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表达效果 课件(共38张PPT)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之语言表达专题复习ppt

高考语言表达专题复习——语段压缩
新闻文体常识:
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局四部分
新闻必须具备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新闻的标题有正题、引题(上)、副题(下) 引题(又称眉题、肩题):主要作用渲染、烘托。 副题:补充说明,点明意义。 正题:要用极简洁的文字,高度概括出材料的内容,在
高考语言表达专题复习——语段压缩
4、“下定义”
“下定义”类题解题要点: 准确筛选语段中的关键信息。
创造思考教学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为目标。
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特点:创造性思维的结果
对于思考者或者文化而言,具有新颖性和价值:
创造性思维是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
持性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的任务是将原来
模糊的、不明确的问题清楚地勾划出来,或提
高考语言表达专题复习——语段压缩
1、拟写一句话新闻
根据信息产业部在新闻发布会上所传出信息的要点(包括价格变动状 况),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2字。(1999年全国卷)
今年2月28日上午,信息产业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传出 信息:从3月1日起,在基本不增加用户负担的前提下,电话 通话费每3分钟低于0.16元,调整为0.16元;高于0 .22元的, 降到0.22元。固定电话初装费指导性标准降为500元至1000元, 移动电话入网费指导性标准降为500元至1000元;住宅用户 同址安装两部以上电话,从第二部起不再收初装费。与电信 收费标准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同时,邮资也进行调整:平信、 印刷品今后按本埠与外埠区别收费,不超重的本埠平信由每 20克0.50元提高到0.60元,外埠由每20克0.50元提高到0.80元。
1、给新闻拟标题、写导语
例如:2001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入世在卡塔
高考语文复习-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课件

于语境求表达效果
言是为了造文,个性化、创造性的语言运用是 为了更好地表达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意图,语言 分析要在语篇文本中进行,以语篇为语境。
----王惠老师《语文十二讲》
语境中表达目的和效果方向
语气语调:声(节奏、音律) 气(增强 语气) 韵(营造.....氛围)
形成文风:语言风格
如:严谨/生 动活泼
语境中表达目的和效果方向
语言:声(节奏、音律) 气(增强语气) 韵(营造.....氛围)
形成文风:语言风格
如:严谨/生 动活泼
语体风格
如:高雅/口语等
突出形象特点:凸显刻画人物、 景物的状态
便于表情达意:认识与情感态度
谢谢观看
19答案示例:
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一扫而光”上, 强调全部吃光;原句的重点落在“心满意足”上,强调 吃过肉饼之后的满足感,更符合原文的逻辑。
②适用的位置不同:改句用来结束文段,似乎话还没说 完;原句把“心满意足”拆开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 适合做段落的结尾。
③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原句更口语化,活泼 俏皮,和整个文段的的文风更和谐。
十岁了。祖父一过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
示例: ①以时间为序,多个句子将“我”与祖父的年龄 对举,形成鲜明对比,把“祖父”和“我”相对叙说。 ②使用排比修辞,反复使用“我……,祖父……”的句 式,再三叙说“祖父”和“我”的年龄变化,不断强化 祖父由衰老至死亡与“我”由出生至成长的同时发生的 逐渐变化的过程。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设问 排比
修辞特征 修辞目的
语境中 表达效果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品味小说语言艺术 课件38张

兼主人;而三舅妈到底是媳妇;而小顺子等是孩子;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大家打架似的 推让,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叫老天爷。好容易一齐坐下,可是糖还没买呢!二姐 喊卖糖的,真喊得有劲,连卖票的都进来了,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
二姐喊叫卖糖的,声音之大令人“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这种夸张令人忍俊不禁 。 ⑩糖买过了,二姥姥想起一桩大事——还没咳嗽呢。二姥姥一阵咳嗽,惹起二姐的孝心,
③如“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或“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 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将书面语与口语混搭,庄谐并出 。
④如“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 头是汗”,使用了排比手法描写人物窘态,带有打油诗的诙谐意味。
1、联系上下文语句,根据字面义直接感知词义 2、联系上下文故事情节发展理解词语
3、联系人物状态、性格或情感、主旨理解词语
1、抓句子的关键词语
理解或赏析 解题指导 重要语句
2、抓句子的位置 3、抓句子的手法
情感色彩、语体色彩
1、用词特点
1、用语特点角度
叠词、关联词、形容 词、动词、副词的使用
品味小说的 解题指导 语言艺术
呼着小秃和四狗子。看座的过来招待,可是大家各自为政的找座儿,忽前忽后,忽左忽右, 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 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观众们全忘了看电影,一齐恶声地“吃——”, 但是压不下去二姐的指挥口令。二姐在公共场所说话特别响亮,要不怎样是“外场”人呢。
⑥二姥姥给车价还按着老规矩,多一个铜子不给。这几年了,她不大出门,所以现在拉 车的三毛两毛向她要,不是车价高了,是欺侮她年老走不动。她偏要走一个给他们瞧瞧。 她确是有志向前迈步,不过脚是向前向后,连她自己也不准知道。四姨倒是能走,可惜为 看电影特意换上高底鞋,似乎非扶着点什么不敢抬脚。她过去搀着二姥姥,要是跌倒的话, 这二位一定是一齐倒下。
二姐喊叫卖糖的,声音之大令人“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这种夸张令人忍俊不禁 。 ⑩糖买过了,二姥姥想起一桩大事——还没咳嗽呢。二姥姥一阵咳嗽,惹起二姐的孝心,
③如“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或“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 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将书面语与口语混搭,庄谐并出 。
④如“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 头是汗”,使用了排比手法描写人物窘态,带有打油诗的诙谐意味。
1、联系上下文语句,根据字面义直接感知词义 2、联系上下文故事情节发展理解词语
3、联系人物状态、性格或情感、主旨理解词语
1、抓句子的关键词语
理解或赏析 解题指导 重要语句
2、抓句子的位置 3、抓句子的手法
情感色彩、语体色彩
1、用词特点
1、用语特点角度
叠词、关联词、形容 词、动词、副词的使用
品味小说的 解题指导 语言艺术
呼着小秃和四狗子。看座的过来招待,可是大家各自为政的找座儿,忽前忽后,忽左忽右, 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 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观众们全忘了看电影,一齐恶声地“吃——”, 但是压不下去二姐的指挥口令。二姐在公共场所说话特别响亮,要不怎样是“外场”人呢。
⑥二姥姥给车价还按着老规矩,多一个铜子不给。这几年了,她不大出门,所以现在拉 车的三毛两毛向她要,不是车价高了,是欺侮她年老走不动。她偏要走一个给他们瞧瞧。 她确是有志向前迈步,不过脚是向前向后,连她自己也不准知道。四姨倒是能走,可惜为 看电影特意换上高底鞋,似乎非扶着点什么不敢抬脚。她过去搀着二姥姥,要是跌倒的话, 这二位一定是一齐倒下。
部编人教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语言表达准确》PPT课件

第三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十一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 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含逻辑)
第4讲 语言表达准确(含逻辑)
“语言表达准确”是指运用词语、选用句式和语气等符合表达 的目的。2018年高考全国卷I和全国卷Ⅲ流程图题和全国卷Ⅱ的语段 改错题、2017年的逻辑推断题均体现了对准确的要求。
一、语言表达准确“4注意”
二、逻辑推断题
对逻辑推断题的考查在高考语文试卷中越来越突出,病句辨析、句式 选用等题型都要考虑事理逻辑等因素。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还出现了针 对“逻辑”直接命题的题目,比如逻辑判断与仿写类题目(2017·全国卷Ⅰ、 Ⅱ、Ⅲ),逻辑论证与仿写类题目(2017·浙江卷),逻辑分类与仿写类题目 (2018·全国卷Ⅱ),逻辑错误修改与应用文改错综合考查类题目(2018·天津卷) 等。此外,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明确提出“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能力要求,故 对考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在未来的高考语文试卷中还会出现。
1.(2019·江苏卷)下列诗句与“悯农馆”里展示的劳动场景, 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②种密移疏绿毯平,行间清浅縠纹生。 ③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抽稻芽。 ④阴阴阡陌桑麻暗,轧轧房栊机杼鸣。
A.①织布 ②插秧 ③车水 ④打稻 B.①织布 ②车水 ③插秧 ④打稻 C.①打稻 ②插秧 ③车水 ④织布 D.①打稻 ②车水 ③插秧 ④织布
(一)熟悉概念——推理是什么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有 以下三种常见的形式。
1.归纳推理 即从多个具体的现象中总结出一个一般的规律,是从个别到一 般。它包括简单枚举法(不完全归纳法)和完全归纳法两种。 简单枚举法往往会犯的逻辑错误有:有些推断的前提本身是虚 假或谬误的,有的遗漏了所涉其他对象而导致结论片面或偏颇,有 的则是前提与结论之间存在强加因果或颠倒因果的问题,等等。
专题十一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 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含逻辑)
第4讲 语言表达准确(含逻辑)
“语言表达准确”是指运用词语、选用句式和语气等符合表达 的目的。2018年高考全国卷I和全国卷Ⅲ流程图题和全国卷Ⅱ的语段 改错题、2017年的逻辑推断题均体现了对准确的要求。
一、语言表达准确“4注意”
二、逻辑推断题
对逻辑推断题的考查在高考语文试卷中越来越突出,病句辨析、句式 选用等题型都要考虑事理逻辑等因素。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还出现了针 对“逻辑”直接命题的题目,比如逻辑判断与仿写类题目(2017·全国卷Ⅰ、 Ⅱ、Ⅲ),逻辑论证与仿写类题目(2017·浙江卷),逻辑分类与仿写类题目 (2018·全国卷Ⅱ),逻辑错误修改与应用文改错综合考查类题目(2018·天津卷) 等。此外,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明确提出“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能力要求,故 对考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在未来的高考语文试卷中还会出现。
1.(2019·江苏卷)下列诗句与“悯农馆”里展示的劳动场景, 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②种密移疏绿毯平,行间清浅縠纹生。 ③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抽稻芽。 ④阴阴阡陌桑麻暗,轧轧房栊机杼鸣。
A.①织布 ②插秧 ③车水 ④打稻 B.①织布 ②车水 ③插秧 ④打稻 C.①打稻 ②插秧 ③车水 ④织布 D.①打稻 ②车水 ③插秧 ④织布
(一)熟悉概念——推理是什么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有 以下三种常见的形式。
1.归纳推理 即从多个具体的现象中总结出一个一般的规律,是从个别到一 般。它包括简单枚举法(不完全归纳法)和完全归纳法两种。 简单枚举法往往会犯的逻辑错误有:有些推断的前提本身是虚 假或谬误的,有的遗漏了所涉其他对象而导致结论片面或偏颇,有 的则是前提与结论之间存在强加因果或颠倒因果的问题,等等。
高考复习语言的表达及运用 PPT课件

• 修辞:比喻、拟人、对偶、排比、夸张、借代、设 问、反问
针对性的解题策略
• 扩写:词语连缀—找关联、理顺序;图文扩 展—细节(动作神态)、夸张变形
• 压缩:新闻概写——事件结果和最具价值点; 文段概括——中心句、分层次、留主去次
• 仿句:显性—题干;隐性—例句;形—句式、 修辞;神—话题、意蕴、逻辑层次
• 快乐似花,
;痛苦如
草,
。你要享受快乐,更要准备
迎接痛苦,医治痛苦,转化痛苦,让痛苦成
为你坚强生命的一部分。
考点:文段补续、整句、连贯
参考答案:
实战演练(最新真题及模拟)
(2008年辽宁卷)19.请从“知识”、“兴趣”中任选一个为 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
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在语意 上形成对比。
③ 会升降。 ④
从灾难发生那一刻起,
我们都在为那些灾难中的生命祈祷, ⑤ 这
场灾难产生如何可怕的破坏力,我们也都有理由相
信,随着我们所有人的力量向同一个方向聚集,爱
心与力量, ⑥
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传递
到灾区。
尽管(虽然) 但 只(而) 因为 不管(即使) 必然(就)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连贯
(07重庆卷)19.在下面横线处各补上一句话。 要求: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两句字数相等,结构大 体一致,整个句子意思连贯。(4分)
参考答案: 国以粮为本,民以食为天 保护耕地,珍惜粮食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杜绝耕地抛荒,禁止滥占土地 粮食安全问题应当警钟长鸣
(2008年山东卷) 8.右面这幅摄影作品展现的是刘璇在自由体 操比赛中的精彩瞬间。请从比喻、比拟、排比、对偶中任选两 种修辞方法,对画面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不超过50字。(5分
针对性的解题策略
• 扩写:词语连缀—找关联、理顺序;图文扩 展—细节(动作神态)、夸张变形
• 压缩:新闻概写——事件结果和最具价值点; 文段概括——中心句、分层次、留主去次
• 仿句:显性—题干;隐性—例句;形—句式、 修辞;神—话题、意蕴、逻辑层次
• 快乐似花,
;痛苦如
草,
。你要享受快乐,更要准备
迎接痛苦,医治痛苦,转化痛苦,让痛苦成
为你坚强生命的一部分。
考点:文段补续、整句、连贯
参考答案:
实战演练(最新真题及模拟)
(2008年辽宁卷)19.请从“知识”、“兴趣”中任选一个为 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
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在语意 上形成对比。
③ 会升降。 ④
从灾难发生那一刻起,
我们都在为那些灾难中的生命祈祷, ⑤ 这
场灾难产生如何可怕的破坏力,我们也都有理由相
信,随着我们所有人的力量向同一个方向聚集,爱
心与力量, ⑥
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传递
到灾区。
尽管(虽然) 但 只(而) 因为 不管(即使) 必然(就)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连贯
(07重庆卷)19.在下面横线处各补上一句话。 要求: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两句字数相等,结构大 体一致,整个句子意思连贯。(4分)
参考答案: 国以粮为本,民以食为天 保护耕地,珍惜粮食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杜绝耕地抛荒,禁止滥占土地 粮食安全问题应当警钟长鸣
(2008年山东卷) 8.右面这幅摄影作品展现的是刘璇在自由体 操比赛中的精彩瞬间。请从比喻、比拟、排比、对偶中任选两 种修辞方法,对画面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不超过50字。(5分
备考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表达效果 课件(共38张PPT)

散句
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 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 棒,通红的,像一枝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 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 起一只青桩,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汪曾祺《受戒》)
备考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表达效果 课件(共38张PPT)
备考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表达效果 课件(共38张PPT)
(史铁生《我与地坛》)
备考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表达效果 课件(共38张PPT)
备考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表达效果 课件(共38张PPT)
整句音韵和谐,节奏协调,气势贯通。适 合于加强语势,强调语义。
散句形式灵活,自由活泼,能够使文章语 气舒缓,节奏明快。
整散句结合可以使文章错落有致,富于变 化,适于表达丰富的感情。
备考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表达效果 课件(共38张PPT)
备考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表达效果 课件(共38张PPT)
常式句和变式句 常式句:按照汉语惯常的结构规律来组合 的句子。 变式句:为了突出强调某一方面的意思而 改变了惯常的结构形式的句子。
备考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表达效果 课件(共38张PPT)
备考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表达效果 课件(共38张PPT)
变式句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
睡人的眼。
(朱自清《荷塘月色》)
常式句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没精打采的路灯光,是渴睡
人的眼。
备考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表达效果 课件(共38张PPT)
备考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表达效果 课件(共38张PPT)
202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表达效果之句式
学习目标:
1.了解各种句式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2.通过对典型语言段落的赏析,学会从句 式的角度鉴赏语言。
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 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 棒,通红的,像一枝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 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 起一只青桩,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汪曾祺《受戒》)
备考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表达效果 课件(共38张PPT)
备考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表达效果 课件(共38张PPT)
(史铁生《我与地坛》)
备考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表达效果 课件(共38张PPT)
备考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表达效果 课件(共38张PPT)
整句音韵和谐,节奏协调,气势贯通。适 合于加强语势,强调语义。
散句形式灵活,自由活泼,能够使文章语 气舒缓,节奏明快。
整散句结合可以使文章错落有致,富于变 化,适于表达丰富的感情。
备考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表达效果 课件(共38张PPT)
备考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表达效果 课件(共38张PPT)
常式句和变式句 常式句:按照汉语惯常的结构规律来组合 的句子。 变式句:为了突出强调某一方面的意思而 改变了惯常的结构形式的句子。
备考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表达效果 课件(共38张PPT)
备考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表达效果 课件(共38张PPT)
变式句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
睡人的眼。
(朱自清《荷塘月色》)
常式句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没精打采的路灯光,是渴睡
人的眼。
备考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表达效果 课件(共38张PPT)
备考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表达效果 课件(共38张PPT)
202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表达效果之句式
学习目标:
1.了解各种句式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2.通过对典型语言段落的赏析,学会从句 式的角度鉴赏语言。
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之句子的表达效果课件

(新高考卷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
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从语义
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4分)
…… 2.文中画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有的骑着老虎,有的 肩膀上担着剃头挑儿,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背着鲜红的小 木柜。”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为什么?(4分)
二、探究典题,总结角度
(二) ……在这些果摊中间,还有很多个兔儿爷摊子,一层层的摆起粉面彩身, 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的漂亮工细,有的骑着老虎, 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肩着剃头挑儿,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 ……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有的骑着老虎,有的 肩膀上担着剃头挑儿,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背着鲜红的小 木柜。”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为什么?(4分)
总结句子的赏析角度
(1)句式——分析原句句式的表达效果。(长短句,整散句、变式句) (2)语序——分析原句语序的合理之处。 (3)语体/风格——口语自然亲切、活泼生动,灵活简短;书面语庄重严谨。 (4)词语——分析原句用词的妙处。 (5)手法——分析原句使用某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妙处。
。
上下文语境(内容、情感、意境)
(一)
……而到了夏季,炖菜就被蘸酱菜和炒菜代替了。园田里有各 种碧绿的新鲜蔬菜,波菜呀,黄瓜呀,青葱呀,生菜呀,等等 都适合生着蘸酱吃;而芹菜、辣椒等则可爆炒……
1.文中画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园田中波菜、黄瓜、青葱、生 菜等各种碧绿的新鲜蔬菜,都适宜生着蘸酱吃。”从语意上看 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要好,请联系语段分析。(4分)
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从语义
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4分)
…… 2.文中画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有的骑着老虎,有的 肩膀上担着剃头挑儿,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背着鲜红的小 木柜。”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为什么?(4分)
二、探究典题,总结角度
(二) ……在这些果摊中间,还有很多个兔儿爷摊子,一层层的摆起粉面彩身, 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的漂亮工细,有的骑着老虎, 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肩着剃头挑儿,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 ……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有的骑着老虎,有的 肩膀上担着剃头挑儿,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背着鲜红的小 木柜。”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为什么?(4分)
总结句子的赏析角度
(1)句式——分析原句句式的表达效果。(长短句,整散句、变式句) (2)语序——分析原句语序的合理之处。 (3)语体/风格——口语自然亲切、活泼生动,灵活简短;书面语庄重严谨。 (4)词语——分析原句用词的妙处。 (5)手法——分析原句使用某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妙处。
。
上下文语境(内容、情感、意境)
(一)
……而到了夏季,炖菜就被蘸酱菜和炒菜代替了。园田里有各 种碧绿的新鲜蔬菜,波菜呀,黄瓜呀,青葱呀,生菜呀,等等 都适合生着蘸酱吃;而芹菜、辣椒等则可爆炒……
1.文中画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园田中波菜、黄瓜、青葱、生 菜等各种碧绿的新鲜蔬菜,都适宜生着蘸酱吃。”从语意上看 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要好,请联系语段分析。(4分)
高考语文复习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课件

• ①鲜明突出事物的特征,激发联想。
• ②鲜明表达褒贬好恶,引起共鸣。
• ③生动开朗,幽默风趣。
答题情势: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 了……(事物)的……(特征),强调 了……的思想感情,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 印象。
如:白发三千丈,缘- 愁似个长。
10
夸张种类 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4、为什么人们称是捕鼠能手呢?因为一只在一个夏
季竟能消灭上千只田鼠。
5、梧桐树的枝丫像鹿角一般向外伸展着。
6、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向党汇报呢?
7、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8、小草悄悄地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来到人间。
9、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简直可以拿来做小孩的摇
篮。
10、董存瑞像钢铁伟人一-般挺立着。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自勉联
-
15
对偶作用 ①句式整齐,音乐感强。 ②表意凝练,具警策之美。 ③读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 答题情势 • 这个句子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情势)句式
整齐,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增强了文章的节奏 感和韵律美,(内容)表现了……
5、对偶 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类似,字数相等,意义 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的排列起来。
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特点 结构类似 词性相对 意义相关 字数相等
-
Hale Waihona Puke 14经典名联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恨月长圆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
33
21、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
• ②鲜明表达褒贬好恶,引起共鸣。
• ③生动开朗,幽默风趣。
答题情势: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 了……(事物)的……(特征),强调 了……的思想感情,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 印象。
如:白发三千丈,缘- 愁似个长。
10
夸张种类 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4、为什么人们称是捕鼠能手呢?因为一只在一个夏
季竟能消灭上千只田鼠。
5、梧桐树的枝丫像鹿角一般向外伸展着。
6、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向党汇报呢?
7、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8、小草悄悄地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来到人间。
9、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简直可以拿来做小孩的摇
篮。
10、董存瑞像钢铁伟人一-般挺立着。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自勉联
-
15
对偶作用 ①句式整齐,音乐感强。 ②表意凝练,具警策之美。 ③读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 答题情势 • 这个句子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情势)句式
整齐,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增强了文章的节奏 感和韵律美,(内容)表现了……
5、对偶 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类似,字数相等,意义 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的排列起来。
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特点 结构类似 词性相对 意义相关 字数相等
-
Hale Waihona Puke 14经典名联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恨月长圆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
33
21、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郁达夫《故都的秋》)
散句
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 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 棒,通红的,像一枝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 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 起一只青桩,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汪曾祺《受戒》)
整散结合句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 么一去不复返呢?
怎么了,你?
(孙犁《荷花淀》)
你怎么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
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 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 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 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 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 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 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 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 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 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 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
整句音韵和谐,节奏协调,气势贯通。适 合于加强语势,强调语义。
散句形式灵活,自由活泼,能够使文章语 气舒缓,节奏明快。
整散句结合可以使文章错落有致,富于变 化,适于表达丰富的感情。
常式句和变式句
常式句:按照汉语惯常的结构规律来组合 的句子。
变式句:为了突出强调某一方面的意思而 改变了惯常的结构形式的句子。
(朱自清《匆匆》)
整散结合句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 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 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 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 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 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
(史铁生《我与地坛》)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山脚是镶着一层层的黄色、灰色、绿 色、藕荷色等各色条子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 好,为什么?(4分)
答案: ①原文每个修饰成分都单独成小句(散句/短句)。 有强调作用。句子也更活泼。 ②原文表达出了感知过程,层次感更加明显。 ③原文表述与上下文语体一致,更口语化,描写亲切 生动。
202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表达效果之句式
学习目标:
1.了解各种句式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2.通过对典型语言段落的赏析,学会从句 式的角度鉴赏语言。
从表达效果的角度,重点关注以下几 种句式:
长句和短句 整句和散句 常式句和变式句
长句和短句
长句:结构复杂,字数多,容量大的句子。 短句:结构简单,字数少,简洁明快的句子。
作业:
1.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过了中天门,雾气突然变得沉重了,简易雨披上的积水愈来愈多。 目之所及,只有路边影影幢幢的古树,只有不远处岩岩叠叠的山石,只 有石壁上遒劲古朴的石刻。至于远处的山峰,则全部迷失于苍茫的雾中 ,我只能对着游览图上的提示,来想像它们的风采了。那雾中的楼台, 因雾气轻薄得恰到好处,虚实变幻,顿生雅韵。而泰山的雾太粘稠,仿 佛要遮掩一切似的,压得人几乎抬不动睫毛。
有人认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果改写成“目之所及,只有路边影 影幢幢的古树、不远处岩岩叠叠的山石和石壁上遒劲古朴的石刻”表达 更为简洁,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2.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我便天天傍晚到河湾里来,等待鹭鸶。连续五六天,不见踪 影,我才发现没有鹭鸶的小河黯然失色。我明白自己实际是在重 演那个可笑的“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然而还是忍不住要来。 鹭鸶的倩影太富于诱惑了。那姿容端庄的是一种仙骨神韵,一种 优雅一种大度一种自然;起飞时悠然翩然,落水时也悠然翩然, 看不出得意时的昂扬恣肆,也看不出失意下的气急败坏;即使在 水里啄食小虫小虾青叶草芽儿,也不似鸡们鸭们雀们饿不及待的 贪婪相。二三十年不见鹭鸶,早已不存再见的企冀和奢望,一见 便不能抑止和罢休。我随之改变守候而为寻找,隔天沿着河流朝 下,隔天又逆流而上,竟是一周的寻寻觅觅而终不得见。
(老舍《趵突泉的欣赏》)
整句和散句
整句: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对或一组句子。对偶句、 排比句、反复句都属于整句。 散句:句式灵活,富有变化,长短不一的句子。
整句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 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 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 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 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短句
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 舔舔吧,那冷雨。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长句
雨下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 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
来得悲凉。
(郁达夫《故都的秋》)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来的特别的清、静和悲凉。
在我的后院,可以看到墙外有两株树,一 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鲁迅《秋夜》)
在我的后院,可以看到墙外有两株枣树。
长短结合句 “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
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 不退缩,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冬天更 好使你不由想起一 种似乎神秘的境界。”
变式句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 睡人的眼。
(朱自清《荷塘月色》)
常式句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没精打采的路灯光,是渴睡 人的眼。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 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 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鲁迅《祝福》)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空的破碗;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 的下端开了裂竹竿: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散句
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 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 棒,通红的,像一枝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 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 起一只青桩,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汪曾祺《受戒》)
整散结合句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 么一去不复返呢?
怎么了,你?
(孙犁《荷花淀》)
你怎么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
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 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 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 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 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 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 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 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 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 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 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
整句音韵和谐,节奏协调,气势贯通。适 合于加强语势,强调语义。
散句形式灵活,自由活泼,能够使文章语 气舒缓,节奏明快。
整散句结合可以使文章错落有致,富于变 化,适于表达丰富的感情。
常式句和变式句
常式句:按照汉语惯常的结构规律来组合 的句子。
变式句:为了突出强调某一方面的意思而 改变了惯常的结构形式的句子。
(朱自清《匆匆》)
整散结合句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 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 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 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 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 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
(史铁生《我与地坛》)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山脚是镶着一层层的黄色、灰色、绿 色、藕荷色等各色条子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 好,为什么?(4分)
答案: ①原文每个修饰成分都单独成小句(散句/短句)。 有强调作用。句子也更活泼。 ②原文表达出了感知过程,层次感更加明显。 ③原文表述与上下文语体一致,更口语化,描写亲切 生动。
202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表达效果之句式
学习目标:
1.了解各种句式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2.通过对典型语言段落的赏析,学会从句 式的角度鉴赏语言。
从表达效果的角度,重点关注以下几 种句式:
长句和短句 整句和散句 常式句和变式句
长句和短句
长句:结构复杂,字数多,容量大的句子。 短句:结构简单,字数少,简洁明快的句子。
作业:
1.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过了中天门,雾气突然变得沉重了,简易雨披上的积水愈来愈多。 目之所及,只有路边影影幢幢的古树,只有不远处岩岩叠叠的山石,只 有石壁上遒劲古朴的石刻。至于远处的山峰,则全部迷失于苍茫的雾中 ,我只能对着游览图上的提示,来想像它们的风采了。那雾中的楼台, 因雾气轻薄得恰到好处,虚实变幻,顿生雅韵。而泰山的雾太粘稠,仿 佛要遮掩一切似的,压得人几乎抬不动睫毛。
有人认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果改写成“目之所及,只有路边影 影幢幢的古树、不远处岩岩叠叠的山石和石壁上遒劲古朴的石刻”表达 更为简洁,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2.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我便天天傍晚到河湾里来,等待鹭鸶。连续五六天,不见踪 影,我才发现没有鹭鸶的小河黯然失色。我明白自己实际是在重 演那个可笑的“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然而还是忍不住要来。 鹭鸶的倩影太富于诱惑了。那姿容端庄的是一种仙骨神韵,一种 优雅一种大度一种自然;起飞时悠然翩然,落水时也悠然翩然, 看不出得意时的昂扬恣肆,也看不出失意下的气急败坏;即使在 水里啄食小虫小虾青叶草芽儿,也不似鸡们鸭们雀们饿不及待的 贪婪相。二三十年不见鹭鸶,早已不存再见的企冀和奢望,一见 便不能抑止和罢休。我随之改变守候而为寻找,隔天沿着河流朝 下,隔天又逆流而上,竟是一周的寻寻觅觅而终不得见。
(老舍《趵突泉的欣赏》)
整句和散句
整句: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对或一组句子。对偶句、 排比句、反复句都属于整句。 散句:句式灵活,富有变化,长短不一的句子。
整句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 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 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 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 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短句
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 舔舔吧,那冷雨。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长句
雨下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 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
来得悲凉。
(郁达夫《故都的秋》)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来的特别的清、静和悲凉。
在我的后院,可以看到墙外有两株树,一 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鲁迅《秋夜》)
在我的后院,可以看到墙外有两株枣树。
长短结合句 “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
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 不退缩,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冬天更 好使你不由想起一 种似乎神秘的境界。”
变式句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 睡人的眼。
(朱自清《荷塘月色》)
常式句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没精打采的路灯光,是渴睡 人的眼。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 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 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鲁迅《祝福》)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空的破碗;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 的下端开了裂竹竿: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