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选读——宋词部分(讲稿)word版本

合集下载

唐诗宋词——总述宋词优质课件

唐诗宋词——总述宋词优质课件

唐诗宋词——总述宋词优质课件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 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 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 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 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 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 没人知。
唐诗宋词——总述宋词优质课件
唐诗宋词——总述宋词优质课件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 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关山。别时容易见时 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唐诗宋词——总述宋词优质课件
唐诗宋词——总述宋词优质课件
走 近 宋 词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 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làng yuàn里, 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 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 来与唐诗并称双绝.

又一朵烙上中国印记的奇葩
唐诗宋词——总述宋词优质课件
• 哪首宋词最能打动你?
唐诗宋词——总述宋词优质课件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 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虏肉,笑谈渴 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唐诗宋词——总述宋词优质课件
唐诗宋词——总述宋词优质课件
• 南乡子 辛弃疾 • • 何处望神州? 满
眼风光北固楼。千古 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 尽长江滚滚流。 • 年少万兜鍪,坐 断东南战未休。天下 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 子当如孙仲谋。
。轻解罗裳,独上兰 舟。

宋词讲稿

宋词讲稿

宋词讲稿宋词的发展历史词体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历史过程:起源于隋唐之际,发展于晚唐五代,昌盛于两宋,衰微于元明,中兴于清代。

唐五代是宋词的准备时期,元明是宋词鼎盛之后的衰微时期,固然不能与宋词比盛;即使是清词号称“中兴”,毕竟是鼎“盛”之后的复“兴”,已落于第二位,难以与宋词之“盛”并驾齐驱。

1、词的产生宋词是在唐五代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最初词被称为曲子词(因为词与诗歌不同,它一般是先有乐,然后按乐填词),作为俗乐的一种。

有一个传统的说法“词为诗余”,诗作为正统的文学形式存在,而词则是从民间的俗曲转化而来。

诗歌可以用来批评朝政、促进社会发展,在孔子那里就有“兴、观、群、怨”的说法。

而词主要用于娱乐、消遣。

一般认为,词的渊源是胡夷之曲和中原里巷之曲融合而成。

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胡夷音乐深受人们的喜爱。

刘禹锡在朗洲作司马时,当地人所唱的竹枝曲被刘禹锡改成了竹枝词。

杨海明先生在《唐宋词史》中认为江南的地域、民情风俗以及政治状况对词产生了很大影响:(1)江南多水,帮助造就了词境的柔媚(2)斜桥红袖帮助造就了词情的香艳(3)江南小气帮助造就了词风的软弱。

2、词发展的基本脉络(1)、北宋初年,很多人认为奢靡轻软的文风助长了社会政治的腐化而导致了前后蜀、南唐的灭亡,再加上当时的官吏选择制度考察的主要是诗、赋、论、策等,而词是不入流的,因而在这个时期词坛沉寂,60年间词人与词作寥寥。

(2)、北宋中期,宋仁宗好词,他在位40年,使词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晏殊、欧阳修、张先等人承袭晚唐五代词风,在风格上以个性化的色彩体现出不同程度的创新。

词发展到柳永,他因为仕途坎坷而自我放纵,沉溺于歌楼妓馆之中,在词的创作中以市民生活入词,并把传统的小令发展为慢词(依慢曲而填的词。

慢曲,唐宋杂曲的四种体制令、引、近、慢之一,每片八拍),丰富了词的体式。

词发展到苏轼,他以旷达超逸的襟怀与深沉的思考开创了词的豪放风格。

同时在题材的选择上不再有任何的局限。

唐诗宋词选读

唐诗宋词选读

唐诗宋词选读
唐诗: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宋词: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朱淑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唐诗宋词著名作品选读

唐诗宋词著名作品选读

唐诗宋词著名作品选读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朝代:宋代
作者:米芾
原文:
砧声送风急,蟠蟀思高秋。

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

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倍觉不胜幽。

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

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

可爱一天风物,遍倚阑干十二,宇宙若萍浮。

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原文: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

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朝代:宋代
作者:张孝祥
原文: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

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

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

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

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

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

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宋词选读讲义(一)42页文档

宋词选读讲义(一)42页文档
20.07.2021
5、张炎、周密、文天祥等使三百年宋词的发展射出 最后的辉煌。 张炎等人以掩饰的哀吟抒发故国山河之恸;文 天祥等则以充满战斗精神的作品,悲地呼号,使 三百年宋词的发展射出最后的辉煌。
(二)词调与词牌:
词最初作为配合歌唱的音乐文学,对它起决 定作用的主要是音乐。词在唐五代时期通常称为 “曲子”或“曲子词”,它在体制上,与近体诗 最明显的区别是:有词调;多数分片;句式基本 上为长短不齐的杂言。词与诗不同,它必须是配 乐吟唱的。唐五代词与汉魏乐府所不同的是:汉 魏乐府一般先有歌词,后配乐;而唐五代词是先 有乐,后填词。
20.07.2021
从音乐方面说,词是燕乐发展的副产 品。从文学方面说,词是诗乐结合的新 创造。燕乐的兴盛是词体产生的必要前 提,词体的成立则是乐曲流行的必然结 果。经过过三个时间: 一、 隋唐燕乐的兴起开辟了新的音乐时 代,也开始了词曲的孕育创造期。宋刘 梁陈世有新声,但属于清商乐系统。追 溯词的起源不能超越隋代。
先秦的古乐为雅乐,是庙堂之乐。《诗》中的雅、颂就 是雅乐诗歌 汉魏六朝的音乐称清乐。乐府诗就是配合清乐的歌词。 清乐之始是相和三调(平调、清调、瑟调),或称清商 三调(宫、商、角),行于中原。六朝的吴歌、西曲称 清商乐(因其清调以商为主,故称清商),行于江南。 唐宋词的配全音乐主要是燕乐。燕乐源头上溯到北朝的 魏、刘、周。南北分裂造成了音乐上的南北分界。在北 方少数民族统治地区,中原旧乐与西域胡乐融合,并以 胡乐为主,逐步形成了与清乐不同的北乐系统。
20.07.2021
二、 日见繁富与新声竟作的燕乐乐曲, 为词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乐曲条件。唐教 坊曲是盛唐乐的总汇,中晚唐俗乐大盛, 曲调繁衍。
三、 适应社会需要与乐曲要求,长短 句曲子词逐渐发展起来,最终取代唐声诗, 成为一种与古、近体诗并行的新诗体。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通用10篇)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通用10篇)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通用10篇)《宋词选读》篇1“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多样化的艺术风貌。

2.能够通过对各专题中意象的梳理、总结,了解诗歌意象的特点、作用。

3.能了解典故的类型以及在诗歌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多样化的艺术风貌。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言词者必言宋词,宋词成于北宋,精于南宋,到了南宋,宋词的风格就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力图突破北宋的框架而“极其工”、“极其变”了。

二.鉴赏《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1.学生简介李清照2.教师补充李清照(约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

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怨王孙》两首词,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

《醉花阴》中含蓄地述说闺中的寂寞和对爱情的向往。

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

《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

《永遇乐》在这类词中为代表之作。

元霄佳节,词人远离那些香车宝马之邀,独自品尝战火后的凄清,这首词中,她已从自怜漂零之苦进而担忧现实的隐患了。

到了《渔家傲》一词,虽然还有无所归处的痛苦感慨,但激昂的格调已表达了词人欲摆脱苦闷、追求自由的愿望。

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征表现在:⑴善于抒情造境。

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

⑵造语浅显新奇。

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魂丽,富于表现力。

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

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宋词选讲

宋词选讲

四、李清照的词
(一)生平: 自号易安居士,济南人.父亲李格非。 李清照的词集名《漱玉词》,存词40余首.她 的词在情感上以“愁”为主,可以北宋南渡 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围绕自己的 闺阁生活来写,以闺愁和夫妇别离之愁为主; 后期词的"愁"情则以家国之思为主。
《永遇乐》(落日熔金)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李白) “江带峨眉雪”(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 夜郎忆旧游书怀》) “锦江春水来天地”。
写作特点
1即景怀古,借当地的历史遗迹来评人述事, 能使眼中景、意中事、胸中情相互契合。 2选用内涵丰富、饶有意趣的历史掌故来写 怀,藏情于事,耐人寻味。 3笔端饱和感情,有一种苍凉悲慨、郁愤不 平的激情,在字里行间涌流。
4抓住具有特征的事物,用饱蘸激情而又带 有夸张的笔调,寥寥数语便笔底风生,。 5词的语言,音律,词调也与词的内容结合 得恰到好处
四苏轼的词
(一)苏轼生平: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 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 川眉州)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 家、书画家。 在词上的贡献:革新了词体,主要扩大了 词的表现功能,开拓了词境。冲破了专写 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全面表现 人生感受。
“传曰:‘意内而言外谓之词’。其缘情造 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极命风谣巷内 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 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张惠言 〈词选序〉 ) “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 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 言长。”(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 )
二李煜的词
在词上的贡献
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 创制新词调 采用市井新声,大力创作慢词 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 发展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

宋词-课件(全)教程文件

宋词-课件(全)教程文件


王安石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无论诗、文、词都
有杰出的成就。

王安石词虽仅存29首,却颇具开创性。他
的词已脱离了晚唐五代以来柔情软调的固定轨道,
而主要是抒发自我的性情怀抱,并进一步由表现
个体人生的感受开始转向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反
思,使词具有了一定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 杨湜《古今词话》:
• “金陵怀古,诸公寄词于《桂枝香》,凡三十 余首,独介甫最为绝唱。东坡见之,不觉叹息曰: ‘此老乃野狐精也。’”
第二节 柳永词的新变
• 一、生平简介:

柳永(987?~1053?),初名三变,
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崇安(今福建武夷 山市)人。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为 人落拓不羁,由于失意无聊,常出入于秦楼楚馆, 与妓女、乐工往返。他的词很有点浪子作风
• 庆历二年(1042)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 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 地方官吏。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 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 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 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 钟山,谥文。
行人更在春山外。
• 上片写行人。由写景到抒情,又从抒情到写景。 在写景的同时,以流不断的春水隐喻诉不完的离 愁。
• 下片写闺人。由近及远,从思妇楼头到山外行 人。言闺人之怅望。“楼高”一句唤起,“平芜” 两句拍合。平芜已远,春山则更远矣,而行人又 在春山之外,则人去之远,不能目睹,惟存想像 而已。写来极柔极厚。
• 此后苏轼等人的词大量用题序表明创作的缘起、 背景,即是直接受张先的启发。正因为如此,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菩 萨 蛮 温庭筠刻画了一个美丽、慵懒、寂寞的贵族女子形象。

绮丽香艳的物象: ——视觉之美两仄两平,四换韵——听觉之美温庭筠15首《菩萨蛮》第一首。

写一个闺中女子在闺房之中的“起床-梳洗-画眉-簪花-照镜-着装”梳妆过程,曲折地表现出女性内心深处的哀怨和柔情,也表现出心中难掩的孤独寂寞。

手法:细节描写:肖像、服饰、动作神情反衬手法:“双双金鹧鸪” (鹧鸪,古人谐其鸣声为“行不得也哥哥”,诗文中常用以表示思念。

)主旨探究实际是假借写女子,实际正是写他自己仕宦之上的不得意,是写一个才智之士不被任用的一种感慨和悲哀。

温词就妙在这里。

课后思考?为何历代文人常用女子的意象作比喻?(处境与地位)菩 萨 蛮 韦庄两仄两平,四换韵——听觉之美黄巢起义之后,藩镇混战,韦庄避乱江南长达十年之久。

本词就是他避乱江南时期所作。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以乐景衬哀情,用江南美景反衬忧时伤乱之痛、飘泊难归的愁苦。

“人人尽说江南好”好在哪里?(1)好在景美“春水碧于天”:从视觉角度写:描绘春水色彩,突出水之清,水之绿,令人心旷神怡。

(2)好在生活美“画船听雨眠”:从听觉角度写:聆听着淅沥的雨声,渐渐入眠,十分惬意闲适。

(3)好在人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比喻生动贴切,极言其皮肤之白皙、细腻,因为卖酒女子用手打酒,手臂的动作格外引人注目,所以作者对皓腕加以特写。

收尾“断肠”说1、留恋江南(江南好)2、目击离乱而断肠:想还乡而不能还乡的苦衷艺术特点1.运用白描手法:写景清新秀丽。

2.运用细描手法:逼真地、细致如微地精雕细刻,如酒家女的皓腕,一个特写镜头。

3、以乐景衬哀情:4.抒情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似直而纡,似达而郁”)。

鹊 踏 枝 冯延巳小山、金、鬓云、香腮、蛾眉、镜、花、人面、 绣罗襦、金鹧鸪 懒起、梳洗迟、双双冯延巳善以清丽笔墨抒写时代的悲凉、家国兴亡之叹。

本词写春日怀人,词的核心是“闲情”二字。

“闲情”既可以指爱情的苦闷,也可以指人生的失意、理想的失落等。

★“闲愁词”是唐宋词的一大门类,基本内涵:忧生之嗟(对死亡的观照)无涯之羡(对生存意义的观照)词的最后两句“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最为人赞赏,有画意,又有雕塑造型之美,传孤寂惆怅之情。

月上柳梢头,人归黄昏后,可抒情主人公仍独立小桥,一任晚风吹拂,似在翘首等待,又仿佛在俯首沉思,韵味无穷。

这首词妙在写出了“闲愁”的连续性。

年年日日,闲愁都挥之不去。

天天花前饮酒,无法消解。

镜里朱颜瘦,也是闲愁所致。

过片宕开,将画面移向河畔草地、堤上杨柳,境界为之开阔,思绪也随之转移。

但轻松的情绪稍纵即逝,“新愁”又袭上心头。

上片说“日日”,下片说“年年”,各有侧重:“日日”强调了闲愁的连续性,“年年”则强调了愁苦的持久性。

浣溪沙李璟与另一首《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丁香空结雨中愁)系李璟写给乐官王感化的,后由其转给李煜。

情思幽怨,含义深远:写思妇怨恨,寄托家国兴衰之痛上阕:即景生情——愁下阕:怀念远人——恨词眼可以是“愁”,也可以是“恨”乌夜啼李煜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

三十六字,属于小令。

亡国后作,伤别。

惜花惜人,语带双关。

比兴手法。

布局别致,夹叙夹议,有景有情,如泣如诉,情景交融,鲜明展现了一个失去自由又无可奈何的亡国之君形象。

浪淘沙令李煜绝笔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清·郭麟)含思凄婉幽怨。

绵绵不尽的故国之思,深切悲凉的亡国之痛,失去自由的囚徒之悲。

词眼——寒•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天寒白描,以声写静,渲染环境的静寂,传达出词人亡国后的孤寂之感;以雨滴声声,传达出词人内心愁绪的纷扰;以春雨之寒,衬托人物内心的悲凉。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心寒虚实结合,今昔对比。

“梦”是虚写,“身是客”为实写,虚实结合。

以梦的短,对比现实之长;以梦的欢,对比现实的悲;以梦中的主,对比现实的客:表达了词人沦为亡国奴的孤寂凄凉。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破阵子·春景写美好的春景,绘清新明丽的郊外嬉春图,表现对平静自由生活的向往。

题目概括了全词的主要内容。

上阕写景:富有代表性景物——春暖花开、燕语莺声的美丽春景。

(春景递嬗,次第变化)下阕写人:春光明媚与少女纯洁可爱手法:白描、动静结合“疑怪”三解:①斗草女心理独白②斗草女对白③作者的打趣下阕写“笑”极有层次:巧笑(梨涡浅现的美丽微笑)→逢迎(见面相互逗笑)→比赛斗草后的促狭玩笑(春梦)→被取笑而得意的憨笑(笑从双脸生)★“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写景极有特点:碧苔,是静物;黄鹂,是动物。

动静结合,很好地传达出了既宁静又充满活力的春天景致。

“碧苔”写春色之美,“黄鹂”写春声之美,“飞絮”写春态之美:绘声绘色绘形,营造了一幅清新明丽的图景,充满闲情逸趣。

踏莎行欧阳修写离情别绪,情深意远,柔婉优美。

旨在表现天涯游子的离愁。

上阕:行人忆家,由景到情再到景。

(实)下阕:闺人忆外,由近及远。

(虚)手法:①以乐写哀,托物兴怀②虚实结合,兼写两方,巧设比喻③叠词(满满的柔情、思念以及哀怨)蝶恋花欧阳修写闺怨,深稳妙雅景深,情深,境亦深(有我之境)伤春融有词人政治上的某种苦闷,有弦外之音。

上阕写景:景语皆情语下阕写情:借景抒情“春”字语意双关,自然之春/女子青春年华。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清人毛先舒言其“层深而浑成”因花而有泪(顾花自怜)→因泪而问花(无人交流)→问花而花不语(不理解、不同情)→乱红飞过秋千(人愈伤心,花愈恼人)借客观景物反应来烘托、反衬人物主观情感。

苏幕遮·怀旧此作者在外地思念家室之作。

目触秋色,牵出一片相思之苦。

以“秋景”写“秋心”上阕写景:寥廓而多彩的秋色图(蕴含乡思离情,丽景与柔情统一)下阕写情:倚楼之孤影,带酒之泪痕,思乡之旅人(缠绵乡愁旅思)★倒插逆接手法(“明月楼高休独倚”点明上阕所写之景乃楼上所见)★用典(“芳草”化用《楚辞》“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此借芳草暗示诗人家乡远在天际)天仙子张先——由词序可知,张先不赴府会的原因一是位卑(时为嘉禾小吏),二是老病(病眠)。

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位卑老病的感叹。

上阕:写伤春之情——叹老伤春,自悲身世下阕:绘庭园池塘晚景——烘托伤春自伤之情★“送春春去几时回”:自然界的春天/生命中的青春生命之春的留恋为流水般消逝的光景伤心往事成空,后期无定,流光堪悲,人事更堪悲“空记省”,想也无益。

★“风”是下片关键词:a因为“风”起春寒,鸟儿才紧紧依偎(池上暝);b因为“风”散浮云,月亮才得以重现(云破月);c因为“风”起,残花月下始弄“影”(花弄影);d因为“风”起,重重帘幕密遮灯e因为“风”起,词人才猜想“明日落红应满径”。

★“沙上并禽”反衬诗人离群索居的孤寂凄苦★王国维《人间词话》说:“‘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与“沙上并禽”动静结合,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月下花儿被风吹时的舞动之态,也写出了花儿似乎顾影自怜的人性美。

★“明日落红应满径”——是虚写,结句扣住“送春”,是说今晚还可以看到“花弄影”,大风之后,明天所见到的,惟有“落红满径”,表达伤春之情。

八声甘州柳永上阙借凄冷的秋景表达词人的忧愁和苦闷。

下阕思故乡佳人和伤仕途失意。

《八声甘州》又名《甘州》。

全词共有八小段音乐组成,八个韵脚,所以叫八声,属慢词。

慢词:慢,古书上写作曼,延长引伸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

慢词与小令是宋词最为常用的曲调样式。

由于曲调变长(韵少)、字句增加、节奏放慢,与小令相比慢词在音乐上的变化更加繁多,悠扬动听。

于是,这也就适宜表达更为曲折婉转、复杂变化的个人情感。

★善于用“领字”生发句意:“对”字领起,“渐”字承上启下。

“望”字兴起思乡之情,又以“叹”字转到自身处境,最后从“想”字生发出对方,并对照自己。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苏轼博学通才,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

思想复杂,兼儒道佛。

以其淋漓巨笔,翻万丈波澜,开豪放一派先河,树词坛异帜,丰宋词,启南宋辛派。

文——“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苏黄”词——“苏辛”书画—“宋四家”(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人生际遇自题金山画像苏轼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贬湖北黄州 1080年 44岁贬广东惠州 1094年 58岁贬海南儋州 1101年 61岁历仕仁、英、神、哲、徽宗五朝,平生足迹几乎遍及当时中国的重要州郡。

虽仕宦坎坷,屡遭贬谪,但刚正不阿,处之泰然!定风波途中遇雨,借题发挥,“以曲笔写胸臆”:曲笔——自然风雨与人生风雨双写(双关)胸臆——超旷的气度,潇洒的人格表达自己坦荡的胸襟、开朗的个性和乐观精神。

塑造了一个履险如夷、忧乐两忘、祸福不惊、任天而动的自我形象。

江城子记梦用词悼亡,苏轼首创。

出语悲苦,一字一泪,凄婉哀伤。

此词以“梦前—梦中—梦后”为时间线索,将“现实—梦境—现实”交织起来,抒发了凄婉诚挚的悼亡之情。

白描手法,细节刻画,虚实结合上阕:诉——死别之痛、相思之苦①入梦前的思念②设想相逢后的情景下阕:想——梦中相会、梦后凄凉①梦中相见的悲喜②梦后的感慨水龙吟王国维:“苏词和韵而似原唱,章词虽原唱而似和韵。

”章词“曲尽杨花妙处”:细腻地写出了杨花之形态(飘坠、轻飞乱舞)、杨花之神态(闲趁、静临、傍珠帘)、杨花之“闯入”人间的状态(春衣、雪霑琼缀。

绣床旋满,香毬无数)等。

可以说写得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

苏词写杨花另辟新境:从“惜”字生发,写出了杨花之态(抛家、坠:飘落无归)、杨花之神(“萦损”句)、杨花之魂(“梦随风”句)、杨花之归宿(下片),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实为显志之笔,总收上文。

和词避俗出新:①避开章词的实写杨花,从虚处着笔,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

②借物言情佳句“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练习:王国维《人间词话》称:"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为最工。

"请就本词咏物这一特点,结合全词内容简要赏析.(1)全词意象朦胧,明咏杨花,暗咏思妇,离形取神,全从虚处摹写,抒情幽怨缠绵.(1分)(2)上阕正面描写杨花,惜杨花之飘坠.一惜其"抛家傍路",由物及人;二惜"萦损柔肠,困酣娇眼",以拟人手法直喻伤春思妇的形象,离开取神;三惜寻郎梦破,兼取杨花之象和思妇之神.(3)下阕以少妇伤春抒发杨花委尘之悲恨.由杨花而落红,想象成点点"离人泪",物与人,情与景于似与非似之际交融为一体.(4分)(4)词人借杨花、思妇寄托身世坎坷之寂寞幽怨.(1分)卜算子“缺”“疏”“断”:幽静寂寥之景,极写幽独凄清心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