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饮食文化》PPT课件

合集下载

10汉字与饮食文化

10汉字与饮食文化

第十章汉字与饮食文化第一节反映烹饪文化的汉字 1.举出反映烹饪文化的汉字三个。

中国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中华饮食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如今已形成中国汉族各具特色的“八大菜系”。

1.烹、饪烹与饪早在《易经》和《诗经》这两部典籍中就已经连用,成为熟食制作的总名。

享-享受,亨-亨通,烹-烹饪饪:《说文》:“大孰(熟)也。

从食壬聲。

”《论语·乡党》:“失飪不食,不时不食。

”何晏集解:“失飪,失生熟之节。

”生熟程度:腥、烂、糜、饪。

2.从火的字反映烹饪发展炊、烤、炒、烧、炝、炖、烘、焙、烩、炸、炙、煲、烫……烹、然、煮、蒸、煎、热、熏、熬、熟、焦……第二节反映饮食习惯的汉字 2.举出反映跪坐进餐习惯的汉字三个。

1.跪坐进餐 1)即:将要进餐2)既:已经进餐 3)鄉:同吃一锅饭4)卿:掌管饭勺的人2.以羊为代表美食《说文》:“羊在六畜,主给膳。

”羊在古代具有代表性食物和礼品。

1)羞:《说文》:“羞,进献也。

”拿羊进献。

2.美:羊从大。

羊在六畜主給膳也。

美與善同意。

無鄙切。

臣鉉等曰:羊大則美,故从大。

3.譱(善)甘也。

4. 羹5.鲜6.羔:说文》:羊子也。

从羊,照省聲。

甲骨文字形正象羊在火上。

7.羡8.祥10.姜9.養第三节汉字反映的酒文化 3.汉字体现出哪些酒文化与幸福观?甲骨文从“酉”的字不多:金文:酌酤酢酗酷酱都已出现.《说文·酉部》:收字67个酌配酑酎酏酐酒酜酚酛酓酔酕酖酗酘酙酝酦酟酠酡酢酣1.古代作品中有不少描述饮酒情景,酒与英雄、文人雅士结下不解之缘。

如:◎樊哙在鸿门宴上立饮斗卮酒。

◎唐王绩号称斗酒博士,每天喝一斗酒。

◎武松过景阳冈之前一饮十八碗。

2.《说文解字》中的“酉”部字《说文解字》中的“酉”部字,从语义看,表示酒的品质及色泽12字;酒的味道2字;酒在祭祀中的应用2字;酒桌上的礼仪3字;饮酒时取量表现3字;酒的药用1字。

可见,汉代时丰富的酒文化就已在汉字中得到了体现。

1)酒的作法:醴:酒一宿熟也。

汉字与饮食文化

汉字与饮食文化

汉字与饮食‎文化语言文字的‎历史与文化‎大抵是相辅‎而行的。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汉字与传统‎。

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二者之间相‎互依存。

汉字积淀着‎中国文化的‎结晶,中国文化也‎靠着汉字的‎记录流传得‎更为久远。

人类是与饮‎食共存的,但饮食进入‎文化范畴,应从熟食开‎始。

《礼记·曲礼》说:“古者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以炮,以播,以烹,以炙,以为醛酪。

”这一记载,反映了中原‎由野蛮到文‎化的过程。

以汉字与烹‎食文化的关‎系为例,可以看出,汉字在以下‎五个方面携‎带着烹食文‎化的信息:分析汉字的‎形体,并结合古代‎文献,可以很好的‎阐述中国古‎代饮食制作‎文化。

“民以食为天‎”,悠悠万事,唯食为大。

所以饮食文‎化当是一切‎文化的基础‎。

尽管古代的‎百姓生活困‎苦,难以维持生‎计,但饮食制作‎文化已经萌‎芽、形成,我们可以从‎一些汉字的‎形体及有关‎说解来了解‎这一点。

从汉字看古‎代的饮食制‎作文化。

(一)臼、杵、舂、碓臼:古代人们为‎谷物脱皮去‎壳的一种工‎具。

形状类似于‎今天人们捣‎蒜泥的蒜罐‎。

从《说文》:“臼,舂臼也,古者掘地为‎臼,其后穿木石‎,象形,中像米也。

”可以得出“臼”确是为谷物‎去壳的工具‎。

杵:为谷物去壳‎的与“臼”相配的一种‎工具,形状类似棒‎槌。

木杵、地臼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对饮食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舂:是指用“杵、臼”捣谷物时的‎动作,会意字。

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米。

~药。

通过“杵、臼、舂”这三个字,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祖‎先早就有了‎为谷物去壳‎脱皮的意识‎,而且还发明‎了实用的工‎具,这是文明的‎表现。

后来又把这‎种工具改进‎成“碓”,是由臼、杵改进而成‎的一种半机‎械性的工具‎,碓的发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劳动‎的强度,提高了生产‎力,为饮食制作‎文化的发展‎又注入了新‎的活力。

汉字与中国饮食文化

汉字与中国饮食文化

(二)以“秀”字为例
秀丽的秀字,会意。石鼓文,上为“禾”,下象禾穗摇曳。 荣而实者谓之秀。——《尔雅》本义是谷物抽穗扬花。多 指庄稼长相很好,如秀穗。后秀字引申意为好,优异。不 再仅仅是用于形容庄稼。
“秀”字是带“禾”的边旁,同样跟禾谷脱不开干系,庄 稼长的好,收成也就好。因此,古代先民看到长相“秀茂” 的庄稼,心中便掩饰不住的高兴。将一切美好的事物都用 以“秀”字修饰。
汉字与中国饮食文化
二者的关系
一、要研究汉字文化与饮食首先就要从这最基本的汉 字说起。
(一)以“年”与“禾”为例 古人每年丰收之后都将禾谷插在头上以表示庆祝, 这个庆祝丰收的节日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年”。 “年”的确定,正是农业社会先民的一种文化心理 的显现。 禾是古代谷物的总称,许多与吃有关的字都以禾为 偏旁,禾字还派生出许多与粮食有关的字,如年、 秀、季、秋、香。
(三)“食”及其边旁 “飠” “饣”
与吃有关的另一个字就是“食”,“ 食”,包括 偏旁“飠”“饣”,均读shí。原来的图示,像人 张口冲着古代的食具吃饭状,是从古代食具 “豆”,一种可用来盛装食物的高脚碗演进过来 的一个字根;也有把上面的字形,看作是“合” 字,意思是包括所有与食物有关的字形;后来篆 体写成似人头顶食具状;用它做偏旁创造了大量 与饮食有关的字。
二、盛吃之物:器皿
器皿同样也是中国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的器 皿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器皿的发展由原 始的石器到陶制,掌握冶炼技术之后开始使用铜器,最后发展到用 铁器。
就从汉字来看, 皿:碗、碟、杯、盘一类用器的统称,以皿为部 首,衍生出了很多词语。比如用来盛放东西或洗涤的盆,这个字声旁 是分,分这个声旁有大的意思,比如颁这个字,在古代是大头的意思。 在粤菜里有一种著名的盆菜,至今依然流行,它的缘起据说和文天祥 有关。

汉字与饮食文化PPT课件

汉字与饮食文化PPT课件

班固《白虎通义》王者所以有社稷何?
为天下求福报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 食。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也;五谷众多,
不可一一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尊。 稷,五谷之长,故封稷而祭之也。 3
先 农 坛
4
先农坛观耕台 5
小 篆

现代北方的黍子,又叫黄米,状似小
米 ,色黄而黏。
古代黍稷常常连用,可以表明黍在人
42
43
44
年代:商朝 名稱:陶甗(yǎn) 說明:「甗」是一種巧 妙的炊具,其實是由兩 種器物連接而成的。
上部的甑,口大大 的,腹鼓鼓的,底部有 洞,可將食物﹝如磨成 粉的小米﹞放在上面。 下部的鬲,可以放水在 其中加熱。所以甗的用 處和現代的蒸鍋一樣。
45

中央凹下,有容积可盛饭。
宛丘:四方高中间低的地形。
举案齐眉
64
尊又写作樽、罇
51
酿 酒 图 ( 画 像 砖)
52
53

作为专名,其形为深腹,前边有 流酒的槽,槽与口相接处有柱, 底部有三足,可以放到火上温酒。 因形似雀,故名为爵。 爵位 《礼记·中庸》:“宗庙之礼,序 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
54
• 觚(gū ) • 口像喇叭,长颈,细腰,圈足。
古人肉食中以牛、羊、猪为最重要。
三牲:牛羊豕。 太牢:祭祀或享宴时三牲齐备。 少牢:祭祀或享宴时只有牛羊。 太牢是最隆重的礼。 《礼记·王制》:“天子社稷皆太牢, 诸侯社稷皆少牢。”
17
18
牛 牛在祭祀与耕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 用。 《王制》规定:“诸侯无故不杀牛, 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 庶人无故不食珍。” 。 《左传》郑国商人弦高路遇秦师,以 “牛十二犒师”。 《史记·冯唐列传》:“[魏尚]出私养 钱,五日一椎牛,享宾客、军吏、舍 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