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读后感1500字

合集下载

《培根随笔》读后感(精选15篇)

《培根随笔》读后感(精选15篇)

《培根随笔》读后感(精选15篇)《培根随笔》读后感1《培根随笔》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以其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的说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读之犹如聆听高人赐教,受益匪浅”。

这本书是最近才接触的,看过之后,我只有一种感觉——敬佩。

于是,整理读后感。

培根,一位伟大的英国文学家、哲学家,尤其是在哲学方面,成绩显赫,这是我在读这本书之前就知道的。

读过《培根随笔》之后,我对培根的崇敬又上了一层。

在我看来,这本书十分深奥,十分难懂,有些地方反复咀嚼多遍后仍然有些不理解。

但是一旦知晓了其中内涵便回味无穷,受益匪浅,其中蕴含着的深刻哲理发人深省、令人深思……“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

”这句话曾经作为我的座右铭来激励我努力读书。

成为一个完善的人,是大多数人追求一生的理想,可见,读书是多么的重要啊!“知识就是力量。

”这句话十分经典,早在小时候就经常听到大人们用它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只是那时还不知道有培根这个人。

拥有了知识就等于拥有了力量,力量是一切行为的源泉,可见,知识也是重要的!“奇迹总是在不畏中闪现。

”这句话让我在逆境中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信心。

它告诉我们,不要畏惧困难,不要被挫折打倒。

就像是《论厄运》中所说的一样,凡事都有正反两面,幸运不一定是好事,厄运也不一定是坏事。

所以面对幸运,我们不要得意忘形,面对厄运我们也不要丧事信心、意志消沉。

要永远相信,只要保持积极进取的信心,拥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奇迹女神总是会眷顾你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带着信心和勇气征服厄运,迎接奇迹。

还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通俗易懂还蕴涵着深刻的哲理,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目的有很多,但我想大多数人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理想的生活,可以让自己和家人过得更好,因此,为了这个目的,我们必须要努力,在多方面展现出自己的力量,不懈的追求生活的理想,实现生命的价值!《培根随笔》读后感2培根,是英国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学家。

读培根随笔个人读后感作文5篇

读培根随笔个人读后感作文5篇

读培根随笔个人读后感作文5篇读培根随笔个人读后感作文5篇《培根随笔》是英国哲学家、文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创作的随笔集。

随笔主要是收录了一些议论性质的短文,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伦理等方方面面。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读培根随笔个人读后感作文,希望能帮到各位。

读培根随笔个人读后感作文1《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而我听到哲学家这个称谓。

不经撇了撇嘴,哲学家不就一片长篇大论吗?有什么好看的?于是不情愿地翻开了这本薄薄的书。

看看目录,全是什么论啊,谈啊,说啊,必然是一本无味的书。

然后我继续翻开阅读,手里无奈的拿着准备批阅的绿色荧光笔。

我不得不真实的说,我读过一本谈论哲学的书,叫《苏菲的世界》。

而这本书充满魔幻色彩,而且能用一种奇幻的文风,带着我走近哲学的世界。

苏菲这个普通的小女生,因为有了那一封封娓娓道来的哲学问题,渐渐爱上了哲学。

我的表姐因为读了这本书,就报考了哲学系。

这本书让我看到,虽然哲学听起来是枯燥的,但是也有它的乐趣所在。

可这本《培根随笔录》我也不得不看,带着一点对哲学的启蒙知识,我开始了阅读,里面的很多知识我不能完全理解,但是至少,我看到了一个知识渊博的培根,一个善于总结的培根,一个有艺术情趣的培根,一个坚持真理的培根。

就拿《论园林》来说吧,读了前面的《论真理》等一系列的较高深的哲学问题后,看到这一篇不禁让我觉得耳目一新。

这篇文章中,我看到了培根不仅仅只是钻研学术方面的问题。

对这样的美的艺术也有很深的修养。

他能辨清一年各个月份、季节中园林应种植的花木,能分别花木之中最芳菲的花的名字,并给它们排名。

在这篇文章中,我看到的培根不仅仅是个作者,更像是一位园林艺术师,将如何种植美丽花木,如何使自己的园林更加美丽的知识毫无保留的告诉我们。

我认为我今后也应该像培根一样,随时把自己的思想记录下来,最后翻翻本子,重新阅读自己以往的思想和心路历程,一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培根随笔》读后感12篇

《培根随笔》读后感12篇

《培根随笔》读后感12篇《培根随笔》读后感12篇《培根随笔》读后感篇1前几天翻开了很久没看的培根随笔集,记得我以前以培根所写的|《论读书》写过一篇口头作文参加过比赛,那次比赛对于我来说使一次新的挑战,记得,那位老师和我说了题目后,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培根的那篇文章,论读书中讲到读书之用有三:一是:心旷神怡、二是:增趣添雅、而三是:长才益智。

这三点我深有体会,但却不觉得如此,我深感的是,我从来不会如此认为,但是这确实真正的'原理,爱学、想学那就必须会觉得所讲的没错。

我这次,我所看到的这篇就是人人都有的――愤怒。

培根的笔者翻译得很好,人之所以会有怒是因为人很脆弱,经不起波折,但是易发怒者,脾气就必定会很暴躁,但是大部分人却无法克制发怒的倾向,所以培根就说“愤怒乃人之常情,但不可因发怒而犯罪。

”其实,笔者认为,要克制再一次发怒,就就应反省每一次发怒的原因,从而改变。

到哪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只有用时间慢慢的改变。

不可急于一时。

看完这篇文章,我发现自我也如此,易发怒,但却从未反省。

也学这就是人吧。

而《圣经》里说人要有耐心。

我给大家一个小小的推荐“要持续冷静,耐心等待”这样,你必须能够打败愤怒的。

《培根随笔》读后感篇2培根是英国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他也算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

他出生于伦敦一个官宦世家,父亲是朝中重臣,母亲是有名的才女,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成熟较早。

培根在剑桥大学深造期间,培根对传统观念和信仰产生了怀疑,开始独自思考社会和人生的真谛。

培根的父亲突然病逝后,培根的生活开始陷入贫困。

他一面攻读法律,一面继续求职。

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取得了律师资格,并当选为国会议员,但他还是没有任何职位。

这一时期,培根在思想上更加成熟,他决心把脱离实际,脱离自然的一切知识加以改革,把经验观察,事实依据、实践效果引入认识论。

这一伟大抱负是他科学的伟大复兴的主要目标,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志向。

而后培根得到新帝王的赏识。

培根随笔读后感(6篇)

培根随笔读后感(6篇)

培根随笔读后感〔6篇〕培根随笔读后感〔精选6篇〕当品尝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培根随笔读后感〔精选6篇〕,欢送大家共享。

培根随笔读后感1培根,15世纪知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是西方近代文学的创始人。

人人都仰慕他,但我却不。

我厌烦那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

一天,当我读到?培根随笔?时,才觉察他有另外的一面。

他对哲学的执着,对政治的热衷,对生活的宠爱,对抱负的追求与对困难绝不轻言放弃,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看法。

培根随笔?中,最令我难以遗忘的是论报仇。

培根赞美宽容精神,他说:“宽容是王者的风范。

〞一个擅长宽容的人,不会被世上不平之事摆布,即使他的身心受到别人的有意损害,也绝不会冤冤相报,由于宽恕会时时提示他――邪恶到此为止。

我想,人人假设有像培根这样的觉悟,那么社会岂不是更好?并且,报仇只不过会是将一件芝麻大的小事变大。

正如培根所说,那些报仇的人,为的只是看到对方的苦痛,并从中得到欣慰;等报仇完了,才觉察报仇本身并无任何意义,只能使罪恶不断的传递下去。

假设,有哪一本书可以告知你一个人生的哲理,那么就是?培根随笔?。

所以,它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

培根随笔读后感2这个暑假,我读了?培根随笔?虽然只是一些笔录,但让人感受很深。

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可见求知可以转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论美?中,培根说道:“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培根的话语既使人们开阔了眼界,也能使人们顿悟。

假设由于荣誉问题而毁灭问题,要么就是学校的评价机制毁灭了问题,要么就是个人的姿势出了问题,抑或两者兼而有之。

培根在?论赞扬?中谈到:“名誉好像一条河,能飘起轻浮之物而漂移沉重坚实之物。

〞这话是何等的重量!所以荣誉面前我们确定警醒,要慎重!慎重!慎重!否那么学校就会变成这样一个地方:“一群没有意思的人,做着一些无聊的事情,他们为了荣誉争得不行开交。

《培根随笔》读后感8篇

《培根随笔》读后感8篇

《培根随笔》读后感8篇《培根随笔》读后感8篇第一篇:《培根随笔》读后感在我们所熟悉的西方散文大师中,如果要我寻找出心目中认可的人物,那么蒙田、帕斯卡、培根必不可少。

而其中,我以为培根的思想最为严密、深刻。

这位十几岁就进牛津大学读书,官至掌玺大臣的人物,一生经历不凡,挫折与失意也不少。

人品固然有瑕疵,但阅历不浅,读书也多,思考则是深入骨髓。

其余不说,仅仅看他的随笔《论读书》,就可窥见一斑。

那篇文章让我感到一位思想者的睿智,其思想十分清晰、深刻,咀嚼再三,收获颇多。

“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

”培根出手不凡,开门见山,直扑要害,高度概括,揭示读书的内涵。

仔细审视这个世界,芸芸众生,为了打发多余的时间,填补心灵的空虚,在红尘中,能够消遣的东西委实太多:麻将、电视、逛街、听书、观碟、欣赏音乐等等,都可以,只是不一定能够长久,除了不良的嗜好的因素,还有携带不方便、各类条件的限制,包括、竞争的压力、心情的影响等。

因此可以说,这个世界上的其他任何东西都不会发生持久的作用,唯有读书可以。

俗语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的是人的本性不会轻易的改变,此为寰内共识,但曾国藩却说,读书可以改造人的性格。

艰难如人的性格都能改变,那么读书为乐趣自然不在话下。

只是这乐趣要达到什么程度呢?鲁迅先生曾用个极为普遍的比喻说,就像一个赌徒不停地摸牌那样,周而复始,持续不断,乐趣就在那摸牌之中。

显然,告诉我们读书的乐趣,就是舍弃其他,把时间都集中在读书的本身上,有相当大的量下去,才会有悬挂在碧枝翠叶之间的果实。

文雅来自于书卷的熏陶,如苏轼言“腹有诗书气自华”。

有了这般“诗书”的熏陶,气质自不低俗,言行举止,不同一般。

内在的熏陶久了,自然使人谈吐不凡。

以实践著称于世的民族,可以积累许多经验,也可以把这些经验融入本民族的血液之中,但仅仅如此,只能说存活于表面,或者说,只知大海上的波涛汹涌,却还未知大海下的另一个世界,宁静、深邃与黑暗。

在《亮剑》作品中,出现的那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运用实战中的智慧,固然可以打败看得见的强大对手,但在现代战争中,或者说在看不见对手的战场上,就未必能胜利,因为知识结构不佳,所以要对这些战功显赫的将军需要补上现代战争一课。

培根随笔读后感(通用10篇)

培根随笔读后感(通用10篇)

培根随笔读后感(通用10篇)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培根随笔读后感(通用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培根随笔读后感1常言道:“世界洞明皆学问,人情炼达即文章”培根在此书中谈及的伦理触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语言简洁,说理透彻,读起来就像是在听一位睿智的老人侃侃而谈,而这本书里包含着的这位先哲的思想精髓。

我特别喜欢他在《论友谊》一章中的一句话:“语言犹如展开的挂毯,心象意念都显示在其图案之中,而思想犹如为打开的挂毯,。

心象意念只是裹在里面”他谈到,正是友谊开启理智,正是友谊让人们可以亮出自己思想,友谊可将感情风暴骤雨变成丽日和风,亦可把理智之混沌暗夜变成朗朗白昼。

他写道“一个人的理解力和判断力总是浸泡在自己的偏好和习惯之中。

所以朋友的建议和自己的主张有着极大的差异,所以以人为镜有时候难免不合实情,所以最好的药物便是朋友的药石之言”真正的朋友往往会提出公正而客观的建议,帮助你更好的认识自己,发展自己。

他在《谈读书》中也说道:“读书不可存心吹毛求疵,不可尽信书中之论,亦不可为己言掠辞夺句,而应应该斟酌推敲,钩深致远。

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书可以囫囵吞枣,但有少量书必须细细咀嚼,慢慢消化。

换言之,有些书可以只读其章节,有些书可大致浏览,有少量书须通篇细读并认真领悟。

”古人说“学皆成性”即“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在生活中,我们读的书就像吃的饭,会长成我们的血和肉,成为我们的一部分,这个时候,就需要练就一双慧眼,多读书,读好书,在书中,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性格,提升自己的修养。

他在《论爱情》中谈到的一句话让我记忆颇深,他写道“如果有人不得不接受爱,但却能将其摆在适当的位置,使之与人生的重要使命截然分开,那这人就算把爱情处理的最为妥当。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杨贵妃的美丽,是那样动人,牵人心弦,唐玄宗也同样这样觉得,沉迷于热恋之中怎能治理好国家?最后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由盛而衰,和杨贵妃的受宠不无关系。

培根随笔读后感4篇

培根随笔读后感4篇

培根随笔读后感4篇培根随笔读后感(一)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和科学家之一。

他的《随笔》是一部包涵了各个领域的智慧和见解的作品。

阅读培根的《随笔》是一次愉快的智力之旅,让我感受到了他的深刻思考和为人处世之道。

在《随笔》中,培根通过对人性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了许多启发人心的观点。

他认为,人类的理性和嗜欲是同等重要的。

人的天性使得我们有“理性”来探索事物的本质,同时也有“嗜欲”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这种理性和嗜欲的平衡是人类的本能,也是我们生活的基础。

培根还提到了人们常常在追求知识时会遇到的一些问题。

他认为,要真正获得知识,需要遵循四个原则:阅读、沟通、思考和实践。

只有通过广泛阅读,与人交流,深入思考和实践,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这些原则对于培养个人的能力和提升自己的思维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培根的观点也启发了我对于自我认知和人际关系的思考。

他认为,人们常常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而忽视了自己的缺点。

他提出了“镜子”理论,通过对自己的观察和他人的反馈来获得对自己的真实认知。

而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培根强调了善意和尊重的重要性。

他认为,与他人的互动应该建立在信任、尽责和尊重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真正的人际关系。

通过阅读培根的《随笔》,我也对科学和人类进步的思考有了更深的理解。

培根认为,科学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通过以实证和实践为基础的方法,我们能够不断发现和探索事物的真相。

科学的发展也需要不断的创新和求知欲望。

我们应该不断追求知识,探索未知,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阅读培根的《随笔》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他的思考和见解深入人心,震撼着读者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

通过培根的随笔,我更加明白人类的本性和社会的基本原则。

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为人类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培根随笔读后感(二)阅读培根的《随笔》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这本书中包涵了培根的一生智慧和见解,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有着重大的启示。

《培根随笔》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

《培根随笔》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

《培根随笔》读后感《培根随笔》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培根随笔》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培根随笔》读后感1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可能对这个人生思考并不是很多,我们会迷惘,会犯错,会停滞。

而这本《培根随笔》带来了福音,这本堪称“人生哲学”的书,会使这个阶段的我们受益匪浅。

里面有许许多多精致的小故事,这些故事或生动,或有趣,而作者将这些深刻的哲理和感悟埋在这些小小的浅显的故事之中,让人一刻顿悟。

这是一本充斥着哲学的寓言,是一片有着许许多多理论的童话,是让人一读就懂的高超散文,人们惊叹着这本书,同时也惊叹着里面的哲理。

培根说的话是有绝对道理的,发人深省的,培根也将自己的优秀品质与人生的过程埋人了这本随笔集里,我们在不同的随笔里能看到不同的培根。

或许,在这许许多多的培根中,我们感受最深的便是那个追求知识的培根。

他说,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永垂不朽,鼓励了这世界上一代一代人的生活。

他说,学皆成性,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他以书人合一油然而生的感悟。

他说,知识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句话,与自然顺应,与现实顺应,与生活顺应,真正的方法,就在为他人做出贡献,而非只为书中做作。

他说,学识之完美需靠实践,虚的事物,需用实来检测,否则本末倒置。

这本书不仅带来了哲学意义,也带来了现实意义,他在这本书的领域几乎是方方面面,政治、经济、宗教、爱隋、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几乎无一不全。

我觉得,培根将他写出来,无非是是想在方方面面都达到了完美,这种态度,他自己在这本书里也有所体现,正如前面所说,在培根的文章里,什么样的文字,什么样的哲理,就代表了什么样的培根,他不奢求他物,但愿舍己为人,这是贯彻整本书的真理,是在这个时代最有用的真理,他认为美是有用的,只有奉献的美和双重的美才能发挥真正的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很多人都喜欢这个伟大的哲学家——培根,但我却不!!我讨厌这个站在贵族立场与男权视角的培根,我讨厌这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我讨厌这个拥有着功利主义思想、深谙于官场运作的培根!
不过,前两天读了《培根随笔》后,我才发现了另一个与我想法完全不同的培根。

我看到他对哲学的执着,对政治的热衷,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困难决不轻言放弃、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态度。

我恍然明白:噢!原来还有这样一个培根!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论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避开这文章中写的都是美、德兼备的男性帝王不说,这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

它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展开评述。

善犹如宝石,以镶嵌自然为美;而善附于美者无疑最美,不过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须气度端庄,仪态宜人。

不错,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内涵,光有外表,只是一个躯壳,行尸走肉,又怎么能算得上是美丽呢?所以,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而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

读完这书后,我忽然想起,人是没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个人的理想与信念不同,当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梦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别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来评判他人。

况且人是有两面的嘛!应多看看别人的优点,吸取精华之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为将来漫漫人生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本好书可以使人明白一个道理,一本好书可以为人建造一条捷径,一本好书甚至可以改变人一生的命运!如同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不得不肯定,从某一方面来说,这是一本使人上进的好书!
《培根随笔》是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

这位被马克思称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科学家,出生于豪门,自修获得律师资格并步入政界,几经波折后成为了国家重臣,最后又因一桩受贿案被国会弹劾去职。

《培根随笔》主要讲叙培根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的态度和想法。

本书的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对于各种方面的内容培根都写出了自己的想法,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培根的人生态度和处事方式。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论友谊》。

他在这篇随笔中写到: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这说明在我们的生活中,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角色,他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色彩。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朋友是一个可靠的支柱,让我们可以得到依赖;当我们跌倒时,朋友是一枝拐杖,扶助我们站起来,并告诉我们:从哪里跌倒就从那里站起来!当我们做事想半途而废时,朋友是一本备忘录,提醒我们一定要坚持到底;当我们获得成功时,朋友是一本字典,教我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做,且时刻告戒我们胜不骄,败不馁。

朋友是可以倾诉、可以依赖、可以寻求帮助的人,我们应该珍惜身边所有的朋友,他们不仅是一种角色,他们还是我们的良
师益友。

在这五十八篇随笔中,我们可以看出各有各蕴涵的深远意义,而且弗朗西斯培根曾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一个好学深思的读书人,往往是一个才情并茂,文采飞扬的人。

而培根正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随笔展现了他的文采,展现了他的人格,也展现了他的论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