点吧。
”另一方面,由于大量的人有了研究生学历,这对一些自尊心较强的人有了很大的压力,他们担心因为学历低而被人瞧不起。
即使家庭富裕衣食无忧,这批人也可能会选择考研。
他们只是觉得有了高学历比较有面子。
2.2 研究生大量扩招的影响表 3 所示为某高校某专业历年考研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统计情况,统计数据表明,绝大多数本科生考研与研究生招生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招生的目的是为了让好学的本专科毕业生好好做学问,而多数考生对做学问并不感兴趣,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相当复杂的,一个明显的因素就是高校的大规模扩招。
本科生人多,就业难,研究生增多,本科文凭就会进一步贬值,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这就迫使大量不愿意做学问的本科生考研。
对高等教育来讲,这是祸还是福呢?分析表明,如果高校招生规模太大,必然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
基金项目:本论文获华北科技学院教育科学研究基金资助。
表 3 历年考研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统计考硕年份报名人数(万)报名增长率(%)录取人数(万)考录比例2011 151.1 7.9% 49.5 3:12010 140.6 12.8% 47.4 2.8:12009 124.6 3.8% 44.9 2.9:12008 120 -6.8% 38.6 3.0:12007 128.2 0.8% 36.1 3.5:12006 127.12 8.4% 34.2 3.2:12005 117.2 24% 31 3.6:12004 94.5 18.5% 27.3 2.9:12003 79.7 27.7% 22 2.9:12002 62.4 35.7% 16.4 3.2:12001 46 17.3% 13.3 4.2:12000 39.2 22.9% 10.3 4.6:11999 31.9 16.4% 7.2 4.9:11998 27.4 13.2% 5.8 4.7:11997 24.2 18.6% 5.1 4.7:11996 20.4 31.8% 4.7 4.4:11995 15.5 38.4% 4.0 3.6:11994 11.4 4.2 2.7:1首先,研究生过度扩招,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事实上把有限的教育资源分散了。
很多无心做学问的研究生照样要占有本来就比较匮乏的教育资源,比如师资、学习场所和实验设备。
另一方面,还有少数以做学问为目的的研究生不能占有足够的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的指导。
互联网上曾经一度曝出这种情况,一个研究生指导教师同时带几十个研究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种情况下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有的研究生说,他从入学到毕业和导师没说过几句话,何谈指导?还有一点应该指出,研究生规模太大占有太多资源也会影响本专科教学。
研究生过度扩招还可能助长更多的学术造假。
很多人虽然是为了物质利益和文凭上研究生,但还得想办法毕业。
问题是,这批人对做学问是没有兴趣的。
要怎么样才能顺利毕业呢?很自然,其中很大一批人可能会想到用剽窃和抄袭的办法完成毕业论文,有的人甚至会请人代笔或者购买毕业论文。
这样一来,很有可能助长学术造假。
最近一些年,学术造假现象比比皆是,这可能与研究生的大规模扩招不无关系,而学术造假泛滥将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其次,高校的过度扩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全社会的就业成本,正所谓水涨船高。
有很多相对简单的劳动,以前都是本科毕业生甚至专科毕业生来完成,他们可以做得很好,但现在却换成了硕士甚至博士。
然而,这些硕士博士常常无用武之地,他们做这类工作很多情况下是因为待遇较好或者找不到其他满意的工作。
还有很多用人单位之所以招聘硕士博士,是因为现在硕士博士也很多,和本科毕业生一样便宜,容易招到,而招进硕士博士往往可以帮他们装点门面,除此之外,其他意义并不大。
在北京某研究所工作的小蔡说:“我们单位以前有很多简单劳动都是中专毕业生干的,而且干得很好,现在却是硕士博士在干这些活,做的事情都一样,主要是现在硕士博士太多了。
”问题在于,高校扩招以后,很多以前只要本科甚至专科毕业就可以得到的工作,现在却必须硕士或博士才行。
这就大大提高了全社会的就业成本,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个人,这都不是一件好事。
3. 本科生考研应该注意的问题对于当代本科生来说,考研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问题是,该不该考研?如何考研?3.1 不做学问不考研关于本科生是否需要考研的问题,十五年以前回答起来较困难,现在回答起来很简单:不做学问不考研。
十几年以前,研究生学历是一块金字招牌,当时在就业市场上硕士比学士有太大的优势,虽然那时候的学士也不太糟糕。
原因是,当时硕士供不应求,大量的企事业单位对硕士博士有大的刚性需求。
当时的硕士博士多数进入研究型岗位,真正作为硕士和博士在发挥作用。
如今,形势完全不一样了。
硕士甚至博士也是严重地供大于求,很多硕士博士就算找到工作了也不是真正搞研究,很多单位对“研究型人才”的态度是可要可不要。
在这种情况下,从就业的角度来说,研究生学历比本科学历已经没有什么明显的优势了。
硕士当环卫工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闻,我们没有歧视环卫工的意思,但如果说现在清扫街道真的需要硕士,恐怕有些牵强,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硕士就业的窘境。
有的硕士为了找工作甚至将自己的学历改为本科,真可谓奇天下之大怪。
然而,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对于很多本科生来说,考研还真不如早点就业踏入社会积累一些工作经验,想通过读研究生来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已经显得有些一厢情愿。
研究生毕业后“混”得还不如本科毕业同学的大有人在,甚至已经相当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