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286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实验⼼理学知识点实验⼼理学知识点 《实验⼼理学》是我院国家理科基地名牌课程,先后在05年和08年获上海市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是⼼理学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之⼀。
以下是⼩编精⼼准备的实验⼼理学知识点,⼤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第⼀章实验⽅法 1. 主试: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发了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理学的资料 2. 被试: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3. ⾃变量:即刺激变量,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为或⼼理的变化 4. 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是⾃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为变量 5. 信度:即因变量的可靠性,⼀致性,同⼀被试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结果 6. 效度:即因变量的有效性,当⾃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不是其他因素造成 7. ⾼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平的⾃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没有什么差别时,⽽实验出现⾼限效应 8. ⾃变量的混淆:研究者选定的⾃变量与⼀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控制变量就是潜在的⾃变量 9. 组间设计:把数⽬相同的被试分配到⾃变量的不同⽔平或不同的⾃变量上,即把被试分组,各组间结果对⽐ 10. 组内设计:使每个被试轮流分配到⾃变量的不同⽔平或不同⾃变量上,即被试不变,先后做不同⼏组测试,然后对⽐前后的结果,上组对下组有影响 11. 匹配被试:对全部被试进⾏预备测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是说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 12. 完全平衡法:把所有可能的顺序都排出来进⾏实验 13. 拉丁⽅⽅法:保证每个⾃变量都同等地出现在实验顺序的每⼀个位置 14. 实验者效应:在实验过程中,若主试对被试的正确反应流露出赞许的神情或是对错误的反应表⽰不快,这些主试的态度,是对实验的负⾯影响,要防⽌实验者效应 15. 因素设计:关于两个或多个变量的⼀种实验设计,将实验中每⼀变量的各个⽔平都结合起来进⾏实验 16. ⾃然观察法:在⾃然情影中对⾏为所作的仔细观察,观察者必须为局外⼈不得⼲预实验 17. 调查法:为确定⼈们对⽢⼀特殊问题的感受,作⽤是澄清事实,招除充⾏的不实传闻 18. 相关⽅法:可能为正可能为负,相关并不必然是原因 19. 个案法:⼜称个案历史技术,对某⼀特殊⼈物的深⼊研究,强调个别差别 20. 档案法:使⽤现有的资料去验证新的假设 第⼆章⼼理物理学⽅法 21. ⼼理物理学:⼀门研究⼼⾝之间或⼼物之间的函数关系的精密物学,中⼼问题是物理量与⼼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2. 感觉阈限:有感觉与⽆感觉的分界线上的刺激强度,即在50%的试验次数中引起感觉的刺激值 23. 差别阈限:在50%的试验次数中引起感觉差别的最⼩刺激增量,也叫最⼩可觉差 24. 韦伯定律:最⼩可觉差依赖原来不同的重量刺激值⽽不是,但总是原先重量或称标准重量的2% 25. 最⼩变化法:刺激由递减和递增两个毓组成,每次呈现刺激后让被试报告,他是否有感觉。
实验心理学 教案

实验心理学教案教案标题:实验心理学教案目标:1. 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实验心理学的实施步骤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案大纲:一、引入(5分钟)1. 介绍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和作用。
2. 引发学生对实验心理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二、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5分钟)1. 解释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介绍实验心理学的历史背景和重要里程碑。
3. 讨论实验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实验心理学的实施步骤和方法(20分钟)1. 介绍实验心理学的实施步骤,包括问题提出、假设建立、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等。
2. 详细介绍实验心理学常用的实验方法,如实验组与对照组设计、随机分组设计等。
3. 强调实验心理学中的伦理原则和保护被试者的权益。
四、实验心理学的实例分析(30分钟)1. 提供实验心理学的经典实例,如斯坦福监狱实验、米尔格拉姆实验等。
2. 分析实验的设计、结果和对心理学的启示。
3.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心理学的优点和局限性。
五、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练习(30分钟)1. 分组让学生设计一个小型实验,并记录实验步骤。
2. 学生收集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 学生报告实验结果和分析结论。
六、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总结实验心理学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2. 评价学生对实验心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实验心理学,并指导他们寻找相关研究机会。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含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实例分析。
2. 实验心理学相关的书籍、文章和视频资料。
3.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练习材料。
评估方式:1. 学生对实验心理学的课堂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2. 学生对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练习的完成情况和报告质量。
3. 学生对实验心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察。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心理学实验室或参与实验项目。
实验心理学全套课件

09
社会心理学实验
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01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互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02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包括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现象,如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动机
等,以及群体心理现象,如群体凝聚力、群体决策等。
03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其中实验法是研究社会心理学的主要
发展历程
从冯特创立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实 验心理学逐渐发展并成熟,成为心 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研究对象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感知、记 忆、思维、情感、动机等心理现象和 行为。
任务
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探讨心理 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为心理学的理论和 应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03
心理物理学实验
心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心理物理学的定义
心理物理学的假设
研究物理刺激与其引起的心理感觉之 间关系的学科。
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
心理物理学的核心问题
探讨物理刺激与心理感觉之间的定量 关系。
心理物理学的实验方法
最小变化法
通过逐渐改变物理刺激强度,观 察被试能否察觉刺激变化,从而
02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因变量
由自变量引起的、被试的某种 特定反应。
被试
实验对象,通常为人类或动物。
自变量
实验者操纵的、对被试产生影 响的变量。
控制变量
除自变量外,其他可能影响因 变量的因素。
实验组与控制组
接受自变量处理的组为实验组, 未接受处理的为控制组。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科学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
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些关键的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一、实验变量在实验中,变量是指可以变化或被操纵的因素。
主要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自变量是研究者主动操纵或改变的变量,其变化会引起其他变量的变化。
例如,在研究记忆方法对记忆效果的影响时,记忆方法就是自变量。
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的变量,是研究者想要观察和测量的结果。
在上述例子中,记忆效果就是因变量。
控制变量则是那些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但研究者不希望其发挥作用的变量。
比如,被试的年龄、性别、教育水平等,需要在实验中保持恒定或加以控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实验设计常见的实验设计有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和混合设计。
被试间设计是将被试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实验条件中,每个被试只接受一种处理。
这种设计可以避免实验顺序对结果的影响,但可能会因为个体差异导致误差。
被试内设计是让每个被试都接受所有的实验处理。
优点是能够减少个体差异的影响,但可能存在练习效应或疲劳效应。
混合设计则结合了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计的特点,在一个实验中同时包含两种设计方式。
三、实验误差实验误差是指实验中除了自变量之外,其他因素对因变量产生的影响。
误差主要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实验设计或测量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导致的,具有方向性和稳定性。
例如,测量仪器不准确会导致每次测量结果都偏高或偏低。
随机误差则是由偶然因素引起的,没有固定的方向和大小,在多次测量中会相互抵消。
为了减少误差,研究者需要精心设计实验,控制无关变量,提高测量工具的精度,并进行重复实验。
四、反应时反应时是指从刺激呈现到反应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
它是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一个指标,可以反映个体的感知、注意和决策等心理过程。
简单反应时是指对单一刺激做出的反应时间,例如看到红灯就按下按钮。
选择反应时则是在多个刺激中选择一个做出反应的时间,比如在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灯中,看到绿灯按下按钮。
实验心理学重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重点总结第一部分: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1.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实验心理学是一种通过精心设计和控制的实验来研究和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研究方法。
2.实验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行为主义到认知心理学的转变,从实验室到社会实验的拓展。
第二部分: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1.实验设计:正交设计、因素设计、区组设计等。
2.统计分析:描述统计学、推论统计学,如频数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等。
第三部分:感知和知觉1.感知:视觉系统、听觉系统、嗅觉系统、味觉系统、触觉系统。
2.知觉:知觉加工过程、知觉组织和感知归因。
第四部分:注意和工作记忆1.注意:选择性注意、分配注意、注意缺陷、注意控制。
2.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模型、工作记忆的影响因素、工作记忆和学习的关系。
第五部分:情绪和动机1.情绪:情绪的概念、情绪的产生、情绪的调节。
2.动机:动机的类型、动机的作用、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第六部分:学习和记忆1.学习: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观察学习等。
2.记忆:感知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自传式记忆等。
第七部分:语言和思维1.语言:语言的生成和理解、语言发展、语言障碍。
2.思维:概念和概括、解决问题的策略、创造性思维、决策和判断。
第八部分:社会心理学1.群体行为:集体行为、群体决策、小组动力。
2.人际关系:亲密关系、合作与竞争、社交认知。
第九部分:发展心理学1.婴幼儿期:早期感知和认知、情感和依恋。
2.儿童和青少年期:身心发展、自我认同、道德发展。
3.成年期和老年期:中年发展、老年发展、心理健康。
第十部分:临床心理学1.心理评估:智力测验、人格测验、行为观察。
2.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催眠治疗。
总结:实验心理学是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和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是实验心理学的重要方法。
感知和知觉、注意和工作记忆、情绪和动机、学习和记忆、语言和思维、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是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2024版《实验心理学》教案ppt课件

单因素实验设计
只操纵一个自变量,观察其对因变量 的影响。特点:简单易行,但难以控 制其他潜在变量的影响。
随机区组实验设计
将被试按照某些特征分成不同的区组, 然后在每个区组内随机分配实验处理。 特点:能够控制被试间的个体差异, 提高实验的精确度。
多因素实验设计
同时操纵两个或多个自变量,观察它 们对因变量的共同影响。特点:能够 更全面地揭示心理现象,但实验设计 和数据分析更为复杂。
能够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具有较高的 内部效度;实验结果可重复验证,具有较高 的外部效度。
缺点
应用范围
实验条件控制较严格,可能存在生态效度问 题;实验结果受实验者效应、被试效应等因 素影响。
适用于研究心理现象的因果关系、心理机制 等。
2024/1/28
14
心理测量法
定义
心理测量法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 测验量表或精密的测验仪器,来 测量被试有关的心理品质的研究
2024/1/28
9
实验设计原则与注意事项
实验设计原则
对照原则、随机化原则、重复原则。
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类型、明确实验目的和假设、控制实验误差、合理安排实 验顺序和时间、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024/1/28
10
03
心理实验方法与技术
2024/1/28
11
观察法
定义
观察法是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 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系统、连续的 考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材料的研究方法。
24
06
心理实验设计与实施案例 分析
2024/1/28
25
经典心理实验案例介绍
斯坦福监狱实验
实验心理学教案PPT课件

实验设计的核心在于实验控制,但是,在人为控 制创设的实验情景下得出的规律,其推论也往 往有相当的局限性。
与外部效度类似的另外一个概念: 生 态效度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问题——实验中的效度
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 1. 测验的反作用
教材上没有提到的其他影响实验内部效度 或外部效度的重要因素:
1. 实验处理的“传染”
假如实验组与控制组有机会相互沟通,实验组的被试 就可能把一些实验刺激的因素传递给控制组的被试。 例如,某学校在进行一项教师是否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对学生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 生可能会私下交流学习经验,得到学习方法指导的实 验班学生会把好的学习方法传播给对照班的学生。这 时候我们就说对照班受到了“污染”,已经不是真正的对 照班了。
例三:想知道一个人估计时间的准确性,设计 如下:一只绿色小灯泡和电子记时器相连,主 试按键让灯亮5秒、10秒、30秒、60秒,然后 让被试相应复制出按键时间。
效度反映的是对因变量的测量是否测 得到的是因变量自身真正代表的属性。
实例
在一项研究解题方法(自变量)对解题 能力影响的研究中,若以被试在一定时间内 解答出来的问题的多少为因变量的指标,当 要解答的问题足够多,而且按困难程度排列 时,以解答问题的数目作为因变量指标是有 效的。但是,如果问题很多但又都非常容易, 那么解答问题的数目作为因变量的指标就 不能说是有效的。因为它可能是由阅读速 度和书写速度造成的,而并不能准确地反映 出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问题——实验中的效度
教材上没有提到的其他实验内部效度和外部效 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2. 实验者或实验助理人员的偏向
《实验心理学》(朱滢版)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

《实验心理学》(朱滢版)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第一章实验办法第一节各种变量主试算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经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
被试算是实验对象,同意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一、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挑选,操纵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自变量的种类:1 、刺激特点自变量:刺激的别同特性会引起被试别同的反应。
2 、环境特点自变量:举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能够作为自变量。
时刻那个自变量在经历研究中是这样重要和无时别在,你甚至能够讲,几乎没有别用时刻作自变量的经历实验。
3 、被试特点自变量:一具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不、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等,都能够作为自变量。
4 、被试的临时差不:通常是由主试赋予别同的指示语造成的。
二、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看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1 、信度指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2 、效度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别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讲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3 、敏感性:自变量发生能够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如此的因变量是敏感的。
高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别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非常好的结果,同时没有啥差不时,我们就讲实验中浮现了高限效应。
低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别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非常差的结果,同时没有啥差不时,我们就讲实验中浮现了低限效应。
三、操纵变量算是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
假如应该操纵的变量没有操纵好,这么它就会造成困变量的变化,在这种事情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
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叫自变量的混淆。
四、多于一具自变量的实验做一项有三个自变量的实验比分不做三个实验的效率要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将心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处理,假定它可以采用实验方法。
该分支更注重的是研究方法。
实验心理学的建立使心理学摆脱了哲学心理学的阶段,进入了科学心理学的阶段。
历史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实验心理学实验室,这被心理学教科书认为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早期的实验心理学研究集中在感觉和知觉方面。
其中费希纳创立了心理物理学和提出了费希纳定律,恩斯特·韦伯(Ernst Weber)发现了韦伯定律。
早期的实验心理学家只注重对知觉的研究,对用实验研究一些高级心理过程记忆、思维表示怀疑。
而1879年艾宾浩斯开始的对记忆的开拓性研究(1885年出版了《论记忆》这部重要著作)推翻了这一论断。
实验心理学由此开始了对人的高级心理活动的深入研究.
流派
最早的实验心理学家(如艾宾浩斯和铁钦纳)注重思辨,采用内省、推理和知觉等方法。
早期20世纪上半叶的心理学流派,实验心理学与行为主义紧密联系,特别在美国,导致忽视了精神现象,在欧洲包括英国,行为主义影响较小,在如Frederic Bartlett爵士、Kenneth Craik、W. E. Hick和布罗德本特(Donald Broadbent)等心理学家的影响之下,实验心理学家关心诸如思维、记忆和注意的话题,带来随后认知心理学的发展。
展望
随着20世纪下半叶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扩展,实验心理学所覆盖的领域延伸到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等多个领域。
其中认知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成为主流。
自1980年代开始,两个领域开始综合,形成一门新兴的重要学科——认知神经科学。
该学科把心理和大脑的统一理解作为自己的目标。
实验心理学已经融入了当今的大多数心理学研究中。
实验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而被广泛强调。
实验方法又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现场实验在更为自然的环境下进行,对无关条件的控制没有实验室实验严格,但现场实验较实验室实验更接近真实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