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及解决对策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及解决对策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及解决对策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及解决对策

【摘要】中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然而随着中日贸易的不断发展,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也不断增多。文章从中日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出发, 以近年来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主要表现为依据,归纳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特点,从中国和日本两方面分析了产生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原因, 并提出了中国应从强化政府管理, 改革农业行业协会体制,加快市场多元化等方面入手解决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问题。

【关键词】中国和日本;农产品;贸易摩擦;对策

Sino-Japanese Agricultural Products Trade Friction and

Methods

Abstract: Sino-Japanese trad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a's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However,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ino-Japanese trade, agricultural product trade fric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is also increa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ino-Japanese agricultural trade in recent years and according to the main performance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trade fric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gricultural trade fric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Also, from two aspects of China and Japan, it analyzes the caus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trade friction. Finally, it proposes that China should strengthen the government management, reform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association system and accelerate the market diversification of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trade fric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Key words:China and Japan Agricultural Products Trade Friction Methods

一、引言和文献综述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是中日贸易摩擦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方面,国内外关于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研究文献很多,大多数学者都从中日农产品摩擦的现状、成因以及我国的应对策略等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

一方面是对中日贸易摩擦原因的分析:一些学者认为政治因素是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诱因之一。张慧智(2006) 使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等对中日农产品贸易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认为两国农产品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共存,互补性大于竞争性,进而认为政治因素是两国频繁发生农产品贸易摩擦的诱因①。高文燕等(2002)也认为中日贸易摩擦迎合了日本右翼反华势力的需要,是日本贸易保护主义、反华势力抬头的表现,因而她认为从中长期来看,中日经济摩擦还可能更频繁地发生②。郭健宏等(2002)利用传统的贸易理论分析了贸易战对中日双方经济造成的双重福利损失,进而认为日本的政策制定者在制定贸易政策时,是把政治利益作为首要目标。日本采取贸易保护的政策一般来说是因为迫于国内利益集团的政治压力③。

许多学者认为导致中日贸易摩擦的原因有日本国内的经济原因和我国的自身原因。顾国达等(2007)对以农药残留标准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研究,认为日本所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针对日本对我国设置的种种技术性贸易壁垒④。刘文丽(2005)认为我们既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又要在 WTO框架内与日本进行进行严正交涉,迫使日本政府不能随心所欲地修改农产品进口标准⑤。刘耀魁,李鸥在(2008)指出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其一是本政府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以应对中国农产品的竞争优势,其二是中国农产品的质量不过关以及农产品的出口市场结

①张智慧.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农产品贸易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06(4):29-32.

②高文燕,杜国功.探析中日经济摩擦现状及对策[J].国际经贸探索,2002(4):67-69.

③郭建宏,王召.中韩、中日贸易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2(2):69-71.

④顾国达,牛晓婧,张钱江. 技术壁垒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以中日茶叶贸易为例[J].国际贸易问题,2007(6):74-76.

⑤刘文丽. 日本的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和我国的对策[J]. 内蒙古统计,2005(6):19-20.

构单一⑥。

另一方面,就针对中日贸易摩擦的各种应对策略方面研究:对于日本对我国农产品采取苛刻的标准和检验检疫措施,很多学者都提出了对应的策略。焦必方,盛晓慧在(2004)中指出虽然关税形式的贸易壁垒已被冲破,但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演越烈,特别是知识产权形式的壁垒,更加隐蔽。面对这一趋势,中国应加紧对WTO 有关规则和协议的研究,增进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机会;其次要建立有关我国农产品的技术指标体系,使我国农产品生产规范化,标准化;最后,有关知识产权方面,国内的农户特别是农业企业应增强自律和创新意识,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新品种。对于日本对我国实施的苛刻的贸易壁垒⑦。石敏俊(2005)建议针对日本的绿色壁垒,我们需及时掌握了解其动态,尽早制定对策,避免不必要的贸易纠纷;加快发展可持续的有机农业,增加有机农产品的出口⑧。

许多学者还提出要加强企业与政府以及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协调,通过政府间的谈判协商、友好往来以及农产品行业协会的中介作用,及时了解日本关于农产品进口方面的动态,使企业能准确了解进而积极应对。李菊,王厚双(2009)详细论述了日本处理日美贸易摩擦的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日本经验对中国发展与大国经贸关系的启示。要从大国崛起的战略角度妥善处理与大国的经贸关系,这里主要指贸易方面的摩擦;政府应该在处理与大国经贸关系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其中从三个方面讲的,外贸发展战略调整,完善外贸体制,对外谈判,为出口企业营造公平的贸易环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处理贸易摩擦中的作用;最后从企业角度谈了如何应对贸易摩擦,积极实施市场的多元化战略,加强自律,创造有序的外贸秩序,认真研究国际贸易规则,培养具有国际贸易知识又熟悉各国贸易政策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在发生贸易摩擦,贸易争端时最大限度的维护企业的利益⑨。

⑥刘耀魁、李鸥.中日农产品贸易的摩擦分析与展望[J].世界农业,2008,(9).

⑦焦必方,盛晓慧.试析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及日本对华贸易壁垒形式的变化[J].上海农村经济,2004 年第1O 期.

⑧石敏俊.食品安全、绿色壁垒与农产品贸易争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5)1.

⑨李菊,王厚双.日本处理大国间相互依存与贸易摩擦矛盾的经验研究[J].日本研究,2009 年第 1 期.

本文在分析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产品行业协会以及农产品出口企业“二位一体”的应对策略。由于只是搜集的国内的研究资料,缺少日本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资料,导致对这一问题分析不够全面,也未做出独到的见解,并且由于时间等原因,未对这一问题作实证方面的研究,这也是以后努力的方向。

二、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贸易额不断增长,而日本是最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市场此外,在金融危机、经济波动等宏观环境的影响下,2008年和2009年,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出现了负增长,直到2010年,中日农产品贸易才走出困境,恢复增长。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是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问题,但由于中国农产品质量欠佳,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问题突出,没有取得国际身份证,给中国农产品企业在国际竞争中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此外,日本为维护本国农产品市场,针对中国农产品出台了众多政策措施,激化了两国的摩擦,2002年的冷冻菠菜事件,2004年的禽流感疫情事件,2006年的“肯定列表制度”,以及2008年初发生的“饺子中毒事件”,这一系列事件都是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激烈的集中体现,对中日农产品贸易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峻的挑战。

表1 2006年-2010年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状况(单位:亿美元)

年份对日全球日本所占(%) 对日出口额增幅

(%)

2006年82.1 310.3 26.47 3.53

2007年83.5 366.2 22.8 1.71

2008年77.0 402.2 19.14 -7.78

2009年76.9 392.1 19.61 -0.13

2010年91.5 488.8 18.72 18.99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商务部2006年-2010年数据整理而得⑩

中国是农业大国,和日本是带水邻邦,连续多年是我国最大农产品进口国。⑩中国商务部https://www.360docs.net/doc/4213092889.html,/aarticle/Nocategory/200609/20060903268986.html

一方面,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及食品消费习惯、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影响,中日两国间农产品贸易呈现出较大的互补性,两国间农产品贸易的结合程度以及产业间贸易发展程度较高;另一方面,由于两国资源禀赋、消费偏好等方面的影响,中日农产品贸易又呈现出明显的竞争性。中国农产品在日本传统型农产品市场上同质产品的竞争较为激烈,而日本在中国新兴农产品市场上高科技含量产品竞争也十分激烈,由于这种竞争趋势影响,在贸易中处于劣势的日本为了挽回颓势而采用各种手段来阻止和限制中国农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从而导致两国间贸易纠纷升级和贸易摩擦频发。

随着中日农产品贸易的快速发展和贸易竞争力的不均衡,贸易摩擦日趋激烈,主要趋势特点表现在:

1.贸易摩擦领域不断扩大,影响日益增强

日本加强对我国出口农产品的检验检疫,日本以保护国内居民健康为由,在《植物防疫法》中明确规定禁止进口中国的黄瓜、豆角、番茄等蔬菜,后来又对我国的鸡肉、菠菜等农产品加以限制,我国出口受阻的农产品逐渐扩展到整个禽肉食品蔬菜和水产品。不仅如此,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还涉及到农产品的各个领域,2006 年开始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目前它可谓是世界上最苛刻、最全面的食品安全标准,几乎涉及所有农产品。日本是我国农产品贸易的重要伙伴,它推行这一制度,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日本形势相当严峻,农产品出口企业如履薄冰。

2.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会引起“羊群效应”

当今时代,绿色环保已深入人心,特别是在发达国家,消费者对食品的安全健康看得很重要,即使价格定的再高,也倾向绿色无污染食品。一旦日本由于农产品质量问题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采取限制措施,与此同时,欧美等发达国家也会纷纷效仿,对我国农产品采取更苛刻更严格的措施来限制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产生所谓的“羊群效应”。2008年,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纷纷提高贸易壁垒,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保护国内产业的发展。中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和出口大国,是受贸易壁垒危害最大的国家,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世界上受到反倾销、反补贴最多的国家。加上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日本更进一步提了高对中国食品的检

测标准,先后提高了芝麻籽、扁豆、鸡肉、小松菜、花生仁和绿茶等产品的检测标准。

3.贸易摩擦将日益频繁,但相互对抗的可能性较小

经济贸易关系越密切,对外贸易依存关系越大,发生贸易摩擦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中日两国的贸易关系较为密切,其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加之农业本身的特殊性和敏感性,这必然导致彼此间经贸利益的冲突加剧,农产品贸易摩擦频繁发生。然而,事实又表明,相互依赖程度越大,相互间贸易、投资越大,贸易摩擦中实施贸易报复的可能性相对较小,相互妥协,让步的可能性较大,如果真正实施贸易报复,关闭彼此市场对贸易各方造成的损害将会更大。2009-2010年,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依旧频繁,虽然没有大规模的摩擦,但在数量上比以往数年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主要涉及洋葱、鸡肉、猪肉、荔枝、松口蘑、鳗鱼、干香菇和菠菜等。2011年3月东日本大地震后,日本对我国农产品的需求量急速上升,从2011年4月开始,我国向日本出口的农产品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大量中国食品的进口,不但解决了日本震后居民的生活问题,同时也加深了日本居民对中国产品的信任。

三、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成因

(一)日方因素

1. 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日本耕地十分有限, 耕地面积仅有504 万公顷, 大部分农产品依赖进口, 国内食品、化肥、农药、农业机具的价格很高, 所以对农产品的进口大力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对进口农产品不仅征收很高的关税, 而且对一些农产品还要加征国内批发价, 比如日本对进口大米征收490% 的高额进口税, 致使国内进口大米只占日本市场的5%11。另外, 日本把农产品进口配额以竞标方式分给出价最高的进口商, 不仅控制了进口总量, 而且提高了产品价格。

2. 消费者观念的转变促使技术贸易壁垒的产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之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健康卫生的饮食习惯,消费者的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改变。日本为发达国家,居民消费者对食品的要求标准也相对较高,绿色、健康、11人民网https://www.360docs.net/doc/4213092889.html,/GB/guoji/1031/2489176.html

无污染为其基本的要求,因此对农产品的进口制订了严格、复杂的技术标准。但是日本的检验检疫制度过于苛刻,如日本厚生劳动省制定的农药残留标准(MRLS)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许多。另外,WTO相关规定为贸易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产生提供了某些依据和依靠

3..我国农产品价格低廉,日本农产品缺乏竞争力

日本农产品缺乏竞争力。近年来,在日本农产品市场,除了中国出口占有较大比重之外,越南、巴西、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对日农产品出口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日本农产品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农业大国,由于耕地面积广阔!劳动力价格低廉,农产品价格远低于日本。所以,在比较优势的驱动下大量的中国产农产品涌入日本市场(见图1)。因此,日本政府为了保护本国农业的发展,就一直采取了增加国外农产品进口关税的贸易保护政策。

图1 2010年世界部分国家农业产值表(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由[经济博弈]2010年世界各国农业产值排名统计制作而成

(二)中方因素

1.缺乏中介组织, 严重影响农产品的出口秩序

我国农产品生产规模小, 分散经营, 缺乏中介组织,而国外特别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 农产品生产不仅规模大, 而且有农业行业协会和农业合作经济组

织等联系生产和出口的中介组织。所以, 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无组织优势。由于缺乏行业内的组织和协调, 难以形成统一的价格一致对外, 出口企业自律性差, 在对外报价时竞相压价, 恶性竞争,严重影响农产品的出口秩序。

2.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较低,农产品质量存在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然而,我国部分农产品质量较差,安全标准较低,导致许多出口农产品达不到日本的食品安全标准,进而引发贸易摩擦。从我国农产品安全标准来讲,我国缺乏严格的检验检测标准以及生产技术标准,使得不合格的农产品流向市场,而由于我国农产品检验机制的不完善,不能与国际标准接轨,出现了部分农产品即使通过了我国的检验,仍被日本检验机构认定为不合格产品。从农产品质量来讲,一方面我国农民生产安全意识较差,不注意农药、兽药等化学品的使用间隔期,许多水果和蔬菜在施放农药后短时间内便流入市场,导致农药残量超标。另一方面,由于使用遭到污染的河水进行灌溉,使得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超标,从而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除此之外,一些企业不按生产规范进行生产,只图眼前的经济利益,不顾消费者的健康,使许多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流入市场。

2007年初,自上海出口到日本的绿茶被检出三唑磷残留超过0.05mg/kg的日方规定标准;自山东出口日本的大粒花生中先后两次检出BHC超过0.01mg/kg 的日方标准。日本厚生劳动省随即做出决定,将绿茶和大粒花生列为农药残留检查的重点对象,其中绿茶的进口检查数量比例提高到50%,大粒花生的进口检查数量比例提高到100%,从2007年4月5日起执行,加大了对中国绿茶、大粒花生的检验范围和力度12。

3.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单一, 且出口的多为初级产品

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 特别是日本。中国对日本市场依赖较大, 一旦农产品出口受到阻碍, 就没有分散风险的其他渠道。我国出口的农产品以初级加工产品为主, 深加工能力不强, 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而深加工产品的价值及其附加值较初级产品要大得多, 影响了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整体收益。

四、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影响

12中国商品网,地区报告https://www.360docs.net/doc/4213092889.html,/spbg/show.php?id=8577

(一)积极方面的影响

第一,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客观上有利于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出口农产品的质量。面对日本加大对我国的技术方面的壁垒,我国出口企业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水平。也只有这样,我国才能保住日本农产品市场上的份额。从这一方面看,日本方面对我国农产品的各项限制因素就成了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前进的动力。

第二,客观上促使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反思出口过程中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发展。在应对日本制定的苛刻的检查检疫标准的同时,企业就会反思自身的不足,不断地规范生产、运输等农产品出口的整个过程,优化农产品的出口结构,从具体出口市场国内的消费者角度出发,满足日本消费者的需求,迎合日本消费者的需求偏好,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水平。

(二)消极方面的影响

第一,中日农产品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大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成本,增加了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出口难度,使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额下降。日本实施严格的进口农产品检查检验措施,对我国出口的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进行严格检验,限量项目多,范围广,标准严,对暂时无限量标准的就执行“一律标准”,这导致我国企业即使加大科研各方面的投入也难以达到日本要求的标准。比如日本从 2006 年 5 月起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大大削弱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这些指标的规定意味着出口到日本的农产品想顺利进入日本市场就几乎要达到其中不存在任何的农药残留。这将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巨大的冲击。

第二,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导致日本对华农业直接投资受到影响。日本是我国农产品最大的输出国,同时也是我国吸引农业外资的主要来源国之一。我国拥有廉价的农业劳动力资源,面积广阔的农业用地,良好的外资投资环境等等,这些吸引了大量的日本企业到我国投资农业。这些外资企业生产的农产品大多转销到日本国内。这样,日本对我国农产品采取限制性进口措施,同时也限制了在华投资的日资企业,由于这些农产品原本就是要销往日本的,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发生就导致这些农产品不能正常的发往日本,这就使得日资企业遭受巨大的损失。

第三,中日两国农产品贸易领域的摩擦会波及到中日双边贸易的其他方面。

中日两国是很好的贸易伙伴关系,2008 年中国仍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日本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和最大进口来源地地位。据海关统计,2008 年中日双边贸易额为 2667.9 亿美元13。我国是日本工业品的主要消费市场,如果我国对日本采取进口限制手段,日本就会丧失一个很大的工业品出口市场。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日双方的相互限制只会是双方蒙受损失。对待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我国应采取有效的手段予以缓解,建立良好的中日双方贸易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共赢。

五、我国促进中日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对策

面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不断受阻于日本贸易壁垒的现象,我国政府、企业都应积极寻求策略,努力保持并增强农产品出口优势。

(一)政府方面

1.加强与日本政府的交流,通过协调方式跨越技术壁垒

应对TBT的措施是多层次的,其主体既包括政府,也包括企业等。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以及世界经济区域化趋势,使得可以在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区域合作与协调、在WTO框架内等多层次的回旋空间内解决问题。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GATT就在关于贸易技术壁垒的确认及其管制与取消两个方面开展工作。1974 年在东京回合谈判中达成了《标准守则》,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达成了《TBT协议》,对技术条例与技术标准的制定、采纳和实施、技术条例和标准的检验程序、信息等做出了规定,旨在使标准国际化、统一化,减少和取消贸易技术壁垒。另外,WTO 设立了对各成员开放的贸易技术壁垒委员会,以提供磋商的机会,监督协定的执行。其次,可以通过加强区域合作与协调解决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区域一体化是指经济联合、调节的机构和行为。区域集团为了统一内部政策,减少贸易壁垒,或者采取直接制定贸易法规,或者在法规中引用标准,达到区域内标准的协调一致,克服彼此之间的贸易技术壁垒。

2013年中日韩正式启动自由贸易区谈判,中国希望建立一个开放、有活力的自贸区,进而推动东亚乃至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日韩三国内部贸易仅占三国贸易总量的不足20%,远低于世界发达单一市场之一欧盟内部贸易63.2%的水13腾讯财经https://www.360docs.net/doc/4213092889.html,/a/20090205/001770.htm

平。三国之间的投资水平也明显偏低。中日韩经济总量占世界的20%14,三国在制造、研发、经贸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实现中日韩货物、人员、资本自由流动,将全面促进三国的产业调整和经济发展,中日农产品贸易也必然会受惠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大大减少贸易壁垒,缓解双方的贸易摩擦。

2.完善相关质量标准体系和法律制度

我国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快在农产品生产、销售、质量、包装、检验检疫等方面的立法工作,使农产品安全生产、安全销售,以实现与国际社会的接轨。政府应大力建设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健全食品安全卫生法规,强化食品质量监督体系,倡导生产和加工“无公害食品”,确保我国农产食品出口符合国外的标准。在检验检疫方面,应改变内检、外检分开的检验检疫管理体制,检验机构必须大力推广ISO9000系列标准,严格把好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关,维护我国出口产品的信誉。

3.提高环保意识,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必须加大力度对全民进行环境保护知识的普及教育,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与参与意识,使保护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此外,政府应该充分利用WTO的有关规则,加强对农业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水平,例如,推动企业开展产品认证和生产体系认证等,以攻破日本对我国出口农产品的贸易壁垒。政府还可以设立专项资金,资助有关出口贸易部门为农业出口企业调研、收集并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为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与服务,通过优惠政策的实施,加快我国农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培育和壮大农产品出口企业。

4.培育和发展行业商会等中介组织

商会、协会等行业中介组织可以反映企业的要求、收集企业的问题,组织制定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协调行业内企业之间的关系,避免国内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起到很重要的协调作用。因此,我国要尽快培育和发展这些行业中介组织,在农产品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组织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组织企业成立行政协会,加强立法,保护行业中介组织的发展,为这些行业中介组织提供优惠的政策支持,促进其发展壮大。

针对2008年初日本发生的“中国水饺中毒事件”,有必要建立健全两国之问14中国商务部https://www.360docs.net/doc/4213092889.html,/article/i/jyjl/j/201205/20120508118712.shtml

长期有效的食品安全合作机制。设立专门机构,开展经常性沟通,双方定期会晤磋商,加强信息交流;针对农产品贸易的突发事件,真诚默契配合,迅速应急妥善处理。

(二)企业方面

1.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质量

提高农产品质量,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是突破各种贸易壁垒的根本途径。虽然中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与日本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应须借鉴国外先进生产、加工的技术和经验,加强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农产品安全认证体系(HACCP国际食品安全质量体系),农产品环境认证体系(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方面的建设。我国企业需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自身技术和管理水平,从生产源头控制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问题。只有从“农场到餐桌”的整个过程提高农产品质量,才能为中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取得一张“绿卡”。

2.加快市场多元化的发展

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亚洲特别是日本,这种单一的市场结构难以抵御市场风险。在2001年中日贸易战中,中国部分地区农民损失严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当地农产品大部分出口日本,一旦发生贸易摩擦就会损失很大。首先,我们应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开拓更为广泛的潜在市场,不仅要巩固同东亚国家的贸易关系,还要进一步发展欧美各国市场;在贸易对象的发展程度上,不仅要发展对发达国家的出口,还要大力开拓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市场。因此,实施多元化战略,建立多元化贸易格局,减少日本针对性壁垒的影响对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非常重要。

3.调整出口农产品结构

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品种也比较单一,集中化程度很高,应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我国农产品对日出口主要集中于具有竞争优势的水产品、蔬菜等。随着日本绿色贸易壁垒的加强,我国企业在继续加强有优势产品的出口的同时,应实现出口产品的多样化和差别化,以避开贸易壁垒。

4.加大力度解决农药残留问题

我国出口农产品,特别是新鲜蔬菜中残留农药超标问题时有发生。这是因为一方面是我国在实施绿色食品标准中,对农药残留标准的检测尚无系统而量化的指标,另一方面农业企业对此问题的危害意识比较薄弱。因此,相关部门应尽快量化检测标准,严把残留农药检测质量关;农业龙头企业可通过建立紧密型生产基地,制定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等措施,加强对菜农的指导;各地农业科技部门要继续开展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研究,结合农作物病虫无害化治理工程,推进绿色农产品行动,研究制定各种蔬菜作物生产技术操作规范和标准,降低农药使用量,并推出一批适应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特别是防治地下害虫的药剂;农业等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强对农药市场的管理,尤其要加大对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生产、销售和在农产品上使用等行为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确保农药市场健康发展和农产品出口创汇顺利进行。

5.积极争取自己的权益

日本绿色技术壁垒在实施中,存在着不合理性、隐蔽性和歧视性,如果因此造成农产品出口受阻或产生贸易争端,中国政府和企业各方应该据理力争。对于部分不合理的规定,可在以后的WTO成员对日本的贸易政策评议过程中提出改正意见,如果确实存在歧视性条款,我方可向WTO提出申诉,抗议其不合理的贸易限制,维护正当权益。

六、结论

在我国对日本出口的产品当中,农产品占有着非常大的比重,也是日本农产品进口的主要来源之一。但是,随着中日农产品贸易额的不断扩大,贸易摩擦也应运而生,对我国农产品的对日出口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充分了解中日两国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发展过程及其产生的深层诱因,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对中日农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高映.我国农产品贸易中的绿色壁垒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05,(07).

[2] 焦必方. 试析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及日本对华贸易壁垒形式的变化[J].上海农村经济,2004,(10).

[3] 李辉.技术壁垒:农产品对日出口面临的长期挑战[J].现代日本经济,2004,(03).

[4] 李蓓. 中日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分析[J].日本研究,2006,(03).

[5] 刘耀魁、李鸥.中日农产品贸易的摩擦分析与展望[J].世界农业,2008,(09).

[6] 潘晓波.绿色贸易壁垒与我国外贸出口发展对策化[J].商场现代,2005,(08).

[7] 潘晴.我国农产品出口跨越技术性壁垒的思考[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第2 期.

[8] 刘娜.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技术贸易壁垒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 年第6 卷第10 期.

[9] 王姝怡.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年7月(上旬刊).

[10] 宫丽,闰桂波,侯越.中国对日出口的新发展、问题与对策[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年第33 卷第3 期.

[11] 焦必方,盛晓慧.试析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及日本对华贸易壁垒形式的变化[J].上海农村经济,2004 年第1O 期.

[12] 胡迎春,张爱民.农产品贸易争端及发展趋势分析——关于中日蔬菜贸易争端的个案分析[J].中国农垦经济,2002 年第12 期.

[13] 陈永福.中日蔬菜贸易战的原因分析和对策探讨[J].国际贸易问题,2001(9).

[14] 许海清.日本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以及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7(6).

[15] 卢利岩.我国农产品出口应如何应对日本技术性贸易壁垒国际经贸探索.2004(4).

[16] 陈永福、中安章.中日农产品贸易问题分析与营销对策[J].中国农村经济, 2003, (7).

[17] 史朝兴.中日农产品贸易的现状、问题与融合[J].经济问题探索,2005(6).

[18] 孟金花.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分析及我国应对策略[J].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4).

[19] 王恩江.国际农产品贸易争端成因与对策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 周道冲.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机遇与挑战[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

[21] 潘伟光.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成因及对策分析.国际贸易问题.

[22] 夏占友.中日经贸关系顾与展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2005.

[23] 张会.应对农产品绿色壁垒的对策研究[J].农业科技,2002.

[24] 孙东升.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农产品贸易[M] 1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5]商伟,管娜.试析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J].日本问题研究,2009,23(2).[26]李晓燕.近年来中国农产品贸易状况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8,25.

[27]莫少颖.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0,26(7).

[28]康伟.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与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0(22).[29]张智慧.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农产品贸易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06(4):29-32.

[30] 高文燕,杜国功.探析中日经济摩擦现状及对策[J].国际经贸探索,2002(4):67-69.

[31] 郭建宏,王召.中韩、中日贸易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2(2):69-71.

[32] 顾国达,牛晓婧,张钱江. 技术壁垒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以中日茶叶贸易为例[J].国际贸易问题,2007(6):74-76.

[33] 刘文丽. 日本的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和我国的对策[J]. 内蒙古统计,2005(6):19-20.

浅析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及中国企业应对策略_李冀君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第11卷总第44期) Journal of Inne r Mongoli a Agric ul tura l Unive rsit y(Soc ia l Sc ie nce Edi tio n)No.22009(Vol.11Sum No.44) 浅析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及中国企业应对策略 * p李冀君,潘丽萍 (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摘要:纺织业是我国的龙头产业,自2005年全球纺织品贸易自由化以来,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不断。本文阐述了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的现状,对摩擦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概括了贸易摩擦对中国企业的影响,为能在频繁的贸易摩擦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纺织品企业应不断完善自身管理,创新品牌,灵活应对风云变化的国际市场。 关键词:中欧;纺织品贸易;贸易摩擦;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7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458(2009)02-0073-03 目前,中国已成为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则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随着中欧贸易额不断增加,由于中欧的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竞争,且在文化、法规和价值观等方面有着巨大差异,各种贸易摩擦不断涌现。在纺织品贸易上尤为突出,它是中欧贸易摩擦的焦点,牵动了世界纺织品贸易。 一、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现状及发展态势 中国自2001年成功的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样一个对中国而言是一个/典型的半收益国际制度0[1]多边贸易体系以来,我国出口产品有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近年来中国与欧盟关系快速发展,双方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国际制度中的互动日益引人注目。中欧贸易也开始走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2003年10月,中欧确立战略性伙伴关系,贸易额不断扩大。2004年欧盟正式东扩,到2007年止,已拥有27个成员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区域经济体,为中欧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近几年来中国对欧盟出口额增长速度非常快(如下图所示),同时,在科技、教育、能源等方面都有着较为深入的合作。 2004-2008年中欧贸易额统计表(单位:亿美元) 年份中欧贸易总额同比增长中国对欧出口额同比增长中国从欧盟进口额同比增长 20041772.933.6%1071.636.9%701.328.8% 20052173.122.6%1437.134.1%736.05% 20062723.025.3%1819.826.6%903.222.7% 20073562.027%245229%111022% 08年1-9月3225.225.9%2204.725.6%1020.526.6%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统计 我国是欧盟最大的纺织品服装进口国,欧盟则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第一大目标市场。2005年配额的取消,为我国纺织品出口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同年,我国纺织品对欧盟出口183.2亿美元,同比增长56.9%;2006年,对欧盟出口222.9亿美元,同比增长21. 7%,超过美国,并呈持续增长态势。 1.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现状 2005年,纺织品进入后配额时代,欧盟就中国出口欧盟纺织服装产品数量激增[2]出台了5对华纺织品特别限制措施行动指南6,4月25日欧盟称一些产品已经超过了欧盟的警戒线,开始了对中国9类纺织品的特保调查和从中国进口的T恤和麻纱等两类产品启动/紧急特保0程序。中欧自全球纺织品贸易一体化后的第一次纺织品贸易摩擦正式拉开帷幕。2006月11日至12日,中欧双方经过艰苦磋商达成了5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欧盟委员会关于中国部分输欧纺织品备忘录6,避免贸易摩擦的进一步升级。5谅解备忘录6规定,2005年6月11日-2007年12月31日,欧盟对10类纺织品确定合理基数,并按照每年8% -12.5%的增长率确定中方对欧出口数量[3],欧盟承诺尽量克制对其他中国纺织品采取/特保措施0,并从2008年l月l日起完全开放自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进口。至此,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告一段落。然而好景不长,在协议生效还不到两周,中国套头衫出口就已经达到出口配额,超出出口配额的纺织品在欧洲海关积压。据欧盟配额监控系统统计,截止2005年8月25日,已约有成本在2亿到2.5亿欧元的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因配额问题而积压在欧洲各港口无法入关。为避免矛盾恶化,中欧双方于9月5日再次达成协议。 此后,纺织品摩擦不断,欧盟对中国纺织品频发调查,并制定专门针对中国的特别条款。2006年12月18日,欧洲议会主席和欧盟理事会主席共同签发了欧盟5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6,简称欧盟REACH法规。已于2008年6月l日起进入实施。REACH法规将成为迄今为止关于化学品管理最为复杂的法规,对我国纺织工业造成不小的影响。 目前,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盟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欧元呈现疲软,纺织制衣业衰落加剧,市场萧条;而中国虽不可避免的受到波及,但经济总体态势是好的。08年中欧对8种纺织品实行/双边监控0,无数量限制,监控时间从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末。在/双边监控0许可制度下,我国批准的出口许可及欧盟批准的进口许可受到监督,用纺织品出口许可制度替代原有的出口配额制度。灵活的/双边监控0可 *收稿日期:2008-12-31 作者简介:李冀君(1984-),女,湖南双峰县人,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经济。

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前景分析摘要 近年来,随着国内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和对外开放政策的日益成熟,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都一直处于稳固增长状态。然而,这其中依旧存在如出口种类单一、出口市场集中、低价竞争等诸多咨询题。通过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其比较优势与劣势的分析,引出了产生这些咨询题的缘故。提出了应该加大对国际农产品市场及国际贸易规则的了解,调整好出口结构,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规范为先、品质为本,树立国际品牌形象,对其进出口贸易进行战略性调整,以促进中国农产品贸易健康稳固的进展的差不多应计策略。并结合实际情形,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中国,现状,应计策略,前景展望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enhancement of domestic productive f orces level and the policy of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become maturi ng day by day, Chinese agricultural product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are both in continuously growth condition.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 many questions, such as the exportation types are rare, the markets of exportatio n are centralism, the low price competition and so on. Through the analy 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product trade and the c omparison advantage and the disadvantage, drew out the reason of there q uestions. suggested that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 ernat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 market and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rule, adju sts the exportation structure well, displays own comparison advantage full y, take standard and quality a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setting up good

农产品贸易 选择名词解释论述1

选择题 1.中国加入WTO的时间:2001年12月11日 2.评价一个国家某个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常用四种方法 生产率指标,利润指标,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 3.世界贸易组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并称为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 4.农产品价值的组成 农产品价值=C+V+M C:生产资料价值,即补偿农产品生产中物质消耗部分的价值; V:劳动报酬,即农产品生产中补偿劳动者报酬的价值; M:赢利,即农业生产者为社会创造的价值。 5.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概念以及对我国农产品向日本出口的影响 日本为加强食品(包括可食用农产品)中农业化学品(包括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残留管理而制定的一项新制度。该制度要求:食品中农业化学品含量不得超过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对于未制订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农业化学品,其在食品中的含量不得超过“一律标准”,即0.01 mg/kg。该制度将于2006年5月29日起执行。44 肯定列表制度全面提高了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技术门槛,严重削弱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中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由于“肯定列表制度”的严格限制,部分国内食品、农产品企业对于如何应对感到无计可施,有的企业只好暂时放弃了出口,选择了观望,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对日出口的主要是水产品、肉类、蔬菜、水果及其制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山东、辽宁、浙江、福建、河北等主要出口地区,对日出口占其农产品出口总量的比重分别达到39%、49%、41%、49%和47%。出口受阻将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造成严重不利的影响。 6.农产品的分类:酒和烟等 7.六种国际贸易术语的具体内容。

我国应对全球贸易摩擦对策研究

我国应对全球贸易摩擦对策研究 自中国加入WTO,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国际贸易额最大的国家之一;多年来的对外贸易顺差在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将中国推向了全球贸易摩擦的“风口浪尖”之上。运用重商主义视角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管理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贸易摩擦表现,解析贸易摩擦给中国对外贸易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且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标签:贸易摩擦;重商主义;出口导向战略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0007001 据了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十年来,中国共遭受国外贸易救济调查602起,合计金额389.8亿美元。其中,反倾销调查510起,反补贴调查43起,保障措施106起,特保措施33起。中国的快速发展成为全球贸易摩擦的“众矢之的”,但是这又不得不跟中国现阶段持有的对外贸易政策紧密相关。笔者通过对贸易摩擦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剖析诸多贸易战的导火索和负面效应,结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提出政策建议。 1 文献综述及评论 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对外贸易顺差额不断增多,这就必然引起中国与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通过反倾销、反补贴、配额和保障措施与特保条款等政策措施限制进出口,中国遭受到国外的贸易救济调查多至600余起。因此,国内外诸多经济学家和学者就国际贸易摩擦的问题做出了许多研究。我们从引发贸易摩擦的原因和政策的角度分析他们的研究。黄晓凤和谢利娟在《制度差异视角下的国际贸易摩擦分析》中指出制度差异通过影响生产成本和价格导致不同商品具有比较竞争优势,进而引发贸易摩擦,并且建议通过接受贸易伙伴的经济制度、改善制度差异避免国际贸易摩擦。赵建在《国际贸易摩擦背后的产业结构和政治因素》的文章中认为国际贸易摩擦的深层原因是国际分工和国际间产业结构不相配,而各国经济政策及其国内利益集团的政治行为只是关键因素。张二震、魏浩指出我国现行的具有重商主义性质的外贸政策面临严峻的挑战,这是导致国际贸易摩擦的重要因素。于铁流和李秉祥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其解决策略》中运用西方主流的经典国际贸易理论指出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是美国违背国际贸易的理论,限制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对中国的出口。 以上文献在讨论国际贸易摩擦产生的主要原因方面都有不同的视角和侧重点,主要从文化制度层面、产业结构、贸易政策的方面研究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本文将采用重商主义政策的角度探讨我国现阶段的贸易保护主义现状以及解决贸易摩擦的措施。

中日韩农产品贸易争端分析与我国的对策

中、日、韩农产品贸易争端分析 及中国的对策 李俊江邓敏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吉林长春 130012)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所面临的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其农产品贸易在进一步增长的同时,也将出现更多的贸易争端。贸易争端主要是由于中国加入WTO后,对日本韩国增加蔬菜、水果的出口,从而引起双边贸易摩擦,以及中国和韩国在其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市场——日本,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另外,随着日本采取各种措施控制中韩农产品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农业,中韩两国也必将采取措施应对这些进口限制,这也增加了三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本文旨在通过中日韩三国的农产品贸易量以及出现的贸易摩擦,预测未来农产品贸易走势并提出为避免贸易争端应采取的对策。 一、中日韩农产品贸易状况分析 在中韩双方建立外交关系前的1991年,两国间的贸易额只有44亿美元,但到2001年增长到了315亿美元。其中,农产品贸易额1991年约为10亿美元,2000年为15亿美元,2001年为11亿美元。1993年以来,中国与韩国的贸易稳步增长,2001年,中国与韩国的贸易总量约增加了49亿美元,在农产品上是9亿美元的顺差。1991年,中国从韩国进口的农产品总额是300万美元,2001年增加到8400万美元,而同一时期的出口额增长却很少,仅从9.8亿美元增长到10.1亿美元。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额显著下降,1998年和1999年只有7-8亿美元,但从2000年开始已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2001年中国从韩国进口的农产品主要是经过加工的农产品,如蔗糖、面条、酒类和糖果,而谷物、豆类和水果的比例很低。但自1998年以来,中国从韩国进口的坚果和人参大幅增长,人参的进口从1998年到2001年增长了11倍。虽然中国从韩国进口的水果也逐渐增长,例如柿子和梨,但其进口量仍然保持着较低的水平。2001年中国出口到韩国的农产品包括饲料谷物、玉米、花生、芝麻籽、大蒜、蕨菜和辣椒。其中辣椒和大蒜的出口比2000年分别增长34.7%和70.4%。特别是2001年蔬菜出口的比重超过了谷物(包括饲料谷物)。中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结构的这种变化,除了地缘因素,两国居民食物偏好的相似性和中国农产品在价格上有竞争力外,更重要的是由于中国近年来蔬菜产量大幅度提高并努力扩大其出口。中国对日本的出口也表现出同样的变化。蔬菜和水果出口的增加引起了中国同日本韩国的双边贸易摩擦,是中日韩贸易争端的主要原因。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分析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 课程名称: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分析 任课教师:李丽娅 开课学年/开课学期:2012-2013-2 学时/ 学分:30/2 所在教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名称:食品加工与安全 学号/姓名:2121454/王璐 教师评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课教师签字(章):_________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1加入WTO对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影响 (3) 1.1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基本状况 (3) 1.2中国农业生产与消费 (3) 1.3中国农产品贸易措施主要变化 (4) 2加入WTO后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政策调整思路 (4) 3影响进出口的WTO协议分析 (5) 4倾销调查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5) 5我国农产品遭遇反倾销的成因分析 (5) 5.1反倾销发起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作祟 (5) 5.2众多国家仍未给予我国,市场经济国家待遇 (5) 5.3我国农产品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复建设导致恶性竞争 (6) 5.4农产品企业应诉不力 (6) 6我国应对农产品反倾销的有效策略 (6) 6.1强化政府职能,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6) 6.2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协调帮助出口企业应诉 (7) 6.3农产品企业自身的完善 (7) 参考文献: (9)

论当代中日关系及发展现状

论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要营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中日关系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中日和平,则东亚平安无事;中日矛盾激化,则会危及世界和平。两国关系何去何从,是对两国政府与人民智慧的考验。搞好中日关系将有利于中日两国政治互信、安全保障、整体合作和东亚和平稳定;有利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外交方针的展开和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维护。 【关键词】中日关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1.中日关系现状 1.1合作 近些年来的中日关系有不可否认的突出成就,最大的成就是中日之间的经济互惠,由于中国与日本天然的地理环境,使得两国形成了一衣带水、互相依赖的经济发展关系,而且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中日两国政府都极为重视民生对于本国政治的重要性,将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看作是执政合法性的基础之一,所以两国都特别重视经济水平的健康持续发展和经济总量的提升,从而为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基坚实的基础,这是两国之间经济交往密切并且持续升温的根本原因。其次,由于经济上的这种依赖关系,中日之间在政治和军事上基本上保持了最大的克制性,因此虽然中日摩擦不断,却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政治军事冲突,这也应该看作是中日关系的一个成绩,并且我们还应在未来继续将这一成绩加以保持。最后,中日民间持续交往,形成了互相交流的常态化趋势,在文化、旅游、留学生以及友好城市等诸多方面都开展了各种各样的交流交往活动,逐渐培育了较为良好的交流模式,这也是中日关系近些年来所取得的成果。这些成绩值得我们倍加珍惜。 1.1.1经济 两国在经济金融领域的合作原本不乏亮点:东京和上海启动了日元和人民币直接兑换交易,日元也因此成了继美元之后第二个直接与人民币兑换的国际货币,2012 年 6 月,日本购买103 亿美元中国国债,也是发达国家与中国首次签署此类协议,有利于推动两国外汇储备的多元化,减少对美元储备的过度依赖,中日经济联系也因此进一步加深。【当代中日关系的发展与趋势研究-钟亮】 1.1.2政治 中日两国于2008年6月18日共同发表了《中日东海共同开发的原则共识》,这是为落实中日两国领导人关于使东海成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而采取的重要步骤,也是两国本着求同存异精神通过平等协商达成的互利共赢的积极成果。“战略互惠”是多年来两国达成的重要共识。双方同意,在政治上、经济上、安全上、社会上、文化上等领域促进各个层次交流与合作,通过中日安全对话和防务交流,增进安全领域互信。 1.2冲突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日关系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日本官方和民间的军国主义民族沙文主义势力对历史抱有极其暧昧的态度,不反思自己的侵略历史,反而一再挑战中国人民乃至亚洲人民的情感底线,肆意歪曲和篡改历史,否认日本侵略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历史,并在中国的东海南海等敏感地带一再挑衅,引起中国政府和民间的极大愤慨和强烈厌恶,这是中日关系出现不和谐甚至对抗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看到经济交往在总体向好的趋势中也出现了局部降温的可能性,政治上在几个敏感问题上不能达成基本共识,军事上更是难以做到互相信任,在日本国内有关“中国威胁论”的舆论风潮甚嚣尘上,不断刺激其军国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势力的抬头。

关于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原因观点综述

关于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原因观点综述 近几年来,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频繁发生,如何正确看待并有效应对摩擦,已成为国内理论界关注的焦点,现将近期我国理论界关于贸易摩擦原因的探讨做一综述,以便于读者了解有关研究现状,对政府部门制定应对措施有所帮助。 本文主要对网络检索到的2004年到2006年11月的有关贸易摩擦的文献进行整理。文献主要来源于CNKI数字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具体搜索方法是对该网2004年以来的期刊分别作“贸易摩擦”、“贸易争端”、“经贸摩擦”的题名检索,共检索到271篇可供参考的文献,其中基本涵盖了国内核心期刊、专业期刊两年多的全部相关研究成果。 一、外部共性原因引发贸易摩擦 (一)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姜跃春认为,贸易保护主义根深蒂固是贸易摩擦激化的根本原因,而由于WTO某些规则的模糊性,当发达国家经济不景气时,这种保护倾向尤为严重。蒋学文认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当经济发展不平衡时,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会激烈碰撞。作者通过对传统比较优势理论、资源禀赋理论与现代战略性贸易理论比较,表明现代理论强调国家政策保护对贸易发展、利润重新分配的重要性,从而引起摩擦。 (二)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吴凤娇认为,给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是发达国家为遏制中国经济崛起所设置的战略壁垒,是对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否认,而不仅仅是贸易壁垒层面的技术问题。李金玲、李晓燕认为,WTO成员在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时,首先要推定调查对象生产的同类产品是否具备市场经济条件。当中国政府或企业不能对此充分证明时,进口方就会随意选择替代国价格判定其倾销行为成立与否。刘立权、范陈玉认为,欧美基于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发起的

中日韩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的变化特征

中日韩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的变化特征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曾寅初张辉 内容提要:本文利用FAO的贸易统计资料,分析1960~2000年间中日韩三国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随经济发展而变化的趋势特征,并通过中日韩之间变化趋势的比较,论证三国之间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基础。研究表明,中日韩三国由于处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表现出不同的比较优势,尤其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贸易方面更为明显。中国与日韩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摩擦,并不是相互之间不存在优势互补的基础,相反是由于基于这种基础而迅速扩大的贸易超出了进口国家进行必要调整的限度的缘故。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经济发展,比较优势,东北亚经济 同处于东北亚的中国、日本和韩国各处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日本属于发达国家,韩国属于新兴工业国,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有不同的资源赋存条件,从而往往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这种以垂直分工为基础的比较优势互补性成为国际贸易的良好基础。但是,在21世纪之初,中日韩三国之间先后出现了农产品贸易摩擦1。这是否意味着中日韩三国的农业比较优势变化,具有不同于上述理论解释的特殊性呢? 本文的目的,就是利用FAO的贸易统计资料,分析1960~2000年间中日韩三国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随经济发展而变化的趋势特征,并通过中日韩之间变化趋势的比较,论证三国之间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基础。 12000年中韩就大蒜发生了贸易摩擦,2001年中日又因为大葱、鲜香菇和席草而引起贸易摩擦。

一、 农产品贸易显性比较优势及其计算方法 贸易显性比较优势是在现有贸易结构中表现出来的比较优势。根据国际贸易的经济理论,贸易的基础是相对比较成本的差异。在存在相对比较成本差异的情况下,无论是进口国,还是出口国,只要出口相对比较成本较低的产品而进口相对比较成本较高的产品,都可以在国际贸易中获益。这样,在各国追求贸易利益的过程中,贸易结构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各国之间的比较优势。显性比较优势就是要根据现实的贸易结构,来计算各国的比较优势。因此,显性比较优势的前提条件,是现有贸易结构基本能够反映各国的比较优势。 关志雄(2001)利用显性比较优势的方法,根据比较优势通常会随着经济发展,从初级产品过渡到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最终转移到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变化规律,分析了中国整体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的演变过程。1992年,劳动密集型的一般制造业产品的比较优势超过了第一产业的产品,在1999年,机械产业产品的比较优势也超过了一次产品产品,中国的整体贸易结构已经进入成熟的新兴工业国类型。显性比较优势方法在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中也有广泛的应用。牛宝俊等(1996)与郄贺良等(1999),分别计测了1980~1991年间与1987~1996年间我国主要农产品的显性比较值,分析了显性比较优势的时序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程漱兰等(2002)则分析了1980年后,中国与韩国、日本之间的净出口指数的变化,提出了在东北亚进行农业资源整合存在潜在的巨大效益。 上述研究表明,利用净出口指数方法在分析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现实可行的。因此,本文将沿用他们的方法,以净出口指数R (index of relative export performance )来计算相对比较优势。某一类或者一种产品的净出口指数,可以根据如下公式计算: I E I E R +-= 其中,R 为净出口指数,E 为出口额,I 为进口额。 净出口指数的经济含义,是净进口额在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出口额越多而进口额越少,则净出口指数越小。某种产品只有出口没有进口时,净出口指数达到最大值1。相反,某种产品只有进口没有出口时,净出口指数为最小值-1。根据现有贸易结构反映各国比较优势的前提条件,各国一般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进口自己不具备比较优势或者比较优势相会较弱的产品。这样,净出口指数越接近于1,则此产品的比较优势越强。净出口指数越接近于-1,则比较优势越弱。 为了考察生产要素赋存条件的变化对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影响,我们根据生产要素投入构

中澳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澳大利亚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前景分析 澳大利亚是中国进口农产品的重要来源国,自2000年起,中国的进口始终保持在10 亿美元以上,2004年更是达到25.4亿美元,占到农产品进口总额的9.1%,创历史新高。澳大利亚还是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国,其中,2004年的逆差额为23亿美元,占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总额(46.4亿美元)的49.6%。近年来,随着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剧,澳大利亚越来越重视与中国的经贸关系,目前已经把开拓中国市场作为其全球贸易战略的重要内容。在不断加大其出口产品营销力度的同时,为使其产品获得更优惠的市场准入条件,还通过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来推动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FTA)的签署。从未来的发展看,这些措施可能会促使澳大利亚农产品对中国出口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对中澳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及特征进行系统分析,以期对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前景作出客观判断。 一、澳大利亚农业及中澳农产品贸易 1.澳大利亚农业概况 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耕地、草地资源,农牧业高度发达。其农业用地44600万公顷,约占国土总面积(77400万公顷)的57%。其中,种植业用地 4800万公顷,占农业用地的10%,以种植小麦、大麦、水稻、油料、棉花、甘蔗为主;畜牧业用地约39800万公顷,占农业用地的90%,以饲养肉牛、绵羊、奶牛为主,但猪禽养殖近年的发展也很迅速。澳大利亚农业以农场经营为主,农场的平均规模约1654公顷。其中,规模在500公顷以上的农场 67600个,占总数的46%,以绵羊、肉牛和奶牛的生产为主;100~499公顷的农场约48500个,占总数的33%,除部分生产肉牛、绵羊、奶牛,其他多以谷物生产为主;规模在49公顷以下的农场约31200个,占21%,主要用于园艺产品生产及作物育种。澳大利亚53.5%农场实行专业化经营,其中,32.5%专门经营畜牧业,约21%专门经营种植业。 澳大利亚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专业化、集约化程度高,小麦、大麦、棉花、糖以及大部分畜牧产品的产出规模巨大、外贸依存度很高,每年75%左右的初级农产品以及25%的加工农产品都要依靠国际市场销售。其中,大米、牛肉和奶制品的出口量占产量的60%左右;小麦、大麦、芥子油、食糖均超过70%;棉花、羊毛更是达到95%以上。目前,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羊毛的第一大出口国,牛羊肉、大麦的第二大出口国,奶制品、棉花、食糖、油菜籽的第三大出口国,小麦的第四大出口国,其出口变化对这些大宗农产品的国际市场行情有显著的影响。 澳大利亚是仅次于欧盟、美国、加拿大、巴西和中国的世界第六大农产品出口国,也是主要的农产品净出口国。主要出口市场依次是日本、美国、中国、欧盟、东盟、新西兰以及韩国等。 2.中澳农产品贸易

中欧贸易摩擦现状研究

目录 中欧贸易摩擦现状研究 (1) Status of EU-China trade friction (2) 一、引言 (3) 二、中欧贸易摩擦现状 (3) (一)中欧贸易概况 (3) (二)中欧贸易现状 (4) (三)中欧贸易发展新特点 (6) 三、中欧双方贸易摩擦原因分析 (7) (一)国际方面 (7) (二)欧洲方面 (8) (三)中国方面 (9) 四、中欧贸易摩擦的对策研究 (9) (一)宏观环境方面的政策把握 (10) (二)着力培养名族的核心竞争力 (10) (三)关注贸易环境,熟悉贸易规则 (11) (四)积极加强中欧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建立良好的信赖 (12) (五)积极做好应对贸易摩擦的准备 (13) 五、结语 (13)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7)

中欧贸易摩擦现状研究 曾令桦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学号091101020) 指导教师:肖晓军副教授 摘要:世界风云变幻,世界格局面临一次大洗牌的趋势。中国,这个古老又强大的民族,如何在当下格局中抢夺自己的一席之地?欧洲,作为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又如何摆脱美国很多方面的控制?作为强国之根本的经济无疑是一剂良药,中欧发展经济友好往来,对中欧来说是双赢的合作。然而,欧洲国家不顾中欧共同的利益,常常挑起一些无谓的争端。针对这些摩擦,又该如何应对?本文以中欧贸易摩擦现状为前提,分析产生贸易摩擦的原因及解决建议。 关键词:中欧贸易摩擦中欧贸易现状中欧贸易趋势反倾销反补贴欧盟

Status of EU-China trade friction Abstract: The world's ever-changing pattern of the world is facing a major reshuffle trend. China, the ancient and powerful family name, how the current pattern to snatch a place of their own? Europe, as one of the most economically developed areas, and how to get rid of the control of many aspects of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 fundamental economic power is undoubtedly a panacea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friendly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EU, China and the EU is a win-win cooperation. However, European countries, regardless of the common interests of China and the EU, often stir up unnecessary disputes. These frictions, and how to deal with? In this paper, the status quo of China-EU trade friction as a precondition analysis to generate trade friction causes and solutions. Keywords:Status of EU-China trade friction EU-China trade status China-EU trade trends Anti-dumping Countervailing EU

中国农产品贸易数据

中国农产品贸易数据 (一)严重限制了我国的外贸出口 近年来,我国一些出口产品频频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出口受阻,有的甚至退出 了市场,损失趋于上升。中国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TBT的影响,具有国际竞争力 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受到发达国家TBT的限制,造成每年约90亿美元的损失。[6] 日本从2019年5月29日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的标准极其严格,导致我国2019 年6月份对日农产品出口额大幅减少,为5.6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8%。[7]据测算,受“肯定列表制度”影响最大的农产品包括:茶叶出口涉及就业310万人,蔬菜涉及314 万人,烤鳗涉及43万人。[3]2019年,日本将我国出口的大米检测指标由1993年的47项增加到现在的116项,致使无锡的大米出口由1980年代每年的10多万吨下降到零。 [8]2019年5月9日和5月28日,日本厚生省实施批批检验呋喃它酮和呋喃唑酮,有13 家企业的16批产品分别被检出呋喃它酮和呋喃唑酮超标,这使企业通关时间加长,出口 量进一步萎缩。[3] 近年来,发达国家实行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不断加大对进口茶叶的农残 检测,提高检测标准,对福建乌龙茶出口造成了负面影响。日本对进口的茶叶设置了108 种农药残留最高限量标准,而实际检测项目多达142种。与欧盟的比较,不仅量多,有的 指标还严于欧盟。2019年5月29日,日本实行“肯定列表制度”,对茶叶农残的检测要 求大幅提高。有限量的农残项目从原来的83项增加到144项,无限量标准实行“一律标准”,即限量为0.01mg/kg。日本对设限外农药采用统一标准,大大增加了福建出口的乌 龙茶农药检出的概率。这使得福建乌龙茶的出口量从2001年的14296吨/年下降到2019 年的12626吨/年,出口金额从2001年的3476万美元下降到2019年的2976万美元。 [9]1999年7月以来,欧盟大幅度增加了出口茶叶农药检验的项目,同时提高了标准的严 格度。在数量上由1999年的6种增加到2019年的216种,其中93.6%农药的最大残留限 量为0.01mg/kg,为仪器的最低检出限,大大增加了我国茶叶出口的困难。而且,欧盟仍 然根据1998年第98/82/EC号规则中有关农药残留最高限量的规定,坚持对干茶叶(固体物) 中的农残进行检测,即检测每公斤干茶叶中农药残留的含量,而不是按照消费习惯对 茶水中农残进行检验,对干茶叶取样检测的方法导致出现农残大量超标现象。随着欧盟实 施的茶叶农残检验标准越来越苛刻,中国对欧盟茶叶出口逐年下降,1998年中国对欧盟(25国)出口茶叶4.3万吨,2019年出口茶叶1.8万吨,九年间下降幅度达58.1%。[3] 在禽肉进出口方面,中美禽肉贸易面临的严重问题是贸易不平衡,我国进口量大,出口量少,2019年中国自美进口禽肉超过60万吨,出口为零。美国总统布什签署的《2019财年综合 拨款法案》第733款规定,不得将该法案拨款用于制订和实施有关允许中国禽肉产品进口,这严重影响了中美禽肉贸易。2019年3月10日,美国参议院正式通过涉及限制进口中国 禽肉产品的《2019财年综合拨款法案》第727条款,继续关闭了中国禽肉产品出口到美国市场的大门。[3] (二)提高出口成本,削弱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从经营成本角度来分析,TBT措施对农产品出口企业会产生成本障碍作用,具有负面 影响,从而进一步削弱农产品出口企业的竞争力。中国出口农产品受阻在很多情况下是

论中日关系的当前反思和未来展望

金熙德 对于中日两国而言,中日关系都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年中日关系迎来了邦交正常化"$周年。当年促成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国际环境和中日双方各项条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中日关系进入了重新调整、重新定位的新阶段。展望未来中日关系,理想目标是成为合作伙伴,最坏可能是走向对抗,最有可能的常态则是保持非敌非友状态。中日两国应共同致力于实现最佳前景,避免最坏前景。 )*中日复交及双边关系发展的主要促进因素 )+,#年+月#+日,中日两国政府在北京发表了《中日联合声明》,战后中日之间持续#$余载的冷战型政治隔绝状态宣告结束。中日邦交正常化在那一时刻得以实现,归因于多种内外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中美关系缓和、美苏两极格局向美苏中战略三角演变,为中日邦交正常化营造了宽松的国际环境。 战后国际关系史一再证明,中日关系的发展并不完全取决于中日双边因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际多边结构的影响,特别是强烈地受到超级大国的影响。 二战后,中日均形成了新的政权主体:)+!+年)$月)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了中华民国;日本经过被占领期的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于)+&#年!月#-日恢复了外交权。中日两个新政权一开始就被置于美苏冷战格局之下,两国都缺乏重塑东北亚国际秩序的能力,都面临倒向美苏某一方或保持中立这三条道路。其结果,两者分别选择了向苏美一边倒的对外路线,分属于相互对峙的东西两大阵营。然而,中苏关系与日美关系有本质的不同。中国&$年代就制定了推动对日邦交正常化的方针。日美关系却始终带有“美主日从”性质,日本决策层发展对华政治与经济关系的每一步尝试,都受到美国的严密监控和严厉打压。 )+,)年,中美实现了“改变世界历史”的和解,美国出于“联华制苏”战略,对其西方盟国发展对华关系予以默许乃至鼓励,美国因素对中日关系的牵制作用大为缓解。中美接近给日本决策层带来了巨大冲击.日本称作“尼克松冲击”/,在被中美“越顶接近”的极度失落感中,日本开始认真考虑推动日中复交。 第二,中日从战略高度作出果断的政治决策,在策略上保持务实与灵活,是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关键。 二战以后,中日再次开战的双边诱因大为降低,但因两国的政治隔绝及在冷战格局中的不同地位,使两国的双边关系长期因为两大阵营的对抗而无法改善。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中日邦交正常化归根结底需要两国决策层高瞻远瞩,对本国的核心利益和两国共同利益作出政治判断,从战略高度对两国关系予以共同推动。 )+,#年上台的“田中—大平”内阁一改其前任佐藤内阁的反华政策基调,制定了速战速决、实现日中复交的方针。以毛泽东、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决策层敏锐地把握到日方政治气候的变化,发出了欢迎田中首相来华谈判的信号。双方决策层的政治决断,使停滞#$年的中日邦交正常化进程出现了一泻千里、一气呵成的结局。 三十年前,如何对待两国间差异和矛盾,如何把握原则的度,曾是中日邦交正常化谈判成败的关键。中日复交谈判曾面临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包括:日本反省侵华历史问题、日本宣告“日台条约”无效问题、日本承认“一个中国”原则问题、中国放弃战争赔偿问题、中日钓鱼岛争端问题、日美安全条约问题等等。其中任何一个问题处理不当,都可能导致邦交正常化再次拖延。中日双方经过艰苦细致的谈判,共同努力逐一跨越了诸项障 中日关系的现状和未来展望 —— —中日邦交正常化"$周年的思考

中日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分析

中日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分析 李蓓 沈丹萍 邵继勇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摘 要 日本是中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在我国整体的农产品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通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及显示性比较优势等指数的测算评价了中日农产品贸易,进行了结果分析,并讨论了两个指数之间的联系。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了提高中日农产品贸易的建议及对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中日农产品贸易 竞争力指数(T C)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中日之间的农产品贸易约占我国整个农产品贸易额的1/3,是中国农产品出口最大的目的国。日本耕地有限、生产成本高、农产品高度依赖进口等原因造成了日本食品价格非常昂贵,由于受到本身国情的限制,农业在日本属于夕阳产业。这为我国农产品进入日本市场带来了契机。近年来,由于受到 绿色壁垒 的影响,两国之间农产品贸易发展缓慢,但是中日农产品贸易仍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本文是在上述背景下对中日之间农产品的竞争力及贸易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中日农产品的竞争力分析 (一)中日农产品竞争力的测定 在具体讨论我国与日本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时,我们首先引用竞争力指数,也就是TC指数作为分析工具。T C=(Xi-M i)/(Xi+M i),Xi表示i类产品的当年出口额,M i表示i类产品的当年进口额。T C的数值在l和-l之间,当TC=-1时,表明只有进口,没有出口;当T C=1时,表明只有出口,没有进口;当T C=O时,说明比较优势接近平均水平,TC越接近1时,表明竞争力越大。 (二)数据的收集 表一 中日农产品的TC指数 中 国日 本 19900.021-0.92 19910.10-0.91 19920.10-0.91 19930.17-0.91 19940.10-0.92 1995-0.11-0.92 1996-0.10-0.93 1997-0.97-0.92 19980.01-0.91 1999-0.05-0.91 20000.08-0.92 20010.08-0.87 2002-0.06-0.91 2003-0.16-0.91 2004-0.31-0.91 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FA OST A T Database。 (三)结果分析 1.从表一可以看出,我国的农产品总体来说在国际上基本不具有竞争力,甚至处于劣势。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可以利用与日本的相对竞争力优势来提升我国的农产品出口。 中日农产品贸易大体可分为三类:即大宗农产品的贸易、中间农产品贸易以及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农产品贸易。首先,大宗农产品,即小麦、玉米等土地密集型农作物虽然是中日农产品贸易中增幅最大的,但并不是中日之间农产品贸易的主体。因为近 经济研究

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及中国企业应对策略探析要点

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及中国企业应对策略探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保持快速持续增长,尤其是纺织业出口出现持续高速增长。纺织业是我国对外出口的龙头产业,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欧盟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我国纺织品出口的第二大市场,欧盟对我国纺织品实施各种不利措施,对我国纺织品出口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并给相关产业造成极大损失。本文描述了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的现状,在详细分析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纺织品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纺织品贸易摩擦品牌效应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这在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竞争,贸易摩擦层出不穷。纺织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企业,为我国出口创汇、外汇储备作出巨大贡献。我国的纺织业在对欧盟进口贸易中占据很大份额,并呈现快速增长的发展趋势,在为我国创造大量外汇收入的同时对欧盟的纺织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加剧了中欧之间纺织品贸易摩擦,近年来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层出不断。 尤其是在当前后经济危机情形下,欧盟经济内外交困,出口时促进欧盟经济增长的主要方法,而我国在金融危机中的持续稳定性以及强劲的发展势头,使得我国成为欧盟恢复国内经济、增加出口的重点市场,欧盟为恢复自身经济增长而采取的扩大出口政策导致了中欧贸易摩擦的增长。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2月,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已上升到6起,而2010年同期仅为1起,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已越演越烈,这对我国纺织品出口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一、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的现状 (一)中欧纺织品贸易发展现状。 纺织业一直是我国际竞争优势比较明显的产业之一,我国纺织品出口在全球纺织品出口以及我国出口总量中比重较高,从1994年至今,我国始终保持纺织品第一大出口国的市场地位,增长速度较快。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纺织品出口额从2001年的534.4亿美元猛增到2006年约1651.4亿美元。五年中出口额增长了近三倍。2008年我国纺织品出口额为3299.26亿美元,占世界纺织品出口额的29.34%。我国纺织品出口一直保持顺差,是我国最大类别的顺差产品。 欧盟是世界上纺织品第一大市场,是我国最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之一,我国在欧盟纺织品市场进口份额中一直持续排名第一。近年来,虽然欧盟一直对我国纺织品出口采取贸易保护政策,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中国纺织品出口额,但欧盟仍是我国纺织品的最大出口国。根据中国海关署公布的数据:2010年1—7月份我国纺织品累计出口额达892亿美元,与2009年同期相比下降11.3%,对欧盟累计出口达207.6亿美元,与2009年同期相比下降8.05%,从出口额来看,欧盟仍为我国纺织品第一大贸易伙伴。 (二)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 在世界纺织品贸易自由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中欧纺织品贸易持续增长。然而,历年来欧盟对我国纺织品出口频发调查,频频使用反倾销、绿色壁垒等各种贸易保护措施,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以及相关产品的出口造成了极为不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