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鼠腹主动脉缩窄术致大鼠慢性心衰的建模与体会
冠状动脉结扎与腹主动脉缩窄所致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比较_张冬颖

B组心肌细胞肥大, 排列紊乱, 小血管壁增厚, 间质增生伴 少量炎细 胞浸润。结论 冠脉结扎 术和腹主
动脉缩窄术均是建立 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的有效方法。两者的差别是: 腹主动 脉缩窄术 建立的是压
力超负荷型 CH F 模型, 冠脉结扎术建立的是低心输 出量型 CHF 模型, 后者 心衰程 度更严 重, 其 病理生
4 心脏标本处理 电 子 天 平 分 别 称 取 左、右 心 室 重 ( LVW、 RVW ) , 左心室包含室间隔, 计算左、右心室质量与 体质 量 ( BW ) 之 比, 即 为 左、右 心 室 质 量 指 数 ( LVW I、RVW I) 。 5 心肌组织形态学观察 各组均在左室冠状面中 部切取环状心肌 组织 块 ( A 组包含心肌梗死区 ), 4% 多聚甲醛固定, 常规 石蜡包埋切片, H E染色。 6 统计分析 数据均以均数 标准差 ( x s) 表示, 组间比较 采用非配对 t检验, 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检验, P < 0. 05, P < 0. 01表示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
K ey w ords M ode;l R ats; Co ronary a rtery liga ture; A bdom ina l aorta constriction; Ch ronic heart fa ilure
慢性心力衰竭 ( chronic heart fa ilure, CH F) 是多 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结局。 CH F 大鼠模 型是研究 CHF 血流动力学和神经内分泌异常的重 要实验模型 [ 1 ] 。冠脉结扎术和腹主动脉缩窄术都 是常用的建模方法, 不同方法制备的 CHF 大鼠模 型, 心功能改变和特点不同 [ 2] 。本实验采用冠状动 脉结扎术和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 CH F 大鼠模型, 比 较两种 CH F 大鼠模型病理和病理生理特点, 有利于 实验模型的选择。
大小鼠主动脉弓缩窄(TAC)致心肌肥厚和慢性心衰模型

大小鼠主动脉弓缩窄(TAC)致心肌肥厚和慢性心衰模型
主动脉弓缩窄(TAC)是一个慢性心室肥大的最为常用疾病模型,可用于模拟高血压或室内压增高而引起的肥厚性心肌病,在临床前药物研究或基础医学、生物学研究中广泛应用。
TAC手术后即刻诱发/启动心室肥厚的进程,根据不同的小鼠品系和手术缩窄程度(如27G、28G缩窄),一般来说1周(28G缩窄)或2周(27G缩窄)即可发展为显著性的心室肥厚,并可于2~3周(28G缩窄)或4~6周(27G 缩窄)发展为心力衰竭。
● 模型制备-手术方法
一般采用雄性小鼠,根据实验目的不同,鼠龄可以在9~10周之间,缩窄程度可选用中度缩窄(27G)或重度缩窄(28G)。
在主动脉弓部用线结扎法形成一精确的定量缩窄,达到限制血流增加室内压的目的。
TAC诱发心室肥大或心衰的方法最早由Rockman等于1991年正式建立,之后成为广泛应用的心室肥大、心衰模型。
图1. 主动脉弓部缩窄及心重体重比、血流动力学变化,参见PNAS. 1991; 88(18):8277-81。
● 术后评价-超声心功能
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动物麻醉状态下的心功能是下降的,故本公司要求超声时心率为500-550次/分,甚至需要测量清醒状态下的超声,尽可能反应动物真实的心功能。
图2. 正常小鼠心脏超声(C57BL/6J 小鼠)。
图3. TAC术后4周超声(左心室心肌代偿性增厚)。
图4. TAC术后12-14周超声(心衰指标为EF-射血分数、FS-短轴缩窄分数)。
心力衰竭大鼠造模方法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大鼠造模方法研究进展作者:何一婷唐利萍张斌霞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年第18期【摘要】从基本原理、具体操作流程及优缺点等方面,对近年来国内的心力衰竭大鼠造模方法进行整理、归纳和比较,旨在可以基于不同条件要求下选出恰当的大鼠造模方法,进而为不同原因造成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的选择上,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心力衰竭;大鼠;造模方法;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542.2;R54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18..02心力衰竭作为临床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点,随着近年来环境的改变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其发病率更是迅猛增长。
笔者查找近十年国内文献资料发现,多数作者主要采取了冠状动脉结扎、腹主动脉狭窄、高血压诱导心衰、阿霉素及异丙肾上腺素这五种方法进行治疗。
1 冠状动脉结扎法1.1 基本原理冠脉结扎术通常结扎回旋支冠状动脉或左前降支冠状动脉,以形成一个梗塞区域,使心肌梗死或缺血,以降低射血分数(EF)和心输出量(CO),使左室舒张压(LVEDP)和静脉压升高,当心肌梗死面积超过20%时,会出现心肌收缩力下降及明显的心力衰竭。
1.2 操作方法目前多数做法为,采用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大鼠,于距离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起始部2 mm处穿线并结扎。
术后5周用心超检测,以EF值1.3 优缺点冠脉结扎术构建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模型能够很好模拟心肌梗死后心肌肥大,并且可以演变心力衰竭全部病理过程,其所呈现的神经内分泌激活方式和心力衰竭与人类心衰过程极为相似,但冠脉结扎术建立的CHF模型心衰程度严重,模型死亡率高,相对耗时长,建模费用偏高,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定困难,一是胸骨、胸骨旁左缘纵横切口和经膈肌的相关手术中,胸骨旁切口为唯一可以避免胸膜损伤的路径,但是该路径冠脉距离体表位置最深,二是中小型动物基础心率比较快。
2 腹主动脉狭窄术2.1. 基本原理腹主动脉缩窄术是研究心功能不全时一种常用的方法,该方法建立的压力超负荷型CHF 模型,其作用机理是使腹主动脉缩窄,升高主动脉压力,增加心脏负荷,后期心脏失代偿,从而导致心力衰竭。
慢性心衰动物模型的制备及指标评定

慢性心衰动物模型的制备及指标评定慢性心衰是一种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心脏功能逐渐衰竭。
为了深入研究慢性心衰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科学家们广泛应用动物模型进行实验研究。
下面将介绍慢性心衰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以及常用的指标评定方法。
一、慢性心衰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1.高盐饮食法:将小鼠或大鼠的日常饮食中的盐分含量提高,例如增加食盐的含量。
高盐饮食会引起血压升高,从而导致心脏负荷增加,进而发生心衰。
2.高胆固醇饮食法:给小鼠或大鼠注射或灌胃高胆固醇的食物,例如高脂食品。
高胆固醇饮食会引起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升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脏供血不足,最终发生心衰。
3.慢性心肌梗塞法:在小鼠或大鼠的冠状动脉中注射致命的微球或通过手术结扎冠状动脉,造成心肌梗塞,进而诱发心衰。
4.肾脏疾病法:通过手术切除小鼠或大鼠的一个或两个肾脏,或者给予肾脏毒素如丙酮酸来诱发肾脏疾病,进而导致心衰的发生。
二、慢性心衰动物模型的指标评定方法:1.心脏形态学指标:通过心脏组织切片染色法,观察心脏组织的肥大程度和纤维化情况。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和Masson's trichrome 染色,通过显微镜观察心脏细胞形态、胶原纤维沉积情况等。
2.心脏生理学指标:使用心电图(ECG)记录动物的心电活动,评估心脏的电生理状态。
常用的心电图参数包括心率、QRS波群、QT间期等。
超声心动图是另一种评估心脏功能的重要工具,可以测量心腔内径、心肌收缩力等参数,来评估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3.血液学指标:采集动物的血液样本,常见的指标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动物的贫血情况、炎症反应以及凝血功能等情况。
4.生物化学指标:测定动物血液中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心钙蛋白等。
这些标志物在心肌损伤时释放到血液中,可以反映心肌细胞的损伤程度。
5.心脏基因表达:通过转录组学方法,分析心脏细胞内基因的表达变化。
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肥厚指标的综合评价

cae op h e d nmc dxs, ad c u co dx srm ba a ir i pp d ( N )adIy ecl— r dg u .T ehmoya i i ee cri nt ni e , eu ri n tue ce t e B P n t o a t r sn af i n n r t i p l gnlvl, a ic asn e n ada uce e i e rC D)w r ivsgt , ,2a d1 ek f r p r e e cr a s i xadcri m sl clda t ( M e d m d c l m e ee net a d4 8 1 n 6w es t ea i e aeo —
A s at0bet e T ute ipoeted goi adt am n l e o ada yet p yi pt nswt bt c: jc v ofr r m rv h i ns n r t et e l fcrichp roh n ae t i r i h a s e v r i h
山东医药 2 1 00年第 5 O卷第 3 9期
慢 性 心 力 衰竭 大 鼠心肌 肥厚 指 标 的 综 合 评 价
马 力 刘 , 杰 初 , 楠 史 旭 波 杨进 刚 李 田昌 胡大一 , , , 。
( 1首都 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北京 105 ; 000 2北京博爱医院;
大鼠狭窄下腔静脉心衰模型

大鼠狭窄下腔静脉心衰模型大鼠狭窄下腔静脉心衰模型的探索与应用1. 引言心衰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脏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为了更好地研究心衰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大鼠狭窄下腔静脉心衰模型被广泛运用于动物实验室。
本文将对这一模型进行全面评估,并介绍其在心衰研究领域的价值和应用。
2. 模型的原理与制备方法狭窄下腔静脉模型是通过部分结扎大鼠下腔静脉来模拟体液潴留和心脏前负荷增加的病理情况。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 麻醉大鼠并暴露下腔静脉,用无纺布条轻轻固定下腔静脉。
(2) 使用6.0号丝线将下腔静脉结扎,留下一小段间隙,以保证血液仍能通过。
(3) 将无纺布条解除并缝合切口,完成手术。
通过这种方式,大鼠的下腔静脉流量减少,进而导致心脏前负荷的增加,模拟心衰患者的病理生理状态。
3. 模型的优点与局限大鼠狭窄下腔静脉心衰模型具有以下优点:(1) 简单易行:制备过程相对简单,不需要特殊技巧和设备,易于操作。
(2) 模拟性强:通过模型制备后,大鼠的心脏前负荷明显增加,体液潴留,模拟了心衰患者的病理生理状态。
(3) 实验可控性好:狭窄程度和作用时间可根据实验需要进行调整,提高了实验可控性。
然而,该模型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 模型的特异性较低:由于其制备方式的局限性,仅能模拟一部分心衰的发病机制。
(2) 生物学差异:大鼠和人类在生物学特征方面存在差异,限制了模型在转化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3) 心血管系统整体性不足:该模型不能完全模拟心衰的整体病理生理变化,只是其中一部分。
4. 模型的应用价值大鼠狭窄下腔静脉心衰模型在心衰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 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该模型能够模拟心衰患者的病理生理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心衰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2) 药物治疗策略评估:通过该模型,可以评估新药对心衰的治疗效果,并寻找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3) 心脏重塑机制研究:心衰患者心脏存在着明显的重塑过程,该模型可为深入研究心脏重塑机制提供有力支持。
大鼠腹主动脉缩窄模型心室肥厚的高频超声检测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研究进展论文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研究进展论文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研究进展论文慢性心力衰竭(CHF)通常指临床所称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
CHF是一种心室泵血能力下降,心排血量降低,不能满足肌体代谢需要的疾病[1]。
其发病率、死亡率、病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和生活质量。
现已明确心室重构是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发病机制,目前中西医药物治疗CHF 研究的热点是心室重构。
如何逆转、延缓心室重构是目前CHF治疗的主要目标,但仅处于初始阶段。
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系统生物学的迅猛进展,大量生物信息的不断涌现,确定心血管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已经成为一种迫切需求,目前正在不断地从定义到方法学上进行规范化。
[2]寻求相应的疗效佳、副作用少的防治药物,指导心衰治疗,一直是新药研究的方向。
1 中医古代文献整理古老的中医文献对心衰的描述早有记载。
《素问·逆调论》云若心气虚衰,可见喘息持续不已,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指出了阳气虚衰,水气射肺的征象。
《素问·脉要精微论》云细则气少,涩则心痛,指出脉诊提示心衰以气虚、瘀血为病因。
汉代张仲景在《内经》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与心衰有关的支饮与心水两个疾病的概念,如《金匮要略·痰饮篇》云膈间之饮,其人喘闷、心下痞坚,面色黎黑,《金匮要略·水气篇》云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悸,其人阴肿,指出阳虚水泛之征,并在伤寒论中创造性的提出真武汤、葶苈大枣泻肺汤等,至今仍是治疗心衰的主要方剂。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篇》云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指出心衰病因是气虚痰饮。
《伤寒明理论》指出心悸之由,一者气虚,二者痰饮。
宋代赵佶《圣济总录·心脏门》中首提心衰病名,心衰则健忘,心热则多汗,不足则胸腹协下与腰背引痛,惊悸恍惚,少颜色,舌体强,《医参》中记载主脉,爪甲不华,则心衰矣以及《素问·痹论》云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则喘,指出了心衰的临床表现甚至病情猝然加重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