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清洁燃烧

合集下载

煤炭清洁利用的技术和政策

煤炭清洁利用的技术和政策

煤炭清洁利用的技术和政策1. 引言煤炭作为全球主要能源资源之一,在许多国家担负着重要的能源供应任务。

然而,煤炭的开采、转化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为了推动煤炭清洁利用的发展,各国开始积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和政策措施,使煤炭能够更加环保、高效地利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煤炭清洁利用的技术和政策,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

2. 煤炭清洁利用的技术2.1 高效燃烧技术高效燃烧技术是煤炭清洁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提高燃烧效率和降低污染物排放,可以实现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

目前,常见的高效燃烧技术包括煤粉燃烧、煤层燃烧、沸石燃烧等。

这些技术通过优化燃烧过程和改进锅炉结构,可以大幅度降低煤炭燃烧过程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

2.2 煤化学转化技术煤化学转化技术是将煤炭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或清洁能源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煤气化、液化、煤焦油化等过程,可以将煤炭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合成气、合成油、煤化学品等产品。

这些产品在化工、能源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并且相对传统煤炭利用方式更加环保和高效。

2.3 煤炭尾矿治理技术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尾矿是一种重要的固体废弃物。

长期以来,煤炭尾矿的不当处理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系列的煤炭尾矿治理技术,包括尾矿浸泡、固化、填埋等。

这些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尾矿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风险,实现煤炭的清洁利用。

2.4 煤炭烟气脱硫技术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对大气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的煤炭烟气脱硫技术,包括湿式脱硫、干式脱硫和半干法脱硫等。

这些技术可以将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去除,从而降低大气污染。

3. 煤炭清洁利用的政策3.1 限制高污染煤炭的使用目前,许多国家都出台了限制高污染煤炭的使用政策。

这些政策主要包括设立高污染煤炭的使用指标、提高高污染煤炭的环保税率等。

煤炭资源的清洁技术与减排措施

煤炭资源的清洁技术与减排措施

煤炭资源的清洁技术与减排措施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煤炭作为传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清洁利用和减排措施亦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煤炭资源的清洁技术和减排措施方面进行探讨。

一、清洁煤技术1.1 煤电联产技术煤电联产技术是通过高效燃烧技术将煤炭转化为电力和热能,使一次能源得到了高效利用。

这种技术不仅能提高能源利用率,还能减少传输损失,达到清洁能源的效果。

1.2 煤气化技术煤气化技术是将煤炭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分解成气体,主要产物为一氧化碳和氢气,可以用于替代传统燃油和天然气。

该技术能够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得到高效利用。

1.3 高效燃烧技术高效燃烧技术是通过改良燃烧设备和优化燃烧工艺,提高煤炭的燃烧效率,减少烟尘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

该技术在煤炭燃烧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热能,达到清洁利用的目的。

二、减排措施2.1 煤炭洗选技术煤炭洗选技术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对煤炭进行选别、分级和去除杂质等处理。

通过洗选,可以降低煤炭中的硫和灰分含量,减少燃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2.2 脱硫技术脱硫技术是通过使用吸收剂或催化剂,从煤炭燃烧排放物中移除二氧化硫。

例如,在煤电厂中使用石灰石脱硫技术,能够大幅度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2.3 脱硝技术脱硝技术是通过使用催化剂或溶液,将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转化为氮气和水,从而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这项技术在煤电厂和工业锅炉中广泛应用,有效降低了氮氧化物的排放浓度。

2.4 煤炭气化与碳捕集技术煤炭气化与碳捕集技术是通过将煤炭气化产生的合成气进行分离和净化,去除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再将纯净的氢气用于能源利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三、煤炭清洁利用的前景与挑战煤炭清洁技术和减排措施的应用,为煤炭资源的清洁利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然而,其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煤炭清洁利用的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技术支持。

其次,在煤炭清洁利用过程中,技术的成熟度和可行性亟待提高。

煤炭能源的清洁利用技术

煤炭能源的清洁利用技术

煤炭能源的清洁利用技术煤炭能源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化石能源之一,不仅是能源开发和消费的重要来源,也是重要的原料和能源输入。

然而,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环境和健康问题。

因此,煤炭资源的利用和消费已成为各国政府和能源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同时,有必要了解和使用清洁利用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煤炭能源的清洁利用技术包括三种主要方式:1. 高效燃烧技术在煤的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污染物。

高效燃烧技术是一种可以提高燃烧效率、降低燃烧温度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技术。

其中,重点是控制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的排放。

例如,工厂可以使用先进的燃烧器,在控制室内计算出所需的空气和煤粉,并且可以分别在燃烧前或燃烧过程中添加其他化学品,如利用新技术的催化剂来吸附和还原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排放。

2. 气化技术气化是将煤转化为燃气或液化石油气的技术。

相对于传统的燃烧方式,气化可以轻松达到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气化后的燃气可以用于电力生产、驱动交通工具和供暖等。

同时,气化技术还可以通过增加可再生能源(如生物质)的比例来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

3. 固体废弃物利用技术当煤炭燃烧时,残留物余烬和煤灰会占用大量的空间,并且是否合理地处理这些废物直接影响到大气和水的质量。

因此,固体废弃物利用技术应被广泛采用。

常见的废物利用方式包括用于生产水泥和砖块的煤灰、为建筑和路面填充物的余烬和为降低土壤渗透性的煤炭泥浆。

煤炭资源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能源之一,然而,与之伴随的是环境和健康问题。

为减少这些问题,对于煤炭消费和利用过程中的污染和废物处理问题需要关注和优化。

能源企业应该加强对温室气体排放的管理、扩大可再生能源比例和采用现代废物管理技术等,从而为环境和企业双方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利益。

煤炭清洁燃烧技术减少排放和提高效能

煤炭清洁燃烧技术减少排放和提高效能

煤炭清洁燃烧技术减少排放和提高效能煤炭作为全球最主要的能源之一,其使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

传统的煤炭燃烧往往伴随着大量的二氧化碳、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这些废气不仅对空气质量造成污染,也加剧了全球变暖的问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研究人员不断努力开发新的煤炭清洁燃烧技术,以减少排放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一、煤炭气化技术煤炭气化是一种将煤转化为合成气(主要为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技术。

通过对煤炭进行气化处理,可以将固体煤转化为气体燃料,从而减少燃烧产生的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煤炭气化还可以通过气化废热回收系统,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二、煤炭洁净燃烧技术煤炭洁净燃烧技术是指在煤炭燃烧过程中采用一系列的措施来减少废气排放。

例如,通过对煤粉细度的控制和煤粉干燥预热处理,可以增加煤粉的燃烧速率,降低燃烧温度,从而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

此外,还可以通过添加燃烧辅助剂,如石灰石和硫化钙,来吸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硫化物,减少硫化物的排放。

三、燃烧废气处理技术煤炭燃烧产生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例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

为了减少这些污染物的排放,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燃烧废气处理技术。

例如,烟气脱硫技术可以通过喷射石灰浆或氨水来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从而减少硫化物的排放。

此外,烟气除尘技术可以通过静电除尘器或布袋除尘器等设备,将烟气中的颗粒物捕集下来,达到净化烟气的目的。

四、高效利用煤炭能源除了减少煤炭燃烧过程中的排放物外,提高煤炭能源的利用效率也是降低环境影响的重要途径。

研究人员利用高效的燃烧器和热交换器等设备,设计出更加节能高效的煤炭燃烧系统。

此外,结合余热回收技术,可以降低煤炭燃烧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煤炭清洁燃烧技术的发展对于减少煤炭燃烧过程中的排放物,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加大对煤炭清洁燃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

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

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但是它的使用也带来了不少环境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清洁高效利用煤炭资源的措施。

一、清洁利用煤炭资源清洁利用煤炭资源主要指采用高效环保的技术将煤炭转化为能源。

例如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甲醇等,这些清洁利用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煤炭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其中,煤制油和煤制天然气的技术已经较为成熟。

煤制油可以将煤转化为含量较高的合成油,而煤制天然气可以将煤转化为透明的天然气。

这些技术可以使煤炭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同时也能减少大气污染。

二、高效利用煤炭资源高效利用煤炭资源主要是指采用高效的技术和设备,将煤炭的能量尽量发挥出来。

例如,对于工业炉燃用煤炭的情况,可以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使得燃烧效率更高,同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煤的利用还可以与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相结合。

例如,煤炭和风能组合发电站、光伏发电和热电联产等技术,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也可以减少碳排放。

三、推动清洁高效利用煤炭资源的发展推动清洁高效利用煤炭资源的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和科技的进步。

政府可以加大力度推广清洁能源和清洁技术,鼓励企业在生产中采用清洁煤炭技术,并对采用先进技术的企业进行奖励。

同时,科技的进步也是推动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的关键。

研究和开发更加先进的清洁技术、高效技术和新能源,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能源需求,减少环境污染。

总之,清洁高效利用煤炭资源是我国绿色发展的关键之一,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能源供应安全,并且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技术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技术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技术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资源之一,在能源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传统的煤炭开采和利用方式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

为了实现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科研人员们不断探索和创新,提出了一系列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技术。

本文将介绍几种主要的技术方法,以期为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一、煤炭洁净燃烧技术煤炭燃烧是目前我国主要的能源利用方式之一,但传统的煤炭燃烧方式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减少煤炭燃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科研人员提出了煤炭洁净燃烧技术。

这些技术包括燃烧优化技术、燃烧控制技术、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等。

通过对燃烧过程进行优化控制,可以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燃烧效率,实现煤炭的清洁利用。

二、煤炭气化技术煤炭气化是将煤炭转化为合成气或甲醇等清洁燃料的过程。

相比传统燃煤方式,煤炭气化具有高效利用煤炭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优势。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煤炭气化项目,采用先进的气化技术,实现了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

煤炭气化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

三、煤炭超临界发电技术煤炭超临界发电技术是指利用超临界锅炉进行发电,具有高效、清洁、节能的特点。

相比传统的火电厂,超临界发电技术可以显著降低燃煤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提高发电效率,减少环境影响。

我国在超临界发电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建设了大量超临界发电项目,为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提供了重要支撑。

四、煤炭清洁利用的研究方向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主要技术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研究还包括煤炭液化、煤炭生物转化、煤炭燃料电池等多个方向。

煤炭液化技术可以将煤炭转化为液体燃料,实现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煤炭生物转化技术利用微生物降解煤炭,生产生物燃料或化学品;煤炭燃料电池技术将煤炭氧化还原反应转化为电能,实现清洁能源的生产。

这些新兴技术的发展将为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开辟新的途径,推动煤炭产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

煤炭行业的煤制油气与清洁能源技术

煤炭行业的煤制油气与清洁能源技术

煤炭行业的煤制油气与清洁能源技术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资源,长期以来在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传统的煤炭燃烧方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近年来,随着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煤炭行业的煤制油气技术应运而生,为我国清洁能源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煤制油气技术概述煤制油气技术是指通过化学加工手段,将煤炭转化为石油和天然气等可燃气体的技术。

这一技术主要包括煤气化和煤液化两个过程。

煤气化煤气化是将固体煤炭通过高温加热,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转化为气体燃料的过程。

煤气化的主要产物为合成气(Syngas),其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可用于合成液体燃料、电力生产等多种用途。

煤液化煤液化是将煤炭转化为液体燃料的技术。

煤液化过程中,煤炭首先经过化学加工转化为合成油(Synthetic Oil),然后再进一步加工成为各种液体燃料。

清洁能源技术清洁能源技术是指在利用能源的过程中,对环境污染小,可持续发展的技术。

在煤炭行业,清洁能源技术主要包括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和新能源技术。

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煤炭清洁利用技术主要包括煤炭洗选、燃烧优化、污染物控制等技术。

通过煤炭洗选,可以有效去除煤炭中的杂质,提高煤炭质量。

燃烧优化技术可以提高煤炭燃烧的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污染物控制技术则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如烟气脱硫、脱硝等,减少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新能源技术新能源技术是指在利用能源的过程中,对环境污染小,可持续发展的技术。

在煤炭行业,新能源技术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等。

煤制油气技术在提供清洁能源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环境污染和资源利用的问题。

清洁能源技术在提供能源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因此,煤炭行业在发展煤制油气和清洁能源技术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上内容为左右。

后续内容将详细分析煤制油气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清洁能源技术的应用案例等。

煤制油气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煤气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煤气化技术在我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燃煤锅炉掺氨低碳清洁燃烧技术研究

燃煤锅炉掺氨低碳清洁燃烧技术研究

燃煤锅炉掺氨低碳清洁燃烧技术研究摘要:燃煤锅炉掺氨低碳清洁燃烧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创新,旨在改善煤炭燃烧过程,减少碳排放。

通过注入氨气,它降低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提高了燃煤锅炉的效率,同时增加了燃料灵活性。

这一技术已经在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对改善空气质量和减少环境污染具有巨大潜力。

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更高效、经济的氨注入技术和设备,以及更严格的环保法规,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将推动这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燃煤锅炉掺氨低碳清洁燃烧技术将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燃煤锅炉;掺氨低碳;清洁燃烧技术;研究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不断升温,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燃煤锅炉一直以来是能源生产中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同时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为了减少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一直在寻求创新的方法,以减少燃煤锅炉的碳排放。

燃煤锅炉掺氨低碳清洁燃烧技术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技术的原理、优势以及未来发展前景。

一、燃煤锅炉掺氨低碳清洁燃烧技术的原理(一)燃烧原理燃煤锅炉是一种常见的能源生产设备,通过将煤炭燃烧来产生热能,然后将热能转化为电能或热能。

然而,煤炭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重大损害。

燃煤锅炉掺氨低碳清洁燃烧技术的原理在于改善煤炭的燃烧过程。

通过向燃烧室注入氨气,氨气能与煤炭燃烧产生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进行反应,将其转化为无害的氮气和水,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提高了燃煤锅炉的环保性能。

这一技术对于煤炭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氨的应用氨(NH3)是一种碱性气体,具有很强的吸收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的能力。

在燃煤锅炉中,氨气可以被注入燃烧室,与燃烧产生的气体混合,从而减少SO2和NOx的排放。

这种低碳清洁燃烧技术有助于降低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减轻环境压力,提升煤炭利用效率,符合环保政策要求,推动可持续发展及绿色能源转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的清洁燃烧
第一章
1.储量:经过详查或勘探,达到控制或探明的程度,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扣除了设计和采矿损失,能实际采出的矿产资源数量。

2.能源的计量—标准煤当量(tce)。

3.中国能源储量结构—化石能源煤炭为主,石油储量偏低,天然气贫乏。

4.生物质能—从植物和其衍生物以及某些动物获得的能量。

5.环境—作用于人类的所有外界事物的总合。

6.生态系统—特定范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相互作用、演变制约形成动态平衡的功能体系。

7.环境污染—环境的化学组分和或物理状态发生变化,环境质量恶化,扰乱或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或正常的生产生活条件。

8.化石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煤炭和石油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影响,天然气对环境友好,影响最小。

9.PM—空气中的有机、无机颗粒物。

10.霾—大气悬浮的细微烟、尘或盐类。

11.酸雨:降水pH<5.6
12.煤的清洁燃烧广义定义:煤炭从开采到利用的全过程中,为了减少排放和提高效率而进行的煤炭加工、燃烧、转化及污染控制等高新技术的总称。

第二章
1.煤燃烧的三种方式:煤粉燃烧、层燃、流化床燃烧
2.三种燃烧方式的特征:流化床燃烧特征①燃烧在整个燃烧室进行②气固之间大相对速度③气固高湍流度④横向混合⑤低温动力控制燃烧800~950℃
第三章污染物控制(粉尘,NO X,SO X,重金属)
粉尘
1.颗粒密度—单颗粒粉尘单位体积(包含颗粒孔隙体积)粉尘的重量。

2.堆积密度—粉尘松散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包含颗粒孔隙体积和颗粒间体积)粉尘的重量。

3.粉尘的比电阻—截面积和长度均为1时粉尘颗粒的电阻值(Ω˙cm)。

比电阻怎么影响电除尘器的工作?
粉尘比电阻—最适宜比电阻为104~5×1011Ωcm
比电阻ρ↓→感应正电荷→相斥→尘粒重新进入气流
比电阻ρ↑→较密负电荷→排斥荷电尘粒靠近收尘极板
4.活性—粉尘中的组分与其它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化学反应的能力。

5. 可入肺颗粒物(RPM)<2.5 μm
6.可吸入颗粒物(IP) 飘尘<10 μm
7.除尘过程:含尘气体排入大气前,将粉尘从含尘气体中除去的过程。

除尘>10 μm
8.使用的设备--除尘器。

除尘器分类(按压力):ΔP<500Pa →低阻除尘器;ΔP=500~2000Pa →中阻除尘器;ΔP=2000~20000Pa →高阻除尘器。

机械式—重力沉降、惯性除尘、旋风除尘;过滤式--布袋和颗粒层;电除尘--静电除尘器;湿式除尘
9.除尘效率:总效率,分级效率,多级串联总效率
10.旋风除尘器工作原理??V方向改变→惯性捕集
11.影响旋风除尘器工作的因素:气体流量Q(Q↑→气流短路→η↓;Q↓→vi↓→η↓),气体的物性参数(粘度μ↑→分离困难→η↓;密度ρ↑→分离困难→η↓ΔP↑),粉尘的物性参数(dp↑→η↑;ρP↑→η↑),含尘浓度(C↑→团聚↑→η↑;C↑→旋转↓→ΔP↓)
12.旋风除尘器结构特征(进口形状):进口截面形状:矩形,高宽比2~3
13.D50??
14.气体电离—使气体具有导电本领的过程。

15.电除尘器电极的空间配制方式:双区电除尘器,单区电除尘器
16.烟气通过电厂风速:气流速度低(0.8~1.5m/s )
17.布袋除尘透气率--一定差压(阻力)下,通过单位面积上的气体量
18.布袋除尘过程有两种过滤方式:内测过滤,外侧过滤
19.过滤风速范围(简易0.2~0.75m/min,机械振打1.0~2.0m/min,逆流反吹0.5~2.0m/min,脉冲2.0~4.0m/min)
20.湿式除尘器不适于憎水性粉尘的气体
21.湿式除尘器特点:优点除尘效率高,适于高温、高湿、高比阻、易燃、易爆的含尘气体,可去除气体中的某些有毒有害的气态污染物,磨损轻缺点沉渣需要处理,耗水问题突出,需采取防腐措施,不适于憎水性粉尘的气体
SO X
1.煤中硫的存在形态:硫化铁硫,硫酸盐硫,有机硫,单质硫
2.SOx的形成条件:可燃硫受热时析出并在氧化性气氛中全部生成SO2,0.5~2% SO2有可能在高温条件和催化条件下转化为SO3
3.SOx的危害方式:气态,SO2→SO3→硫酸雾酸雨
4.脱硫效率—烟气经过脱硫装置后被脱除的SO2占原烟气中SO2的百分数
5.钙硫比钙摩尔流率/硫摩尔流率
6.FGD 烟气脱硫(Flue Gas Desulfurazation-FGD)
7.煤的洗选→30~50%的硫化铁硫有机硫不能除去
8.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原理:CaCO3→CaO+CO2(T>820℃);CaO+1/2O2+SO2→CaSO4(T<1200℃)
9.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影响因素:石灰石的反应活性;石灰石的颗粒分布;钙硫比Ca/S
10.脱硫化学反应过程(气固异相反应):主气流SO2 扩散→被吸附→反应
11.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原理:石灰石在水中发生离解反应,SO2被溶液吸收发生离解反应,亚硫酸根与氧发生氧化反应,钙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在水中发生石膏结晶反应
12.湿法烟气脱硫除雾器作用:减少净烟气中的水滴、浆滴200mg/m3
13.湿法烟气脱硫关键参数:PH 5.0~5.5 ;液气比15~25 L/m3
14.GGH 烟气换热器腐蚀+漏风+堵灰
15.水促原理??
脱硝
燃煤的nox的种类:NO NO2(NO占据90%)
NOX的生成机理分为:热力型,燃料型,快速性
燃料型nox是煤粉燃烧过程中nox 的主要来源(焦炭n与灰化分n两者前者是主要来源)
煤粉炉N2O排放浓度(mg/Nm3)0~9.8
循环床锅炉58~490
以氨作还原剂:氨氮比
3
NH
NO
m
r
m
氨逃逸率—反应器出口烟气中的氨浓度,mg/m3
空气分级燃烧
活性—催化时的反应速度与无催化时反应速度之差
正(负)催化反应—反应速度↑(↓)
(非)均相催化--催化剂和反应物同处于(不)同相;
制氨方式:水解制氨热解制氨
影响SCR催化剂工作的因素:烟气中的O2↑→促进SCR反应氨氮摩尔比↑→脱除效率↑→氨逃逸率↑
烟气中飞灰→堵塞、磨损→碱金属、钙→催化剂中毒
烟气通过反应器的速度v—5~6m/s(优化)
重金属
气态的汞主要依附在(大or小)颗粒上
SCR的催化剂可促进汞的氧化
煤气化
气化--以煤为原料,氧气(空气)为气化剂,在高温条件下,
将固体燃料转化为气体燃料的过程
热煤气效率--煤气的化学能和热煤气显热与气化用煤的化学能之比
煤气化工艺分类:按供热方式自供热-气化反应所需的热量由煤的燃烧提供
间接供热-气化反应所需的热量来自外界(电加热、核能)按原料煤与气化剂的混合方式:1移动床(固定床)气化块煤从上部加入与气化剂逆流接触,逐渐下移,造气渣从下部2流化床气化较细煤粒在下部进入的气化剂的作用下呈现流态化,造气渣从下部排出3气流床气化粉煤(水煤浆)与气化剂采用并流方式进入,造气渣从下部排出4熔池气化煤粒与气化剂采用并流方式从气化炉顶部进入熔池,反应完的灰渣液态排出
间接液化--以煤气化合成气为原料合成液体燃料和化学产品的过程
直接液化--将煤在高温高压下与氢反应,转化为液体油的过程
煤间接液化的反应器-托合成反应器(固定床反应器,气流床反应器,浆态床反应器)
煤基多联产定义:利用合成气生产多种具有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液体燃料(甲醇、F-T合成燃料、二甲醚、城市煤气、氢气)、以及用于工艺过程的热和进行发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