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舞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舞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舞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舞蹈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舞蹈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已经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提高,舞蹈艺术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交融,舞蹈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本论文将从舞蹈的发展历程、表演形式、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舞蹈艺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意义。

舞蹈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可以展现出人们的审美情感,还可以传达出文化的内涵和社会的精神风貌。

通过对舞蹈艺术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舞蹈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式和内涵,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同时,舞蹈艺术的发展也为文化产业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因此,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将对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文化交流与融合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研究内容。

1. 舞蹈的发展历程,通过对舞蹈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舞蹈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形式和发展轨迹,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舞蹈特点和风格。

2. 舞蹈的表演形式,对不同类型的舞蹈表演形式进行分类和比较,分析其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探讨舞蹈表演形式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3. 舞蹈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舞蹈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探讨舞蹈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以及舞蹈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中的作用和影响。

四、研究方法。

本论文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结合实地调研的实际情况,对舞蹈艺术的发展历程、表演形式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期能够得出科学、客观的研究结论。

五、论文结构安排。

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对研究背景、意义、目的和方法进行概述;第二部分为舞蹈的发展历程,主要对舞蹈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第三部分为舞蹈的表演形式,主要对不同类型的舞蹈表演形式进行分类和比较;第四部分为舞蹈的文化内涵,主要对舞蹈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探讨;第五部分为结论,对本论文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展望。

工作报告之舞蹈类论文开题报告

工作报告之舞蹈类论文开题报告

舞蹈类论文开题报告【篇一:怎么样欣赏现代舞开题报告】届别 2016.学号 2012222222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样欣赏现代舞姓名系别、专业导师姓名、职称完成时间1234【篇二:舞蹈开题报告】题目《浅谈街舞的民族化现象》姓名洪晨泰学号2012125226院(系)师范学院专业舞蹈系指导教师何优老师2015年10月27日12345【篇三:艺术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课题来源一个完整的舞蹈是舞者用舞蹈语言加上必要的人物以及道具、布景、灯光形成一个个变化着流动着的画面从而表达出想表达的意境和情意。

可见画面的好与坏直接影响主题的展现和欣赏者对舞蹈作品的理解和体会。

这些变化着的画面的形成,就成了让人为之着迷的亮点。

所以我想针对舞蹈中的构图艺术在导师的引导下对自己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经过实践和学习总结领悟到的技巧和规律以及对构图艺术的理解来做进一步的探讨学习,让自己能深刻的领悟舞蹈构图在舞蹈表达方面的深刻意义,使自己在舞蹈构图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自己在舞蹈构图应用方面提供更多的科学的思想依据。

2、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目的:通过查阅资料和影像,分析和解剖国内外舞蹈作品中构图的技巧和规律,更深刻的了解构图的意义和方法,并了解专业院校对于与构图有关联的相关课程的开展状况,从而来观察其发展动态和趋势。

初步的掌握舞蹈构图的一般规律及基本原理及其产生的正负面的影响,希望从中归纳总结出一些可以提高构图能力并且科学构图的方法。

研究意义:舞蹈构图是舞蹈语言在舞台上存在和呈现的方式,它也是舞蹈在时间、空间中的动态结构,一般指舞蹈者在舞台空间的运动先和画面造型,可见舞蹈构图是舞蹈作品的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也是创编作品的必经之路。

舞蹈画面随舞蹈语言的展现贯穿始末,舞蹈构图对于舞蹈主题呈现和表达方面占据了较大比重,每一个成功的恰到好处的画面都是为作品加分的亮点。

在深刻了解舞蹈构图对于舞蹈作品的巨大影响后,科学的构图方法和构图能力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舞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舞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舞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舞蹈的艺术表现与文化传承》
一、选题依据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具有优美的动作和音乐结合,更代表着特定的文化和传统。

本论文希望通过对舞蹈的艺术表现与文化传承进行研究,探讨舞蹈在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演变和发展,以及舞蹈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影响。

二、研究内容
1. 舞蹈的艺术表现:对不同类型的舞蹈(如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等)进行分析,探讨它们在表达情感、塑造形式等方面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

2. 舞蹈与文化传承:通过调查和研究不同地区和民族的舞蹈传统,分析舞蹈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影响,探讨舞蹈如何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

三、研究方法
本论文将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走访舞蹈团体和相关机构了解舞蹈的实际情况,进而收集相关的资料和视频资料。

其次,通过文献查阅和分析,梳理舞蹈在文化传承中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轨迹。

四、论文意义
舞蹈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对于维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论文的研究可以促进人们对舞蹈艺术和文化传承的理解,为舞蹈的保护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

五、预期成果
通过本论文的研究,预计可以得出对舞蹈艺术表现和文化传承的深入理解和认识,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同时,本论文也将积极参与相关学术会议和舞蹈活动,分享研究成果并促进学术交流。

舞蹈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舞蹈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舞蹈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舞蹈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仅是一种身体的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方式。

在当今社会,舞蹈在娱乐、表演、教育等领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舞蹈的形式和内涵也在不断演变。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舞蹈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探讨舞蹈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舞蹈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二、研究目的和问题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舞蹈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分析舞蹈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具体研究问题包括:1. 当代舞蹈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是什么?2.舞蹈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哪些?3. 舞蹈教育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将探讨当代舞蹈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通过对当代舞蹈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当代舞蹈的形式和内涵,并探讨其与传统舞蹈的关系和区别。

第二部分将分析舞蹈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对舞蹈在社会中的应用和影响进行研究,探讨舞蹈作为一种文化表达和交流方式的重要性,以及舞蹈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第三部分将研究舞蹈教育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舞蹈教育的历史发展和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了解舞蹈教育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和变化,并探讨未来舞蹈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了解舞蹈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舞蹈教育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调查和分析。

四、研究意义和预期结果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探讨舞蹈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舞蹈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通过对舞蹈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舞蹈的内涵和价值,为舞蹈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预期结果包括:1. 对当代舞蹈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2. 对舞蹈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3. 对舞蹈教育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

舞蹈论文开题报告

舞蹈论文开题报告

舞蹈论文开题报告舞蹈论文开题报告7篇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

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舞蹈论文开题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舞蹈论文开题报告1论文题目:舞蹈服饰与蒙古族族舞蹈相融的艺术初探一选题评估为了探究舞蹈服饰与民族舞蹈相融合的艺术形态,详细讨论舞蹈服饰民族舞蹈中的作用及其对整个舞蹈作品的影响,本文将从蒙古族所特有的舞蹈理论及形态特征入手,通过分析中国蒙古族舞蹈来具体阐释蒙古族舞蹈服饰与蒙古族舞蹈相融的艺术内涵,为舞蹈服饰与民族舞蹈本身的更好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二研究现状舞蹈服饰作为一种舞美艺术,应存在于与之相适应的舞蹈形态、思想内涵、行为规范的制约和支配之中,舞蹈服饰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色,必须符合人物的具体形象要求。

余艳【1】通过对民族舞蹈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的分析研究,论述了民族舞蹈服饰的艺术形式和重大作用;杨敏【2】对我国少数民族舞蹈和服饰的研究分析,论述少数民族的舞蹈节奏和形式与服饰的相互关系;张姝萍【3】通过对民族服饰和民族舞蹈服饰设计方面的研究论述,得出我国民族舞蹈服饰设计的多种方案,为我国名族舞蹈服饰设计增添新的元素;崔岩【4】在舞蹈服饰与民族舞蹈的艺术性的研究中,详细准确的描述了我国民族舞蹈和民族舞蹈的艺术特色。

民族舞蹈与民族舞蹈服饰的研究已经得到很大的进步,但是针对我国少数民族较多,民族舞蹈种类丰富,民族舞蹈服饰需求的不断增加,现阶段的民族舞蹈和民族舞蹈服饰研究仍然不能满足现阶段我国发展迅速的民族舞蹈创新步伐。

所以本文就结合自身强有力的专业背景,对我国的民族舞蹈和民族舞蹈服饰特别是蒙古族做进一步研究。

三研究方法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社科文献,阅读大量有关资料,充分利用我校图书馆数据库资源,由此进行论文的研究工作。

四研究过程本文分别从舞蹈服饰与中国蒙古族舞蹈相融的历时性信息:民族舞蹈发展历程中舞蹈服饰话语的信息,民族舞蹈发展历程中舞蹈服饰隐匿的信息;民族舞蹈韵律与舞蹈服饰的相融:民族舞蹈的节奏性与舞蹈服饰,民族舞蹈的律动特征与舞蹈服饰;民族舞蹈情感与舞蹈服饰色彩的相融:民族舞蹈肢体语言与舞蹈服饰色彩的相融,民族舞蹈情感与舞蹈整体色彩的相融;民族舞蹈与舞蹈服饰材质的相融:民族舞蹈造型与舞蹈服饰的材质,民族舞蹈动作与舞蹈服饰的材质等三部分部分进行了研究。

舞蹈毕业编排开题报告

舞蹈毕业编排开题报告

舞蹈毕业编排开题报告舞蹈毕业编排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舞蹈毕业编排是舞蹈专业学生在学院阶段完成的舞蹈作品创作和呈现,是对他们整个学习生涯的总结和展示。

舞蹈作品的编排需要综合运用学生所学的舞蹈技巧和表现能力,以及对舞蹈艺术的理解和创新。

本文选取舞蹈毕业编排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如何通过舞蹈毕业编排来提升学生的舞蹈能力和艺术表达水平。

二、研究目的1.分析舞蹈毕业编排在学生舞蹈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和意义;2.探讨舞蹈毕业编排在学生艺术表达水平提升方面的方法和途径;3.总结舞蹈毕业编排的成功经验和教育意义,为后续的舞蹈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研究内容1.舞蹈毕业编排对学生舞蹈能力的培养作用舞蹈毕业编排是学生运用所学的舞蹈技巧和表现能力创作和演绎作品的机会,通过这个过程,可以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动作准确性和舞蹈品味。

本文将从舞蹈技巧训练、动作精准度和舞蹈表演等方面对舞蹈毕业编排对学生舞蹈能力培养进行分析和研究。

2.舞蹈毕业编排对学生艺术表达水平的提升艺术表达是舞蹈艺术的核心要素之一,通过舞蹈毕业编排的创作和呈现,可以提高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分析舞蹈毕业编排在舞蹈艺术表达方面的作用,探讨提升学生艺术表达水平的方法和途径。

3.舞蹈毕业编排经验总结与教育意义舞蹈毕业编排的成功与否离不开编排者的艺术才华和教育经验,本文将总结编排者在舞蹈毕业编排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育意义,为舞蹈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文献研究了解和掌握舞蹈毕业编排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其次,通过实验研究,观察和评估学生在舞蹈毕业编排中的表现和进步情况,探讨舞蹈毕业编排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

最后,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和编排者对舞蹈毕业编排的看法和评价,为论证舞蹈毕业编排的成功经验和教育意义提供依据。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达到以下几个成果:1.明确舞蹈毕业编排对学生舞蹈能力和艺术表达水平的作用和意义;2.总结舞蹈毕业编排的成功经验,提供给后续的舞蹈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借鉴;3.提出关于舞蹈毕业编排的教育策略和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舞蹈技巧和艺术表达能力的全面提升。

舞蹈开题报告

舞蹈开题报告

舞蹈开题报告舞蹈开题报告舞蹈是一种极富艺术性和表现力的表演形式,通过身体的动作、姿态和节奏,传达出情感和思想。

它是一门古老而又现代的艺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样的表现形式。

本文将探讨舞蹈的起源、发展以及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一、舞蹈的起源与发展舞蹈作为一种表演形式,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

在古代文明中,舞蹈被用作祭祀、庆典和仪式的一部分。

例如,古埃及人用舞蹈来表达对神灵的崇拜,古希腊人则将舞蹈作为体育竞技的一种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舞蹈逐渐演变为一种艺术形式,被用于讲述故事、传递情感和展示美感。

在不同的文化中,舞蹈发展出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形式。

例如,中国的古典舞蹈注重优雅和表现力,印度的卡塔克舞强调手势和面部表情,非洲的部落舞蹈则充满了原始的力量和节奏感。

这些不同的舞蹈形式反映了各个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丰富了人类的艺术遗产。

二、舞蹈对个人的影响舞蹈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它对个人的身心健康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舞蹈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通过不断练习舞蹈动作,人们的肌肉得到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得到提高。

同时,舞蹈也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体能水平。

其次,舞蹈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舞蹈可以帮助人们释放压力,舒缓情绪。

在跳舞的过程中,人们可以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出来,通过身体的动作来宣泄内心的情绪。

这对于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着积极的作用。

此外,舞蹈还可以培养人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舞技和表演能力,可以让人们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

通过舞蹈,人们可以学会自信地面对观众,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风格。

三、舞蹈对社会的影响舞蹈不仅对个人有益,对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舞蹈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

通过舞蹈,人们可以传递和保留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舞蹈作为一种非语言的表达形式,可以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魅力。

其次,舞蹈也可以促进社会交流和团结。

舞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推荐9篇)

舞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推荐9篇)

舞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第1篇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一、拟选论文题目:二、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要求:1. 引用外文文献不少于10篇,写出文献综述与选题书面报告,字数在3000字以上。

2.书面报告内容应包括: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基本框架,主要参考文献,预期成果和可能的创新点等;3. 填好“论文选题报告及论文工作计划”表,连同书面报告一起交研究生院备案;4. 书面报告的格式见附件。

三、导师对选题报告的评语(就研究生对该研究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了解情况、研究方法和手段、预期成果予以评价):四、评审小组对选题的意见(是否同意选定该课题、是否同意选题报告通过、以及对下一阶段研究工作的建议;其他建议,如限期重作选题报告、终止培养建议等):五、论文工作计划六、附件(一下为附件内容)拟选论文题目一、选题背景和意义二、国内外研究动态三、论文主要研究和基本框架四、预期成果和可能的创新点五、主要参考文献舞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第2篇体育舞蹈是一种同音乐密切结合的运动项目。

如果在体育舞蹈练习的过程中,没有音乐的伴奏,是不完整的。

形象地讲,音乐是体育舞蹈的灵魂,音乐给体育舞蹈带来了更多的生机。

一套优秀的体育舞蹈需要协调的音乐来配合和突出,才能够实现它的美学价值。

同样,在进行体育舞蹈比赛的时候,参赛选手所选用的音乐,其表现力的高低也是裁判打分的内容之一。

所以,在体育舞蹈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要加大对音乐选用策略的\'研究。

一、体育舞蹈与音乐的契合音乐作为体育舞蹈外在审美表现的灵魂,是审美的所需和所在。

体育舞蹈所选用的音乐与其他一些体育项目的配乐相比,体育舞蹈要配合音乐的旋律与节奏,并且在各种舞蹈动作中表现音乐。

因为体育舞蹈种类的差异,所选用音乐的风格、节奏特征也是不同的。

体育舞蹈练习和比赛者,能够按照不同的体育舞蹈音乐特征,在优美旋律和明快节奏的引领下,进行舞蹈艺术的表现,充分向观众展示体育舞蹈的各种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舞蹈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以下内容是品才网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舞蹈开题报告的范文,欢迎参考!舞蹈开题报告范文论文题目:西南少数民族铜鼓舞蹈研究一、选题背景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在中国学者还没有看到铜鼓对于研究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方面的重要意义,没有把铜鼓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载体来研究的时候,国际学术界就已经开始关注和重视中国的铜鼓和铜鼓舞蹈,并且在该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学术成果。

作为青铜时期的代表文物,南方地区的铜鼓和北方地区的铜鼎都是由新石器时期的铜釜演变而来的,只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北方的铜鼎在失去作为权力象征的功能后,变成了历史文物静静的躺在了博物馆里,而南方的铜鼓则在权力功能丧失后,回到民间,成为了活着的文化。

我国的西南地区是世界上铜鼓最早的发祥地,其历史可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且形制众多、分布极广,曾在西南十多个少数民族中广为流行,被视为通天的“神器”、“祭器”、“重器”和“宝器”。

铜鼓作为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遗留物,不仅是流传千古的文化“活化石”,也是文化传承和历史传承的一个重要标记,而作为铜鼓文化中的舞蹈艺术则是以一种活态的表现形式来展现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一直以来,我国西南地区的铜鼓及铜鼓舞蹈就以其独特的辐射性、渗透性,流传至我国各地,甚至世界多国,在铜鼓文化的传播中形成一种民族对话和国际交流,使之到达彼此的沟通和理解,共同促进铜鼓艺术的保护与发展。

历史证明,文化保护得当,传承力度加强,民族的发展就越快,而其民族的文化影响和政治影响也就愈大。

铜鼓舞蹈作为一种活态的铜鼓文化,能直观、生动的展现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所以铜鼓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就应该保持自身舞蹈文化的原生形态,使其展现自身民族文化的主体特质。

因此,我们应该正确引导西南少数民族铜鼓舞蹈传承与发展的方向,积极保护铜鼓舞蹈这种活态文化的艺术魅力与价值,更好的促进中国西南地区及东南亚各民族文化多元化的交流。

由此可见,西南少数民族铜鼓舞蹈的研究具有国际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对铜鼓舞蹈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依据。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拟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西南少数民族,对一些至今仍使用铜鼓的民族开展深入的田野调査,力求对铜鼓文化和少数民族铜鼓舞蹈的历史沿革进行深层解读与探索,进而探究不同民族的铜鼓文化及其铜鼓舞蹈的起源、流传和盛衰的历史轨迹,由此揭示其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特征和类型。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深刻研究,深入探讨西南少数民族铜鼓舞蹈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并提出对其有效保护和传承的途径,使之发扬光大。

所以,本论文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方面,它能丰富和发展西南少数民族铜鼓舞蹈的相关理论;另一方面,它能为西南少数民族铜鼓舞蹈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我们相信,随着人们对民族民间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认识和重视,西南铜鼓舞蹈的挖掘与传承研究将会有一个较好的契机和发展,使铜鼓舞蹈重新焕发艺术青春,散发艺术魅力,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铜鼓是最早产生于公元前7世纪的一种青铜器。

铜鼓制作以铜为主要成分的铜、锡、铝合金等铸造而成,工艺考究。

中国是铜鼓的起源地,是最早铸造和使用铜鼓的地区,从公元前7世纪左右一直流传至今。

在我国,铜鼓流行并分布于西南,即现在的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海南、重庆南部和湖南西部,而铜鼓最集中的地方则是在广西和云南。

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最早的铜鼓出现在云南西部地区,从云南楚雄万家坝等地出土的四十多面铜鼓可以强有力的证明:云南的元江流域——滇池以西、洱海以东、元江以北,金沙江以南是万家坝铜鼓的政治中心。

而这些原始类型的铜鼓又与铜釜十分相似,因此,这个地区应该就是铜鼓的起源地。

广西的铜鼓流行的也比较早,在历史文献中就有记载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活跃在广西境内的俚人、乌浒、僚等,都已广泛使用铜鼓,在桂东南、桂西南、桂东北等地都有出土的铜鼓,其中以玉林、钦州、梧州、柳州、南宁地区最为密集。

从历史文献的记载来看,在古代西南地区广泛使用铜鼓的族群有骆、乌蛮、蛮俚、僚、南蛮、仲蛮、苗、仡佬、黎等各少数民族。

铜鼓经过两千多年的流传到现在,随着各个民族的迁徙、融合、退出,现在还保存并使用铜鼓的民族已经为数不多了,据目前调查研究所知,保留铜鼓文化的民族只有壮侗语族的壮族、布依族、水族、侗族、泰族,苗瑶语族的苗族、瑶族,藏缅语族的彝族,孟一高棉语族的佤族、克木人,以及芒族等。

艺术来源于生活,舞蹈是最古老的艺术之一,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产生了舞蹈。

铜鼓是从用来煮食物的铜釜中演变而来的,当人们吃完铜釜中的食物,填饱肚子后,心情十分愉悦,于是就把铜釜翻倒过来,用手或木棍敲打它的底部,使其发出简单有力的声音,人们便踏着节拍,或模仿狩猎、或模仿耕作、或敬神娱神,一起舞之蹈之。

在晋宁石寨山出土的一个铜鼓形贮贝器的面上,就有一个敲铜鼓跳舞的图案,从图案上可以看出有两面铜鼓平放在地上,两名男子围绕其中一面铜鼓徒手击鼓,边歌边舞,另外两名女子相对一面铜鼓,一人徒手击鼓,一人边歌边舞。

在广西的左江花山崖壁画上也有很多击鼓舞人的图像、围绕铜鼓而舞的图像、还有一些铜鼓自身上有的羽人舞蹈图像,从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种种遗迹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古代,铜鼓的主要功能是用于战争助威、传信集合、祭祀、丧葬、宴会、乐舞、召集、婚庆、节日等,以及一些其他的重大活动中。

早期的原始铜鼓舞蹈以祭祀为主,受制于舞蹈生态系统及其内部结构的类型,核心内容是通过用铜鼓舞蹈与神灵沟通,集中反映出古代先民的文化信仰和宇宙观。

在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凡春秋祭祀,必杂众乐击之以侑神”和“击铜鼓沙锣以祀鬼神”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铜鼓赛神的传统习俗,大多与祭祀娱神、驱邪逐疫等宗教祭祀活动密不可分的。

《新唐书南蛮列传》、《太平寰宇记》、《贵州通志》、《云南通志》等史书中,就有很多对西南少数民族“击大鼓,吹大角,歌舞以为欢”的铜鼓赛神场面的记载和描绘。

现遗存于西南少数民族中的跳铜鼓舞蹈的习俗,主要用以祭祀娱神、驱邪逐疫、祈求丰收等宗教祭祀仪式中,或是在节庆民俗仪式中祈求神灵的佑护,跳给神看,用舞蹈动作博得神的欢心,以及在各种节庆习俗中自娱自乐的舞蹈形式。

此外,铜鼓舞蹈还是一些民族丧葬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宗教仪式。

他们在送葬前连续几天的敲击铜鼓,通过鼓声呼唤亲友参加葬礼,跳铜鼓舞蹈以召唤鬼神前来护祐死者的灵魂。

早期的铜鼓舞蹈主要是人们踏着简单的鼓点节奏来变化动作和队形,在舞蹈中虔诚地敬神、娱神。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铜鼓舞蹈在历史发展中不断的演变创新,单纯以铜鼓伴奏的祭祀娱神的舞蹈已不能再满足人们的审美活动,自娱自乐的成分逐渐强化,人们经过逐渐的改革,铜鼓舞蹈也由原始的劳作祭祀舞蹈逐渐转化、发展为具有特殊审美价值的民俗舞蹈、群众舞蹈、艺术舞蹈等多种舞蹈形式。

由此可知,铜鼓舞蹈所表现的内容和形式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传统的铜鼓舞蹈大都有特定的内容主旨、仪式程序和象征意义,还有特定的舞蹈场域、队形、动作和表演及主持日的规定和禁忌……,然而,在该舞蹈中所呈现的一切,始终都是以铜鼓为核心的,在铜鼓节奏的指挥下,舞者通过强、弱、快、慢、轻、重、缓、急的鼓点,跳起围绕铜鼓变化着的各种各样用以表达特定意义的舞蹈。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论文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与方法论,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立足于从国内外、各民族、各地区等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的学术视野,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度深入到云南、广西、贵州等80多个县乡村寨的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田野调查,通过访谈、查阅文献、实地考察等方式方法,在认真思考和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新实证、新材料、新思路、新观点和新成果的基础上,深度考察滇、桂、黔三省区少数民族中最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普遍性意义的铜鼓舞蹈,尝试运用舞蹈学、民族学、历史学、宗教学、考古学、图像学等多学科、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探究西南少数民族铜鼓舞蹈最本源的面貌,力求对各族铜鼓舞蹈的发展变异进行深层解析与探索,进而描述不同民族铜鼓舞蹈的起源、发展和创新规律,揭示西南少数民族的文化形态和表现形式,发掘西南各少数民族铜鼓舞蹈中的“共性”与“个性”的规律,从而深入探讨西南少数民族铜鼓舞蹈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以及对其保护、传承与创新的有效途径。

通过对这类终极问题的深刻研究,为深入剖析铜鼓舞蹈的民族文化,开拓新的途径与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插图主要来自蒋廷瑜著《古代铜鼓艺术》、李昆声、黄德荣著《中国与东南亚的古代铜鼓》、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研究所著《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与研究》等著作中的图片,以及杨德鋆著《铜鼓乐舞初探》、陈远璋著《左江岩画舞蹈图像初探》等论文中的插图,由于文章篇幅的原因,文中所有插图不再注明详细出处,在此对原作者致以深深的歉意并衷心的感谢!相关的著作和论文已在本文“参考文献”中一一列出。

五、写作提纲摘要3-4Abstract4绪论8-13一、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8-9二、研究现状及基本资料9-10三、研究范围及相关的概念界定10-12四、研究路线和方法12-13第一章西南铜鼓13-19第一节铜鼓概述13-16一、铜鼓的起源与分布13-14二、铜鼓的结构与类型14-16第二节铜鼓的艺术特征16-19一、音乐艺术16-17二、舞蹈艺术17-19第二章西南地区古代铜鼓乐舞图像19-42 第一节花山崖壁画上的铜鼓乐舞图像19-27一、舞蹈造型19-21二、舞蹈队形21-23三、舞蹈动作23-27第二节铜鼓纹饰上的铜鼓乐舞图像27-37一、羽毛舞27-30二、盾牌舞30-32三、仿生物舞32-34四、葫芦笙舞34-35五、徒手舞35-37第三节古代铜鼓舞蹈的艺术特征37-42 一、图腾崇拜艺术37-40二、生殖崇拜艺术40三、巫文化40-42第三章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文献记载的铜鼓舞蹈42-52 第一节节庆民俗仪式中的铜鼓舞蹈42-48一、蚂拐节42-43二、达努节43-44三、跳弓节44-45四、补年节45-46五、芦笙节46六、节庆自娱46-48第二节丧葬祭祀仪式中的铜鼓舞蹈48-52一、勤泽格拉48-49二、跳铜鼓49-50三、铜木神鼓舞50四、贵州布依族铜鼓舞50-51五、贵州雷山苗族铜鼓舞51-52第四章西南少数民族现存的铜鼓舞蹈52-86第一节壮族铜鼓舞蹈52-63一、广西东兰壮族《铜鼓舞》52-57二、云南马关壮族《跳铜鼓》57-60三、云南泸西壮族《铜木神鼓舞》60-63第二节彝族铜鼓舞蹈63-68一、广西那坡彝族《铜鼓舞》63-65二、云南文山彝族《跳铜铜鼓》65-68第三节瑶族铜鼓舞蹈68-76一、广西都安、巴马布努瑶《跳铜鼓》68-73二、广西南丹白裤瑶《勤泽格拉》73-76第四节苗族铜鼓舞蹈76-82一、贵州雷山苗族《铜鼓舞》76-79二、贵州凯里苗族《铜鼓舞》79-82第五节水族铜鼓舞蹈82-86第五章西南少数民族铜鼓舞蹈的文化内涵86-92第一节民族文化价值86-88第二节舞蹈艺术价值88-89第三节铜鼓舞蹈的保护与传承89-92结语92-95致谢95-96参考文献96-99六、目前已经阅读的主要文献康保成主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XX)..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XX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