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的变化特征
中韩贸易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变动分析

中韩贸易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变动分析首先对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等相关理论进行回顾和综述,然后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竞争力指数对中韩贸易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变动进行了分析,从分析结果可知中国和韩国贸易品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状况。
中韩贸易比较优势竞争优势进入20世纪90年代,顺应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东亚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热情也在不断高涨,作为东亚重要经济体的中国和韩国也加快了建立区域经济合作的步伐。
为了让中国在未来的贸易中能够更清楚自身的竞争优势,有必要对中韩两国的贸易品进行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变动分析,为双方贸易的进一步开展奠定基础。
一、比较优势理论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1817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他认为一国可以在国际分工中专门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通过相互贸易在国际分工中获利。
瑞典的赫克歇尔和俄林后来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两个国家的贸易建立在生产要素密集度的差异及国家要素丰裕度差异的基础之上,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都是从先天性的要素禀赋的角度考虑国际贸易的基础。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完全竞争市场与规模收益不变的假设越来越与现实不符,一些经济学家在国际贸易模型中提出了不完全竞争与规模经济的假设,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这两个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战略性的贸易政策,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克鲁格曼把比较优势的研究趋势由静态发展为动态,动态比较优势的研究进一步拓展了比较优势理论。
二、竞争优势理论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在1990年发表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波特提出了影响国家竞争优势强弱的钻石模型,该模型包含了四个基本要素和两个辅助因素。
(1)生产要素。
指的是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的各种投入,它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高级生产要素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需求状况。
国内消费者对某种产品或服务具有较高的需求或者是领先于其它国家的预期性需求,会促使企业尝试新工艺,采用新方法,研发新技术,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形势分析

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形势分析1. 引言中韩两国作为地理上相邻的国家,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合作。
分析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形势,有助于了解双方之间的贸易情况,并为进一步拓展贸易关系提供参考。
2. 中韩农产品贸易概况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快速增长。
韩国对中国的农产品需求主要集中在水果、蔬菜、海鲜等方面,而中国向韩国出口的农产品主要包括谷物、豆类、肉类等。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总额超过20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韩国的农产品出口额约为100亿美元,韩国对中国的农产品进口额约为100亿美元。
3. 中韩农产品贸易形势分析(1)贸易结构中韩两国的农产品贸易具有互补性。
中国拥有较大的农业产能,可以为韩国提供大量的农产品供应。
而韩国在农产品加工和技术方面具有优势,可以为中国提供高品质的加工农产品。
双方通过农产品贸易实现了互利共赢。
(2)贸易竞争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
由于中国农产品的价格相对较低,韩国在某些农产品领域面临竞争压力。
中国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面也面临一定的质疑。
(3)贸易政策中韩两国的贸易政策对农产品贸易产生了影响。
例如,双方的贸易协定和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促进了农产品贸易的增长。
两国的贸易壁垒和关税也对农产品贸易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4. 展望中韩两国的农产品贸易具有较大的潜力和空间。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习惯的多样化,对农产品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双方可以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贸易合作,优化贸易结构,提高贸易品质和安全性,进一步拓宽贸易渠道,实现共同发展。
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关系密切,通过分析两国农产品贸易形势,可以看到双方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
中韩两国应继续加强合作,促进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
中国对日韩两国农产品贸易条件的变动分析

加 , 种增 长为典 型的依 靠数量 扩张 的粗 放型 增长 。 外 , 这 此 某些加 工程 度较 高、 能满足 更 进 口市场 消 费者 需求的农 产品如 冷冻 与调 理蔬 菜 , 出 口价格 不仅 降幅较 小. 有稳 步 其 还
上 升 的 可 能
能 为 中国政府 与 日韩两 国开展 农业 理论 则认 为 。 国家 之 间要 素稀 缺 程
长 可 能导 致价 格 贸易 条件 的恶化 , 势 . 此后一 直处 于较低水平 , 发展 虑 到 自 19 对 9 5年实 施 的农 业 协 议对 所带 来 的损失 会超过 出 口量增 加所 中 国家 的价格 贸易指数 则略有 下降 中国输 日、 韩农产 品贸易 的影响 , 选
一
一、引
言
经 贸合作 、进 一步 发展对 日韩 农产 度决 定 了商 品 的相对 价格 。而 以穆 品贸易提 供有 益 的参考 。而衡 量一 勒 、 歇 尔 为代 表 的学 者更 强 调 需 马
2 0世 纪 9 O年代 以来 .随 着 中 国贸易得 益多少 的核心指标 就是 贸 求 或 消 费对 贸 易条 件 的决定 作 用 . 国农产 品供求 结构 的根本 改变 与 日 易条 件 。 因此 , 文 旨在对 中国与 日 若 一 国所 面 对 的世 界 需 求 曲线 相 本 韩 两 国农 产 品贸易 自由化 进程 的加 韩两 国农 产 品贸易条 件 的变 动情 况 对 有 利 . 国就 会 有 相对 有 利 的 贸 该 快 . 日、 中 中韩 双边农 产 品贸易 互补 进行深 入分析 。 性 不断深化 , 贸易规模 迅 速扩大 。 尤 目前 ,学术 界对 贸易条 件 的研 易条 件 。
分 析 预 测
国的 比较 成本 比率 之间 :要素 禀赋
中韩农产品市场比较优势分析

步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一
了3 4倍 ,其 中农 产品进 口额 与 2 0 0 0年相 比增加 了 2 5亿 9
美元 。总体来 看 ,中国对韩 国农 产 品贸易至 20 0 6年一 直处
、
中韩农 产 品 贸易现状
自 1 2年 中韩建 交以 来 ,两 国的 贸易额呈逐 年递 增的 于顺差状态 ,但出 口比重有所下 降。 9 9 表 l 中韩农产 品贸易状况
18 7 0 . (.) 0 6 1 ,0 333
(. ) 8 4
2 , 5 3 74
l99 2 . (. ) 05 1 。 0 7 40
(. ) 92
3 . 1 5 1O
16 1 6 . (. ) 0 5 2 , 0 19 9
(. ) 9 4
4 , 6 97 3
一
5 — 4
【 凌s 贸疑l 谁
农业经济
2 1/ 00 2
237 l. (. ) O 4 2 , 8 95 5
(. ) 51
6 , 1 l9 5
212 3。 (. ) 0 4 3 , 4 868
(. ) 57
6 , 5 949
295 5 . (. ) 0 4 4 , 5 8 57
(. ) 45
8 , 8 19 5
246 9 . (. ) 0 4 6 , 2 30 8
l . 94
51 . 2 . 01
2 . 6O
38 . 2 . 68
4 . 16
2 . 57 3 . 1O
5 . 88
5 . 45 4 . 52
资料来源 :韩国农渔产 品流通公社 (t :/ wwk t e/a ewe — a e .p ht / p w i trd / b t d 4s) a. t n r j 从表 中 可以 看 出 ,中 国对 韩主 要 出 口农 产 品为 玉 米 , 口农产 品 中小 麦增长 速度最快 ,从 20 0 5年 的 3 0万美元激 0 2 0 出口额为 616亿美元 ,比 2 0 年增长 了 2倍多 。出 增至 2 0 0 7年 . 3 01 0 7年的 2 5 . 9亿美元 ,这也与国际市场上小麦价格上 2
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形势分析

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形势分析简介中韩两国是亚洲的重要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国家,在全球农产品贸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对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形势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各国农产品的出口情况、贸易政策和市场竞争等方面。
一、中韩两国农产品出口情况对比1.1 中韩农产品出口总体情况根据数据统计,中韩两国都是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家。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之一,其农产品出口数量庞大且种类丰富。
韩国虽然相比中国规模较小,但也是亚洲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
1.2 主要农产品对比中韩两国的主要农产品出口具有一定的差异。
中国主要出口大米、小麦、玉米、蔬菜、水果、肉类等农产品。
而韩国则以水产品、海苔、泡菜、果蔬饮料等农产品为主要出口对象。
二、中韩农产品贸易政策对比2.1 中方政策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支持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为了提高农产品出口速度和质量,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降低农产品出口关税、优化出口程序、完善农产品质量检验等。
2.2 韩方政策韩国政府也高度重视农产品贸易,努力推动农产品的出口。
韩国政府通过优化贸易政策、提供贸易补贴、鼓励农产品创新等方式,促进了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三、中韩农产品贸易竞争分析3.1 市场竞争中韩两国在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
中国以其庞大的农产品生产能力和低成本优势,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
韩国则凭借其独特的农产品品种和高品质,逐渐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3.2 互补性中韩两国在某些农产品方面存在着互补性。
中国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而韩国则凭借其技术和品质优势在高端农产品市场具有竞争力。
因此,中韩两国在特定农产品贸易中可以实现互利互惠。
四、未来展望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两国政府可以继续加强贸易合作,进一步降低贸易壁垒,促进贸易便利化。
同时,双方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和合作,提高农产品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形势分析

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形势分析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形势分析引言中韩两国是亚洲地区两个重要的经济体,在农产品贸易方面也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对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形势进行详细分析,包括贸易量、贸易结构、贸易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等方面。
贸易量及趋势分析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量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根据数据显示,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额在过去十年里持续增长,在2019年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其中,中国是韩国农产品重要的进口市场,而韩国则是中国农产品重要的出口市场。
贸易结构分析中韩两国的农产品贸易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中国主要向韩国出口水果、蔬菜、畜禽肉类等农产品,而韩国主要向中国出口海产品、食品添加剂等农产品。
这种互补的贸易结构使得两国在农产品领域互利互惠。
贸易模式分析中韩两国在农产品贸易中采取了多种贸易模式。
除了传统的两国企业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外,还有一些新兴的贸易模式出现,跨境电商平台的兴起给农产品贸易带来了便利。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中韩两国在农产品贸易中仍然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双方在贸易规模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中国对韩国的农产品进口规模远大于韩国对中国的农产品进口规模。
,双方在贸易平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与调整。
,质量安全和标准问题也是两国农产品贸易中的重要挑战。
建议和展望为了进一步促进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我们建议双方加强贸易合作,扩大贸易规模,并致力于打造更加平衡的贸易体系。
,加强质量安全和标准的合作与沟通,确保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通过对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形势的全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韩两国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合作潜力和发展机遇。
双方应充分利用各种贸易模式,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的繁荣与发展。
以上就是对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形势的分析,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谢谢阅读!。
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形势分析

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形势分析
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形势分析
引言
背景
中韩两国都是农业大国,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受益于双方国内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中韩两国的农产品贸易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双方从对方国家进口了大量的农产品,并且互相出口了自己国家的农产品。
形势分析
1. 贸易额持续增长
近年来,中韩两国的农产品贸易额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双方在农产品贸易上的合作越来越紧密,贸易额不断攀升。
2. 贸易结构优化
中韩两国的农产品贸易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双方逐渐增加了贸易中的高附加值产品,如进口牛肉、葡萄酒等。
这种贸易结构的优化对双方的农产品市场和产业发展都非常有利。
3. 影响因素
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形势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双方国内市场需求的变化:农产品贸易与国内市场需求密切相关,双方国内市场需求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贸易规模和贸易结构。
政策因素:两国政府的农产品进口政策、关税政策等也对农产品贸易形势产生重要影响。
价格因素: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也会对农产品贸易形势产生较大影响。
结论
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形势一直以来都非常紧密,双方的农产品贸易额持续增长,贸易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农产品贸易形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密切关注国内市场需求、政策和价格等因素的变化,以及两国间的贸易合作与合作机制的改善。
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形势分析[1]简版
![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形势分析[1]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a09cfc32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bc.png)
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形势分析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形势分析1. 引言中韩两国是邻国,拥有相似的农业资源和需求。
农产品贸易在双方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形势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2. 中韩农产品贸易总览中韩两国的农产品贸易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是韩国最大的农产品进口来源国之一,而韩国也是中国的重要农产品出口市场之一。
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额年年攀升,双方在农产品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
3. 中韩农产品贸易的优势与互补性中韩两国在农业生产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与互补性。
中国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能够大量生产粮食等主要农产品。
韩国则在农产品加工和技术方面相对较为先进,能够提供高品质的加工农产品。
这种互补性促进了两国间的农产品贸易合作。
4. 中韩农产品贸易的主要产品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涵盖了多种产品。
其中,中方主要以大豆、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以及蔬菜水果为主要出口产品。
韩方主要以畜牧产品、水产品以及加工农产品为主要出口产品。
双方在农业领域的贸易互补性使得两国农产品贸易更加有利可图。
5. 中韩农产品贸易的发展趋势随着中韩两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农产品贸易也呈现出一些发展趋势。
首先,双方的农产品贸易额将继续保持增长,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达到新的高峰。
其次,双方在农产品贸易中的合作不断加强,将进一步拓宽贸易渠道和提高贸易效率。
最后,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有机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将成为中韩农产品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6. 中韩农产品贸易面临的挑战尽管中韩农产品贸易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双方间的贸易壁垒和政策限制可能会对贸易造成一定的影响。
其次,双方在农业领域的竞争加剧可能导致某些产品的贸易不平衡。
此外,天气变化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可能对农业生产和贸易产生不利影响。
双方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这些挑战。
7. 结论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关系密切,互利共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韩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的变化特征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曾寅初张辉内容提要:本文利用FAO的贸易统计资料,分析1960~2000年间中日韩三国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随经济发展而变化的趋势特征,并通过中日韩之间变化趋势的比较,论证三国之间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基础。
研究表明,中日韩三国由于处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表现出不同的比较优势,尤其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贸易方面更为明显。
中国与日韩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摩擦,并不是相互之间不存在优势互补的基础,相反是由于基于这种基础而迅速扩大的贸易超出了进口国家进行必要调整的限度的缘故。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经济发展,比较优势,东北亚经济同处于东北亚的中国、日本和韩国各处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
日本属于发达国家,韩国属于新兴工业国,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有不同的资源赋存条件,从而往往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
这种以垂直分工为基础的比较优势互补性成为国际贸易的良好基础。
但是,在21世纪之初,中日韩三国之间先后出现了农产品贸易摩擦1。
这是否意味着中日韩三国的农业比较优势变化,具有不同于上述理论解释的特殊性呢?本文的目的,就是利用FAO的贸易统计资料,分析1960~2000年间中日韩三国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随经济发展而变化的趋势特征,并通过中日韩之间变化趋势的比较,论证三国之间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基础。
12000年中韩就大蒜发生了贸易摩擦,2001年中日又因为大葱、鲜香菇和席草而引起贸易摩擦。
一、 农产品贸易显性比较优势及其计算方法贸易显性比较优势是在现有贸易结构中表现出来的比较优势。
根据国际贸易的经济理论,贸易的基础是相对比较成本的差异。
在存在相对比较成本差异的情况下,无论是进口国,还是出口国,只要出口相对比较成本较低的产品而进口相对比较成本较高的产品,都可以在国际贸易中获益。
这样,在各国追求贸易利益的过程中,贸易结构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各国之间的比较优势。
显性比较优势就是要根据现实的贸易结构,来计算各国的比较优势。
因此,显性比较优势的前提条件,是现有贸易结构基本能够反映各国的比较优势。
关志雄(2001)利用显性比较优势的方法,根据比较优势通常会随着经济发展,从初级产品过渡到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最终转移到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变化规律,分析了中国整体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的演变过程。
1992年,劳动密集型的一般制造业产品的比较优势超过了第一产业的产品,在1999年,机械产业产品的比较优势也超过了一次产品产品,中国的整体贸易结构已经进入成熟的新兴工业国类型。
显性比较优势方法在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牛宝俊等(1996)与郄贺良等(1999),分别计测了1980~1991年间与1987~1996年间我国主要农产品的显性比较值,分析了显性比较优势的时序变化特征及其原因。
程漱兰等(2002)则分析了1980年后,中国与韩国、日本之间的净出口指数的变化,提出了在东北亚进行农业资源整合存在潜在的巨大效益。
上述研究表明,利用净出口指数方法在分析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现实可行的。
因此,本文将沿用他们的方法,以净出口指数R (index of relative export performance )来计算相对比较优势。
某一类或者一种产品的净出口指数,可以根据如下公式计算:IE I E R +-= 其中,R 为净出口指数,E 为出口额,I 为进口额。
净出口指数的经济含义,是净进口额在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出口额越多而进口额越少,则净出口指数越小。
某种产品只有出口没有进口时,净出口指数达到最大值1。
相反,某种产品只有进口没有出口时,净出口指数为最小值-1。
根据现有贸易结构反映各国比较优势的前提条件,各国一般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进口自己不具备比较优势或者比较优势相会较弱的产品。
这样,净出口指数越接近于1,则此产品的比较优势越强。
净出口指数越接近于-1,则比较优势越弱。
为了考察生产要素赋存条件的变化对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影响,我们根据生产要素投入构成的差异和技术水平,将农产品划分为两类:1)土地相对密集型农产品。
包括谷物及其制品;2)劳动相对密集型农产品。
包括水果和蔬菜、肉类及其制品。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FAO 农产品贸易统计。
由于重点是考察历史变化,所有我们对原始数据进行了5年平均的处理。
二、净出口指数变化特征的国家间比较中国、日本和韩国都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贸易国。
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三国的农产品贸易额在亚洲的份额一直稳定在40%左右,而在世界农产品贸易总额中目前也占有10%的份额。
但是,由于各自处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生产要素的赋存与相对价格也不一样,由贸易结构所表现的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变化特征也就不一样(参见表1和图1)。
表1 中日韩农产品贸易净出口指数变化资料来源:根据FAO农业贸易统计资料计算。
注:此处的农产品定义是根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对农产品的分类,只包括“狭义的农产品”并不保护水产品和林产品。
主要有以下几类:谷物及其制品,咖啡、茶、可可、香料,水果、蔬菜,肉类、肉类制品,天然橡胶,油籽,食糖、蜂蜜,纺织纤维,烟草,活畜和其他农产品。
这里选取了谷物及其制品作为典型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选取了水果、蔬菜和肉类及其制品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
1、农产品整体1960-2000年的40年间,日本的农产品净出口指数始终在-0.8至-1间波动,韩国与日本相似,但净出口指数值略高于日本,大体保持-0.6至-0.8的区间内;中国农产品净出口指数值起伏较大,60年代后期最高达到0.21,80年代前期最低为-0.12。
总体上看,始终围绕0值上下波动。
中日韩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无任何优势可言。
2、土地密集型农产品日本与韩国的谷物及其制品的净出口指数接近于-1,说明这些产品在日本和韩国两国几乎没有任何出口,只有进口。
而中国谷物及其制品的净出口指数在-0.2至-0.7之间波动,从总体上与日韩同属于净进口国家。
但是净出口指数值在80年代前期到达最低的-0.72之后,一直上升,到90年代后期已经回升到-0.24,说明中国在进口谷物的同时,出口谷物也在增长。
但从总体上看,中日韩同属于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进口国。
但是,在东北亚经济圈内,同样是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中国与日韩之间的地位却完全不同。
2002年,中国对日韩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贸易逆差分别为96.9亿美元和32.2亿美元,各占中国对日韩农产品贸易总逆差的1.2%和21.8%。
韩国自中国进口的农产品中,有16.5%是谷物及其制品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
而日本则只有0.98%为谷物及其制品。
从两者的贸易净出口指数也可以看出,近三年中国对日本的谷物及其制品贸易的净出口指数值始终徘徊在-0.8~-0.9之间,而对韩国则接近于-1。
可见,就国际市场而言,虽然中日韩国都是谷物及其制品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净进口国,但在三国之间,中国属于出口国,而日韩则是进口国。
这种的地位的不同,为中国与日韩之间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贸易摩擦,埋下了隐患。
3、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中国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贸易净出口指数一直处于较高水平,60年代后期曾经接近于1,此后虽然逐步有所下降,但是即使在90年代后期仍保持在0.4以上。
韩国的净出口指数值在进入80年代之前均为正值,70年代前期最大到达过0.49后,此后迅速下降,整个80年代接近于0,进入90年代之后转为负值、稳定在-0.4至-0.5之间。
日本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贸易,从60年代开始就已经处于入超的状态、净出口指数为-0.35,此后进一步降低,到90年代后期已经接近于-1。
从90年代后期的净出口指数值来看,只有中国仍然保持为正值,日韩都已经为负值。
这说明,就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而言,中国已经成为中日韩三国中唯一仍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
比较中日韩三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净出口指数的下降过程,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格局的形成是与各国的经济发展与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的。
日本的工业化进程在50~60年代,由于我们的分析数据开始于1960年,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日本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比较优势丧失的过程。
但是从图1中,我们应该不难推断出日本也曾经存在过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具有比较优势的时期。
韩国的工业化在70~80年代进展迅速,而这一时期也正是韩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比较优势逐步丧失的时期。
我国目前的工业进程十分迅速,这虽然还不足以引起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比较优势的丧失,但是在90年代后期,净出口指数值已经呈现出较快的下降趋势。
图1 中日韩三国不同密集型农产品贸易净出口指数比较资料来源:根据FAO数据计算而得。
注:横轴代表了8个阶段,其中1:1961-1965,2:1966-1970,3:1971-1975,4:1976-1980,5:1981-1985,6:1986-1990,7:1991-1995,8:1996-2000。
由于缺少1961年数据,韩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贸易净出口指数变化从1962开始计算。
三、农产品贸易类型的历史变化轨迹为了进一步考察生产要素赋存条件对农产品显性比较优势的影响,我国绘制了图2。
图中,横轴为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净出口指数,纵轴是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净出口指数,由此构成的四个象限,正好说明了不同国家的农产品贸易类型。
在第Ⅰ象限,无论是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还是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净出口指数都为正值,表明两种类型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都具有比较优势,这样的国家是土地资源丰富的传统农业国。
在第Ⅱ象限,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净出口指数为负,而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净出口指数为正,表明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已不具备比较优势,但是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仍然具有比较优势,这类国家是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发展中国家。
在第Ⅲ象限,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与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净出口指数都为负值,表示无论是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还是劳动密集型农产品,都已经不具备比较优势,这类国家为一般发达国家。
在第Ⅳ象限,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净出口指数为负,而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净出口指数为正,表明虽然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已不具备比较优势,但是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仍然具备比较优势,这类国家为土地资源丰富的发达国家类型。
随着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农业劳动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其相对价格越来越高,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贸易净出口指数会越来越低,由正值转变为负值。
同时,一般情况下土地资源也会变得越来越稀缺,这样,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贸易净出口指数也会降低。
因此,从总体上看,随着经济发展,农产品贸易的国家类型应该逐步向第Ⅲ象限转化。
但是,具体的历史变化轨迹,将受到土地资源的相对丰富程度和技术进步速度的影响。
首先,对于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工业化引起的土地稀缺程度变化不大,这样即使是发达国家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仍然具有优势,如图2的途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