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光电转换的基本过程

合集下载

监控摄像机图像的光电转换过程

监控摄像机图像的光电转换过程

监控摄像机图像的光电转换过程摄像机拍摄图像与照相机拍摄照片的过程很类式,其中摄像机或数码相机的拍摄过程实现的是“光一电”实时转换过程,而传统照相机的拍摄过程实现的是“光一化学”非实时转换过程,因为它还需要将曝光后的胶片经化学处理后才可得到照相“底片”(负片),进而再用底片去冲洗照片。

“一次成像”相机也需要数分钟的化学反映后才能在浸有药液的相纸上显现出图像。

数码相机的原理其实更接近于摄像机机,两者都是将空间景物发出(或反射)的光线透过光学镜头后在摄像机或数码相机的图像传感器(CCD或COMS)靶面上成像,经光电转换后输出反映空间景物的“像”的电信号。

其中数码相机在每一瞬间只拍摄一幅图像并将其存储于介质中,而摄像机则连续不断的拍摄很多幅图像,并通过电子扫描及其他后续的理电路源源不断地输出电信号,这个随时间变化的电信号即称作视频信号,可以送入监视器并在屏幕上重现传感器上成的光像。

经典的电视成像装置是由德国籍的俄罗斯科学家保尔.尼普科夫(Paul Nipkow)于1884年发明的,它由一个放置在光电池前的旋转圆盘组成,圆盘上还有一些按螺旋状排列的小圆孔,由光源射出的光线可以透过圆孔照射到胶片上,进而再穿透胶片照射到光电池上,由成产生与胶片图像内容相关的电压输出。

光圆盘旋转时,这些小圆孔将以平行的水平扫描形式从上到下扫过场景图像,从而使光电池输入与图像灰度分布成正比的电压信号。

接收端的图像显示过程与发端正
好相反,受发端信号控制的光源经接收端圆盘上的小孔投射到屏幕上,且为了保证正确地重现发端图像,发、收两端的圆盘将在同步电动机的带动下同步转动。

光电成像原理

光电成像原理

光电成像原理
光电成像原理是一种利用光电效应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技术。

这种技术已
经广泛应用于摄影、医学影像、安全监控等领域,成为现代科技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光电成像原理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电二极管或者光电传感器等器件,将光信号
转换为电信号。

当光线照射到光电二极管或者光电传感器上时,光子的能量会激发器件内部的电子,从而产生电流。

通过测量这些电流的大小和变化,就可以得到光信号的信息,从而实现光电成像。

在摄影领域,光电成像原理被应用于数码相机和摄像机中。

传感器接收到光信
号后,会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再经过处理和存储,最终呈现为清晰的图像或视频。

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图像的质量和分辨率,还使得摄影和摄像更加方便和便捷。

在医学影像领域,光电成像原理被应用于X光机、CT扫描仪和MRI等设备中。

这些设备能够通过光电成像原理获取人体内部的影像信息,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光电成像技术的发展,使得医学影像诊断更加准确和可靠。

在安全监控领域,光电成像原理被应用于监控摄像头和红外夜视设备中。

这些
设备能够通过光电成像原理获取周围环境的图像信息,帮助监控人员进行安全监控和防范。

光电成像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安全监控的效率和精度。

总的来说,光电成像原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它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
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光电成像技术将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帮助。

ccd 工作原理

ccd 工作原理

ccd 工作原理
ccd(电荷耦合器件)是一种图像传感器,它是基于光电转换
和电荷传输原理工作的。

ccd的工作主要分为光电转换和电荷
传输两个过程。

在光电转换过程中,ccd的表面覆盖着一层由硅制成的感光薄膜。

当外界光线照射到感光薄膜上时,光子会被感光薄膜吸收,并激发出电子 - 空穴对。

这些电子 - 空穴对会被感光薄膜内的电场和电位差作用下分离,电子被聚集在感光薄膜下方的势阱内,而空穴则被吸引到势阱上方。

感光薄膜上的每一个像素点都有一个对应的势阱,用于收集和存储来自光电转换的电荷。

接下来是电荷传输过程。

ccd内部有一系列的传输脉冲信号,
这些信号作用于ccd中的势阱,控制和引导势阱内的电荷的传输。

首先,一个重置脉冲信号被发送到势阱,将其中的电荷清零。

随后,一个移位脉冲信号被发送,将电荷从一个势阱传输到相邻的势阱中。

通过不断重复这一过程,电荷可以在ccd内
部被移动和传输。

当光源照射完整个ccd感光区域后,感光薄膜中的电荷将被逐
一传输到ccd的输出端,形成一个电荷包。

最后,这个电荷包
经过放大和采样,转换成一个模拟电压信号。

总的来说,ccd通过光电转换将光子转化为电荷,然后通过电
荷传输的方式将电荷逐一传输到ccd的输出端,从而实现图像的捕获和转换。

光电信号转换原理及应用

光电信号转换原理及应用

光电信号转换原理及应用光电信号转换是指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或将电信号转化为光信号的过程。

光电信号转换原理一般是通过光电器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或者通过电光器件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

光电器件主要有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光敏电阻、光电二极管阵列等;电光器件主要有电光二极管、电光三极管、光电晶体管、电控光开关等。

光电二极管是最简单的光电器件,其原理是依靠光电效应,当光照射到PN结上时,产生由光照引起的电流。

光电三极管是一种具有放大作用的光电器件,它由光电二极管与晶体管组成。

光敏电阻是一种具有光敏特性的电阻,即光照强度的改变会引起其电阻值的变化。

光电二极管阵列是将多个光电二极管组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器件。

电光二极管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的重要器件之一。

其原理是利用光电效应,在电场的作用下,电子从电极中跃迁到导带,形成载流子,产生光辐射。

电光三极管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的另一种常见器件,它通过在三极管的基极-发射极之间加高频信号,使载流子发射电流中包含了高频分量,从而产生光辐射。

光电晶体管是一种能实现从微弱电信号到光信号的转换的器件,它具有放大作用。

光电信号转换在许多领域中有广泛应用。

在通信领域,光电信号转换是实现光纤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

光纤通信是利用光信号的传输进行远距离的高速数据传输,光电信号转换器是将发送端的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进行传输,接收端再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在这个过程中,光电信号转换器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图像传感领域,光电信号转换器被广泛应用于数码相机、监控摄像头等设备中。

数码相机中,光信号通过光电信号转换器转换为电信号,再通过模数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最终生成图像。

类似地,监控摄像头中的光电信号转换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然后通过视频处理器进行处理,最终生成视频图像。

此外,光电信号转换在医疗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光电信号转换器常用于心电图机、血氧仪等医疗设备中。

心电图机通过测量心脏的电信号来分析心脏的功能状态,其中光电信号转换器将心脏的电信号转换为可视化的心电图信号。

第八章 图像信息的光电变换2-1节

第八章 图像信息的光电变换2-1节

序信号;CMOS图像传感器采用顺序开通行、列开关的方式完成像
素信号的一维输出。因此,有时也称面阵CCD、CMOS图像传感 器以自扫描的方式输出一维时序电信号。
监视器或电视接收机的显像管几乎都是利用电磁场使电子束偏
转而实现行与场扫描,因此,对于行、场扫描的速度、周期等参数 进行严格的规定,以便显像管显示理想的图像。
(8-1)
式中thf为行扫描周期,而W/thf应为电子 束的行扫描速度,记为vhf,式可改写为
f=fx〃vhf
(8-2)
CCD与CMOS等图像传感器只有遵守上 述的扫描方式才能替代电子束摄像管,因
此, CCD与CMOS的设计者均使其自扫描制式与电子束摄像管相同。

8.2.2 电视制式
电视的图像发送与接收系统中,图像的采集(摄像机)与图像
当摄像管有光学图像输入时,则入射光子打到靶上。 由于本征层占有靶厚的绝大部分,入射光子大部分被本征 层吸收,产生光生载流子。且在强电场的作用下,光生载 流子一旦产生,便被内电场拉开,电子拉向N区,空穴被 拉向P区。这样,若假定把曝光前本征层两端加有强电场 看作是电容充电,则此刻由于光生载流子的漂移运动的结 果相当于电容的放电。其结果,在一帧的时间内,在靶面 上便获得了与输入图像光照分布相对应的电位分布,完成 了图像的变换和记录过程。
传感器件通过电子束扫描或数字电路的自扫描方式将二维光学图像 转换成一维时序信号输出出来。这种代表图像信息的一维信号称为 视频信号。视频信号可通过信号放大和同步控制等处理后,通过相 应的显示设备(如监视器)还原成二维光学图像信号。 视频信号的产生、传输与还原过程中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才能 保证图像信息不产生失真,这种规则称为制式。
第二,要求相邻两场光栅必须均匀地镶嵌,确保获得最高的清晰度。

1-3 摄像机的光电转换系统

1-3 摄像机的光电转换系统

C:青 M:洋红 Y:黄 E:翠绿
二、CCD与CMOS的技术特点 CCD有何特点? CCD技术成熟,成像质量好,毕竟 它是现在应用的最广泛的成像元件, 但它也有其缺点: 1) 耗电量大。 2) 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3) 像素提升难度大。
2、CMOS和CCD一样都是可 用来感受光线变化的半导体。 CMOS主要是利用硅和锗这 两种元素所作成的半导体, 通过CMOS上带负电和带正 电的晶体管
另外:还有SCCD、Foveon X3 等等
CCD电子耦合器件
CCD处理光信号 过程示意图
CCD是目前主流的成像器件,主要分为: (1)R-G-B原色CCD:这是数码相机和数码 摄像机上应用的最多的CCD。
(2)C-Y-G-M补色CCD:早些时候尼康部分 数码相机使用过这种补色CCD。 (3)R-G-B-E四色CCD:这是索尼新近发布 的CCD,它比RGB原色CCD多出一个E的颜色。
2、对于2/3 ” 、1/2” 系统来说,总像素和有 效像素只有几十个像素的差别,而对于1/3 ” 及以下尺寸的CCD相差可达30%。
就标准清晰度电视系统而言,CCD有效 像素有数十万就可满足要求,多出的像素只 对拍摄数码照片、数码图像稳定器起作用。
3、 另外,同一片CCD用作运动画面和静 态照片拍摄的有效像素是不同的。 如某台摄像机CCD的总像素为133 万,运动有效像素为69万,静态有效像 素为125万。
5.680
6.000 6.592 8.000 8.933 11.000 16.000
4.536
4.800 5.270 6.400 7.176 8.800 12.800
3.416
3.600 3.960 4.800 5.319 6.600 9.600

CCD工作原理

CCD工作原理

CCD工作原理CCD(电荷耦合器件)是一种用于图像传感器的技术,它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可以将光信号转换为电荷信号,并最终转换为数字图像。

CCD工作原理涉及到光电效应、电荷耦合和电荷放大等过程。

1. 光电效应:CCD中的光电二极管是通过光电效应将光信号转换为电荷信号的。

当光照射到光电二极管上时,光子会激发光电二极管中的电子,使其跃迁到导带中,产生电荷。

2. 电荷耦合:CCD中的电荷耦合器件是由一系列电荷传输区域组成的。

当光电二极管中产生的电荷被收集后,通过电荷耦合器件沿着传输区域逐渐传输到输出端。

3. 电荷放大:CCD中的电荷放大器用于放大从电荷耦合器件传输过来的电荷信号。

电荷放大器可以将微弱的电荷信号放大到足够的电压水平,以便后续的信号处理和数字化。

4. 读出和重置:在图像传感器的工作过程中,电荷放大器会周期性地读出和重置电荷。

读出时,电荷被转换为电压信号,并通过模数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

重置时,电荷耦合器件被清零,为下一帧图像的采集做准备。

CCD工作原理的关键是将光信号转换为电荷信号,并通过电荷耦合和电荷放大等过程将电荷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这种工作原理使得CCD成为了广泛应用于数码相机、摄像机和天文学等领域的图像传感器技术。

通过CCD,我们可以捕捉到高质量的图像,并进行后续的图像处理和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CCD工作原理只是图像传感器技术的一种,现在也有其他的图像传感器技术,如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技术。

CMOS技术与CCD 技术相比具有更低的功耗和更高的集成度,因此在一些应用中逐渐取代了CCD技术。

但CCD仍然在一些特定领域中具有优势,例如在低光条件下的图像捕捉和高动态范围的图像采集等方面。

总之,CCD工作原理是通过光电效应、电荷耦合和电荷放大等过程将光信号转换为数字图像的技术。

了解CCD工作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图像传感器技术。

1-3 摄像机的光电转换系统解析

1-3 摄像机的光电转换系统解析

5.680
6.000 6.592 8.000 8.933 11.000 16.000
4.536
4.800 5.270 6.400 7.176 8.800 12.800
3.416
3.600 3.960 4.800 5.319 6.600 9.600
4/3"
APS尺寸 35mm全画幅 645全画幅
4:3
另外:还有SCCD、Foveon X3 等等
CCD电子耦合器件
CCD处理光信号 过程示意图
CCD是目前主流的成像器件,主要分为: (1)R-G-B原色CCD:这是数码相机和数码 摄像机上应用的最多的CCD。
(2)C-Y-G-M补色CCD:早些时候尼康部分 数码相机使用过这种补色CCD。 (3)R-G-B-E四色CCD:这是索尼新近发布 的CCD,它比RGB原色CCD多出一个E的颜色。
C:青 M:洋红 Y:黄 E:翠绿
二、CCD与CMOS的技术特点 CCD有何特点? CCD技术成熟,成像质量好,毕竟 它是现在应用的最广泛的成像元件, 但它也有其缺点: 1) 耗电量大。 2) 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3) 像素提升难度大。
2、CMOS和CCD一样都是可 用来感受光线变化的半导体。 CMOS主要是利用硅和锗这 两种元素所作成的半导体, 通过CMOS上带负电和带正 电的晶体管
第二节 摄像机的光电转换系统 数码摄像机的核心器件:图像传感器。 图像传感器实现电视摄像机 光信号 电信号 转换,从而技术 上解决了对光的记录。是数字摄像机最主 要的核心器件之一。 现今,摄像机的光电转换系统核心元件 主要是CCD或CMOS
一、目前数码影像技术中图像传感器的 成像器件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1、CCD——英文Charge Couple Device 的缩写,即“电荷耦合器件”。 2、CMOS——英文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的缩写,中文 名称为“互补金属氧化.86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像光电转换的基本过程
————————————————————————————————作者:————————————————————————————————日期:
图像光电转换的基本过程
电视图像的传送是基于光电转换原理,而实现光电转换的关键器件是发送端的摄像管和接收端的显像管。

1. 图像的分解
电视系统处理和传送的对象是光的景物,景物存在于三维空间,其光学特性(即景物的亮度和色度信息)不仅随空间位置的不同而不同,而且还与时间有关系(静止景物除外)。

因此,景物信息是三维空间和时间的函数,可用光学信息表达式为:。

但是目前的电视系统仍为平面彩色电视,只传输景物的二维光学信息,因此上式中的z可不考虑。

另外,这里仅讨论黑白平面活动图像,只需传输各像素的亮度信息,其光学信息表达式简化为:。

但是,亮度仍然是x、y、t的三维函数,而经传输通道传送的电信号为电压(或电流),只能是时间的一维函数为:。

实现转换的方法是:将景物信息分解成很多小点,这样
就能以每个小点为单位进行光电转换和传送。

因此,对于每个小点来说,其光学特性以及经光电转换得到的电信号就只与时间有关了,也就是将景物信息转化成时间的一维函数。

将景物图像化整为零的方法称为图像的分解,分解之后的小点称为像素。

所谓像素,就是组成图像的元素,即基本单位,具有单值的亮度信息和空间位置。

一幅电视图像由许许多多个像素组成,电视系统能够分解的像素数越多,图像就越清晰、细腻。

在我国的黑白广播电视标准中,一幅图像包含大约40~50万个像素。

图像的结构—导学。

图像的分解是在摄像端的光电转换和扫描过程中完成的。

在接收端,通过显示装置的扫描和电光转换作用,这些被分解的像素又会在屏幕上合成出原来的图像,从而实现电视的全过程。

2.图像的传送
一幅图像由许多像素组成,这些像素的亮度信息经光电转换之后变成相应的电信号。

电视系统的任务是将各像素的变换成, 实现转换的方式,有同时传输制和顺序传输制。

●像素信息同时传输制
将构成一幅图像的所有像素同时转换成电信号,并同时传送出去称为同时传输制,同时传输制所示,每个像素均需占用一条传输通道,一帧画面分解成几十万个像素就需要几十万条通道,这在技术和经济上都是不现实的。

因此,实际中同时传输制未被采用。

●像素信息顺序传输制
实际电视传像是按一定顺序将一个个像素的光学信息轮流转换成电信号,用一条传输通道依次传送出去,把顺序传输每个像素信息的方式称为顺序传输制。

在接收端的屏幕上再按同样的顺序将电信号在相应的位置上转换成光学信息。

图像的传送—导学 .
电视系统中通过电子束扫描将景物分解成许多像素,把每个像素的亮度信息按时间顺序一一变换成相应的电信号,这时传输通路只需一条。

扫描过程即相当于轮流开关接通每一对相应的发光单元。

在接收端的显示屏上,尽管各个像素是轮流发光的,但轮换速度很快。

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及发光材料的余辉效应,使前一个发光像素的印象尚未消失,后一个像素又开始发光,结果给视觉造成的感觉是所有像素都同时发光,于是在发送端被分解成像素的景物图像,在接收端又被重新复合成一幅完整的图像,并不会造成顺序出现的感觉。

在电视技术中,转换开关的作用是用电子方法实现的,有很高的接
通速度。

除此之外,收、发两端开关的接通要同步,否则无法保证图像的正确重现。

同步问题上是电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以后的内容中还要进一步介绍。

用顺序制传送图像的方法构成的电视系统称为顺序制传送系统,现行电视系统均采用了这种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