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PPT课件
合集下载
罗曼·罗兰ppt16 课件

B.这里的教育富有成效地结合了传统精神和经 过检验的方法。
C .这是一所严格的学校,要求学生有不知疲倦的 勤勉精神。
D.这里致力于全面教育,容许学生享有有限度的 自由。
E.这里曾经培养出法国最渊博的学者。
②在高师罗曼·罗兰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选对了学科。获得了较大的思想自由,对他后来的 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他建立了自己的基本历史观,一 种发展的历史观,以此来观察事物的深度和广度:“他 第一次学会了把世界史看作是各个时代的涨潮与退潮的 永恒活动;对于各个时代来说,昨天、今天和明天是一 个活的统一体。”
A.他们在彼此神秘热情的交谈中,产生了新的思 想境界。他们的思想在当时是超前的。
B.他们对人生充满奔放的热情和对世界有极其严 肃的理解。
C. 他们有着自觉的使命感和生命追求:“用创作 和生动的语言恢复人民失去的信心.即使牺牲自己的 生命,也在所不惜。”
快速阅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
①高师的教育有何特点? ②在高师罗曼·罗兰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③罗曼·罗兰和克洛岱尔、休阿列斯、贝济
成为同窗好友,他们在精神上有哪些相通 之处? ④许多伟大的人物对罗曼罗兰的成长产生 了巨大的影响,你怎么看偶像的作用?你 的偶像是谁?
①高师的教育有何特点
A.这里的学生与外界隔绝,远离实际生活.能更 好地领会历史生活。
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 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 大的小说。这部巨著共10卷,以主人公约 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平为主线,描述了这 位音乐天才的成长、奋斗和终告失败,同 时对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的 社会现实,作了不同程度的真实写照,控 诉了资本主义社会对艺术的摧残。全书犹 如一部庞大的交响乐。每卷都是一个有着 不同乐思、情绪和节奏的乐章。由《约 翰·克利斯朵夫》始,罗曼·罗兰开创了 一种独特的小说风格。该巨著获得1913年 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1915年获诺贝尔文
C .这是一所严格的学校,要求学生有不知疲倦的 勤勉精神。
D.这里致力于全面教育,容许学生享有有限度的 自由。
E.这里曾经培养出法国最渊博的学者。
②在高师罗曼·罗兰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选对了学科。获得了较大的思想自由,对他后来的 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他建立了自己的基本历史观,一 种发展的历史观,以此来观察事物的深度和广度:“他 第一次学会了把世界史看作是各个时代的涨潮与退潮的 永恒活动;对于各个时代来说,昨天、今天和明天是一 个活的统一体。”
A.他们在彼此神秘热情的交谈中,产生了新的思 想境界。他们的思想在当时是超前的。
B.他们对人生充满奔放的热情和对世界有极其严 肃的理解。
C. 他们有着自觉的使命感和生命追求:“用创作 和生动的语言恢复人民失去的信心.即使牺牲自己的 生命,也在所不惜。”
快速阅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
①高师的教育有何特点? ②在高师罗曼·罗兰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③罗曼·罗兰和克洛岱尔、休阿列斯、贝济
成为同窗好友,他们在精神上有哪些相通 之处? ④许多伟大的人物对罗曼罗兰的成长产生 了巨大的影响,你怎么看偶像的作用?你 的偶像是谁?
①高师的教育有何特点
A.这里的学生与外界隔绝,远离实际生活.能更 好地领会历史生活。
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 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 大的小说。这部巨著共10卷,以主人公约 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平为主线,描述了这 位音乐天才的成长、奋斗和终告失败,同 时对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的 社会现实,作了不同程度的真实写照,控 诉了资本主义社会对艺术的摧残。全书犹 如一部庞大的交响乐。每卷都是一个有着 不同乐思、情绪和节奏的乐章。由《约 翰·克利斯朵夫》始,罗曼·罗兰开创了 一种独特的小说风格。该巨著获得1913年 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1915年获诺贝尔文
【高中语文】罗曼·罗兰ppt精品课件13

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阅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勃艮第 喧嚣 剖析 阐明 炯炯发亮 鄙弃 混沌 思考: 1、本文节选了传主人生里程中的哪 个部分?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记述传主这 个阶段的情况的?
明确
本文节选了传主在法国高等师范学校
时期生活历程。 本文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记述传主这个 阶段的情况的: 1、高师的教育特点(第一段) 2、高师学习对传主性格的影响(第二段) 3、传主的同窗好友对他的影响(3-5段) 4、传主的个人才华和人生选择(6、7段)
深入探究
在文中相应部分寻找信息,并用精炼 的语言概括以下问题的要点。
高师教育有何特点? 从文中找出对罗曼· 罗兰产生较大影响的
人物,说说作者这样写(不直接写传主 本身的事情,而是花大篇幅写其他人) 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
高师的教育的特点:
(1)学生与世隔绝,远离实际生活, 能更好地领会历史生活。 (2)教育富有成效地结合了传统精 神和经过检验的方法。 (3)是一所严格的学校,要求学 生有不知疲倦的勤勉精神。
茨威格擅长写小说和人物传记。
代表作有:
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
《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 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 传记:《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 《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 对心理学和佛洛伊德学说感兴趣,作品 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 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的描摹。
(4)致力于全面教育,容许学生 享有有限度的自由。
(5)这里曾经培养出法国最渊博 的学者。
明确 对罗曼· 罗兰产生较大影响的人物 有
保尔·克洛岱尔,安德列·休阿列斯,夏
尔·贝济这几位同窗好友。他们有着共同的 理想、追求和爱好,互相学习,互相激励, 共同提高。 这样写的目的是利用与 莎士比亚 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 托尔斯泰使他认识到的:英雄不是为了生活 资料来突出传主形象。 中的小事而奋斗,不是为了一项成果而奋斗, 而是为了整体,为了生活本身去奋斗。 斯宾诺莎的那种柔和的精神光辉永远照亮他 的心。
高中语文必修1 《罗曼 罗兰》课件(46张)

目录 第一章 生平 1、引言2、童年 3、学生时代 4、高等师范学校5、 来自远方的信6、罗马 7、升华 8、积淀9、勇士10、蛰居 11、苦耕12、迟到的名声13、欧洲之光 第二章 早期作品 1、作品背景 2、抱负 3、创作系列 4、被人冷落的系 列剧 5、信仰悲剧:《圣路易斯》和《埃尔特》6、《圣 路易斯》7、《埃尔特》8、吹向法国舞台的革新之风9、 鼓动人民10、确定戏剧类型 11、独树一帜的艺术家 12、 革命戏剧 13、《七月十四日》 14、《丹东》 15、《理性 的胜利》16、《群狼》17、没有回应的呼唤18、《总有一 天》19、剧作家 第三章 英雄传记
为改善身体状况,罗兰许多年来都在瑞 士度过他的夏季假日。1914年夏季第一次 世界大战爆发时他在瑞士,战争事件标志 着他生活中重要的分界线:他的写作、友 谊和影响都一分为二。对他的同胞来说, 他是个懦夫,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抛弃了 它。可不顾这些攻击的罗兰继续留在瑞士, 做他与国际主义相一致的工作。
茨威格《罗曼罗兰传》
茨威格,梦一般的音乐之都维也纳孕 育出的文学天才,一位深邃的世界主义者 与和平主义者。用生命去感知并促进个体 之间、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对未知世界 、个人命运充满无尽好奇与创作的激情, 心理分析的方法悄无声息地融入他的作品 之中,探寻人类内心深处跌宕多变的激情 ,关注个体的痛苦与顽强不息的挣扎,这 使得他的作品跨越了国别与民族的界限, 在世界各地的读者心中点燃人性之光,并 成为他们汲取人生哲思的无尽源泉。他用 自身的生命与苦难时代抗争的不屈姿态也 永远留在了纷繁的历史记国 历史考古学校学了两年。然而,他最重要 的学识是从他与马尔维达· 冯· 梅森布格—— 一位胡格诺派教徒后裔的德国人——之间 的友谊交往中得到的。后来,在他七十多 岁的时候,梅森布格写了《一位理想主义 者回忆录》(1875年);他还是一位社会主 义者,朋友圈子里有亚历山大· 赫森、几塞 普· 马兹尼、理查德· 瓦格纳和弗雷德里 奇· 尼采。他与罗兰对这些人物的讨论唤醒 了罗兰对天才人物奋争的极大同情。
罗曼罗兰PPT

《约翰·克里斯朵夫》
1、作品以贝多芬为原型
•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 年3月26日),德国著名的音乐家,维 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 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2、基本内容
• 4册10卷。叙述德国音乐家约翰在德、法的生活, 是编年体式的普通传记的写法。
• 用多种方法刻画人物性格。
• 在艺术风格上小说以现实主义为主, 兼有浪漫主义因素。
长河小说
• 在一部小说中,通过一两个人的一生经历 去反映一个时代的变迁,这就发展了19世 纪现实主义作家通过一整套小说去反映时 代的写法。这种多卷本小说的优点是描写 集中,容量又较大。罗兰认为,生活就像 一条长河那样,连续不断地流动,小说也 应反映这种丰富、博大、不停地发展的状 态。这种“长河小说”,气势雄浑,具有 史诗的规模。同时,发展脉胳清楚,一气 呵成,从结构上来说显得更为完整。
罗曼·罗兰
(1866-1944)
Contents
• 一、生平和创作 • 二、主要作品 • 三、对现实主义艺术的贡献
一、生平和创作
(1866-1944)
• 法国小说家、戏剧 家和散文家。欧洲 近代理想的最后捍 卫者。
• 1866年1月29日, 他生于法国中部克 拉姆西的一个公证 人之家。母亲笃信 宗教,酷爱音乐, 给罗兰以深刻的影 响。
• 小说体裁的革新方面,他不仅第一个把多卷连续性长 篇小说的形式引入法国,而且首创了长河小说的体裁 和音乐小说的形式,还将史诗、悲剧、抒情诗、哲理 小说等体裁纳纳入同一文本,浑然融成一种新颖别致 的小说表述方式。
《母与子》是战后罗兰的重要作 品,以20世纪前30年代战争风云 突变的欧洲社会为背景。叙述了 安乃德和玛克母子两代人精神探 索的历程,中心问题是社会的问 题。
1、作品以贝多芬为原型
•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 年3月26日),德国著名的音乐家,维 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 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2、基本内容
• 4册10卷。叙述德国音乐家约翰在德、法的生活, 是编年体式的普通传记的写法。
• 用多种方法刻画人物性格。
• 在艺术风格上小说以现实主义为主, 兼有浪漫主义因素。
长河小说
• 在一部小说中,通过一两个人的一生经历 去反映一个时代的变迁,这就发展了19世 纪现实主义作家通过一整套小说去反映时 代的写法。这种多卷本小说的优点是描写 集中,容量又较大。罗兰认为,生活就像 一条长河那样,连续不断地流动,小说也 应反映这种丰富、博大、不停地发展的状 态。这种“长河小说”,气势雄浑,具有 史诗的规模。同时,发展脉胳清楚,一气 呵成,从结构上来说显得更为完整。
罗曼·罗兰
(1866-1944)
Contents
• 一、生平和创作 • 二、主要作品 • 三、对现实主义艺术的贡献
一、生平和创作
(1866-1944)
• 法国小说家、戏剧 家和散文家。欧洲 近代理想的最后捍 卫者。
• 1866年1月29日, 他生于法国中部克 拉姆西的一个公证 人之家。母亲笃信 宗教,酷爱音乐, 给罗兰以深刻的影 响。
• 小说体裁的革新方面,他不仅第一个把多卷连续性长 篇小说的形式引入法国,而且首创了长河小说的体裁 和音乐小说的形式,还将史诗、悲剧、抒情诗、哲理 小说等体裁纳纳入同一文本,浑然融成一种新颖别致 的小说表述方式。
《母与子》是战后罗兰的重要作 品,以20世纪前30年代战争风云 突变的欧洲社会为背景。叙述了 安乃德和玛克母子两代人精神探 索的历程,中心问题是社会的问 题。
高一语文罗曼罗兰PPT优秀课件

• 知识卡片——烘托映衬
• 烘托映衬,就是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相类或 相反的关系,以次要事物陪衬、映照主要 事物。烘托映衬主要有以下五种情况:以 人衬人、以景衬景、以物衬人、以景衬人、 以景衬情。在写作中采用烘托的写作手法 有助于表现主题,有益于人物形象的突出, 有益于景物描写的细腻生动,所以,决不 是无病呻吟或画蛇添足。
【即学即练】2009年底,兰州将清退最后1 240名代课教 师,这一次离开,可能就是永远的离开。从2008年开始, 甘肃省兰州市由市财政补贴,计划两年内清退全市最后1 240名代课教师。2009年底,是这次清退完成的时间。 近日,记者走近被清退的代课教师张永明,近距离地采
访他,他无奈地表示:“除了教书,什么也不会干 了”…… 请采用“烘托映衬”的手法,以“再见了,张老师!” 为题,写一段文字。
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 信息提取出来;整合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 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处理。 “整合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 度”等要求之间是交叉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
获取信息的三条途径: 1. 从文章的基本概念中获取信息
目标一体会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1. “他对一切(哲学、生物学、逻辑学、音乐、艺术史)都 感兴趣,他如饥似渴,大口大口地吞饮着精神世界中所有的 清泉。”体会本句在文中的含意。
解读探究:此句属于生动可感的修辞句,要结合课文内容从 句子本身和修辞的角度去分析。 答案: 这句话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罗曼·罗兰对知 识的执着追求精神,写出了罗曼·罗兰时时守护并滋润着自己 的精神家园。
目标三分析重点语段的深刻内涵和在结构上的作用 3. 课文第1自然段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它在文中起到 了怎样的作用?
罗曼罗兰(课堂PPT)

.
18
傅雷献辞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 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 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 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 屈服罢了。
.
19
所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
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 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断的自拔与更 新。
《约翰·克利斯朵夫》不是一部小 说,——应当说:不止是一部小说, 而是人类一部伟大的史诗。
心灵旋律和节奏;有克利斯朵夫与奥 里维刚柔相济、动静有致的情感共 鸣;有女朋友们纯洁宁馨的小夜曲。
.
28
第四册是生命与爱的主题 的咏叹调及终场清明高远的 音乐, 包括《燃烧的荆棘》 与《复旦》。
.
29
这是生命途中的大难关,
怀疑、选择、理智、情欲,内
心冲突似滔天巨浪,终以虔诚、
爱与生命之神沟通,达到极境。
注:这是傅雷先生一九三七年为本书写的献辞,
一九八六年再版时应读者要求重新收入。
.
22
.
23
.
24
一、作为音乐小说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第一册是序曲部分, 包含《黎 明》、《清晨》、《少年》三卷。 描写克利斯朵夫童年和少年时代的 生活,感官与感情的觉醒,意识到 受难和战斗是自己的命运。
.
25
第二册是以克利斯朵夫年轻的
(避居意大利,创作宗教音乐,
不问世事。)
.
30
音乐精神自始至终 是小说震撼人心的力量。
.
31
二、作为社会小说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小说的社会批判角度是全方位的。
作品涉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二三十年 间以德、法、意、瑞士等国为主的欧洲社 会生活图景:金钱关系、门第观念,德国 资产阶级毫无生趣的生活场面,无政府主 义者没有骨头的骚乱,专横的官僚统治机 构,全欧洲音乐界、戏剧界、小说界、出 版界、美术界、评论界弥漫着虚假、颓废 气息,“掮客风气”盛行,铜臭味十足。
【高中语文】罗曼·罗兰ppt精品课件19

他与那些人交往?他们的思想如何? (1)他们在彼此神秘热情的交谈中,产生了 新的思想境界。他们的思想在当时是超前的。 (2)他们彼此激发着对人生奔放的热情和增 进着对世界极其严肃的理解。 (3)他们有着自觉的使命感和生命追求:“ 用创作和生动的语言恢复人民失去的信心,即 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4)他们有着一些共同的爱好。他们迷恋莎 士比亚,他们推崇开阔的英雄般的生活,对托 尔斯泰倾注了倾慕之情,把他当作剖析自己一 生的偶像。
在大学里,罗兰表现出怎样的特长和人生追求?
1. 在描述历史方面有着巨大的才能。他醉心 于文化史的描述。
2. 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永远忠于自 己对生活的认识,自己的思考眼界是广阔的 世界而不仅仅是狭小的自我。
3. 他对一切知识充满兴趣,如饥似渴地学习, 暗暗地写诗作曲,还梦想写一部长篇小说。
理解手法
1.获得较大的思想自由,建 立了自己基本的历史观。 在高师的 2.获得扎实的知识基础、无可 比拟的工作能力和勤奋精神。 学习对 3.与自己的好友产生了新的崇 罗曼· 罗兰 高的思想境界。 4.受到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 的成长有 大师的精神指引。 哪些影响? 5.学习与创作,青年的梦想都 受这一阶段的影响。 最终使他成为法国甚至世界的著名学者
探讨交流
罗曼罗兰成功的主客观因素? 客观:时代环境、文化氛围、所受教育、交朋结 友等; 主观:人生理想、爱好才能。 2.作为一个渊博的学者,罗曼· 罗兰身上有很多优 秀的品质,你认为哪些最值得你学习呢? 品质上:追求思想的自由,富于奔放的热情,执 着于自己的信念,崇拜并学习伟人思想,并且不 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勤奋努力地学习,树立 崇高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坚持努力等。
综观全文,一共讲述了罗曼· 罗兰 在高师阶段的哪些方面呢? (1)高师教育特点; (2)他的学习情况; (3)与朋友的交往; (4-5)对偶像的崇拜; (6-7)学习与创作情况。
罗曼罗兰精选教学PPT课件

罗兰
1903—1913年, 完成了使他名垂史册的 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 朵夫》。1913年, 法兰西学院颁予他最高 文学奖,1915年, 获诺贝尔文学奖。
高尔基与罗曼罗兰
1918年10月, 受聘为苏联科学院院士。 1922——1933创 作长篇小说《母与子》。 1942年发表《甘地 传》。1938年回故乡, 写《回忆录》。1944 年12月30日,逝世于 克拉姆西。
全文分几部分?
(一)(1)罗曼•罗兰就读的高师在教育 方面的 特点。
(二)(2-5)高师教育对罗曼•罗兰的影 响。 2 、 他获得了扎实的知识基础、 无可比拟的工作 能力和勤奋精神。 3 、他与自己的好友产生了新 的崇高的思想境界。 4、5 他对莎士比亚、托尔斯泰 倾注了仰慕之情。
(三)(6-7)罗曼•罗兰在高师的创作成 果。
幸福、甜蜜就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悲 伤、失 落就度 日如年 ;在感 情的世 界,你 变的多 变,变 得敏感 。但是 不论怎 么改变 ,那份 美好的 恋情, 我们却 饮鸩止 渴。 接下就让我们来看看,那些感动于心 的爱情 小故事 吧!也 许那份 真情就 隐与其 中。 ——题记
1、16岁,她向他表白,他拒绝了,毕 业后各 奔东西 。他们 经历了 不同的 爱情。 26岁时 ,人群 中,他 向她求 婚。她 问他, 当初你 为什么 不答应 。他说 ,我想 成为你 的归宿 而不是 初恋。 现在我 们才懂 得什么 是爱情 。 2、婚礼上,“新郎,你有什么话对新 娘说吗 ?”主 婚人问 。“首 先,我 要感谢 你的爸 妈,生 了一个 如此完 美的女 儿并把 你交付 于我。 然后, 我要感 谢你的 前男友 ,如果 不是他 ,我又 怎么遇 见你。 最后, 我要感 谢你, 我亲爱 的新娘 ,谢谢 你给了 我陪伴 你一生 的机会 。”他 似乎是 毫不 犹豫的 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的形象。
多角度写出了罗曼罗兰思想成
长的历史,令人信服地说明了罗
兰日后获得成就的多重原因。
.
25
1.词语积累(注音,抄写) 喧嚣 诱惑 沧桑 阻碍 铸造 名噪一时 如饥似渴 2.近义词比较(抄写各词意义) 阻碍——妨碍 偶然——偶尔 名噪一时——名重一时
.
26
.
8
该巨著获得1913年法兰西学 士院文学奖,1915年获该年度 诺贝尔文学奖。
.
9
罗曼罗兰把自己获奖所得奖 金全捐给国际红十字会和法国 难民组织。
Hale Waihona Puke 他说:“如果这个荣誉有助 于传播使法国在全世界受到热 爱的各种思想,我将感到幸 福。”
.
10
他的其它作品主要有《贝多 芬传》,《米开朗琪罗传》, 《托尔斯泰传》。
罗曼·罗兰(节选)
茨威格
Maked by :HW
.
1
.
3
走近作者:
茨威格(1881——1942)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出身于犹太家庭。
.
4
青年时代到世界各地游历,
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
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
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
D、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好:迷恋莎士比 亚,推崇英雄般开阔的生活,仰慕托尔 斯泰,把他当作人生偶像。
.
18
4、个人才华和人生选择 A、被认为在描述历史方面有巨大 的才能,尤醉心于文化史的描述。 B、对一切只是充满渴望
C、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永远 忠于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把眼光投 向世界。 D、梦想写一部长篇小说。
B、罗曼·罗兰在此获得了无可比拟的工 作能力。
.
16
3、罗曼罗兰在高师的同窗好友: 法国理想主义新艺术创作流派的三 位代表恰好在有着决定意义的求学 时代都是他的同窗好友。
对罗曼罗兰的影响:
A、热情的交谈中,产生了新的思 想境界,他们的思想在当时是超前 的。
.
17
B、他们对人生充满着奔放的热情和对 世界有极其严肃的理解。 C、他们有着自觉的使命感和生命追求: 用创作和生动的语言恢复人民失去的信 心,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
19
.
20
罗曼· 罗兰性格中有哪些品质值得 人们学习?
A、超人的勤奋,不知疲倦的勤奋精神。 B、无私无畏,具有强烈的使命感。 C、追求真理,向往光明。 D、忠于信仰,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英
雄主义精神。 E、同庸俗的社会现实和腐朽的艺术所
进行的不屈不扰的斗争精神。
.
21
.
22
你对托尔斯泰的了解有多少?怎 样看待罗曼罗兰对大师的迷恋? 他与今天的追星族有何异同?
他被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称为
伟大的传记家,他的传记着力刻
画名人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
受苦难的心路历程。其写传记的
口号是:“打开窗子吧!呼吸一
下英雄们的气息!”
.
11
字词掌握:
喧嚣 混沌 白皙 解剖 名噪一时 炯炯
xiāo dùn xī pōu zào jiǒng
.
12
一.解读文本
1.课文结构
(1)第一自然段,高师教育的特 点
(2)第二自然段,罗曼·罗兰在高 师的学习
(3)三到五自然段,罗曼·罗兰在 高师的同窗好友
(4)六七自然段,罗曼·罗兰的个
人才华和人生选择 .
13
二.逐段突破:
1、巴黎高师在教育学生成才方 面 有何特点?
的法
师国
范历
学史
校最
。悠
久
.
14
·与外界隔绝,远离实际生活。
·富有成效地结合了传统精神和 经过检验的方法。
“除了善以外,我不知道有别的 优越标志。”——托尔斯泰
英雄:由于心灵而伟大的人。
.
23
罗曼罗兰的大学生活可谓残酷, 联系我们现有的学习生活条件, 谈谈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生活中 的艰苦。
.
24
总结:
本文将传主的客观生存环境与
个人的主动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传主的思想感情发展为主线,
深刻而丰富地刻画了青年罗曼·罗
·严格,要求学生有不知疲倦的 勤勉精神。
·致力于全面教育,容许学生享 有有限度的自由。
·这里曾培养出法国最渊博的学 者。
.
15
2、罗曼·罗兰在高师的学习
A.选定历史和地理作为主要学科影响:
a、获得较大的思想自由,对后来的影响 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b、建立了自己的基本历史观,一种发 展的历史观,以此来观察事物的深度和 广度。
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
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
5
代表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象棋的故事》《三位大师》
茨威格对心理学和弗洛伊德学说感 兴趣,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 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 情的描摹。
.
6
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 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史学家、社 会活动家。他出身于律师家庭。 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被高 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 纪最伟大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