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14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14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北师大版

第14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目标:1.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发展情况及对社会的影响;2.培养学生勇于开拓创新的信念和意识,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应用;难点:工业革命对英国及世界产生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贸易中心进行了转移。
西方经济重心转移:地中海大西洋示图: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工业革命开展的前提:17世纪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制度,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因此英国工业革命得以迅速开展起来。
引入课题:第14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一、改变世界面貌的发明1.海外市场的扩大,手工生产方式很难满足生产发展的需求。
社会生产迫切需要——机器。
凯伊发明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的速度人们需要提高纺纱的速度——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示图,明确:珍妮纺纱机——第一台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机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标志:发明和使用机器(珍妮纺纱机)首先开始的行业:棉纺织业2.瓦特改进蒸汽机蒸汽机的改良与完善:1763年,瓦特开始受命修理蒸汽机。
经过多次试验,直到1783年,瓦特将蒸汽机与工作机连接在一起,完成了以蒸汽动力代替人力的革命性飞跃,从而开始彻底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面貌。
蒸汽时代到来了!思考:蒸汽机的发明和普遍应用是怎样彻底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生产方面:为整个工业部门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推动了工业的迅速发展。
生活方面: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新的交通工具,如汽船、火车,大大便利了人类的出行,迅速地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
不良影响: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3.汽船、火车的发明: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世界第一艘蒸汽机船——克莱门特号。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的第一辆蒸汽机车——布拉策号试运行成功。
在交通领域,人类进入了轮船火车时代。
二、工业社会的来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力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状况发生巨大变化;2.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产生了现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个主要对立的阶级;3.生产方式上,英国迅速地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大工厂时代的过渡,成为世界工业中心。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步入近代 第14课 “蒸汽时代”的到来学案 人教版

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名师指路一、目标聚焦1.了解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前提和原因。
2.掌握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三大发明创造及其重大意义。
3.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完成的情况及传播情况。
4.掌握工业革命的性质和影响,理解它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巨大意义。
二、知识梳理1.工业革命的原因:资产阶级政权确立——最大的殖民帝国——市场的扩大要求改进生产技术2.重大发明: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珍妮机——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1825年、史蒂芬孙、火车机车3.工业革命的传播:首先在英国发生——然后扩展到法国、美国等欧美国家——再后传到亚洲的日本等地4.工业革命的影响:创造了巨大生产力——资本主义最终确立——改变了世界面貌——东方从属于西方点评:工业革命是中招必考内容,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工业革命发生的客观原因、三大发明及其意义、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的重大影响。
三、教材详解1.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产生的条件:17世纪末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拥有广大的海外市场;随着市场的扩大,英国传统的手工工场生产供不应求,因此急需改进传统技术。
2.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由此引发了棉纺织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这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随着机器发明的增多,方便快捷高效的动力问题成了人们研究的重点。
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首先投入到工厂,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
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瓦特蒸汽机的出现也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
美国人首先造出了蒸汽机作动力的轮船,随后英国的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机车。
1825年,“旅行者号”机车试车成功。
3.工业革命的扩展: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14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案

第14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学校班级姓名学号一、教学重难点二次备课教学重点: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工业革命的后果。
教学难点:理解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的原因。
二、教学设计【情景导入】【自主学习】(一)改变世界面貌的发明1.背景:世纪中期,英国越来越多地销往海外,的生产供不应求。
为了提高,人们想方设法改进。
2.机器发明:1733年,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使织布用的发生紧缺。
1765年纺纱工人发明“”,成为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机器。
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
这些机器的应用有力地促进了发展,使人类在领域完成了一次巨大飞跃,揭开了人类第一次的序幕。
英国机械师瓦特借鉴前人经验,经过多次试验,完成了对的改进,提高了它的效率。
此后,被广泛应用于许多生产部门来带动,促进了、、等一系列工业部门的技术革命。
世纪上半叶,英国基本上被取代。
人类进入进入“时代”。
3.在陆路交通方面,人们开始研制能以推动车辆快速行驶的运输工具。
英国的研制出成功。
此后,交通迅速发展,人类进入“时代”,人类的急剧扩大。
(二)工业社会的来临(影响)1.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开始使用机器,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此同时,制度也建立起来,人类完成从向的过渡。
2.现代工厂制度也改变了社会阶级结构,产生了现代和这两个主要的阶级。
3.1840年前后,英国的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业革命即将完成。
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国家。
1840年英国在世界工业中所占比重达,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达,成为第一个中心。
4.制度带动了整个社会的快速变化。
只用了几十年时间,以和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取代了以和为主体的经济体制。
的兴起,改观,大量涌向城市,人们的和发生了巨变。
【重难点突破】科技改变人类社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在1814年发明了一台蒸汽机车,……1825年9月27日他亲自驾驶“旅行者号”进行铁路运输,并获得成功,这向全世界宣告了铁路时代的到来。
【配套K12】[学习]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14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导学案(
![【配套K12】[学习]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14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cd96d3f705cc175527094d.png)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课题:第14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班级 姓名 【教学目标】 1.了解珍妮机、蒸汽机、火车机车等发明的基本史实。
2.知道创造源于需要,同时创造又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课本,自主学习 1.背景:18世纪中期,英国商品大量销往海外, 的生产供不应求。
2.开始的标志: 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的“ ”,成为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机器。
3. 完成了对蒸汽机的改进,蒸汽机被应用于许多生产部门,人类进入崭新“ 时代”。
4.1807年,美国人 把蒸汽机作为船的动力机,从而发明了 。
5.在陆路方面,英国的 率先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使人类迈入了“ 时代”。
6.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图一( ) 图二 ( ) 图三( ) 二、论从史出,史料分析 1. 《共产党宣言》中说“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
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能满足需要了。
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 思考:材料中认为是什么原因促使人们去发明机器?你认为工人发明机器最直接的动力是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英国为例,生铁产量1740年为1.7万吨,1800年增至25万吨;棉花加工量1764年380万磅,1789年增至3240万磅。
材料二: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 (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正在经历一场什么变革? (2)材料二表述的反映这场变革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这场变革对社会阶级关系带来的影响。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14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课件 北师大版

C.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D. 富尔顿发明的汽船
2020/1/1
精品课件
5
4. 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导致了
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的变化。这里“革命性的变化”
是指( B ) A. 人力的解放
B. 机器的使用
C. 分工的细密
D. 技术的改进
5. “极其漂亮的廉价棉织品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利益
……(19世纪)贫苦阶层也能像18世纪的中上层人士那
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虽然
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们
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础。”这段描
述说A明(
)
A. 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
B. 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
C. 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
D. 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
要贡献的是( D )
A. 哈格里夫斯
B. 凯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 富尔顿
D. 瓦特
2020/1/1
精品课件
7
7. 以下是一个情境假设:瓦特和他的同伴在改进蒸汽 机时,英国国王前来参观,并问他们在忙什么。瓦特 的同伴说:“正忙于制造一种梦寐以求的机器。”国 王不解地问:“这种机器有什么作用?”瓦特的同伴 不可能B 回答( ) A. 提供动力,促进大工厂生产的发展 B. 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C. “蒸汽时代”即将来临 D. 推动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
精品课件
16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铁路集中了工业革命的多项成果。铁路旅行的
盛行,不仅加剧了整个社会流动的速度和规模,还对当
时的社会关系造成了冲击。衣冠楚楚的绅士、
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 20 《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稿

《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稿一、说学情「学情分析」特点:初三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
不足: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对策:加强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培养。
设计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说教材[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据重要地位。
从纵向看,《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快速发展的时期,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关键时期,对整个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从横向看,《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使之进一步加强对外侵略扩张,寻找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从而对东方产生重要影响。
要全面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就应该把它放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进行理解与研究。
[课标要求] :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识记: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工业革命的影响。
理解:英国海外殖民扩张与英国工业革命的关系;工业革命各项发明成就之间的关系。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
运用:探讨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的原因。
说明工业革命怎样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2.对工业革命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作用的分析,培养同学阅读教材的能力、知识重组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归纳演示法,比较法,分析插图,问题探究,历史比较,阅读法和讨论法3.教学使学生感悟工业文明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感悟工业文明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感悟工业文明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重点难点] :1.重点: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2.难点:理解工业革命时期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课时安排] : 1课时[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三、说教法:[教法分析] :考虑到我校初三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教师讲解和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主要发明及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科技、环境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工业革命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行拓展。
此外,学生对于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探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主要发明及影响,认识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原因及影响。
2.主要发明及其对社会、经济、科技、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发明为例,分析工业革命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工业革命的历史图片、资料和发明成果。
2.视频:准备相关历史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工业革命。
3.课前作业: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预习课文内容,了解工业革命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详细讲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原因、主要发明及影响,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3.操练(10分钟)以具体发明为例,分析工业革命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思考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初中历史工业革命教案

初中历史工业革命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工业革命的定义和背景;
2. 掌握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
3. 认识工业革命对全球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 工业革命的定义和背景;
2. 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
3. 工业革命对全球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3. 板书内容:工业革命的定义和背景、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工业革命对全球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工业革命时期的生产场景,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和现在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工业革命的定义和背景;
2. 介绍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
3. 分析工业革命对全球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三、讨论(15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总结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影响,然后进行展示和交流。
四、小结(5分钟)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展示,教师总结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影响,并对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进行巩固。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结合所学内容,写一篇文章或画一幅图片,表达自己对工业革命的理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讲解、讨论和小结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定义和背景,以及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布置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学校班级姓名学号
一、教学重难点
二次备课教学重点: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工业革命的后果。
教学难点:理解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的原因。
二、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
【自主学习】
(一)改变世界面貌的发明
1.背景:世纪中期,英国越来越多地销往海外,的
生产供不应求。
为了提高,人们想方设法改进。
2.机器发明:1733年,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使织布用的
发生紧缺。
1765年纺纱工人发明“”,成为真正近代意义上
的机器。
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
纺织机器。
这些机器的应用有力地促进了发展,使人类在领域完
成了一次巨大飞跃,揭开了人类第一次
的序幕。
英国机械师瓦特借鉴前人经验,经过多次试验,完成了对
的改进,提高了它的效率。
此后,被广泛应用于许多生产部门来带动,
促进了、、等一系列工业部门的技术革命。
世纪上
半叶,英国基本上被取代。
人类进入进入“时
代”。
3.在陆路交通方面,人们开始研制能以推动车辆快速行驶的运输工
具。
英国的
研制出成功。
此后,交通迅速发展,人类进入
“时代”,
人类的急剧扩大。
(二)工业社会的来临(影响)
1.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开始使用机器,获得了突飞猛进的
发展;以此同时,制度也建立起来,人类完成从向的过渡。
2.现代工厂制度也改变了社会阶级结构,产生了现代 和
这两个主要的阶级。
3. 1840年前后,英国的 生产已基本取代了 ,工业革命即将完成。
英国成为世界
上第一个 国家。
1840年英国在世界工业中所占比重达 ,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达 ,
成为第一个 中心。
4. 制度带动了整个社会的快速变化。
只用了几十年时间,以 和 为主体的
经济体制取代了以 和 为主体的经济体制。
的兴起, 改观,大量 涌向城市,人们的 和 发生了巨变。
【重难点突破】科技改变人类社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在1814年发明了一台蒸汽机车,……1825年9月27日他亲
自驾驶“旅行者号”进行铁路运输,并获得成功,这向全世界宣告了铁路时代的到来。
——百度词条
材料二 1830~1870年世界铁路里程统计表(单位:英里) 注:1英里=1.609344公里
材料三 铁路的出现,不
仅体现在成百倍增加的运
输量、数十倍提高的运行速
度上,还进一步教会了人们
遵守时间和纪律,守时守纪
成为了现实生活的准则。
衣
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
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在
一列火车,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
——摘编自《铁路发展史和21世纪发展展望》
材料四 到1820年代,蒸汽机被应用于轮船和机车,产生了蒸汽船和铁路。
所有这些变化都
依赖于煤所提供的能源。
……正是煤炭的广泛应用,导致了英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大气污染时期。
1821年,英国出台的关于蒸汽机和水车头的法律,就包含了防治大气污染的规定。
——摘编自《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材料中的“他”指谁?据材料指出铁路运输成功的意义。
1830年 1840年 1850年 1870年 欧洲 60 1800 14000 65000 北美洲 —— 2800 9000 56000 亚洲
—— —— 200 5100 南美洲
—— —— —— 1800 非洲
—— —— —— 1100 澳洲 —— —— —— 1000 全世界总计 60
4600 23200 130000
(2)据材料二,指出世界铁路起源的地区。
概括1830~1870年世界铁路发展的特点。
(3)据材料三,归纳铁路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4)据材料四,指出早期火车机车能源是什么?它的广泛运用带来了什么问题?当时英国是怎样处理的?
(5)综合上述材料,你怎样看待科技对人类的影响?
三、课堂小结
四、当堂训练
1.“18世纪的英国恰好是煤炭价格低廉而人力成本昂贵的国家。
在逐利的工厂主看来,推广机器生产可以利用廉价的煤炭替代昂贵的劳动力,从而产生更大的利润。
”据此可知工厂主推广机器生产的原因是()
A.煤炭资源缺乏B.劳动力较丰富C.海外市场广阔D.追逐更大利润
2.从1801年到1851年,英国制造业的就业人数从140万人增加到320万人。
导致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是英国()
A.文艺复兴B.资产阶级革命C.工业革命D.宪章运动
3十九世纪,面对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来自国外的旅行者却为它的魅力所倾倒;有钱的英国人更喜欢乘坐蒸汽轮船在浑浊不堪、散发异味的泰晤士河上游览。
这说明()
A.电力在英国被广泛应用B.人们陶醉于工业
革命成就
C.发展工业必须破坏环境D.工业革命成果
扩展到全球
4.导致右图中各职业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B.殖民扩张
C.资产阶级革命D.工业革命
5.18世纪中期,英国人用马车在脏分兮的路上或者用风力和水力在
海上将货物缓慢地运到市场。
到1850年,火车冒着蒸汽在英国2000
英里的铁轨上轰鸣运行,将人和货物迅速、便宜、可靠地运到分布
在各地的车站,给制造业、商业和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上述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是()
A.改变了生产方式B.提高了运输能力C.促进了城市发展D.加剧了环境污染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交通发展简表
类别大事记
1760-1774年,议会批准了452项公路筑路审请。
公路
至 1800年,已建成 1600条公路。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版权所有
1761年,开凿第一条内陆运河。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版权所有
内河航运
18世纪90年代,开凿42条新运河,耗资650万英镑。
至1835年,议会批准了54条铁路修筑计划。
铁路
1845-1847年,又有576家铁路公司被批准成立,筑路8731英里。
材料二英国的煤产量从1770年的600万吨上升到1861年的5700万吨;铁产量也从1770年的5万吨增长到1861年的380万吨。
1801-1851年,英国国民总产值增长125.6%,英国迅速成为“世界工厂”,它庞大的远洋船队把数不尽的工业品运往世界各地,再把原材料运回国。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在18世纪60年代以后国内交通飞速发展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内容之间的联系。
(3)交通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请再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五、教学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