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研究

合集下载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及对策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及对策

摘要:日本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近几年,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越演越烈。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日农产品贸易,损害了两国以及企业利益。

本文总结了近年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现状、原因和动向,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求对解决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问题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中日;贸易摩擦;农产品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一、中日贸易现状截至2003年,日本连续11年都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其后,日本成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欧盟和美国。

目前,中日贸易中存在的问题:首先,中日贸易增速放缓。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5年起中日双边贸易进入缓慢增长期,由2004年的25.5%快速增长大幅下降至2005年的12.0%和2006年12.5%的增长水平。

2007年以来,中日贸易虽然继续增长势头,但仍没有摆脱自2005年开始的低速增长的趋势。

其次,对日贸易逆差扩大。

自2002年起中日贸易平衡状况发生逆转,中国由2001年的贸易顺差转为逆差,全年累计贸易逆差为50.32亿美元。

2003年中方逆差达147.4亿美元,2004年208.2亿美元,2008年接近350亿美元。

最后,贸易结构发生变化。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不断增长,这成为中日之间贸易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中日贸易由原材料、纺织品、蔬菜等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向机电产品等技术含量高的产品转移,由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的贸易结构转移。

二、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日本自然资源匾乏,耕地面积小,农业从业人员较少,农业在日本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仅为1.3%,其主要农产品自给率均不足供应居民消费,对海外农产品的依存度非常高,需要大量进口。

而我国与日本一衣带水,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加之我国又是农业大国,农产品具有成本优势,所以日本每年从中国进口大量农产品。

但近几年来,两国贸易联系加强的同时贸易摩擦也不断加重。

(一)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特点在近年来的双方贸易摩擦有以下几个特点:1.制造贸易摩擦手段更加隐蔽。

浅析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及对策

浅析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及对策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浅析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及对策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1 中日农产品贸易发展概况1.1中日农产品贸易现状2008年受日本设置贸易壁垒、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日元贬值等影响,中日农产品贸易进入了低谷。

2009年之后,我国对日农产品出口呈恢复性增长趋势,日本仍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第一大市场,我国农产品在日本市场占有率逐渐回升。

1.1.1出口总额基本持平,日本仍保持我国农产品出口第一大市场地位2009年我国对日农产品出口额为76.9亿美元,同比下降0.2%,但是比同期我国对全球农产品出口额增速高2.3个百分点,日本仍是我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

2007—2009年,我对日农产品出口额占我国年度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22.8%、l9.1%和19.6%,2009年比2008年对日出口份额增加了0.5个百分点。

按照日本政府的统计口,预计2009年中国农产品在日本市场份额将从11%提高到12%,与2008年比增加加1个百分点。

我国对日农产品出口保持顺差,以近期来看,2011年第一季度我国对日本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24.8亿美元,同比增长22.1%。

其中,出口23.5亿美元,同比增长22.8%,进口1.3亿美元,同比增长10.9%,累计贸易顺差22.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17.9亿美元)增长23.6%。

目前,日本在我农产品出口市场中排名第1位,(占比17.3%),在我农产品进口市场中排名第18位(占比0.7%)。

1.1.2初级农产品对日出口增长明显,加工农产品出口略有下降我对日出口前6大类产品依次为水产品及制品、食用蔬菜、畜产品及制品、杂项食品、食用油籽和食用水果及坚果,6类产品合计占对日本农产品出口总额62.1%。

2009年我国对日出口水产品及制品27.7亿美元,同比下降3.6%;食用蔬菜出口75.5万吨,同比下降2.6%,出口额9亿美元,同比增长4.9%;畜产品及制品对日出口2O.3万吨,同比下降2.8%,出口额8.1亿美元,同比下降1.4%;其中猪肉及制品出1:13.8万吨,同比下降8.9%,出口额1.44亿美元,同比下降6.6%;食用油籽对日出口12.1万吨,同比下降22.4%,出口额1.5亿美元,同比下降23.7%,其中,花生、大豆、芝麻分别出口1亿美元、3984万美元和830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下降4.5%、39.7%和65.8%;对日出口水果4.4万吨,同比下降7.2%,出口额7512万美元,同比下降19%,其中,对日本板栗、松子仁出15额分别增长6%和1.9倍,对日本冷冻草莓、葡萄干、核桃仁出口额分别下降l1.5%、1.2%和28.1%。

中日两国农产品贸易分析——基于—年的双边贸易数据

中日两国农产品贸易分析——基于—年的双边贸易数据

中日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
农产品种类:中 日两国农产品种 类丰富,竞争激 烈
出口市场:中日 两国农产品出口 市场重叠,竞争 激烈
价格竞争:中日 两国农产品价格 竞争激烈,影响 贸易平衡
技术竞争:中日 两国农产品技术 竞争激烈,影响 贸易质量
中日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
农产品种类:中日两国农产品种类丰富,互补性强 市场需求:中日两国市场需求互补,有利于促进贸易 技术合作:中日两国在农产品技术方面有合作,互补性强 政策支持:中日两国政府对农产品贸易有政策支持,互补性强
贸易发展趋势
贸易规模:中日 农产品贸易规模 逐年扩大
贸易结构:中日 农产品贸易结构 不断优化
贸易方式:中日 农产品贸易方式 多样化
贸易壁垒:中日 农产品贸易壁垒 逐渐减少
竞争性和互补性的分析方法
比较优势分析:比较中日两国农产品的产量、品质、价格等方面的优势 市场需求分析:分析中日两国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包括消费习惯、消费量等 贸易政策分析:分析中日两国的贸易政策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包括关税、非关税壁垒等 产业链分析:分析中日两国农产品产业链的完整性和竞争力,包括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
贸易壁垒:日本 对进口农产品设 置较高的关税和 非关税壁垒
市场需求:中日 两国对农产品的 需求存在差异, 导致贸易不平衡
农产品贸易政策和制度差异
关税政策:中日两国的关税政策存在差异,影响农产品的进出口
非关税壁垒:中日两国的非关税壁垒,如技术标准、卫生检疫等,对农产 品贸易产生影响
贸易政策:中日两国的贸易政策,如贸易协定、贸易优惠等,对农产品贸 易产生影响
贸易政策:中日 两国政府对农产 品贸易有相应的 政策支持和限制 措施
贸易地位和作用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问题研究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问题研究
例。
二 、中 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原因分析
1政 治经 济上 的原 因 .
农产 品贸易争端的根本原 因是政治经济 因素 , 国家 目标和 是
国 内利 益 集 团的 目标 共 同作 用 的结 果 。 20 年 中 日农 产 品 贸易 以 01
争端 为例 ,日本对 中国农产 品采取 紧急限制措 施 , 其理 由是 中国
[ 关键词1中 日 捉产品贸易摩擦
原 因 对 策
日本在我 国的农产 品贸 易出 口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 位。日本 家的水平 , 导致 中国对 日出 口的部分蔬菜农药残 留量不符合 日本 人 口众 多.但是 国土狭 长 ,自然资源 匮乏 ,耕地面积少 ,农产品 自给率是发达 国家 中自给率最低的国家 , 其农业所提供的产品难 非常高 ,每年都需要从 国外大量进 口农产 品。 而我 国农产 品与日本相 比,存在地理 与成本优势 。我 国的资 源 总量大 ,劳动力成本低 ,而且与 日本相邻 ,运输成本低 、时 间 短. 因此使得我国与 日本的农产品贸易额逐年增加 ,占日本进 口 农产 品中的份额不 断提高 。2 5 , ∞ 年 我国对 日本出 口食 品 农产 是与此 同时我们也发现 ,随着双 方进 出口贸易的不 断扩 大和发 展, 近年来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也 在不断加剧 。日本政府 为了保 的要求 .使得 中国农产 品在 日本市场 的销售 受到严重影 响。 20 0 4年 1 2 月 7日.日本 以我国发生高致病性禽 流感疫情 为
出 口配额管理和 日方实施进 口申报管理解决。 次事件导致 1 9 类、蔬菜类、水果类 、坚果类 、油糖茶作物类和禽畜及水产 品类 此 6 9
年 ~1 9 年中国生姜对 日出口量下降 , 99 日本基本达到了限制中国 等产 品出口增 加贸易成 本 , 响通 关速度并对农 民的增收及就业 影

中日贸易摩擦

中日贸易摩擦

中日贸易摩擦一、中日贸易战概况及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形势2001年4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和日本国内很多人士的反对,强行宣布自4月23日起至11月8日止的200天内,对我国向日本出口的大葱、鲜蘑菇、蔺草席3种农产品对日出口的超过限额(即大葱5383吨,鲜蘑菇8003吨和蔺草席7949吨)部分分别征收256%、266%、106%的关税。

针对日方行为,中国政府不得不宣布于6月22日对原产于日本的汽车、手持和车载移动电话、空调开始加征100%的特别关税。

一场贸易战就此拉开了帷幕。

此次日本对我国3种农产品设限是自1995年其成为WTO成员国至今第一次对外国产品真正实行数量限制,矛头直指中国农产品。

一石激起千层浪。

国内人士纷纷就这场“汽车——大葱”之战发表意见。

一些人欢呼“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确实有竞争力的农产品,终于迫使日本战后首次率先采取制裁对方的贸易策略,中国农产品贸易离称雄世界的日子为时不远了”;而另有人士则不无担忧地叹息“中国农产品质量不高,产品差异性小,附加值低,此次对日本虽小有优势,但入世后,手握锄头的中国农民又怎敌得住用飞机电脑装备的多国同行的挑战?洋货压境,届时中国人如何应对?”这两种说法都只看到了中国农产品贸易的一个方面:前一种夸大了优势,容易滋生盲目乐观情绪;而后一种片面强调劣势,让人产生悲观心情。

这都不正确。

正确看待我国的农产品贸易既要看到优势,又要看到不足,要一分为二地去分析。

一方面,中国农产品贸易的优势不能忽略:首先,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部分技术密集型产品,如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价格及成本都低于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发展潜力大,完全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与交换。

在日本超市上,许多食品和蔬菜等,从优质的大葱、大蒜、鲜蘑菇到日式烤鳗鱼,都是从中国进口的。

其次,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具有成本优势。

我国劳动力价格为发达国家的1/20,发展中国家的1/10,最不发达国家的1/5。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分析及我国应对措施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分析及我国应对措施

农 产 品 出 口的 限 制性 措施 。
2 0 0 2 年以后, 从 表 面 上 看 中 日农 产 品 贸 易风 平 浪 静 , 但 实 际 上 中 日农 产 品 贸易 摩擦并没有终止过 , 因为 导 致 中 日农 产 品
下降 了1 6 . 6 9 个百分点 。 据 我 国 海 关 统 计 资料 现实 , 2 0 0 8 年 中 日两 国 农 产 品 贸 易
国 家 间 的 贸易 摩 擦 愈 演 愈 烈 。 中 日两 国 有
着良好 的贸易关系 , 中国 是 日本 第 二 大 农
产 品 进 口来 源 国 , 日本 则 是 我 国 最 大 的 农 产 品 出 口国 。中 日两 国 在 农 产 品 贸 易 方 面
表 1 2 0 0 1 — 2 0 0 8年我 国对 日本农 产 品 出 口情 况 总汇 表 ( 单位 :亿美 元 )
外 的 关税 从 现 行 的 3 %、 4. 3 %和 6 %上调 至
农 产 品 贸 易 额 并 没 有 持 续 增 长 反 而 出 现 了首次负增长 ( 详见表 1 ) , 不仅 由于 全 球 爆 发了金 融 危 机 而 且再 加 上 物 价 的 波 动 很
2 5 6 %、 2 6 6 %和 1 0 6 %, 这 在 日本 贸 易 政 策 史上是首次。 实 际 上 出 口到 日本 的这 三 种 农 产 品 中9 9 %来 自我 国 , 显 而 易见 这 是 对 我国农产品的歧视性政 策, 由此 引发 了中 日之 间 的农 产 品 贸 易摩 擦 。 通 过 我 国 政 府
的1 . 4 6 倍。 但 是 进 入2 0 08 年后, 我 国对 日
我 国 农 产 品 进 出总 额 ( 9 9 2 . 1 2 亿美 元) 的

中日贸易摩擦研究共3篇

中日贸易摩擦研究共3篇

中日贸易摩擦研究共3篇中日贸易摩擦研究1中日贸易摩擦研究随着中国国力日益壮大,日本与中国贸易关系成为亚太地区最为重要的贸易关系之一。

由于两国在区域内重要性,贸易中的摩擦频繁产生。

本文将从中日两国的经济发展及贸易摩擦的具体案例来探讨中日贸易摩擦的本质及解决途径。

一、中日两国的经济发展中国和日本都是东亚最具活力的经济体。

1991年至2010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率为9.9%,日本的GDP年均增长率为1%,在这段时间内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较日本高出10倍以上。

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使得日本和中国的贸易关系越来越紧密。

二、中日贸易摩擦的本质中日贸易摩擦的本质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贸易逆差、市场准入问题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一)贸易逆差自2012年开始,中日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2018年全年,中日贸易逆差同比增长40.9%,达到3034.7亿元人民币。

(二)市场准入问题另一个争议焦点是市场开放。

日本在汽车、家电、半导体等领域积极扩张,但中国对外资公司不平等对待,限制了外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和经营自由。

(三)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知识产权问题也是中日贸易摩擦的一个焦点。

过去,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

但现在,中国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而日本对中国在这方面取得的成果提出质疑。

三、中日贸易摩擦具体案例(一)汽车行业中日贸易摩擦在汽车行业得到了最大的反映。

据2019年的数据,中国对日本的汽车进口额为154.1亿美元,而日本对中国的汽车出口额为125.4亿美元,中日汽车贸易存在较大的失衡。

在中国市场,日本汽车巨头如丰田和本田表现得十分活跃,但同样的情况并不适用于中国品牌在日本市场。

中国的汽车出口总额占总进口美元额的9.1%,其中对美出口总额达到305.1亿美元,而对日出口总额仅为126.4亿美元。

(二)日本的高新技术制造业另一个争议焦点是日本的高新技术制造业。

在派出外国工人问题上,日本制造业企业家遥领一先生曾经多次引发日本舆论的争议,指责中国工人“没素质、勤奋和不听从指挥”,并提议要征收外国工人健保和社保,但遭到中国政府和媒体的严厉谴责。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分析及我国对应策略-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分析及我国对应策略-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指导教师
2018年1月6日
系意见:
年月日
第三部分从多角度分析了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原因,从我国方面以及日本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从我国自身找原因就是由于我国农产品质量达不到日本的要求,其次是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市场结构单一,损害了日本农民的切身利益,贸易摩擦不可避免。从日本方面说,其是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始作俑者,其主要目的是保护国内的农业和农业人口的就业,短时间内对进口农产品实行各方面的限制,导致农产品贸易摩擦。
[5]刘鸿雁,刘小和.日韩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5,(S1):15-16.
[6]崔超.中日韩三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关系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7,(7):18-19
[7]田维明.中日韩农产品贸易现状和前景展望[J].农业经济问题,2007,(5):9-11.
[8]王建.日本为何与中国农产品过不去[J].中国海关,2007,(6):9-9.
第二部分系统分析了中日农产品贸易的现状,中日两国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但从我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情况中可以发现中日农产品贸易存在的问题,我国对日农产品出口额在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中所的占比例呈下降趋势,其中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是中日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的一个关键问题。接着对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重要案件作了回顾,并分析了日本对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类型,进而总结出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特点。
[9]甲斐谕关于中日蔬菜贸易摩擦和日本紧急进口限制的经济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2,(11):15-16.
[10]任可佳.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物价,2010,(8):13-14.
[11]顾国达.技术壁垒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6):23-2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研究题目专业学习中心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月日摘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的增长,伴随着我国贸易量不断地上升,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关系越来越密切,我国已经成为了贸易大国。

日本国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地缘上的绝对联系,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在两国贸易上更有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对日本自然资源匮乏自然情况,和其贸易型经济来说,中国的地大物博的自然优势更成为推动其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对于中国,在高技术的引进上,日本国都有着很大的互补性。

但在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对农产品实行保护的肯定列表制度应运而生,它的制定和施行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进行了深刻地剖析,并在宏观上提出了建设意见。

本文通过日本农产品制订的肯定列表制度案例详细地介绍了中日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变化,和两国贸易因为在历史上的特殊关系以及最近日本政坛右倾化带给两国贸易方式和地位的变化,从根源上详尽地分析了最近几年出现的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中日贸易;贸易关系;发展方向;未来展望目录一,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4)(一)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基本现状 (4)(二)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发展趋势分析 (5)二、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频发的原因分析 (6)(一)中日贸易结构不平衡,出口农产品结构失衡 (7)(二)中国农产品出口企业缺乏战略目标,一味求快 (7)(三)中国与日本农产品贸易摩擦由来已久 (7)(四)日本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日本政府采取限制措施 (8)(五)日本政治右倾化的走向,直接影响着两国的经贸关系 (8)三,中国应对日本农产品进口制度的措施 (8)(一)逐步建立双边贸易合作协调机制,促进稳定健康的贸易关系 (8)(二)熟悉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维护我国产品贸易的正当权益 (9)(三)建立产品多样化的生产方向,实施多元化出口战略 (9)(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组织企业应对绿色壁垒 (9)四,结语 (10)参考文献 (10)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中日之间的农产品贸易约占我国整个农产品贸易额的三分之一,是中国农产品出口最大的目的国。

日本耕地有限、生产成本高、农产品高度依赖进口等原因造成了日本食品价格非常昂贵,由于受到本身国情的限制,农业在日本属于夕阳产业。

这为我国农产品进入日本市场带来了契机。

近年来,由于受到“绿色壁垒”的影响,两国之间农产品贸易发展缓慢,但是中日农产品贸易仍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本文是在上述背景下对中日之间农产品的竞争力及贸易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一)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基本现状2006年5月29日起,日本依据新修订的《食品卫生法》,实施对食品中农业化学品(农药、兽药及饲料添加剂等)残留限量“肯定列表制度“,对食品、农产品中所有农业化学品残留物都作了明确规定。

其中15种农药、兽药禁止使用;797种农药、兽药及饲料添加剂设定了53862个限量标准;对没有设定限量标准的执行“一律标准”,即含量不得超过0,01毫克/公斤。

只有65种天然和化学合成物质(主要是营养剂)做为豁免物质不设限量。

从2006年5月29日起,只有符合”肯定列表制度”要求的食品、农产品才能进入日本市场。

该制度的实施将会使我国粮谷类、豆类、蔬菜类、水果类、坚果类、油糖茶作物类和禽畜及水产品类等产品出1:3增加贸易成本,影响通关速度并对农民的增收及就业产生重要影响。

”肯定列表制度”对我国对日出口食品、农产品是一种新的壁垒,有专家认为,“肯定列表制度”实行后,日本对农药残留的标准之严,几乎达到了检测仪器的极限,只要仪器能检出,就有可能超标。

该列表一旦实施,将会极大地影响我国对日本的农产品贸易出口。

第一,和其他亚洲国家相比,中日两国具有要素禀赋的明显差异,而这种比较优势的差异是促进中日经贸发展的主要原因。

中国是世界人口、劳动力最丰富的国家,廉价而优质的劳动力使中国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日本作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工业先进国家,拥有先进技术和丰富的资本,适合发挥资本、技术优势、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最终形成中日之间互补型分工体制;第二,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尽管历史上出现过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两国人民同样使用汉字,共同的文化基础,地理上的优势是两国经贸发展的基础条件。

未来30年中日经贸摩擦将继续加大,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的市场会进一步开放。

随着中国国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所得水平的上升,中国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消费大国。

随着中日贸易额的扩大,中日经济一体化的进展,中日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摩擦会越来越激烈。

经济贸易摩擦会影响中日两国的经贸关系。

1990~2000年期间,中日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棉纺品、农产品等属于中国的“强项”产品,日本的“弱项”产品。

例如,1994年,日本要求中国限制向日本出口大蒜、生姜和鲜蘑;1995年日本对从中国进口的棉纱、棉布实施设限调查;2001年4月日本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大葱、香菇、灯芯草实施为期200天的临时进口限制措施等。

但随着中日两国企业水平分工的深化,中国工业制成品的竞争力会进一步提升,中日贸易摩擦很可能由中国的“强项”、日本的“弱项”产品扩大到日本的“强项”产品,即产生摩擦的产业将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业,中日贸易摩擦将呈现出与80年代日美贸易摩擦相似的特点。

双边经贸摩擦将取代政治摩擦,成为妨碍中日经贸发展的主要原因。

(二)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发展趋势分析1.日本对中国农产品实施法律监管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的食品进口制度是非常严格的。

然而,日本的食品进口制度在某些方面比其他发达国家更为严厉。

日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当重视,其法律法规也较为健全,日本直接对社会发生行政执法行为的部门只有两家,即农林水产省和厚生劳动省;日本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安全卫生标准,包括动植物疫病、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等;一类是质量标准。

日本厚生劳动省颁布了 2000多个品种、1000多个残留限量标准;农林水产省已颁布7类、351种品质规格标准。

为了具体落实基本法,日本国会在肯定列表制度的前提下,通过了《流通三法》,即《特定农产品加工经营改善临时措施法部分修正的法律》、《批发市场法以及食品流通结构改善促进法部分条款修正的法律》和《关于农林物资规格化及其品质正确标记部分修正的法律》 (简称修正JAS法)。

修正JAS法实施后,农林物资规格调查会经过多次讨论,公布了有机农产品(食品)的特定JAS规格,修正JAS法规定,有机农业的栽培条件是,果树和茶在收获前3年、蔬菜和稻米等在播种前2年不使用农药和化学肥料,但转基因作物和有放射线照射的作物除外。

与此同时,被许可的有关肥料、土壤改良资料、农药、调节用的生产资料也有相应的规定。

另外,规定在加工食品中,有机农产品的比重必须占95%以上,对可以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和药剂也有相应的规定。

在标签上,必须标有“有机农产品”、“有机栽培农产品”、“有机XX”等字样。

如果是处于转换期间的,应在名称的前面或后面标有“转换期间”。

2.日本对中国农产品操作者实施严格的规定在规定必须标明有机农产品(食品)规格的同时,农产品(食品)是否确实按照所规定的标准进行栽培的,必须接受第三者的认定和证明。

根据修正JAS法的规定,被农林水产大臣指定的登记认定机关,可以对食品制造商、生产者(生产工程管理者)和进口商的农产品(食品)进行认证。

并且规定接受认证的业主有标记的义务。

关于认定机关审查(认定)者的资格,规定大学毕业生必须有从事有机农产品生产3年以上经验,高中毕业生必须有 4年以上经验、并且在农业生产有指导、检查、试验研究方面的经验。

没有学历的,则必须有5年以上从事农业生产的经验。

3.日本对中国农产品进口实施严格的检疫程序日本对进口农产品、畜产品以及食品类的检疫防疫制度非常严格,对于入境农产品,首先由农林水产省下属的动物检疫所和植物防疫所从动植物病虫害角度进行检疫。

同时,由于农产品中很大部分用作食品,在接受动植物检疫之后,还要由日本厚生劳动省下属的检疫所对具有食品性质的农产品从食品角度进行卫生防疫检查等。

4.日本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造成严重的损害2002年以后,中日农产品贸易战表面上得到解决,但实际上贸易摩擦并没有结束,因为导致中日贸易摩擦的根本原因并没有消除。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由传统的正面交锋,转向隐蔽运作,即通过技术性贸易壁垒和严格的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进行限制。

在新的贸易摩擦中,日本的动植物和食品检疫机构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日本有关部门不断加强对中国输日蔬菜等农副产品的检测、检验。

由于日本的农药残留标准极高,超过大部分发达国家的水平,导致中国对日出口的部分蔬菜农药残留量不符合日本的要求,使得中国农产品在日本市场的销售受到严重影响。

由于一国关税具有保护本国企业,提高本国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打击外国企业的作用。

为达到农产品方面的社会总福利最大化,日本采取了’提高农产品关税的方式,通过提高本国农民的利润及国家关税收入来提升本国的社会总福利。

两国农产品生产商观测到关税税率变化,就会调整各自的国内消费及出口量。

结果是日本4月份大葱进口量比3月份减少35%,鲜菇减少37%,而相应减少份额主要来自中国,使中国蒙受沉重的经济损失。

二、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频发的原因分析日本是世界上第二大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一衣带水,经济往来频繁。

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对农产品实施肯定列表制度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下面将从中国和日本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中国方面分析:(一)中日贸易结构不平衡,出口农产品结构失衡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存在着结构失衡的现象:一是出口产品结构失衡,我国出口的农产品都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自身的附加值很低,没有进行深加工,虽然具有成本优势,但很容易给日本造成是低价倾销的印象;二是出口市场结构失衡,我国出口的农产品主要以日本为目标市场,出口过于集中化,对日本某些地区出口量增加过快,冲击了当地市场的秩序,促使日本方面提出了肯定列表制度,提高了农产品进口制度的门槛。

(二)中国农产品出口企业缺乏战略目标,一味求快一方面,由于中国一些农产品出口企业盲目进行生产,产量大幅增加,但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大多缺乏对目标市场的深入调查和总体把握,不能依据国际市场和日本的农产品行情波动及时调整出口农产品的价格和数量,致使出口数量迅速增加,造成日本农产品市场饱和,价格下降;另一方面,我国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本来具有比较优势,但农产品出口企业不积极提高自身科技水平,一味靠价格优势向日本出口,甚至采取竞相压价的不正当竞争,客观上造成了倾销倾向,日本方面就以农产品质量方面提出了肯定列表制度,来防范中国农产品出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