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 册)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1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所作,主要描绘了早春二月乡村田野的迷人景色和散学儿童竞放风筝的欢快情景。
诗人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语言朴素、诗情淳厚、意境悠远、寓情于景。
第一句写“春之景”:通过“春草初长、黄莺飞鸣、杨柳拂堤”三种典型事物为我们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早春图。
第二句则写“童之乐”:通过放学归来的儿童,迎着春风放飞风筝,尽情地、快乐地享受春天的美好。
这首诗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与赞美。
诵读此诗还可以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愫。
《咏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
咏柳,就是歌咏柳树的意思。
这首诗通过写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美春风,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借以抒发作者在春回大地时的喜悦、欢快的心情。
【作者简介】高鼎(1851-1861),清代后期诗人。
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
著有《拙吾诗稿》。
贺知章(659~约744)唐代诗人。
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西)人。
证圣进士,官至秘书监。
后还乡为道士。
好饮酒,性狂放,与李白友善。
与张旭、包融、张若虚合称“吴中四士”。
工书法,尤擅草隶。
其诗今存二十首,多祭神乐章和应制诗;写景之作,较清新通俗。
《回乡偶书》《咏柳》传诵颇广。
【教学目标】1.会读“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本课“诗、童”等8个生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4.在朗读、想象中体验春天的美好,背诵古诗,积累优美诗句。
5.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部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古诗二首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古诗二首优秀教学设计课文内容分析:本课有两首古诗,一首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
这两首古诗皆为流传千古的写景佳作,艺术特色上有共同点:作者都着意对色彩进行描绘,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并巧妙运用视线的游移来营造空间感,勾画出自然优美、开阔高远的意境,读起来让人身临其境。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写诗人早晨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的情景。
作者先发感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再写实景,碧绿的莲叶与天相接,娇美的荷花在阳光的映照下格外艳丽。
全诗语言浅近明白,表现手法独特,生动描绘了西湖六月独有的美景,诗文表面上是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实际上是表达对友人深情地挽留。
《绝句》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所写。
当时,安史之乱得以平定,诗人心情舒畅愉悦,面对草堂周围一派生机勃勃的春景,情不自禁,写下了这首小诗。
诗中描绘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色:翠绿的柳树、鸣叫的黄鹂、蓝蓝的天空、飞翔的白鹭、西岭的千秋雪、东吴的万里船,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氛围。
整首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远近交错,动静结合,有声有色,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清新开阔的画卷。
本课两首古诗的插图是传统的中国水墨画,用浓淡不一的墨色,加之色彩的晕染,勾勒出一幅幅富有意境的彩墨画,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第一幅插图配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画面用浓墨晕染出近处的荷叶,淡墨着色表现远处的荷叶,虚实结合,碧叶亭亭,荷叶田田,充满生命活力;荷花用淡墨勾勒,花瓣点粉色,亭亭玉立,冰清玉洁,尽显凌波仙子之态。
整幅画面清波微漾,碧荷粉莲,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好一幅夏日荷韵图。
第二幅跨页的插图配诗《绝句》,画面是写意山水,天地遥相呼应。
近处,翠柳依依,黄鹂欢唱,草堂映绿,泊船待发;远处,山雾缭绕,西岭积雪;天空,白鹭成行,展翅远飞,构成了一幅别样的春景图。
整幅图色彩明丽,春意盎然,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咫尺万里之意。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1、古诗两⾸之《村居》 教学⽬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字。
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课件或古筝曲 教学过程 ⼀、激发情趣、导⼊课题 春天到了,你们喜欢⼲些什么?清朝诗⼈⾼⿍居住在乡下时就亲眼⽬睹了⼉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风筝的情景,于是他便为后⼈留下了⼀⾸较为明快的诗篇──《村居》。
(板题,⽣齐读课题并识记“村、居”) ⼆、范读课⽂、整体感知 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
三、⾃读课⽂、⾃学⽣字 1.利⽤拼⾳⾃读古诗,边圈画⽣字,要求把字⾳读准,把诗句读连贯。
2.⼩组合作,交流识字⽅法。
四、理解诗句、感悟欣赏 1.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你是怎么记住“醉、烟、童、散、忙”的? 点拨:(1)“醉”是平⾆⾳。
(2)“烟”韵母是前⿐韵母。
(3)“童”可以⽤熟字相加的⽅法认记(⽴+⾥)。
(4)“散”是平⾆⾳;偏旁是反⽂旁,不是折⽂旁。
(5)“忙”书空;扩词;⽤“急忙”说话。
3.⾃读古诗,然后谈⼀谈你最喜欢这⾸诗的哪⼀句,为什么? 点拨:(1)纸鸢:风筝。
(2)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在微微春风中摇摇摆摆,陶醉在这美丽的春光中。
(演⽰课件或出⽰图⽚,帮助学⽣理解) 4.让我们闭上眼睛,伴着美妙的⾳乐听xx同学朗诵这⾸诗,然后谈谈你的感受。
(指名配乐朗诵) 5.交流听读后的感受。
6.请你也有感情地朗读课⽂,读出你的感受。
(配乐练读、指名读、评价读) 7.练习背诵课⽂。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句,领会其中的情与趣,我们会感到回味无究。
教学 教师准备课件,学生搜集描写春天的诗歌。
准备
预习 提示
1 标:标出自然段序号。 2 读: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3 画:圈出本课生字和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并想想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4 找:找出生字在课文中的组词,用括号括起来,并借助字典再组几个词记下来。
引入,导 一幅多姿多彩的画,今天就让我们伴着 春天里的美丽景色。
入主题 优美的音乐,一起去寻找春天吧? 唐朝
诗人贺知章,仅用了短短 2 句话,就把
这春天美好的一切描绘出来了,让我们
一起到诗中去找一找春的气息吧!
二、预习
1.自由读一读古诗。
1.自主读一读古诗。
指导
2.画出古诗中的生字。说说是怎么记住 2. 画 出 古 诗 中 的 生
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的意境。
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 重点
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 能够理解古诗意思。
难点
学情 《咏柳》一诗,通俗易懂,且文段短小,在教学中,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
分析 生通过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来提高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语用训练 通过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联系生活等方式大体了解古诗的意思。 情感态度 感受春天的美好 与价值观
教学 重点 读熟古诗,写好生字“忙”。
教学 入情入境,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难点
《村居》将春日的景致描绘得非常美,反映的也恰是孩子们的生活内容,可谓是有人有景,有动
学情 有静,有情有趣。学生对于春天并不陌生,有一些切实的感受,部分学生也曾有过放风筝的体验,
1古诗二首《村居》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古诗二首《村居》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二年级下册《村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村居》是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里的一首古诗。
清代诗人高鼎所作,主要描绘了早春二月乡村田野的迷人景色和散学儿童竞放风筝的欢快心情。
诗人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语言朴素、诗情淳厚、意境悠远、寓情于景。
前两句写景,再现了江南二月明媚的《春景图》;后两句写人,刻画了儿童放学归来放风筝的“乐春图”,景人合一,相映成趣。
轻快明丽的景,兴致勃勃的人,饶富乐趣的事,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学情分析:在前三册中,学生已学习了《夜宿山寺》、《望庐山瀑布》等七言诗,对朗读古诗正确、有节奏有一定基础。
在《村居》教学中,朗读也是主要的学习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入情入境,读准字音、读顺诗句、读出韵律。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让学生去读、去说、去想。
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和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目标:1、认识“莺、拂、堤、柳、醉”5个生字,会写“趁”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能正确、有韵律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借助插图、反复诵读理解诗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中春天的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有韵律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能借助想象画面法、借助插图法、反复诵读法理解古诗诗意,说说诗中春天的美景。
教学过程:一、营造氛围,共赏春之美1、联系旧知,出示一年级下册园地一日积月累中的插图。
师: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是一首动人的歌曲,春天是一幅美丽的画。
你瞧,这幅春景图,你还记得吗这幅图里不仅有许多春天的美景,还有一些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我们一起来读读!你还能说说别的有关春天的四字词语吗?是的,关于春天的四字成语很多很多,那描写春天的古诗你又知道吗?【设计意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本环节由赏图到说词再到背诗,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创设春天生机盎然的情境,奠基了情感,同时巧妙地引导了学生进入《村居》的古诗学习当中,让导入起到多重效果。
《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

《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走近作者1.图片激趣,欣赏西湖。
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历来就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杭州西湖的美景吧!2.揭示课题,了解作者。
(1)交流感受:欣赏了西湖的图片,你有哪些感受?(2)有人把西湖比作图画,有人把西湖比作美女,古往今来更是有很多文人墨客用佳句来赞美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
(板书课题)(3)了解作者,谁来介绍一下你对作者的了解?(诗人简介)(4)理解诗题。
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①学习“晓”。
看看“晓”的偏旁,你有哪些发现?②相机解释“净慈寺”。
(诗人杨万里)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他的朋友林子方。
(5)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西湖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产生一种阅读期待。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检查指正。
(3)指名读,交流识记生字。
①正音。
“慈”是平舌音;“竟、映”是后鼻音。
②识记。
说一说你有什么办法识记“慈、竟、映”。
(4)指名读,读出节奏感。
①教师范读。
②分组读,读出诗的韵味。
2.说说你还读懂了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师不做过多的评价。
【设计意图】开放性的问题,旨在了解学生理解了哪些词句的意思。
这首诗的词句理解起来并不复杂,只要让学生在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对诗意有初步的了解即可。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情【阅读要素训练】1.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的景色多么美啊!你们想去看看吗?2.学习诗句。
(1)谁能用词语来形容一下荷花、荷叶的颜色?(2)荷叶是嫩绿的、碧绿的、鲜绿的,荷花是红艳艳的、红彤彤的,那么诗中又是怎样来写这种绿、这种红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指导朗读:读出荷花之红、莲叶之绿。
3.探究原因,深入诗情:荷叶为什么是“无穷碧”,荷花又为什么是“别样红”呢?带着问题去诗中寻找原因吧!(1)品荷之多。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5、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5、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价值不仅在于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
对儿童从小开展古诗词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有利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统编版教材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古诗,由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这首诗前两句说明夏天西湖风光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丰富美好的想象;后两句抓住盛夏特有的景物,描绘出一幅精彩绝艳的画面。
诗人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委婉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已经学过了十几首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已经形成一定的借助插图了解诗句意思的能力。
这节课要求学生根据诗句想象画面,这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因此评价的目标水平要求不宜太高,只要能借助插图和生活经验说出通过诗句所看到的画面即可。
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诵读方式,扩展相关诗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在古诗词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毕、竟”4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借助重点词句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过程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1.齐诵古诗《小池》。
2.简介作者:杨万里。
出示:杨万里,南宋爱国诗人,字廷秀,号诚斋,被称为一代诗宗,著有《诚斋集》。
他一生勤奋写作,相传有诗20000余首,现存诗4200首。
今天我们学习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另外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设计意图】由一年级所学的《小池》古诗导入,在背诵中感受古诗的韵味,简介作者,再次了解杨万里这位勤奋写作的爱国诗人,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教案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教案课题古诗二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单元第一单元学科语文年级二年级1.认识“诗、村、童、碧、妆、绿、丝、剪”8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研究目标(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①理解古诗内容;②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能力目标知识目标重点1.识字、写字。
2.让学生感受古诗文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1.让学生提前预课文。
2.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了解诗句的意思并领悟诗句文字的意境和韵味。
学法问题研究、探究研究教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导入新课1.猜谜语一只XXX轻轻飘,顺着风儿上九宵,一心向着云外飘,可惜绳子拴住腰。
谜底:(风筝)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篇描写放风筝得古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古诗二首》。
教师活动第一课时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谜语导入吸引兴趣。
师生互动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了解诗句所要表达的寄义。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及重点诗句。
读课题《村居》让学生明白要学的内容是什么。
讲授新课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读课文,出示请求:让学生认读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背诵古诗,感受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快乐心情。
2.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古诗内容。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
4.通读诗文,给诗文划分小节.(插入音频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XXX。
5.认读生字:(1)诗、村、童。
组词:诗(诗画)(诗人)村(村落)(山村)童(童年)(童话)同学之间交流互相发问识记生字。
本课生字。
让学生简略(2)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形近字中识记生字。
(3)读音对对猜,让学生认读字音。
莺(yīn yīng)飞拂堤(tīdī)XXX(liǚliǔ)醉(zuìsuì)春烟散(sàn zàn)学趁(chèng chèn)东风纸鸢(yuān yuāg)(二)交换汇报:1.XXX说说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描写了了解课文讲解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4.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读准“莺、拂、堤”等生字。
2.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学准备】:1.课件。
2.生字卡片。
3.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春天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读“莺、拂、堤、柳、醉”5个生字,会写“诗、村、童”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村居》,背诵《村居》。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感受春天的美丽与儿童放飞风筝的快乐。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走进春天。
春天来了,大自然到处都是美丽的景象。
瞧,春天多美呀!1.欣赏春天的美景图片。
(课件)2.看到这么美的大自然,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有关春天的四字词语呢?3.古代的许多文人墨客将自己在春天里的所见所想用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记录了下来。
今天,老师带大家随着清代诗人高鼎,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
板书课题:村居二、初读古诗,认写生字。
(课件)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遇上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做好记号。
2.你认识这些生字吗?谁来接受老师的挑战?重点指导读“莺、堤”。
3.同学们真聪明,想一想: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4.互相交流。
5.师指导记字方法。
熟字加熟字:村碧童剪。
加偏旁:“寺”加“讠”组成“诗”等。
6.做游戏巩固识字。
(课件)谁要认识这些生字宝宝,这些风筝就会升起来。
7.小朋友读得好,但是想和生字宝宝成为朋友,不仅要认识它们,还要会写它们。
8.指导写字,注意笔顺。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观察教师如何运笔。
教师重点强调“村”的写法,强调木字旁中的捺要变成点。
(课件)9.学生练写,老师巡视指导,注意纠正坐姿。
三、品悟古诗,感受春天。
1.让我们随着生字宝宝回到课文,再读读古诗吧!2.读诗,不光读正确、流利,还要读出节奏,才会读得有滋有味。
根据这个节奏,试着读一读。
(课件)读完这首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景色?你是从哪句中读出来的?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师引:美丽的二月,草芽儿长出来了,杨柳绿了,鸟儿也叫起来了,这样的景色美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指名读第一、二句。
(课件)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儿,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2)播放画面:瞧,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儿,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也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柔柔的。
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
看着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好吗?(课件)4.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5.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这么美好的春光,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2)村子里的孩子在这美好的春光里都去做什么呢?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板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课件)(3)你能读好这首诗吗?指名读、齐读。
6.设置情境谈话。
(1)你们那里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指名说。
(课件)(2)在这美丽的春天里,你最喜欢去做什么?心情是怎样的?你能读读这首诗吗?(读出孩子的快乐、欢畅)7.想不想加入他们放风筝的队伍?这样吧,让我们一起放飞快乐的心情,一起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心情。
(齐读古诗)四、背诵全诗,欣赏美。
1.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
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
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
我相信这一首古诗你一定能背下来。
2.生自由背。
3.师检查,指名试背。
集体配乐吟诵。
小结: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相信同学们可以发现大自然中更多的美。
五、课外活动,寻找美。
(课件)1.美美地把古诗读给家人听。
2.读课外书,找找还有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
3.到大自然中去,看看你身边的春天是怎样的。
【板书设计】:1、古诗二首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咏、妆、丝、绦、裁、剪”6个生字,会写“碧、妆、绿、丝、剪”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咏柳》。
背诵《咏柳》。
3.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4.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你们完成了吗?(学生出示收集的柳叶及有关柳树的图片)(这里最好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看到的柳叶、柳树是什么样子的)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
板书课题。
3.全班齐读课题。
4.(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一棵柳树)(课件)5.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
(板书:贺知章)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画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课件)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
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生读“咏、妆、绦”三个字。
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写生字。
(课件)1.出示要写的五个字。
学生小组观察讨论:哪些字好记好写,说说怎样记住它们。
2.学生提出难写难记的字。
老师指导。
指导书写“妆、丝、剪”。
先引导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老师范写。
3.学生自己练习,老师指导。
四、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试着把这首诗读出节奏。
(课件)2.指导第一、二句。
(课件)(1)(出示柳树的图片)(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课件)(3)诗人从远处看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出示诗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用碧玉妆饰成的一样。
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
而下垂飘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绿色丝带。
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
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样来读这两句诗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呢?(4)指名读。
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课件)“一”字读二声,可读重些。
“绿”字也可读重点儿。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3.自读第三、四句。
(1)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你和同桌一起读第三、四句。
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课件)(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五、想象意境,美读成诵。
1.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朗诵,一边想象诗人描绘的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背诵的自己背一遍。
六、指导说一说,写一写。
(课件)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
3.和同桌说。
4.把你说的写下来,两三句即可。
七、拓展延伸(一)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二)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八、布置作业。
1.修改自己写的句子。
誊写工整。
2.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1、古诗二首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教学反思】:语文教学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是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所以在《咏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这一特点,在课前,通过让学生收集有关柳树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诗歌的特点,出示直观的插图,再现诗歌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贯彻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课标精神。
另外,我让学生在学诗歌的过程中练习写话,让学生借助自己所收集的图片,先说后写,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想说什么就写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