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造句训练略谈
小学语文造句训练略谈

小学语文造句训练略谈一、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使用恰当的词语。
二、表示颜色或者状态,使用恰当的词语。
三、表示程度,数量等范围,使用恰当的词语。
四、表示肯定判断或否定判断,使用恰当的词语。
五、表示存在或出现,使用恰当的词语。
六、表示惊叹,反问,表达强烈感情,使用恰当的词语。
(1)书声琅琅。
(2)我们把风筝放得高高的,在蓝天上自由自在地飞翔。
(3)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我掌握了不少知识。
(4)我今天去游乐场玩了许多有趣的东西。
(5)教室里静悄悄的,连一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见。
(6)公园里的景色真美啊!(7)大街上,人山人海,热闹极了。
(8)太阳是多么的伟大呀,它发光发热,温暖着万物,哺育着人类,多么辛勤的太阳啊!(9)春天来了,桃花露出了粉红的笑脸。
(10)老师为了让同学们学好科学知识,每节课都尽心尽力地讲解,从不马虎。
(11)我坐在椅子上,拼命写呀写呀,写了一张又一张,妈妈催我休息一会儿,可是我手中的笔就像长了腿似的,怎么也停不下来。
(12)不管刮风还是下雨,我都按时到校,从不迟到。
(13)听说他们来了,乡亲们纷纷赶来,黑压压的一片。
(14)秋天的树叶变黄了,随着秋风吹过,一片片叶子翩翩起舞。
(15)校园里的杨柳枝随风飘扬。
(16)夜幕降临,大地披上了黑纱。
(17)花儿已经凋谢了,只剩下几朵孤芳自赏的菊花了。
(18)她的琴声轻盈流畅,宛如流水淙淙。
(19)银杏树那笔直的树干,茂密的树冠,洁白的扇形叶片,无一不给人以美的享受。
(20)湖水清澈透明,就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21)虽然我家很穷,但是我们家很快乐。
(22)听说那里发生了洪灾,许多人都被洪水冲走了。
(23)叔叔提着篮子走进了果园。
(24)他翻开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25)这道题真难,我做了好长时间也没做出来。
(26)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27)田野里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
(28)母鸡正带着它的孩子们觅食呢。
(29)教室里一片寂静。
(30)雨越下越大,仿佛是从天上倒下来似的。
语文造句的技巧与规范

语文造句的技巧与规范语文是我们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也是我们日常交流、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
而造句作为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一,对于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造句的技巧与规范,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造句的艺术,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一、灵活运用句子成分造句时,应灵活运用句子的成分,使句子的结构更加完整、通顺。
句子的基本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等。
可以通过调整和变换句子成分的顺序,来表达不同的意思。
例如:1. 主谓宾结构:他写了一封感谢信。
2. 主谓状结构:他快速地走进了教室。
3. 主谓宾宾补结构:她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
二、注意句子的简明扼要造句时,应尽量做到简明扼要,用简单的语句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
避免冗长句子和累赘的修饰语,以免给读者带来阅读困难。
同时,应注意避免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增强句子的表达力。
例如:1. 简洁句:他听到了窗外传来的鸟鸣声。
2. 避免冗长:他听到了窗外传来的清晨的鸟鸣声,声音非常悦耳。
3. 避免重复:他听到了窗外传来的鸟鸣声,声音美妙动听。
三、运用各种修辞手法造句时,可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句子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比如拟人法、比喻法、排比法等,通过运用这些手法使得句子更具有形象感和艺术感。
例如:1. 拟人法:花儿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2. 比喻法: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了整个房间。
3. 排比法:她是聪明的、勤奋的、善良的好学生。
四、注意使用正确的语法和标点符号造句时,应注意使用正确的语法和标点符号,以确保句子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正确的语法和标点符号使用能够使句子更加整洁美观,避免产生歧义。
例如:1. 使用正确的时态:他去图书馆借了一本书。
2. 使用正确的词形:她是一位美丽的女孩。
3. 使用标点符号:我喜欢读书,因为它能开拓我的眼界。
总之,造句的技巧与规范对于提高语文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通过灵活运用句子成分、简明扼要的表达、各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以及正确使用语法和标点符号,我们能够写出准确、流畅、有趣的句子,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小学语文教案:造句练习

小学语文教案:造句练习一、引言造句练习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字词和语法知识来构建完整的句子,可以帮助他们巩固和应用所学内容。
本文将就小学语文造句练习的目标、方法和教案设计进行探讨,旨在提供对教师实施该项教学活动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目标与意义1. 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字词和语法规则的能力。
* 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构建完整且通顺的句子。
* 提高学生在写作及日常交流中的表达能力。
2. 意义造句练习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一环,具有重要意义:* 帮助孩子拓展词汇量:通过造句练习,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单词和短语,并掌握它们之间恰当的搭配方式。
* 强化语法知识:造句练习可以巩固学生对基本语法规则的理解,使他们能够准确运用这些规则来构建正确的句子。
* 提高写作能力:造句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对于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具有积极影响。
三、方法与策略1. 选择合适的词语在进行造句练习时,教师应根据学生所学知识水平,选择合适的词汇。
一开始可以从简单基础的词汇开始,然后逐渐引入更复杂和高级的词汇。
2. 引导学生运用语法规则在造句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法规则。
例如,在造主谓宾结构的句子时,提醒学生注意主语与谓语动词之间的一致性;在造复合句时,强调关联词的使用等。
3. 提供例句以辅助理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要求和构建句子的方式,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例句作为范例或提示。
例句可以包括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程度的句子,以让学生有更加具体和清晰地思路。
4. 鼓励多样性和创意在进行造句练习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展示个性和创意。
不仅仅是填写题目要求的句子,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变换词序、使用修辞手法等方法来增加句子的表达力。
五、教案设计以下是一个针对小学一年级的造句练习教案设计:教学目标:通过造句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正确词汇和语法规则构建完整句子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黑板或白板、多种字卡/词卡和造句示例材料。
浅谈对造句训练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造句训练的几点认识造句在小学语文“双基”训练中占有重要地位。
学生造句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着他们各方面的素质。
造句训练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完成的任务,造句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遣词造句、说话写作的能力,而且能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观察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好的驾驭祖国的语言文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句”的基础不牢固,又如何筑起“篇”的楼阁呢?因此,我根据到小学讲课的体会,认为必须运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灵活多样的造句训练,才能使造句训练真正起到让学生理解、运用所学过的词语、开启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语言,打下他们说写基础的作用。
我在教学时,要增强造句意识,创造各种条件,寻找各种途径,让学生多一些运用词语的机会。
为了更好的优化造句训练,增强创新意识,这里谈谈对造句训练的几点认识:一.造句训练能培养多种能力1、造句训练能发展认识能力造句不能只看句子通不通顺,还要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词语的意思,是不是对句型有了正确的认识。
要纠正下列几种偏句:其一,内容空洞。
如“我很愉快”,从结构上看,句子是完整的。
但为什么愉快呢?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说明原因,改为“今天我做了一件好事,我很愉快。
”这就不仅用上“愉快”,而且学习了从联系中认识事物的方法。
其二,别解词义。
理解是运用的前提。
教学造句,首先要重视词义的教学。
教师要把词的内涵和外延深入浅出的讲解清楚,使学生明白词义。
否则,学生造句里就难免会毛病,甚至闹出笑话。
例如:“冬天,我给王大爷雪中送炭”,句子也通顺,但是把“雪中送炭”当成事实来叙述,就曲解了它的比喻义了。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义,加深对词语比喻义的认识。
其三,另组词语。
有的学生没有弄清造句的要求,勿用多义词,改变了词性,甚至另组词语造句。
教师用“着、了、过”三个时态助词让学生造句,就出现了这样的句子:(1)他的铅笔盒丢失了,心里十分着急。
(2)我站在山顶上了然大海,心里十分舒畅。
(3)他有勇于改过的精神,受到了教师的表扬。
对造句训练的几点认识

对造句训练的几点认识造句是语文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项训练不但是训练表达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而已对巩固所学词语,培养思维和认识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当知识水平、认识能力以及生活阅历的限制,对同语的理解比较肤浅,所以在指导造句时更要多下一番功夫。
因此,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加强词语教学,理解词的意思运用的前提是理解。
因此,在词语教学中,应首先把同的意思深入浅出地讲清楚、讲准确,否则,造句时很容易出毛病。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更要采用直观的方法,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对那些很难下确切定义,词典上的注释比同语本身还难理解的词语,应采取多听、多看的方法。
见多了,听多了,凭着语感就能理解它,运用它。
再说,有些同语的使用、搭配,纯属习惯,也只有多听多看、多运用,才会逐步明了。
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反复地变换句式和内容,使用学生新学的,特别是要求用来造句的同语,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进一步领会词语的意思,体会它的感情色彩和使用范围。
学生经过“耳儒”,用它来造句,不但不感到困难,而且能造出内容丰富、句式多样的句子。
另外,为了使学生加深对学过的词语的理解,应该扩大阅读量,号召学生多读书报。
二、造句训练能培养多种能力1、造句训练能发展认识能力造句不能只看句子通不通顺,还要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词语的意思,是不是对句型有了正确的认识。
要纠正下列几种偏句:其一,内容空洞。
如“我很愉快”,从结构上看,句子是完整的。
但为什么愉快呢?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说明原因,改为“今天我做了一件好事,我很愉快。
”这就不仅用上“愉快”,而且学习了从联系中认识事物的方法。
其二,别解词义。
理解是运用的前提。
教学造句,首先要重视词义的教学。
教师要把词的内涵和外延深入浅出的讲解清楚,使学生明白词义。
否则,学生造句里就难免会毛病,甚至闹出笑话。
例如:“冬天,我给王大爷雪中送炭”,句子也通顺,但是把“雪中送炭”当成事实来叙述,就曲解了它的比喻义了。
造句专项训练讲解

造句专项训练讲解一、训练目的:造句是写作的基础,是语言训练的重要环节。
通过造句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训练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造句的基本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训练方法:1. 观察例句:首先,让学生观察一些优秀的例句,分析其特点,如句式、用词、表达方式等。
2. 仿写句子:让学生根据例句进行仿写,学习其表达方式。
3. 自由发挥:在仿写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发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句子。
4. 点评与纠正:对学生的句子进行点评,指出其优点和不足,并给予纠正和建议。
三、训练内容:1. 简单句的造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句子结构,如主语+谓语、主语+谓语+宾语等。
2. 并列句的造句:让学生学会用并列连词连接两个或多个简单句,构成并列句。
3. 复合句的造句:让学生学会用从属连词连接两个简单句,构成复合句。
4. 特殊句式的造句:让学生了解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强调句、倒装句等,并尝试运用。
5. 用词准确性的训练:让学生注意用词的准确性,避免使用歧义或不当的词语。
6. 表达方式的训练:让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四、训练示例:1. 简单句的造句:我喜欢读书。
(主语+谓语)2. 并列句的造句:我喜欢读书和看电影。
(并列连词+两个简单句)3. 复合句的造句:虽然我喜欢读书,但更喜欢看电影。
(从属连词+两个简单句)4. 特殊句式的造句:我最喜欢的学科是英语,而不是数学。
(强调句)5. 用词准确性的训练:不要说“打人”,应该说“殴打他人”。
(避免使用歧义词语)。
小学语文造句小妙招实例

造句小妙招第 1 招理解是重点句子是由构成的, 一个句子是由若干个有特定意的成。
因此, 要想写出好句子必要理解自己所运用的, 能正确理解所要运用的含, 包括其性和感情色彩, ,才能更加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1、多辨析 , 勤模拟造句个技术在上 , 需要三个多 , 即:多听、多思、多模拟。
多听 , 就是要孩子多好好句 , 孩子通大量的 , 自然包括本和外 , 他能依赖大的“模糊” 功能 , 凭着感去理解句子的意思、的含。
当我要求他造句 , 他才不会感到陌生而无从下手。
步一:熟个句子清晨, 蜘蛛从身上抽出的, 在庄的笆上起网来。
步二:依次提(1)句子里有“ ”?( 2)它在哪里?( 3)它在干什么?三个 , 孩子理解了:——蜘蛛;在哪里——庄的笆上;干什么——网。
步三:一步提示 , 蜘蛛会网 , 那若是成“蜜蜂”呢?有孩子答:蜜蜂能够采蜜。
我:那蜜蜂会在哪里采蜜呢?又有孩子答:蜜蜂会在花里采蜜。
我提示:除了在花里, 可以在哪里?孩子立刻议论纷纷:在花园里, 在公园里 , 在林里⋯⋯我必然他的答案, 并适表勤于思虑的孩子。
提示:蜘蛛能够抽出的, “ ”是个形容 ,是形容什么的呢?孩子答:是形容“ ”的。
的。
我必然:, 个啊 , 句子得有亮光了 , 你能不能够帮助小蜜蜂也它的句子得有亮光也许有色彩、有味道呢?孩子答:蜜蜂在的花里采蜜。
蜜蜂在黄澄澄的花里采蜜。
⋯⋯我必然:你真是善于思虑的好孩子!步四:将自己的句子写下来 , 不会的字能够用拼音。
提示:若是不是蜜蜂 , 也不是蜘蛛成小朋友。
你得一个星期天的下午 , 小朋友会在花园里干什么呢?孩子的思起来!(后边的都是依据着前面的拓张开去的 , 我里不再述。
) 2. 多理解 , 多累,有一个句子“小蝌蚪忙追上去叫”, 我抓住了“ 忙” 个, 一是因两个字都是本生字 , 需要重点学 , 二是因小蝌蚪找的程到里已展到第二个次了, 也就是小蝌蚪找到它不是自己的, 再次看到一个大概吻合自己特色的出 , 心里是焦虑的 , 因此才用了“ 忙” , 而个的理解于孩子文的理解是有帮助的 , 也能够大孩子的量。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造句训练策略

48【才智】[2014.2]【学习策略】所谓朗读,是将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它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而朗读是语文阅读的起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
且低年级语文课本中每一篇课文的基本教学目标就是“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由此可见,朗读是不可忽视的,它是一切语文活动的基石,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一、朗读的意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字面上我们就可以看出,一则陌生的文本,通过多次的朗读,我们就能自然地领会文意。
在放声朗读的同时,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了解作者的遣词造句,更加形象地感知文章的意境,也更能够强烈地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我们进一步理解文本做好铺垫。
在低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收入了一些古诗文,例如,《江上渔者》《锄禾》《村居》《悯农》……在我们看来这些古诗内容浅显易懂,但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刚刚接触语言文字,对直白明了的现代白话尚且似懂非懂,更别提古代文言了。
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既不能逐字逐句地生硬讲解,又不能大体概括地囫囵吞枣,唯有读中促讲,读中感悟,才能润物无声地渗透古诗的意境。
古诗文句式押韵,读来朗朗上口,学生在反复吟咏中便可感知汉语言文字独有的韵律和意境之美,无需教师的冗长剖析也可沉浸其中,身临其境。
朗读还有助于低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
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人的记忆力的黄金时期,对什么都感到好奇和新鲜,此时积累的知识就犹如是刻在石头上的印记,难以磨灭。
那么如何能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这样独特的优势呢?背诵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而朗读又是形成背诵的捷径,所谓“熟读成诵”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课后练习题中“背诵课文”的要求也就是在无形中帮助学生从不断地朗读和背诵中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表达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造句训练略谈
摘要:造句训练是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一项专门内容,旨在培养学生驶驭语言的能力。
指导学生用词造句的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正确理解词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把句子造得具体生动丰富,有自己的特色,有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发展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小学语文造句训练语言表达词语搭配
造句训练是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一项专门内容,旨在培养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
指导学生用词造句的过程,事实上是启发学生借助词汇去认识周边事物的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实践发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会在说话、写作文的过程中逐渐提高。
如果教师注意小学生的遣词造句就不难发现,在造句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六年级小学生造的句子使教师们感到意外,如他们用“自豪”、“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如果……就……”造出如下句子:“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自豪。
”“下课了,同学们有的跳皮筋,有的跳绳,有的踢毽,还有的打闹嬉戏。
”“如果明天下大雨,我们就不去郊游了。
”这些句子看上去像模像样的,并无什么毛病,但却是非常“经典”的。
因为从小学中年级开始他们用这几个词造句,就造这样的句子,到现在还是一成不变,试问这算有进步吗?以上问题的出现,除了表达上存在问题外,更主要的问题还是思维上的。
显而易见,学生的思维狭隘,造句不能
很好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大多凭空想象或虚构,句子显得生硬、呆板,有明显的“造”的痕迹。
另外,表达上也有文不从、字不顺的问题,准确、完整的程度不够,更别说丰富、深刻、生动了。
对于低年级学生写话的要求,早就有人提出先求通再求好。
想求好,还得依靠实际生活。
教师要引导他们与广泛的现实生活进行互动.要使学生把句子造好造活,我觉得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变位
所谓“变位”是指改变词语在句子结构中的位置(句首、句中、句尾)。
这样不但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而且能提高学生造句的兴趣。
如“真诚”这一词的造句,句首可造为:“真诚的友谊,大家都要珍惜。
”句中可造为:“我们真诚地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句尾可造为:“他对同志总是那样的真诚。
”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浓厚。
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句子语气通畅
如用“终于”造句,有学生这样造:“我终于做出了这道题。
”从语法上说,这个句子没有语病,是对的。
但这个句子造得不好。
这时,就应及时启发学生:如果这道题很容易,一下子就做出来了,能不能用“终于”?这样,学生经过思考,就能改为:“《练习册》上的一道思考题,我想了很久很久,在哥哥的启发下,我终于做出来了。
”“思考题”说明难,“想了很久很久”说明有决心解决难题,“在哥哥的启发下”这是解决难题的途径。
有了这三个前提,才能得出后面的结论:“我终于做出来了”。
这样造出的句子,语气就通
畅。
还有,用“果然”、“非……不可”等词造句时,一定要引导学生注意前提。
三、词义生发
现代汉语中,很多词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词义或有本义和引申义。
而传统的造句方式,只要求一个词造一个句子,这就不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词义。
因此,如果是多义词,应根据不同意思让学生各造一个句子。
如“新鲜”一词有这么两个词义:1物质没变质。
2新出现的,少见,罕见的。
显示根据词义就会造出下面两个句子:(1)这些蛋糕都是新鲜的;(2)电视机在我们这儿已经不算什么新鲜的东西了。
又如“欣欣向荣“一词的本义是:形容草木茂盛,引申义是:比喻事业蓬勃发展。
学生根据本义和引申义就会造出:(1)春天到了,山野里草木葱茏,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2)改革开放后,祖国的建设事业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这样训练,才能帮助学生真正掌握词义。
四、词语搭配造句
用这种方法可提高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的造句能力,也可克服学生造句时词语搭配不当的毛病。
如用“改变”一词造句,先引导学生进行词语的搭配。
如“改变方法”、“改变态度”、“改变环境”,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这些词组进行造句,这样学生就能造出多样的句子来。
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阅历和实际语言能力造句
如用“不管……总”造句,许多学生只能造出:“不管刮风下雨,
我总是按时到校。
”或“不管有怎样好玩的事,小红总是要完成了作业才出去玩。
”他们不懂得从生活中取造句的材料,思维还囿于小圈圈内。
这时,教师就应启发学生造生活中的事,如:“我和弟弟争吵后,不管是我对还是错,妈妈总是批评我。
”或“不管是过去,是今天,还是未来,艰苦奋斗总是我们的传家宝。
”又如用“又……又……”造句,有的学生造为“西瓜又大又圆,像个大篮球。
”这个句子虽具体、形象,但不真实,西瓜不是像篮球,是椭圆形的。
在表达时首先要注意真实,在真实的基础上,才要求把句子写具体、生动、形象。
例如用“喜气洋洋”造句,有的学生这样造:“大年初一那天,个个喜气洋洋。
”这时就应启发学生从哪些方面看“个个喜气洋洋”的?学生就能根据提示造出:“大年初一那天,我们小孩子蹦蹦跳跳,有说有笑,个个喜气洋洋。
”这个句子在真实的基础上,回忆了当时的情景,做到了具体、生动、形象。
总之,造句训练和其他语文基本功训练一样,要体现出“训练性”,教师应展示出整个过程,教给学生的点金术,而不是把现成的金块丢给学生。
造句训练不仅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而且要让学生在欢愉中学到知识,掌握知识。
造句训练是很有学问,值得研究的,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抓好造句训练,也是关键的一环,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造句时应多下一番工夫。
参考文献:
[1]刘玉英.谈语文造句训练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关系.新课
程研究(下旬刊),2010.1.
[2]董兰燕.浅谈低年级造句训练,2009-07-09.http:///index/article/view/7739590.jspx?bloguserid=1217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