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通风除尘设计说明
工业通风设计说明书

工业通风课程设计说明书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指导教师: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2014年6月目录第一章《工业通风》课程设计原始资料第二章车间各部分室内热负荷计算第三章车间各工部电动设备、热槽散热量计算第四章车间各工部机械排风量第五章进风量计算第六章水力计算步骤第七章除尘器和风机选型附录一供暖热负荷计算表附录二送风系统水力计算表附录三排风系统水力计算表附录四送、排风系统图第一章《工业通风》课程设计原始资料(1)厂址:本厂建于济南市(2、)气象资料:供暖室外计算温度-7ºC,冬季室外平均风速3m/s冬季最多风向 ENE朝向修正系数北0.10 东、西 -0.05 南 -0.20西北、东北 0.05 西南、东南 -0.13详见《供暖通风设计手册》的表3-3;(3)车间组成及生产设备布置见附图1;(4)建筑结构(i)墙——外墙为普通红砖墙,墙内有20毫米厚的1:25水泥砂浆抹面,外刷耐酸漆两遍,经计算,K=1.49W/(m2•℃);内墙为双面抹灰24砖墙,经计算K=1.95W/(m2•℃);(ii)屋顶——带有保温层的大块预制钢筋混凝土卷材屋顶,经计算K=0.64W/(m2•℃);(iii)窗——钢框玻璃,尺寸为1.5×2.5米,含上亮,经查暖通规范K=6.4W/(m2•℃);(iv)地面——非保温水泥地坪;(v)外门——木制,尺寸为1.5×2.5米,带上亮子;内门——木制,尺寸为1.5×2.0米,无上亮。
(vi)建筑结构的其他有关尺寸,如墙的厚度、屋顶保温层的厚度等,可参照《工业通风课程设计参考资料(表面处理车间)》中表1所推荐的值,结合所给题目所在地点的冬季室外采暖计算温度确定。
(5)工作制度及内部气象条件车间为两班工作制,内部气象条件如下:(i)温度冬季——工作状态下为14~18℃,值班状态下为5℃;夏季——不高于夏季室外通风计算温度3℃。
(ii)湿度冬季——湿作业部分取ψ=65%,一般部分取ψ=50%;夏季——不规定。
工业通风课程设计说明书

工业通风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工业通风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能够对工业通风系统进行分析、评估和优化设计,提高工业生产环境的空气质量,保障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工业通风的基本概念介绍工业通风的定义、分类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各种通风方式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2. 工业通风的原理介绍工业通风的气流规律、热量传递规律和湿度控制规律,让学生了解通风系统的物理原理,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通风系统的计算和设计。
3. 工业通风的设计方法介绍工业通风系统的设计流程和方法,包括需求调查、通风参数计算、风机选型、管道布置、噪声和震动控制等方面,并借助案例分析和实例演练让学生掌握具体的设计技能。
4. 工业通风系统的评估和优化介绍工业通风系统的性能评估和优化方法,包括工艺流程优化、设备升级、控制系统改进等方面,并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工业通风系统的维修和管理技能。
课程任务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工业通风系统的设计和优化,要求包括以下内容:1. 工业通风系统调查报告学生需要对某个具体的工业生产现场进行调查和分析,包括环境情况、生产工艺、通风系统现状等方面,并编写调查报告。
2. 工业通风系统设计方案结合调查报告和课程所学,学生需要对工业通风系统进行设计和方案优化,需要包括计算书、施工图和设计报告。
3. 工业通风系统维护和管理方案学生需要针对设计方案中所提到的工业通风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方案的书写,包括维修和保养计划、设备更新计划、质量监控方案等。
计分方法学生课程成绩的计分方法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 课堂表现:40%包括学生在授课过程中的出勤、发言、讨论和思考等方面的表现。
2. 课程设计:40%包括学生针对具体工业通风系统进行的调查、设计和方案优化。
3. 考试:20%包括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参考文献1.《通风与空调》,李国华。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指导书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指导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教研室《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内容及步骤1.设计题目某市电机厂电镀车间通风设计2.主要内容(1)厂址:本厂建于某市,气象资料见《供暖通风设计手册》的表3-3;(2)车间组成及生产设备布置见附图1;(3)建筑结构A.墙——外墙为普通红砖墙,墙内有20毫米厚的1:25水泥砂浆抹面,外刷耐酸漆两遍;内墙为双面抹灰24砖墙;B.屋顶——带有保温层的大块预制钢筋混凝土卷材屋顶;C.窗——钢框玻璃,尺寸为1.5×2.5米,含上亮;D.地面——非保温水泥地坪;E.外门——木制,尺寸为1.5×2.5米,带上亮子;内门——木制,尺寸为1.5×2.0米,无上亮。
建筑结构的其他有关尺寸,如墙的厚度、屋顶保温层的厚度等,可参照《工业通风课程设计参考资料(表面处理车间)》中表1所推荐的值,结合所给题目所在地点的冬季室外采暖计算温度确定。
(4)工作制度及内部气象条件车间为两班工作制,内部气象条件如下:A.温度冬季——工作状态下为14~18℃,值班状态下为5℃;夏季——不高于夏季室外通风计算温度3℃。
B.湿度冬季——湿作业部分取ψ=65%,一般部分取ψ=50%;夏季——不规定。
非车间的室内温度在值班状态和工作状态时均为5℃。
(5)工艺过程A.所有有厂内机械加工车间和热处理来的零件,首先进行表面处理,其方法有两种:机械处理和化学处理。
机械处理:体积较大的零件在喷砂室中去锈,体积较小的镀锌件在滚筒内用砂参石灰清除其上的毛刺和氧化皮(湿法处理)。
化学处理:需要化学处理的零件,先在苛性碱溶液中去油,对氧化层很厚的零件,则需要在酸液中腐蚀去锈直到锈层消失为止。
B .需要磷化处理的零件,经表面清理后用苏打水去油,在去油后进行磷化处理,处理后再在皂液和油中进行处理,以提高防腐力。
C .零件经过表面处理后,在电镀前还要进行精细的电解去油和用淡的酸溶液去锈,然后进行电镀。
工业通风设计说明

安全工程专业《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设计人:学号:专业方向:职位班完成时间:2014年12月2014年12月1前言 (3)2车间简介 (3)3设计要求 (4)4系统装置分析 (4)4.1除尘管道设计原则 (4)4.2排风罩设计原则 (5)4.3除尘器选择对照表 (5)4.4风机的设计 (6)5设计资料5抛光车间通风与除尘系统设计 (6)5.1除尘管道设计 (6)5.2排风罩设计 (6)5.3除尘器选择 (7)5.4风量计算与风机选择 (7)5.5备选方案 (11)6高温炉车间通风与除尘系统设计 (13)6.1除尘管道设计 (13)6.2排风罩设计 (13)6.3除尘器选择 (14)6.4风量计算与风机选择 (14)7抛光车间两方案对比 (18)8结束语 (18)参考文献 (19)1前言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生产加工种类的繁多,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各种个样的粉尘,各类有毒有害气体,以及特殊的工作环境,会给工作人员带来各种各样的困扰,影响工作人员的舒适度,健康程度,甚至危及生命,工业通风既可稀释或排除生产过程产生的毒害、爆炸气体及粉尘,在工业生产中,利用工业通风技术,有效的排除生产车间产生的一系列有毒有害物质,可以从技术手段防止作业人员得职业病,而且可调节作业场所温度、湿度等,从而为保证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创造前提条件。
2车间简介某企业加工车间高9m,宽10m,长12m,长边朝南,长边中部设有窗户2个,窗台高1.0m,窗户高5m,宽3m,两个窗户相隔2m。
车间有1#、2#、3#、4#、5#工作某企业加工车间高9m,宽10m,长12m,长边朝南,长边中部设有窗户2个,窗台高1.0m,窗户高5m,宽3m,两个窗户相隔2m。
车间有1#、2#、3#、4#、5#工作台,高度均为1.2m,1#、2#、3#为抛光机,每台抛光机有2个抛光轮,抛光间产生粉尘,粉尘的成分有:抛光粉剂、粉末、纤维质灰尘等(石棉粉尘)。
4#、5#为高温炉,生产过程中产生高温含尘烟气,粒径围约为0.010-20um,粒径围炉温度为500℃,室温为20℃,尺寸为1.0m*1.0m。
工厂通风除尘系统方向本科毕业设计指导书

工厂通风除尘系统方向本科毕业设计指导书工厂通风除尘系统方向本科毕业设计指导书一、设计题目工厂通风除尘系统的设计与优化二、设计背景和意义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工厂通风除尘系统是非常重要的设备之一。
随着工厂规模的扩大和生产过程的复杂化,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和粉尘也越来越多。
如果不及时有效地处理和处理这些废气和粉尘,不仅会严重影响员工的健康,还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因此,设计和优化工厂通风除尘系统对于保障生产和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三、设计目标1. 分析现有工厂通风除尘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效果;2.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对工业废气和粉尘排放的要求;3. 设计一套高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工厂通风除尘系统;4. 对设计的系统进行优化,提高其处理效果和能源利用效率。
四、设计内容和步骤1. 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现有工厂通风除尘系统的工作原理、结构、运行情况和效果;2. 法律法规分析:了解并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对工业废气和粉尘排放的要求;3. 技术方案设计:根据现有工厂通风除尘系统的不足,设计一套高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工厂通风除尘系统;4. 系统优化:对设计的系统进行模拟分析、优化设计,提高其处理效果和能源利用效率;5. 系统建设布局:根据实际工厂情况进行系统建设布局,包括设备选择、设备安装和布线等;6. 系统测试和评价:对建设好的系统进行测试和评价,分析其性能和效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7. 结果分析和总结:对测试和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设计工作,并提出进一步优化的建议。
五、预期的研究成果1. 研究和分析现有工厂通风除尘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效果;2. 深入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对工业废气和粉尘排放的要求;3. 设计一套高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工厂通风除尘系统,并进行优化;4. 提出改进现有工厂通风除尘系统的建议,并提高废气和粉尘处理效果。
六、进度安排1. 立项和选题的确定:(时间)2. 调研与文献综述:(时间)3. 技术方案设计与优化:(时间)4. 系统建设布局:(时间)5. 系统测试和评价:(时间)6. 结果分析和总结:(时间)7. 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时间)七、主要参考文献1. 《工业废气与粉尘治理技术指南》;2. 《通风与空气净化工程学》;3. 《工业通风与饮食世》;4. 《现代工业废气处理技术》;以上是一份工厂通风除尘系统方向本科毕业设计的初步指导书。
通风设计说明书

通风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目录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说明书·································错误!未定义书签。
1、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任务书 (2)2、摘要 (5)3、局部排风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6)3.1、排风罩的选取 (6)3.2.集气罩尺寸确定 (7)3.3集气罩排风量确定 (7)4、通风管道的设计与计算 (8)4.1管道材料、形状的选择 (8)4.2、设计草图 (9)4.3、设计计算 (10)4.3.1、初步选定最不利环路 (10)4.3.2、根据规定确定各项参数及尺寸 (10)4.3.3、阻力计算 (10)4.3.4、通风系统水力计算表 (14)4.3.5、校核节点处支管阻力平衡 (14)4.3.6、计算系统总阻力 (15)4.3.7、选择风机 (15)5、参考文献 (16)1、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起讫时间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所在院系指导教师职称所在单位年月日1、技术参数和设计要求(1)某喷漆车间大小:长×宽×高=20m×10m×6m ,墙厚0.24m ,门3m ×3m 。
(2)车间内有3个浸漆槽1#、2#、3#,槽面尺寸1.2m*0.8m ,距地面1m ,平面布置如下图。
设计要求: 为排除有机溶剂蒸汽,在槽上方设排风罩,试为该车间设计局部排风系统。
2、工作量(1)根据拟定的设计题目,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查阅相关规范,确定局部排风系统的设计方案,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排风罩、确定排风罩尺寸和排风量、设计通风管道布置方式、依据设计手册进行风管的水力计算并选择合适风机。
通风课程设计说明书

通风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某水泥厂通风除尘系统设计学院:能源与建筑环境工程学院专业: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专业姓名:谭金龙学号:043412143指导老师:王洪义周恒涛虞婷婷崔秋娜完成时间:2015年06月12日目录一、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课程设计题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课程设计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课程设计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绘制系统轴测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选择最不利环路 (2)3、确定断面尺寸和单位长度摩擦阻力 (3)4、计算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 (5)5、校核节点处各支管的阻力平衡 (9)6、计算系统的总阻力 (11)7、选择风机和电机 (12)五、主要参考资料 (12)结束语 (13)参考文献附表1 管道水力计算表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1.1设计目的《通风工程》课程设计是工业通风课程设计中的重要实践性环节,是《通风工程》课程结束后学生的一次计算和设计的综合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查阅手册和设计等能力为目的。
通过本课程设计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是:1)、复习和巩固已学的通风工程知识,并在课程设计中进行综合应用,提高学生的计算和设计能力;2)、进一步熟悉通风工程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重点是熟练掌握除尘系统的设计、计算;3)、为后续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1.2设计任务: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按设计资料完成管道设计并完成设计说明书和A3图幅的除尘系统轴测图。
二、课程设计的题目某水泥厂除尘系统管道设计三、课程设计资料如下页图所示为某水泥厂的除尘系统。
《工业通风》课程设计说明书

《工业通风》课程设计学 院: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专 业: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班 级: 学生姓名:学生学号: 指导老师:土建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教研室 印制二○一二年七月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一章通风系统设计1.1 控制工业槽有害物排风量计算根据国家标准设计,条缝式槽边排风罩的断面尺寸(E×F)共有三种:250mm×250mm、250mm×200mm、200mm×200mm。
本设计采用高截面:E×F=250mm×250mm。
因为镀铬槽和镀锌槽的规格为:1200mm×800mm×800mm。
槽宽800mm>700mm,采用双侧排风。
镀铬槽:镀铬槽的控制风速x v=0.5m/s,槽内溶液温度为58 ℃。
总排风量为:0.222xBL v ABA⎛⎫= ⎪⎝⎭= 2×0.5×1.2×0.8×[0.8/(2×1.2)]=0.77 m3/s=2774 m3/h每一侧的排风量为:L1=L/2=0.385 m3/s=1386 m3/h假设条缝口风速为:0v=8m/s采用等高条缝,条缝口面积为:f=L1/ 0v=0.385/8=0.048 m2条缝高度:h=f/A=0.048/1.2=40mmf/F1=0.024/(0.25×0.25)=0.768>0.3,为了保证条缝口上速度均匀,每一侧分设3个罩子。
则:f/(3×F1)=0.256<0.3。
罩口局部阻力为:22vpξρ∆==2.34×1.2×8×8/2=90pa镀锌槽的计算与镀铬槽的类似,镀锌槽的控制风速x v=0.4m/s,槽内溶液温度为60 ℃。
各工业槽的计算结果如下:编号槽名断面尺寸(E x F)排风罩类型控制风速VX(m/s)总排风量(m3/h)单侧立管数(个)条缝口风速(m/s)条缝口高度(mm)阻力(pa)1镀铬槽250×250高截面双侧排风罩0.52774384090 2镀锌槽250×250高截面双侧排风罩0.42219283290各工业槽槽边排风罩的排风量共为:2774×30+ 2219×15= 116505 m3/h =32.36 m3/s1.2 工业槽散热量的计算工业槽四周表面的散热量,计算公式为:式中:F——设备外表面积,m2α——对流系数,对于垂直面为2.55 x 10-3,对于水平面为3.24 x 10-3,kW/(m2·K);Δt——设备外表面和室内空气温度差,℃;——设备表面的辐射系数,kw/(m2·K4);Cf——设备外表面的温度,℃;tb‘——周围物体的表面温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课题名称某企业生产车间除尘系统设计专业名称所在班级学生学生学号指导教师目录1 前言 (1)2 车间简介 (1)3 车间除尘系统设计与计算 (2)3.1 确定除尘系统 (2)3.2 车间除尘系统风管的布置 (3)3.3 排风罩的选择 (3)3.3.1 抛光车间 (4)3.3.2 打孔车间 (4)3.4 车间风管材料和风管段面的选择 (4)3.4.1 抛光车间 (5)3.4.2 打孔车间 (5)3.5 弯头和三通 (5)3.6 净化装置及管道和风机的连接 (5)3.7 通风系统的水力计算 (8)3.7.1 抛光车间的水力计算 (8)3.7.2 打孔车间的水力计算 (13)4 结束语 (17)参考文献 (18)附录 (18)1 前言在机械化工生产中,由于生产工艺的原因,难以避免的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粉尘微粒或有害气体,如果工作人员长时间暴露在这些有害物质之中,就会危害人的健康,工人有可能因此患上职业病。
一旦有害物质随空气的流动扩散到周围环境中,就会使室外空气环境受到污染与破坏,危机周边环境和居民而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因此,工业通风对职业病的预防,环境保护及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工业通风就是控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有害气体,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和保护大气环境。
我们的除尘设计就是要以最合适的气流组织,最优化的管道敷设和最低的费用达到最好的除尘效果。
设计的容包括风管和排风罩的布置和选择,管件的设置,以及,除尘设备和风机的选定。
2 车间简介该企业生产车间如图1所示,有3个抛光间,1个打孔间。
每个抛光间有1台抛光机,每台抛光机有1个抛光轮,抛光间产生粉尘,粉尘的成分有:抛光粉剂、粉末、纤维质灰尘等(石棉粉尘)。
打孔间有2台打孔机。
抛光车间抛光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去掉金属表面的污垢及加亮镀件。
抛光轮为布轮,其直径为D=200mm,抛光轮中心标高1.2m,工作原理同砂轮。
打孔车间打孔机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大颗粒的木块和刨花。
240060006000图1 车间平面图3 车间除尘系统设计与计算3.1 确定除尘系统此生产厂房有三个抛光车间和两个打孔车间,两种车间产生的粉尘类型有所不同,自然,在每个粉尘散发点所不需的风量也有所不同,排风罩和除尘器的种类也会有所区别。
所以,在为这个生产厂房设计通风系统时,应该分别为抛光车间和打孔车间设计不同的符合各自标准的除尘系统。
抛光车间有三个,每个车间有一个工作平台,由于三个车间的工艺手段是一样,产生的粉尘类型和量也都是一样,处理的要求和手段相同。
所以可以将三个车间的排风管道和除尘设备设计在同一个通风除尘系统当中。
打孔车间有两个,与抛光车间的情况类似,两个厂房的空气处理要求相同、室参数要求也相同,因此可以设计成由一台风机与其联系在一起的管道及设备构成一个系统。
这样为整个厂房设计两个满足各自标准的通风除尘系统,分别为抛光车间通风除尘系统和打孔车间通风除尘系统。
下面分别为各系统设计相应的通风管件及除尘设备。
3.2车间除尘系统风管的布置抛光车间通风管件和除尘设备的布置情况如附件一所示。
打孔车间的通风管件和除尘设备的布置如附件一所示。
系统的布置应该注意一下几点:(1).除尘管道宜采用圆形钢制风管,其接头和接缝应严密,管道一般应明设。
(2).除尘风管尽可能垂直或水平敷。
设风管的布置还要求顺直,避免复杂的局部管件。
(3).弯头、三通等管件要安排得当,渐扩管和渐缩管要符合要求,风管和除尘设备及风机的连接要合理,以减少阻力和噪声。
(4).风管上应设置必要的调节和测量装置(如阀门、压力表、温度计和采样孔等)或预留安装测量装置的接口。
(5).调节和测量装置设在便于操作和观察的地点。
(6).对有爆炸性危险的含尘气体,应在管道上安装防爆阀,且不应地下铺设。
(7).对于有毒气体,不应穿过其他房间。
(8).通风排气中的有害物要经大气扩散稀释时,排风口应位于建筑物空气动力阴影区和正压区以上。
要求在大气扩散稀释的通风排气其排风口上不应设风帽。
3.3 排风罩的选择排风罩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1).尽可能靠近污染物发生源减小吸气围,便于捕集和控制(2).吸气气流方向尽可能与污染气流运动方向一致(3).已被污染的吸入气流不允许通过人的呼吸区(4).排风罩应尽量结构简单,造价低,便于拆卸维修(5).配置应与生产工艺协调(6).避免横向干扰气流考虑到抛光的工艺手段,抛光车间的排风罩采用接受罩。
接受罩罩口外的气流运动是生产过程本身造成的,接受罩只起接受的作用。
粒状物料高速运动时会产生诱导气流,带动周围空气流入接受罩。
接受罩的断面尺寸应不小于罩口处污染气流的尺寸,这里的排风罩口尺寸为 300*300。
3.3.2 打孔车间打孔车间采用的是上部吸气罩,罩口尺寸是300*300。
上部吸气罩依靠罩口的抽吸作用,在污染物散发地点造成一定的空气运动,把污染物吸入罩。
为保证污染物全部吸入罩,必须保证控制点的控制风速。
另外,排风罩的设置不能影响工艺操作。
密闭罩和侧吸罩如图2所示图2 密闭罩和侧吸罩3.4 车间风管材料和风管段面的选择风管断面形状有圆形和矩形两种,与矩形风管相比,在相同断面积时圆形风管的阻力小、材料省、强度也大;圆形风管直径较小时比较容易制造,保温亦方便。
当风管中流速较高,风管直径较小时,宜采用圆形风管。
打孔车间和抛光车间通风除尘系统选用的风管都是圆形风管。
管道的敷设不能有碍于操控人员的视线和厂房的吊装及搬运等设备,所以这里两个系统将风管道尽量设置为靠近屋顶和墙壁。
抛光车间的粉尘主要是石棉粉尘,风管材料选择0.5 mm ~1.5 mm厚的薄钢管即可满足石棉粉尘的通风要求,并且,薄钢管易于加工制作方便安装,是比较常见的通风管道材料。
镀锌钢板具有一定的防腐性能,适用于空气湿度较高或室潮湿的通风、空调系统,有净化要求的空调系统。
3.4.2 打孔车间打孔车间的粉尘主要是较大颗粒的木块和刨花,和抛光车间一样,采用0.5 mm ~1.5 mm厚的薄钢管即可满足通风需要。
并且,采用这种非常常见的通风管道,非常易于生产和安装。
3.5 弯头和三通布置管道时,应尽量取直线,较少弯头和三通等管件的数量。
弯头是连接管道的常见构件,圆形管道采用圆形风管弯头,其阻力大小与弯管的曲率半径R(用弯管直径d的倍数表示)。
R越大,阻力损失越小。
在此次设计中一般采用R=1~2d。
两个系统所用的弯头有两种,一种是90°的直角弯头,另一种是60°的弯头;两种弯头的曲率半径都是1.5d;此次设计使用的都是R=1.5d的弯头。
三通的作用是使气流分流或合流,二股气流在汇合时发生碰撞以及气流速度改变时形成的涡流造成三通处气流的局部阻力。
二股气流在汇合过程中的能量损失一般是不同的。
三通局部阻力的大小取决于两个支管与总管的气流速度、气流的方向、支管与总管的夹角等,夹角一般取15°~20°为宜,以保证气流通畅,减少阻力损失;此次设计中的三个三通的家角均为30°。
为了减小三通的局部阻力,还应该注意支管和干管的连接,较小其夹角。
3.6 净化装置及管道和风机的连接对于抛光车间的石棉粉尘,宜宜采用袋式除尘器,这里选用的是mc24--120Ⅱ型脉冲袋式除尘器。
该除尘器如图3所示该型号除尘器的技术参数如表1所示:表1 mc24--120Ⅱ型脉冲袋式除尘器参数图3 mc24--120Ⅱ型脉冲袋式除尘器打孔车间先采用沉灰箱进行预除尘,然后用旋风除尘器进一步进行处理。
沉灰箱的外形尺寸为3000mm ⨯1500mm ⨯800mm ,进口高度2500mm ,出口高度2500mm 。
旋风除尘器采用360型XTD —1型瓷多管除尘器(如图4所示)360型XTD —1型瓷多管除尘器的技术参数如表2所示:表2 360型XTD—1型瓷多管除尘器参数图4 360型XTD—1型瓷多管除尘器(1).除尘器收集下来的粉尘大部分可以直接回收利用,一部分要经过处理加以利用,不能回收利用或技术经济考虑下不回收利用时亦妥善处理,避免粉尘的二次污染。
(2).选择粉尘处理应注意其简单、可靠、密闭,避免复杂和泄露粉尘。
(3).除尘器与卸尘点之间有较大高差时。
卸尘阀应布置在卸尘点附近,以降低粉尘落差,减少二次扬尘。
(4).输灰装置应严密不漏风,刮板输送机和斗式提升机应设断链保护和报警装置。
(5).大型除尘器灰斗和储灰仓的卸灰阀前应设插板阀和手掏孔,以便检修卸灰阀。
为了使通风机运行正常,减少不必要的阻力,最好使连接通风机的风管管径与通风机进、出口尺寸大致相同。
变径管的选择要符合要求,角度不大于15°,变径管长度大于大管径捡取小管径的1.5倍,以尽量减少局部阻力。
对于除尘器的选择,抛光车间的除尘器选用袋式除尘器,打孔车间选用沉灰箱进行预除尘,之后再经过旋旋风除尘器进行二次除尘。
3.7 通风系统的水力计算3.7.1 抛光车间的水力计算根据车间基本情况,可知有3个抛光间,每个抛光间有一台抛光机。
每个抛光间排风量的计算如下:一般按抛光轮的直径D计算: L=A*D m3/h式中:A——与轮子材料有关的系数布轮:A=6m3/h·mm毡轮:A=4m3/h·mmD——抛光轮直径 mm抛光轮为布轮,其直径为D=200mm。
因此,风量为L= A*D=6·200=1200 m3/h抛光间的通风系统图如图5所示:(1)各管段的编号及管段和排风点的排风量已在图中标出。
(2)选定最不利环路为1——5——除尘器——6——7。
(3)根据各管段的风量及选定的流速,确定最不利环路上各管的断面尺寸和单位长度摩擦阻力系数。
图5 抛光间的通风系统轴测图根据参考文献一中表6-4,输送含有石棉粉尘的空气时,风管最小风速为,垂直风管12m/s、水平风管18m/s。
表3 除尘风管的最小风速(m/s)考虑到除尘器及风管漏风,管段6和管段7的风量比除尘器之前的风量为L=1*1.05=1.05 m3/s。
管段1根据L=1200 m 3/h (0.33 m 3/s ),V 1=18 m/s,由参考文献一中附录9可查出管径和单位长度摩擦阻力所选管径应尽量符合附录11的通风管道统一规格。
1D =160mm 1m R =29Pa/m同理可查得管段5 、6、7的管径及摩阻比。
具体结果见表4。
(4)确定管段2、3的管径及单位摩阻比,见表4。
(5)查附录10,确定个管段的局部阻力系数 1)管段1接受式排风罩 ζ=0.1690°弯头(R/D=1.5)两个,ζ=0.17×2=0.3460°弯头(R/D=1.5)一个,ζ=0.15 直流三通(1——5)(见图6) 根据1F +4F 5F ≈ α=30°15F F =0.351 15LL =0.33 查得15ζ=—0.0345ζ∑=0.16+0.34+0.15—0.0345=0.6155 图6 直流三通2)管段2接受式排风罩 ζ=0.1690°弯头(R/D=1.5)两个, ζ=0.17×2=0.34直流三通(2——4)(见图7):2F + 3F > 4F α=30°34F F =0.67 34LL =0.5 查得ζ=0.147 ζ∑=0.16+0.34+0.147=0.6473)管段3接受式排风罩 ζ=0.16 图7直流三通90°弯头(R/D=1.5)两个 ζ=0.17×2=0.34 60°弯头(R/D=1.5 ζ=0.15直流三通(3——4)(见图7) 2F +3F >4F α=30°34F F =0.67 34LL =0.5 查得ζ=0.377 ζ∑=0.16+0.34+0.15+0.377=1.0274)管段4直流三通(4——5)(见图8) 1F +4F ≈5F α=30°15F F =0.351 15LL =0.33 查得ζ=0.0735ζ∑=0.07355)管段5 图8 直流三通90°弯头(R/D=1.5)两个 ζ=0.17×2=0.34 除尘器进口变径管(渐扩管)除尘器进口尺寸为486mm ×386mm ,变径管长300mm14862702300tg α-==0.36 α=20°查得ζ=0.6ζ∑=0.34+0.6=0.946)管段6除尘器出口变径管(渐缩管)除尘器出口尺寸480mm ×308mm ,变径管长300mm14802602300tg α-==0.367 α=20.1°<45°ζ=0.190°弯头(R/D=1.5)两个,ζ=0.17×2=0.34 风机进口变径管(渐扩管)风机进口尺寸为D=400mm ,变径管长300mm226400 2.37260F F == 14002602300tg α-= α=13° ζ=0.128ζ∑=0.1+0.34+0.128=0.5687)管段7风机出口变径管(渐扩管)风机出口尺寸200mm×245mm,变径管长300mm70.0531.083 0.049FF==查得ζ=0带扩散管的伞形风帽(h/D=0.5)ζ=0.6ζ∑=0.6(6)计算各管段的沿程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