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一节走近老师 教案
【2022年新课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6.1 走近老师 教案

【2022年新课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6.1 走近老师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走近老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老师的工作特点,认识到尊敬老师的重要性,并学会与老师良好沟通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老师的辛勤付出,更加尊重和理解老师,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他们对老师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不够全面,对老师的尊敬和理解程度也不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老师的工作特点,理解尊敬老师的意义,学会与老师良好沟通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技巧。
3.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尊敬老师的观念,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尊敬老师的意义,学会与老师良好沟通的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在与老师沟通中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老师的态度。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模拟师生交流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与老师沟通的技巧。
2.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尊敬老师的表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病例,引导学生理解老师的辛勤付出,增强尊敬老师的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情景模拟素材。
2.设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和讨论指南。
3.准备教学PPT,包括教材内容、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关于老师的图片,让学生来说一说他们眼中的老师。
通过这个环节,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关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老师的工作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尊敬老师的意义。
同时,展示与老师良好沟通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与老师沟通的技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6.1《走近老师》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6.1《走近老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走近老师》这一课旨在让学生理解老师的重要性和作用,以及如何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反思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老师的职责和工作,以及如何尊重和理解老师。
同时,教材还介绍了如何与老师沟通和交流,以及如何处理与老师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时,对于老师的认识和理解可能还存在一些误解和偏见。
他们可能认为老师的职责只是传授知识,而忽视了老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引导和辅导作用。
同时,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与老师沟通和交流的障碍,导致与老师的关系紧张或不和谐。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老师的角色和作用,以及如何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老师的重要性和作用,认识到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引导者和辅导者。
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老师的态度,以及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与老师沟通和交流的技巧,提高与老师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学生如何理解老师的角色和作用,以及如何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
2.重点:学生学会与老师沟通和交流的技巧,以及如何处理与老师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了解老师的角色和作用,以及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性。
2.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老师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3.反思: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与老师的关系和沟通方式,以及如何改进和提升与老师的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2.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包括案例分析、讨论和反思等内容。
3.教学案例:准备相关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关于老师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对老师的认识和理解。
提问:你们认为老师的职责是什么?你们与老师的关系如何?2.呈现(15分钟)呈现一个关于老师的案例,让学生阅读并思考以下问题:案例中的学生是如何看待老师的?他们与老师的关系如何?这个案例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老师的认识和理解。
走进老师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六课第 1节走进老师教材分析《走近老师》是教育部编教材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中第六课《师生之间》的第一框,它与本课第二框《师生交往》形成递进关系。
《师生之间》基于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和当代教师职业的新特点,引导学生从多层面、多角度认识教师这一职业群体,从而更好地理解身边的教师,学会接纳、尊重不同风格的教师,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与教师积极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帮助他们学会恰当处理师生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与冲突,增进师生间的情谊。
本框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了解教师的工作,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本框由两个栏目组成,分别是“了解教师职业”和“风格不同的老师”。
“了解教师职业”这一栏目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责任使命,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
本目表达了三层意思:1、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2、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3、时代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风格不同的老师”是本框的教学重点。
本目旨在引导学生承认并接纳不同风格,学会尊重不同风格的老师。
本目表达了三层意思:1、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呈现出不同风格;2、我们要承认并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3、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
教学目标:道德修养:培养尊敬老师的道德品质。
主动增进与老师的感情,尊敬老师、理解老师、体谅老师。
健全人格:认同教师职业所蕴含的价值取向,能够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情感。
学会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
责任意识:主动了解教师的职业,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
教学重点:全面认识老师、理解老师。
教学难点:尊重、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
教学过程:第一步:时政追踪【环节一:师友评析】师友共同展示近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时政热点。
学友简要叙述新闻内容,师傅根据新闻特点和所学知识进行分类评析。
【2022新课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第一课时 走近老师 教学设计

【2022新课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第一课时走近老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主题是“走近老师”,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六课。
本课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老师的工作特点,认识到尊重老师的重要性,学会与老师良好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更多的思考。
他们对老师有着天然的敬畏之心,但同时也可能因为不了解老师的工作特点而产生误解。
因此,本课内容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在熟悉的环境中,他们可能对尊重老师、与老师良好沟通有一定的认识;但在陌生的领域,他们可能需要引导去理解老师的工作压力、困难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老师的工作特点,认识到尊重老师的重要性,学会与老师良好沟通。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模拟、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理解、尊重他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尊重老师,理解老师的工作特点,学会与老师良好沟通。
2.难点:引导学生从内心尊重老师,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尊重老师、与老师良好沟通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情境材料,制作课件。
2.设计小组讨论问题,准备讨论指导。
3.准备课堂小测验,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组关于老师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对老师有什么样的印象?接着,教师简要介绍本课内容,指出走近老师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关于老师工作压力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老师的工作特点,引发学生对尊重老师的思考。
走近教师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1)“传道”是指教师言传身教,即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
(2)“授业”是指教师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3)“解惑”是指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提出他们的疑惑,教师要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困惑。
学情分析
刚刚步入中学的七年级学生,学生对什么是老师有基本的认识, 但是没有关于其地位、作用的更深入认识。都知道老师的重要性,但 对教师职业对社会、国家、人类发展的作用了解不多,需要师生之间 积极沟通。七年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部分学生存在自身的封闭、羞 怯、逆反等不良心理,对于老师存在敌意会出现疏远甚至不友好的行 为。他们的生活经验可能认为老师是刻板、严肃的,也可能像妈妈一 样温柔的。因此,学生需要在教学中通过参与活动,明白老师是分不 同风格的,承认、接纳、尊重不同风格的老师。
知识总结:教师工作的特点
(1)传承文明:人类数千年文明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靠教育来传承。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2)教书育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职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2、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活动二:1.我是招聘官假如你是招聘新老师的负责人,你认为老师应当具备哪些素质,才能通过你的考核呢?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结合自己成为教师的经历谈,让学生了解如何成为一名教师。
___七_年级__政治(学科)教学设计(
课时
1
主备人
集体备课时间
教材分析
《走近老师》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 第一框的内容,前两个单元分别从学生的自身成长、与朋友交往进行 学习,本单元承接上两单元的内容,继续帮我们正确处理青春期独立 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我们的老师和父母,正确处理 师生关系、亲子关系。本框题的内容引导我们多方面、多层次、多角 度认识教师这一职业群体,学会更好地理解身边的老师,学会接纳、 尊重不同风格的老师,与老师进行积极沟通。具体课程安排上,本课 由"了解教师职业"和"风格不同的老师"两部分组成。主导学生知 道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责任使命,增进对教师的了解,增强学生对教师 职业的认同感;承认差异、接纳差异并尊重教师。
第6课 第1框 走进老师 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六课师生之间第一框走近老师1.知识目标:知道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个性,了解老师工作的特点。
2.能力目标:增强与老师的交往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树立正确对待老师表扬与批评的态度,自觉增进师生情谊。
学会全面认识老师、理解老师。
正确看待老师的批评和错误。
1.教法:情节设置,引导讲解。
2.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视频:2018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张玉滚:担起乡村未来的80后教师。
提出问题: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何感想?教师:如果你选择将来从事的职业,你是否愿意成为一名老师?教师的工作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与我们朝夕相处的老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老师》。
(二)自主预习梳理新知1.人类数千年文明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靠__教育__来传承。
2.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__传承者__之一。
3.教师是履行__教育教学__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__教书育人__的使命。
4.《中华人民共和国__教师法__》明确规定了教师的资格、任用、培养和培训等要求。
5.今天的教师要努力成为有__理想信念__、有__道德情操__、有__扎实学识__、有__仁爱之心__的好教师。
6.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__尊重__。
尊重老师的“__不同__”,可以让我们走近老师,更深入地了解老师。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探究一了解教师职业(一)认识教师活动一:相关链接(教材P61)思考:从孔子、陶行知的言论中,你认识到了什么?提示:认识到教师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教师的主要职责在于教书育人。
教师总结:人类数千年文明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靠教育来传承。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二)对教师的更高要求活动二:探究与分享(教材P62)思考:1.上图从不同角度解读了教师职业。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案-6.1走近老师

第六课师生之间--走近老师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认同教师职业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培养尊敬老师的道德品质。
2.承认不同老师之间的风格差异,接纳和尊重老师。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教师职业的分析,能够正确地评价教师在文化传承上的作用;能够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情感。
2.在理解老师风格的差异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与不同老师相处的技巧。
三、知识目标1.了解教师工作的基本特点和时代要求,掌握面对不同风格老师的一些相处技巧。
2.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在日常生活中以实际行动尊重老师。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教师的工作及其特殊性。
难点:学会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学习老师身上的优点。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完成教材P60“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问题:(1)在以上三个不同时期,老师在你心目中的印象有变化吗?(2)回忆并分享老师对自己成长的帮助。
师生探讨,总结:幼儿园时的老师:更像家长,照顾我们的衣食住行,在幼儿园什么都需要老师帮忙,老师更多的是在照顾我们。
小学时的老师:开始教我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比较严格,会和家长频繁沟通。
现在的老师:老师学识更渊博,但更多的是教我们学习方法,虽然对我们有要求,但更需要的是我们的自觉。
教师总结:不同阶段的老师给予我们的帮助不同,但都在帮助我们健康成长,我们应该进一步了解。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六课第一框《走近老师》。
【讲授新课】一、了解教师职业活动一:1.多媒体出示古今教师图片。
2.思考问题:(1)你知道这两张图片都是谁吗?他们共同的职业是什么?(2)请简单说说你对他们职业的了解。
3.学生交流回答。
4.教师总结: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
人类数千年文明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靠教育来传承。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在现代社会,教师已发展为一种专门职业。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活动二:1.阅读教材P62“探究与分享”。
2.思考问题:(1)关于教师职业,你还了解哪些?(2)你如何看待身边的老师?3.学生组内交流。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走近老师》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走近老师》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不同类型的老师,认识老师的职责和素质要求。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听取、阅读、分析、判断等方式,培养对老师的态度和正确的评价标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激之情,增强学生对自己以及社会的责任感。
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不同类型的老师,体验好老师的特点和素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老师的职责和素质要求,提高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3. 教学过程步骤1:导入•利用多媒体或简短的自我介绍,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老师,对老师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等问题。
步骤2:探究老师的类型和特点•分组合作,自主搜索不同类型的老师,如班主任、科任老师、辅导员、校长等,并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老师的职责、要求和素质特点。
步骤3:阅读《走近老师》故事,了解好老师的情感表达•学生独立阅读,围绕主人公李明与老师杨老师的感人故事,理解好老师的职业素养和人格魅力,深入领会好老师的特点。
步骤4:总结和展示•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总结出好老师的五个特点,展现和评价学生自己的老师,以及对好老师的感悟和敬意。
4. 教学资源•PPT、电子黑板、故事书籍等。
二、教学反思课程的设计遵循了基础教育新课程理念,突破常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评价育人。
通过故事、对比、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认识老师的特点和职责,并引导学生理解好老师的职业素养和人格魅力,增强学生对自己以及老师的责任感和感激之情。
在探究老师类型和特点环节,教师采取了分组合作的方法,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交流,共同探查题目。
但是在实际操作时,教师发现一些学生对老师类型和特点的区别理解不够深入,需要与学生再次展开讨论,补充相关知识。
在阅读《走近老师》故事时,教师提供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思考、独立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但是,一些学生阅读速度较慢,需更多的课堂时间和个性化指导,提高阅读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
第六课师生之间
第1课时走近老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教师职业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培养尊敬老师的道德品质。
(2)主动增进与老师的感情,尊敬老师、理解老师、体谅老师。
2.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地评价老师在学生知识学习和人格成长中的作用。
(2)学会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
3.知识目标
(1)了解教师的工作特点,理解教师工作的特殊性。
(2) 知道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风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教师的工作特点。
难点:尊重、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
[教学设计思路]
1.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
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组织学生朗诵诗歌:
提问:
教师过渡:
朗读诗歌,
回答
问题。
探究新
知
一、了解教师职业
1.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主
要传承者之一。
展示材料:
组织学生开展教材第62页
“探究与分享”活动,回答
教材提出的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
行点评和引导。
学生阅读材
料,感悟教师职
业的性质和作
用。
学生以学习
小组为单位进行
分享,部分学生
通过典型
的事例,让学
生感悟教师职
业的性质和作
用。
通过探究
活动,让学生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