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推荐文档
2018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8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一、积累运用1. 按要求填空(1)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2)夕阳下,__________________,两三行未曾着岸。
((_______)《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3)李商隐《夜雨寄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为“所有的苦,以后都会笑着说出来”这句“心灵鸡汤”作了生动的诠释。
【答案】(1).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2). 酒旆闲(3). 马致远(4). 何当共剪西窗烛(5). 却话巴山夜雨时【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本题两者都有。
对于语境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鳝”“旆”“致”“剪”。
2. 下列文句所描写的景色,依一年时序的先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甲.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丙.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丁.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A. 甲乙两丁B. 甲丙乙丁C. 丙甲乙丁D. 丙丁乙甲【答案】B3. 习总书记《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文引用“大鹏之动,非—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下列文句与其意不符的一项是A. 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B. 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C.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D. 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文句与其意不符的一项”,“其”指的是习总书记在《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文引用的“大鹏之动,非—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首先要理解习总书记的引文,“大鹏之动,非—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大鹏冲天飞翔,不是靠一根羽毛的轻盈;骏马急速奔跑,不是靠一只脚的力”,可见这句话强调的是团结的力量、众人的力量、群众的力量。
2018年上海市虹口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2018年上海市虹口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附答案)(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 ,师不必贤于弟子。
(韩愈《师说》)(2)鸟雀呼晴,。
(周邦彦《》)(3)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以想象表达憧憬,抒发思念之情,曲折深婉,余味无穷。
杜甫《月夜》中运用了同样手法的一联是“ ,。
”2.按要求选择(5分)(1)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2分)A.“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便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假象迷惑。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长江之所以波澜壮阔是因为不拒绝细流,学习也是如此,广泛汲取知识才能丰富自己。
C.在奋斗过程中,我们必定会经受许多挫折和失败,只要我们坚信“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树立信心,鼓足勇气,一定会有成功的一天。
D.爷爷生日寿宴上,小明激情洋溢地说:“‘花甲喜循环,风霜变老颜’,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来参加我爷爷的古稀寿宴,让我们一起祝福爷爷生日快乐!”(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盛唐的书法,不再只是坚持“楷”的端正,不再只是坚持“楷”的法度,。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是领略唐代书法“尚意”美学的最好作品。
A.书写者也开始追求内在情绪真实的表现,追求书法随情感而流动的变化B.也开始追求书法随情感而流动的变化,追求书写者内在情绪真实的表现C.书写者也开始追求书法随情感而流动的变化,追求内在情绪真实的表现D.开始追求书写者内在情绪真实的表现,追求书法随情感而流动的变化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5分)和谐天人:对自然的亲近——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节日①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怎样过传统节日?②为了让我们的话题变得轻松,先来个“说文解字....”吧!“节日”这词从哪里来,是怎么组合成的?“节”字的原义是什么?节日的“节”字,原本指竹子长叶、分叉的那个地方。
2018上海徐汇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2017学年第一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附答案高三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017.12一、积累运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黄沙百战穿金甲,。
(王昌龄《从军行》)(2)?。
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3)《师说》的语言简洁生动,文中的“,”就凝练传神地勾画出“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2.(1)为了向普通读者介绍中国古代园林中“窗”的艺术作用,建筑学家引用下面哪句诗文最为贴切?()(2分)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C.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
D.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这种由生育和婚姻事实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
”这句话应在下文中()处。
(3分)社会结构中最重要联系是亲属关系。
[A]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
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
体系是抽象的格局,当我们用这个体系来认取具体的亲属时,各人所认的就不同了。
[B]我们在这个体系里都有父母,可是我的父母却不是你的父母;再进一步说,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
[C]因之,以亲属关系所连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
[D]每个网络都有个“己”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相同。
二、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①感觉的等级通常井然有序。
根据统计,人们的绝大多数经验来自视觉,视觉所复盖的空间范围是无可比拟的。
这无形地决定了视觉的特殊威望。
如若听觉、味觉、嗅觉或者触觉异于视觉,视觉有权力予以否决。
这种优先甚至使视觉晋升至精神范畴。
“观点”、“意见”、“看法”、“重视”、“洞见”,这些词的词根均出自视觉。
②当然,并非所有的动物都如此器重视觉,甚至人类的视觉崇拜也不是亘古如斯。
但时至今日,视觉已经主宰了社会。
2018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8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一、积累运用1. 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
(韩愈《师说》)(2)鸟雀呼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邦彦《____________》)(3)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以想象表达憧憬,抒发思念之情,曲折深婉,余味无穷。
杜甫《月夜》中运用了同样手法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2). 侵晓窥言语(3). 苏幕遮•燎沉香(4). 何时倚虚幌(5). 双照泪痕干【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本题两者都有。
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侵”“窥”“燎”“倚”“幌”“痕”等。
按要求选择。
2.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便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假象迷惑。
B.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长江之所以波澜壮阔是因为不拒绝细流,学习也是如此,广泛汲取知识才能丰富自己。
C. 在奋斗过程中,我们必定会经受许多挫折和失败,只要我们坚信“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树立信心,鼓足勇气,一定会有成功的一天。
D. 爷爷生日寿宴上,小明激情洋溢地说:“ ‘花甲喜循环,风霜变老颜’,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来参加我爷爷的古稀寿宴,让我们一起祝福爷爷生日快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符合语境的一项”,这是考查对诗词内容情感的理解能力。
上海2018年静安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静安区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卷2018.01考生注意: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
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3.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失向来之烟霞。
(李白《》)(2) ,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柳永《八声甘州》)(3)西汉时的冯唐出仕时已年过古稀,后世遂常用冯唐来形容“有志难伸”,如:左思《咏史》“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等。
2.按要求选择。
(5分)(1)在国外访学的赵教授想用古诗表达对妻子的思念,以下诗句最合适的一项是( )。
(2分)A.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杜甫《月夜》)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C.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D.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苏轼《江城子·记梦》)(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从“文明社会”的“文化”观念来看,我们可以把《边城》中的翠翠看成是无知无识、心智未开的“自然人”:她见了有“机心”的外人,不是常常要逃入深山吗?。
A.可是,如果知识和心智发展出的只是“机心”,那就是“文化”走向狭隘的标志了。
B.因此,知识和心智如果发展出的只是“机心”,“文化”就可能走向了狭隘的境地。
C.因此,如果知识和心智发展出的只有“机心”,那就是“文化”走向狭隘的标志了。
D.可是,知识和心智如果发展出的只有“机心”,那就说明“文化”走向了狭隘境地。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文化的融合将日益重要①城市发展一方面需要移民,但是移民的确会带来很多相应的问题。
上海2018静安高三语文一模(完整资料)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静安区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卷2018.01考生注意: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
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3.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失向来之烟霞。
(李白《》)(2),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柳永《八声甘州》)(3)西汉时的冯唐出仕时已年过古稀,后世遂常用冯唐来形容“有志难伸”,如:左思《咏史》“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等。
2.按要求选择。
(5分)(1)在国外访学的赵教授想用古诗表达对妻子的思念,以下诗句最合适的一项是( )。
(2分)A.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杜甫《月夜》)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C.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D.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苏轼《江城子·记梦》)(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从“文明社会”的“文化”观念来看,我们可以把《边城》中的翠翠看成是无知无识、心智未开的“自然人”:她见了有“机心”的外人,不是常常要逃入深山吗?。
A.可是,如果知识和心智发展出的只是“机心”,那就是“文化”走向狭隘的标志了。
B.因此,知识和心智如果发展出的只是“机心”,“文化”就可能走向了狭隘的境地。
C.因此,如果知识和心智发展出的只有“机心”,那就是“文化”走向狭隘的标志了。
D.可是,知识和心智如果发展出的只有“机心”,那就说明“文化”走向了狭隘境地。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文化的融合将日益重要①城市发展一方面需要移民,但是移民的确会带来很多相应的问题。
2018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8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一、积累运用1. 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
(韩愈《师说》)(2)鸟雀呼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邦彦《____________》)(3)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以想象表达憧憬,抒发思念之情,曲折深婉,余味无穷。
杜甫《月夜》中运用了同样手法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2). 侵晓窥言语(3). 苏幕遮•燎沉香(4). 何时倚虚幌(5). 双照泪痕干【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本题两者都有。
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侵”“窥”“燎”“倚”“幌”“痕”等。
按要求选择。
2.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便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假象迷惑。
B.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长江之所以波澜壮阔是因为不拒绝细流,学习也是如此,广泛汲取知识才能丰富自己。
C. 在奋斗过程中,我们必定会经受许多挫折和失败,只要我们坚信“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树立信心,鼓足勇气,一定会有成功的一天。
D. 爷爷生日寿宴上,小明激情洋溢地说:“ ‘花甲喜循环,风霜变老颜’,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来参加我爷爷的古稀寿宴,让我们一起祝福爷爷生日快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符合语境的一项”,这是考查对诗词内容情感的理解能力。
2018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学习资料

2018年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长宁嘉定】①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
初平中,兖州刺史刘岱辟昱,昱不应。
又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
刘岱为黄巾所杀。
太祖临兖州,辟昱。
昱将行,其乡人谓曰:“何前后之相背也!”昱笑而不应。
②太祖征徐州,使昱与荀彧留守鄄城。
张邈等叛迎吕布,郡县响应,唯鄄城、范、东阿不动。
布军降者,言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又使汜嶷取范,吏民皆恐。
昱乃过范,说其令靳允。
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
昱又遣别骑绝仓亭津,陈宫至,不得渡。
昱至东阿,东阿令枣祗已率厉吏民,据城坚守。
又兖州从事薛悌与昱协谋,卒完三城,以待太祖。
太祖还,执昱手曰:“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
”乃表昱为东平相,屯范。
③刘备失徐州,来归太祖。
昱说太祖杀备,太祖不听。
后又遣备至徐州要击袁术,昱与郭嘉说太祖曰:“公前日不图备,昱等诚不及也。
今借之以兵,必有异心。
”太祖悔,追之不及。
会术病死,备至徐州,遂杀车胄,举兵背太祖。
顷之,昱迁振威将军。
④袁绍在黎阳,将南渡。
时昱有七百兵守鄄城,太祖闻之,使人告昱,欲益二千兵。
昱不肯,曰:“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
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
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
愿公无疑!”太祖从之。
绍闻昱兵少,果不往。
太祖谓贾诩曰:“程昱之胆,过于贲、育。
”(选自《三国志·卷十四》,有删改)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太祖临.兖州(2)举.兵背太祖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言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A.将要B.将军C.带领D.派遣(2)卒完.三城()A.终结B.完好C.修缮 D保全17.第②段画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B.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C.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D.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18.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