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内部人我在华为工作年的感悟

合集下载

我在华为工作十年的感悟

我在华为工作十年的感悟

我在华为工作十年的感悟我慢慢懂得了一个道理,一个大的复杂系统要成功的管理好,没有绝招,依靠的只是一点一滴持续不断的改进和努力。

有一度由于压力过大,也使我精神高度紧张,到了比较神经质的地步,有一段时间,一听到CALL机响,甚至是电视广告里的“摩托罗拉寻呼机,随时随地传信息”中的BP声,我的心跳就不由自主加速,喉咙发干。

有一次去香港出差,从出发开始就一直惴惴不安,生怕系统出问题,结果刚到香港住进酒店,一个电话就来了,说系统崩溃了。

我立即打国际长途叫赵×赶紧去处理,过了几分钟,赵回电话绝望地说,他以最快速度赶到一号楼,进了电梯刚走到一半,喀嗒停电了,电梯卡在中间半个多小时,祸不单行,当时那种感觉真是“农夫内心如汤煮”啊。

最后过度紧张使得我想逃避,导致我提出了辞职。

所幸那时候的领导袁总和郭总,开导我多次,我逐渐有所缓解,然后慢慢开始理解了什么叫大将风度。

做我们这一行,要如履薄冰、但也要有点临危不惧的精神。

工作紧张,但心情要避免无谓的紧张。

后来我们的ERP系统、IT数据中心,又出现过多次危险情况,淹过水,着过火,而我们最终都能够化险为夷。

工作并不只有艰苦和繁琐,有时候,乐趣也不期而至。

当时我们的数据库总是出ORA1555错误,严重影响系统的运行,我多天努力、百思而不得其解。

现在的管理员可能会想,这不是一个小问题吗,但那时网络还没现在这么发达,什么东西一GOOGLE都出来了,我找了大量的资料,苦苦思索,最后终于灵光一现,像拼藏宝地图一样拼出了逻辑严密的解释和解决方案,我记得当时是深夜,内心偷着乐的感觉妙不可言,不需要别人知道、不需要别人理解,走出公司大门,仰望星空,深深吸一口气,内心偷着乐。

还有另一次,当我们经过30多个小时的连续作战,解决种种问题,终于顺利升级成功ERP系统后,那种感觉也像打了胜仗的将军,充满胜利的喜悦。

记得当时正是刚谈女朋友,给她写了第一封也是唯一一封情书,成为太太后,她有一次跟我说,你那玩意儿叫啥呀,那能叫情书吗?通篇都在讲你如何如何工作的,像工作汇报一样,简直可以跟鲁迅写给许广平的“情书”相媲美,尽是革命理想,没有点花前月下……还有一次,我们的EMAIL系统突然出了故障,大量的来信收不到。

华为年度工作总结感想

华为年度工作总结感想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华为年度工作总结的时刻又到了。

回首过去的一年,我深感自己在工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收获了宝贵的经验。

在此,我想对华为这个大家庭表达我的感激之情,并对自己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

首先,我要感谢华为这个平台,让我有机会在这里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积极参与公司各项业务,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通过不断学习,我逐渐适应了快节奏的工作环境,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业务方面,我取得了以下成绩:1. 完成了XX项目,为公司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 参与了XX产品的研发,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 协助部门完成了年度工作计划,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4. 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各类培训,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1. 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在处理一些复杂问题时,有时会陷入繁琐的细节,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2. 团队协作能力有待加强。

在与其他部门沟通时,有时会因为沟通不畅而影响工作效率。

3. 自我要求不够严格。

在对待一些细节问题时,有时会过于随意,导致工作质量受到影响。

针对以上不足,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改进:1. 提高工作效率。

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自己的执行力,确保工作质量。

2. 加强团队协作。

主动与其他部门沟通,提高沟通效率,共同推进项目进度。

3. 严格要求自己。

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注重细节,确保工作质量。

展望未来,我将继续努力,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是我在新的一年里的一些工作计划:1. 深入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 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各类培训,拓宽自己的视野。

3. 加强团队协作,提高团队凝聚力。

4. 关注行业动态,紧跟市场趋势,为公司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总之,过去的一年,我在华为这个大家庭中成长了许多,收获了许多。

在新的一年里,我将继续努力,为实现公司的发展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华为体验工作总结

华为体验工作总结

华为体验工作总结
在华为工作的这段时间让我收获颇丰,不仅学到了很多技术知识,也体验到了
公司文化的独特魅力。

华为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一直走在行业的前沿,而我有幸能够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深切感受到了公司的活力和创造力。

首先,华为注重员工的成长和发展。

在这里,我有机会参与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公司还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创新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环境和资源支持,让我们有机会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这种自由和包容的工作氛围让我感到非常舒适和自由。

其次,华为重视团队合作和沟通。

在工作中,我发现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公司鼓励员工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同时,公司也非常重视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这种开放式的沟通方式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彼此。

最后,华为注重员工的福利和关怀。

公司提供了完善的福利制度和良好的工作
环境,让员工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此外,公司还定期组织各种员工活动和文体娱乐项目,增强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凝聚力,让我们在工作之余也能够享受生活的乐趣。

总的来说,华为是一家非常注重员工成长和发展的公司,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
也深深地影响了我。

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感谢华为给我这样一个难忘的工作体验,让我收获了成长和幸福。

最真实的员工心路历程华为自传

最真实的员工心路历程华为自传

最真实的员工心路历程华为自传作为中国领先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华为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地拓展自己的业务范围和业务规模。

在这个迅速变化的市场中,华为为了始终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不仅仅是要求员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更需要他们在职业生涯中始终保持清醒、持久、勇敢的心态。

因此,华为自编写了《最真实的员工心路历程:华为自传》,用每篇员工的故事来阐述华为这个公司是如何让员工在职业道路上获得真正的成长和收获的。

第一篇自传:“我,在华为的成长之路”这篇自传是来自一名在华为工作了9年,从工程师到管理层的员工的故事。

他在故事中谈到了他是如何从一个“充满自信和热情的菜鸟”逐渐成为一个专业技能卓越、团队管理精准、对华为公司充满热爱和使命感的老员工的过程。

在这篇自传中,他对华为的历程始终保持着正面的态度,他觉得在华为,认真学习、肯吃苦头、顶得住压力、勇于进取,这是在职场中必须具备的几个品质,华为公司也正是因为一直坚持实现员工的价值,才会有如今的成功。

第二篇自传:“最适合我的与众不同”这篇自传是一个来自人力资源部门的员工讲述自己如何在华为发现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故事。

在这篇自传中,她讲述了在加入工作两年后,由于工作内容的难度和专业技能的提升,自己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和不适,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在这个岗位上工作。

但是,她最终意识到,自己很难得到这样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让整个人发自内心地感到快乐与幸福的机会,因此,她决定继续在华为努力奋斗,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员工,为自己和公司双赢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篇自传:“打好世界军团之旅的桥梁——我的华为职业生涯”这篇自传是来自一名华为职业生涯19年的员工的故事,她曾经担任过多个不同的职务,包括首席执行官秘书、人力资源主管、培训主管和公关主管。

在这篇自传中,她分享了自己在华为公司工作期间的成长历程,谈到在华为这个公司里,每一个员工都有机会获得追求自我、实现价值和发挥才华的平台,也用实际的例子来证明华为公司致力于通过培养员工的成长来推动公司的发展。

华为员工发言稿(3篇)

华为员工发言稿(3篇)

第1篇大家好!我是华为的一名普通员工,今天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工作感悟和心得体会。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华为员工,向公司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公司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同时,也感谢同事们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与支持。

华为,一个充满活力、勇于创新的企业,它不仅仅是一个品牌,更是一种精神。

在这里,我们共同为实现“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的愿景而努力。

今天,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工作感悟:一、敬业精神是华为文化的基石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先生曾说过:“敬业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责任。

”在华为,敬业精神被赋予极高的重视。

作为一名华为员工,我们要具备以下几种敬业精神:1. 责任感:对公司、对客户、对同事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去经营。

2. 使命感: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公司愿景和目标而努力奋斗。

3. 求知欲: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4. 团队协作:与同事携手共进,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5. 勤奋努力:不怕困难,勇于挑战,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创新精神是华为的灵魂创新是华为发展的源动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华为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

作为一名华为员工,我们要具备以下几种创新精神:1. 求新求变: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

2. 勇于突破: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突破自我。

3. 持续改进:对现有产品、服务和管理流程进行优化,提升效率和质量。

4. 拓展视野:关注行业动态,紧跟时代步伐,为公司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执行力是华为成功的保障华为的成功离不开强大的执行力。

在华为,执行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2. 高效的工作方法: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3. 强烈的执行力:对工作任务坚决执行,确保按时完成。

4. 团队协作:与同事紧密配合,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华为员工心得体会华为心得体会范文大全1000(八篇)

华为员工心得体会华为心得体会范文大全1000(八篇)

华为员工心得体会华为心得体会范文大全1000(八篇)2023华为员工心得体会精选一我来自石家庄办事处,由于在二十期的学员中有许多我们办事处的同事,所以刚刚到这里就听到他们给我描述的这里的文化培训生活,“紧急,累,但很充实”是最简洁的概括,有个同事说他在第一天的跑操中他吐了。

听到这些我的心中有一丝的担心,虽然我自己在中学的时候长跑的成绩是很好的,可是自从上了大学以后熬炼就很少,真的不知道自己第一天能不能坚持下来。

但是要来的是终究要来的,我只有英勇的面对而不能退缩。

7月4号,伴随着刺耳的闹铃声我从睡梦中惊醒,早上5点我和同宿舍的同事都起来洗漱,说来惭愧,我已经不记得上次早上5点钟起床是什么时候的事了。

由于怕迟到所以我们把时间留的很充裕,整理完我们兴冲冲的跑道集合地点,原来以为我们是最早到的,可是到了以后才发觉那里已经有了许多的同学。

我的心中一颤,看来剧烈的竞争已经开头了。

现在已经记不太清晰自己是怎么熬过那第一天的早操了,只记得跑完后大腿疼了整整一天。

当时真的有点不理解,公司的文化培训为什么非要让我们经受早操的熬煎呢?现在想来公司对我们新员工这样的要求是有良苦的专心的。

第一,只有拥有了良好的身体我们才能更好的工作,身体垮了,什么都没有了。

所以熬炼身体是最为重要的前提。

其次,公司的企业文化中有艰难奋斗这一项,试问我们假如连跑操这样的小事情都不能坚持住,又怎么可能承受以后工作中那接踵而来的困难呢,我们又怎么能有永不言败的,永不放弃的精神呢?假如连跑操都不能完成的话,那我们在没有进展培训之前就应当已经被淘汰了。

经过这一个星期后,我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这里的生活是很有规律的,教官和教师虽然对我们很严峻,对我们的要求极为严格,但我却能看出他们对我们这些新员工的深切关心和殷切的期望。

文化培训分为课堂授课,课外活动和晚上的影片教学。

课程的安排是相当合理的,培训的三个局部也是严密结合在一起的使我对公司的企业文化有很深刻的理解。

在华为工作心得体会(精选11篇)

在华为工作心得体会(精选11篇)

在华为工作心得体会在华为工作心得体会(精选11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在华为工作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华为工作心得体会篇1华为公司,创建于1987年,当时的注册资本只有2万元,但在2000年销售额达到159亿元,2014年销售额达到了惊人的2890亿元,利润突破340亿元。

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华为以1000多倍的速度飞速扩张,在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名列第285位,成为全球通讯设备行业的鳌头。

就是这16万人的团队,以敏锐执着、富有激情、卓有成效地工作,使华为成为了中国企业实现国际化的一面标志性旗帜,华为模式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对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的看法。

华为成功靠的是什么?有人首先会提到“狼”性文化,有人又概括为“高工资、高压力、高效率”这九个字。

这个文化特征是和华为的行业特点,以及它自身的资源劣势所决定的,但也过于笼统。

华为靠的是“成就客户、艰苦奋斗、自我批判、开放进取、至诚守信、团队合作”核心价值观,这是华为文化的精髓之处和成功之要素。

在华为的文化中,结合了中西、多元、包容、和谐的内容。

正如任正非所说:“人类所占有的物质资源是有限的,总有一天石油、煤炭、森林、铁矿会开采光,而唯有知识会越来越多,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

” 华为的文化实际上就是企业沉淀的集体人格,具体体现在:1. 成就客户就是成就自己。

华为以为客户服务为生存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持续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进而成就客户。

为客户提供有效服务,是华为员工的工作方向和价值评价的标尺,在成就客户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的价值。

2. 唯有艰苦奋斗才能赢得客户的尊重与信赖。

华为深知没有任何稀缺的资源可以依赖,把奋斗体现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任何微小活动中,以及在劳动的准备过程中为充、实提高自己而做的努力,坚持以奋斗者为本,并使奋斗者得到合理的回报。

华为牛人的10年工作感悟

华为牛人的10年工作感悟

华为牛人的10年工作感悟本文是关于职场励志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华为牛人的10年工作感悟转眼工作十年了,在华为的十年,正是华为从名不出专业圈子到现在成为路人皆知的大公司,高速发展的十年,见证了公司多年的奋斗历程。

也投身其中,在大潮中边学边游泳,走到今天。

现在我要离开公司了,准备去开始新的事业,接受全新的挑战,我将要去做的事情,风险很大,很有可能是九死一生,九死后还能不能有一生,也难说。

在开始新的事业之前,想起了对过去的十年做个一个详细的总结。

在一个象华为这样高速发展的大企业工作,有时是一种炼狱般的锻炼,如果我能够总结十年的经验和教训,从中学到关键的做事、做人的道理,我想对将来一定大有益处。

这些年来有些人离开公司,写一些东西或书,对公司指手画脚、评头论足、指点江山,对公司的高层领导逐个点评一番,我个人感觉除了带来一些娱乐价值,还有什么益处呢?公司照样在发展,发展的背后,6万人种种梦想、努力、贡献、牺牲、奋斗、抱怨、不满、沉淀、离去、希望、失落;发展的背后,种种机会、重大决策、危机、失误等等的内在逻辑又岂是局外人说得清楚?我不想多说公司,只是想对自己的工作经历好好反思反思,想想自己做了什么努力,做了什么贡献,做了什么自己最高兴、做了什么自己最受益、学到了什么?总得说来,我在华为的十年是懵懵懂懂过来的,当初我好像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没有详细的规划,只是想着把一件一件事情做好。

通过自己的总结和反思,将来我希望自己能够更加有规划、更加清晰一点。

大概想了想,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是这些年深有体会的经验和教训,值得今后再发扬。

一、从小事做起,学会吃亏,与他人合作这是研究生毕业前最后一堂课,电子电路的老师最后送给我们几句话,虽然我忘了这位老师的名字,但这几句话却至今铭记。

在华为的工作实践,越发感受到这简单的几条的道理深刻。

从小事做起不是一直满足于做小事,也不是夸夸其谈好高骛远。

学会吃亏不是忍受吃亏,是不斤斤计较于一时一地的是非得失,是有勇气关键时候的放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为内部人:我在华为工作年的感悟我在华为工作20年的感悟作者背景:徐家骏是华为数据中心的头,技术超级牛人,一级部门总监,华为副总裁,年收入过千万,数据中心是用火山岩建的深入地下的一个大型建筑。

防辐射,可防卫星的电子,雷达等手段的侦察。

里面有象卫星发射中心那种超大屏幕,机房里满是三米的大型服务器和大型计算机。

连接整个华为全球的每一台终端,整个华为每天三十多万封邮件,海外和全球的同步研发,内部的信息管理,内部流程,华为的国内国际IP电话都是通过出去。

上周,我正式提交了离职报告,准备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很大的转折,这是我长时间的思考最后所做的决定。

但真的提出离职后,回想在公司的十年,还是百感交集。

1997年7月16日,我只身提着一个包从深圳宝安机场下飞机,走出机场,天是那么蓝、白云那么低、空气那么潮,仰头望天,对这个城市,对公司、对即将开展的工作和生活、对自己的前途一片茫然。

到了科技园,发现是个荒凉而偏僻的地方,不过倒很安静,上学的几年中,一连串的打击,使得我似乎有点喜欢这种安静、荒凉、在他乡的感觉。

现在想想,经过十年的工作,自己的心灵真是麻木得可以了。

那时候的心里,好像时时有些什么没有着落的东西在激荡,但又说不出来,只有在听德沃夏克的《自新***交响曲》时,才发现多有深处的共鸣以至落泪。

由于没赶上大批应届生的接待,我是自己一个人来到科技园1号楼的,干净整洁的大楼,很帅很靓的保安和前台,进进出出精神饱满的员工,让人的心情为之一振。

象没头苍蝇一样乱走了一会后,一位人力资源的大姐,很职业、热情、耐心的告诉了我入职手续如何办理,并安排我当晚在粤海门华为之家临时居住,又安排之后的宿舍事宜,在举目无亲的异乡让人倍感亲切,至今记得。

来深圳、来华为当时确实是一种机缘,96年华为名气并不响,特别是在行业之外,偶尔一次我在同学家里看到一张华为人报,有几片文章印象至今很深:一篇是周劲写的欧洲考察心得,讲欧洲一个20-30人的小公司,所具有的那种全球化运作战略、能力和气度。

一篇是唐东风写的被评为杰出员工受表彰后的感想。

还有一篇名头很大“中央研究部知识产权处”,当时被这个名头吓了一跳。

文中讲到华为当年研发累计投入亿人民币,更让我吓一个跟斗。

我想当时清华大学一年科研经费也就1亿多点,这家公司什么来头,花的科研投入比清华还多当时就有了兴趣。

快毕业的时候,连连受挫,找工作跟当年大部分同学一样,希望留北京,但连续被联想、方正、科海、卫通等当时大名鼎鼎的公司录取后又告知要交几万块钱才能解决户口问题之后,想到了还有华为这样一家公司,给人力资源部寄了一份简历。

没几天,一个深圳的电话,说某年某月某日有个副总裁来北京,面试一下。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跑过去了,是公司原副总胡红卫,他基本上没有问我什么问题,到是介绍了一下华为的情况,然后把人力资源经理田景琦叫了过来,当场就给了我一个“录取通知函”和入职操作指导。

我一肚子犯嘀咕,这是不是一家骗子公司怎么这样就算面试通过了连工资有多少都没有机会问。

之后一直到报到前,都有点怀疑,幸好有个本科的同学,在华为工作过,在向他咨询后了解到公司还是实实在在有的,才下了决心过来。

总的说来,就是被一张华为人报“骗”来的。

就这样懵懵懂懂到了华为,一开始新员工培训,纪律严明、严格,班车不会多等半分钟,之后是部门培训,大量的信息扑面而来。

之后到了工作岗位上,给我分配的工作是ERP系统管理员兼DBA,虽然以前也搞过一些大系统,如兼职做过印度人的大型银行软件客户化开发,但见到我们的ALPHA 8200和我们的软件ORACLE,心里还是激动不已。

IT的发展一日千里,10年前的技术与今天比,很多人可能没有体会了。

那时比较落后,很多人也没有机会接触这种当时很先进的系统。

我见到我们居然有2G巨大内存的“超级服务器”当时实在是佩服不已,为自己能做它的管理员而自豪,又为自己将来能不能玩转它而焦虑。

我师傅王忠宁见到我就撂给我一本书《ORALCE ADMINISTRATOR GUIDE》,一寸半厚的英文书,愣是一周之内从头到尾看完并写了厚厚的读书笔记和一大堆不懂的问题,自此再也不怕厚厚的英文书。

当时正好是公司ERP上线没多久,业务正在推行,系统极不稳定,每天的并发程序有一半是跑错的,系统还会动不动CRASH。

我看完一本书后,在刚刚成为 One Book Man时,问题单就来了,有一个重要的××引入程序有时候跑得出来,有时候跑不出来。

说实话,那时候对ERP、ORALCE、操作系统一切几乎还是一头雾水,而问题却已经传过来了,只好硬着头皮,摸索了好半天,终于明白了有一批数据在倒的时候,系统准出错。

几万条数据,一条条试是不可能的,我就想出了用二分法,一批一批的试,完全手工动作,笨拙、费时、费力,做了几十遍,花了整整一天中午饭都错过了,终于定位到了其中一条数据,而后发现是数据超长而数据库定义的长度不够并且校验程序有BUG没校验出来。

经过又返回去重复验证,证明找到的原因是正确的。

当时真是心中大喜,几乎在完全不懂系统、不懂这个程序是做什么的、不懂程序处理的逻辑、不懂数据库的设计的情况下,把这个BUG定位出来并交回给ORACLE处理了。

这是我上班后解决的第一个问题,至今我对这个问题本身还并不明白,呵呵。

这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工作和读书不是一回事,工作是要解决问题的,是要产生结果和输出的。

不管怎么样,能找到方法解决问题、能够有好的输出结果那就是成功。

读书才追求的是慢慢读,读懂为止。

那时的系统,真是岌岌而可危,公司的业务高速发展,业务也不断推行,系统的负荷越来越高,但系统却不是经常宕机,就是跑得如老牛般慢。

我们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也是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

水平不行体力补,大家兢兢业业背负责任,闯过种种难关,终于还是挺过来了。

现在想想,还真是有点后怕的,稍有不慎真有可能全线崩溃。

我也能理解有些大企业,为什么倒起来那么快了。

现代的组织,经常是高度复杂的组织,就象生物一样,低等的蚯蚓断成两段,照样生存。

而高等的人,身上戳个小小的洞可能得毙命。

高度复杂的组织,就象人体一样,内部小小一块地方如果出关键问题了,组织可能崩溃。

要保证不崩溃只有两条路:1)组织本身的设计和流程的设计高度科学、冗余和足够的制度性反应机制,这是西方国家的强项,他们的公司历一百年不倒,是有强大的内在因素的。

2)依靠组织内每一个最小单元的高度的负责、警觉。

虽然我们多年来一直在强调第一种能力的培养,但我们天生缺少这样的土壤和基因,因此第二种能力变得十分重要,虽然这不是最好的办法。

头两年的工作中,我们水平很低,体力劳动很多,有一段时间,我一上班就得高度紧张地盯着系统,不停地干预,系统才能跑下去。

一会儿系统进程死了,一会儿空闲进程多了要杀掉,一会儿表空间不够了要扩展,一会儿用户提交了不合理的并发程序要中止。

有一段时间,我成了热线兼现场支持,一天接50-80个电话,接了电话到处跑。

之后我们做了很多改进工作,升级了系统硬件、写了自动脚本,成立了专门的热线等等,这期间我慢慢懂得了一个道理,一个大的复杂系统要成功的管理好,没有绝招,依靠的只是一点一滴持续不断的改进和努力。

有一度由于压力过大,也使我精神高度紧张,到了比较神经质的地步,有一段时间,一听到CALL机响,甚至是电视广告里的“摩托罗拉寻呼机,随时随地传信息”中的BP声,我的心跳就不由自主加速,喉咙发干。

有一次去香港出差,从出发开始就一直惴惴不安,生怕系统出问题,结果刚到香港住进酒店,一个电话就来了,说系统崩溃了。

我立即打国际长途叫赵×赶紧去处理,过了几分钟,赵回电话绝望地说,他以最快速度赶到一号楼,进了电梯刚走到一半,喀嗒停电了,电梯卡在中间半个多小时,祸不单行,当时那种感觉真是“农夫内心如汤煮”啊。

最后过度紧张使得我想逃避,导致我提出了辞职。

所幸那时候的领导袁总和郭总,开导我多次,我逐渐有所缓解,然后慢慢开始理解了什么叫大将风度。

做我们这一行,要如履薄冰、但也要有点临危不惧的精神。

工作紧张,但心情要避免无谓的紧张。

后来我们的ERP系统、IT数据中心,又出现过多次危险情况,淹过水、着过火,而我们最终都能够化险为夷。

首先感谢我的师傅王忠宁和二师傅祈宇,是他们带着我走上了工作岗位的第一步并真诚地帮助我。

或许是由于左手有六个手指头的缘故,师傅个性偏执,牢骚满腹,与很多人合不来。

但我跟他一年多,一起抽烟、一起在冰冷的机房喝冰冷的可乐、一起发牢骚、一起到路边小摊吃炒米粉,无话不谈,成了最好的朋友,他对自己的事情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刚直的个性给了我深深的感染。

他终身未婚,在99年不幸患肝癌离世。

去世前几天,我去医院看他,给他送了一朵鲜红的玫瑰花,希望他能够把花献给他喜欢的、住院期间给他很好照顾的护士,他非常高兴。

感谢我的老领导许总,刚到部门时他给我们做ERP培训,我们班上所有的人都皱着眉头很痛苦,因为都听不懂他的诸暨话。

而我大喜,因为我也是浙江诸暨人。

作为公司元老级人物,许总这么多年来工作激情丝毫不减,让人佩服;许总经常骂我们,甚至狗血喷头,但他也是最经常请我们吃饭的领导,点菜的水平很高,酒德很好。

也感谢曾经作为我领导的郭总、袁总、李总、胡总、洪总、周总、陆总、付总等,他们给予我太多机会、给予我太多宽容,我从他们身上也学到很多很多。

感谢太多同事和下属,不管是还在华为或者已经离开的,曾经为了支撑我们的工作目标,他们承担太多压力、默默付出太多。

科技园我们的机房值班人员邓迅雷,天天晚上彻夜坐在冰冷而空气不好的机房里,为了防止老鼠咬断网线,想了种种办法捉老鼠。

周振惠老婆在医院生孩子,他却半夜在公司加班处理自动仓库的紧急问题。

EMAIL系统出问题内存泄漏,在找到根源之前,向阳连续2天24小时坐在电脑前监视和及时重启服务。

WDGL服务器几百G数据全部丢失,沈勇偷偷摸摸、吭哧吭哧折腾了半个多月,借信用卡从美国自费买了软件,最终终于把数据恢复回来,避免了一场IT的灾难。

SPES开发组,一开始基本是在师出无名失败风险极大的情况下,成年累月日夜奋战,幸好后来胡总力排众议鼎力支持,才终于搞出来一点土土的东西。

SPES 在海外实施时,柯晓宇在埃及去机场遇车祸,清醒过来第一反应是赶紧再找车去机场,否则误机了耽误下一个地区的实施。

吴橹晓楠等人,瞒着家人和老婆,抢着要去伊拉克,还以为那儿可以搞支AK47玩玩。

孙颖单身女将,独闯欧亚诸国,李晶顾磊在孟加拉上吐下泻,打电话回来说话的力气都没有,照样圆满完成超出预计复杂度的任务。

还有小宋、小曹、周讯、老翟、老刘、家汉、牟头、老叶、陈君、伏朝阳、李斌、小麦、张华彦、齐燕英、鲁飞、闵朋、曾宇斌、邓湛、钟美琴等等等等……,一回忆太多太多扑面而来,真是不能一一列举。

感谢我们部门所有默默无闻、给予我们无数帮助的秘书MM,小吴、小关、梁、沈、肖、王、龙等等,特别感谢我97年刚到公司时的秘书李丽东,做事雷厉风行,我新员工刚报到时用一台电脑没多久,有个老员工过来说这个电脑是他的,他要拿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