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的发展史

合集下载

起重机发展历史

起重机发展历史

起重机发展历史起重机是一种用于搬运和举升重物的机械设备,它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起重机的发展历史,从最早的简单机械装置到现代高科技起重机的演变过程。

1. 起源和早期发展起重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最早的起重机是由人力驱动的简单机械装置,如滑轮和绳索的组合。

这些机械装置被用于建筑和农业领域,用于举升重物和搬运货物。

古埃及和古希腊是起重机的早期使用者,他们在建造金字塔和大型建筑物时使用了简单的起重机。

2. 工业革命时期的发展起重机的发展在工业革命时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随着机械技术的进步,起重机逐渐实现了蒸汽动力和电动动力的应用。

蒸汽起重机的出现使得起重能力大大提高,可以应用于更大规模的工程项目。

电动起重机的发明使得起重机的操作更加便捷和高效。

3. 现代起重机的演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起重机在设计和功能上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现代起重机采用了先进的材料和控制系统,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精确性。

以下是一些现代起重机的常见类型:- 塔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是一种高度可调节的起重机,通常用于建筑工地。

它具有较大的起重能力和悬臂长度,可以用于举升和搬运各种建筑材料。

- 移动式起重机:移动式起重机是一种可移动的起重设备,通常用于道路和桥梁建设。

它具有较高的机动性和适应性,可以在不同的工地之间快速移动和操作。

- 桥式起重机:桥式起重机是一种跨越式起重机,通常用于工厂和仓库。

它具有较大的起重能力和跨度,可以用于搬运重型货物。

- 龙门起重机:龙门起重机是一种双立柱结构的起重机,通常用于港口和船厂。

它具有较大的起重能力和跨度,可以用于装卸船舶和大型货物。

4. 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起重机的发展仍在不断演进。

未来的起重机可能会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效率。

例如,无人驾驶起重机和远程控制系统可能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从而减少人力和人为错误的风险。

总结起来,起重机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从简单的机械装置到现代高科技设备的演变过程。

塔式起重机在国外的发展简介

塔式起重机在国外的发展简介

日本国内最大的 1500tm 级内爬式自升塔机- J CC1500H (最大起重量 70t),石川岛(IH I)在 日本大吨位塔机市场中占有份额最高。截至目前, 日本内爬塔机的主要机型有:80tm 、150tm 、 400tm 、450tm 、500tm 、600tm 、900tm 、1500tm 。 另外,还开发了利用钢结构大楼钢立柱为塔身的 钢柱塔身内爬式塔式起重机,使塔机结构更为简 化,也增加了内爬式塔机的新机种。
塔机起源于欧 洲,据记载,1900年
1913年的原始塔机
欧洲颁发了第一项
有关建筑用塔机的
专利。1905年出现了
塔身固定的装有臂
架的起重机,第一台
原始塔机出现于
1912~ 1913年 ,
1923年制成第一台
近代塔机的原型样
机,1941年,有关塔
1944年正在使用的塔机
机的第一个标准-德国工业标准 DIN 8670公布。
该标准规定以起重量(t)和起重幅度(m )乘积的起
重力矩表示塔机的起重能力。
1 欧洲塔机的发展
二次世界大战前,塔机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 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重建刺激了建筑机械的 发展,塔机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作为塔机发源 地的欧洲,当时的塔机发展水平代表着世界最高 技术。在这一时期,经济刚刚恢复,建设规模还 较小,建筑物的高度不大,轨行式、下回转的动 臂塔机占统治地位,其中最为流行的是德国 L iebh err和 P einer公司制造的动臂塔机。
2 日本塔机发展
1953年,日本清水建设株式会自西德引进了 第一台水平式自升塔式起重机(20tm 级),1961 年,日本开发了第一台国产 30tm 级水平臂塔机。 由于日本城市建筑密度大,水平臂塔机的臂架跨 越街区,易与相近的建筑物相碰撞,起重物料易 危及行人安全,所以日本根据国情重点开发动臂 式塔机。1962年开发了 45tm 动臂式自升塔机, 1963年开发出90tm 和120tm 级动臂式塔机,1964 年开发了 180tm 级动臂式自升塔机,1966年日本 开发出 200tm 级内爬式自升塔机。自此以后,内 爬式自升动臂塔机成为日本塔机的代表机型。 1964年东京奥运会之前,日本塔机行业得到了迅 速地发展,奥运会之后,日本建筑业开始进入低 谷,日本塔机制造商不得不减少产量或停产。

动臂式塔机发展简介

动臂式塔机发展简介
4 臂架伸缩式动臂塔机 一些汽车起重机制造厂, 如美国的格鲁夫(Grove) 和马尼泰克斯(Manitex) 公司, 把汽车起重机的上部结构装在带有自升系统的塔身上, 即把汽车起重机和塔机有机地结合到一起, 这种变型的动臂塔机不仅满足了某些特殊市场的需求, 而且为动臂塔机系列增添了新的活力。这种塔机大多用在核电站工程, 其优点是能在空间有限的圆顶内工作。缺点是其结构显得头重脚轻, 工作时对塔身产生很大的侧向力, 而且当吊臂伸长时, 载荷曲线会急剧下降, 所以这种伸缩臂的长度通常限定在20~30m。1985 年, 在法国核电站施工期间, 为满足施工特殊性, 波坦公司设计制造了一种带有EMA 提升装置的上回转自升式塔机。其平衡臂尾部回转半径只有418m , 具有可伸缩的小车变幅臂架, 幅度可由16m 变为30m。当塔机回转到反应堆时, 需要避开拱顶, 该型塔机借助于EMA 装置, 有效地解决了这一空间问题, 仰起缩回的臂架就可以抬离拱顶而不需加高塔帽的高度。塔机的最小工作幅度只有5m , 臂架抬高时可起吊2t ; 臂架水平时, 最大可起吊4t 。1990 年一台这类塔机还用于狭窄的伦敦市区工地。虽然这种臂架伸缩式动臂塔机应用面较窄, 但却为动臂式塔机的应用和发展开阔了新的思路。
1 早期的动臂式塔机 二次世界大战前, 塔机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由于战争带来的创伤,各国都面临着战后重建, 有力地刺激了建筑机械的发展, 动臂式塔机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作为塔机发源地的欧洲, 当时的塔机发展水平代表着世界最高技术。在这一时期, 经济刚刚恢复, 建设规模还较小, 建筑物的高度不大, 轨行式、下回转的动臂塔机一直占有统治地位, 其中最为流行的是德国利勃海尔(Liebherr) 和派纳(Peiner) 公司制造的动臂塔机。20 世纪60 年代末期, 法国波坦( Potain)制造的一种上回转、小车变幅式塔机开始取代了传统动臂塔机的地位。在20 世纪60 年代, 大中型塔机中, 动臂式塔机的市场份额占近70 % , 而70 年代已降到了10 %。就塔机的型式而言, 早期的动臂塔机以下回转为主流。

塔式起重机的发展历程与技术创新

塔式起重机的发展历程与技术创新

塔式起重机的发展历程与技术创新随着现代建筑工程的不断推进,起重机作为一种重要的施工工具,在建筑领域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塔式起重机作为其中一种主要类型的起重机,具备强大的起重能力和灵活性,成为建筑施工不可或缺的存在。

本文将探讨塔式起重机的发展历程与技术创新。

一、塔式起重机的起源与初期发展塔式起重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的欧洲。

最早的塔式起重机多由木质构造,并且起重能力相对有限。

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和钢铁产业的兴起,金属材料的应用为塔式起重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随着钢结构技术的突破和电动机的出现,20世纪初,塔式起重机开始进入机械化时代。

塔式起重机的外观和结构也逐渐趋于成熟,主要包括塔身、臂架、起重钩等基本部件。

然而,在初期发展阶段,塔式起重机的高度和起重能力还较为有限。

二、塔式起重机的技术创新与发展1. 锚固技术的创新塔式起重机的稳定性对建筑施工至关重要。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努力探索更为稳固的塔式起重机锚固技术。

传统的固定式锚固方式需要在地基上建造深度较大的基础,不仅增加了施工时间和成本,而且受限于建筑地块的基础条件。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人们提出了一种新的锚固技术——墙体式锚固。

这种技术利用建筑物本身的结构作为塔式起重机的锚点,既降低了施工成本,又提高了稳定性。

2. 控制系统的创新塔式起重机的操作控制系统在技术创新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传统的操作方式通常是通过操纵杆来实现,需要熟练的操作员和一定的经验。

然而,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塔式起重机控制系统逐渐被引入。

电子控制系统具备精确的控制能力和自动化功能,使得塔式起重机的操作更加简便和高效。

通过触摸屏、远程控制和传感器等技术的应用,操作员可以实时监控起重机的状态,并实现精准的控制。

这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3. 空间组合与模块化设计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推进,对塔式起重机的空间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塔式起重机在技术创新中进行了空间组合和模块化设计的突破。

中国塔式起重机50年回顾与展望????091228

中国塔式起重机50年回顾与展望????091228

中国塔式起重机50年回顾与展望 091228据考证,塔机发明于2 0 世纪之初的欧洲。

1900年有了第一个塔机专利,1905年出现了塔身固定的臂架式起重机,第一次、二次世界大战后塔机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更是呈现型式多样、需求旺盛的局面。

中国塔机始于20 世纪50 年代。

50 年来,我国塔机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和比较完整的系列型谱,塔机成为建筑施工中的关键设备,塔机行业也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建筑机械行业之一。

我们只用了50年时间走完了国外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发展路程,如今中国塔机已经批量走进国际市场。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塔机生产大国,也是世界塔机主要需求市场之一。

回顾塔机百年历史、中国塔机50 年史,展望塔机行业未来,期待中国塔机尽快由生产大国迈向生产强国。

1 国内塔机50 年回顾50 年代初,我国塔机由仿制开始起步,1954年仿制东德建筑师Ⅰ型塔机;60 年代自行设计制造了25tm、40tm、60tm 几种机型,多以动臂式为主;70 年代,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对施工机械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是,160tm 附着式、45tm内爬式、120tm自升式等塔机相继问世;80 年代,国家建设突飞猛进,建筑用最大的250tm 塔机QTZ250 应运而生。

特别是1984 年,通过引进法国POTAIN(波坦)公司F0/23B、H3/36B 技术大大缩短了与国外的差距,使我国塔机发展步入快行道。

进入21 世纪后,塔机年产销量连超1 万台、2万台大关,出口量连续翻番。

近20 年来,我国塔机行业发展呈现了以下一些特点。

1.1 市场需求强劲产销持续旺盛自上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塔机行业得到快速发展(表1),尤其近几年,塔机销量持续攀高,2001年行业统计销量9738 台,2002年成为世界上首个塔机年产量突破10000台的国家。

2004年,由于宏观调控作用以及起重机行业的结构调整,塔机的产销量有所回落,2005、2006年,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强力拉动下,我国塔机的产销恢复高速增长,2006年销量已超过2万台。

中国塔式起重机行业发展历程_上_

中国塔式起重机行业发展历程_上_

20世纪80年代,四川建筑机械厂生产的引进法国波坦技术的塔机。

60年前,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诞生的时候,人们很难看到塔式起重机(以下简称“塔机”);如今,无论是在繁华的大都市,还是在偏远的山区,都能看到塔机在施工现场作业的英姿,塔机早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建筑施工设备之一。

中国塔机行业经过60年的风雨历程,不但国产塔机在国内市场占有绝对优势,而且近年来出口数量大幅增长,早已发展成为世界塔机生产和销售大国,产品技术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建国初期,去探寻中国塔机行业的发展足迹。

1 行业形成阶段建国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塔机行业经历了从建国时没有,到50年代的仿制,再到自主研发、设计,产品形成批量生产的几个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塔机行业的形成阶段。

1.1 产品开发中国自己生产塔机是由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

1954年,由当时的抚顺重型机械厂仿照试制了我国第一台T Q2-6型塔机,后来相继在上海建筑机械厂、哈尔滨工程机械厂生产。

1958年,为满足电站建设的需要,参照前民主德国和前苏联的中国塔式起重机行业发展历程(上)样机,设计制造了15t、25t塔机。

这3种塔机都是上回转塔帽式结构,主要由哈尔滨工程机械厂和太原重型机械厂生产。

但真正属于自己研发、形成批量生产并大规模使用的是红旗Ⅱ-16型塔机。

这是一种整体托运、自身架设、不能带载变幅的动臂式塔机。

1958年,当时的北京建筑工程研究所刘佩衡先生带领课题组开始研制,经过2次改进后在1964年定型,曾被列为国家科研项目,鉴定后投入专业工厂批量生产。

前期由富拉尔机重型机械厂生产,后来转由徐州重型机器厂、沈阳金属结构厂(后改名为沈阳建筑机械厂,现为沈阳三洋建筑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称为“沈阳三洋建筑机械有限公司”)正式批量生产。

该型号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最多年产120台,经重大改进后于1980年获得塔机产品银质奖。

红旗梅 琨 孔庆璐Ⅱ-16型塔机是我国最早自行设计的下回转式塔机。

塔式起重机基础知识讲稿

塔式起重机基础知识讲稿
梯子与平台、顶升套架和横梁部分组成。 2.机构 由起升机构、回转机构、变幅机构、运行机构、架设机构、
液压机构等部分组成。 3.电气 由电源、电线与电缆、控制与保护、电动机等部分组成。 4.安全装置 由超载限制器、行程限位器、安全止挡和缓冲器、应急装置、
非工作状态安全装置、环境危害预防装置等部分组成。
与相应额定起重量重力的乘积。 主参数系列见表2。 表2 塔机主参数系列(kN·m)
100 160 200 250 315 400 500 600
公称起重力矩 800 1000 1250 1600 2000 2500
3150 4000 5000 6300
塔式起重机基础知识讲稿
塔式起重机基础知识讲稿
按作用和工作性质区分,塔式起重机一般由下列部分组成: 1.结构 由底架、塔身、回转支座、塔顶、平衡臂、吊臂、司机室、
塔式起重机基础知识讲稿
(四)塔机参数
基本参数及定义 塔机参数包括基本参数及主参数。基本参数共11项,其名称及定义
示于表1. 表1 塔机基本参数及定义(据GB5031-1994)
名词术语 1.幅度
定义 塔机空载时,塔机回转中心线至吊钩中心垂线的水平距离.
2.起升高度
3.额定起升载荷 4.轴距
空载时,对轨道式塔机,是吊钩内最低点到轨顶面的距离 ;对其他型式起重机,则为吊钩内最低点到支承面的距离 。 在规定幅度时的最大起升载荷,包括物品、取物装置(吊 梁、抓斗、起重电磁铁等)的重量 同一侧行走轮的轴心线或一组行走轮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家几十家) 1991年~1999年――快速发展(厂家增加,产量增加,标
准化建设加快,研发能力提高,对制造业实行生产许可, 对安装实行资格许可,对使用实行监督检验许可,开始规 范管理,生产厂家百余家) 2000年至今――火(经济火――房地产业火――建筑业火 ――厂家大量增加(500余家)――产量巨增(出现了一 个建筑工地几十台塔机作业的火热景象)→事故频发!

日本塔式起重机发展史

日本塔式起重机发展史

日本塔式起重机的发展史一、初创期据日本清水建设株式会社社刊记载, 最早在日本使用的塔式起重机是1952年左右从西德引进的20t·m水平臂自升式塔式起重机。

日本生产的第一台塔机是1961一1962年间开发的30t·m 水平臂自升式塔机。

1962年日本开发出45t·m 动臂式塔机。

在自升式塔机的发源地欧洲, 水平臂自升式塔机是主流, 动臂式塔机很少。

在日本, 一方面由于城市中楼房的施工现场狭小, 从安全上要求塔机回转时其吊重和臂架等不能刮碰相邻的构筑物, 动臂式塔机臂架的角度可以改变, 运行时可不超出施工场地范围另一方面, 由于日本要求建筑结构能抗震而以钢结构为大楼的主体, 需要起升大型物品, 使用动臂式塔机较适合, 因此迄今为止动臂式塔机是日本塔机的主流。

本文以下所说的塔机均指动臂式塔机。

1963年, 日本开发出90t·m(3t*30m)和120t·m(4t*30m)动臂式塔机。

1964年开发出180t·m动臂式塔机, 该塔机实现了低、中、高多挡变速。

随着建筑物的高层化, 塔机也越来越向大型化、大高度化的方向发展。

以往所建造的楼房, 采用自立的动臂式起重机就可满足施工的需求。

1963年日本在修改建筑基准时, 废除了31m高度的限制, 高层预制式建筑合法了, 又恰逢东京的奥林匹克运动会(1964年), 所以需要高效率、高安全性和机动性好的自升式塔机。

由此开始, 建筑用塔机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地发展起来, 生产厂很快超过了10家。

二、发展期以1964年的奥运会为界, 建筑热开始冷却,建筑用自升式塔机的需求量也大幅下降, 因此日本国内的各制造商也不得不减少产量或淡出塔机制造业。

系统控制原理框图见图1。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系统除了本级设备控制自动生产外, 还可以通过调制解调器等网络器件从远距离传来指令进行控制、生产及管理。

外部检测信号统一成RS485信号进人计算机, 由于RS485斜具有驳线简便、远传、抗干扰等特点, 因此非常适合在拌合设备上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塔吊的发展史
塔式起重机简称塔机,亦称塔吊,起源于西欧.已经是一种很受欢迎的产品,它的出现极大的满足了我们的需求,接下来塔吊厂家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关于塔吊的发展历史吧,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第一项有关建筑用塔机专利颁发于1900年.1905年出现了塔身固定的装有臂架的起重机,1923年制成了近代塔机的原型样机,同年出现第一台比较完整的近代塔机,1930年当时德国已开始批量生产塔机,并用于建筑施工,1941年,有关塔机的德国工业标准DIN8770公布.该标准规定以吊载(t)和幅度(m)的乘积(tm)一起以重力矩表示塔机的起重能力.
我国的塔机行业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相对于中西欧国家由于建筑业疲软造成的塔机业的不景气, 我国的塔机业正处于一个迅速的发展时期.
以上就是塔吊厂家为大家介绍的有关塔吊的相关知识,操作塔吊的各控制器时,应依次逐步操作,严禁越挡操作.在变换运转方向时,应将操作手柄归零,待电机停止转动后再换向操作,力求平稳,严禁急开急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