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郑州大学图书馆为例

合集下载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保护利用对策研究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保护利用对策研究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保护利用对策研究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后,对其保护与利用重新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通过分析“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与利用的对策。

从健全完善管理体制,加强管理体制法制化;运用科学手段加强保护,利用数字化进行遗产管理;拓展“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外延,丰富文化遗产的旅游内涵;加强与学校间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高校优势资源;用现代传播媒介,加强对“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宣传力度5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

标签:天地之中;文化内涵;体验旅游2010年8月,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成为我国第39处世界文化遗产,申遗的成功对遗产的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文化内涵深厚,我们应该在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加强对历史建筑群的保护与开发研究,严格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一、“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保护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保护利用的现状“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以来,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遗产地的保护,成立了专门办公室,对其进行24小时轮岗督查。

设立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标志和界桩,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记录档案。

进一步规范了对“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保护管理体系,开展世界遗产保护规划修编等。

制定了景区火灾、水灾、地震等灾害应急预案,在景区部分建筑群安装了避雷、防盗等安防系统,加强安全保护。

“申遗”成功后,登封市先后举办了系列遗产保护知识宣传活动,向市民进行义务宣讲、咨询等活动,让广大市民了解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保护管理知识。

通过一系列宣传活动,增强了全市人民对于“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保护意识和自豪感、认同感。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后促进了登封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了当地经济增长。

但“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后的保护与利用仍存在一些问题。

(二)“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1.管理体制不完善。

图书馆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及意义

图书馆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及意义

图书馆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及意义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越来越重视。

作为知识传播和文化保护的重要机构,图书馆具有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职责和使命。

本文将探讨图书馆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累积与传承图书馆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保护机构,通过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将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长期保存、便于学术研究和社会共享的平台。

这有助于防止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时间流逝和社会发展而逐渐湮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累积和传承。

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学术交流图书馆作为知识资源的宝库,收藏并提供多样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可以促进相关研究的开展。

研究人员可以从图书馆的藏书中获取相关资料,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特点,进而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

图书馆还可以举办学术研讨会、展览等活动,为研究人员提供交流和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

三、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与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人类文化传承的宝贵财富。

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书馆可以向社会传递出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重视,促进不同文化传统的对话与交流。

通过向读者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书籍、音像资料等资源,图书馆可以帮助公众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存与利用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可以利用数字化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存和传播。

数字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同时也方便了公众获取和利用相关信息。

图书馆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提供在线的文化遗产资源,让更多的人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五、促进行业合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图书馆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部分,与其它文化遗产机构紧密合作,共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全文)

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全文)

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一、民间音乐民间音乐包括宜宾民歌槐花几时开、金沙江下游船工号子、南溪哈号、屏山薅草歌、江安打莲枪等优秀传统民族民间音乐,这些不同种类的民间音乐各具特色,同一类的音乐也因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的不同而风格各异。

特别是著名的落魂腔,ZY电视台曾数次对其进行采访,令人惋惜的是这样一种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现已失传。

二、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图书馆是收集、整理、加工、保存文献资料并传播正能量的信息中心,关注并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是图书馆不可推卸的神圣使命,它是一种职责、一种光荣,更是一种新的进展。

(一)图书馆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责任《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指出:图书馆具有加强文化遗产意识、提高艺术鉴赏力、促进科学成就和科技创新、支持口述传统文化保存和传播的职能。

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好在此范围之内,因此图书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阶段都需要图书馆的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申报以及开发等各个阶段,都需要相关文献的支撑。

而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就是收集、整理、利用文献。

图书馆所收藏的地方文献对民间工艺、表演艺术等都有比较详尽的记录。

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其研究成果,积极参与开发、整理、搜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

(三)增加馆藏,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通过口述等方式得以流传,而图书馆主要是采集纸质文献资料。

在全社会都在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动中,图书馆也应积极利用其传统与现代手段对一些濒临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和整理。

这不仅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扩大了图书馆的工作范围,增加了宝贵的馆藏,同进也起到了对流传于民间的文化进行传承和宣传的作用,从而能使读者更好地利用、学习、品鉴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图书馆挖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历史文化的连续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于民间,形式多样,是人们对现实生活表现形式的一种总结,既是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不可再生性。

郑州大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郑州大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郑州大学论文题目一、最新郑州大学论文选题参考1、郑州大学体育馆钢屋盖动力特性分析2、郑州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3、高校医学学报应创立特色栏目——《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食管癌研究》栏目的创立及发展思路4、关于留学生对中国传统体育认知度的调查研究——以郑州大学为例5、综合性学报的特色化发展之路--《郑州大学学报》专题策划的特征与作用6、高校学生干部思想状况调查与分析——以郑州大学等五所高校为例7、基于GIS的郑州大学教室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8、郑州大学医学院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分析9、高校钢琴演奏课程的设计与教学改革--以郑州大学音乐系为例10、试析高校图书馆的读者阅读活动——以郑州大学图书馆为例11、基于实践环节平台的规划师业务实践教学体系新探索——以郑州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为例12、郑州大学知识库建设和实施的方法13、郑州大学新校区雨水收集与利用探究14、当基点由“崇高”向“公民”转移——访郑州大学公民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东虓教授15、郑州大学附属医院头孢菌素类药物三年应用分析16、艺术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郑州大学艺术教育的实践探索17、从夹缝中挤出韵味——郑州大学工科园区规划及建筑创作构思18、工程硕士论文评价体系关键问题研究——以郑州大学为例19、基于工作室教学法的图书馆学专业本科教学实践改革——以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社群信息学”课程为例20、郑州大学人才培养中的卓越追求二、郑州大学论文题目大全1、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利用趋势分析——以郑州大学档案馆档案利用情况为例2、学生宿舍多功能家具的人机优化设计——以郑州大学为例3、郑州大学桥牌队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4、移动图书馆的实践与思考——基于郑州大学移动图书馆实践的调查5、综合性高校科学文化素质选修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以郑州大学《纳米结构材料及其应用》为例6、地铁郑州大学(南区)站出入口设计探索7、郑州大学东校区场地地震地质条件及抗震设防应对措施8、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探讨——以郑州大学法学院图书馆为个案9、2005年郑州大学附属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病例分析10、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以郑州大学为例11、新闻教育:如何接轨媒介现实——写在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建系20周年之际12、高校学科建设与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研究——以郑州大学典型学科建设实践为例13、郑州大学2004-2006级预防医学本科毕业生质量评价分析14、以郑州大学荷球文化为例论高校特色体育文化的构建15、郑州大学网球选修课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16、“天地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郑州大学图书馆为例17、《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稿件学术不端检测情况18、郑州大学医学院19、郑州大学北校区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20、郑州大学体育场挑篷体系结构分析三、热门郑州大学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水利信息技术硕士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以郑州大学为例2、文化活动与医院软实力的提升——以郑州大学一附院“首届文化艺术节”活动为例3、高校政治理论性社团的困境及对策探析——以郑州大学为例4、坚持社会工作教育专业化和本土化的统一——郑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99级学生培养模式总结5、DNS网关实现校园网联动防护——郑州大学提高校园网管理的安全型策略分析6、图书馆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应有大作为——以郑州大学图书馆为例7、“院系调整”后新建高校的校园景观更新研究——以郑州大学工学院的校园景观为例8、基于地域特征的地铁站出口设计——以郑州市轨道交通一号线郑州大学(南区)站为例9、大学校园的建设理念——以郑州大学新校区建设为例10、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创新——郑州大学网络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11、产学研相结合的经济学特色专业发展模式研究——以郑州大学为例12、郑州大学:全面开创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13、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以郑州大学为例14、郑州大学藏古代铜镜15、郑州大学体育馆设计构思16、“读书达人秀”——郑州大学图书馆的创新探索17、加强网络建设积极传递正能量--郑州大学研究生校园文化与网络平台运用情况调查报告18、郑州大学新校区中心图书馆温度作用分析19、扎根理论之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应用——以郑州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例20、“21世纪文献学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大学举行四、关于郑州大学毕业论文题目1、和谐社会构建中高校贫困生问题研究——以郑州大学为例2、郑州大学新区体育馆钢管桁架屋盖的结构分析3、郑州大学在校大学生吸烟状况调查分析4、郑州大学2000级新生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查5、《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008年载文被引情况分析6、“健康第一”指导下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管理与评价的研究——郑州大学贯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实践与研究7、"健康第一"指导下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思想、目标与课程设置及结构的研究——郑州大学贯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实践...8、3S高新技术学科的特点与教学方法探讨——以郑州大学GIS专业为例9、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生控烟能力课程干预效果评价10、郑州大学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信息平台建设与应用11、郑州大学医院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营养膳食调查12、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以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为例13、《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载文统计分析14、郑州大学新校区喜鹊巢址选择研究15、匠心独运精品校园——郑州大学新校区核心景观营造艺术与技术16、郑州大学男篮参加第14届CUBA西北赛区主要技术指标研究17、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中实验室建设的思考——以郑州大学升达学院为例18、郑州大学化工热力学的改革尝试19、深化图书馆学情报学教学改革——郑州大学信息管理系10年回顾20、深化图书馆学情报学教学改革——郑州大学信息管理系10年回顾五、比较好写的郑州大学论文题目1、定位和策划要先行——访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副院长毛安福2、郑州大学体育社团开展状况调查研究3、提升本科院校双语教学质量的思考——基于郑州大学双语教学现状的调查4、一次时空交融的建筑体验——郑州大学理科系群设计简介5、郑州大学知识女性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干预对策6、由质疑型学习观谈高职高专学生的创新意识——以郑州大学的实践调查为例7、关于史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在郑州大学历史系的学术报告8、高校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以郑州大学西亚斯学院为例9、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郑州大学为例10、教育现代化目标下普通高校篮球教学的现状及改革策略——以郑州大学为例11、郑州大学附属教学医院神经重症患者营养支持及护理现状调查分析12、郑州大学新生乙肝表面抗原携带情况调查13、如何利用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促进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基于对郑州大学图书馆勤工助学现状的调查14、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患者退药情况分析15、谈谈美学研究的对象问题——2010年5月在郑州大学文学院的讲演16、郑州大学新校区理科系群17、数码时代新闻摄影教学探讨郑州大学新闻学院学生《校园新视窗》专题实习作品18、大学生旅游网购决策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郑州大学为例19、《中州学刊》在郑州大学举行专家学者座谈会20、在办刊实践中培养编辑统计学素养——以《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为例。

高校图书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管理

高校图书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管理

高校图书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管理
席会芬
【期刊名称】《河南图书馆学刊》
【年(卷),期】2011(021)003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记录,从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角度来说,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收集、保管与利用工作,就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最有力的支持.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的可行性,为高校图书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保护提出了策略.
【总页数】4页(P159-162)
【作者】席会芬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图书馆,河南郑州 4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0
【相关文献】
1.要加强对私营企业档案的管理——关于私营企业档案管理情况的调查 [J], 赣榆县档案局
2.档案馆应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保护工作 [J], 胡莹
3.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对策——以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为例[J], 郑晓丽
4.适应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J], 孙璐
5.档案部门应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收集 [J], 侯采坪;王晓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浅谈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浅谈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作者:刘艳来源:《现代教育创新》2014年第04期【摘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图书馆的神圣使命之一,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申报、建立非遗数据库、非遗的理论研究、非遗知识的普及推广四个方面探讨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关键词】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温家宝总理在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参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时所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物质性,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性和物质性结合在一起。

物质性就是文象,非物质性就是文脉。

人之文明,无文象不生,无文脉不传。

无文象无体,无文脉无魂。

文化文化,文而化之,化而文之,两者要很好地结合起来。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的图书馆四项社会职能中,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位居第一。

而其《公共图书馆宣言(1994)》所赋予的公共图书馆若干主要使命中,也包括:提高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促进对艺术鉴赏、科学成就和创新的了解;提供各种表演艺术的文化表现途径;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支持口头传统文化。

这些表述都确认了现代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能和地位。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一书中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主要有:现状调查与全面普查、实行分级保护制度、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档案和数据库、建立传承人认定与培训机制、合理开发传统文化资源、普及保护知识、建立保护工作机制,等等。

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主要有几次几个方面:一、图书馆地方文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申报中的作用地方文献既是对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的记录,也是该地区社会历史沿革的历史见证。

我国近代著名图书馆学家杜定友先生曾说:“地方文献是地方文化之宝藏。

”凡涉及地方文化的所有文献载体、形式都应该是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集内容。

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技艺如民间工艺、传统习俗等,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口传心授的传统文化,这些在图书馆的地方文献中大都有详实的记载。

图书馆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图书馆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图书馆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在现代社会中,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守护者和文化的传承者,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图书馆所面临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任务也变得日益艰巨。

本文将就图书馆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展开讨论,并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措施来处理这一问题。

一、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1. 意义与价值:图书馆作为文化遗产的守护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代表着某个特定时期的文化风貌。

它们所收藏的书籍、文献和资料都是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学术价值。

2. 启发与教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过去的文化成就,人们可以从中获得智慧和启发,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二、面临的挑战1. 文物保护:图书馆收藏的一些文物可能经过长时间的保存,出现了老化、腐朽等问题,需要进行修复和保护。

2. 数字化转型: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正面临着将传统的纸质文献转化为电子资源的挑战。

这种转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

3. 入馆人数减少:由于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的浪潮下,读者越来越倾向于在网上获取信息,而不愿亲自步入图书馆。

这使得图书馆面临着读者减少和经费紧张的问题。

三、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措施1. 加强数字化建设:图书馆应主动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纸质文献数字化,以便更好地保存和传播。

建设全面、高效的数字图书馆,提供在线阅读和借阅服务,以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需求。

2. 提升文物保护能力:图书馆应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建立科学的保护方案,保证馆藏文物的长期保存。

同时,加强对馆内环境的管理和维护,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降低对文物的损害。

3. 加强文化传承教育:图书馆应积极开展文化传承教育活动,组织讲座、展览和培训等形式,向公众普及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保护意识。

4. 加强国际合作:图书馆可以与其他国内外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研究与交流,分享经验、资源和技术,共同推动文化遗产的全球性保护。

登封历史建筑群天地之中申遗成功的效应与利用问题研究

登封历史建筑群天地之中申遗成功的效应与利用问题研究

登封历史建筑群“天地之中”申遗成功的效应与利用问题研究2010年8月1日,郑州登封市“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通过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专家表决,被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9处世界遗产。

“天地之中”申遗的成功,不仅为郑州市增添了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景点,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中原文化的传播。

这种传播过程对郑州市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世界文化遗产及“天地之中”简介(一)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具有科学、审美、文化价值的自然景观与人类历史遗存。

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一个地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一个城市今后发展的资源和优势,更是遗产地城市的城市特色,是对所属城市文化建设、文物保护工作的权威认可,更是对遗产地城市文保工作的一种责任鞭策。

它是一个城市核心文化特征的反映,是遗产地城市不可再生的珍贵财富,反映了遗产地城市的特色,这一特色对遗产地城市的经济、对外开放、居民素质的提高、生活环境的改善以及旅游事业的发展等发挥了巨大作用。

截至2010年8月,我国已有40处世界遗产,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8处,世界自然遗产7处,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5处。

(二)“天地之中”简介“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于2010年8月通过联合国世界遗产大会专家表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该文化遗产位于郑州登封市,共8处11项:观星台、中岳庙、太室阙、启母阙、少室阙、会善寺、嵩阳书院、嵩岳寺塔、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等。

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构成了一部中国中原地区上下2000年形象直观的建筑史,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是中国先民独特宇宙观和审美观的真实体现。

其中,创建于东汉时期的少室阙、启母阙,是中国最古老的国家级祭祀礼制建筑典范;中岳庙和太室阙,是中国古代礼制建筑格局最全面的代表;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嵩阳书院作为中国最早的传播儒家理学、祭祀儒家圣贤和举行考试的书院,是已经消失了的书院文化的载体;嵩岳寺塔、少林寺建筑群和会善寺,是不同时期佛教在中国发展的纪念碑,千余年来,它们影响了广大范围内的宗教建筑形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天地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University Libraries Participating in Local Protection of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 ——Taking Zhengzhou University Library as an Example GUO Wen-ling (Library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1 ,China)
像登封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仅有 1 项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远远不够的,与之厚重的历史文化极不相称。 登 封市绝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需要进一 步宣传保护。 2.2 保护意识淡漠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 的文化命脉。 要想得到长远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最终还要依靠广大民 众的力量 。 但是,大多数人特别是年轻人已经从情感上开始疏远 。 他们 对这种艺术形式不屑一顾,觉得那是老掉牙的东西,听不懂,也看不明 白。 年轻人不愿学,这些传统的手工技艺已到了无人可传、几近消亡的 窘境。 另据调查显示:虽然有超过 90%的年轻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但仅有 8%的人选择会学习或考虑 学 习 当 地 的 民 间 艺 术 [1]。 2.3 民间传说的遗迹缺乏保护
2 “天地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及面临的问题
登 封 的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的 普 查 工 作 始 于 2006 年 , 截 止 2011 年 10 月,登封市文化馆,登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登记 整 理 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6000 余项, 目前已经获批 的 国 家 级 项 目 1 项 ,河 南 省 级 项 目 10 项 ,郑 州 市 级 项 目 21 项 ,登 封 市 级 项 目 59 项 。 “天地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如下。 2.1 申请非遗力度不够
【Key words】University library;Heaven and earth;Non 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Protection
1 “天地之中”的由来
在传统的宇宙观中,中国位居天地中央,天地的中心在中原,中原 的核心在郑州登封。 登封是早期王朝建都之地和文化荟萃的中心,是 中 国 三 大 主 流 文 明— — — 儒 、道 、佛 弘 扬 传 播 本 流 派 文 化 的 核 心 基 地 , 是 名副其实的“天地之中”。 2010 年 8 月 1 日,在巴西举办的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第 34 届世界 遗 产 大 会 上 ,“登 封 ‘天 地 之 中 ’历 史 建 筑 群 ”全 票 通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中国第 39 处世界遗产。 在这片古老而神 奇的土地上,世代智慧淳朴的登封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物质文 化遗产,而且还创造了源远流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丰富的非物 质文化遗产是登封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文化研究价值。
2013 年 第 1 期
SCI稿○
科技信息
“天地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 ——以郑州大学图书馆为例
郭文玲 (郑州大学 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01)
【摘 要】本文从保护“天地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实例着手,分析高校图书馆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意义、优势,从主动参与、准 确切入、特色建设、着力推广四个层面探讨高校图书馆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途径和方法,强调实地考察、现场收集、原貌保存,全方位 的建设“天地之中”特色馆藏。
【Abstract】“Heaven and earth” from the protection of non 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case to proceed, analysis of university library in local in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ignificance, advantages,from active participation, accurate entry,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strive to promote the four aspects of university library on the loc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way and method, emphasize the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field the original collection, preservation, a full range of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collection of “heaven and earth”.
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文本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它保留下来的是一 种缺乏环境的非生活的东西……我们还必须记住个体所处的社会环 境、娱乐传奇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作用,所有这些因素是相当明显的。 它 们同文本一样都必须加以研究。 故事起源于原始生活之中而不是纸 上。 当一位专家草率地记下故事,而不能显示它成长的氛围时,他给我
们的只是一种残缺不全的真实。 ”[2]嵩山众多民间传说的遗迹因为经济 等方面的原因长期得不到保护,传说的相关器物常年失修,濒临灭失 之危险。 2.4 传承人断代危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活态性, 它以人为载体, 世代相传。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 登封老 一辈优秀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大多在 70 岁以上,有些已离开人世。 例 如,孟村独脚舞的传承人王铁锤、赵生林、付占军老人都在六七十岁以 上,出现传承人断代的危险。 2.5 参与保护部门单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