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2课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课时1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节第二课时雨林的开发和保护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节第二课时雨林的开发和保护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2 763
年变化率(%)
1990— 2000年
2000— 2005年
0.27
-0.11
-1.14
-1.27
(1)关于南亚、东南亚森林面积变化的原因或治理措施,说法正确的有 ( ) ①人口的快速增加,持续对种植业的依赖导致毁林开垦 ②经济快速增长下的采矿、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发展等占用大量林地 ③封山育林是恢复森林面积最快的措施 ④利用现代科技改良树种是防止森林破坏的有效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南亚、东南亚森林面积的这种变化趋势对环境的影响是 ( ) A.土壤含水率上升 B.地下水储量增加 C.地表径流变化率减小 D.生物多样性减少
下面为“南亚、东南亚森林面积变化表”。读表,完成下面两题。
区域
南亚 东南亚
面积(×103公顷) 1990年 2000年
77 551 245 605
79 678 217 702
2005年
79 239 203 887
年度变化(×103公顷)
1990— 2000年
2000— 2005年
213
-88
-2 790
第二课时 雨林的开发和保护
1 |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1.雨林破坏
(1)根本原因:当地发展中国家的① 人口增长
② 发展
需求。
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
(2)直接原因:③ 人类的开发 。 (3)主要人类活动:过度的④ 焚耕开垦(迁移农业) 、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 发、⑤ 商业性 木材采伐,以及采矿、水利和公路建设。 2.亚马孙开发计划 (1)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 (2)移民⑥ 亚马孙平原 。 (3)借助外资、鼓励⑦ 跨国企业 在亚马孙雨林投资开发。 (4)跨国企业在亚马孙雨林毁林烧荒、开辟大型肉牛牧场。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课件新人教版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课件新人教版

热带丛林的木材公司 森林面积减少 大气CO2增加 全球气候变暖 两极冰川融化 海平面上升
淹没沿海低地
沿海国家心系木材公司
分析说明产生上述问题得关键环节, 并对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你得看法
环 保 影 片 《 后 天》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热带雨林的分布
2、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调节全球气候、维
护全球生态平衡
调节全球碳氧平衡 •地球之肺 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雨林的物种资源 •基因宝库 雨林植物的药用价值 •医学宝库
•蓄水海绵 •天然水库
[视频展示] 热带雨林
[读图分析] 读全球热带雨林分布图思考下列问题
1、思考热带 雨林的分布 规律
2、找出热带雨 林三大集中 分布区,亚 马孙热带雨 林的位置
• 在城市,一棵树一年可以贮存一辆汽车行 驶16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很多树木可以 吸收有害气体,如1公顷柳杉林每天可以吸 收二氧化硫60千克,其他如臭椿、夹竹桃、 银杏、梧桐等都有吸收二氧化硫的功能。 当城市绿化面积达到50%以上时,大气中的 污染物可得到有效控制。 净化空气
• 城市森林可增加空气湿度,一株成年树,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生物多样性
谢谢观赏
再见!
调节全球碳氧平衡
CO2
光合作用
地球上功能最强
大的生态系统


生产力最高


的定的碳上千亿吨/年

O2
占全球氧气总量的1/3
如果……
大气中的含量增加…… CO2
光合作用
地球上功能最强
大的生态系统

生产力最高

的系统

林 固定的碳上千亿吨/年

2019秋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019秋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热带雨林
维持全球碳氧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 调节大气成分、促进水循环
湿润地区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
沿海地区 防止海风、海浪侵袭
[活学巧用] 下图为不同密度防护林对降低风速的效果图。读 图,完成(1)~(2)题。
(1)为大范围减弱风力,并做到经济合理、生态效果
好,宜采用的防护林密度是( )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学习目标] 1.了解森林的生态效益及原始森林的分 布。2.理解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及其生态脆弱性。3. 掌握热带雨林的合理开发及保护的措施。
知识点一 森林资源的作用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情景导入]
生活中的地理 西双版纳这一片中国的热带雨林犹如一颗璀璨的绿 宝石,镶嵌在这条“回归沙漠带”上。在这片富饶的土 地上,有占全国1/4的动物和1/6的植物,是名副其实的 “动物王国”和“植物王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接 纳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
C.“天然空调”
D.天然加湿器
解析:第(1)题,图示主要反映的是雨林在全球水循
环中的作用。甲、乙、丙三个环节不能构成水循环。第
(2)题,乙为雨林的蒸腾作用,可增加大气中的水汽含
量。
答案:(1)B (2)D
[反思归纳] 1.森林的作用及破坏后带来的问题
2.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环境效应 (1)“地球之肺”——深刻影响着全球的碳氧平衡。 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应最突出的是“地球之肺” 功能。需特别注意的是,近年来,全球大气中CO2增 多,与破坏热带雨林有一定关系。
[自主学习] 1.雨林的生态优势 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 (1)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 淋洗作用,土壤很贫瘠。 (2)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 物体内,地上植被最容易遭到破坏。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1)将下列地理现象的数字序号填入下图中相应的空 白处。
课 标 要 求
①水土流失 生物多样性增加 ⑦水旱灾害减少
课 标 要 求
(3)一旦雨林被毁,没有了植被涵养水源,当有降水 时会增强________,造成________,当降水量少时,没有 来自雨林的水汽,会加重________程度。 (4)没有雨林来吸收 CO2,全球 CO2 含量会增高,使 __________,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淹 没沿海低地。
生物基因宝库 。 (3)世界_____________
课 标 要 求
[合作探究] 1.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1974 年联合国将每年的 6 月 5 日定为世界环境日。20 世 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日益突出全球理念, 倡导全球合作。2011 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森林:大 自然为您效劳”。
课 标 要 求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森林起着类似海绵的作用,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 降水,整个亚马孙雨林所涵养的水量约占地表淡水总量 的________。
课 标 要 求
雨林能通过自身的蒸发和蒸腾作用又重新返还大气 中,形成________。亚马孙流域大约 50%的降水量是由 该地区的雨林自身所产生的。因此,热带雨林具有促进 全球________和调节全球________的作用。 (2) 亚马孙雨林每年释放的氧气占全球氧气总量的 ________, 被植被固定下来的碳的总储量有________, 因 此,亚马孙雨林被人们称为“________”。
知识点一
森林资源的作用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情景导入] 生活中的地理
西双版纳这一片中国的热带雨林犹如一颗璀璨的绿 宝石,镶嵌在这条“回归沙漠带”上。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圆圈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箭头粗细表示物流量的大小) 3.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 A.a B.b C.c D.D 【答案】A 4.上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 ) A.a-枯枝落叶 B.b-土壤 C.c-生物 D.d-供给养分 【答案】B 5.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乏养分积累和补充②气候高温 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强烈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原始森林?
【答案】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设立国际基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 保护区;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生态旅游等;森林选择性 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 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真题体验】(2011· 天津)图中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 保护林草、湿地和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6-7 题。
【答案】B
2.红树林生命力极强,涨潮时即使遭受没顶之灾,也数日不死,下 列关于红树林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红树林生长所需要的能量来自海洋能 ②红树林生长需要的能量来自太阳能 ③红树林生长所需要的肥力来自土壤 ④红树林生长所需要的肥力来自海洋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益
一、森林资源的作用与现状 (一)、森林的重要作用 1.经济价值:重要的自然资源 2.生态效益——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1)重要作用:调节气候、稳定大气 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以及繁衍物 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2)环保功效: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吸烟除尘、防风固沙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节《森林的开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节《森林的开

降 水 蒸 腾
下 渗
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新知2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及生态的脆弱性
一、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2.热带雨林的作用
雨林的物种资源——基因宝库 (绚丽多姿、丰富多彩的动植物王国)。
雨林植物的药用价值——医学宝库
新知2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及生态的脆弱性
一、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调节气候,稳

定大气成分


净化空气,
态 环
美化环境
境 效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吸烟滞尘,防风固沙
繁衍物种,维持生物 多样性

气候失调
林 破


生态环境恶化



环 自然灾害频发 境


生物多样性锐减
新知1 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
一些沿海低地的国家十分关心巴西木材生产的
年产量报表,并把它们未来的命运与热带丛林的木
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当地气候和全球气 候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新知2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及生态的脆弱CO2
光合作用
地球上功能最强 大的生态系统
生产力最高 的系统
热 带 雨
固定的碳上千亿吨/年

O2
CO2
释放
地 球 之 肺
新知2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及生态的脆弱性
热带雨林
非洲刚果河 流域
热带雨林
东南亚 地区
热带雨林
南美洲亚马孙 河流域
新知1 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
2、你认为现在哪些类型的原始森林保存得最少?为什么? 哪些类型的原始森林保存得较完整、较大片,为什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2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2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2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一、学习目标:1.知道森林作为环境资源的作用及现存的原始森林的类型和分布地区。

2.会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及其生态的脆弱性。

3.结合亚马孙开发计划,面对雨林遭受毁灭性的破坏,人类应采取怎样的措施保护雨林。

二、我的预习预习任务一:阅读教材P26第一自然段,思考回答。

有人说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下面一些形象比喻,请说出各蕴含了森林的哪一种环境功能:A.天然“净化器”;B.天然“吸尘器”;C.天然“蓄水池”;D.天然“绿色卫士”;E.天然“消声器”;F.天然“美容师”预习任务二:阅读P26第一个框题,完成下列问题:1、全球热带雨林的分布:①纬度位置:②分布地区:③亚马孙雨林的概况:(查地图册)a.地理位置:b.地形:c.气候:2、热带雨林的环境效应:①②③三、我的疑惑四、典型案例1.读迁移农业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按发展过程,四幅图排序正确的是。

A.acdb B.cbad C.bcad D.dacb(2)分析这种农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是。

②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③对生物资源的影响是。

④对土地资源的影响是。

2. 读拉丁美洲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区是A: B:,A、B两地区的典型植被分别是、。

(2)与A处相同的植被还集中分布在、地区,对全球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是导致A地区植被被毁的直接原因,破坏的方式有哪些?你认为应采取怎样的措施保护该地区的植被?参考答案: 1.(1)A (2)①气候恶化②水分蒸腾量和下渗量减少,原来的水循环规律被打破③使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使生物多样性减少④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水平下降。

答案:2.(1)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热带雨林热带草原(2)刚果盆地东南亚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2课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课时1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2课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课时1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4.雨林群落高大茂密的原因是
()
①热量充足 ②水分丰沛 ③生长季节连续 ④土
壤肥沃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第二十四页,共28页。
自我(zìwǒ)检测区
课时 (kèshí)1
解析 热带雨林地区全年水热充足,光合作用强烈,生 物循环旺盛,但其养分主要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土 壤养分很少。
答案(dáàn) 3.B 4.A
第二十五页,共28页。
自我(zìwǒ)检测区 5.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课时 (kèshí)1
(1)森林起着类似海绵的作用,能够吸收和滞蓄大量降
水,整个亚马孙雨林所涵养的水量约占地表淡水总量
的________。雨林能通过自身的蒸发和蒸腾作用使降
水又重新返回大气,形成________。亚马孙流域大约
第二十八页,共28页。
50%的降水量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的某些地区降水量减少了约
20%,简述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5)虽然亚马孙河流域的降水量减少了,但流入江河的水
量及洪水反而增加了,为什么?
第八页,共28页。
互动(hù dònɡ)探究区
课时 (kèshí)1
落,通常生长在港湾、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是
海滩上特有的森林类型。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示海岸的叙述,合理的是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稀少 B.热带地区,沙质海岸 C.潮间带的淤泥质海岸 D.温带海滩,降水丰沛
第十一页,共28页。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2课森林的开发和保护课时1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
[基础过关]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图中A、B、C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荒漠化。

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荒漠化只发生在图中三个地区
B.A地区的荒漠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
C.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
D.次生盐渍化不属于土地荒漠化
2.A地区的荒漠化主要类型属于( ) A.沙漠化B.石漠化
C.盐渍化D.三种类型都有
3.下列属于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形成的环境问题的是( ) A.荒漠化B.水土流失
C.次生盐渍化D.石质荒漠化
4.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 A.位于非季风区,基本不受季风的影响
B.温带大陆性气候,东西有显著差异
C.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D.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都在200毫米以下
读“1937~1980年内蒙古商都县耕地面积、人口密度、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图”,回答5~6题。

5.对该县1937~1980年耕地面积、人口密度、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人口总数约翻了一番
B.人均耕地面积减小了
C.荒漠化面积扩大了约3倍
D.放牧的绵羊总数增加了约2倍
6.导致该县荒漠化面积扩大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数量的变化B.耕地面积的变化
C.放牧强度的变化D.气候的变化
7.下图为“世界四大沙尘暴中心(A、B、C、D)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A、B地区荒漠化加剧的人为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沙尘暴对人类的主要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地防治沙尘暴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读“西北部分地区图”,回答8~10题。

8.结合上图可以看出( ) A.该区年降水量自南向北依次递减
B.该区1月份气温自东北向西南递增
C.图中乙地的植被主要为森林
D.图中甲地的植被主要为草原
9.图中甲地的生态问题主要是( ) A.森林破坏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D.湿地萎缩
10.乙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过度放牧B.过度农垦
C.过度樵采D.水资源利用不当
短花针茅是我国荒漠草原的主要建群植被之一,属优等牧草。

其生长特性是从内向外分蘖,逐步向外扩大占据空间,株丛中央部位被枯死枝叶占据,随着分蘖的进行和放牧压力的增大,短花针茅出现了“分丛”现象。

因此其丛幅的大小变化可以反映出草原的一些变化。

结合下图完成11~13题。

11.下列不属于我国的典型荒漠草原景观分布地区的是( )
A.内蒙古东部B.内蒙古中西部地区
C.柴达木盆地D.新疆
12.图中信息反映出荒漠草原荒漠化明显的表现是( ) A.短花针茅的丛幅越来越大
B.短花针茅的大丛丛幅所占比例越来越高
C.短花针茅的小丛丛幅所占比例越来越高
D.短花针茅的中丛丛幅所占比例保持稳定
13.图中显示导致我国荒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 A.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B.过度开垦
C.过度樵采D.过度放牧
14.读“我国各省区荒漠化分布图”(图甲)和“荒漠化类型动态变化情况图”(图乙),回答问题。

(1)从荒漠化成因分析,荒漠类型多样,则自然过程形成属于________,受人类活动影
响形成属于________。

荒漠化形成的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沙漠化的主要动力因素是________。

(2)我国荒漠化分布最多的省区是________,其人为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年来引起我国荒漠化面积增加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析其原因。

15.甘肃新闻网2012年2月22日电:据兰州晨报报道,2月21日16时20分,山丹马场遭遇今年首次强沙尘暴袭击。

据了解,沙尘暴来袭时出现黑风,原本晴朗的天空昏黄一片,这次沙尘暴能见度不足150米。

截至16时40分,山丹马场还是昏暗一片。

结合“我国沙尘天气分布示意图”和“沙尘暴路径示意图”,回答问题。

(1)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是沙尘暴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将下列备选答案的字母代号
填入下图中的适当位置。

A.矿物燃料大量燃烧B.土质疏松
C.风力加大D.二氧化碳增加
E.过度放牧F.过度开垦
G.气候变暖变干
(2)从干湿状况看,沙尘暴发生的地区属于我国的________和________地区。

(3)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沙尘暴的发生呈现的趋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分析沙尘暴路径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原因。

(5)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现象日益加剧,分析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案
1.C 2.A 3.C 4.B 5.B 6.A
7.(1)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开矿等
(2)掩埋农田、牧场,妨碍交通,危害人体健康,侵吞人类生存空间
(3)保护植被,合理利用土地,合理利用水资源,开矿中注意环境保护,营造防护林
8.D 9.B 10.B 11.A 12.C 13.D
14.(1)原生荒漠次生荒漠风蚀水蚀盐碱化风力
(2)新疆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等
(3)盐碱化
自然原因:①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春季气温回升,蒸发旺盛;②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地下水位较高,盐分向地表积聚。

人为原因: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碱地面积扩大。

15.(1)从左向右、从上而下分别是A、D、G、C、E、F、B。

(2)干旱半干旱
(3)频率加快,间隔变短,范围扩大
(4)因为我国北方地区处于亚洲高压的东部,冬、春季盛行西北季风。

(5)自然原因:气候异常,温度升高,蒸发加剧,土地沙化严重。

人为原因:北方草原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沙化;林区过度砍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建筑工地多,工地建筑用沙缺乏保护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