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分析

合集下载

中日农产品贸易现状与对策

中日农产品贸易现状与对策

中日农产品贸易的现状与对策一、中日农产品贸易现状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农产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农产品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低,绝大多数农活需要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不易实现资本对劳动的有效替代。

发达国家劳动力价格相对较高且有持续攀升的趋势,导致农产品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而我国农村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且劳动力成本低,发展农产品生产具有比较优势。

随着wto规则逐渐发挥作用,农业贸易自由化程度得到提高,成员将按照比较优势原则组织和安排生产,我国应该增加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生产,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加大农产品出口创汇的力度,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日本是亚洲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同时也是中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农产品贸易在两国经贸合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迅速,出口种类也越来越多,农产品出口量和出口额不断增加,出口市场不断扩大。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已覆盖上百个国家和地区,但分不却极其不均匀,对美国市场开拓潜力尚待挖掘,对大多数欧洲国家市场的开发也相对滞后,农产品出口仍都集中在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日本,近年来已成为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第一市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从中国进口农产品总量占我国历年农产品总出口的65%左右。

中国和日本两国既是隔海相望的邻国,又互为对方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加入wto以后,发展外向型农业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日本是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巩固与发展日本市场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更是至关重要。

二、影响中日农产品贸易的因素(一)两国资源禀赋的差异日本的自然资源十分贫乏,耕地面积仅为全国面积的141%,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趋于下降。

同时农业劳动力兼业化,老龄化显著。

农业所提供的产品难以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每年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农产品。

中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

浅析中日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浅析中日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浅析中日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中日农产品贸易背景农产品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不可少。

随之而然,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般来说,人们对工业品和服务劳动的需求存在某种弹性,有时候对其具有绝对的需求,很少存在这种弹性或伸缩性,因而必须给予必要的保证和满足,这是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安定来说的前提条件。

[1]日本与中国是邻国,农产品贸易也是往来不断。

但是日本由于自身国情,国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更是近年来慢慢变细小,人口密度大,先天资源禀赋差,对农产品的需求更是多上加多。

中国地大物博,资源充足,不但耕地面积大,而且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具有绝对优势,在农产品出口上具良好的国际竞争力。

日本由于人多地少,对于原料和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大,所以大量进口农产品,成为最大的净进口国。

日本最主要进口的产品有:粮食(小麦、玉米、大豆),其次还有:水海产品、动植物油、果蔬、畜禽类产品、乳制品、园艺、茶叶、松香、绒毛等。

近年,日本谷物进口年均量约2500万吨,占世界进口量的10%,主要用于饲料。

据日本海关发布的初步贸易数据显示,2013年3月份日本谷物进口总量为2,462,223吨,比上年同期增长了%。

而我国作为非常大的农产品出口国,虽然在农产品的问题上看起来两国具有互补性。

但是,日本在农产品问题上,并没有做妥善处理。

日本利用贸易壁垒,非贸易壁垒等各种不正当手段来限制我国农产品的出口。

我国农产品想进入日本市场将更加困难,中国的农产品出口面临着更大挑战,中日的农产品贸易摩擦越演越烈,这也是中日经济中农产品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我国出口难以回避的障碍。

这种做法对我国向日本出口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这也是是造成中日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二、中日农产品贸易的现状虽然中日农产品贸易的规模在逐步增大,但是伴随着它的增大,中日农产品贸易又出现了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模式,同时中日贸易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考验。

中日两国农产品贸易分析——基于—年的双边贸易数据

中日两国农产品贸易分析——基于—年的双边贸易数据

中日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
农产品种类:中 日两国农产品种 类丰富,竞争激 烈
出口市场:中日 两国农产品出口 市场重叠,竞争 激烈
价格竞争:中日 两国农产品价格 竞争激烈,影响 贸易平衡
技术竞争:中日 两国农产品技术 竞争激烈,影响 贸易质量
中日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
农产品种类:中日两国农产品种类丰富,互补性强 市场需求:中日两国市场需求互补,有利于促进贸易 技术合作:中日两国在农产品技术方面有合作,互补性强 政策支持:中日两国政府对农产品贸易有政策支持,互补性强
贸易发展趋势
贸易规模:中日 农产品贸易规模 逐年扩大
贸易结构:中日 农产品贸易结构 不断优化
贸易方式:中日 农产品贸易方式 多样化
贸易壁垒:中日 农产品贸易壁垒 逐渐减少
竞争性和互补性的分析方法
比较优势分析:比较中日两国农产品的产量、品质、价格等方面的优势 市场需求分析:分析中日两国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包括消费习惯、消费量等 贸易政策分析:分析中日两国的贸易政策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包括关税、非关税壁垒等 产业链分析:分析中日两国农产品产业链的完整性和竞争力,包括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
贸易壁垒:日本 对进口农产品设 置较高的关税和 非关税壁垒
市场需求:中日 两国对农产品的 需求存在差异, 导致贸易不平衡
农产品贸易政策和制度差异
关税政策:中日两国的关税政策存在差异,影响农产品的进出口
非关税壁垒:中日两国的非关税壁垒,如技术标准、卫生检疫等,对农产 品贸易产生影响
贸易政策:中日两国的贸易政策,如贸易协定、贸易优惠等,对农产品贸 易产生影响
贸易政策:中日 两国政府对农产 品贸易有相应的 政策支持和限制 措施
贸易地位和作用

浅析中国农产品出口日本遭遇的绿色贸易壁垒

浅析中国农产品出口日本遭遇的绿色贸易壁垒

浅析中国农产品出⼝⽇本遭遇的绿⾊贸易壁垒2019-08-28摘要:如今中国已经成为WTO的成员,这为我国的开阔农业市场提供更多机遇,但这也会让我国农业处于更⼤的挑战中。

如今,绿⾊贸易壁垒这个问题已经是贸易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由于农业是⼀种易受打击的产业就会更⾯临挑战。

下⾯,根据我国农产品出⼝⽇本所遭遇绿⾊贸易壁垒分析原因。

在这样的状况下,我国需要细致剖析⽇本绿⾊贸易壁垒政策,深度分析我国农产品对⽇本出⼝所⾯临的绿⾊贸易壁垒问题。

进⽽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法。

关键词:农产品;出⼝;⽇本绿⾊贸易壁垒引⾔绿⾊贸易壁垒出现的初衷是保护全球⽣态环境,然⽽随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益扩⼤却成为了⼀种贸易保护⼿段,阻碍了经济全球⼀体化的发展。

我国农产品出⼝量最⼤国的是⽇本,他国所定的绿⾊贸易壁垒在⼀定程度上会对我国的贸易产⽣积极促进作⽤,反过来也给我国的农产品带来⼀定程度的隐患。

⼀,我国农产品遭受⽇本绿⾊贸易壁垒产⽣的后果⽬前我国农产品出⼝⽇本所遇到绿⾊贸易壁垒的基本状况在蔬菜,⽔稻,畜产品和⽔果,茶叶,⽔产品等领域具备⽐较⼤的竞争优势。

我国以发展中国家的⾝份加⼊了WTO,正式成为成员国,优良的条件原则给我国开展出⼝开放型经济给予了有利的条件,⽽绿⾊贸易壁垒作为⼀种飞内在本质性的贸易限制措施,与关税壁垒有很⼤出⼊,关税壁垒采⽤限制进出⼝企业的成本来控制,进出⼝企业也可以通过进⼀步降低成本的⼿段来提⾼价格从⽽发展贸易,不会起到本质上的抑制作⽤。

然⽽,绿⾊贸易壁垒却不能利⽤这个措施,以价格的上涨为⼿段来解决。

⽇本规定的绿⾊贸易壁垒甚是严格,只要是没有达到⽇本绿⾊贸易壁垒技术的要求标准的产品⼀律不可流通于⽇本市场。

这个限制⾮常严厉。

⽇本绿⾊贸易壁垒给我国农产品带来的负⾯影响⽇本之所以会对我国的农产品进⼝进⾏⼗分严厉的贸易壁垒在很⼤程度上是因为我国农产品相⽐较其他国家⽽⾔,价格上占有很⼤的优势,其次我国所能提供的农产品种类和样式很丰富。

中日农产品贸易分析

中日农产品贸易分析

中日农产品贸易分析摘要:日本作为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市场,两国的贸易不断,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描述了中日之间农产品贸易的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并介绍相关影响因素,最后针对发展中日农产品贸易提出了一些建议,正确把握中日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日农产品贸易一、研究背景中日两国距离较近,贸易不断往来。

历史因素的原因也影响着两国经济的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两国的经贸关系取得了良好的发展。

目前,日本是中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但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摩擦。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两国农产品的贸易如何发展,在挑战中抓住机遇,推动两国农产品贸易不断发展。

二、中国与日本农产品贸易现状中日农产品贸易在波动中不断发展,也会因为一些客观因素而发生剧烈变化。

我国是农产品大国,是日本农产品进口的主要合作伙伴。

近年来,尤其从2005年后,我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的市场份额不断下降。

到2008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经济衰退,从而2008年我国对日本农产品贸易额为76.9亿美元,较2007年下降了7.8%。

从总体来看,中国对日本农产品贸易出口额不断上升。

但中国对日农产品的出口主要集中于一些水果、水产、和蔬菜类上,中国在一些对日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出口中竞争力不强,这是中国的一项弱势。

三、中日农产品贸易存在的问题(一)出口增加幅度小中国向日本出口的农产品虽然有一些发展,但是出口增长速度缓慢。

在农产品出口上,对日本出口的增加幅度小于中国农产品整体增加幅度。

相对于中国总出口发展,对日本农产品的出口还是增长缓慢。

(二)巨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丰富,以粮食为首,蔬菜,油料,水产品,烟草等农产品的产量在世界也是遥遥领先其他国家。

但是,由于贸易壁垒保护,质量问题等原因,使中国对日的农产品贸易受到一定阻碍,巨大的潜力没有发挥出来。

(三)质量差,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中国农产品生产追求数量的增长而忽略质量的保证,出现了不同问题,如农药残留超过标准,一些食品的激素和饲料添加剂过高,还有重金属问题等,影响了中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的形象,使国际竞争力下降。

对日韩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及影响因素

对日韩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及影响因素

02
加强农产品营销渠道建设
通过参加国际展会、举办推介活动、加强与海外商家的交流合作等方式
,拓宽农产品出口渠道,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曝光率和销量。
03
创新农产品营销模式
引导企业加强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开展线上销售、跨境购等新型业务模
式,提高农产品营销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与资源配置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政府政策与支持
总结词
政府政策与支持是影响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 外部因素,包括农业补贴、税收优惠、进出 口政策等。
详细描述
日韩两国政府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支 持农业发展,如提供农业补贴、减免税收和 实施进出口政策等。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利于 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提 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此外,两国政府还积 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进 一步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对日韩农产品出口 竞争力及影响因素
contents
目录
• 农产品出口概述 • 对日韩农产品出口现状 • 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 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CATALOGUE
农产品出口概述
农产品出口概述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2
CATALOGUE
对日韩农产品出口现状
建立健全的农业保险体系
通过推广农业保险、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等方式,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保障农民和企业稳定收益。
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与合作
加强国际农产品市 场的调研和分析
推进自由贸易区建 设
及时掌握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动 态和趋势,为国内农产品出口 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
积极参与自由贸易区谈判和建 设,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 农业合作和交流,推动农产品 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和发展。

中日农产品贸易问题及对策探析

中日农产品贸易问题及对策探析

现代商业MODERN BUSINESS112水平,预计将持续降低。

但是这种下降过程不是直线下降的,中间有反复和波动。

3、出口结构有待优化2005年,中对日出口主要是蔬菜及制品、水产品、肉罐头等制品,这三类产品所占比重高达70%。

2006年,水海产品出口稳定增长,占对日农产品总出口的36%,位居第一。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2007年第一季度饲料及谷物产品增长迅猛,拉高对日农产品出口增幅。

饲料及谷物产品占4月份对日农产品出口比重仅为5.8%,但对增长的贡献率却达33.3%,成为拉动当月对日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因。

水海、园艺等优势产品增长乏力,畜禽产品出口减少。

4月,水海、园艺产品分别出口2.9亿、2.2亿美元,同比增长7.5%、6.5%,均低于当月对日农产品整体增速。

畜禽产品出口1.1亿美元,下降1%。

4、农产品贸易摩擦加剧日本不仅运用了特殊保障措施和一般保障措施这些非关税措施,而且还运用了产品认证与质量标准、卫生和植物检疫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措施,使得中日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日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从此中日关系揭开了新的一页,日本政府对华政策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自改革开放30年来,日本采取的是积极发展中日经贸关系的政策。

数据显示,中日贸易额1972年为10.4亿美元,2002年突破1000亿美元,2006年中日贸易总额达2073.6亿美元,而迈上2000亿美元的台阶,只用了短短4年。

2007年日本与中国的贸易总额达2366.4亿美元,首次超过对美贸易额,中国已经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

今年上半年,中日两国贸易总额为1296.6亿美元,同比增长17.8%。

然而,就中日农产品贸易而言并不乐观。

一、中日农产品贸易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日农产品贸易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局面,农产品贸易总额从1990年的232081万美元急剧增加到1995年的524291万美元。

中日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分析

中日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分析

中日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分析李蓓 沈丹萍 邵继勇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摘 要 日本是中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在我国整体的农产品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通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及显示性比较优势等指数的测算评价了中日农产品贸易,进行了结果分析,并讨论了两个指数之间的联系。

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了提高中日农产品贸易的建议及对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中日农产品贸易 竞争力指数(T C)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中日之间的农产品贸易约占我国整个农产品贸易额的1/3,是中国农产品出口最大的目的国。

日本耕地有限、生产成本高、农产品高度依赖进口等原因造成了日本食品价格非常昂贵,由于受到本身国情的限制,农业在日本属于夕阳产业。

这为我国农产品进入日本市场带来了契机。

近年来,由于受到 绿色壁垒 的影响,两国之间农产品贸易发展缓慢,但是中日农产品贸易仍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本文是在上述背景下对中日之间农产品的竞争力及贸易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中日农产品的竞争力分析(一)中日农产品竞争力的测定在具体讨论我国与日本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时,我们首先引用竞争力指数,也就是TC指数作为分析工具。

T C=(Xi-M i)/(Xi+M i),Xi表示i类产品的当年出口额,M i表示i类产品的当年进口额。

T C的数值在l和-l之间,当TC=-1时,表明只有进口,没有出口;当T C=1时,表明只有出口,没有进口;当T C=O时,说明比较优势接近平均水平,TC越接近1时,表明竞争力越大。

(二)数据的收集表一 中日农产品的TC指数中 国日 本19900.021-0.9219910.10-0.9119920.10-0.9119930.17-0.9119940.10-0.921995-0.11-0.921996-0.10-0.931997-0.97-0.9219980.01-0.911999-0.05-0.9120000.08-0.9220010.08-0.872002-0.06-0.912003-0.16-0.912004-0.31-0.91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FA OST A T Databas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分析李蓓 沈丹萍 邵继勇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摘 要 日本是中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在我国整体的农产品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通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及显示性比较优势等指数的测算评价了中日农产品贸易,进行了结果分析,并讨论了两个指数之间的联系。

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了提高中日农产品贸易的建议及对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中日农产品贸易 竞争力指数(T C)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中日之间的农产品贸易约占我国整个农产品贸易额的1/3,是中国农产品出口最大的目的国。

日本耕地有限、生产成本高、农产品高度依赖进口等原因造成了日本食品价格非常昂贵,由于受到本身国情的限制,农业在日本属于夕阳产业。

这为我国农产品进入日本市场带来了契机。

近年来,由于受到 绿色壁垒 的影响,两国之间农产品贸易发展缓慢,但是中日农产品贸易仍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本文是在上述背景下对中日之间农产品的竞争力及贸易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中日农产品的竞争力分析(一)中日农产品竞争力的测定在具体讨论我国与日本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时,我们首先引用竞争力指数,也就是TC指数作为分析工具。

T C=(Xi-M i)/(Xi+M i),Xi表示i类产品的当年出口额,M i表示i类产品的当年进口额。

T C的数值在l和-l之间,当TC=-1时,表明只有进口,没有出口;当T C=1时,表明只有出口,没有进口;当T C=O时,说明比较优势接近平均水平,TC越接近1时,表明竞争力越大。

(二)数据的收集表一 中日农产品的TC指数中 国日 本19900.021-0.9219910.10-0.9119920.10-0.9119930.17-0.9119940.10-0.921995-0.11-0.921996-0.10-0.931997-0.97-0.9219980.01-0.911999-0.05-0.9120000.08-0.9220010.08-0.872002-0.06-0.912003-0.16-0.912004-0.31-0.91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FA OST A T Database。

(三)结果分析1.从表一可以看出,我国的农产品总体来说在国际上基本不具有竞争力,甚至处于劣势。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可以利用与日本的相对竞争力优势来提升我国的农产品出口。

中日农产品贸易大体可分为三类:即大宗农产品的贸易、中间农产品贸易以及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农产品贸易。

首先,大宗农产品,即小麦、玉米等土地密集型农作物虽然是中日农产品贸易中增幅最大的,但并不是中日之间农产品贸易的主体。

因为近经济研究年来随着我国土地资源的稀少,土地密集性产品的成本逐年提高,在国际市场上已经丧失了价格优势。

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并不高。

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对待大宗农产品采取尽量自给自足,不求出口适当进口的方针。

其次是中间型,即包括食糖,油质类可以进行再加工的农产品和蔬菜、水产品、畜产品等。

这类农产品占了中日农产品贸易的大部分份额。

因为这类农产品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此类农产品在国际上比较具有竞争力,并且日本对于此类的农产品需求量很大。

我国的蔬菜、水产品和水果在日本市场上的占有率逐年提高。

最后是消费者导向农产品。

其中具有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是中日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方向。

中国要在这类农产品上下大功夫,这类农产品往往可以带来较大的利润。

日本与中国的饮食习惯较为相似,中国的饮食文化对日本有深远的影响。

中国一些传统产品,悠久品牌在日本消费者中具有较高的号召力。

如果采取恰当的营销手段及引导政策,这类型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可以大幅度的提高。

2.日本农产品的竞争力指数多年来一直在(-0.87 0.91)区间内波动,说明日本的农产品贸易长期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绝大多数农产品要依靠国外进口,本国的农产品没有任何国际竞争力,对外国的农产品具有很强的依赖性。

这和日本本身的地理、气候及国土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极大地限制了本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农业人口逐步减少,老龄化严重,农村劳动力难以为继;农业生产成本高;缺乏比较优势和竞争能力。

所以日本农产品的TC 值相当接近-1。

这种特点在历年来日本的贸易中可以得到验证。

同时也说明,我国的农产品在国际上逐渐丧失优势的情况下,还是可以在日本市场上取得一席之地的。

二、中日农产品的比较优势RCA 分析 (一)比较优势的测定方法下面本文采用显示性指数来分析中日两国的农产品竞争力的具体关系。

显示性比较优势是巴拉萨(Balassa)1965年测算部分国家贸易比较优势时采用的方法,后被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普遍采用。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指一个国家(地区)某种商品出口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贸易中该类商品出口占世界出口份额的比率。

其计算公式为:RCAij=(Xij/Xit)/(Xw j/Xw t)式中,Xij 是i 国家(地区)第j 种商品的出口额;Xit 是i 国家(地区)在t 时期所有商品的出口额;Xw j 是世界第j 种商品的出口额;Xwt 是世界在t 时期所有商品的出口额。

当RCAij>1时,说明该国家(地区)的此产品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且RCAij 值越大,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当RCAij<1时,说明此产品具有显示性比较劣势,且值越小,产品的竞争力越弱。

图一 中日农产品历年RCA 值趋势图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FAO Database 。

中日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分析由于本文重点讨论中日两国的农产品显示性优势,故将现有的RCA公式进行调整,改为:RCAij=(Xij/Xit)/(X J j/X J t)式中,X J j是日本第j种商品的出口额;X J t是日本在t时期所有商品的出口额。

(二)结果分析由图一可以得到以下结果:1.我国对日本农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非常显著,基本处于(5、20)的区间中。

说明我国对日本的农产品出口的潜力是相当巨大的。

尤其是蔬菜、水产品、畜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

我国的海洋资源丰富,水产品及其加工业比较繁盛,日本的水产品需求又很大,利于我国的水产品对日出口。

日本的蔬菜百分之九十以上要依靠从国外进口,我国的蔬菜在国际上具有比较价格优势,在日本的市场占有率有望提高。

由于近年来我国农业丰收,供给增加,出现了剩余农产品,急需出口,这也是中日农产品贸易的潜力之一。

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优势,将我国的农产品打入日本市场。

2.中日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在走下坡路。

这可能主要由几点原因引起。

首先, 绿色贸易壁垒 的影响。

日本对中国设置了层层的 绿色壁垒 ,用来保护本国的农产品,限制中国农产品进入日本市场,其标准越来越严格,甚至可以称为苛刻。

绿色壁垒 所涉及的范围逐步扩大,从开始的个别商品发展到整个禽、肉、蛋品和水产品行业。

并且在日本对我国实行贸易壁垒的影响下,世界多个国家地区也开始竞相仿效,给我国的农产品出口造成了极大阻力。

其次,中日贸易争端的影响。

从中日已经发生过的历次争端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引起争端的根源是两国间的利益冲突。

当然,这和我国很多农产品本身的生产加工技术较低及农药残留高也有着密切关系。

我国的农产品普遍存在着品种少、规模小、市场单一的特点。

由于生产环境较差及工艺水平低,成品的质量不高,包装粗糙,附加值低,最重要的是产品往往存在安全隐患。

农民缺乏食品安全意识,经常超标使用违禁农药,造成了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出标准。

甚至有一些是历史原因,建国时由于缺乏环境及安全知识,农民在种植时为了达到高产的目的,大量施用化肥、农药。

造成了此类物质在土地中的蓄积。

而农药、化肥的半衰期高达50年左右,现今土地中残留的农药就己远远超过国际标准,导致种出的作物即使采用科学环保的种植方法,仍然通不过药检的标准。

再次,日本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

农业在日本属于夕阳产业。

日本国内的蔬菜贸易竞争力相当低。

日本土地及自然资源紧缺,一直都以发展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

由于在农业生产中,往往要求大面积的土地,或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低,需要大量人工操作,不易实现资本及技术对劳动和土地的有效替代。

所以日本国内的蔬菜价格奇高。

中国价格低廉的蔬菜类农产品就涌入了日本市场。

造成了日本国内农业生产者的不满,纷纷给政府施加压力。

而日本目前的小泉政府在选举时正是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了农业生产者的支持,自然会为了满足他们的要求而对中国的农产品进入日本市场设置重重障碍。

三、T C值和RCA值的相关系数分析通过计算中国历年的RCA的T C值,利用Eview s3.1软件可以计算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28,可以判定它们为基本不相关。

这种现象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主要是两者的计算方法不同。

TG 指数既考虑进口,又考虑出口,而RCA指数只与出口值有关。

进口值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很大,政府对产业的贸易保护主义、关税壁垒及非关税壁垒都会严重地影响进口值,因而影响到了TC指数的准确性。

RCA排除了出口的影响,所以在测算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时,RCA具有一定优势。

另一个原因就是,竞争力和比较优势的意义是不同的。

具有比较优势的不一定具有竞争力,比较优势是竞争力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而具有竞争力的一定具有比较优势。

中国对日本的农产品比较优势正在逐年下降,但是目前为止中日的RCA值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这点从中国的农产品在日本市场很有竞争力也得到了说明。

中日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分析四、提高中日农产品贸易的对策及建议第一,完善农产品的流通领域,向世界水平看齐。

我国小而散的家庭式经营早已跟不上时代的脚步。

这种流通体制导致成本高、效率低、市场反映慢、产品质量很难控制,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在农产品向日本出口时也缺乏行之有效的引导及促进组织,使很多有潜力的产品滞留在国内,甚至造成了浪费。

我国需要建立起类似日本 农协 这种超农户的经营组织,使我国的特色产品、产量大、质量高的产品能尽快进入日本市场,打开农产品出口的绿色通道。

由于农民大多数都是小本经营,缺乏资金和人才去进行创新及开发,这点与日本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国家应该投入资金建立起门槛低的农业科研机构,使科研成果能很容易被农民掌握而且收费低廉,使我国农产品贸易形成产业化、集约化、经营化、商业化、国际化为一体的局面。

第二,完善我国农产品贸易的促进政策。

我国在农业方面还欠缺合理有效的支持政策。

拿日本的农业支持来说,日本拥有较健全的价格支持、收入补贴、一般政府服务等措施来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而我国农业总的支持程度还处于负值状态,在有限的支持中,价格支持又占了绝大部分。

我国应建立起多种支持政策,并对支持方式实行行之有效的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