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材料 第五章
工程材料第五章 铁碳合金相图及应用

相图的应用 工具要用硬度高和耐磨性好的材料, 选碳含量高的钢(大于0.60% C)。
相图的应用
白口铸铁硬度高、脆性大,不能切削加 工,不能锻造。 但耐磨性好,铸造性能好,用于耐磨、不 受冲击、形状复杂的铸件,例如拔丝模、 冷轧辊、犁铧、泵体、阀门等。
相图的应用——铸造工艺方面的应用
共晶白口铸铁的铸造性能最好, 凝固温度区间最小, 流 动性好, 分散缩孔少, 精密铸件选在共晶成分附近。
铸钢零件 碳含量0.15-0.6%之间, 这个范围内钢的结晶 温度区间较小, 铸造性能较好。
相图的应用——热锻、热轧工艺方面的 应用
钢在奥氏体状态时强度较低, 塑性较好, 锻造 或轧制选在单相奥氏体区进行。 一般始锻温度为1150℃~1250℃, 终锻温度为 750℃~850℃。
相图的应用——在热处理工艺方面的应用
第五章 铁碳合金相图及应用
铁碳合金:以铁和碳为基本元素的合金。 钢:0.0218~2.11%C,铸铁大于2.11%C。
低碳钢:<0.25%C;中碳钢:0.25%-0.60%C;高碳钢>0.60%C。 铁与碳可以形成间隙固溶体、化合物Fe3C、Fe2C、FeC等。 铁碳相图中的组元是Fe和Fe3C。
第二节 Fe-Fe3C相图分析
一、相图中的三条水平线和三个重要点 (1)包晶转变线HJB,J为包晶点。 1495℃ ,C%=0.09-0.53% L → L+δ → A
(2)共晶转变线ECF, C点为共晶点。
L→A(2.11%C)+Fe3C(6.69%C) 奥氏体与渗碳体的混和物, 称莱氏体。
第一节 铁碳合金基本相
一、 铁素体 δ相 高温铁素体:δ固溶体。 α相 铁素体:α-Fe中的固溶体, “F”表示。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标准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标准学时数:48学时______________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一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该课程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是研究工程材料的性能、组织、热处理的基本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材料的性能组织之间的关系及有关热处理的基本知识,为学习有关后继课程和从事生产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常用机械工程材料有充分的认识,能根据材料的性能特点做到正确选材。
机械工程材料对帮住学生深入了解焊接技术专业特点,巩固加深专业知识,合理正确的选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程的学习需要建立在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之上,尤其是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课程的学习。
(二)课程设计理念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服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整体优化的要求。
在够用的基础上,考虑学生以后专业技能的发展,为培养“懂工艺、精操作、善维护、能管理、可提升”的高技术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职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而制定本课程标准。
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在目前的教学条件下机械工程材料的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保证了课程的学科体系,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现场教学、实物教学和项目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熟悉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加工工艺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2.掌握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性能与应用,具有选用常用机械工程材料和改变材料性能方法的初步能力;3.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牌号、性能、应用范围。
4.了解与本课程有关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及其发展概况;(二)能力培养目标1.熟悉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特点并能正确的选材;2.能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热处理工艺的编制;(三)思想教育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本职工作、勤学善思、勇于创新的精神;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4.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5.培养学生刻苦钻研业务、擅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工程材料》第五章 铁碳合金相图

二.制定热加工工艺方面的应用
第六节 铁碳合金的生产及分类
钢铁的冶炼。 钢锭的组织、质量及缺陷。 碳素钢的分类、编号及用途。
一.钢铁的冶炼
铸铁锭
生产铸铁件
高炉 炼铁
炼钢生铁
转炉 平炉 电炉
生产钢件
平炉炼钢
转炉炼钢
亚共析钢 ( hypoeutectoid steel )
过共析钢 ( hypereutectoid steel )
共晶白口铁 ( eutectoid white iron )
亚共晶白口铁( hypoeutectoid white iron )
过共晶白口铁( hypereutectoid white iron )
4.3%C
6.69%C Fe3C
Fe - Fe3C 相图
二. Fe - Fe3C 相图的分析
五个重要的成份点: P、S、E、C、K。 四条重要的线: EF、ES、GS、FK。 三个重要转变: 包晶转变反应式、共晶
转变反应式、共析转变反应式。 二个重要温度: 1148 ℃ 、727 ℃ 。
工程材料 机械制造基础 -Ⅰ
第五章 铁碳合金相图
第五章 铁碳合金相图 ( Iron – Carbon Phase Diagram )
Fe – C 相图的基础知识。 形成Fe - Fe3C 相图组元和基本组织的结
构与性能。 Fe - Fe3C 相图的建立与分析。 碳的质量分数对铁碳合金组织、性能的
共晶白口铁组织金相图
6.亚共晶白口铁 ( Wc = 3.0% )
亚共晶白口铁组织金相图
7.过共晶白口铁 ( Wc = 5.0% )
机械工程材料_沈莲_05章_铸铁

一、石墨化过程
铸铁中的碳元素除了少部分固溶于铁素体和奥 氏体,还可以以渗碳体(Fe3C)化合物和游离态 的石墨(Graphite)两种形式存在。
铸铁中石墨的形成过程称为石墨化过程。
SCHOOL OF ELECTRON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材料
机械工程材料
若将含有铸铁成分的铁碳合金从液态以极其缓 慢的平衡状态进行冷却时,则其组织转变将按照 Fe-G相图进行,且石墨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液态石墨化阶段。从液体中直接析 出的石墨和在1154℃时通过共晶转变而形成的共
晶石墨。L4.26 2.08 G共晶
第二阶段,中间石墨化阶段。是从1154℃~ 738℃的冷却过程中,自奥氏体中析出的石墨。
1. 化学成分的影响
铸铁中的C和Si是促进石墨化的元素,它们的 含量越高,石墨化过程越易进行。
此外,P、Al、Cu、Ni、Co等元素也会促进石 墨化;而S、Mn、Cr、W、Mo、V等元素则阻碍 石墨化。
SCHOOL OF ELECTRON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第五章 铸铁
CAST IRON
机械工程材料
铸铁:碳的质量分数Wc大于2.11%(一般为 2.5%~5.0%)的铁碳合金。详尽地说,铸铁中也 含有Si(硅)、Mn(锰)、S(硫)、P(磷)等 其他元素。
铸铁
白口铸铁 P Fe3CII Ld Ld Fe3CI Ld 灰口铸铁 F G F P G P G
图5-2中,实线表示Fe-Fe3C相图,虚线表示 Fe-G相图。
SCHOOL OF ELECTRON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机械工程材料(第4版)》第5章

答案:C
解题过程:第三阶段不进行,不会析出α。
3、下列哪种材料的疲劳性能对缺口敏感度的影响(q值)最小()
A.灰铸铁B.碳钢C.合金钢D.陶瓷材料
答案:A
解题过程:灰铸铁q值很低的原因是其组织中的石墨片本身就是一种缺口,所以对试样表面缺口反而不敏感。
4、铸铁中wSi每增加1%,共晶点碳的质量分数相应()
A.增加1/3B.降低1/3C.增加0.4倍D.降低0.4倍
答案:B
解题过程:略。
5、那个选项具有与中碳钢媲美的性能,可以制造发动机曲轴。()
A.球墨铸铁B.灰铸铁C.可锻铸铁D.蠕墨铸铁
答案:A
解题过程:略。
二、判断题
1、可锻铸铁中的石墨是在铸造冷却过程中形成的。()
答案:Y
解题过程:略。
三、填空题
1、铸铁中除了Fe和C以外的主要元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Si
2、铸铁的石墨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铸铁组织中析出碳原子,形成石墨的过程称为铸铁的石墨化过程。
3、影响铸铁石墨化的两个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对石墨化的影响趋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材料基础》课后测试试卷
《工程材料基础》课后测试试卷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材料中适合作汽车减速器壳的是()
机械工程材料作业答案

第一章材料的结构与金属的结晶1.解释下列名词:变质处理P28;细晶强化P14;固溶强化P17。
5.为什么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P12,而多晶体在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各向异性P13?答:因为单晶体内部的原子都按同一规律同一位向排列,即晶格位向完全一致。
而在多晶体的金属中,每个晶粒相当于一个单晶体,具有各项异性,但各个晶粒在整块金属中的空间位向是任意的,整个晶体各个方向上的性能则是大量位向各不相同的晶粒性能的均值。
6.在实际金属中存在哪几种晶体缺陷P13?它们对力学性能有何影响P14?答: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
缺陷的存在对金属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以及塑性变形、扩散、相变等许多过程都有重要影响。
7.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是什么P25?铸造(或工业)生产中采用哪些措施细化晶粒?举例说明。
P27~P28答:金属结晶过程是个形核、长大的过程。
(1)增大过冷度。
降低金属液的浇筑温度、采用金属模、水冷模、连续浇筑等。
(2)变质处理。
向铝合金中加入钛、锆、硼;在铸铁液中加入硅钙合金等。
(3)振动和搅拌。
如机械振动、超声波振动、电磁搅拌等。
第二章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1.解释下列名词:加工硬化P40;再结晶P43;纤维组织P38。
2.指出下列名词的主要区别:重结晶、再结晶P43答:再结晶转变前后的晶格类型没有发生变化,故称为再结晶;而重结晶时晶格类型发生了变化。
另外,再结晶是对冷塑性变形的金属而言,只有经过冷塑性变形的金属才会发生再结晶,没有经过冷塑性变形的金属不存在再结晶的问题。
5.为什么常温下晶粒越细小,不仅强度、硬度越高,而且塑性、韧性也越好?P38答:晶粒愈细,单位体积内晶粒数就愈多,变形是同样的变形量可分散到更多的晶粒中发生,以产生比较均匀的变形,这样因局部应力集中而引起材料开裂的几率较小,使材料在断裂前就有可能承受较大的塑性变形,得到较大的伸长率和具有较高的冲击载荷抗力。
6.用冷拔铜丝制作导线,冷拔后应如何处理?为什么?P42答:应该利用回复过程对冷拔铜丝进行低温退火。
《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第3版内容总结

《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第3版目录第一章机械零件的失效分析第二章碳钢第三章钢的热处理第四章合金钢第五章铸铁第六章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第七章高分子材料第八章陶瓷材料第九章复合材料第十章功能材料第十一章材料改性新技术第十二章零件的选材及工艺路线第十三章工程材料在典型机械和生物医学上的应用第一章 机械零件的失效分析第一节 零件在常温静载下的过量变形失效:零件若失去设计要求的效能变形: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形状或尺寸的变化弹性变形:能够恢复的变形塑性变形:不能恢复的变形一、工程材料在静拉伸时的应力-应变行为1.低碳钢的应力-应变行为变形过程:弹性变形、屈服塑性变形、均匀塑性变形、不均匀集中塑性变形2.其他类型材料的应力-应变行为纯金属脆性材料高弹性材料二、静载性能指标1.刚度和强度指标(1)刚度指零(构)件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单向拉伸(或压缩)时:E=σ/ε= ,即EA=F/εAF /纯剪切时:G=τ/γ= ,即GA=F τ/γγτAF /弹性模量E (或切变模量G )是表征材料刚度的性能指标(2)强度指材料抵抗变形或断裂的能力指标有:比例极限σp ,弹性极限σe ,屈服强度σs ,抗拉强度σb ,断裂强度σk2.弹性和塑性指标(1)弹性指材料弹性变形大小弹性能u :应力-应变曲线下面弹性变形阶段部分所包围的面积u=σe εe=21E e 221σ(2)塑性指材料断裂前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断后伸长率: %10000⨯-=L L L δ断面收缩率: %10000⨯-=A A A ψ越大,材料塑性越好ψδ、3.硬度指标表征材料软硬程度的一种性能布氏硬度HBW (硬质合金球为压头)洛氏硬度HRC (锥角为120°的金刚石圆锥体为压头)维氏硬度HV (锥角为136°的金刚石四棱锥体为压头)三、过量变形失效零件的最大弹性变形量△l 或θ(扭转角)必须小于许可的弹性变形量。
即△l ≤[△l]或θ≤[θ]材料的弹性模量E(或切变模量G)越高,零件的弹性变形量越小,刚度越好通常材料的熔点越高,弹性模量也越高弹性模量对温度很敏感,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第二节 零件在静载荷冲击载荷下的断裂一、韧断和脆断的基本概念韧性断裂:断裂前发生明显宏观塑性变形脆性断裂:断裂前不发生塑性变形断裂过程均包含裂纹形成和扩展两个阶段二、冲击韧性及衡量指标A K 、a K冲击韧性: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冲击吸收功A K ,单位J冲击韧度a K =A K /F K ,单位J ·cm -2 。
机械工程材料第五章 铁碳合金

4、共晶白口铁
L
L→ Ld( A+Fe3C) A→ (Fe3C)Ⅱ
A→P(α+Fe3C)
室温组织:Ld′ 即 P+(Fe3C)Ⅱ+Fe3C 室温相:α+Fe3C
5、亚共晶白口铁
L L→A L→ Ld (A+Fe3C) A→ (Fe3C)Ⅱ
A→P(α+Fe3C)
室温组织: Ld′+P+(Fe3C)Ⅱ 即(P+(Fe3C)Ⅱ+Fe3C)+P+Fe3CⅡ 室温相:α+Fe3C
四、 Fe-Fe3C相图的应用
1.为选材提供成分依据
低碳钢(0.10-0.25%C):建筑结构和容器等 中碳钢(0.25-0.60%C):如轴等 高碳钢(0.6-1.3%C):如工具等 白口铁:如拔丝模、轧辊和球磨机的铁球等
34
2.为制定热加工工艺提供依据
(1)在铸造生产方面的应用 根据Fe-Fe3C相图可以确定铁碳合金的浇注温度, 浇注温度一般在液相线以上50℃~100℃。 共晶成分的铸铁凝固区间最小(为零),流动性 好,分散缩孔少,可使缩孔集中在冒口内,有可 能得到致密的铸件得到较广泛的应用。
其性能特点是强度低,硬度不高,易于塑性变形。
⑸ Fe3C相(又称渗碳体):根据其生成条件不同有条状、网状、
片状、粒状等形态,对铁碳合金的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
1600 A 1400 N 1200 1000
+L
B 0.53 J 0.17 H 0.09 1495
L
2.11 E
4.3 1148 C
+
注意:由于不保证化学成分,所以热处理时不能 依甲类钢来选材,应依乙类钢选,才能根据相图 制定热处理工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莱氏体:(符号:Ld)
莱氏体—含碳量4.3%的液态铁碳合金 冷却到共晶温度结晶生成的奥氏体和渗碳 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低温莱氏体—莱氏体冷却到共析温度 其中的奥氏体转变成珠光体形成的珠光体 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符号:Ld’)
4、典型合金的结晶过程: ⑴、工业纯铁①: L→L+δ→δ→δ+A→A→A+F→F→F+Fe3C Ⅲ 室温 组织:F+Fe3CⅢ; 三次渗碳体—冷却过程从铁 素体中析出的渗碳体。(形 态:颗粒状) ⑵、共析钢Ⅰ:
F:\课件\动画驱动\aawin L→L+A→A→P; 室温组织:P; 共析反应式: A0.77%≒F0.0218%+Fe3C共析;
④、铸钢: “ZG”“×××”“-”“×××”;如:ZG230-450。力学性能表 示。 “ZG”“××”;如:ZG35。主要化学成分。主要用于各种结构复杂 的重要受力零件。
从 Fe-FesC 相图中可知 ,铸 钢的凝固温度区间较宽 ,故流动性
差 ,化学成分不均匀 ,易形成分散 缩孔 。一般采用提高浇注温度来 改善流动性 , 这样会使高温奥氏 体晶粒粗大 ,且冷却速度又比较 快 , 迫使铁素体沿奥氏体一定晶
1、铁素体:(符号:F) 铁素体—碳在体心立方的α-Fe或δ-Fe的晶格间隙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室温铁素体的特点: ⑴、碳最大的溶解度为0.0218%,室温时 溶解度0.0008%。 ⑵、显微组织为明亮的多边形晶粒。 ⑶、温度<770℃有磁性。 ⑷、力学性能:σb=180~280Mpa; σ0.2=100~170 Mpa;δ=30~50%; ψ=70~80%; ak=160~200J/Cm2; HB=50~80 。 ⑸、工业纯铁的组织为铁素体组织。
5、铁碳合金成分、 组织和性能的关系:
6、铁碳相图的应用: ⑴、在选材方面:⑵、在铸造方面: ⑶、在锻造方面:⑷、在热处理方面:
四、碳钢
1、常存杂质对钢性能的影响:
⑴Mn:<0.8%为杂质,其作为脱氧剂加入,并可形成MnS进入炉渣,可去 硫,可溶入铁素体,含量高时可形成合金渗碳体,为有益杂质。 ⑵ Si: <0.4%为杂质,存在于原料中,或作为脱氧剂加入,可溶入铁 素体, 为有益杂质。
②45%A组织组成物为α+(α+A)+AⅡ;相组成物为A+α。 L(60-45)=α(45-30) L+α=100 15L=15α L=α α=50% L=50% L=(α+A)=50% α(30-10)=A(100-30) 20α=70A α=7/2A α+A=100 7/2A+2/2A=9/2A=100 A=200/9 A=22.22% 100%的α析出AⅡ=22.22% 50%α析出AⅡ=11.11% 相组成物为A+α; α(45-10)=A(100-45) α+A=100 35α=55A 7α=11A (18/7) A=100 A=38.89% α= 61.11% 80%A组织组成物为A+(α+A);相组成物为A+α L(80-60)=A(100-80) L+A=100 20L=20A L=A L=50% A=50% L=(α+A)=50% 相组成物为A+α; α(80-10)=A(100-80); α+A=100 70α=20A A=(7/2)α (9/2)α=100 α=22.22% A= 77.78%
2、奥氏体:(符号:A)
奥氏体—碳在面心立方的γ-Fe的晶格间隙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奥氏体的特点: ⑴、碳最大溶解度为2.11%。 ⑵、组织在727℃温度以上存在, 显微组织为明亮的多边形晶粒。 ⑶、为非磁性组织。 ⑷、力学性能:δ=40~50%; HB=170~220 。 3、渗碳体:(符号:Cm或Fe3C) 渗碳体—碳与铁形成的复杂晶格的 间隙化合物。 渗碳体的特点: ⑴、含碳量为恒定值,6.69%; ⑵、一种相结构有多种组织形态,如:颗 粒状、细片状、网状、粗针状、基体等;
例12:根据Fe—Fe3C相图,说明产生下列现象的原因: ⑴、含碳量为1.0%的钢比含碳量0.5%的钢硬度高; ⑵、在室温下,含碳量0.8%的钢其强度比含碳量1.2%的钢高;
⑶、变态莱氏体的塑性比珠光体的塑性差;
⑷、在1100℃,含碳0.4%的钢能进行锻造,含碳4.0%的生铁不能锻造; ⑸、钢锭在950~1100℃正常温度下轧制,有时会造成锭坯开裂; ⑹、一般要把钢材加热高温(约1000~1250℃)下进行热轧或锻造; ⑺、钢铆钉一般用低碳钢制成; ⑻、绑扎物件一般用铁丝(镀锌低碳钢丝),而起重机吊重物却用钢丝 绳(用60、65、70、75等钢制成); ⑼、钳工锯T8、T10、T12等钢料时比锯10、20钢费力,锯条容易磨钝; ⑽、钢适宜于通过压力加工成型,而铸铁适宜于通过铸造成型。
F
G P
Q
S
K
S、727℃,含碳量0.77%,共析点; P、727℃,含碳量0.0218%,碳在铁素体中最大溶解度点;
Q、室温,含碳量0.0008%,室温时碳在铁素体中最大溶解度点。
2、特性线: ECF、共晶反应线; PSK、共析反应线;(符号:A1) ABCD、液相线; ES、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线;(符号:Acm) PQ、碳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线; GS、冷却时,奥氏体开始析出铁素体,加热时铁素体全部溶 入奥氏体的转变温度线;(符号:A3) 3、铁碳合金的分类: ⑴、工业纯铁:含碳量0~0.0218%; ⑵、钢: ①亚共析钢:含碳量0.0218~0.77%; ②共析钢:含碳量0.77%; ③过共析钢:含碳量0.77~2.11%; ⑶、白口铸铁: ①亚共晶白口铸铁: 含碳量2.11~4.3%; ②共晶白口铸铁: 含碳量4.3%; ③过共晶白口铸铁: 含碳量4.3~6.69%;
面以针状组织析出 , 这种组织称
为魏氏组织(如图所示) 。
魏氏组织使钢的塑性、韧性显著降低 。但可以采用热处理方法来消
除魏氏组织和改善钢的性能。这种组织也常出现在焊缝的熔合区,使焊 缝的力学性能显著降低。
例9:计算含碳量0.20%、0.45%、0.77%、1.2%的各种合金的相组成物的 相对重量。
⑹、亚共晶白口铸铁Ⅴ: F:\课件\动画驱动\aawin L→L+A→A+ Ld(A+Fe3C共晶)→A+Fe3CⅡ+Ld (A+Fe3C共晶)→P+ Fe3CⅡ+ Ld’(P+ Fe3C共
晶);室温组织:P+
Fe3CⅡ+ Ld’(P+
Fe3C共晶); ⑺、过共晶白口铸铁Ⅵ: F:\课件\动画驱动\aawin L→L+Fe3CⅠ→Ld(A+Fe3C共晶)+Fe3CⅠ→Ld’ (P+ Fe3C共晶)+ Fe3CⅠ;一次渗碳体—冷却 过程直接从液体结晶出的渗碳体。(形态: 粗针状) +Fe3CⅠ; 室温组织:Ld’(P+ Fe3C共晶)
解:0.45%
WF(0.45-0.0218)=WA(0.77-0.45) WF+WA=100 WA=(0.45-0.0218)/(0.77-0.0218)*100%=57.23%;
WF=42.77%
1.2% WA(1.2-0.77)=Wcm(6.69-1.2)
WA+Wcm=100
WA=(6.69-1.2)/ (6.69-0.77)*100%=92.74% Wcm=7.26% 例11:已知某退火钢显微组织有 50%的珠光体,50%铁素体,估算此钢 的含碳量。 解:C=50%*0.77%+50%*0.0218%=0.396%
⑸、非金属夹杂物和气体:钢在冶炼过程中易产生氧化物、硫化物、氮 化物、硅酸盐、气体等缺陷。均使钢的力学性能下降。 2、碳钢的分类、编号和用途: ⑴、碳钢分类: ①、按钢的含碳量: a、低碳钢≤0.25%; ②、按钢的质量: a、普通碳素钢:S≤0.050%; P≤0.045%;
b、中碳钢:0.3~0.55%; b、优质碳素钢:S≤0.035%; P≤0.035%; c、高碳钢≥0.60%。 c、高级优质碳素钢:S≤严格限制,硫主要形成FeS ,
Fe—FeS形成简单共晶相图,Fe— FeS易形成低熔点的共晶体,且分 布在奥氏体的晶界上,使钢产生热
脆性。但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普通钢含S≤0.050% ;优质钢含 S≤0,035% ;高级优质S≤0.020%。
⑷、P:严格限制,磷易溶入铁素体中,使室温塑性和韧性急剧降低,使 钢在室温变脆,称其为“冷脆”,且焊接性能变坏。普通钢含 P≤0.045% ;优质钢含P≤0,035% ;高级优质P≤0.030%。
③按用途: a、碳素结构钢; b、碳素工具钢。 而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经常几种分类交叉使用会觉得更加方便。
⑵、碳钢的编号和用途:
①、普通碳素结构钢: “Q”“×××”“-” “A、B、C、D”“F、b、Z、TZ” 用于普通结构件,或工程结构件。 在此基础上发展的专用钢有:“g”表示锅炉用钢;“R” 表示容 器用钢;“C”表示船舶用钢。 ②、优质碳素结构钢: “××”“A、F或Mn” 。普通含锰量:0.35~0.8%;较高含锰量: 0.7~1.2%;主要用于结构零件。 ③、碳素工具钢: “T”“×或××”“A或Mn” 主要用于各种工具。
组织形态:白色的渗碳体基体与 黑色树枝的珠光体组成的组织。
三、铁碳合金相图: 1、特性点 A、1538℃,铁的熔点; C、1148℃,含碳量4.3%,共晶点; D、1227℃,渗碳体的熔点; E、1148℃,含碳量2.11%,碳在 奥氏体中最大溶解度点; G、912℃,铁的同素异构转变点
A
B D C E
解:0.20% 0.2WF=Wcm(6.69-0.2) WF+Wcm=100 Wcm=0.2/6.69*100%=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